正文:所作必成,神仙可冀(46)
译文:善人福缘深厚,凡是他想办的事情,一定能够成功。即使想修成神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分析:
人们常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这就是说,只要坚持做下去,善人不但会得到天时、地利,还会得到人和,任何贤善事业都可以成就。
善人之所以“所做必成。”就是因为他热衷于修善业,也就是佛家讲的精进修行,精进是完成任何善事业的殊胜方便。《经庄严论》中称精进为一切善法之最,且是出生佛位等一切功德之源。精进的障碍为三懈怠,如果我们做事时经常推延、贪着劣事或者怯弱,任何事情都不会成功。就如用铁棒磨针一样,磨到九分停止,它也不是针。而披甲精进,任何困难都不会阻止善人的前进的脚步,所以,凡他所做一切功德事业,都能圆满成就。只要我们精进修行,连神仙都是可以修成的。何况是求世间的功名、富贵、长寿、男女呢?其实只要你认真求,踏实修,没有不会成功的事情。说起来求成神仙还是在六道轮回之中,只有成就佛陀的果位才能永远脱离痛苦。若想成佛,只要你如法地修,精进地修,也是可以成就的。
事例一
董子明居士,蓬莱人,学识渊博,曾经担任吴佩孚将军的顾顾问。晚年摒弃世俗事务,专心精勤念佛十余年。由天津徐蔚如居士介绍担任青岛湛山寺佛教学校的教员,每日教授国文及批改文章之外,固定在寮房内念佛四万声。恐怕有人打闲岔,常常将房门反锁,假装外出。
有一天,在房内念佛相应,门尚未打开,而人已经前往大殿念佛,突然心中一注意,觉得非常惊讶,不可思议。自己心中思惟:身体本来在房内念佛,如何会来此处?而竟不知其所以然。随即请人找一把钥匙开门,而自己用的那一把钥匙尚在房内桌上。
后来,将此事请示住持倓虚法师,法师认为是念佛工夫,念得内外相应,到业尽情空时,心内毫无执著,外境便不能为碍,故能出入自如,当回头注意时,又分别而起执著,此时门壁则皆为障碍了,此事实在是平常而不希奇,全是心之用。
董子明因顾虑到自己客居外地,所以发愿:第一、身无病苦,第二、病了即往生。果然因为常常念佛,全身无病,临终前三天,只是感觉一身疲乏,四肢无力,但饮食一如平常,毫无痛苦,临终预知时至,心中非常清醒,请众僧轮班助念。到了寅时(凌晨三到五点)从床上坐起,和颜喜悦地对大众说:“到此才知功不唐捐。”话说完之后,随即念佛坐化往生。
再析:
我们现代人常说:有志者,事竟成。若想事竟成,就必须认真去实践,任何一件事都要坚持到底。如果半途而废,任何人都将一事无成。可见坚持之必要性。我们行善积德,更是要坚持。其行善期间必有种种坎坷出现,或长久去做,没有见到明显的感应,或者越行善,似乎越来越不顺利。须知我们没有智慧眼,无法看到因果的真相,要想到,我们如果不去积累善行,坎坷会更多,更大,我们行善已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只是我们不知道改在哪里而已。如若在困境中坚定信心去做,定会感动天、地,总有一天会善成就,迎来所做必成的那一天。如董子明,念佛纯熟,预知时至,安祥往生。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坚持下来就做到了,就能够到佛国修行,直至成佛,还有什么我们做不到的呢?
事例二
郑锡宾居士,是山东即墨人,从事商业工作。因看佛经,知道念佛好,于是发心念佛,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终身不娶,1923年在青岛,我给说皈依和念佛的好处,自此以后他念佛心益诚恳。把家里的事情完全交给他弟弟料理,自己专心念佛。
以后,他练习得能讲《弥陀经》。每年必定由即墨到青岛住一两天,到平度县给善友们讲几次经。
1929年春,郑居士又经青岛去平度讲经,在讲完《弥陀经》之后,听经的人都走了,只剩下五、六位办事人。因大家都是朋友,在一块吃饭。饭后郑居士请他的朋友给租一间房子,说要走!
他朋友说:“你要走,为什么还要租房子?”
郑居士说:“我要往生,因恐死在别人家里,犯忌讳。”他的朋友说:“我们是多年知交,不要说你是往生佛国,就是卧床不起,死在我家里也是应当。如果你真有把握往生,也给这一方念佛的人看看,作一个榜样。”说完这话,他朋友就在自己家里收拾出两间屋,搭一个铺。
郑居士和他朋友简单说几句告辞的话,抖擞了抖擞身上,在铺上面向西,盘腿坐好说:“给诸位告假,我现在要走了!我们同是信佛一场,请诸位念佛送我一程吧!”
他的朋友在旁说:“你临终时还不说几句偈子,给我们作个纪念吗?”
郑居士说:“不用说偈子,就你们看到我这个样子,来去自如。你们就照我这样行,这就是个很好的纪念。”说完这话,大家念佛送他,不到一刻钟的功夫,就含笑往生了。因此在平度县一带,人人都知道念佛好,也引很多人信佛。
郑锡宾的弟弟,起初看到他哥抛家舍业,专门念佛,心里不高兴。后来经他哥一再劝说,也勉强信佛,念佛,但并不恳切。此次亲眼看见他哥哥念佛往生,预知时至,来去自如,知道念佛绝不是骗人的事,于是也一心一意专门念佛。三年后也预知时至,念佛往生了!不过临终时稍微有点病,不如他哥那样痛快。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