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12集——手机学佛网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12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四二一页:

  钞【善根者,观经,则如上第三福发菩提心;大本,则三辈往生,皆言发菩提心。据此,则发凡夫心,是谓无善根;发声闻心,不发菩提心者,是谓少善根也。】

  《演义》给我们解释,首先解释『善根』,引用《观无量寿佛经》与《无量寿经》,『大本』就是《无量寿经》,这两部经里面所说的。《观经》三福,第三福第一句就是「发菩提心」。《无量寿经》,三辈往生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根据两部经上所说的,『发菩提心』,这就是真正的善根。『发凡夫心』,这是没善根。什么叫发凡夫心?

  演【发凡夫心者,修五戒十善求生人道天中等,是谓无善根者。】

  就是求生人道天道,这是无善根。

  演【以十善等,是三界有漏因果,不出轮回故。】

  这一点我们千万不要轻易看过,为什么?很冷静、很仔细的去反省一下,我们现在发的是什么心?为什么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实在说,很多念佛人发的是凡夫心,没有发菩提心。虽然天天念回向偈,「愿生西方净土中」,那是口皮上的发心,心里是实在不想去。所以,口头上的菩提心是不管用的。要真正发心愿生西方,那才是无上的菩提心;不但是菩提心,那是无上菩提心。这个心很难发,为什么?真正发菩提心的人,头脑里绝对不会有是非人我,统统舍掉了,一心一意就想西方极乐世界。不起心动念则已,起心动念都是想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都是想阿弥陀佛从因地一直到成佛度众生种种修行功德,他想这些事情。他怎么会去想这个世间是非人我?怎么可能再去想利害得失?不可能有这个念头。如果还有这个念头,诸位要知道,没有菩提心,发的是凡夫心,这一生纵然念得很勤快,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跟阿弥陀佛结一个善缘,等到你哪一生、哪一劫再遇到,真正发菩提心了,就能往生;不是真正发菩提心是决定不能往生。我们一定要牢牢的记住,法门没有过失,经教也没有过失,过失是在我们自己本身,我们没有去照做!

  我们今天起心动念,不但是三界有漏因果,说老实话,我们动的念头,恶念多、善念少,总觉得别人对不起我,总觉得这个社会对不起我,这种观念就是三途之因。天天在造三途因,哪有不受三恶道的果报?五戒十善,中国人讲的伦常道德,念念都是伦常道德,这是人天因;念念是贪瞋痴慢、是非人我,那是饿鬼、畜生、地狱因。我们天天在造这个,一心念佛想求生净土,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发声闻心,不发菩提心』,这是『少善根』。经上明明告诉我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声闻心是厌离心,厌离心在我们净宗里面也讲,「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是对的。声闻心是厌离娑婆,他不想往生极乐,他想求证涅盘,能不能证得涅盘?也行!但是实在不容易。小乘人修定,小乘包括声闻、缘觉,要修到第九定才能超越三界,证得偏真涅盘。三昧成就了,智慧没开,没有见性,无明没有破,定功的能力可以伏见思烦恼,不能破尘沙、无明,破尘沙、无明一定要般若智慧。所以小乘人的定功,确实我们一般讲,断了见思烦恼,尘沙、无明没断,所以不能见性,这种人善根少。权教菩萨虽然修定修慧,自行化他,不肯发心求生净土,给诸位说,也是少善根。此地没说,我把他补充出来,那还是少善根。善根不容易!我刚才讲最低的标准:念念为佛教、念念为利益众生。为佛教里面,念念为净土,为什么?净土法门在佛法里面是第一殊胜的法门,这才是无上菩提心。认识这个法门的人很少,真的是不多,为什么少?少善根,他没有善根,他怎能认识这个法门?

  在座的诸位同修,遇到这个法门,真是佛在《无量寿经》上所说的,你是多生多劫种植善根,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才有机会听到、读到。读到能信,证明你的善根成熟;读了还不相信,不能说你没有善根,你的善根没成熟。没成熟,像哪些人?像《无量寿经》讲的阿闍王子与五百大长者,没成熟。换句话说,他们只供养四百亿佛,善根还不够;真正一听就接受,那是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我们在经上读到,阿闍王子那些人,他们听佛介绍净土法门,只说希望我将来成佛也像阿弥陀佛,只发这个愿,没有发一个坚定的信愿:我这一生决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他没发这个愿,只说我将来成佛也跟阿弥陀佛一样,那到哪一生、哪一劫还不晓得。所以这个不算是善根成熟。善根成熟,那你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如来决定超过四百亿,真正不简单!经文里面这些句子,你要细细去读,决定不能含糊笼统看过。说老实话,佛把事实真相完全告诉我们,有很多人不能相信!我们一听就了解,他为什么不相信?他也许跟阿闍王子一样,只供养四百亿佛,他还少,还不够!那个人一听就相信,一听就欢喜、就依教奉行,我们知道这个人善根成熟了,他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

  钞【福德者,观经,则孝养父母等;大本,则修诸功德等。据此,则施戒等,乃至立寺造像禅诵苦行一切福业,舍置不作,是谓无福德。但作此福,种人天小果有漏之因,是谓少福德也。】

  这些话都得要听清楚,要留意!《观经》三福,第一条是世间福德,第二条是二乘福德,第三条是大乘福德。根据此地所讲,第一条没福德,「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世间有漏的福德,不是成佛的福德,还要搞六道轮回,这不是净宗福德的标准。小乘的福德,「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少福德,不是多福德。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才是多福德。莲池大师引用《观经》意思在此地。「布施、持戒」,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修六度万行,「乃至立寺」,建造寺院道场,「造佛像、参禅、诵经、苦行」,这一切都是修福;这些福不做,那是没福。

  可是这个地方要晓得,今天台湾人最有钱,有钱就到处建造寺院,寺院现在太多了,到底有没有福?从前李老师说:有庙无道不能兴教!从前人建寺是真正供养四众修行的,现在建寺,我们真正想修行、想用功,他不让我们住,那么福在哪里?这都是值得我们反省的。造像,佛菩萨像造得很多,外面一般人说我们迷信,让这些外道们造更重的口业,说佛教是低级宗教。怎么是低级宗教?多神教!高级的宗教只有一个神,一位真神。所以他们认为佛教是低级宗教,泛神教、多神教,在宗教里面是被人轻视的。不像从前,从前造佛菩萨形像人人恭敬。在中国这个社会,上从帝王下至庶民,没有一个不敬三宝的。为什么从前晓得敬,现在不晓得敬?从前出家人能把三宝跟大家讲得清楚明白。现在出家人,连自己都不知道了,怎么能够把供养佛菩萨形像的功德介绍给社会大众?这一点很重要。

  大陆上佛教会的一些负责人,曾经问过我:法师,你看看我们这个寺庙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告诉他:你们寺庙平均每天有三千多观光客,实在是最好的机会教育,这是应当要做的,把佛法介绍给这些观光的人,他到这里来看佛像,我们可以介绍这佛像代表什么意义,我们为什么要供这佛像?这就是给他上课。进天王殿,我是在上海玉佛寺,我这一次去参观,我向大家解释,目的是给旁边观光客听的,告诉他为什么供养弥勒菩萨,为什么供养四大天王,弥勒菩萨跟四大天王代表什么意义,这就是上课,这就是机会教育。玉佛寺知客师听了之后很欢喜,他说:法师,你说得很有道理。机会教育!应该把那些导游统统召集起来讲解给他们听,让他们带观光客到这寺院来参观就给他上佛学课程,这个功德多大!我们出家佛弟子没有尽到弘扬佛法的责任,实在讲,弘法利生不必刻意去做,这个机会教育影响就非常大,这就是利益众生、就是利益社会。所以造像要知道造像真正的意义、造像真实的功德,就不至於让人家误会我们这是多神教、泛神教。

  演【福德者下,是次释福德,引二经。孝养父母,修诸功德,证福德也。】

  「证」就是做,把佛的理论、修学的方法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生活行为,这就叫证入,这是真实的福德。

  演【一切不作,是谓无福德者,所谓生不修福,死归苦趣也。但作此福种有漏因,是谓少福德者,所谓修福不修慧,福尽还沉沦,是也。】

  佛门寺院是佛教教育的机构,就像现在的学校一样,学生进门就福慧双修,怎样修福?给常住作务,作务就是工作,寺院里面所有的工作你要认真去做。做工作,这是修福;做工作里面,心地清净,内不动心,外不著相,那是修慧。福慧双修!六祖大师在黄梅八个月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我们现在一般人在寺院里面修一点福,慧修不到,为什么修不到?他那个心很乱,一天到晚胡思乱想,福是修了,没有慧。六祖大师在黄梅,分配的工作是在槽厂劈柴舂米,那个道场日常是二、三千人吃饭,要舂很多米、劈很多柴,是很辛苦的工作,那真正是修福。但是人家聪明,福慧双修,福他怎么修法?慧怎么修法?从他教给惠明那两句话,我们就知道他会修!他教惠明「不思善、不思恶」,这就是修慧。心里不但没有恶念,善念也没有,这心多清净!《金刚经》上讲「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福慧双修!

  勤劳的工作,工作里面善恶都不思,人家用的是禅宗功夫。我们净宗的功夫,你认真努力去做事,做事的时候心里佛号不断,这就是福慧双修。心里面想佛,口里面念佛,忆佛念佛这就对了,不要去胡思乱想、不要去说是非人我。胡思乱想,嘴里胡说八道,不但慧没有,修的一点福还敌不过造业,来生人天福报也没有了,三恶道去了。这么一个好的场所,这么好的因缘,你不利用这个地方修福慧,而在这个地方造业,愚痴到极处!这是莲池大师讲的,一点善根福德都没有。我们同修要明了,要真正觉悟!

  佛法修行决定要靠个人,真正会修的人,无论什么环境都是好环境,顺境是好环境,逆境也是好环境;不会修行的人,顺逆都是恶境、都是恶缘,为什么?顺境里面起贪心,逆境里面起瞋恚心,他起贪瞋痴!会修行的人,顺境里不起贪心,没有贪爱,逆境里没有瞋恚,人家真正修戒定慧,这是会修的。所以,与境界完全不相干。障缘是什么?他妨碍你修行、他嫉妒你修行,你想用功,他偏偏看到不顺眼,这是障缘,他要找你麻烦。这个道场没有人障碍你,这个道场是好道场。你自己真正认真修行,别人看到心里欢喜,这道场就更难得!这是我们一定要清楚明了,绝对不能怨天尤人。凡事回过头来自己去反省,找出障碍的因素,把障碍的因素消除,菩提道上一帆风顺。肯回头、肯反省,这个人就是一个觉悟的人,这个人有智慧;不肯反省、不肯回头,总觉得别人有过失、总觉得环境对不起他,这种人没救!诸佛菩萨来,救不了他!过失绝对不在境界上,在自己。

  蕅益大师说,「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人事环境与物质环境都没有好坏,好坏是我们自己的心对那个境界起心动念,坏在这里。如果我们对境不动心,像佛在《金刚经》上教给须菩提的那个方法,「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外不著相,内不动心,那就成功,这是真正修行人。所以要晓得怎样修福、怎样修慧。

  钞【善中善者。】

  善中之善,这是纯善,是真善、是大善,这个大不是大小的大。

  钞【自有五义,以具智论五菩提心故。】

  『智论』是《大智度论》,『具』是具足,具体跟我们说明。《大智度论》所讲的五种菩提心是善中之善,我们看看我们有没有?

  钞【一、发心菩提,谓於无量生死中,发大菩提心也。而持名,正於凡夫生死心中,起大觉故。】

  无量生死是指我们自己,我们自己过去无量劫中,六道轮回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晓得有多少次?成佛需要三大阿僧只劫,我们过去生死是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我们自己迷惑颠倒,不晓得过去事实真相。阿罗汉证得圣果,有相当深的定功,他的神通能知道过去五百世。过去,他没证阿罗汉!过去五百世生死轮回,其中有不少次是在地狱里,想到从前在地狱里的情形,身上都流血汗,心有余悸。我们有隔阴之迷,不晓得过去受的这个痛苦。如果不是非常恐怖,怎么会吓到身上流血汗?一般人吓到流汗已经是害怕过度了。地狱苦!真正觉悟的人,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永脱轮回,这叫发心菩提。为什么?这个人觉悟了,他不愿意再搞六道轮回,这才算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如果还不想出离六道轮回,换句话说,这个人没有救。无量无边法门里面,只有净土法门有把握出离六道轮回。其他法门,你想出离,有能力吗?无论修哪个法门都必须断见思烦恼,才能超越六道轮回。断见思烦恼,在小乘是阿罗汉、辟支佛,在大乘是权教菩萨;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想出去,出不去!

  发愿求生净土的人,这是真正大觉,彻底的觉悟!什么时候想去?念念都想去,这是真正觉悟的。还不想去、还想在人间多住几年,糊涂到所以然,迷惑颠倒!为什么?有这一念心,是你将来往生最大的障碍。真正修净土的人,有病不找医生,不吃药,为什么?念佛求往生,这是真正觉悟的人。有病还要找医生、还要吃药,换句话说,还不想往生,对这个世界还很留恋,还想搞六道轮回,这就是没有善根,不能去!我们看到多少往生的,不生病,站著走的、坐著走的,自己晓得什么时候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走了之后,面目如生,那么好的瑞相。人家没有别的,就是一心一意求生净土,没有一丝毫留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我们念佛号就是为这个,这才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我们天天念这个经文,念一遍《无量寿经》,「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要念三、四遍。念三、四遍,那个心还是发不出来,原因在什么地方?对这个世间有留恋、有情执,迷得太深。真正念佛人,床头挂阿弥陀佛的像,或是贴阿弥陀佛名号,一躺在床上睡觉,就想到我要死了,阿弥陀佛赶快来接引我,常作如是观,将来死的时候没有恐怖、没有颠倒,为什么?我天天都希望佛来接引,总让我盼望到了。佛真来了,生欢喜心跟佛走。念念希望佛来接引,这是你觉悟了。我们看《演义》这一段解释,是用天台教义来讲的:

  演【发心菩提,即是圆教五品位。此所发之心,即是随喜心。妙心体具如如意珠,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此心即空即假即中。初心知此庆己庆人,所谓於生死中发大菩提心也。】

  天台智者大师往生西方的时候,学生们曾经问他:老师,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证得第几品?大师非常谦虚,他说:「我因为要领众,做住持,事情很繁,不能专修,所以品位不高,只证得五品位往生。」其实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化身再来的,这是示现。他告诉我们,真正修行要想品位增上,说实在话,决定不能管事,管事一定分心,对自己进修有妨碍。像智者大师这样的人,他最低限度五品位往生是有把握,我牺牲自己的品位为大众服务,这是对的,这真是大慈大悲;如果五品位都去不了,那就大错特错。

  中国过去这些住持、当家、执事都是菩萨再来的,不是普通人!来照顾这些初学的学人,让他们无忧无虑,真正用功。一初发心,看看住持、当家,这么多人恭敬礼拜,每天红包那么多收进来,这不错!才有一点小小成就,赶紧拉几个信徒,你们去给我搞个道场,我也去做住持,这一住就住到阿鼻地狱去了。什么时候你自己有把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能够预知时至,可以向阿弥陀佛告个假,我过几年再去,那就有资格做住持。你连生死分上一点消息都没有,这个事情怎么敢做?不敢!初发心的出家同修要特别记住,道场就是佛的教育机关,住持是这个机构的负责人,你不能在这里弘扬佛法,教化一方,你就有亏职守,你没有尽到你的责任,那你就应该堕落,你就有很大的罪过。不要说是「我没有做坏事情」,你是好人,你没做坏事也没有用!好像派你做一个学校校长,虽然没有做坏事情,但是学校没上课,没请教员也没招生,教育部还是要撤职查办的。不能说「我没抢人、也没偷人,也没骗人」,本分的职责没有尽到!现在知道这些事实真相的人不多。所以智者大师了不起,佛菩萨再来,如此给我们示现,示现就是身教。

  这在五种菩提心里面算是最起码的菩提心,这是真正觉悟,觉悟到我们的自性跟如来的自性无二无别。『妙心』就是真心,真心本来具足无量的智慧德能,此地把它比作如意珠,心佛众生是三无差别,是一而三,三而一。这个「心」就是空、就是假、就是中;天台家讲「三止三观」,此地讲的空假中三观。怎么叫做空呢?体是空的,我们几个人知道?空,给诸位说,确实是空无所有,不但环境上一切受用你得不到,连这个身体也得不到。从你走进佛堂,一个小时了,身体里面细胞新陈代谢不知道多少!如果是我的,就不该有这现象,新陈代谢就是生灭无常,刹那生灭。身都不是自己的,还有什么东西是自己的呢?这是我的,那是我的,这是个妄想、执著。只有妄想、执著!除了妄想、执著,别无所有。诸佛菩萨知道事实真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如果知道这个真相,你这个心就放下!於一切法没有得失,心就清净、就平等、就觉而不迷了。

  所有我们今天一切的受用、这个现象,现象是假相,所谓假相是幻有、是暂有,暂时有,就像作梦一样,梦中有没有?有!醒来之后,什么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正在作梦,「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你现在觉了,现在就知道这统统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你就不会在这里头计较得失。你把事实真相就看到!知道体是空的,相是假的,你的作用就符合中道,不偏不倚。佛法用中,儒家也有相当高度的觉悟,也用中,讲中庸、中和。所以,这个心即空即假即中。心如此,相是心变现的,相也是即空即假即中,所有一切作用也是即空即假即中。

  『初心知此』,初发心的人对於这个事实的真相明白、了解了,自己很庆幸,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一些,对於那些已经知道的人也替他庆幸。虽然知道了,没有能够证得,这个知是解悟。事实真相我知道,但是我还不能够摆脱,换句话说,我还不会用中。我知道体是空的,相是假的,我不会用中,这就是有解悟没有证悟。什么时候自己会用中,那就是菩萨、就是佛!权教、小乘以下都不会用中,都偏在一边。声闻阿罗汉偏在空,他用空,他入偏真涅盘;凡夫、权教偏在假,把假当作真,这个事情麻烦了。我们凡夫哪样不认真?都以为是真的,「这身真的是我」、「这个地方真的是有讲堂」,样样都认真,这就是妄想、执著。不明真相,你的观察、想像统统叫妄想。你所有一切造作都是坚固的执著,这个妄想、执著就变出六道轮回;离开妄想、执著,这个觉悟了。真正觉悟知道真相的人,从今之后再也不打妄想、再也不执著,为什么?真相晓得了。

  这种觉悟,说老实话,比袁了凡高得太多了,袁了凡算什么!袁了凡所知道的是因果报应,他对於这个事实搞清楚了,「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他也不想了。他真正知道这么一点点事实,他不打妄想了,为什么?一饮一啄都是命里注定的,还妄想什么?他跟云谷禅师面对面坐了三天三夜,不起心、不动念,那叫真知道了、真明白了。还起心动念打妄想,说老实话,你还没明白!没知道!袁了凡对於世间法里面富贵穷通、寿命长短的这个事实真相了解,不起心、不动念了,这个不得了!这是对於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了,他怎么会起心动念?那个功夫超过袁了凡太多了。

  我把这些话说给大家听,大家仔细想一想,我们自己是个什么程度?千万不要以为这佛法我已经知道,你连袁了凡还不够,你知道什么?经上你看清楚了,我讲的话你也听明白了,实际上这字字听明白,意思还是不清楚,含糊笼统!你要真正听明白了,我敢断定你从今天起决不会起心动念。

  大乘佛法最低的限度是圆五品,那程度就相当高了,不是我们想的很低!这是五品位。五品位,给诸位说,这是伏断烦恼,烦恼没断,伏烦恼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功夫成片,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诸位你就了解,往生最低的程度,二六时中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只想阿弥陀佛,只念阿弥陀佛,除这个之外没有任何妄想。如果再发心的话,就是如何把我们自己得到利益能够介绍给别人,这就是三福最后一句「劝进行者」,也就是俗话讲的弘法利生,把净土法门介绍给别人,只有这一念。除这一念之外,没有念头了,这才叫做「发心菩提」,在生死六道轮回里头真正觉悟了。

  钞【二、伏心菩提。】

  『菩提』就是觉心,觉悟的心。这个觉悟比前面那个要深,前面是最浅的,是讲真正觉悟。诸位要晓得,对於这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是非人我,有一丝毫放不下就是不觉,你心里还有这个东西就是不觉,这个东西统统都没有才叫做觉。不觉不能往生的,真正觉悟才能往生。下下品往生也要发菩提心,你去看《无量寿经》上讲的,没有说下下品往生不发菩提心的。这才晓得发心的重要。

  钞【伏心菩提,谓断诸烦恼,降伏其心也。而持名,则正念才彰,烦恼自灭故。】

  伏心,这个心是妄心,也就是见思烦恼,『谓断诸烦恼,降伏其心』。从这段经义来讲,我们就知道《金刚经》上所说的「云何降伏其心」,降伏其心是断见思烦恼的境界。《金刚经》是大乘法,最低限度是大乘圆教初住以上的境界,跟《大乘起信论》的境界相同,实在不容易。

  演【伏心菩提,即是圆教初信至七信位。】

  圆教初信就是小乘初果,须陀洹果,圆教七信就是小乘四果阿罗汉,这是讲断证,断烦恼跟小乘初果、四果相同。如果讲到善根福德因缘,绝对不是小乘人能比的,小乘人比他差得太远了,只是在断惑上大家是相等。

  演【以初信断见惑。】

  小乘初果须陀洹断见惑。

  演【从二信至七信断思惑尽。所谓断诸烦恼降伏其心也。】

  这个在净土宗就是事一心不乱,功夫到这个境界,往生西方是方便有余土。

  《钞》云:『而持名,则正念才彰,烦恼自灭故』,这叫做念佛功夫得力。我们一面念佛还一面打妄想、起烦恼,功夫不得力!功夫真正得力的人,佛号一提起来,烦恼就没有,妄念就没有了,一切分别、执著也没有了。当然这不是初学的,这是相当的功夫。实在说,我们自己业障、烦恼习气太重,不读经不晓得重到什成么程度,读到这个经,才知道自己的业习太重了。为什么人家用这个法门他功夫就得力,我们不得力?如果不从这里觉悟,不从这里回头,还一样随顺习气,这一生没指望了。

  真正觉悟的人,赶紧回头把自己所有过失、毛病、习气彻底改掉,改过就是忏悔。像袁了凡接受云谷禅师开导之后,认真的改过自新,天天去想自己今天有什么过失:思想的过失、见解的过失、言语的过失、造作的过失,天天找自己的。找到自己的过失,给诸位说,这个人叫开悟了,觉了;不觉的人,自己一身的过失,认为我没有过失,这是迷惑颠倒。说老实话,等觉菩萨每天还要找自己的过失,为什么?他还没成佛!什么人没过失?成了佛就没过失,等觉菩萨还有过失。不知道自己毛病、过失,就是不觉、就是迷惑。

  什么叫开悟?悟就是知道自己过失;什么叫修行?把自己的毛病改过来叫修行。修行,决定不是说念经、拜佛那叫修行,那叫装模作样。从前国清寺初一、十五诵戒的时候,寒山、拾得在门口讥笑,笑这些出家人在诵戒装模作样,有口无心,那个时候尚且如此,现在就更不必说了。现在一切都是徒具形式,形式没有用!不能了生死,不能出轮回。不但不是慧,说老实话,福也没有!所以修行一定要从心地做起。

  古时候天台家常说,「能说不能行」,这就是有解悟,事实真相了解,他做不到,称为「国师」,为什么?他能教我们,他给我们讲的是一条正路,他可以做我们的老师,做我们一国人的老师。「能知又能行」,有解悟又有证悟,这是国宝。「能行不能解」,事理真相他没搞清楚,但是他能依教奉行,叫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国之用也」,这是国家有用之人。不能行又不能知,那是什么?古人没说,我们自己去想!天台家讲这三种人:第一、能知不能行,这是修大福报。第二、能行不能知,还能往生!有很多老太太不懂经的意思,她就会念佛,她站著往生、坐著往生、也能预知时至,国之用也。第三、能知能行,像莲池大师、蕅益大师,这是佛教的祖师大德,这是国宝。

  所以讲到降伏其心,在净宗就是一句佛号。我们是凡夫,自己一定要知道业障习气太重,罪业太深,用什么方法来消业障、消罪业?佛号。怎么消法?念头才起来,马上用佛号把它压下去,业障就消掉了。才起心动念,某人怎样怎样,「阿弥陀佛」,压下去了,这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接著阿弥陀佛,都不想了,业障就消除了。你没有这一句阿弥陀佛,愈想愈多,愈想愈错,愈想罪愈深,修什么?那不是修西方净土,那是在修三恶道,在修贪瞋痴慢、是非人我,这怎么得了!所以,你这句佛号念得没有力量。所有一切法门都消不了的业障,念佛法门能消得了,你才知道这个法门的殊胜。

  净宗里面,《观经》讲的十六种方法,前面十二种度上根人,烦恼轻、业障少的;第十三观度中等人:念佛,度下等人,烦恼最重的。烦恼最重的,观想、观像都没用处,都度不了他,这个法门还能度,你才晓得这个法门才叫真正第一法门。所有法门都救不了你,还有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救不了,那没法子,那就死定了,这是我们要真正觉悟。

  莲池大师的《疏钞》,古德的《演义》,实在是非常好。《弥陀经》经文太少,意思太深,我们看不懂。看莲池大师这个解释,真是蕅益大师所说的「博大精深」,里面所讲的无论在事在理比《无量寿经》讲得还要透彻、还要明白。我们为什么不提倡《疏钞》?《疏钞》太多了,我叫你念《无量寿经》,你就很苦!我再叫你念《疏钞》,你就更苦!道理在此地。所以发心学《阿弥陀经》的,《疏钞》不能念,最好念《要解》;《要解》分量比较少一点,还可以念,《疏钞》实在太大了,即使把《演义》舍掉,单单《疏钞》,我们从前印的那个本子,精装本也是这么厚的一本,那个分量也是非常之可观,但是真好。读了《疏钞》,实在讲等於念了一部《大藏经》的精华,莲祖真的把整个佛法的教义浓缩在一部《弥陀经》里面发挥,给我们讲得这样透彻、这么明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