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74集——手机学佛网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74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六九页:

  钞【熟耳根者,虽善说法,一暴十寒,心则懈废,今唯六时相续,习听饫闻,浃髓沦肌,熏陶成性,故念三宝。】

  这一段主要的意思是说明薰习的重要,接著他举了一个事实,『虽善说法,一暴十寒』,这就是纵然善说而缺乏长时间的薰习,依然是收不到效果。学佛会退心,学佛没有成就,原因都在这个地方。在目前这个世界,由於科技发达,物质生活丰裕,但是精神贫乏远超过去任何一个时代,这就是得不到长期的薰习。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我想每位同修都有这个感触。求学、修道都要继续不断,才能有成就,做一天停几天,这个效果很难达到。

  从前李老师在台中讲经,我在台中住了十年,真是得相当的耐心,那时我曾经介绍两个朋友去,一个是见如法师,在台中住了三个月,他就跑掉了,他说:不行,我没有耐心。一个礼拜李老师讲两次,讲经一次,讲国文一次。实际上一个星期听经只听一个小时,一日暴之,七日寒之,要想收到古时候那样的效果确实不容易。另外我介绍一位慧忍法师,住了半年也住不下去,也受不了,每个人都喜欢课程密集。我那时候总是劝他,真正拿出耐心来学。我说:一个星期两次,国文是一个半小时,佛经一个小时,真正修学,这个时间恰到好处,你能全部消化。如果李老师的时间加一倍,我还能应付得了,假如他天天讲,我就没有办法消化。我一个星期学一个钟点,学得很扎实,这一个钟点我上台能讲得下来,不能讲的跟李老师百分之百的相同,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五。认真来学习,我觉得一个星期四个小时非常恰当。但是如果像我们现在图书馆这些同修,如果一个星期给你讲一个钟点,你就会叫苦连天,两个钟点决定受不了。真正要学习,学这一个钟点,你自己上台复讲要能讲得下来,这样才算是学会。

  佛门的教学自古以来都讲小座,把老师所讲的东西全部消化之后再讲出来,这叫复讲。佛门学东西,在从前没有上课教学的,就是复讲。老师讲经,学生听经,听完之后就讲小座。小座,就是他自己有些志同道合一起来研究,他把老师所讲的复讲一遍,同学们来听,听完之后互相研究讨论,用这种方法。当然听了之后没有法子马上复讲,总得要用二、三天的时间去准备。初学一定要写讲稿,把老师所讲的东西用笔记记下来,写成讲稿。讲稿还要提倡口语讲稿,不是写文章。口语讲稿,一个小时是一万字,一个星期写一万字的讲稿,至少要改三遍,然后拿出来讲。练讲就是要熟,熟耳根,一定要长期的薰习,一定要认真努力来学习。

  学习,如果老师督导,二十岁以前的年轻人可以,二十岁以上,大人了,督促就不好意思。李老师当年七十多岁,他说:三十几岁,我还可以把他当作小孩教教他,四十岁以上的人,决定不能讲,错了也不能讲,换句话说,就不能教了,人都有面子。最好的年龄是在二十岁以前,人家把你当作小孩看待,可以责备你,不客气的来教训你。二十岁以上,把你当作成年人看待,纵然是责备,也不能很过分,不能像对小孩那样责备,这个得利益就少了。所以现在我们要学东西,完全靠自己努力,这是我奉劝诸位同修的。我们在台中跟李老师,李老师也不常责备人,我们跟他学,日常生活当中他也不太管我们,随我们自己学,你自己肯学,真能够学到东西;你不肯学,他也无法勉强。所以一定要靠自己。

  今天我们的环境跟当年李老师在台中修学环境,绝对不比他差,问题就是要自己肯学。这种薰陶,自己有警觉心。我在台中的时候,我们听老师讲经,除了听老师一个星期两堂课之外,我们跟老师很少接触,他的事情忙。我们要认真的学,就要自己去找一些同学。我在台中就找了七个同学,徐醒民、周家麟等,我们每个星期聚会一次,复讲,十年如一日,把李老师所讲的经,在这七个人的小班里面统统复讲一遍。我们复讲,一个人讲一部经,轮流讲,讲完之后研究讨论。这是我们自己组织自己学,不是李老师教给我们这样做法,要自己去找同学。自己邀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班自己来做,这样的学习才能学得出来,一切都要自动自发,真正受到薰陶的利益。如果是别人督促,督促是被动的,被动督促力量没有了,就会解散瓦解了。所以一定要自动自发。平常认真努力研究,到聚会的时候共同来研究讨论,来复讲,这样子才能真正成就。尤其是学讲经,不用这个方法,没有第二条路子能成就。一直到现在,几乎老一辈讲经说法的这些法师大德,统统是这个方法学出来的,都是小座出身。否则的话,就像经上讲:虽善说法,一暴十寒。

  听众如果不连续听,很难得利益。一个星期偶尔听一次,六天烦恼薰习,一天佛法薰习,不够!怎么样也敌不过烦恼。西方极乐世界,『六时相续』,那个地方说法,一天到晚、一年到头不间断,可以不断重复的来薰习。『习听饫闻』,不断重复薰习,这样才能『薰陶成性』,成性就是佛门常讲的转凡成圣,世间法教学所讲的变化气质,他真的变化了。

  『故念三宝』,三宝是自性三宝,念三宝就是自性自然流露,这叫念三宝。简单的讲,自自然然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没有一丝毫勉强,完全是自然的。这说西方极乐殊胜!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绝对不止一暴十寒。即使我们这一生,你跟到一个好的善知识,天天听他讲经说法,你要不能往生,来生又一轮回,不晓得轮到哪里去了。这一世听了佛法,当中生生世世闻不到佛法,绝对不止十世闻不到佛法。佛常教给我们「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一生学佛的人,心善、行善,不往生都生天去了,天上寿命长,再不然到人道,人道一定是大富大贵,前生修的福修得多;这一当富贵人家不学佛,福享完又堕三恶道,三恶道里又闻不到佛法,你想想看,到哪一生哪一世再能够接著闻佛法。一暴十寒真正意思是在此地。

  这也是劝勉我们,如果想真正得佛法薰陶,把自己业障断尽,恢复自性圆满菩提,除了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外,没有办法。因为他方诸佛世界跟我们娑婆世界差不多,闻法的机缘总是断断续续,不连贯,唯独西方世界是连贯的,「六时相续」。六时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昼夜,印度人把一昼夜分做六个时辰,昼三时、夜三时,它一时等於我们现在四小时。

  钞【激胜心者。】

  『激』是激发。

  钞【鸟能说法,人胡不如,惭耻一生,精进自发,故念三宝。】

  这是阿弥陀佛变作众鸟来说法,让我们听了之后能生惭愧心,鸟都会说法,说得这么好,我们再要不学,连鸟都不如,所以能够激发自己的道心。即使是用机械制造的,变化所作也有这个意思,我们看了之后也应当要反省,否则的话,我们活人比不上一个机器人。机器人是我们现在发明制造的,造一个机器人,里面给它安个磁片叫它念佛,它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时都不中断,我们连个机器人都不如了。这些确实能叫我们生惭愧心,「故念三宝」。末后一段称性而说:

  疏【称理,则自性真心一体,是佛法僧义。】

  这个完全从『自性』上来说的。怎样是『真心一体』?底下解释说得很好:

  钞【如上同相所陈。】

  如前面同相三宝所陈说的。

  钞【则知唯一真心,更无别体。】

  三宝是一而三、三而一,觉正净是一体的。

  钞【心体本自觉照,即佛宝。】

  真心本性它自自然然具足觉照的作用。「佛」这个字就是觉的意思,所以自性觉就是自性佛宝。什么叫做觉?佛在《楞严》上跟我们讲得非常详细,就是六根的作用,我们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触、意能知,这六根的作用就是觉,能见能闻就是觉。一切有情众生六根统统起作用,所以在佛菩萨眼睛里看的,他本来成佛,他本来是佛!他起第一个作用是正觉,但是到第二个作用他就迷了,不能保持第一个作用。第一念只见,见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没有起分别、还没有动念头;第二念,他就动了念头,起了分别执著,这就迷了。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永远保持第一念,他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决定没有分别、执著,没有妄想,这就叫佛菩萨。《华严》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众生所以不能够得到佛果上的大用,就是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妄想执著是第二念生的,第一念里头没有。换句话说,就是《华严》境界,第一念里面没有障碍,第二念里面有障碍,障碍从哪来的?障碍从分别执著来的,第一念的确是四无碍法界,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可是到第二念,障碍就多了,障碍重重。

  大家细心体会,就是怎样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训练自己用第一念,你要会用了,那就是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所提倡的,舍识用根。近代圆瑛法师的《楞严经讲义》,百分之七十采用交光大师的注解,其他的采用别的古大德们的说法,圆瑛法师自己的东西很少。李老师在台中讲《楞严》的时候,私下曾经跟我说过:近代像圆瑛法师这样的大德,从二十五岁发心研究《楞严》,研究一生,他这个《讲义》七十五岁才出来,一生的修持还超不出古人的范围。由这里看出,古大德修学解行的功夫的确是深。

  《楞严》「十番显见」完全讲这桩事情。佛在六根里面举一根讲见性,见性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所以叫见性,就是佛性。总的名称为佛性,分开来称,见性、闻性、嗅性、尝性,就是六根的作用,这个作用都是第一念的作用;第二念的作用,它起了分别、执著,就叫六识。从见性变成眼识,从闻性变成耳识,怎么变的呢?一个妄念变的,所谓一念之差,凡圣就相隔。佛跟众生隔多少?就那么一念。一念就是佛,再一念就变成凡夫,这真是一念之差!这是说明叫自性觉。

  钞【心体本自性离,即法宝。】

  离什么?《演义》:「自性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一切法差别之相也。」离就是离这个,这个要是离了就叫正知正见,这就是『法宝』。《大乘起信论》上,马鸣菩萨也是这么说,马鸣菩萨教给我们:听经闻法要用什么态度去听?他老人家的标准就是此地讲的,「离言说相」。听可不可以听?当然要听。如果不听,你耳根不起作用,那就变成木头、石头。你有六根,当然就要有作用,有体一定要有用;有体无用,这是错误的。小乘人他不用,他入偏真涅盘,佛说他焦芽败种。凡夫用得不恰当,这是错误;小乘人怕生烦恼,不敢用,也错了。一定要学菩萨,菩萨六根在六尘境界里面尽量发挥它的作用,但是没有分别、执著。

  「离言说相」,不要去分别言语、音声,听经听义理。这是用言语、音声来传达义理。言语、音声是工具,我们不要工具,我们要的是义理;譬如车子送货物来,我们是要货物,不是要车。传达心性!以心印心,这样变成传而无传、无传而传。佛觉,我们迷,他用一种善巧方便教我们破迷开悟,这叫说法。我们果然迷破了,觉悟了,这是真正闻法,真正觉悟。如果你要是执著在言语、文字上,你永远不会开悟,为什么?你执著在工具上,这个错了。

  第二是「离名字相」,名字就是指术语,佛教里面名词术语很多。我们讲「佛」是个名字、「法」也是个名字、「僧」也是个名字、「佛教」也是个名字、「弥陀经」也是个名字,统统都是名字相。名字也是表法的,传达义理的。会听的人,听教理,这是第一等人,一听就开悟。教理如果听懂了,就是禅宗里面讲彻悟,大彻大悟,一通一切通,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不通的,因为它是一个理。你要是听到教理,那就一通一切通。这一段就是讲的理,称理,会归自性,自性是理上的。

  所以最上等的,他是闻教理。次一等的,没有程度,那就听教义,教义也是理,但是这个理不圆,是一部分。譬如净土宗,净土宗这个道理他知道,其他宗的道理他不晓得,世间法这个道理他也不能完全相通,那他也不错,他能通达一部分,这个还是可教!如果连教义都不能通达,听了就著在言说相、名字相,听了做笔记写了一大堆,然后他也会讲,讲的时候拿笔记来讲,离开笔记就不会讲!这样子学法,他用了许许多多的功夫,充其量是学一部经,这一部经他会讲,换一部就不会讲。如果真正能通达教义,他能讲《大藏经》里头一部分,与这个教义相通的他都能够讲,他都能够体会。如果明了教理,那就一切经全无障碍。

  这些都是从前我在台中李老师教给我的。因为我最初听经写笔记,他把我叫到房间给我讲这个三等,他说:你要学哪一等?我自己想一想,那个理,上根,我没有办法;但是教义,这中等的还行。以后就不写笔记,我跟他十年没有写笔记。跟同学们一起复讲,我也不用笔记,完全凭自己体会到的意思。所以他讲经,我全部精神贯注听,我要把它听懂,懂了之后,我喜欢怎么讲就怎么讲,我明了了,意思我懂得了。甚至我讲的时间比李老师用的时间还长,为什么?理我懂,他三句讲完,我可以用十句把它讲完,我讲得更详细。所以你要懂得义理,不要著言说相、名字相、心缘相。

  「心缘相」就是自己在那里推敲、研究,这是你心在攀缘。佛法,不能研究!研究是用第六意识。佛法,不但是禅宗叫你参,教下又何尝例外!什么叫参?心是不落印象,意是不执著,识是不分别。因为第六意识是分别,第七识执著,第八识落印象。不用心意识,换句话说,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这才叫参!参究跟研究大大的不相同。

  参究,就是《楞严经》上观世音菩萨所讲的修行方法「入流亡所」。观世音菩萨那个方法,从初发心一直到无上菩提统统用这个方法,「入流亡所」就是离心意识,能所双忘,纯粹用内照的功夫,《心经》里面讲「照见五蕴皆空」。他是用观照,观照功夫深了就照住,观照是初学,照住就得定,心地就清净,功夫再往上提升就照见;这三层功夫,念佛人讲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跟他这三个境界完全相同。功夫成片就是观照,事一心不乱就是照住,得念佛三昧;理一心不乱就是照见,跟《心经》上讲的境界完全相同,就是《金刚经》的境界、《大乘起信论》的境界、《楞严经》的境界,这几部经论境界都是相等的,圆教初住、别教初地菩萨的境界。

  至少我们要知道,尽可能的慢慢把它远离。诸位要知道,离言说相不是叫你从今天起不说话,也不听人说话,那你把这意思就搞错了。是叫你心里不要执著,传达这个意思,我意思懂得了,我不著言语。真正能做到这一点,佛门里许许多多争执没有了。譬如古人翻译的经,《弥陀经》有两种翻译,当然两个人翻的不一样,如果你著文字相,麻烦就大,两个人一定争执;不著名字相,意思对了就可以。譬如你们两个人从美国同一个地方来,现在要叫你给我们大家介绍美国的情况,你们两人讲的决定不会每个字都相同,但是你们讲的意思一定不错,为什么?都是亲见的境界。由此可知,所有一切翻译,不能说这个译得对,那个译得不对,那你就著相。当然译的时候,有的人译得详细一点,有的译得简单一点,这是可能的,可是它的意思决定没有出入。这是教我们心里不要著相。名词术语决定要用,不用就麻烦了。为什么这么多的专用名词术语?为了解说方便;每个行业都有它专门的术语,为了表达方便,这工具是要的,可是你不能执著。心缘,实在讲就是妄想,你听到这个言语、看到这个名字,在那里打妄想,就错了。

  「离一切法差别之相」,这是总括来说。确实离开一切分别执著,万法平等,法法皆如。《法华经》上讲「十如是」,天台大师把它展开演绎成为「百界千如」。百界千如,就是一切法差别之相。「离一切法差别之相」,一切法里头都没有差别,没有差别就是平等相、清净相,一相。《华严》里面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是事事无碍的境界,这是自性法宝。

  所以要知道,佛给我们讲种种差别就是无差别,为什么?体上没有差别。从无差别里面说了许许多多的差别,佛为什么这样说?是教我们了解自性的体相作用不可思议,所谓无量智慧万德万能全都是自性的德用,叫我们去明白、体会到这桩事情,这也就是佛法教学里面所讲的善巧方便。这个善巧方便,一定需要真正入理之人,入是契入,理就是性理,他才会用,用得像佛菩萨一样的恰当。如果没有入理,完全用自己妄想执著来运用佛法,那就弄巧成拙。曲解经义,不但不能自利利他,是自害害他,这就是佛法里常讲魔说。

  钞【心体本自不二,即僧宝。】

  『僧』是和合的意思,不二就合,二就不合。我们为什么跟一切人、一切物合不起来?就是有二,有我、有你、有他,界限划得清清楚楚。实际上哪来的界限?根本就没有界限,是我们妄想里面生的一种执著。这个妄想、执著都不是真实的,你们去研究唯识,唯识入门是《百法明门论》。正果法师著的《佛教基本知识》,将百法每一条名相的解释以及含义,讲得很清楚,比古时候、近代这些大德讲唯识容易懂得多。《慈航法师全集》多数是讲唯识,讲得太简单,不够清楚;古人的注子,虽然意思讲得很圆满,文字太深,我们不容易看懂。和合就是僧的意思。僧还有清净的意思,一就清净,二就不清净,二就杂乱。

  钞【故曰自归依佛,自归依法,自归依僧,但令归自,不说归他。】

  三归依叫三自归,这是诸位要牢牢记住的。三归依的原文是出在《华严经・净行品》。「净行品」与「梵行品」都是讲戒律,梵行品是菩萨所修的,属於高级的,净行品是初级的。古来祖师大德看到三自归这三条经文重要,将它定为早晚功课。三自归,无论是大乘、小乘,无论是哪个宗派、哪个法门,它是我们修学最高的指导原则。佛法,修什么?我们所修的就是觉正净,我们所学的也是觉正净,我们所求的还是觉正净。所以,佛教不迷信。给诸位说,觉正净得到,世出世间法、一切法你样样都得到,「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没有一样得不到,为什么?因为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一切法都是自性感应的。因果就是很明显的感应的道理,我们常讲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果,自性觉正净纯善无恶,那什么样的善果会得不到?统统都可以现前!这才知道三归依的重要。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不管什么方法、什么门径,我们今天所讲的方法手段,无量无边的方法手段统统修觉正净,到后头全都归入三归依,才知道三归的重要。

  三归依是归依自性三宝,归是回头,依是依靠,从违背自性回过头来一切顺自性,这叫真正的三归依。我们讲得浅白一点,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这叫归依佛。什么叫觉,什么叫迷,这个定义也要把它搞得清清楚楚。经论上告诉我们,觉心不动,动了就叫做无明,「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常常保持著心不动,在一切境界里看得很清楚、听得很清楚,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就是自性觉。在境界里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就不觉,就迷了。换句话说,我要从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回过头来,不起心、不动念,这才叫归依佛。这是要用功夫,要在境界里练习,练习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练这个东西。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赶快念阿弥陀佛,把妄念统统去掉,这才叫归依,才叫回头。实在是不容易!

  归依法,法是自性正,正是正知正见;归依僧,僧是自性净,清净无染。三归依,觉正净是一而三、三而一,一心出来的。只要你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是自性觉、自性正、自性净。觉正净是一而三、三而一,一体三种作用,作用是从三个角度来观察,它是一体的。明白这个道理,不但在佛门里面没有任何争论,世间一切法里头也没有争论,甚至对於妖魔鬼怪有没有争论?没有。为什么?一有分别执著又迷了。妖魔鬼怪是因为他迷了才当妖魔鬼怪,他要是觉悟了,他本来是佛!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是他迷的程度有浅深,迷得浅是人天,迷得深一点是妖魔鬼怪。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分别、不执著,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觉而不迷。

  有人来问,我们给他解释,像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经一样。他讲的时候有没有分别?有分别,这是佛,那是菩萨、那是罗汉、那是妖魔鬼怪;这种分别是因为你们分别,我随你的分别而分别。佛菩萨本身有没有分别?本身没有分别。他本身如果有分别,他是凡夫,他跟我们一样。所以叫做「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说,随你们而说;无说,他心里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根本就没有起心动念,他哪里说?他实实在在没有说。从他自己本身来讲,他没有说;对我们来讲,他说了很多,释迦佛给我们说了四十九年。「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说了那么多。如果就释迦佛本身来说,他四十九年一句话也没说。所以《金刚经》上说,谁要说佛说法,就是谤佛。这个话对入理的人说是对的,没有入理,他不懂。明明说了四十九年,说了这么多,怎么说没说?所以凡夫著相。著相,那就著了言说相、著了名字相、著了心缘相,释迦佛说了那么一大堆,说了四十九年;如果你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释迦佛一句话也没说。希望大家要明白这个意思。

  所以佛法,不管是哪个法门,统统会归到自性三宝。自性三宝是一切法门的总方向,一切法门的总归宿,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还要念三宝,道理就在此地。所以不要把三宝的意思看浅了,不要把三宝看轻了。说老实话,今天就是轻视了三宝,所以我们虽然用功去修学,与自性三宝不相应,这样子功夫不能得力;如果与自性三宝有几分相应,功夫就得力,就上轨道了。这个得力就是我们佛门讲的证果,你从初信位、二信位、三信位逐渐就往上契入,这样修证。与自性三宝不相应,学得再多,讲得再好,天花乱坠,没用处,没入门,都在门外,圆教初信位都不够格!这才晓得与自性三宝相应的重要性。所以大家千万记住,这三归依决不是归他。

  住持三宝功德很大,因为没有住持三宝,佛法就灭掉了,我们永远得不到觉悟的机会。住持三宝最大的功德就是启发我们,我们见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觉,见到经书就想到自性正,看到出家人就想到自性净,它的作用在此地,这个功德很大,就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如果没有住持三宝,纵然晓得也会忘掉,没人提醒!住持三宝的功德很大,我们应当尊重。

  钞【念念还归自心,是名真念三宝。】

  这一句莲池大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总结,要『念念还归自心』,就是念念还归自性三宝。我再说得白一点,就是念念离一切分别执著妄想,这就会归到自性。如果念念还执著言说相、名字相、心缘相,那就远离三宝,没有归三宝。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