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维摩诘经浅释,维摩诘经全文,说无垢称经疏 第十卷——手机学佛网

维摩诘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注音|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说无垢称经疏 第十卷  

  说无垢称经疏 第十卷

  经时彼天花(至)便着不随

  赞曰。下明着与不着。有二。初明着不着。后明去不得。此初文也

  经。时声闻众(至)皆不能去

  赞曰。此明去不得

  经。尔时天女(至)何故云花

  赞曰。下问答破执。有三。初天女问。次鹙子答。后天女说。此天女问

  经。舍利子言(至)我故去之

  赞曰。此鹙子答

  经。天女言止(至)为不如法

  赞曰。下天女。有二。初标。后显。此初也

  经。所以者何(至)自不如法

  赞曰。下显有二。初以人花相对。后以大小相对。初中有二。初显。后释。此显也

  经。所以者何(至)有异分别

  赞曰。此释人华二别所以。无分别者。无总执分别。无异分别者。无差别。又初无共相。后无别相

  经。于善说法(至)是已如法

  赞曰。下大小相对。有二。初明人有差别。后明花著有殊。此初文也。于佛戒律而出家者。有二分别。名不如法。乖理真故。无二分别。名如法者。顺正理故

  经。唯舍利子(至)及异分别

  赞曰。下明花著有殊。有二。一明分别有异有着不着。二明习断有异有着不着。初中复二。初明分别有异有着不着。后明畏不畏异有着不着。此初文也。菩萨无二分别。故花不着。声闻有二分别。故花着身

  经。唯舍利子(至)不得其便

  赞曰。下明畏不畏异有着不着。初喻。后合。此喻也非人者。鬼神等类

  经。若畏生死(至)不其便

  赞曰。此合也。二乘畏于生死。诸境得便。乱惑其心。菩萨不畏生死。诸境不能乱惑其意

  经。又舍利子(至)花不着也

  赞曰。此明习断有异有着不着。习者习气。粗重是也。离种子外。别有体性。如恶口习起舞习等

  经。舍利子言(至)经今几何

  赞曰。天女对扬破声闻执中。自下第二鹙子问答。大文有五。初问住室久近。二问发趣何乘。三问合转女身。四问后生何处。五问证果时节。初中问答。合有十二。此初问也

  经。天女答言(至)所住解脱

  赞曰。二答也。解脱者择灭无为。有余涅槃本性住空。故如住解脱

  经。舍利子言(至)如是久耶

  赞曰。三问也

  经。天女复言(至)亦何如久

  赞曰。四返问也。其汝解脱犹如何等之久近也

  经。时舍利子默然不答

  赞曰。五不答也

  经。天曰尊者(至)默然不答

  赞曰。六更问。慧辨第一。何不答也

  经。舍利子言(至)竟知何说

  赞曰。七答也。涅槃无名。性离言故。况本性有答住久近也

  经。天曰(至)皆解脱相

  赞曰。八释解脱。有三。一标。二释。三结。此标也

  经。所以者何(至)中间可得

  赞曰。下释有二。一释解脱相。二解文字相。此释解脱相。以真如为体

  经。文字亦尔(至)中间可得

  赞曰。此解文字相。于音声上。假名安立。无实文字。何有内外

  经。是故(至)其性平等

  赞曰。以一切法与真如性真解脱体都无差别

  经。舍利子都言(至)为解脱耶

  赞曰。九问也。鹙子以离烦恼系缚。所得择灭而为解脱。故为此问

  经。天曰(至)解脱

  赞曰。十释也。二乘名为增上慢者。未得佛果。谓为第一。而更不求。小得谓多。名增上慢。皆无覆性。为此等故。说离烦恼所得择灭。名为解脱。诸菩萨等名远离者。为此等故。说诸烦恼本性真如。以为解脱

  经。舍利子言(至)慧辨若斯

  赞曰。十一问也。汝何所得。汝何所证。慧辨如此

  经。天曰(至)为增上慢

  赞曰。十一答。诸法本空。无得无证。言有得证。名增上慢。实有小得。非多得故

  经。舍利子言(至)为何发趣

  赞曰。下第二问发趣何乘。有四。一问。二答。三难。四通。此初问也

  经。天女答言(至)并皆发起

  赞曰。二答也

  经。舍利子言(至)作如是说

  赞曰。三难也。依根学法名之为乘。总趣三乘。言难解了。名为密意

  经。天曰我常(至)我为大乘

  赞曰。四通有三。初自行彼行。次应彼陈法。后释诸疑难。此初文也。旧经无之。声闻有二。一法花第二说闻法信受。二信解品中以道令闻。今依后义。故名声闻。自然现觉真法性故。不待他教。乐独善寂。故名独觉。不说观待缘而起悟觉亦名缘觉。不离慈悲。故为大乘

  经。又舍利子(至)我为大乘

  赞曰。此应彼陈法。应物宣扬。或现彼形。故号三乘

  经。又舍利子(至)草麻等香

  赞曰。下释疑难。谓有疑难云。天女现为三乘。此室何故不见二乘人。不闻二乘法。下有四段。释此疑妨。我虽为三乘有三乘德。室唯大乘。故不见二乘人。不闻二乘法。下四段中。一唯大乘行。二唯大乘理。三唯大乘教。四唯大乘果。行如香薰。增长善故。理如香体。能息恶故。余二可知。初文有三。一喻说。二法说。三释说。此喻也。瞻博迦者。旧云瞻卜。此土所无。香最第一也

  经。如是答有(至)功德香等

  赞曰。此法说也

  经。由此室中(至)常所熏故

  赞曰。功德妙香。大乘行也

  经。又舍利子(至)妙香而出

  赞曰。二唯大乘理也。那迦龙也。一切皆为胆大乘人。闻所说理。解理即归。持香而出

  经。又舍利子(至)相应言论

  赞曰。三唯大乘教。十二年者。即是菩萨十二住也。谓种性胜解行极喜增上。戒增上心三慧无相有功用无相无功用。及与无碍解最上菩萨住及与如来住。前十二住。名为菩萨显入菩萨位。不曾闻说二乘法教。教理相顺。名曰相应。不曾闻说二乘道理相顺之教。唯闻大乘相应法教

  经。又舍利子(至)殊胜之法

  赞曰。四唯大乘果。由修大乘。得此八种殊胜之果。有三。一标。二释。三结。此标也

  经。何等为八

  赞曰。下释有二。初问。后答也。此问也

  经。谓舍利子(至)殊胜之法

  赞曰。答即为八。初希也。事居空室。有此八希。表住真空能生八事。随应可悉。恐繁且止。内有智慧。外感光明。第一遍知金色普照相续圆满昼夜为明。唯说大乘。不以二乘。日月为照

  经。又舍利子(至)殊胜之法

  赞曰。二希也。闻法为缘。烦恼不害

  经。又舍利子(至)殊胜之法

  赞曰。三希也。亲近善缘。故集不空

  经。又舍利子(至)殊胜之法

  赞曰。四希也。法教深妙。宣说六度不退法轮

  经。又舍利子(至)殊胜之法

  赞曰。五希也。供具殊妙。故有法乐

  经。又舍利子(至)殊胜之法

  赞曰。六希也。四大藏者无量摄事。内行满故。外感四藏。法慧满足。故丰财施。财少曰贪。全无曰穷。无妇曰鳏。无夫曰寡。无父母曰孤。无兄弟曰独。无亲旅者名曰无依

  经。又舍利子(至)殊胜之法

  赞曰。七希也。内见法身。外观报佛。况化身利物。何求不至。故至心祈请。应念则来。感切希法。闻已而去。总十一佛

  经。又舍利子(至)殊胜之法

  赞曰。八希也。众生劫尽。净土常安。凡睹小室。圣知净土。况能现化。不有天宫。但由内德周备外相庄严。小室尚八希弃。大国洹沙难有。济八难。愍八部。断八识。去八邪。显八正道。得八解脱。所以希奇但现八种

  经。唯舍利子(至)独觉法乎

  赞曰。第三结也。故现无二乘闻唯大法

  经。时舍利子(至)转此女身

  赞曰。下第三问令转女身。有三。一令女转身。二转舍利子。三还复本形。初中有五。一问。二答。三返问。四劫答。五正释。此问也。鹙子下位不测上阶。谓实女身。故问令转

  经。天女答言(至)当何所转

  赞曰。答也。十二年者。或十二因缘。寄言十二年。自居生死。求实女身。都不得故。或言菩萨十二住中。寄言十二年。发心已来。求实女人。了不可得。或亲侍净名。入此室中。十二年矣。不须寄说。不但化为女相。求实女人性。亦不可得。既无女人。当何所转。问。前答居此如住解脱。都无年载。何故今言十二年乎。答。前依真理解脱而答。故答无时。今依修行及住生死之分限故。答十二年。不相违也

  经。唯舍利(至)为正问不

  赞曰。三返问也。显已为女化而不真

  经。舍利子言(至)当何所转

  赞曰。四却答也

  经。天曰如是(至)不转女身

  赞曰。五正释也。一切有为。犹如幻化。女既非真。何所可转而令转耶

  经。即时天女(至)不转女身

  赞曰。二转舍利子。有三。一转问。二答迷。三正释。此转问也。彼此转摸复问鹙子

  经。时舍利子(至)转生女身

  赞曰。答迷也。不知男灭女转所因

  经。天女复言(至)亦当能转

  赞曰。此正释有三。一略例。二广成。三引教。此初也

  经。如舍利子(至)而实非女

  赞曰。此广成也。举他显自。化女非实

  经。世尊依此(至)非男非女

  赞曰。此引教也。相有男女。实无男女。事有男女。理实无故。言中一向。故名密意

  经。尔时天女(至)今何所在

  赞曰。三还复本形。有三。一复形发问。二依理为酬。三赞扬引教。此初也

  经。舍利子言(至)无在无变

  赞曰。依理为酬。女相已无。云不在。元非实女何所变。又法性空。何者在。何者变。旧云。无在无不在。无有实女昔在今不在。无无实女。何在不在

  经。天曰尊者(至)是真佛诸

  赞曰。赞扬引教。法性本空。何在何变。又无如彼相。立一切法。悉皆无在。新新生故。无实自性。云何所变。旧云。一切法亦无在无不在。无实性故

  经。时舍利子(至)当生何所

  赞曰。下第四问没生何处。有四。一问。二答。三难。四通。此问也。不问所从。但问所往者。既言住此如住解脱。故不问从。唯问往也

  经。天女答言(至)我当生彼

  赞曰。二答也。佛之化人。当生之处。哉当生彼

  经。舍利子言(至)当所至处

  赞曰。三难也。化既非真。无没无生。云何今言当有生处

  经。天曰尊者(至)当生何所

  赞曰。空理义云。胜义谛中。诸法有情。既无体性。当何所生。应理义云。遍计所执法及有情。都无实体。当何所往。况我化现而得有生

  经。时舍利子(至)正等菩提

  赞曰。下第五问证果时节。有九。此初问也。汝于久近当得菩提。当如何等

  经。天女答言(至)久近亦尔

  赞曰。亦答也。如汝还成异生假者。身中复起异生有漏。如此久近。当得菩提

  经。舍利子言(至)异生之法

  赞曰。三返答也。无道理处所时位还成异生

  经。天曰尊者(至)证菩提者

  赞曰。四返成也。真如理为大菩提。故无住处。亦无时位可能证得及能证者。故般若云。实无少法名为菩提

  经。舍利子言(至)已证当证

  赞曰。五引教难。现在现证。未来当证。过去已证

  经。天曰尊者(至)超过三世

  赞曰。六以理通。经言三世当得菩提。依世文字语言说有。非依胜义真如菩提可有三世而言证得。真如菩提过三世故

  经。又舍利子(至)阿罗汉耶

  赞曰。七又返问。欲令义明。故为此问

  经。舍利子言(至)得无所得

  赞曰。八答也。从来不得今时证得解脱也。从来谓得今无所得妄境也。证无学时。先不得者今得。先得者今不得。故名得无得。又言不得即有所得。若欲得者。即无所无所得

  经。天曰尊者(至)证无所证

  赞曰。九释成也。菩提亦尔。从来不证今证真如也。无所证者今无所证所执也。所证或妄境也

  经。时无垢称(至)永不退转

  赞曰。此第三段无垢赞叹。初赞其德。后释为女。所由此初也。有六德。一遇良缘。二得神通力。三得智慧。四愿满足。五得无生忍。六至不退地

  经。乘本愿力(至)成熟有情

  赞曰。此释为女所由。乘因本愿。随欲受生。故居此室。任物情宜。故现为女

  菩提分品

  方方品等下之五品。利他胜行。次上一品。观所化处。次下二品。真实义处。明自利行。初之一品。真实有为世俗事行。次后一品。真实无为出世理行。利他之后。必自利故。欲证其理。先修事故。菩提觉果。分者因义。得佛菩提之因位行。今此广明。名菩提分。非唯三十七菩提分也

  经。时妙吉祥(至)到究竟趣

  赞曰。品段有三。初吉祥发问略明菩提之因。次无垢发问便明如来之种。后善现发问广明菩提之业。能到佛趣。是菩提因。正修行故。能生因者。是如来种。谈本性故。法父母等。是菩提业。果已满故。无菩提因。佛果何以为证。无如来种。觉分如何得生。无父母等。佛果何相圆满。故为三段。初为顺因。次为建因。后明果德。未得菩提时。善不善法皆名佛性。故二皆因。善为报身因。不善为法身因。故胜鬘云。有二种如来藏。空智烦恼亦名如来藏也。初中有四。一问。二答。三征。四释。此问也。诸佛法者。谓通因果。究竟所趣。即佛果中菩提涅槃。云何能到得觉因也。非三十七菩提之分。彼共三乘。此不共故

  经。无垢称言(至)到究竟趣

  赞曰。二答也。凡夫所归。名之为趣。圣人所归。非凡所趣。游此非趣。名行非趣。或趣有二。所趣名趣。谓佛果法。能趣非趣。菩提分是。今修觉分能趣。故言行于非趣。行此非趣。能到究竟趣。旧云行于非道。道者趣也。如五道等

  经。妙吉祥言(至)行于非趣

  赞曰。三征也

  经。无垢称言(至)烦恼尘垢

  赞曰。四释有二。初释。后结。释中有三十三句。大文分二。初十九句。不同凡夫行。后有十四句。不同二乘行。然总分七。初六句依趣离恶行。次三句依根灭毒行。次十句依障修度行。次两句依小修大行。次五句依恶修吾行。次四句依劣修胜行。后三句中修不住行。旧有三十一句。初唯有五句。末后唯二句故。初六句依趣离恶行中。初二句地狱。一句傍生。一句阿素洛。一句饿鬼。一句天趣。略无人趣及色界天。旧经亦有色界天者。锖也。此举最胜难修处。故无人及色界诸天。菩萨常依二处化故。易而不论。此初二句。依地狱也。五无间者。谓杀父害母等五重逆业。此通三乘。若唯大乘。破塔寺等。无间生彼。既生彼已。受苦无间。故名无间。生五无间。必是极恶。多起恚恼忿恨毒心。菩萨生彼。利众生故。无恚恼心。菩提分也。那洛迦者。此云恶者。[木*奈]落迦者。此云苦器旧云地狱。生苦器者。名为恶者。有情生彼。烦恼尘垢。必是极重。菩萨生彼。尘垢皆无。此除最下。所余地狱。以下诸句。言行彼者。皆是菩萨随类化生。示行恶处。示起恶法。而能于彼无所作。事菩提分也。一切准知。更不重释

  经。虽复行于(至)傲慢故逸

  赞曰。旁生名黑闇。非天多自特。傲慢憍逸。菩萨皆离

  经。虽复行于(至)不乐趣向

  赞曰。焰魔者。此云静息。旧云阎罗也。地下过五百由旬。有焰魔王国。其王或不退菩萨所作。或有情为之。凡处焰魔者。多不严胜因。菩萨生彼。能集福慧。得无色定寂静解脱。多乐趣向彼定彼生。菩萨行彼。不乐定生

  经。虽复行于(至)而自调伏

  赞曰。第二有三句。依根灭毒行。贪于所欲多生染着。嗔于有情非情境中多生恚害。痴于一切黑暗无知不自调伏。菩萨虽行三不善根。而皆能灭此三毒性

  经。虽复示行(至)见大怖畏

  赞曰。第三有十句。依障修度行。此初二句。虽复悭贪。布施财位。不顾身命。虽示犯戒。而立清凉十二杜多。少欲不多求。知足更不求。八大人觉等及戒四支小罪大怖。杜多者。除弃义。弃诸恶故。如声闻地及别经说。八大人觉。如涅槃遗教。具戒四支。如决择分

  经。虽复示行(至)精进无智

  赞曰。虽示行嗔。安住慈悲。安忍无恚。虽行懈怠。修善无休

  经。虽复示行(至)波罗密多

  赞曰。虽示根乱。而常恬寂静默住定。虽示恶慧。常达一切信所信境。至慧到彼岸

  经。虽复示行(至)济度憍梁

  赞曰。谄曲诈伪令他欢喜。障方便善巧。菩萨虽示谄曲诈伪。而能修习方便善巧。亦今他喜。由憍慢故。多起密语。自恣陵他。起世耶愿。障大妙愿。菩萨示行憍慢耶愿。而成济度出世桥梁妙愿。能为济拔。能为桥梁。度有情故。如世愿言无病长寿。菩萨亦随而咒愿之。意符出世。为世桥梁

  经。虽复示行(至)不随他缘

  赞曰。虽起烦恼。而成胜力。性净无染。虽示众魔。证佛觉慧。不随魔缚。随他缘者。随他缘缚。上十九句。不同凡夫行。后十四句。不同二乘行。二乘得有贪鈌根等诸恶劣故。曲分为七。其义分明

  经。虽复示行(至)成熟有情

  赞曰。第四有两句。依小修大行。声闻自利。不济众生。菩萨处之。为他说法。独觉亦尔。无大慈悲。菩萨有之。成熟有情

  经。虽复现处(至)妙色严身

  赞曰。第五有五句。依恶修善行。虽处贫穷。而得珍宝之手。出之无尽。虽示缺根。而具相好。相有其恶。心实得善故

  经。虽复现处(至)福慧资粮

  赞曰。虽示现处卑贱家生。实生清净法界佛家。种姓尊贵。修福慧因

  经。虽复现处(至)超诸死畏

  赞曰。虽现身处羸疲劣弱丑陋之形众所憎恶。而得胜妙那罗延天身。那罗延天身。最为第一。众所乐见。虽现老病。而能离此根本业惑。超生死中五种怖畏

  经。虽复现处(至)远离之行

  赞曰。第六有四句。依劣修胜行。预流一来。尚有五劣。菩萨不尔。所余皆通。无学有之。现作质易。而观无常。不生贪着。息诸希求。虽处戏具。而出五欲淤泥之中。修远离行

  经。虽复现处(至)度诸世间

  赞曰。口不道忠信之言为顽。心不测德义之理曰嚣。虽现处此愚痴类中。而具才辨总持念慧。虽现耶道处外道等中。而以正道化度一切

  经。虽复现处(至)生死相续

  赞曰。第七有三句。中修不住行。此二不住生死涅槃。旧有二句。处生死能永断。处涅槃能不住故

  经。虽复现处(至)相续无断

  赞曰。此一不住因之与果。虽现得果。仍修因行

  经。唯妙吉祥(至)到究竟趣

  赞曰。第二结也

  经。时无垢称(至)愿为略说

  赞曰。自下第二无垢发问便明如来之种。有四。一问。二答。三征。四释。此问也。种者因。性者类。佛因体类。名如来种性

  经。妙吉祥言(至)是如来种性

  赞曰。二答有二。初别说。后结略。别说有二。初别陈。后类说。此别陈有四也。佛性之义。乃有多端。且涅槃云。或有佛性。善根人有。阐提人无。或有佛性。阐提人有。善根人无。或有佛性。二人俱有。或有佛性。二人俱无。故涅槃云。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一切善不善法。皆名佛性。此经亦言尘劳之辈为如来种性。种性有二。一无漏。二有漏。无漏有二。一无为性。胜鬘经云。在缠名如来藏。出缠为法身。涅槃云。师子吼者。是决定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二有因缘性。在缠名多闻熏习法尔种子。出缠名报身。楞伽经云。阿梨耶识名空如来藏。具足无漏熏习法故。名不空如来藏。胜鬘依无为义。烦恼为能覆藏。真理为所覆藏。楞伽依有为义。阿赖耶识为能摄藏。种子名所摄藏。二种能藏。二种所藏。皆名如来藏。有漏有二。皆增上缘。一加行善者。随顺性。随增长无漏种故。二余不善者。违背性。违背障碍无漏法故。因断于此。而得菩提。由此烦恼能覆真理。由现起此增功德故。名如来藏。由具二义。故此不善名如来藏。是故教云。未得菩提持。菩提为烦恼。不觉故迷。后处苦故。既得菩提已。烦恼为菩提。不迷故觉。因断彼缘得菩提故。伪身种性。即萨迦耶见所缘五蕴身也。有爱者。润后有爱。由身见本。无明为因。有爱为因。三界生死。以为种性。三毒四倒。后随之起。亦皆如是

  经。如是所有(至)是如来种性

  赞曰。此类说也。五盖六处八耶十不善业道。并如前说。七识住者。一身异相异。如人欲界天及初静虑。除劫初起想。谓苦乐不苦乐想。二身异想一。如梵众天。谓劫初起。形貌既殊。同想梵王为众生父。三身一想异。如第二静虑。身貌不殊。乐舍交杂。四身一想一。谓第三静虑。唯有乐想。故名想一。初静虑中。由染污想。故言想一。第二静虑。由二善想。故名想异。第三静虑。由异熟想。故名想一。上四识住已。其下三无色。名别自成。五蕴四蕴。如其所应。是名识住。余处损识。不立识住。恶趣重苦。第四静虑。无想定天。非想地中。有灭尽定。能坏于识。令相续断。故非识住。又有别解。如俱舍第八颂曰。身异及想异。身异同一想。翻此身想一。并无色下三。故识住有七。余非有损坏。九恼事者。体皆即嗔。爱我怨家。憎我亲友。及我己身。为三种。三世各三。此九能恼众生之事。名九恼事

  经。以要言之(至)是如来种性

  赞曰。此结略也。不能具说。是故要言。一切烦恼恶不善法。皆名佛种。此前所说。伪身识住。是有满果。不善业道。是有漏业。所余一切。皆是烦恼。除善顺因。略摄所余生死法尽

  经。无垢称言(至)作如是说

  赞曰。第三征也。种者因义。能生了因。不善性乖。如何为种。故问此说何密意耶。言甚难了

  经。妙吉祥言(至)正等觉心

  赞曰。第四释中有二。初广释。后赞叹。初中有二。初释。后结。释中有三法。初喻高原花不生卑湿方能起。二喻空中不种植有处方生长。三喻依海有胜宝非海即无珍。初中有三。一法。二喻。三合。此法也。正性者谛理也。入者预也。生谓异生。离此异生。名为离生。位谓位次。预在谛理。离异生位。即预流等。非彼能发正等觉心。要住烦恼。方能发故。此文多说。未发心前二乘圣者。非诸二乘毕竟不发。又此多依猛利速疾超越发心。故说二乘不能发心。非二乘者不趣大也。法华三周授声闻记。涅槃亦说须陀涅人八万劫到。乃至辟支十千劫到。又云所言到者。到阿耨菩提心。又云我于一时。说一乘一道一行一缘。能为众生。作大寂静。永断一切结缚愁苦苦及苦因。令一切众生到于一有。我诸弟子。不解我意。作如是言。如来说一切众生皆得佛道。乃至广说。说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背不得佛道。皆不解我意。故知二乘亦有得者。如论广说。故言不得一向为论

  经。譬如高原(至)此四种花

  赞曰。喻也。殟钵罗。青色也。钵持摩黄色也。拘母陀赤色。奔茶利白色也。此乃四色莲花

  经。如是声闻(至)诸佛法故

  赞曰。合也。二乘如原。不能生故。烦恼如泥。能生花故。由惑覆理。理显道生。道如花故。烦恼碍智。断之智生。智如花故。由起烦恼。利乐众生。增长智慧。慧如花故

  经。又善男子(至)乃得生长

  赞曰。下第二喻。初喻。后法。此喻也

  经。如是声开(至)诸佛法也

  赞曰。此法也。二乘如空。不可种植。以无我故。身见如地。能生善故。二乘证空。不能进修。为我出世。不济度众。不生能进修故

  经。又善男子(至)无价珍宝

  赞曰。下第三喻。初喻。后法。此喻也

  经。不入生死(至)一切智心

  赞曰。此法也。要入惑海。识之起之及断之故。方发起大心

  经。是故当知(至)是如来种性

  赞曰。第二结也

  经。尔时尊者(至)是如来种性

  赞曰。二赞叹也。有三。初赞标举。次释所由。后结成义。此初文也。善说总也。实。如。无异。三语别也。初中后三。前三譬喻。如次配之。或如次配烦恼业苦。或言不虚名实。言顺义名如。更无别名无异

  经。所以者何(至)正等觉心

  赞曰。下释所由。有二。初略。后广。略中有二。初明不能。后明设能。此初也。相续者身。心身之中。烦恼种子。已断憔败。厌心不切。行心不猛。故不能也

  经。宁可成就(至)究竟解脱

  赞曰。此明设能。设。造无间业者。能。发心非二乘等

  经。所以者何(至)永无此能

  赞曰。下广有二。初释前。后喻显。此释前也。成就已下。广上设能。我等以下。广上不能。文意可解。法花会前。心犹未猛。不能自知。故自谦责

  经。如缺根士(至)诸佛妙法

  赞曰。此喻显也。随缺五根。于五境中。无能受用。诸阿罗汉。缺烦恼根。故于佛法。不志求也

  经。是故异生(至)终不能报

  赞曰。结成前义。初略。后广。此略也

  经。所以者何(至)一切佛法

  赞曰。下广结成。初广异生报恩。后广二乘不能。此初文也。异生能速疾猛利发心修行。顿证成辨佛法。二乘不能。故涅槃云。须陀洹八万劫到。乃至辟支十千劫到。今说速疾猛利损发。二乘不能。非全不能。又说。决定性不能。非不定性。又说。多分不能。非全不能

  经。声闻独觉(至)正等觉心

  赞曰。此广二乘不能。义如前说

  经。尔时众中(至)皆何所在

  赞曰。自下第三善现为问广明菩提业。有二。初问。后答。此问也

  经。时无垢称(至)思空胜义舍

  赞曰。下答。有四十二颂。分二。初四十颂正答前问。后二颂结劝发心。发答前问中。三十九颂别答。后一颂总答。三十九颂别答之中。分三。初十二颂。以出世法随配世法。以答前问。次有上颂。以出世行随配事世。以答前问。后有二十二颂。示随世事。以答前问。虽事亦有亲族之类。欲令有情欣德修行。故假德行。以配臣僚。或初明行。次明境。后明智。故下总答云。如是无边行及无边所行无边智圆满以度诸众生。初段分二。初三颂半。以出世法。随配有情。后八颂半。以出世法。随配非情。有情有五。一父母。二妻子。三仆使。四亲友。五眷属。或分为十。开父母妻子男女舍妓女别故。虽舍一种。亦是非情。理为本依。故此先说。从宗为论。总名有情。此初一颂有一。谓父母。第二颂有一。谓妻子。慧第六度无分别智。众善根本。故名为母。第七方便度为父。后得智故。世间菩萨诸佛导师生。皆由此二智生故。旧云智度为母。即第十度。非众德本。如何为母。故知智度无分别智。非第十也。法乐为妻闻法喜乐。生善行故。慈悲为女。能柔知故。谛法为男。续果善故。由闻谛教。善法种生。绍三宝故。空理义云。世俗谛中诸有所思。胜义谛空。以为其舍。一切菩萨之所归故。应理义云。诸所思空。真如胜义。以为其舍。如来家有。真如理也。问。佛地经说。法乐为食。何故此中说为妻也。答。据义名别。彼据任持。故名为食。此据能生。故名为妻。亦不相违。法花经言。慈悲心为室诸法空为坐。何故此中以空为舍。二各别故。有为及无为。胜劣舍别故

  经。烦恼为贱隶(至)四摄为伎女

  赞曰。此中有三。一仆侠。二亲友。三眷属。伎女亦入眷属所摄。烦恼为贱隶。任意起灭故。觉分为亲友。能成菩提故。能成佛因。皆名觉分。非三十七菩提分也。六度为眷属。摄受万行故。四摄为伎女。能生利乐故

  经。结集正法言(至)说除诸垢秽

  赞曰。下八颂半。以出世法。随配非情。有十六。一奇乐。二园林。三花菓。四池莲。五车马。六驰路。七严具。八衣鬘。九珍财。十床褥。十一饮食。十二沐浴。十三涂香。十四殄财。十五除然。十六建幢。此中有四。一法音为乐。悦心灵故。二总持为苑。摄持诸行故。大乘法为林。万德滋茂故。三三十七觉品为花。当开菓实故。解脱涅槃菩提智慧为果。因花有故。四八解脱为浴池。除贪十垢故。定水湛然漏者。八解脱池中。常有定水。不动摇故。池宽水狭。如理应思。七清净花常弥布中。如莲处池。浴池何为。除惑垢故。垢谓六垢。害恨恼谄诳憍。七清净者。一戒净。二心净。三见净。四度疑净。五道非道智见净。六行智见净。七行断智见净。或总分三十三。此中有九。开林水花除垢故

  经。神通为象马(至)回向大菩提

  赞曰。此中有五。一神通为象马。能运化故。大乘作车。能载利故。大乘之体。即二真智。故能载利。准法花中。后得智为一乘体。无分别智为白牛。二能调御菩提之心。驰于八道。八圣道也。三以三十二相而为严具。八十随好而为绮间。庄严内德故。四惭悦为衣服。御众恶故。胜意乐为鬘。莹心首故。五正法为财。或七圣财。如前已说。或诸圣法。皆名为财。施诸众生。晓示此法。以为方便。自无倒行。以为胜利。回向菩提。而自受用。财有他自受用之德。故以正法而为喻也。或此有十二。开车御者绮好意鬘方便行行所回向故

  经。四静虑为床(至)建立菩提幢

  赞曰。此中有七。一四静处为床。心恒安处故。无贪净命。以为菌耨。三业恒以为近依故。菌者单文。褥如单文名为菌褥旧云。从于净命生。义稍难解。近藉身故。由念明记及智观察。常自觉悟。恒在定中。故以静虑而为床等。旧云。多闻增智慧。因定增慧故。以为自觉音。将所问法。以为自觉之音声故。更无别配。二既飡真如不死之法。无起灭故。还饮择灭解脱之味。离诸苦故。旧解脱味说为浆。除烦恼热渴故。三于八解脱池。浴妙净心。令无染故。四于此心上。涂上品戒香。灭众恶故。熏身心故。菩萨戒也。五殄灭烦恼贼。是故勇健更无胜者。六摧伏四怨七建菩提幢。无上菩提极高大故。由此喻幢。或此有十二开菌褥念智常定饮味勇健故

  经。虽实无起灭(至)利物无体倦

  赞曰。下有五颂。以出世行。随配世事。以答前问。有六。一受生。二现土。三供养。四修业。五变现。六破恶。此中有四。一虽无生死。而故思于欲色受生。二能现佛土。明如日照生。三供养如来三事体空。一切无分别。兼摄供具亦体空故。四虽知佛国及有情空。修净土业及利物业。曾无休息。亦无劳倦

  经。一切有情类(至)有表事皆成

  赞曰。此有二也。一有情色声威仪等法。学四无畏十力菩萨。一刹那中皆能现起。二生死魔业。虽能觉知。而能示现。随彼起转。至究竟时。以慧方便。能还断尽。初觉魔业而示起者。表后断灭。故至究竟。以慧方便。皆能断尽。名有表事皆能成辨。本心所期。今满足故。旧云。随意皆能。现皆能现前而断尽也

  经。或示现自身(至)照令知速灭

  赞曰。自下第三有二十二颂。示随世事以答前问。有六。二颂示无常。一颂劝求佛。二颂遍知达。七颂除忧苦。三颂现善巧。七颂济危。此初文也。如游戏具而作幻术。示现病死。非真亦尔。有情多执世界为常。故现火起及老病身。令知速灭

  经。千俱胝有情(至)皆令趣菩提

  赞曰。此一颂劝令求佛。受彼诸供。劝趣菩提

  经。于诸禁咒术(至)而不随诸见

  赞曰。此二颂遍知达。初颂知六艺至究竟以利乐。后颂随诸道以出家而利生。虽随出家。不随彼见。断染见故

  经。或作日月天(至)饶益诸有情

  赞曰。下七颂除忧苦。有四。此一颂为有情及物随时而利济

  经。能于疾疫劫(至)欣然无恚害

  赞曰。此三颂属三灾以救生

  经。能于大战陈(至)劝发菩提心

  赞曰。此一颂劝怨因国以和好仍令发心

  经。诸佛土无量(至)利乐名本生

  赞曰。此二颂往恶道而救。难佛土地狱。故菩萨救他。亦示无边。彼背正法。而行众恶。故堕地狱。亦复无边。悲速拔苦。慈与安乐。现为大鱼。于鳞甲内。养诸小虫。而令啖食。现为鹿王。救怀孕鹿。现为飞雉。救诸被烧诸有情类。如是往救利乐。此成佛已。名为本生。正是菩萨本生事故

  经。示受于诸欲(至)后令修佛智

  赞曰。此三颂现善巧。有二。初二颂现二善巧。一受欲境而修定。二扰乱恶魔令不得便。下重释初受欲修定。第三颂。示为YIN女。劝修佛智。合有三种之善巧也

  经。或为城邑宰宰(至)令趣大菩提

  赞曰。下有七颂。济危。分六。此有二。一为尊能利下。初颂也。二现财乃施贫后颂也

  经。于诸憍慢者(至)令发菩提心

  赞曰。此有二。一有力除憍慢。二巧便断恐怖。悸者性怖也。惊恐怯怖。善巧安慰。仍令发心

  经。现作五通仙(至)皆能善修学

  赞曰。此有二。一自现为仙。净修梵行。劝众生类。住戒忍慈。二见乏供侍。方便事之。随彼种种。智慧方便。进谏劝修。爱乐正法。令于菩萨修行方便皆能随学

  经。如是无边行(至)度脱无边众

  赞曰。此一颂总答。一无边行业。二无边所行境。三无边智。四以上三种度脱无边众。由以智证境。起无边行。度脱众生

  经。假令一切佛(至)都无有慧者

  赞曰。此二颂结劝发心。初颂结胜。故赞不穷。后颂劝之发心修学。上来略解文之意况。诸有智者。思之可知。不可以已未悟之心而反责于人也。新旧同异。一一应陈。恐厌繁文。故略而止

  不二法门品

  菩提分品及此一品。真实义处。明自利门。前品真实有为世俗事行。此品真实无为出世理行。利他之行。必自利故。欲证其理。先修事故。二者差别之义。二与非二。俱名为二。一三四等。名非二故。花严等。以一为二。法自在等。以二为二。甚深觉等。以三为二。光幢等。以五为二。喜见等。以六为二。准执一等。故皆是二。此除分别及事差别。名不二故。借其二名。表二及非二。非由言二体唯诠二故。初有十六。菩萨以二为二。后有十五。以非二为二。文殊师利。以言心为二。无垢称以有说为二。至下当知。空理义云。空性无差。俗妄有异。今说真同性不同俗妄异。故言不二法。此空即门。缘此能生真空智故。谈其真性。非二非不二。今遮妄二法。故言不二法。妄不生空智。真空方可生。遮彼非门。故非门强说门。此品广明。名不二法门品。应理义云。俗事及所执妄谓皆有异。真理非妄。成非妄异。今显无相真如理唯是一。恐闻一定一。不说于一。但遮妄异。故言不二。不二之理。可轨可摸。故名为法。此能通生死无漏智解。立以门名。据实真如非不二。非法非二法。非门非不门。遮二故强名不二。遮非法故名法。遮非门故名门。此品广明。名不二法门品

  经。时无垢称(至)各随乐说

  赞曰。品段有二。初明不二法门。后明利益。初中复二。初明说不二法门。后明入不二法门。无垢称入不二法是。说中又二。初无垢称问诸菩萨说不二法门。后诸菩萨问妙吉祥说不二法门。或三十一菩萨。以分别执为二。无分别理名不二。智会此理。名入不二。文殊以言说为二。离言法性名不二。智达此性。名入不二。无垢以假智言说俱名为二。诸法真如名为不二。正智证真。名入不二。故故成各别。初中复二。初问。后答。此问也。入者证也解也。证解真理。名入不二。各随辨才。随情乐说

  经。时众会中(至)次第而说

  赞曰。下答有二。初略。后广。此略也

  经。时有菩萨(至)不二法门

  赞曰。下广。合有三十一个菩萨。别答前问。一一答中。文皆有四。一标菩萨名。二陈二法。三明不二。四总结之。然空理义。并以俗妄有二。真空无二。应理义云。皆以所执依他有二。圆成真如实无有二。此之二义。言势遮执解文虽同。意况常别。恐厌文繁。更不别对。一一疏条。诸寻文者可具知也。生灭为二理名不二。证此无生正智名忍。初地已上。此忍证真如入不二。空理义云。空无有二。应理义云。理无事二。以生灭二。不说分别故

  经。复有菩萨(至)不二法门

  赞曰。我我所分别名二。无二理名不二。证此无二理名入不二。此下皆以理遮执二。故言不二。所以二中皆言分别。旧经都无分别之言。意存空理故

  经。复有菩萨(至)不二法门

  赞曰。有取者有着也。无取者无著也。有着无著分别为二。著有着。有所得。有所得故有增减。有增故有起作。有减故有息灭。若了证无著。即无所得。无所得故无增减。无增减。故无起作。无息灭。故于诸法中。无所执着。无执着心。达解此理。名入不二

  经。复有菩萨(至)不二法门

  赞曰。寂灭迹者即真理。理为智迹。智喻足。能履故。理为迹。所履故

  经。复有菩萨(至)不二法门

  赞曰。散动者心驰外境。思惟者摄念内缘。初了二无。则无作意。后住二无。都无作意

  经。复有菩萨(至)不二法门

  赞曰。一相者。空无我等共相之理。无相者。真如了知诸法无有共相。亦无自相。自相即别异相也。知此共自二有为相。一切都无。亦无真无相之体。知此有为及无为理。二智平等。名入不二。共相自相俱是有为。对彼无为。故名为二

  经。复有菩萨(至)不二法门

  赞曰。声闻菩萨。二因缘心。性皆如幻。达二幻理。名入不二

  经。复有菩萨(至)二法门

  赞曰。善及不善。无所起作。此二有相及与无相。二俱平等。无善可取。无恶可舍。了知于此。名入不二

  经。复有菩萨(至)不二法门

  赞曰。有罪名缚。无罪名解。以金刚无漏之智。达无缚解。名入不二

  经。复有菩萨(至)二法门

  赞曰。有想者有漏想也。无想者无漏想也。或有漏生名有想。无漏生名无想。或有心想名有想。灭或无心想名无想

  经。复有菩萨(至)不二法门

  赞曰。远离一切有为诸行。起于觉慧。即观无为如空之智。极善清净。或远有为行。即无为觉慧如空之智。极善清净。既都无执。亦无所遣。名入不二

  经。复有菩萨(至)不二法门

  赞曰。可毁可坏。故名世间。翻此名出世。了世间空。初既不入。后亦不出。以不入故。无随生死流。旧云溢者流溢之义。以不出故。亦无散灭。离于世间。境既如此。心亦不执

  经。复有菩萨(至)不二法门

  赞曰。知生死空。本无流转。亦无涅槃。二境本空。分别便灭

  经。复有菩萨(至)则名无尽

  赞曰。此两翻释。初了都无有尽无尽。要究竟尽。乃名为尽。即烦恼等。究竟尽流。名为有尽既究竟尽。不复更得常可有尽。则名无尽。有有尽则无。无尽无便无体。即有有尽。有尽亦无体。故都无二

  经。又有尽者(至)不法门

  赞曰。此第二翻释。前约相续以解无二此约刹那。或前约染法。此约净法。一刹那法。暂等灭无。定无有尽即是无尽。一刹那中有尽无故。无尽亦无。了二本空。分别不起。名入不二。旧云。若究竟尽者。更不可尽。故有尽者即是无尽

  经。复有菩萨(至)不二法门

  赞曰。我无我体。其性都无。不可论二。此二分别。名之为二。了二境空。其分别断。智达此理。名入不二

  经。复有菩萨(至)不法门

  赞曰。了知无明本性空理。即是于明。执二为实。俱不可得。不可算计为有。超算计之路。观此无二。名入不二

  经。复有菩萨(至)不二法门

  赞曰。上十六菩萨以两为二。下十五菩萨以非二为二。或可总说。以二为二。五蕴为一。空为一故。下皆准知。空理义云。世俗取蕴性即真空。空与蕴体。二种无别。取蕴现在即有真空。非蕴灭已方有空性。由此故言。即是色空。非色灭空。者此破二执。一执世俗色外别有真空。为破此故云即是色空。色空无别。二执俗色灭方有真空。为破此故云非色灭空。蕴现有时。已有空故。应理义云。略有二解。一解。所执色即是空。色空无别体。非所执色灭方始有空。现色相时。性已空故。色既所执色。空亦即空无。二解。所执及依他色。并即真如空。空与真如。更无别体。亦非二色灭方有真如空。二色现时。真如有故。既无二别。名入不二

  经。复有菩萨(至)不二法门

  赞曰。四界者地水火风。空者。空理义云。谓真空性。应理义者。所执即空无。真如是空性。准前取蕴与空二解。前中后际。去来今也。性皆无倒。即真理故

  经。复有菩萨(至)不二法门

  赞曰。眼色分别为二。乃至意法分别为二。根境对故。了知六二其性皆空。见眼空性。于色境上。便无三毒。乃至意法亦复如是。见已静住。名入不二

  经。复有菩萨(至)不二法门

  赞曰。布施为一。回向一切智性为一。故名为二。一切智性。即真如理。是智体故。知布施等即真如性。故名不二

  经。复有菩萨(至)不二法门

  赞曰。空观我等为无。无相无愿。缘无为有为为有。了知我空。都无有相。此无相中。亦无可愿。此无愿中。心意识三都不可起。所取无故。能取亦无。又不别于无愿以生心小。空即无愿故。楞伽经云。藏识说名心。思量性名意。能了诸境相。是说名为识。如是于一空解脱门。具摄三种。能此通达。名入不二。成唯识云。空无相愿。于计所执依他圆成。或皆通缘。或次第别缘。此依通缘。故名不二。乃至于无愿亦即空无相。皆准此知

  经。复有菩萨(至)不二法门

  赞曰。佛为先。法僧为后。三宝别体。分别为二。了佛寻法僧。三宝同体。皆无为相。与虚空等。无不在故。诸法亦尔。皆真如性。名为不二。同体三宝义如前说

  经。后有菩萨(至)不二法门

  赞曰。萨迦耶者。虚伪身也。灭者真理。伪身与如。分别为二。知伪身即灭。不起伪身见。故于伪身及灭二种。无总分别及别分别。证二真如究竟灭性。无所猜凝。无惊无惧。执有身见。乃有猜疑。亦有惊惧

  经。后有菩萨(至)不二法门

  赞曰。身语二色及意非色。分别为二。空理义云。了三本空皆无造作无造作之相相之故。其相无二。身空即语空。语空即意空。意空即一切法空。若能随入一切法空无造作相。名入不二。应理义云。了三律仪本真如性皆无造作。身真如即语真如。语真如即意真如。意真如即一切法真如。能随入此无作真如。名入不二

  经。复有菩萨(至)不法门

  赞曰。诸不善业。可毁可厌。名为罪行。欲界善业。可爱可乐。名为福行。色无色界诸善定心。住于一境。名不动行。散定二地。分别为二。无作相者。空理无作相即真空性。应理无作相性即真如。故此空中无三差别

  经。复有菩萨(至)不二法门

  赞曰。此等以一为二。一切二法者。一切分别差别之法。皆从我起。知我真实之理。即不起二。不起二故。即无能了。无能了故。即无所了。名入不二。无彼本来差别二故

  经。复有菩萨(至)不二法门

  赞曰。二法者。谓一切分别差别。有所得者。谓本见有相。若了本有所得。若成本来无所得。则无所起取舍本末二。既无取舍二。名入不二

  经。复有菩萨(至)不二法门

  赞曰。了本真理。则无明暗。明暗无二故。如灭定无心。无心漏明。无有漏暗。都无分别。故举为喻

  经。复有菩萨(至)不二法门

  赞曰。了知生死涅槃本真理性无二。则无欣厌。究竟之理。生死无缚。涅槃非解。何所欣厌

  经。复有菩萨(至)不二法门

  赞曰。善住正道。耶道便灭不行。若见有邪道。可见有正道。邪道既不见行。正道如何得有。二境相既无二。能觉非有。无二觉故。名入不二

  经。复有菩萨(至)不二法门

  赞曰。虚谓有为事。实谓无为理。理谛可证。尚不见实。何况虚法不可为证而能见之。此真理性。非肉眼可见。唯慧眼能见。无分别智慧眼证时。于一切无分别故。无见无不见。名入不二

  经。如是会中(至)不二法门

  赞曰。下第二诸菩萨问妙吉祥说不二法门。初结前生后以为问。后随问以为答。各别说已以上结前。同时发问已下生后以为问。客来小位。解释已周。故问上宾。谈彰大义

  经。时妙吉祥(至)犹名为二

  赞曰。此随问以为答。初非前。后正述。此非前也。汝等虽遮二之分别名为不二。以有言说及带分别。犹名为二。我今除言及绝分别。名为不二。故知二者分别差别。不是两法。名为二也

  经。若诸菩萨(至)不二法门

  赞曰。此正述也。无言无说。无表彰。无指示。离言说之戏论。绝起心之分别。名为不二。以不可言不可分别之理。遮于言说分别。故名不二

  经。时妙吉祥(至)不二法门

  赞曰。上来明说方便因位外化利物不二法门。下明证入根本果位内证自利不二法门。初问。次入。后赞。此问也

  经。时无垢称默然无说

  赞曰。此入也。正理幽玄。言蹄不测。纵以不言之言遣言。终非会于妙理。故默无说。以智冥真。名入不二最为深极

  经。妙吉祥言(至)说分别

  赞曰。此赞也。我说不二。以言遣言。汝入不二。以智冥真。会妙虽同。亲疎杳隔。说契真者。真由证故。说为疎也。证契真者。离言说故。证为亲也

  经。此诸菩萨(至)无生法忍

  赞曰。下第二段明利益也。创入初地。名悎不二。不二之理。即真如法。证会无生。亦初得也。或任运入不入八地也。相续无生。亦八地也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