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经讲义
慧律法师主讲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义卷第五
上海圆明讲堂沙门圆瑛弘悟讲
受法门人雪相戒净敬录
庚二依师离病(分五)
辛初普觉启请二正陈请词三如来赞许四承教静听五正答所问
辛初普觉启请
【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此三业恭敬,准前可知。
辛二正陈请词(分二)
壬初庆前壬二请后
壬初庆前
【“大悲世尊!快说禅病,]就是快点说修禅人的心病是什么,禅就是佛的心,我们对佛的心不了解,统统是禅的病,修禅错会了禅,也是有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隐。】]心意荡然,就是说心里很欢喜,获大安稳就是心开意解:荡然就是四相不存,四相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或者是证、悟、了、觉,迷智、迷识,四相统统没有。获大安稳。你有圆觉的妙用,当然就能得大安稳,自在无碍。
[此当机为众庆幸。云大悲世尊,快哉乃为众生开示演说禅宗之病,令诸大众深悟迷智四相:证、悟、了、觉,亦属禅病。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隐者:谓心开意解,四相荡然,无存于胸中,净觉真境,获大受用。安隐,即自在无碍安隐义也。
壬二请后
【“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离开佛渐渐地远了。[贤圣隐伏,]贤圣隐伏就是众生的福报不够,所以,贤圣潜伏起来,众生没有福,贤人、圣人就不存在了,不然就隐居起来。[邪法增炽。]“炽”就是像火在烧一样,邪知邪见的法一直增多。[使诸众生,求何等人,]要求什么人?[依何等法,]要依什么法?[行何等行,]行何等行,要行什么行?[除去何病?]要除去什么病?[云何发心,]要怎么样来发心?[令彼群盲,]众生没有智慧,就像盲人一样。[不堕邪见?”】]说:令彼群盲,表示如何令那些没有智慧的众生,不堕入邪见呢?
[如来大悲,先忧末世。]的确!佛陀所讲的经典,都是为我们末世的众生,末世的众生难以找到证果的人,所以,要求正知正见之人。如来大悲,预先忧心末世众生。[以末法之世,去佛之时渐远,]长久的时间。[法弱魔强,贤圣或隐藏于岩谷,]隐藏起来。[或伏处于海隅,]“隅”就是一个角落,或者是潜伏在海边的某一个角落。所以,你若在海边或是深山看到修行人,说不定那个就是圣人,或许就是圣人也不一定。[正教寖衰,]正在衰微,正教正在衰微,这个“寖”就是等于渐渐地,渐渐地,就像水慢慢地湿。[邪法增炽。]邪法愈来愈壮大、愈强。[前云:求善知识,不堕邪见。故此初问,使诸众生,求何等样人,为善知识?既求其人,必依其法,故二问依何等法,]要依什么法呢?[既依其法,必行其行,故三问行何等行?既行其行,必除其病,故四问除去何病?]除去何病?[如此四问既毕,又问云何发因地心,令彼群盲,不堕邪见者:谓发心不等,有权、]“权”就是方便。[实、]“实”就是讲毕竟空性,就是实相。[顿、]“顿”就是利根。[渐、]“渐”就是慢。[偏、]“偏”就是不圆满。[圆]“圆”就是圆满。[之别,]权、实、顿、渐、偏、圆的差别。[末世众生,生无慧目,]这个“目”是指心,生没有智慧之心,生无慧目,这个“目”不是指眼睛,就是我们没有慧之心,智慧的心。[不能辨识。]无法分辨善恶、正邪,正法或是邪法。[请求如来开导,令彼群盲,不致堕落于邪见稠林矣!]“稠”就是藏密的森林,不堕茂密的森林。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二正陈请词竟。
辛三如来赞许
【尔时,世尊告普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咨问如来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无畏,那就是没有恐惧,一定正确叫做无畏,决定,不会说:我这样修会不会修错了?不会!没有后悔的这一条路,无畏,没有恐惧的。[令彼众生,得成圣道。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重言重哉:一、现益]马上利益目前的[大众,二、末及当来。]当来末世的众生。[汝若非乘大愿力,发普觉心,安能咨问如来如是修行?]所以,菩萨问得愈多,就愈能启发我们的智慧。以前我们念高中的时候,念到子曰,子曰,我们就常讲:孔子为什么要讲这么多?都念不完,孔子为什么要讲这么多?[咨问者,是有所谋而问也。于五问中,独言修行者,以前后五问,皆为成就修行事故。汝此一问,胜似布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见道分明,无所怖畏,令彼众生得成圣道,不堕邪见。汝今谛听!许其当为汝说:
辛四承教静听
【时,普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辛五正答所问(分二)
壬初长行壬二偈颂(壬初又分五)
癸初指明师令事癸二示四病应除癸三辨事师之心癸四明除病之行癸五显发心深广(癸初又分三)
子初令识子二令事子三显益
子初令识
【“善男子!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此处加两个字:菩提。将发大菩提心。你如果发大菩提心,怎么样呢?[求善知识,]你要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准备要修行。[当求一切,]要求一切什么?[正知见人。]你看佛多么了不起!你第一个一定要进入正知正见。为什么?你如果没有进入正知正见、不求善知识,你修行二十年、三十年,都是白费的,因为错误嘛!一念的决定错误,没有找到正知正见的人,就完全浪费我们的生命。[心不住相;不著声闻缘觉境界。】]你的心不要执着,不要说:我修二乘人,我只想自利。不要执着声闻、缘觉的境界;我只要自利,我不想发菩提心,不想度众生。这样很可惜!如果我教的这些出家徒弟,将来全部跑到山上自己修行,这样我心里会很难过!当然,在修行当中、成熟的过程,能在山上清净修行是好;不过你将来还是要下山,下山。所以,在山上修行一段时间,有一天终究要出山;出山……,用台语讲真难听!
[此答初问,求何等人也。末世众生将发大心,将要发大乘心,以为正因也。真正因地心,即所谓发菩提心是也。求善知识者,正缘也。]正缘,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善知识,末法,你根本没有办法,你说:我找一个菩萨、找一个大彻大悟的,或者找一个证阿罗汉果的!证阿罗汉时也是二乘人啊,你若不信,你去泰国问,泰国人绝对没听过《圆觉经》,保证没有,没有《楞严经》,没有什么《法华经》,统统没有!小乘的《大藏经》里面,绝对没有这些经典,四库小乘经典也没有密宗。你如果说《楞严经》,《楞严经》是属于密藏的,密宗的东西,所以,你如果要查《楞严经》,在《大藏经》里面,《楞严经》它是属于密藏部的,密藏部的,要打开密部,才找得到《楞严经》,它根本就没有这些经典,你要去哪里找?正缘,善知识。[有因有缘,方能克果。]有因才有缘,你才能达到果报。[谓善能知真识妄,]什么是我们的真心?什么是我们虚妄的心呢?[知病识药,善能观机施教,对病授方,令得安隐也。]我常常用一个比喻来解释善知识,这比喻适不适合没关系,参考看看。我常常讲:善知识就像什么呢?譬如说有一个人来到五条叉路口的地方,五条路,看到一个人脚不方便,残障,身体不好,但是,他对这五条路的目标、方向都看得很清楚。另一个是穿西装、打领带,身体很强壮,但是,他不知道这五条路通往哪里,不知道这五条路通往哪里。来!换我请问你,换我请问你:你应该问哪一个?你可以因为他跛脚,就不问他吗?你可以因为他残障,就不问他吗?他对这些路是清清楚楚呢!他只要告诉你:往那一条路去!你往他指示的方向走,就能到达目的地。对不对?而这个穿西装、打领带的人,虽然身体很强壮,可是,他却不知道方向。这个比喻的意思就是说:这个人持戒清净,这个人看起来很有自修的能力;但是,知见不正,虽然他持戒,虽然很有威仪,但是,他知见不正;就等于这个打依赖的人,虽然外表看起来修得很好,问题是他没有智慧,无法分辨赶忙跟妄心,他搞不清楚!这个残障的比喻,意思是说:他外表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修行:但是,他正知正见,他了解佛的真心是什么,他只要指引你一条路,你很快就能到达了。所以说:不要看善知识的外表有修没修,是看他的知见正确不正确?他有修没修,你怎么知道?你怎么看得出来那么厉害?你能知道他有修没修,你就跟佛菩萨一样了!是不是这样?所以,底下说:[故文殊告善财云:“亲近供养,诸善知识,是具足一切智,最初因缘也。”]你看!怎么能听信别人讲:这个人有修没修,几句话就被人洗脑了,枉费听法听这么久,好不容易能了解《圆觉经》,有这个因缘来亲近讲堂,听别人讲几句就不来了,多么可惜的事情!一直讲:你依法不依人,为何你的头脑这么没有智慧呢?这讲起来是很惋惜;惋惜也没有办法,他业障如果现前,我常说:佛叫,叫不动,鬼一叫就跟着跑了!佛叫他,不想走,鬼叫他就跟着跑了,就是这样,请鬼拿药单,就是这样。[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者;发心原为修行,现欲修行,当求善知识引导,免入歧途。]岔路。[善知识善能了达觉性,不因修生,]不因修生,修生就是:不是因为修行而产生。[决择无疑,名正知见。]决择无疑就是:他讲话绝对百分之百相当有信心。[《法句经》云:“善解深法,]深深地了解甚深之法,了解什么法?[空无相无作,]空就是一切法不可得;无相就是所有一切相,都不值得我们留恋、执着;无作就是你所有的功德,都不能有一念认为:我在做功德。无作就是一切无为法统统叫做无作,无所造作就是无为法。[无生无灭,了达诸法,从本已来,究竟平等。”]何以故?毕竟空性,溘然是毕竟平等。[心不住相者:离凡夫烦恼境界,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即不住一切相也。]所以,《金刚经》是一部很重要的经典,有空要再听听录音带。[不著声闻、缘觉境界者:离二乘滞寂境界。]落入沉空滞寂的境界。[二乘人无大乘志愿,沉空滞寂,得少为足,是故不著。上是顺行,下是逆行。
【“虽现尘劳,心恒清净;]这个善知识,身体在世间跟众生共事,但是,他的心永远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他示现有种种的过错,譬如说杀、盗、YIN,他示现种种的过错,但是,他赞叹清净的修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他虽然示现种种的过失,但是,心清净,他绝对不令一切众生走错路,一定要令众生持戒,而且有威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陀是不是一直告诉你:你不要看善知识的过失?就是这样,依法嘛!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你看,菩萨有多伟大,两千多年前,他就了解两千多年后会发生的事。
[菩萨现身世间,饶益众生,虽现尘劳烦恼之中,心恒清净,处染不染。如《净名》云:]《净名》就是《维摩诘经》[“虽有妻子,常修梵行”等。示有诸过,赞叹梵行者:圭峰大师云:欲度有过众生,先以同事相摄,]先跟他的立场一样,“同事”就是立场相同,先跟他的立场相同。[心既相亲,]渐渐接近,[方能受教。如《净名》云:入诸YIN舍,示欲之过等。]进到YIN舍,就是我们所讲的妓女户。来到妓女户,就为他开示,说:欲望太过,太超过是不好的。[或为利益,或为别缘,所作非仪,]“非仪”就是没有威仪。虽然跟佛的教有一点点违背,[暂乖真教,]暂时有一点点地违背了佛的教化。[祇得贬己承非,]意思就是说:贬低了自己,面对这个非法的事情,但是,[不得饰非说理,]但是,不能说出歪理出来,不能掩饰自己,说这是怎么样怎么样子,这样不可以!以误导众生。[以误凡下。]他说法,他虽然外表看起来有一点不是威仪,有一点违背佛的教化,但是,他所说的法一定要依法,不能误导众生。[不令众生入不律仪者:示有诸过,即不律仪事:因赞叹梵行,故不令入也。求如是人,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求如是善知识之人,引发大心,趣向正修行路,即得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道矣!是知善知识,不可不择也。]你不得不选择!所以,我跟诸位讲过很多遍:你要将亲近的人当作是圣人,当作是圣人,这样我们的心自然清净。了解一切善知识的行为都只是示现,不是真心的,我们对于一切都采取十足的相信,因为他讲的法完全是符合佛的意思,你起到全台湾省任何地方,只要这个法师依法,都值得我们赞叹![初令识竟。
子二令事
【“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只要你有因缘遇到这种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你看他对善知识的恭敬到极点了!为什么要不惜身命?因为他能救你的慧命。对不对?你这个肉体算什么?生生世世,我们都有这个肉体;但是,生生世世不一定能遇到救我们慧命的人;我们现在遇到了,不惜身命,供养一切。
[末世众生既见如是顺行、逆行之善知识,即知是得成菩提之正缘,]有这个因缘到了。[应当四事供养。然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乃至拚身舍命,]拼身舍命,[在所不惜。]出在这种人很少了,现在叫他:老菩萨!来帮忙折一点东西。来的都是那几个,没办法!人家有他的家庭、立场,讲起来很困难,讲起来很困难。以后不用叫人家来折,让他带回家折,用袋子装好,每人拿一包回去,有空就做。其实他不来也不是不发心,实在是有困难,我知道大家都很发心。[《大乘四法经》云:“诸苾刍尽形寿,]底下这句话你要注意听:[乃至逢遇丧命因缘,]就是说人家威胁你的生命,叫你不要亲近这个善知识,[必定不得,舍善知识。”]就是不能离开善知识,你看,遇到生命的因缘快没有了,还是不能离开善知识。
[【“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就是说你遇到善知识,他示现的是四威仪——行、住、坐、卧很清净。[乃至示现,]就是示现什么?[种种过患,]种种的过患,就是说在我们面前看来,好像他很多不对,而我们是求大菩提心的人,所以,[心无憍慢,]我们也不能轻视他。[况复抟财、]抟财就是你为什么还聚集财产要做什么呢?“抟”就是聚集。意思就是说:应该将它舍掉。心无憍慢,何况说你还执着、聚集这些财产、[妻子、眷属?】]遇到善知识要开发我们的大菩提心,这就是正缘,千百万劫难遭难遇,现在遇到了,要全部喜舍出来。
[彼善知识,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常现顺行,清净无染,为作模范,令彼众生,依而行之。乃至示现逆行,种种过患者:]逆行就是譬如说他示现,[指YIN、杀、盗、妄等,虽行是事,极为惭愧,即便赞叹梵行,而作折伏,令彼众生,心无憍慢;谓已知其所为,先以欲钩牵,]牵引他。[后令入佛智故。憍者,矜我胜彼;]这个“矜jīn”字,我还特别地去查那个《词彙》,叫做夸大,夸大了自己,认为我胜对方,叫做憍。[慢者,轻彼劣我。]轻视对方,劣我,比我还差,比我还差。[况复抟财、]还聚集了财富。[妻子、眷属者:以重况轻之意。言种种过患,其心尚无憍慢,况复贪著抟食,及与财宝,]抟食就是一撮,一撮,摶就是以前佛在世,或者是今天泰国人在吃饭,把饭捏成一小粒的饭团;我们台湾的饭团,如果被泰国人看到会吓一跳,这么大一颗;我走过哪里,人家都问我:师父!您要不要吃饭团?一拿起来,哇!好大一个。他们的不是,他们是捏成一小粒,然后弹进嘴巴里,饭拿起来在前面捏一捏,弹进去,用弹的,一抟食就是这样,捏一捏……,捏成一小粒饭团,dou!很准,绝对不会弹到鼻孔里,很厉害,他们那个功夫真的很厉害,捏一捏,啪!直接就弹进嘴巴里。如果我们来弹,一百粒弹不进一粒,每次都弹中眼睛,我们吃不习惯,我们吃不习惯。抟食就是这样。以及财宝,[爱染妻子,及诸眷属,岂得慢耶?]怎么能对善知识我慢呢?[圭峰大师云:夫菩萨化身,]菩萨化现。[权道难测,]“权”就是种种的方便,很不容易去了解的。[但依法门,]你只要依他所说的法门、这个正法。[莫疑其迹,]不要怀疑他的行为的表现,“迹”就是外相,外相叫做迹,他让你看,以为行为好像不正。三业行为的表现叫做迹。你只要依他的法门,不要怀疑他的行为的表现,好像怎么样怎么样不好。[不以顺行,即效虔诚,或观逆行,便生憍慢。]这是对立的一种形容,不要因为他行得正,表现得如法,你就效法,很虔诚心、恭敬心就产生;也不可以因为看到他违背了戒律,现贪嗔痴、杀盗YIN,你就产生了憍慢,这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样。不以顺行,不要因为他示现如法、如戒、如律,你就效法他,心就恭敬得起来,恭敬得起来。也不要因为他现逆行,YIN欲、杀、盗、贪、嗔、痴,便生憍慢,就轻视他。[故《智论》云:“于诸师尊,如世尊想。]对于你自己的师父,你要把他当作是佛,当作佛来想。[若有能开释深义,]若能开示我们甚深的道理。[解散疑结,于我有益,则尽心敬之,不念余恶。]其他的恶不重要,因为他会开发我们的圆觉,不念余恶,你看,《大智度论》也是依法。说:他若能解散我们其他的疑结,使我们能走向一条正路,对我有益,我就要尽心孝敬他,不能计较善知识其他的恶。[如弊囊盛宝,不得以囊恶故,不取其宝。]囊,弊囊就是说:外表上看起来很破旧的袋子,叫做弊囊。就是说这个人外表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修行;盛宝就是他内心有法宝,他经教、情性都通达,外表上看起来好像不怎么样。不得以囊恶,不可以说外表看起来,这个袋子好像很差;袋子虽然差,但是,里面装着黄金、钻石,不取其宝,你就不拿他的宝,“宝”就是表示法,你就放弃了亲近他,从他那边得到这个法宝。[又如夜行险道,弊人执炬,]夜行险路,晚上走险路,险路就是会跌落断崖,摔死人。弊人,这个弊人有两种解释:一个是外表丑陋的人,一种是造恶多端的人,这有两种解释。弊人,外表看起来,穿得破破烂烂的,或是说这个人作恶多端;但是,他拿一支炬,“炬”就是火把,火把能够照这个路。[不得以人恶故,不取其照。]这个人穿得很破烂,或是这个人心肠很坏,造很多恶业,但是,他举着那个火把,说:跟着我走!你跟他说:你穿得那么破烂,我不要跟你走!不跟他走,你就准备摔死;不跟他走,你在深山里,要往何处去?你不跟他走,就准备摔死!对不对?[菩萨亦复如是,于师得智慧光明,不计其恶也。”二令事竟。]你如果从你师父那边得到智慧与光明,不对对师父产生一念恶念。讲下来很难过,这些从外面来的,你亲近善知识时,曾经毁谤过你师父吗?或是让你师父失望过吗?跟你师父大声嚷嚷,一句长,一句短吗?如果有,赶快回去向你师父求忏悔。师父!我错了!不过不用哭得泪汪汪的,不用哭成这样,若要这样,用录音机就行了,师父!我很虔诚!然后开始播放:呜……。结果听起来像警车的声音。所以说:佛教我们怎么做,你看,他统统教得清清楚楚!
[子三显益
【“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你对亲近的那个善知识,没有起一念的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你看!因为你对他有信心,你对他有信心,慢慢慢慢地,他讲经说法,你就听得进去;你对这个法师、善知识没有信心,即使他讲的是正法,你也不喜欢听,不喜欢听。[心华发明,照十方刹。】
此显示利益。善男子!若修行者,于彼逆行善友,]逆行就是说示现YIN欲、杀生、偷盗等等。[不起憍慢等诸恶之念。恶念若起,障碍便生,法何得入,即所谓依法不依人。以因地心情净故,正念纯熟。从此修行,因正果正,故曰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刹者:觉心既明,即得心华开发,普照十方刹土,成佛度生矣。一指明师令事竟。
癸二示四病应除(分三)
子初总标征起子二别明行相子三结明真伪
子初总标征起
【“善男子!被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四种病,这四种病不是前面那四种病,这是后面所讲的四种病。[云何四病?】
此答二问,]答两种问。[依何等法也。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者:即指圆觉为妙法;包罗法界,涉入无碍,故称妙法。此法应离四病,若有其一,即不堪为师。但听所说法,心住相者,则为法病。]对法的执着叫做法病。[若离法病,则知见自正,方可依故。]这样才可以依止。[究竟云何是四病?][
子二别明行相(分四)
丑初作病丑二任病丑三止病丑四灭病
丑初作病
【“一者,作病。]就是说:我们的本性不能用求的,“作”就是有所求,意思就是:圆觉的本性不能因为求,有求就是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样子。[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对于我的本性,我种种的修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那个圆觉性,不是因为你求什么东西、你一切的造作,就能求得圆觉的自性。[说名为病。】
此释四病行相。一者,作病,即生心造作。若复有人作如是言者:若复有一类修行者,作如是思惟计度之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此是错解幻观中,起种种行,欲求圆觉义也。实不达彼,]你如果作种种的求,你就无法达到彼,达到那个境界。[先悟净圆觉,然后依净觉心,发起幻智,]幻化的智慧。[观诸幻众,而起幻行,乃至幻相永灭,方得圆满菩萨,清净妙行。今乃虚妄计度,]虚妄的计度。[欲契觉心,]你若要合这个觉心,觉悟的心,[既是造作生心,]你既然有所求就是生灭,这样就是有造作,造作就是生灭不。[岂合无为寂照。夫圆觉之性,天然本具,不假造作,今以有作之修,而求圆觉妙性,且此妙性,岂造作而可得耶?故说名为病。初作病竟。]所以,如果有这个作病,你就无法达到圆觉。
[丑二任病
【“二者,任病。] 这个任病,我大概先解释一下,任病就是懈怠懒惰、不修行的人,他说:我是随缘,不起不灭嘛,不来不去嘛,随缘懒惰,起伏生灭,以为是不执着,那就完蛋了!他把懈怠、懒惰认为是合乎佛陀的本性,不知道这样叫做不精进,他的观念就是说:精进就是执着。完蛋了!就是任病,懒惰的人,懒惰。[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也不求断生死。[不求涅槃。]他也不求涅槃,不精进。他认为[涅槃、生死,无起灭念,]无起也无灭,对不对?本来就没有。[任彼一切,]任彼一切就是随着习气,随着习气,任彼一切习气不断。[随诸法性,]习气跟诸法性怎么样?一直生活在一起。[欲求圆觉。”彼圆觉性,]想要用这种心求圆觉,结果圆觉性,[非任有故,]不是因为你任意的浮沉随缘而不精进,不拜佛、不念佛、不精进所能达到的,那都是懒人讲懒法。任就是一种随缘浮沉,而不肯精进的人,以为他就是任运合道。[说名为病。】]一般人就是这样,以凡滥圣就是这样子,懒惰,说他是圣人,坐着,懒惰,说:佛也是这样,不生亦不灭,不来亦不去,整天泡茶,懒惰不用功,他就说:不坐也不起,不起也不落。只会常常讲这些,习气一大堆断不了,没办法!任,只要用这种心要求圆觉,是不可能的。这个就是要破除我们的懒惰,还是要精进,用无相,还是要精进。所以,一切不可得法,毕竟令不可得法,变成自己证悟的功夫,而不是把这个一切不可得法,当作名相来讨论的,一切不可得……,整天只会讲一切不可得,但是,心还是有所得啊!对不对?任病就是不能契入证悟的境界,所以,就是要精进修行念佛。
[二者,任病,即任意浮沉。若复有人作如是言者:若复有一类修行者,作如是思惟计度之言:悠悠任性,]“悠悠”就是散散的。[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以生死本空,更何所断?不求涅槃,以涅槃本寂,何假寻求?涅槃生死,不欣不厌,]不欣慕涅槃,也不讨厌生死。[无起灭念者:无涅槃之念起,无生死之念灭,一味任彼一切,随诸法性,如火性是热,水性是湿,各各差别也。妄从他妄,]习气起来,他也不管。[真随他真,任运而行,随缘而住,饥来吃饭,睡来便卧,东西南北,无定去住。此是错会《普眼章》中,觉成就故,]如果你觉悟成就。[不与法缚,]你就不会被法所束缚。[不求法脱,]你也不会求一种法来解脱自己,因为本来不可得。[不厌生死,不爱涅槃等义。实不知彼,圆觉成就,顿同佛境,冥一如之无心,即万物以恒寂,故得普照,寂灭无二。今乃虚妄计度,任运随缘,以求圆觉。当知圆觉性,虽本无修习,不妨幻力修习,]虽然没有修,但是,还是要修行,还是要修行,把毕竟空性,当作是真正自己内在自内证的功夫,那才真正是我们的东西,我们的东西。[岂任意而得有耶?]怎么能放纵我们的恶劣的习气,而可以得到呢?[故说名为病,二任病竟。
丑三止病]
止就是怎么样?希望阻挡它:我统统没有念头,像死人一样的,我统统没有念头了!息诸外缘,我不起心也不动念。问:师父啊!我这样修行正确吗?我说:你怎么修行?我都不起心动念,静止下来。我说:这样像死人一样,这样石头早就成佛了!他说:动念也不对,不动念也不对,想不透,没办法!不悟,一定不对的,你怎么讲统统不对![【“三者,止病。]止就是停止念头,以为是修行。[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我的心[永息诸念,]我都不丐心动念,像死人一样。[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你想要求圆觉性,[彼圆觉性非止合故,]不是你停止念头,就可以合乎这个圆觉的,圆觉是无穷尽的妙用叫做圆觉,哪里像死人一样没有念头?[说名为病。】]所以说:这是一种病,修行的一种病,大病。
[三者,止病,即止息妄念。若复有人作如是言:若复有一类修行者,作如是思惟计度之言:我今于自心中,永息妄念,得一切诸法之性,寂然平等。其念若起,分别自生,故见外境差殊,念若止息,分别不生,故见物我一如,]他不知道动静一如才对,他把一切境界都停止。[自他平等,欲求圆觉。此是错会静观中,]错会了静的观照。[取静为行,]以静为一切的修行是错误的,真正地修行,是一切动念、行住坐卧当中,都是空性,包括讲话、开玩笑,包括说法,他都是空性,空性,统统是空性。他们以为:我静,我把念头全部止掉,那叫做修行,以为这个是圆觉,是错误的!圆觉是无量的理事圆融法,一切事相不坏理体:一切无生都是事相,这才是真正的圆觉,哪里说把它静下来叫做圆觉?那只是休息,暂时休息一下。取静为行,[及澄诸念之义。]澄就是令水清净叫做澄,但是,澄诸念就是希望念头停止。[实不达彼,]实在是不了解,不了解什么?悟净圆觉,[先悟净圆觉,然后依净觉心。虽悟即动即静,而以静境安心,渐修诸行,方得成就。今乃虚妄计度,止妄即真,何须别照。彼圆觉性妙性,大用无方,非止合故,说名为病。三止病竟。
丑四灭病]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什么都把它断,我的身心,只要没有身体、没有身心,只要把它空无所有,以为这个就叫做修行圆觉。不!所有悟到圆觉的人,身心统统是妙有,统统是妙有。灭病就是说要否认,否认这个身心:我身心是一种因缘累赘,我把它自杀,或者是把它除掉,以为这个叫做圆觉,不不不!所有悟到圆觉的人,身心都是妙用现前,身心无障无碍,知身本空,心空,可是妙有现前。[【“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身无,心也无。[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圆觉的本性、清净的本性,不是寂灭之相,因为它是一切妙用,不可思议。[说名为病。】
四者,灭病,即灭除心境。]其实圆觉根本就不必灭这个心境。所以,六祖恵能大师说:心数数起,菩提这么长。人家说:对境心不起,就是这个灭病;对境心数起,菩提这么长,就是六祖讲的,对境心数起,面对境界,清净心常现前,无碍。对不对?灭除心境。[若复有人作如是言者:若复有一类修行者,作如是思惟计度之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烦恼属惑,依惑造业,依业必受身心苦乐之报。今永断一切烦恼,烦恼断尽,身心何有,故曰:身心毕竟空无所有。身心既空,根尘安在?何况,比况之辞。根尘互相倚托,]藉着这个因缘,倚托就是藉着因缘互相依靠。[故云:虚妄境界。]虚妄的境界。[相既虚妄,则诸相既泯,寂相现前,欲将此心永证圆觉。此是错会灭观中,断诸烦恼,随顺寂灭等义。实不达彼,先悟净圆觉,以为本修因地心,并无妄计。]虚妄的计较,虚妄的执着。[今乃虚妄计度,]计度就是所谓的分别心的执着。[一切永寂,欲求圆觉。不知圆觉之性,无碍圆融,非动非静,不离动静,住寂之心,何能契合?]怎么样才能合呢?[故曰:非寂相故,]它不是死气沉沉的东西。[说名为病。二别明行相竟。
子三结明真伪
【“离四病者,]就知道,知道什么呢?[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此结示正观。以圆觉自然,本自天然,不假功用,故于前四种,说名为病。]作病、任病、止病、灭病。[若离四病,则知圆觉自性圆明,无欠无缺,故云清净。古德云:“修证即不无,]你说有修证,实在是没有所谓的修证。[染污即不得。” ]有所染污也不可能。修证即不无,你说有修有证,可以说是没有所谓的修证。这一句话也可以解释说,修证即不无也可以解释说:修证,也不能说没有修证,方便讲有所修证;但是,你要染污它,也染污不得,但是,实在是没有修证。[若作如是之观而修者,得入圆觉正性,名为正观。若作他观而修者,不得圆觉正性,名为邪观。正观为成佛之坦途,]坦途就是平坦的,[他观是堕魔之险径。]会不入魔的险路。[今依离病之师,乃不住相人,]不住相人,不着相的人,[是正知正见之者。二示四病应除竟。
癸三辨事师之心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修行者,]末法的众生若要修行,[应当尽命,]要尽我们的身命。[供养善友,]这个善友就是善知识,善知识就是善友。[事善知识。]要事奉善知识,就是以善知识为师,我们应当亲近善知识。所以说:[彼善知识欲来亲近,]我们若想要亲近这个善知识,怎么样呢?[应断憍慢;]因为憍慢的人,听不进善知识的劝告。[若复远离,应断嗔恨。】]远离就是说:若要离开善知识,更不应该伤害善知识。
[此答第三问,修何等行也。末世众生,去佛渐远,欲修行者,不假善知识,以为模范,难免错入邪径。]走错路线。[然菩萨行门无量,本无定迹,]没有一定的迹象。[此不说六度万行,但令善事明师,]这里并没有说,你要行六度万行,只是劝我们要好好地事奉明师。要亲近师父、亲近明师、亲近善知识,我们首要之务要做什么事?[应断憍、慢、嗔、恨之心,以为根本。]我们若有这四种心态,就像脸盆覆障之处,无法入道,见不到阳光,脸盆如果倒盖着,光线就照射不进来。我们若有这四种心,会障蔽我们清净的自性,师父再怎么讲,你也不会听他的。所以说:[如善财童子于文殊处,]我们都知道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嘛![发菩提心,已问菩萨行,文殊亦不具说,]文殊菩萨[但令亲近善知识,]你若能遇到善知识,[一生圆旷劫之果。]你一生就能圆满;“旷”就是久远劫的果报。你若有机会亲近善知识:我们无量劫、久远劫来无法修持,这个念头一直修不正;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念头。我们久远劫来,有这个因缘果报,今生找到善知识,一生就能解决你无量劫来的问题。无量劫也是因为念头断不了,我们亲近善知识,下手的地方正确,我们无量劫来,在今生就能解决。[应当尽命供养善友者:尽命,即尽其形寿也。]尽他的生命。[以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四事供养善友,并事善知识。寻常]“寻常”就是平常。平常的[善友,即指善知识,不甚分别。今经双用,]双用就是说:用了“善友”,又提出一个“善知识”,这两个名词,叫做双用。也是讲善友,又讲善知识。[自当分释。]应该解释一下,分开解释一下。[既称为友,自是同学,有劝善规过之益,故称善友。恐彼四事不足,不能安心办道,得久亲近也。]这意思是说:他如果四事:饮食、医药都缺乏,吃也有困难,他要如何办道呢?譬如说:今天师父三餐有问题,食、衣都有困难,我要如何安心办道,弘扬佛法?三餐不能温饱,就得出去托钵了,挂一串长念珠,披红袈裟,站在高速公路旁边,不然饭都没得吃了,要如何讲经弘法呢?[善知识者:应指师承,具正知见,善知法要,]了解诸佛所说之法的要点。[善识物情,]善识就是很透彻地了解,物情就是众生的心,“物”是指众生,他很了解众生的心。[能为众生,解粘脱缚,]善知识能为众生……,“粘”跟“缚”都是指烦恼,解除贪嗔痴,脱离烦恼的束缚;被粘上就惨了,很难脱身!你看过以前抓苍蝇用的一种黏蝇纸吗?把黏蝇纸打开,打开之后,你们看过上面那些黏液吗?老一辈的应该有印象,年轻人可能没看过,那个苍蝇……,什么神都有人拜,就是雨神(苍蝇之台语)没人拜,雨神算是很倒楣,众神都有人拜,就是这种神没人拜。苍蝇飞来飞去,一不小心停在上面,嗡……,振翅欲飞,但是,力不从心,它怎么飞都飞不起来。我们如果落入贪嗔痴,就是这样,我们如果落入贪嗔痴,就是这样。他知道生气不好,他也知道,都很清楚,不过,往往要生气后才来后悔:唉!我当时为什么会这样?所以,我说,我们人的习气要解粘脱缚,要彻底的把自内证的功夫,真正的实现下去才有办法。佛法只有一句话而已;看内证的功夫,有道无道,自己知道,你的心放得下,你才有办法处理天地万物一切事情,没有解粘跟缚的功夫,一下子你就倒了!没有办法!而粘跟缚也是自己造出来的,有的年轻人,从小就看人家的婚姻失败,他明明知道这条路并不好走,可是,一旦被黏到、被绑住,真正是振翅欲,心有余力不足,真的,那确实没有办法,确实没有办法!台北有一个外省人,六十几岁才结婚,六十几岁,随便去买一个山地同胞就结婚了,六十几岁!对不对?结婚后,孩子出生没多久就往生了,留下他太太要独力抚养这个小孩。所以,有时候我们明知,明明知道结婚这条路真的不好走,但是,我们就是想:不试试看怎么知道?想试试看,他大概是认为这样比较容易觉悟吧!但是,你结婚后觉悟到痛苦,想脱离就很难了,已经被黏住了,就像黏蝇纸上的苍蝇,难以脱身。所以,在空中飞的苍蝇,看到下面那些苍蝇好象很高兴,在黏蝇纸上嗡嗡叫,似乎很高兴;未婚的人看已婚的人就是这样,好像很高兴,开宾士车,出入有人接送,你依靠我,我依靠你,你来照顾我,我来照顾你,二人缠缚在一起,都是这样。没结婚的人就像在窜飞的苍蝇;结婚后就像在黏蝇纸上的苍蝇,一直拼命地想飞起来,空中的苍蝇看到他在底下嗡嗡叫,好像很高兴的样子,也想飞下来,却不知道它是被黏住了,这是这种譬喻,一旦被黏住,你就难以脱身,很困难,很困难!我说,我这辈子可能很没有福报,到今天我所见到的,可以说没有一对;包括我大学的同学,包括研究所的同学,他们结婚到现在,可以说没有一对有所谓的幸福人生,不曾看过,每一对都是吵得不可开交,不然就是为了三餐操劳,他们来拜访师父,容貌老到可以当我父亲了!所以说:这种事情我们可以避免,结婚这各事是可以避免的,你若没有听到佛教、佛法,则另当别论,已经听到佛法的人,还一头栽进去,迷得无法解粘脱缚,这讲起来就是业障,业障现前。有的人说:师父!我结婚后要好好修行,改变我先生。难!非常地困难,就我所认识的,佛教居士建立家庭的当然也有,有;但是说要修行,那是真的很困难,不然你试试看,你们结婚试试看![能为众生,抽钉拔楔,]“楔xiē”就是门两旁的木柱。[是以称善。]所以说是善,抽钉拔楔就是把它分解开来,不会黏在一起,把钉子拔起来,门两旁的木柱把它分开来,能为众生抽钉,铁钉拔起来,拔楔就是说:把一片门解开来的意思,那是指解除我们的烦恼的意思,我们的烦恼打不开嘛!是以称善。[执侍巾瓶,供给所需,故名为事。]在师父、善知识的身旁,拿毛巾、端洗脸水、端茶,供给师父所需要的,叫做事奉。[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憍慢者:]你要亲近善知识,[善知识度人,种种方便,俯就物机,]“俯”就是委屈;“就”就是附和,委曲求全来附和,“物器”就是众生的根器。[欲来相亲相近,应断憍慢之心。]你都充满自己的意见,你哪里会接受师父的意见呢?你要亲近善知识,一定要先放下你的我慢,整天都是自己的意见,你怎么会听师父的呢?[憍,谓自高;慢,谓轻彼。如云:知识尚来近我,我又何必往求。只此二语,则是憍且慢矣!若复远离,应断嗔恨者:或为折伏憍慢,或为应赴机感,若复远离,则应断嗔恨之心,嗔,谓嗔恚;恨,谓怀恨。如云:任去不复追随,此后永不求彼。只此二语,则是嗔且恨矣!]亲近善知识有多么重要呢?我现在讲一个我曾经去挂单的地方,来说明没有亲近善知识,跟亲近善知识的修行法,是不是有天壤之别?如果我们没有因缘出家,那么,选择一个善知识好好亲近,这非常重要!即使我们出家,若没有遇到善知识,讲真的,那也很惨,很惨!我有一次去鹅銮鼻,路过东港;不知道是枫港或是东港?我要想清楚,应该是枫港吧?那个地方叫枫港没错!那边有一间很清净的道场,里面住几个人呢?住一个人,一个老比丘尼。我去住的时候,因为晚上要安单,我就去问人家。这个地方有没有寺院可以挂单?因为天色已经很晚了。人家跟我说:有!师父!从那边弯进去有一间寺院。我进去一看,看到她正在打鼓,咚咚咚……,晚上要打鼓,咚咚咚……,然后停一下子,打完鼓之后再敲钟,锵……,早上是先鐘后鼓,晚上是先鼓后钟,暮鼓晨钟嘛!对不对!你听过这一句话吗?早上寺庙里面,是先打钏再打鼓,晚上是先打鼓再叩钟,暮鼓晨钟就是这个意思,有的人到现在还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然后我就进去了,一看:哎呀!她自己一个人在敲钟打鼓,鼓敲完了要接钟,咚咚咚……,然后把鼓棒放下,跑到另一边,锵……,现在又跑过来打鼓,咚咚咚……,因为左右两边嘛,再跑到另一边,锵……,咚咚咚……,锵……,打完之后,我问她:菩萨!我晚上可以在这里休息吗?她说:欢迎欢迎。她不知道我是什么人,不认识我。我说:请你给个方便让我安单,不然这么晚了,没地方休息。隔天起来,我以为大家还在休息,一看,没其他的人!那间寺院有多大呢?那一间差不多……,那间道场,我前后走了一圈,至少有五分地,五分地有多大,你知道吗?五分地就是讲堂的五倍大,自己一个人住,大殿盖得很大喔!我问她:老菩萨!来!我问你:为什么只剩下你一个人?她说:我以前曾经请一些在家人来帮忙,结果把我的钱全部拿走了,我恨他,我很恨他,竟然把我的钱全部拿走!我说:你没有再请人来帮你吗?有啊!可是,来帮忙的,都是想骗我的钱!我说:那你不打算把道场捐出去吗?她说:要捐给谁?能捐给谁?这间是我辛辛苦苦盖起来的呢!我说:你不捐出去能如何?无常黑白郎君有一天会来呢!她说:你现在在讲什么我都听不懂!我说:黑无常跟白无常一定会来,你已经七、八十岁了,为道场有五分地那么大,你不捐给别人要怎么办?她说:若没有找到很适当的人选,我不会随便捐出去的!她都是自己一个人修行,我问她:你都怎么修行?她说:没有啊,也没有人教我,我就自己一个人这样修行。我说:你嗔恨心这么重,恨、执着心,放不下这间道场,你要怎么修行啊?她说:对啊!我真的放不下!我说:这间道场盖多久了?她说:我一、二十岁就出家了。四、五十年呢!四、五十年,四、五十年的心境,心境,那个心境到现在都没有改变,那个执着性一直没有办法,因为她都没有亲近善知识啊!到今天七、八十岁,将死之人,还执着那间道场,她就是不放!所以说:我们学佛,亲近善知识非常重要,因为善知识能开导你,你在一念之间就能放下,因为你每天薰习这个放下、自觉、慈悲、平等、空无自性,毕竟空性,每天这样讲……,这个薰习的力量很惊人!譬如说女众若来亲近师父,她坐在底下听三年,保证样样都放得下!可惜她到现在出家四、五十年了,还是没办法放下!那间道场土地很广,连厨房也是大得惊人,那个厨房有多大呢?光是那种大的土灶,足足有八个,那些圆形的土灶,一个接一个盖在一起,总共有八个,很惊人,斋堂吃饭也是她自己一个,自己一个。所以,我才告诉诸位:修行若没有亲近善知识,就是一定死路一条,死路一条,你不要认为你很有功夫了,只是那个执着性还没遇到境界,该放的时候你不放;没有因缘来的时候,你是放不下的。
[【“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你如果看到你的师父或是你的善知识;顺逆境就是说:逆就是外表看起来,他有种种的不如法;顺,外表看起来,他很如法、如律、如戒;但是,犹如虚空,就是说你的心,亲近善知识的心,要像虚空一样,就是无相。简单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亲近你的师父,不管你师父的表现好跟坏,亲近的人,都要像虚空一样的心胸。简单讲:你要亲近善知识,不讲善知识的好坏,你只要依他的法就对。[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了解一切示现,无论怎么变化,我们的身心都是空寂,都是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此修行,方入圆觉。】]这样才能进入圆觉,同一体嘛,进入圆觉,爱跟恨就不生。
所以说[现,即善知识权巧示现。或现逆境,或现顺境。远离名逆,亲近名顺,若逆若顺,心无二念,故观亲近远离之境,心如虚空,自能了知,善知识之身心,与自己之身心,毕竟平等。并与诸众生,同一圆觉体性,亦复无二。无异,即无二也。何生憎爱于其间哉!如是修行,方入圆觉者:谓如上所说,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依之修行,此人无人我相,乃为受道法器,]才可以接受这个道,才是堪称为法器。我们现在不是,我们现在亲近师父,整天都在看师父的不对,我师父怎么不对,我师父怎么不好,我师父怎么的坏,对我不平等!我说:这样你干脆不要亲近你师父,亲近你师父,本来是要作功德,结果你整天看你师父过失,这样亲近他有什么用呢?你这样变成造业,干脆远离![故方能得入圆觉也。三辨事师之心竟。
癸四明除病之行(分二)
子初明所治子二明能治
子初明所治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因为无始劫来,就是恨心、爱的染污心一直占据。[一切种子,故未解脱。】]所以,爱恨交织会毁掉一个人,就是这样。
[此答第四问,除去何病也。末世众生发心修行,所以不能得成菩提之道者,何也?由有无始生相无明已来,]生相就是最初一念,动念的开始叫做生相,最微细的第八意识,叫做生相无明。[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不生不灭就是我们的本性、我们的真心;与生灭和合就是我们虚妄的假心,[名阿赖耶识,]第八意识,研究过唯识学的人,就知道阿赖耶识。[而计我之心生,]计我就是一种执着,分别心的一种执着产生。[妄分自他。]虚妄地分自他。这一句话反面的意思就是说:本来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现在划分得很清楚,那还是你的心的问题。所以,人与人斗争;社会跟社会斗争;黑社会跟黑社会斗争;国家跟国家斗争,全世界起到任何地方,没有一处不斗争的,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斗争,避免不了;除非他学佛,放下分别心。[设有违自而顺他者,]违背自己而顺他。[便起憎心,又有违他,][违背他人,而顺自者,便起爱心。于人既尔,于法亦然。由此憎爱,熏成种子,在八识田中,是为微细病故。微细的病,这个“病”就是四相,微细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就是迷智的四相,微细病就是迷智四相,一样的名词。[因有种子,难契觉心,随所闻法门,即生心作意,]所以说:众生都是这样,[舍此取彼,]此、彼,此起彼落就是生灭,此起彼落。所以,有一次,信徒广钦老和尚,说:老和尚,老和尚!我找了很久都找不到道场,要怎么修行呢?我想找一间清净的道场!老和尚摸着心说:道场在这里,道场在这里,的确如此,首场就在我们的心,我们的心放下,处处是道场;放不下,去哪里找道场都没用!舍此取彼,所以,[憎妄爱真,]憎妄爱真,这个就是一种对立的。[难亡能所,]没办法除掉这个能所,能所不亡。[故此未得解脱。初明所治竟。
子二明能治
【“若复有人,观彼怨家,]观冤亲债主。[如己父母,心无有二,]教我们如何对治我们那个恨的人,我们那个恨的人。所以,要作观想,如自己的母亲、自己的父亲,心无有二,[即除诸病。]这样你的恨心就消失,将他当作是自己的师长。[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你在一切法中,勿令我们的恨心,以及染污的爱、执着产生。
[上云:无始无明,憎爱种子,为障道之病根,故虽修行,未得解脱。今则等心观人,]就是用平等心来看待每一个人。等人观人,用平等心来看待每一个人。[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果有人观彼怨家,[如自父母一样,怨亲平等,心无有二,则憎爱种子自断,]你如果爱我们自己的,就不会爱别人,这个爱也 是很强烈的烦恼,爱不到就恨,所以,爱也是恨的一种,恨也是爱的一种,爱、恨是一体两面的东西,两种都是杀手,两面都是杀手,就是刀、刀片,都会杀人。爱跟恨,这就是两面都是很利的刀子,都会伤人。你看报纸、电视的报导,人家不爱他,就将她分尸,不嫁给他不行,就将她分尸,讲起来是很可怕的事,很可怕的事![而障道之病根自除,故云:即除诸病。于人既然平等,次则等心观法。]对人既然能够平等,那我们应该用平等的心来观一切法。[法,即修证之法。于诸法中,涅槃生死无二;无二,则无自他憎爱。故知诸病,祇由爱真憎妄,见自见他。今既断斯种子,则诸病自除,故云:亦复如是,四明除病之行竟。]有一次我回乡下,遇到一个亲戚,这个亲戚在婚前脾气就很坏,现在已经生三、四个了,跟他老婆整天吵,从结婚就一直吵,因为他那种个性:我内心自己这样想:这个亲戚朋友的个性,婚后他老婆一定很痛苦、很惨!为什么?他都采取冷漠、冷战,冷战。我内心这样想,但是,我没有告诉任何一个人。他结婚到现在,建立家庭后,果然不出我所料,他的太太很痛苦,因为我们回去,都会得知一些侧面消息,这种个性,一种孤僻性格,一种孤僻性格就是说:夫妻不合就是冷战,不讲话,他老婆是生不如死,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已经生四个了还是这样。所以说:没有学佛,这个爱恨的种子,十年前跟十年后,一模一样!师父常说:我们人就是无量劫以来的演员,我们没有听到佛法,生生世世所演的每部影片都一样,爱别离、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八苦的重复的演员,重复的演员,就是不觉悟,不觉悟,永远不觉悟!所以,我读大学一年级听到佛法,我在大二,我内心里面就笃定我的方向,我今生一定要出家,我今生一定要出家,我看那些同学都爱得死去活来,对不对?什么话都随便乱讲,我们那个电话刚好在旁边,他就讲:我没有你会死,我怎么样子,我对你是真诚的!到最后还是离婚!想当初,什么肉麻的话都讲得出来,现在呢?而今安在哉?《赤壁赋》里面讲的:而今安在哉?都不是真的!看不开的时候,就看看你的邻居,很简单,一下子就清清楚楚了!放下没有这么难。如果你再看不清楚,就去看解剖,那个外科医生在开刀的时候,开刀的时候,拜托你去看看人的内脏,开那个内脏,开内脏,美只是一层皮,把它打开看看,什么蜜丝佛陀、兰蔻都没用,不信你擦擦看!所以说:我们人有智慧,在一念之间,爱恨就可以放得下,那是没有智慧的人,才会一直困扰……,我用一个最好的办法,你一定能够看开感情,我现在对女众讲,先对女众讲,你看不开,男朋友很英俊,现在我问你:阿弥陀佛会比你男朋友差吗?我问你:你男朋友有办法在你临命终接引你往生极乐世界?你骗谁啊?骗鬼!你一直很爱他很爱他,你一直放不下,你一直晚上为他掉眼泪,你为什么不为你的不能往生掉眼泪?哭什么?笨蛋!你男朋友、你先生,真的比阿弥陀佛有魅力吗?我不信!男众看不开,换我问你:你的女朋友会比观世音菩萨更漂亮吗?我不信!跳在莲花,清净,放无量的光明。对不对?自古以来,打开《往生净土圣贤录》,对不对?没有男朋友,你将阿弥陀佛当作男朋友嘛;没有女朋友,你将观世音当作自己的女朋友嘛!世间有怎么相比?你说你会看不开,一直在里面打转,一直放不下?你有没有想到说:当我有一天往生极乐世界,那种快乐的时候,那一种充满法喜,一切都是等觉菩萨在你四周围,你为什么不冷静?冷静,冷静,你要冷静,先冷静观照一下,你现在失去一个男女朋友,你算什么嘛?他们能跟阿弥陀佛比较什么?你婚姻破裂,刚好,正好修行,一点都不需要为了他流泪。很多众生都死在情执这一关,他不能冷静;我把西方极乐世界当作自己家。不然以阿弥陀佛取代你的男朋友,先生死了,先生死了没关系,我现在依靠阿弥陀佛,将阿弥陀佛当作我先生。对不对?靠他嘛,依靠他,什么都看得开。我讲这个真的是一种办法,非常好的办法!而且你内心就想:我如果不往生极乐世界,那怎么能够度众生呢?我不先自己了生死,我怎么样能够救度我家里的人?爸爸、妈妈、我的老公、我的儿子?我自己一定要先往生!你用这种意志力量。我今天就是这样想:任何一个我疼爱的人,我放不下的;任何一个我恨的人,对不对?我要度我的冤亲债主、度我最喜欢的那个人,你一定要先往生,你不往生,你哪有能力度他?那这样子有什么放不下的?到临命终,我只有一个念头:我一定要先往生极乐世界,什么事情都可以放得下,这件事一定要排在最前面,放在最前面;我要完成我的佛道,我要度无量无边的众生。你不先走这一条路,你根本其他都免谈!当我眼睛一闭,没有往生,我来世再来六道轮回,我能吗?我行吗?你看我行吗?不行!要这样想。所以,你们在座法师、在家菩萨,师父提供让你们观照,这个不困难的事情。你今天死在情执里,一直哭,为了感情一直哭,为了金钱上一直哭,你为什么不想到说:我将来那个黄金铺地的地方呢?那个清净、多么美好的庄严的世间里面。我告诉你:今天如果释迦牟尼佛在,释迦牟尼佛用惊天动地的神通,现极乐世界,如同《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现极乐世界出来,我告诉你:每一个人都想马上自杀,谁都不要住在这个娑婆世界,你们马上脱掉这个臭皮囊,臭死了!晚上睡觉流口水,对不对?流口水,你哪一个多美丽?不然你们这些女人,你一个礼拜不洗澡,统统不要换内衣裤,一个礼拜以后,马上会散发出一股体香,那时候擦邱医师的药也没用,一个礼拜就好,不用很多天!你说你美、你执着,你为什么会放不下这种东西?为什么会这样子?对不对?冷静一下,什么事情要冷静一下。
[癸五愿发心深广
【“善男子!]善男子。[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这个文字很简单。[“尽于虚空,]加一个“界”,尽于虚空界。[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一切虚空界,只要是众生,我都令他入究竟的圆觉,发这个大悲心,大慈悲心。[于圆觉中,无取觉者,]在圆觉性当中,你也不能执着我有一个圆觉,不可以![除彼、我、人一切诸相,]除彼我人就是除彼我人相,一切诸相,[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此答第五问,发何等心也,即发四种心。如《般若弥勒颂》云:“广大第一常,其心不颠倒。”]“常”就是常乐我净的常;“广大”是最永恒的一件事情,如果你发了一个广大的心,你就没有生灭,叫做广大第一常,“常”就是不生灭。如果你一直放大你的胸量,你就不会动到念头,去计较眼前的一切事事物物的事情,放眼看宇宙嘛!广大第一常,如果你放大了胸量,你将进入一个永恒的世界。其心不颠倒,为什么?不跟人家计较,他怎么会颠倒?有颠倒,因为有是非,对立的东西,不然他怎么会颠倒呢?放大无量无边的胸量。有的人说:师父!您的度量实在很大,度量非常大!我跟他说:我的度量无大也无小,因为本来无的东西,哪来大跟小?我们怎么跟诸佛菩萨比?对不对?人家他舍身命,人家是诸佛菩萨,我们只是凡夫而已。他就说:凡夫要做到这样,已经不简单了!我说:也没有“不简单”这个名词,那也是你讲的,用来形容我而已,我不曾这样想过,我从来没想过我多么不简单,我很简单!简单讲:无所住,处处都是我们的家,都是本地风光,一切法无所住,哪里都是本地风光,那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人家听到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我们搞到现在快流鼻血了,还没消息![此如《金刚般若经》云: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乃教以用四种心,降伏妄心。今经云: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四种心。作如是言:尽于虚空一切众生者:此广大心也;菩萨发心,本无分剂,]没有所谓的界限。[尽于虚空之内,所有一切众生,怨亲平等,普照无二也。即同彼经,所有一切众生,若胎、卵、湿、化等类是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者:此第一心也;我皆令发心修行,同入究竟圆觉而成佛果也。]我都发这个心,要令众生能入圆觉,那么,你就要发慈悲心说法才行,你不说法,如何满愿?众生自己看经典看不懂,你要说法为他解释,修正他们的念头。[即同彼经,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无余,则非二乘权教所证涅槃,]无余涅槃,这不是小乘的声闻跟缘觉,或者是权教;权教是把方便的权教菩萨,不究竟的菩萨,叫做权教。也不是小乘的二乘人,也不是权教的菩萨,所证的涅槃。[与究竟圆觉,同是到家法也。]“到家”就是本来的面目,本来的圆觉。[于圆觉中,无取觉者:此即常心也。]“常心”就是无所住的意思。[谓我入觉,我即圆觉,众生亦尔,有何取著耶?故天亲]菩萨[云:“自身灭度,无异众生,]无异就是不离众生,[故名常心。]还是一样,跟众生没有什么两样,自身灭度,跟众生也没有什么两样,所以,这样就是永恒。[若见众生,因我入觉,]就是说我还有一个入于圆觉的心,就是有二心,[即非常也。”]那就不是永恒,就不是所谓的常乐我净的常,那么,就是非常。[是灭度众生,不见度生之相,故能常度众生;即同彼经,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实无,即菩萨妄心降伏,不见有众生可度也。除彼、我、人一切诸相者:此不颠倒心也。谓发愿除彼我相、人相,以及憎、爱、诸相。人、我、憎、爱,全系颠倒之心,自他不平等也。即同彼经,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即颠倒心。菩萨若有,即非真菩萨也。如是发心,不堕邪见者:谓如是发四种大乘菩提心者,自然不堕落于邪见。我人等相,皆邪见也。五显发心深广竟,并前四科,初长行竟。][
壬二偈颂(分二)
癸初标颂癸二正颂
癸初标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癸二正颂(科同长行)
【“普觉汝当知:]普贤菩萨!你应该以智慧了解,[末世诸众生,欲求知识者,应当求正见,]而且要发什么心呢?要发心,[心远二乘者。】]就是说不慈悲、不度众生,只想自利,不可以这样子,这样子自己不行,佛教也完蛋!所以,我才告诉诸位:师父交代一个任务给你们做,你们要尽量把听完的录音带散发出去,你就是真正的菩萨!因为你一卷、二卷录音带,而救了众生也不一定。还有很多人都是因为第四台,讲到第四台实在……,台北市、台中、新竹,很多人都在收看,那天第四台的老板来,他说:师父!拜托您写一张授权书给我。我说:你随时来,我就马上签给你。真的!他说:师父!您不用版权吗?我说:版权佛陀所有,拜托盗录,拜托你盗录。他说:出家人越是慈悲!他说:开始播放之后,如果有一天暂停,观众就会马上打电话去反应:今天为什么没播放慧律法师讲经节目?所以说:全台湾省的第四台;或是说录音带的流通处;或者是在家居士,设一个专柜让人家借录音带听,也是无量的功德,佛教只有用这样子,那个力量很惊人,用这样度众生很惊人!有一次台中一个信徒,以前是一贯道的,无意中看到人家在播放读经的录影带,从此以后,他们全家人退出一贯道,将所有一贯道的道亲统统带来信佛教,现在听说他家里整天都在播放慧律法师的录影带,他来跟我报备,我很高兴,很好!所以说:有时候度众生只是一句话而已,一句话而已,佛教要兴盛,必需靠大家。所以,心远离二乘,我们不要没有慈悲心,有因缘,我们就要度,我们就要度。我看我们这里的工作人员,好像都不太度得了他们的父母亲,我跟一个工作人员坐很远的车子到阿莲,想去度他父亲,还是没办法,他的哥哥也是一贯道的,度不了就是度不了,没办法!也不是说不慈悲,实在是度不了。我们这些法师要赶快度你们的家人,父母亲百年之后,要用佛教的仪式。
[普觉!汝应当以智了知,末世诸众生欲求善知识,应当求正知正见之人,发大乘愿行,心远离于二乘者。此颂求师,一也。
【“法中除四病,谓作止任灭。】]我们修行,这个法要除掉四种病,“作”就是:本性非造作所得,非一切造作而得;“止”:本性不能说你停止在任何一个……,息这个妄念,停这个妄念;“任”就是说懒惰,当作是合于道业,任运恶劣的习气,以为说我们是自在,任;“灭”,以为灭除任何的东西,死气沉沉,身心都除掉,认为说这个就是与道相应,是错的,这是不对的。
[法中:即依何等法之中。应除作、止、任、灭,四种法病。师能离病,即为明师,自当依师离病。此颂依法,二也。
【“亲近无憍慢,]我们要亲近善知识,不能骄傲,[远离无嗔恨,]要远离,无嗔恨,没有嗔恨心。[见种种境界,]你见到善知识种种的顺境跟逆境的境界,[心当生希有,]你的心要当作善知识是如昙花一现,是很难能可贵,难遭难遇。你如果见到种种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善知识所示现的好坏的境界,所以说:见种种境界。这种种境界不是自己证悟的境界,这个千万要注意!你见到善知识所示现的,善知识所示现的善的境界或是恶的境界,心应当生希有难得,毕竟善知识难能可贵![还如佛出世,]就像佛来出世,要将你的师父、善知识当作如佛陀一样。[不犯非律仪,]不犯的意思就是说:如果见到你的师父,示现YIN、盗、杀、妄,杀、盗、YIN、妄,这个不犯,但是你也不要有非律仪的事情产生,因为他是菩萨。所以,不犯非侓仪,所以,这句话是说:你如果见到你的师父,示现杀盗YIN妄的事情,你也不要去犯到非律仪的事情,就是不要学善知识的不好的事情,因为你是凡夫,你学他,你违背因果,这样你的[戒根永清净。】]戒根就永远清净。
[首句,善知识,作不请友,俯就机宜,令得亲近,勿生憍慢。二句,善知识别应他缘,]因为他还有其他的因缘,[勿生嗔恨。见种种现逆现顺境界,]要将善知识当作希有难得,[心中当生希有想,纵有逆行,]就是不如法,不如法不是不依法说,就是他的行为上、三业,看起来好像不太对劲;但是,他说的法完全符合,那么我们就要把他当作[还如佛出世,生心如佛想。]因为我们自己看经典看不懂,只有善知识能开导我们。[此颂除病三也。不犯非律仪,戒根永清净者;倘见师逆行,不得随之,]因为我们是凡夫,[以犯非律仪,]我们若跟他这样做,变成犯非律仪的事。[其所有戒根,永远得以清净。此颂修行,四也。
【“度一切众生,竟究入圆觉,无彼我人相,当依正智慧,便得超邪见,证觉般涅槃。”】]般涅槃就是大般涅槃,就是所谓的大涅槃,所以,我们常常讲:大般涅槃,就是指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所以,这一本经就是讲这一句话。什么叫做《大般涅槃经》?就是一切众生,皆令入无余涅槃,名《大般涅槃经》。
[度一切众生者:即广大心也。尽虚空界众生,平等而普度之。究竟入圆觉者:普度众生,究竟成佛,同入圆觉妙性,即第一心也。无彼我人相者:是已达圆觉中,无取觉者,]没有执着一个觉悟的心。[虽度众生,不见度生之相,故能常度众生,即常心也。]因为无所着。[故得无我、人、憎、爱诸相,即不颠倒心也。发此四心,应当依止正智慧修习,便得超越邪见,而得正知正见。证觉般涅槃者:证究竟圆觉,大般涅槃,即无余涅槃也。二依师离病竟。]离这个病。
[并上一科,后二问答两重除障竟。再并上二科二四问答,别明观行,中根修证竟。
戊三一问答道场加行下根修证(分五)
己初圆觉启请己二正陈请词己三如来赞许己四承教静听己五正答所问
己初圆觉启请
【于是圆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现在轮到圆觉菩萨,我们这本经就叫做《圆觉经》。
[三业恭敬,准如前释。
己二正陈请词(分二)
庚一庆前庚二请后
庚一庆前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生有大增益。】
大悲世尊者:为悲念现前法会,]这个时候正在说法。[及悲怜末世众生。为我等辈:指现前法会。广说净觉种种方便者:总指前文,重重开示,皆为广说净觉,修习方便。令末世众生:远指未来;辗转流传,而至末世。大心众生闻之,依此修习,于大圆觉,有大增益。初庆前竟。
庚二请后
【“世尊!我等今者已得开悟。]因为这个法会遇到佛,能够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意思是这样,佛陀在世时,很多等觉菩萨就替我们忧心了,预先问佛末世众生应该怎么办;我们就遇不到佛啊,能怎么办?我们如果在二千五百年前遇到佛陀,现在就不是在这里了,已经在西方极乐世界逍遥自在,游历诸佛净土了。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安居,譬如说我们现在是四月十五结夏,四月十六安居,七月十五解夏,解夏。但是,这是小乘的,大乘不是这样,大乘的定三种期,后面会讲到,有一百二十天、有一百天、有八十天的,大乘菩萨,那不是所谓的结夏,他以克期取证。所以,大小乘都安居;但是,安居的期限不一样。目前来讲,全世界的人都依小乘的,就是比丘戒,都是依比丘、比丘尼戒,结夏安居的仪式为标准,就是从四月十四结夏,四月十六安居,到七月十五。若是闰年,闰年,譬如说闰四月,四月结二个月,就是结夏安居变成四个月,变成四个月,有前安居、有中安居、有后安居。遇到闰五月,五月二个月统统算;六月,六月二个月统统算;如果七月,第一个七月十五不解夏,要第二个七月十五才可以解夏。所以,闰年结夏安居四个月,结夏安居要结四个月。[修此圆觉,清净境界?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前面讲过,奢摩他、三摩、禅那,就是空、假、中。对不对?空观、假观、中观,三种清净的观照。以何为首呢?是以什么为开始呢?[惟愿大悲,]惟愿世尊,[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
世尊,我等今者亲自佛闻,]从佛这个地方闻法。[种种方便,已得开悟。若佛灭度之后,]该怎么办呢?[末世众生未得亲奉金言,]不能亲自听到佛开示。[无由得悟。不知如何生信,如何发解,如何起修,如何得证?将信、解、修、证之事,未得悟者。]还未有所悟。[若逢夏首,]正好遇到……,因为菩萨的结夏安居,跟小乘的结夏安居不一样。如果遇到小乘结夏安居时,应该如何呢?[必当安居修习,然安居仪式有大小乘之分,]有什么差别呢?[故以云何为问。或依何种,]依什么指示来走。[望佛克定指示,]特别地指示下来。[遵照修习,]能够遵照佛的开示来修行。[圆觉清净境界?]圆觉的清净境界,遵照修行,圆觉清净的境界。[此境,即是理境,]这个境界就是理上的境界。[本来清净,不假修为。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者:此圆觉中,前所修三种净观,皆约已悟者,奢摩他中,]奢摩他就是定。[先悟净圆觉,以静觉心,取静为行;]他一切都寂灭清净。[三摩中,]三摩钵提就是慧。[起幻为行;]依幻化、虚妄的外在的假缘来修行。[禅那中,]翻译成中文叫做等持,定慧均等,等持,那么有这种功夫,圆融,[寂灭为行。]寂灭就是所谓的断惑证果,叫做寂灭,这样就有这种功夫了。[今约末世未悟,不知以何为首?]要如何结夏安居?这是指大乘的结夏,不是小乘的。[惟愿如来,大悲普济,为诸现前大众,以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令得随顺修习,证入圆觉也。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二正陈请词竟。
己三如来赞许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重言善哉者:乃赞叹当场一问,今后两益。]“今”就是今世,当下的法会、现在的法会;后益就是末法时代利益众生,今后两益就是:现在可以利益现在当今法会的一切等觉菩萨,以及一切发大道心的菩萨;“后”就是利益末世有大根器的众生,叫做今后两益。[故曰善男子,汝等乃能问于如来;非具足圆觉者,]当然不是像佛一样的,[必定不能也。]非具足圆觉者,必定不能说出。你若不能如同佛;具足圆觉就是佛,你若不能如佛一样具足圆觉,一定没办法讲出来。[如是方便者:《析义疏》云:]方便有两种,[略明有二:一、通相方便,谓修习圆觉之通方便。二、别相方便,谓三种净观之别方便。观佛答处]后面有讲到,佛有答处,观佛的答处[自知:得别方便,则三观可成;]各个的方便,三观都可以成,[得通方便,则圆觉可证。]你只要能通,法法都可以证得圆通,大家都是为了圆通、圆觉而修的,这是通途;都为了圆觉,但是,方法不一样,根器不一样嘛,这个就是别。[是为菩萨,以大饶益,施诸众生。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三如来赞许竟。][
己四承教静听
【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己五正答所问(分二)
庚初长行二偈颂(庚初又分二)
辛初答道场辛二答加行(辛初又分二)
壬初结前壬二正说
壬初结前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如果佛住世。[若佛灭后,]灭度。[若法末时,]没有法的时候。[有诸众生,]只要[具大乘性,]具大乘性,这里少一个字,具大乘“种”性,大乘性语意不是很清楚,具大乘种性,具足大乘种性的众生,无论佛在世、无论是末法,只要他是大乘种性的菩萨,[信佛秘密,]深信佛的秘密之藏,就是[大圆觉心,]信每个人都具足大圆觉心,佛有,众生也有。[欲修行者,]如果想要修行,[若在伽蓝,]伽蓝就是清净修行的地方,譬如说我们讲堂,伽蓝。[安处徒众,]安处徒众就是所谓饮食、医药、卧具、衣服,都不缺乏,可以四事供养远缺,可以观一切,在僧伽蓝里面修行的都能够安居,叫做安处徒众,徒众就是在一起修行的人。底下,若有缘事,因为事情多,[有缘事故,]就是如果有外缘的事情很多,所以,这个要加一个字,看起来就更清楚:“若”有“外”缘,上面加一个字,中间又加一个字,若有外缘事故,如果因为有外缘的事情比较多。[随分思察,]随自己的能力,自己去观察,因为你的事情多啊!怎么观察呢?必需如我所说,[如我已说。】]必需如佛已经说过的那一些话,一定要按照佛所讲的修行,才能成就。
[呼当机曰,]当机者,[善男子者,令其注意也。一切众生,指现在以及未来具大乘性者。性,谓种性,即根器也。]有佛陀的时候。[若佛现住世间,是有佛时;若佛灭度之后,是无佛时。法运有三种差别:]我们前几天讲过,[一、正法时:谓去佛不远,正法犹存,能信教、解理、修行、证果,共一千年。]大概在我们唐朝左右、以前的事情,唐朝以前;从唐朝到明朝,差不多,将近八、九百年、一千年;明朝末到清初,这是第二千年,我们现在已经末法到二千五百三十三年了,现在离佛的佛诞,好像是二千五百三十五还是三十六,几年几年只是一个纪念。[二、像法时:去佛渐远,像法仅存,]这个像法就是相似的法,相似正法,像是有正法,但是,已经没有证果的人了。[有教、理行三,而证果者,麟角凤毛,亦共一千年。]你想想看,到明朝的末期、末年,明朝的末年,到现在五百年以来,证果的,你算算看,真的是凤毛麟角没错!我们现在是末法,更加不用谈,更加不用谈!明朝以前已经是难能可贵,明朝后来的末法就更不用说了![三、末法时:去佛遥远,根机愈薄,教、理虽有,]实践……,[行、果两亡,]就是实践的人太少,证果的人就更不用讲。“行”就是实践者,有一点像样的,看起来有一点像样的、实践的人,就更少了![共有一万年。]我们现在是末法的初期五百年,我们现在是第二期,末法的第一期五百年已经过去了,二千五百多年,五百三十几嘛!我们第二个五百年了。讲起来很悲哀,佛陀、圣人都不来示现,示现我们这种凡夫,幸好经典还看得懂,讲起来真该大哭一场![若法末时者:此独指第三末法时代,正法寖衰,]“寖”就是渐渐地意思,正法渐渐在衰微。[邪法炽盛也。]很盛、很兴盛,你看现在,什么宗教都有。[有诸众生,具大乘性者:]就是说末法里面[间有一类众生,]“间”就是末法里面,这里面有一类的众生。这个“间”不是指中间,是说末法里面有一类的众生。[曾在过去,从佛闻说大乘,熏成种子,故云:具大乘种性;依种子发现行。信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谓能发信心,信佛独证,秘奥隐密,]深奥的地方隐藏起来。[大圆觉心,非机不说,]若不合根机则不说。[并信自己,]同时也相信自己,[亦具圆觉妙心,亦当作佛,于是发菩提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蓝安处徒众者:伽蓝,是略梵语,具足应云,僧伽蓝摩,]“僧伽蓝摩”,中国话叫做和合众园。[此云和合众园。]这个地方很和合,很团结,没有纷争。[谓十方僧众,和合共住,清净园林也。四事无阙,方能安处徒众,一心办道。有缘事故,]有外因缘,怎么样呢?[随分思察者:若有外缘,不能与众同修,只得随其分量,正念思察。如我于前《普眼章》中,及三观诸轮所说,圆机菩萨,不滞空闲,]不会停顿在空闲。就是说:真正圆满根机的菩萨,也不会停滞说:我现在很空闲;一定要这样空闲才修行,他不会的。[种种施为,作诸利益,广度群品,备学法门,随其分量,思察三观。]空、假、中三观。[初结前竟。
壬二正说(分三)
癸初道场期限癸二限内修行癸三诫取邪证
癸初道场期限
【“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如果你没有其他的事,应当怎么样呢?[即建道场,]你就要建立道场,如何建立呢?[当立期限。]要立下期限。[若立长期]长期就是[百二十日;]这是下根器的人才要那么长。中根器的人,[中期百日;]上根器的人,[下期八十日,]依根机来分,菩萨的安居,下根的菩萨一百二十天;中根的菩萨一百天;上根的菩萨八十天。[安置净居。】
若复无有利他事因缘,如上科,或主持伽蓝,匡领徒众,皆利他之事。菩萨逢益即为,遇缘且赴,故令随分思察。今既无有利他事,当以自利为重,故令即建道场。道场者,修行办道之场。当立期限,加功用行,克期取证。若立长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然定三期者,因根有利钝,期有长短;上根八十日,中根百日,下根一百二十日。安置净居者:安置清净居处,务令外人外事,不得相涉也。初道场期限竟。
癸二限内修行(分二)
子初明道场行相子二明遇夏安居(子初又分三)
丑初明随相用心丑二明礼忏仪式丑三明离相用心
丑初明随相用心
【“若佛现在,当正思惟;]如果佛在世,如来今世,你应当要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像,]要藉着佛像,要忆佛的法身遍一切处,平等。所以说:因为万法唯心造,佛灭度之后,佛不在了,你当然就要记佛像礼拜,心存佛,眼睛观佛,因为如来去世之后,我们不曾看过真佛,所以,要设立佛像专注观照,引心入法。所以说:[心存目想,]心存目想就是我们心想,眼睛要看。[生正怀念,]正忆念是念什么?《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因为现在讲的这部经是等觉菩萨发问的,这部经都是在讲无相的圆觉,不是像净土法门讲的观像念佛,不是这样。心存目想,生正忆念,都是实相,都是生实相的念头,都是法界平等的如来的本来的圆觉自性,不是像我们看佛像,以有相的修行,这个全部都是等觉菩萨在修行的法门,都是念法身,忆念如来常住的法身。[还同如来常住之日。】]你若按照这样去修无相,证悟到法身的法门,就像佛陀当时在世一样。
[此明道场,限内修行之相。若佛现在者:指如来住世时也。不假设像,惟当正忆念佛之法身,遍一切处。又复当知唯心,无外境界。若佛灭后者:指如来去世时也。礼佛应须施设形像,心存是佛,目睹想佛。谓如来去世,不睹真仪,设像谛观,引心入法。“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生正忆念者:谓忆念如来,真身不灭,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无以异也。初明随相用心竟。
丑二明礼忏仪式
【“悬诸旛华,经三七日,]就是二十一天,旛,幢旛啦、花啦,要庄严道场,像我们水陆大法会,庄严内坛,所有的法师来看都说:喔!你们文殊讲堂的水陆大法会的内坛最庄严,非常庄严!每个法师都这样称赞。我们足足停课一个多月,就是要布置。所以,每个法师来到这里都说:你们这里太庄严了,太庄严了!悬诸旛华,经三七日,三七就是二十一天。二十一天做什么呢?[稽首十方诸佛名字,]顶礼十方诸佛的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遇到善的境界,[得心轻安。】
悬诸幢旛,烧香散华,严持坛场,]庄严道场、这个坛场。[备如方等经说。]方等就是大乘经典,平等遍十方,叫做方等,十方平等的法门。[经三七日者:方等经极少七日,]至少,方等经说至少要七日。[久则不遮。]没有界限,“遮”就是界限,你要更长,那就没有界限了,随你定的。所以,久则不遮,不遮,“遮”点题止,你要修更长的时间,那没有关系。[下正明法事。稽首十方诸佛名字者:准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总有八重:一、供养,二、赞佛,三、礼佛,四、忏悔,五、劝请,六、随喜,七、回向,八、发愿。今略唯礼佛、忏悔,然文虽略,法必具行。《起信论》中亦云:应当精勤礼佛、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常不休息,得免诸障,]各种的障碍。[善根增长。稽首十方诸佛名字。圭峰大师云:名以召体,观而礼之。]名会如感我们的清净之体。那么观呢?我们要顶礼,观而礼之,就是依照这个名字,我们向他礼敬,名字可以召诸佛菩萨的体性,我们观照这个佛像的话,按照这个名字顶礼。[准勒那三藏]大法师,勒那三藏,勒那摩提。[礼佛观门,优劣有七:一、我慢礼,]自认为很伟大;你看,我很伟大!就是说慢心不除的顶礼,叫做我慢礼。[二、唱和礼,]就是说人家念,我们就跟着念,无心,好像是什么?鹦武学讲话,唱和礼。[此二非仪。]这两种不适合。[三、恭敬礼:敬从心发,运于身口,五轮著地。]五轮就是头、两手、两脚,五轮着地就是五体投地。[四、无相礼:深入法性,]离能礼所礼,无相。[离能所相。五、起用礼:观身与佛,]都是因缘生因缘灭,[皆从缘起,如幻如影,]如梦幻泡影,[普运身心,遍礼一切。六、内观礼:但礼身内,法身真佛,不缘他佛。七、实相礼:若内若外,若凡若佛,同一实相;见佛可礼,亦是邪见,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名平等礼。故文殊云:不生不灭故,敬礼无所观等。]统统没有,能观所观都没有,能礼所礼也没有。[后四礼、皆属观行,谓第四空观,]第四种叫做空观,因为前面讲了七种,七种礼,第四种是无相礼,无相就是空观,[礼真谛佛,入法之性故。五、假观,]第五种叫做起用礼,起用,都是藉着因缘法,产生空性的观照,第五种起用礼,前面讲过,就是假观。[礼俗谛佛,]因缘生因缘灭的佛,[从体起用故。六、中观,]第六种是什么呢?第六种就是内观礼,就是顶礼我们法身的真佛,不缘他佛,这就是中观。[礼第一义谛佛,不见空]不见[色,直见本觉真性故。七、则三观一心,礼三谛一境佛,不取真弃假,]没有说取真去假,真假皆空。[泯绝无寄故。]“寄”就是托,没有任何的依托,没有任何的依靠,就是平等,绝待的意思。[今经既是随相门中,]随一切相,[且当第三第五礼也,]第三跟第五,第三就是恭敬礼,第五就是起用礼。[余在下离相摄念中。求哀忏悔者:忏、谓忏涤前愆;]“愆”就是过错。[悔、谓悔除后过。]悔除过失。[其所忏法有二:若约责心,]责备我们自心。[三障]惑、业、苦。[俱忏,由于无始,起贪、嗔、痴等之惑,发动身口,造一切之业,备受生死轮回之苦。若就所作,唯忏恶业。恶业、复有性罪、遮罪。]性罪就是一定不好的;遮罪呢?譬如说喝酒,能够避免就尽量避免。[遮罪、依教作法忏之;性罪、须起行。起行有二:一、事行,]事行就是[身旋礼,口读诵,]身体跟着拜,跟着顶礼。旋礼就是一次再一次,“旋”就是重复的顶礼的意思。身旋礼,所谓旋就是动,动态中里面去进行,身体一次又一次地礼佛。口就读诵,意就观想,[意策观。二、理行,观罪性空,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我心自空,罪福无主。遇善境界者:此感应也。或睹光明,或见佛像,不作圣心,]不能当作我们很伟大。[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故下文云: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身心轻安者:此获益也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