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金刚藏菩萨
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清净。
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起座,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对佛说:大慈大悲的世尊,能够善巧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最上乘的修行法门,从因地开始依法修行的渐次方便;即是要先觉悟圆觉,给不同种类的众生讲法,让他们开发智慧,不再迷惑。“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清净”,翳是眼病,在会的法众承佛慈悲教诲,亲闻法音,心开意解,这幻有的眼病因此而消除,本有的智慧之眼于是得到清净。
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唯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金刚藏菩萨代众生请问:
一、如果诸众生本来是佛,为什么又有无明?
二、这无明是众生本有,为什么如来又说众生本来是佛?
三、十方各类异生本来成佛道,后来起无明而成为众生,一切如来什么时候复生一切烦恼呢?“异生”是各种各类的众生,不是圣人。
此三个问题的立论是:
一、觉悟本有,一向来是觉悟的佛
二、无明本有,一向来是无明的众生
三、先是佛,后起无明
那么,一向来是觉悟的佛,应该没有无明,为何却同时有无明?一向来是众生,具有无明,为何却说全都是本来成佛?如果先是佛,后来有无明,这无明是什么时候生起?
这是因为有佛见与众生见而有的矛盾,在本经中说,在佛看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我与佛都没有差别。在众生看来,一切佛也是众生,就是你看我,我看你,都是众生。这是迷惑造成的问题。迷惑者认为有迷惑的众生,有觉悟的佛,然后这两个法相比较,就得出上述三个问题。
“唯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无遮大慈”,即无缘大慈的意思,是平等济度,宽容一切,行无缘之法施的意思。唯愿不舍平等宽容的大慈大悲,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即是愿佛设诸方便,令菩萨晓了。
“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令末世一切众生,得闻本经中所阐述的最究竟法门,永远断除怀疑佛法不究竟,断除悔恨自己没有慧根。“了义法门”,佛法分为:一、不了义法,佛为了破除某一类的众生执著,就依其执著而说的法。比方说观身不净,不净并不是世间真实的道理(真理),只不过是因为众生执著身体好看,所以佛教导这个修行法门;二、了义法:是佛向菩萨开示佛亲证的境界,不是随不同众生说的法,了义法的说理必定是非常透彻和究竟的法门。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很好!很好!善男子,你们能够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很多人都说佛是没有秘密的,其实佛对不同众生保留不同的秘密。因为有些道理不能让无信心者知道,知道了会坏事,在我们来说,那就是佛的秘密,但是在佛而言,是因缘未到而不说。比方说,密宗的修法不可以随便让一般人知道,知道了会破坏与造恶业,所以不对非器众生说就是秘密。现在本经中所阐明的教法也是秘密,因为讲了之后,有些众生不信,不可以随便开演就是秘密。有缘听闻此法门,千万不可逢人就说。
“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这个圆觉法门是最上教诲、最了义的大乘,最了义的大乘在小乘人前是秘密不宣的。“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不了义的大乘依人间迷惑的境界而说菩萨六度万行,会让听闻者觉得佛说法自相矛盾,最了义的大乘依佛所觉悟的境界而说菩萨圆觉法门,能够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到决定信仰,而且永断怀疑和悔心。
本经中所阐明的圆觉法门,在有些经论中把它称为如来藏思想。很多人反对如来藏的说法,也有人认为是方便说,这包括相信唯识教法的人、研究经教的人等等。如此说来,这个如来藏的教法应该属于秘密。非圆觉信根的菩萨,听了菩萨教法的如来藏法门半信半疑,这就是为什么要秘密。我的能力只能以人类现有的知识,尽量地解说诸佛的圆觉,让你相信如来藏所显现的一切都在觉中。而这个觉,并不是你现前所认识的知觉。我已经以克隆羊来解释这一点,当人类的知识越丰富,科学越进步,越证明了佛法的正确:你一出世,你的身心就知道你的一生的样子了。
再以克隆羊为例,你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知道你是什么模样,但是你认为细胞死后就消失,这是以人类的眼光来看而得的结论。人死了,业力知道下一世会去投胎。同样的,细胞死了知道再生与你再相聚。我们这一群人死了,我们的业力知道下一世再来碰面,就等于是群体再生,一切法皆如此。但是,你认为细胞死后就消失,就如一般人认为人死了就没有了,学了佛之后,你知道人死了还会继续投胎转世,但是你却不一定同意一群细胞死了也会继续群体再生,并且再度与你在一起。
佛说器世间(物质的世间)有成、住、坏、空。世界毁坏之后,又会形成,那么,它就要知道。“它”是谁?就是众生的心力、业力在作用。同样的道理,我们身上的细胞也会再形成。我们的身心是无量心识的组合,其中一部分组合成我们身上的细胞、组合成我们的眼睛,依业力的说法,我们的业里有形成眼睛的业,也有形成细胞的业,这些细胞的业不但知道我们今生是怎么个样子,它们都是过去世属于我们的细胞群体的业,都知道自己将来生在我们身上某个部位,因为它们在过去已经和我有缘了,它们知道自己的过去未来。它们都知道自己是细胞群体重生、重生……一直在我们身上重复生死,所以不只是一个人在生死轮回,我们身上的细胞也随着我们而重复生死。不只是如此,和你缘分深的过去的好多亲友,也陪着你一起轮回到如今,而你却把他们忘记了呢!那么,我们这一群听《圆觉经》的法众,也会有整体的生死轮回,今天散会以后,大家又会碰面,这就好像是死后又生,因果就是如此。
进一步想想,你身上的一切细胞和你的缘分如何?比一般人还要深吧,难道它们在你身上只当过一次细胞吗?不但如此,只要有因缘,一朵花、一粒沙、一个玩具也会再生,及至地球也会再生呢!因为因缘从过去到未来都不会断灭,也因为业叫它们再来。请别忘了,心、业与因缘是没有时空与样貌的。比如你世世以不同样子重生,并多次与我再度重逢;万物再来时也是另一个样子,也会再度重逢,它们都彼此知道对方。我俩累劫相逢,你还认识我吗?你的烦恼总说我不知道你是谁!因为我变了样子。其实,好多人都认不出儿时的好友呢!同样地,你身上的衣服,不会统统只是今生才和你有缘吧,只是你不记得它们过去的样子,它可能是一个、可能是多个、也不一定是衣服,难怪你忘啦!可是业力不曾忘记,让它们与你会遇,业力有迷惑吗?真不可思议啊!你的业力就是你的心力,凡夫真不可思议啊!你真的迷惑了吗?绝不!只是烦恼在迷惑,你!不是一个多个,不在这里那里,不曾迷惑而且圆觉遍满法界。
当你对以上的道理能意开信解,就会相信果位菩萨的法界清净圆觉观是那么广大圆满,就知道中观见不圆满之处,更不会满意有染净执取的阿赖耶识缘起的方便说。经中说:听闻大乘佛法者,有惊怖不已,有如聋如哑,有毛孔竖然,有法喜悲涕;听闻到圆觉妙心广大圆满的道理,你感受如何?佛恩难报呀!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一切世界,始终生灭”是指世间万法从开始到结束,一个接着一个变化的生灭,“前后有时”是指过去与将来万法的存在与不存在,“聚散起止”是见到有聚合与分开,于是以为有开始与结束,这是从外境说生死轮回。
“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取是执著,舍是放弃。佛说众生感觉到各种现象——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这些境界只是迷惑者心念的迷惑幻象,此迷惑心念念相续,循环往复不已,更从中生起种种的取舍心,这是从心念说生死轮回。
一切众生的生死轮回现象是一种迷惑。在迷惑中,众生见到有世界的始终、法的生灭、时间的前后、东西的有无、因缘的聚散、事件的起止。进一步说明是因为众生的心执著,念念相续地取舍为实有内心外境,于是以为这些相续地取舍的心境是外在的轮回,其实轮回就是念念相续的取舍。
有人听了问:“如果这样的重生没有时间性,会受距离影响吗?”我的回答是:佛教认为时间、空间、物质皆依不同众生有不同感受。其中物质是色法的聚合,空间及时间却非因缘聚合的心不相应行,只是妄心与妄境分别得来的妄想分别。本段经文说:“一切法的生灭,散聚起止,皆是念念相续,循环往复。”这告诉我们轮回可以小至细胞乃至原子也是循环往复,大至一个社会族群也会循环往复,再大至地球会循环往复地成住坏空。这样的轮回是无前无后,是念念相续,并非在时空里相续。轮回是圆觉妙心的显现,所显现的万法,一一法皆互相含摄而无所不至,并非在一时一处出现,与时空等假象无关;如果一定要以时空的概念来了解,只好说是每一个法的活动,其影响是遍一切时一切处一切物,并非仅限于一时一处一物。某时某处见到某物,是执取六根等的观察结果,这样的结果正如下一句经文所说的。
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众生还没有跳出轮回以外,要在轮回中辨别圆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于是本来的圆觉性,被辨别成“即同流转”。前面说一切法本来圆觉,因为众生以轮回的心来看,结果就算是圆觉的本性,也被众生看成是流转的。“若免轮回,无有是处”,那样要避免轮回,是不可能的。因为众生是以有轮回的心来分别,看要怎样没有轮回,这是不可能的。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譬如眼睛不停旋转,则看到湛然不动的水会摇晃。“又如定眼,由回转火”,又比如你定眼看火把旋转,就看成是一个光圈。“云驶月运”,你看云飘动时会觉得月亮在行走。“舟行岸移,亦复如是”,船在行驶,觉得岸在移动。这就是以有轮回的心来看世间的一切,结果都随轮回心而生灭变化。
现代科学以时、空、物质的观念观察研究,认为在现有的时空之外,有另一个反时空里出现相对应的反物质及相反的活动,一个原子在此运动,在反时空里有一反原子在作相反的运动,其实是业力令原子运动,科学家不知道现有的时空活动是业力的作用,力学原理中,即推动万物的业力必定是反方向运动的,结果把业力的作用看成是反时空里出现相对应的相反的活动。在本经中说,“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即是说,以有轮回生灭的心去分别本来不动的法界,结果是分别心加上新的造作心去影响观察结果。以时、空、物质之知见观察时,得到的知识还是以时、空、物质来了解,于是把业对时间的影响说成反物质及反活动了。因此说,轮回心分别的结果“无有是处”,最终被后来者推翻。“彼圆觉性即同流转”告诉我们,因为以未出轮回的眼根等观察“遍一切时、一切处、一切物、互相摄入的万法”,结果即同流转成为“某时、某处、见到某物”。
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善男子,种种旋转没有停止,要那些令人错觉旋转的景物先停住不动,尚且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的污垢心,都还没有清净,以污垢心来观佛圆觉,哪有不旋转的道理!
“是故汝等,便生三惑”,所以你们就生起上述三种迷惑:一、如果诸众生本来是佛,为什么又有无明?二、这无明是众生本来有的话,为什么如来又复说众生本来是佛?三、十方各种各类的众生本来成佛道,为什么说后来起无明?一切如来什么时候复生一切烦恼呢?
问题一和二是无明与觉同时存在的矛盾,问题三是先觉后无明,即是佛后来起烦恼。这就是轮回心而有的问题。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花,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翳、花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花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花。何以故?空本无花,非起灭故。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花、翳。
“翳”是眼角膜的斑点障蔽视觉。“幻翳”是眼睛的毛病产生的错觉,由错觉妄见空花。“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如果毛病解决了,不可说眼病已经灭除,什么时候再生起种种眼病。
“何以故?翳、花二法非相待故”,一些佛教学者把缘起解释成相待:即根、尘、识都是相关相待的缘起。在本经中说,翳、花二法不是相待的,是幻翳见空花存在。翳本身已是幻,空中实在无花,见空中花是幻上加幻,二者皆是幻,并无幻翳与空花二法相待。所以说,二法相待是迷者的智慧所见,二法非相待是悟者的智慧所见。更进一步说有“妙觉圆照离于花、翳”,意思是妙觉心一向圆照万法,不曾被幻化的花、翳影响而迷失。
“亦如空花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花”,本来不是实在的空花,你却看到它灭了,空花本身已不是实在的,当然灭也不是实在的灭,那么,你不可以说,虚空什么时候还会生起空花来。意思是说,在迷惑时,你认为这遍满法界圆觉妙心有生死轮回,当不再迷惑生死轮回时,你不可以说,圆觉妙心什么时候还有迷惑。
“何以故?空本无花,非起灭故”,为什么呢?虚空本来没有花,根本没有生起空花以及后来空花灭失。意思是说,本来在觉中,当你知道圆觉妙心不曾有迷惑时,绝对不会问还会再度迷惑吗?
“生死、涅槃同于起、灭”,生死就是起——轮回的出现,涅槃就是灭——轮回的消失,生死和涅槃如同空花起灭的道理。“妙觉圆照离于花、翳”,原本微妙圆觉的心照遍一切法,它本来就不跟迷惑所见到的花、翳的现象在一起。意思是说,你所看到的空花、眼睛的毛病,都不是实在的事情,你不可以说它们在什么时候还会再生起来,它们本来都没有生起来,本来是妙觉圆照。
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虚空就是空间,古人认为空间是空的、是存在的,但是,佛法说空间不曾是空的,也不曾是存在物。在地球上的空间充满空气,地球以外的空间叫做太空,现在的天文学家都知道太空充满各种辐射线,这些辐射线是高能量的粒子,可见太空里的空间不单纯是空间本身,它是无数非眼睛所能看到的高速粒子组成。不论在地球或太空,空间都充满光线和高能量的粒子,所以说空间不曾是空的。
一般人都认为在宇宙里确实存在着空间,确信虚空是有那么回事的存在着,就是它是不变、不动、处处均匀没有差别的。《相对论》却说空间会随引力场大小而弯曲变形呢,就是对于物质而言,空间是有不同形状(引力场)而让物质介入其中。科学家已经证明空间与时间是互相依存地时时变化,空间是不平坦不均匀的。另外,你家里房子的空间随地球转动而换位子,它无法保留在那里让你使用,你却认为我家的房子一向来就保留在那个空间。由于所有的星球与空间都在互相远离,造成天文学家观察到星球的光谱向红色移动,从星系的红位移证明宇宙在膨胀,膨胀的空间不会停留在固定位置,这更证实没有一个固定均匀不变的空间。天文物理学家已证明宇宙中的黑洞,使时间放慢脚步,使空间变得有不同层次的弹性。所以佛法说虚空不曾是独立的存在物,它不过是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另类描述——心不相应行。佛法说不可思议的菩萨能够把空间变大变小,也说虚空是假有不实在的,没有它自己的本质,是依六根、六尘、六识等因缘产生的错觉。
本经说:当知你现前所知的虚空不是暂时有的,也不是暂时无的。此句提示我们轮回与生死也不是暂时的有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何况如来圆觉妙心,如果你随顺圆觉妙心而觉悟,你就知道圆觉妙心有如虚空,本来平等,非有非无,没有差别的性质!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如来圆觉,亦复如是。
譬如你采金矿,金矿非纯金,含有泥沙以及其他的矿物,然后把它提炼成金。“销”是熔化金属的意思。“金非销有”,金并非因为经过溶化金矿,提炼产生的,而是金本来就在金矿里。矿比喻虚妄烦恼缠缚,金性比喻圆觉。金性本有,非因销有,即是说众生本来成佛,只为虚妄烦恼缠绕,未能圆现。一旦圆满觉悟,“既已成金,不重为矿”,当金矿提炼成金之后,它就不再成为矿了。
“经无穷时,金性不坏”,当金矿熔化而提炼成金块,不论经历过多么长久的时日,那块金的性质还是不坏,永不为矿。“不应说言本非成就”,不应该说金本来没有在;“如来圆觉,亦复如是”,佛亦如此,一切众生皆如此。
意思是说,烦恼时把圆觉妙心的显现看成就是烦恼的众生,就有如金矿提炼之前只见到矿砂;一旦圆满觉悟,不应说圆觉妙心是先无后有,有如矿砂提炼成金,不应说金是先无后有;一旦圆满觉悟,无再成众生的道理,就有如既已成金,不重为矿。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一切如来微妙的圆觉心,没有所谓“菩提涅槃”,即是没有觉悟成道,没有解脱生死的涅槃现象,也没有成佛以及不成佛。没有虚妄的轮回,也没有不轮回——真实的涅槃。意思是说,我们认为有众生,有生死,所以我们才认为有所谓觉悟与涅槃。那么,也因为我们认为有众生,才认为有成佛不成佛这件事。如果你觉悟本妙圆觉心,犹如金矿提炼成纯金那样,并非从无金变有金,就知道佛不是从非佛变成是佛,没有虚妄的轮回及不虚妄的非轮回。那么,你就知道没有众生本来成佛、本来不是佛、后来成佛了、众生本来有没有烦恼……这些问题。在做众生时犹如矿,成佛时好像被提炼出来的金,金不再成为矿,同样的,佛不再做为众生。
上几讲我已经说过,我们应该如是了解:圆觉的心本来清净平等,它的作用遍虚空、遍法界。不但如此,一个人真正觉悟的时候,必定知道六根、六尘、四大都是遍法界。世间任何一个法要与其他法作用,要影响对方,它们不但都要遍满法界,而且都在觉中——不二的法界心觉遍十方。众生迷惑以为每个法局限在某个小小的范围里。但是当众生迷惑时,所见到因缘幻化的万法,本来就是觉性所幻化,是觉性令万法互相影响,是觉性带动因缘变化,是觉性幻化出有执取的分别心,是觉性幻化出因缘聚散的作用。而我们就在觉性的幻化中认为有众生。其实只不过是无量无数不可分割的心在变化作用;在此变化作用中,没有所谓某一个是凡夫,某一个不是。然而在变化作用中,有一些心念就执著:这些叫做我,这些叫做凡夫。
比方说,有很多人在路上行走,没有人会认为他们是属于哪一群人。现在我们有缘聚在一起,待会儿大家一起在路上行走,就认为我们是同一群人,这就是分别。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分别,就认为我们今晚是在做某某事,那么,就生起“每个星期我们都在做这件事情”的看法。
本经说,没有所谓的成佛不成佛。意思是说,成佛后不但觉悟众生与佛皆不可得,亦无成佛及不成佛,也没有众生与不众生。因为我们迷惑认为有众生、有佛这回事,在里面生起分别,而产生“到底先做众生,还是先做佛”的疑问。没有谁先,也没有谁后,甚至今天的我们,你是你现在的样子,我是我现在的样子,我们不会做回以前的那个样子,我们一直在变化;佛及众生都从过去一直变、变……及至变到成佛,佛没有做回过去的。我们也是一样,但是我们迷惑认为轮回的我还是做回同一个我。在我们的境界中,觉得现前有很多不同的东西在作用,把它们看成是个别独立活动地在空间里占有“某位置”,而你本人也是独立的在某位置,然后大家各就各位地互相作用。而实际上每一个法不曾各就各位。是任何一个法都影响遍满三千大千世界,遍满任何其他的法。意思是说,你在某个人的心念中,可以找到别人对他的影响。任何东西都是如此,谁也不能摆脱谁的影响,但是我们认为有一个我坐在这边,有一个你坐在那边,其实你、我、他及万法都是没有界线的。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
“声闻”是指阿罗汉。以大乘佛教的说法,阿罗汉证悟解脱时,身心、语言皆悉断灭。声闻人认为六根门头的身口意行为就是生死,为了要摆脱生死而修道朝向涅槃,所以修行重点就放在摆脱身口意的迷惑。因此,当阿罗汉不再执著身口意时,就证悟到身口意行为都断灭,六根境界不存在了。以大乘的说法,这是个小觉悟,因为阿罗汉的觉悟范围只到自己的身心境界前,对一切现前境界都解脱自在,现前境界以外的大千世界如何因缘变化,他无法知道。菩萨要圆满成佛,就必须要觉悟到现前境界乃至大千世界,都在圆觉之中。
这里说声闻、缘觉所觉悟的境界,就是身口意的行为皆悉断灭,是不圆满的,只是舍弃了根、尘、识的分别执取心,无分别执取心不等于觉悟到心与境界都是圆觉心的妙用,因此说“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意思是阿罗汉所证悟的涅槃也只是心所显现的涅槃界,未能真正做到他们所向往的涅槃——大涅槃。意思是说:佛所证悟的大涅槃,就是本来清净涅槃——圆觉妙心,阿罗汉是无法知道的。
“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果阿罗汉用远离身心语言有所觉悟的思惟,都没办法知道佛的境界;众生用迷惑的思惟心,更是没办法知道如来的圆觉境界,因为圆觉境界不是入涅槃者所能知。
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萤火”是萤火虫腹部末端发光的器官所发出的光。用微弱的萤火,是不能烧须弥山的。以轮回心,自然生出轮回知见,以轮回知见想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佛觉悟的心就有如大寂灭海那么广大。“寂灭”可分两种:一、小寂灭,是在个人身心及境界上寂灭,就是阿罗汉的寂灭;二、大寂灭海,是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觉悟是寂灭的,一切众生、一切佛都是寂灭的。
“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所以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在修行时,首先要断除无始以来的轮回根本。即是说,要成佛道,先完成阿罗汉的觉悟,即先小寂灭;然后大寂灭,证佛的圆满觉悟。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花。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花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
虽然一切法都圆觉遍满法界,但是众生迷惑执著在生死轮回之中,那么,首先就要断除对生死轮回的执著。生死轮回的执著是怎么产生?众生起心动念,都是妄心造作的思惟妄想,这些妄想皆是六尘妄想缘气,“六尘”是指外境。“妄想缘气”是指我们的思惟妄想心。思惟妄想心所想的一切不过是法尘回忆,“非实心体”, 法尘不是真正心“能知”本质。真正心的本质不是我们现前思考的作用,心的本质是一切都在觉中,没有不觉的地方。因为一切在觉中,所以一切法、一切心互相作用,才可以遍满任何一个法而起因缘关系。“已如空花”,妄想心本身有如空花。“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花复结空果”,用妄想的思惟辨别佛的境界,好像空花复结空果。此展转妄想只是增加更多的妄想,最终无有是处。
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浮心是不实的心。巧见是小聪明。虚妄不实的心不论有多聪明,都无方便成就圆觉。“如是分别,非为正问”,如果是用这样的分别心来问以上的问题,都不是正确的问!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金刚藏当知, 如来寂灭性,
未曾有始终。 若以轮回心,
思惟即旋复, 但至轮回际,
不能入佛海。 譬如销金矿,
金非销故有, 虽复本来金,
终以销成就。 一成真金体,
不复重为矿。 生死与涅槃,
凡夫及诸佛, 同为空花相,
思惟犹幻化, 何况诸虚妄?
若能了此心, 然后求圆觉。
金刚藏菩萨你应当知道,佛所觉悟的本来寂灭的法的本质——圆觉妙心,不曾有开始与结束。凡夫认为佛在某个时候成佛,但是佛成道时说不是如此。在大乘经典中都有载,一切佛觉悟时都会说:佛本来就觉悟,并且是从无始以来都在觉悟中。如《法华经》上说:众生本来就是佛。不但如此,还说佛本来早就成佛了,而且在很多不同地方成佛,有不同的名号,释迦牟尼佛还有其他的名号,佛并不是什么时候开始成佛,而是本来就是佛了,所以佛没有开始,也不是以涅槃为结束。当我们说某佛成佛,就是佛的道行完成,其修行有结果了,那是执取有凡夫轮回、有佛解脱、有时间前后的结论。记住!轮回无始终,成佛非最终的结果,任何事物若有结果就是对该事物执取有无见、断常见!正如经文所说:
“若以轮回心,思惟即旋复,但至轮回际”,如果以轮回的心来思惟,会在里面更加旋转,只能旋转到轮回心的思惟这边来,“不能入佛海”,不能入佛智慧之海。
“譬如销金矿,金非销故有”,譬如把金矿熔化提炼弃除一切杂质而成纯金,并非因为提炼才有金,“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虽然矿中本来有金,但是金最后是从金矿中提炼而成。“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一旦成真金后,不再重为矿。把金矿里的金提炼出来,最后得到金块,这就好像众生本来是佛——本在觉中,只是虚妄烦恼缠绕,未能圆显,现在通过修行,把众生本具觉性——佛的本质显现出来。所以成佛后,就不会再做回众生。再度提醒各位,成佛不是结束!心的幻化无始终。本来无人无佛无生死可得,哪能通过修行了结生死!更不曾有佛修行结束了!
那么,什么叫做佛?金本在金矿的比喻告诉我们:觉性本来就遍满一切法,但是我们以分别心来看,就认为唯有在圣者身上才有觉性,因为这样,佛就以“金矿”与“金”来为我们解说。如果你认为:我是众生。那佛就说:在你(众生)里面就具有觉的本质。其实,修行不是增加什么,只是发现觉性所显现的你本来在觉中。你认为你是众生时,本来已具有觉性的一切本质,这就是为什么你能够觉悟成佛道。因此,有人就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是不能由此而说有佛性故一切众生才能成佛,而是迷时觉性不曾迷失,所以众生和佛一样本来是佛。就是说,在金矿中的金本来就是金,你无法看到时,不认为它是一块金。当金矿提炼成为金,你能看到时,就认为金出来了,金不再做矿了,所以说“不复重为矿”。为什么呢?原来一切业力因果、心念的作用一直在发展变化,当你迷惑的时候,心就发展变化你所执著的事情;当你觉悟的时候,心就发展变化那些觉悟所做的事情,就是这么一回事而已。没有所谓的谁最了不起,都是心在作用罢了。你认为凡夫是迷的,或佛是觉悟的,那是你迷惑六根境界,以迷惑者的有限知识比较所得的结果。但是,本来一切都是圆觉妙心遍满法界,甚至你认为的物质、六根、六尘、六识也遍满法界,这是本经所强调的重要教法。
“生死与涅槃,凡夫及诸佛,同为空花相”,所谓的生死、解脱,凡夫以及诸佛,这都同为空花相。金矿是空花相,提炼所成的“金”也是空花相,你在种种相中分别,就认为那是佛,那是凡夫。“思惟犹幻化,何况诸虚妄”,思惟的心本身就是幻化,何况用幻化的思惟去追究那幻化是怎么一回事?这也是幻化。很多人听到涅槃及佛为空花相,会认为这不是佛法,这是因为他不了解法本无相,其实诸法与佛皆是觉性圆满的无相幻化,佛只是你心中的迷思——执取有佛的相,如《金刚经》所说的:“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若能了此心,然后求圆觉”,如果能够知道、放下幻化的妄心,然后可寻求圆觉的心。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