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华严》第24讲(2007年6月2日) A
今天我们请掀开经文,看经文第四十一页最后四行。我们先念一段经文,大家对对地方。
“如於此逝多林給孤獨園。見佛國土清淨莊嚴。如是十方盡法界虛空界。一切世界亦如是見。”
我们先看这一段,这段带有承先启后的作用。
那么,我们先看前面的情况。也就是,“如”就好像,就像在这个逝多林给孤独园中的情况一样,见到佛的国土清净庄严。那,这是总结前面,佛的国土清净庄严。
那么展开以后呢,就是“如是十方盡法界虛空界。一切世界亦如是見。”也一样,就跟这个逝多林也一样。
那逝多林的情况,我们前面谈过了。“忽然之间,广博严丽”我们说啊,这是生命中的器世间状况。就是,他智正觉世间是以“大庄严楼阁”来表达;那么“逝多林”表达的是器世间和眷属世间两个部分,综合起来的殊胜,就是指我们生命中的整体现象,一个整体现象。
那么各位在学佛的过程里啊,不要把佛是佛,人生是人生两个扯开了。扯开以后,你修行就不能成就。不可以扯开,他是在一起的。
这个在一起的观念是怎么样?你从一开始学佛的时候就要有这样一种认知。你不要读佛经就归读佛经,那这个时候呢,“你面向佛的时候像菩萨,背向佛的时候你就像罗刹”,你又掉到五浊恶世里头来了。面向佛时就在极乐世界里,背向佛时就在娑婆世界里,那不行,你一定要把他合一。这样子能够心性和谐啊,你和社会、家庭才有可能和谐。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根本,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根本,学佛的一个前提。
你认为只要进入佛门,就是拿着盾牌骑着马逃入佛门呢,那个“遁入”啊,那你就弄错了。那是牛顿的“顿”,是顿入佛门,不是骑着马拿着盾牌逃入佛门,那你就搞错了。
所以你在佛门中,你记得,你不能置外于这个世界,不能置外于这个地球, 不能置外于这个社会。你一定要跟这个社会,这个地球,这个世界结合为一体。这是一个前提,在修行这一点中很重要。
很多人不能体会这一点,一直以为学佛是一个很特殊的状况,这样子很不好。
现在我要在这里把前面作个总结,来跟各位谈谈,你在修行中要怎么进行?
因为这个经文所讲的不管是“其地坚固,金刚所成”,或者说“其地坚固,金沙为地”,都不要紧。那,就我们每位因地的修行者来讲,我要怎么样的其地也坚固?不要说黄金,钻石所成,金沙也不错,那你要怎么修?这是个关键。
虚空之中,逝多林的虚空,那是那么的美,那么的庄严。这是为什么?就像这一讲的“国土清净庄严”,他是怎么来的?
那,经文里分三段,前面讲的三段。一个讲地,心地,就是智正觉世间的这个部分;一个是讲虚空之中,就是器世间跟眷属世间的这个部分;第三个讲的,他要那么殊胜就是来自于他的生命因素。生命因素中,就是那两个最重要的清净善根跟白净法聚,这个为根本。然后呢,你就能够到达那不可思议的境界。
那理论上这样讲,我们也很希望能够拥有我们后面所讲的,这八个能力。一共十个嘛,前面所讲的基础的一共八种能力,希望能够兑现。
但是我们修了老半天,烦恼一堆,苦闷无量,苦酒满杯。怎么办呢?学佛修行搞了那么久,结果是我们世间事不能如意,事业也不能如意,家庭烦恼,身体健康也有问题。那怎么办呢?这个在修法上,你已经产生偏差。而这种偏差绝大部分都来自于你对佛教认知的不够。大家以一种意识形态一头栽进去,你不是佛教徒,你是佛教的叛徒。你不是佛陀的信徒,弄清楚啊!一定要弄清楚,
因为你弄错了,不是你修错了,你根本就弄错了。
尤其,我要告诉各位,我们要学佛,每一个人你都要很冷静地仔细地自我反省。你也不必挖苦自己,但是你要检查一下,“我的人格性健全否?”“我的人品是否很正常?”尤其不能有严重的瑕疵。
我们简单地给各位列了五个因素。
第一个就是人格一定要健全。人格就是一般讲的人格。你知道所讲的人格是什么吗?我跟你说一个简单的定义,遵守法律与道德的能力。假如你没有遵守法律没有遵守道德的能力,基本上人格是有问题的。这个定义就已经很清楚了。不要以为人格有多抽象,这个不抽象。
第二个人生观要健全,不能偏激。“凡是”“一定”一开口常常讲这种话的人,大概人生观都有问题。不能用“凡是”“一定”等这种以偏盖全的字眼。你永远记得一句话,凡是简单的结论必然有严重的偏差。
尤其对人,凡是人都有贪嗔痴,是没有错了。但是呢,贪嗔痴有轻有重啊,你不能把人都看成邪魔恶道,那不是了,也有好人,也有坏人。大致人群中三分之一好人,三分之一坏人,三分之一马马虎虎,可以好的也可以坏的。那你不能说凡是人都是坏人,那不行的。
所以讲“性善说”、“性恶说”本身都不对,那个环境影响的因缘很大。
所以我们佛法讲因缘,因为你受到什么因缘的影响。所以我们在看人生观的时候,每一个人你是不是客观中正,这个很重要。
第三个心理要健康。身心当中啊,心理健康、心理健全很重要。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全那都不行。
第四个人性不能扭曲。你在成长过程中被家庭或被环境把你压抑过度了,你自己都扭曲了,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必须做矫正。
怎么矫正啊?照讲,这不在佛教的范围里,但是现在的佛教要顾及这个层面。
对于人格性有严重偏差的人,那要加以矫正,这不仅是心理问题,不仅是心理医师心理咨询问题,这里面牵涉范围太广泛了。
第五个叫人际关系。一个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基本上都有问题。而且你会发现人际关系不好的人,特别喜欢进入宗教领域。不只佛教啊,我讲的纯属事实,万一说到你,不要对号入座。自己要想办法矫正自己。
这个矫正是必须的,我们不必,而且我要奉劝各位,对于人格性不健全的人我们要带有引领心、恻隐之心来协助他来矫正。
那,绝对不要当面跟他说你人格不健全,那你要叫他去跳楼了,这不能这样的。人都有面子的,自尊虽然是面具,你还是要帮他保留一下,但是要协助他做矫正工作。
你要带有慈悲心,你能不能帮他怎样矫正,那是智慧问题。那我们没有办法直接帮助他,可以协助来找其他的人帮助他。这个是很重要的,这是无量功德,告诉各位,这是无量功德。
俗话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其实你帮助一个人进行心理矫正、人格性矫正,功德胜过救人一命。
尤其是现在竞争激烈的环境跟社会里面,那种不健全的人很多。不见得五方面都不及格,只要有一方面那就问题大。他经常情绪化,偏激,五个当中有一个出问题就会出问题。所以我们要多留意。
那么你既然学佛了,那自我反观的能力一定要培养起来。同时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你也要留意,假如有这种偏差的人你要怎么办?
我告诉你,你假如是单位领导,或者是自己弄个企业单位,你用人的时候要稍微注意一下。这个讲稍微,是轻一点,你遇到人格不健全的人你就麻烦大。
我们在道场里,人格不健全的人,我们是一定要接纳。你知道吗?所以道场里头很没有效率,就因为里头有很多人格不健全的人。而人格不健全的人进来怎么样?他就消耗你的生命能量。
天天吵架、对立,然后请师父指正“你给我评评理”,“你看这样对不对”,“这样可以吗?”一直出这些状况,那各位就一直耗的生命在这里了。什么事都别管了,那反正好像两只乌龟在吵架,你怎么样都扯不清。你一定要把他摆平,要不然他会闹个不可开交。从摆平的人来讲他在修行,可是从事件的推动来讲啊,他是泥泞,无法前进啦。
所以说各位,你以为师父好当吗?(众鼓掌)
很多同修常常问师父问题,他问什么“鸟问题”啊!师父能够说“那你不要问这个,你换一个。”他就“换鸟毛的问题。”对不对?他只有那个问题,没有别的问题。这叫做心性出了问题,没有办法了。
这个是要留意。这是第一部分。先弄清楚,你才有办法讲修行。
那我们,假设各位,这个人格性的成绩是八十分左右。在座的,我要告诉各位,是指五项都要八十分左右。
真的你想要到达这种修法,经典上面所讲的这种修法的话,你最少要达到八十五分以上。
那我告诉你,人格性不及格的人,他一定以为他快九十分了。你知道吗,所以一直想要急着说“师父,你告诉我,要修哪个法可以最快成就的?”那基本上,就只能叫他好好念佛。为什么好好念佛呢?就好好做人格性矫正工作。
那你假如要照这个法这样来修,一定要八十五分以上,是指说你来修密法。要修密法的人啊,要八十五分以上。
密法要怎么修啊?哎,这个问题就来了。这要准备大灌顶了,你头先准备哈,怕会够不到你啊。(众笑)
我要跟各位谈的是,密法你要认识清楚。我们华严宗本身有华严密,华严密法。那你会觉得说密法在哪里?我先把这个背景跟大家讲一下。
我们中国叫做八大宗派,大乘八宗啊。其实八宗要分两个部分,一个叫做四大教派,一个叫做四大宗派。
四大宗派就是禅、净、律、密,这叫做四大宗派。
那么华严,法性,法相,天台呢,这叫四大教派。
所以呢,四大宗派跟四大教派它们是这样分开的。
那么,假如以四大教派来讲,我们华严宗属于四大教派之一,这个叫做华严宗。在这个四大教派里头的华严宗这一派呢,以宗来讲,他可以修禅,可以修密,可以修净土,可以修律。这里叫做四大宗派。
四大宗派是四种行法,禅、净、律、密。华严宗里头都有行法,都有行法。
那么你要修密法,那你就修华严密法,因为《华严经》指导的密法叫做华严密。
那么同样的,法相宗也可以修。现在一般讲的,我跟各位讲,一般讲的藏密是属于法相的密法,藏密是属于法相宗的密法。那个东密,东密有很多系统,大部分东密也属于法相的,但是他们不太一样,虽然是属于法相。
你看,只要是讲五方佛的,都是法相的密法。讲五方佛他一定讲到,转九识成五识,转八识成四智。有没有?那么因为是五方,五佛,五自尊呢,那这种讲法都属于法相宗,转识成智的这种密法。而我们华严的密法不在这个系统。因为这个系统我们通常叫做南传的密法,叫南系密法。
华严的密法是北系的密法,这个不同。所以我们是以胎藏界为主,它这个法相的密法是以金刚界为主。
那么天台也可以这样修。
同样的,你又反过来,你是禅宗的话,你可以教在华严,禅宗也可以教在法相,禅宗也可以教在法性,禅宗也可以教在天台。好,这个是这样相互的。
那么我们今天定位,从华严来着手的话,禅、净、律、密,你都可以修。那么你定位在禅宗的话,以禅宗的立场你来研究什么经教啊,这叫教观双举。双举嘛,这个止观,禅修止,那观呢,你要修华严观、天台观还是法性观,还是法相观,那你要按照这个指导来修。这叫两足,这福慧要双方面来修。
那你要是密法,展开来也可以。这个是圆融的,他的整体性才有。
那我们在跟各位讲的,这个,讲这个佛国土,“佛国清净庄严”的这个前提讲他是一个整体性,生命的整体性来发展的。这生命的整体性,前面我们跟各位讲过。
为什么在经典这个地方只讲“佛国清净庄严”,而不讲佛的法身庄严呢?这个就在这里出现了,对不对?为什么呢?
因为,到了这个佛的境界,佛的法界是等于佛的法身。换句话说,全法身为一法界,全法界为一法身,法身法界是相等的,是同一体的。像“佛国清净庄严”那就是讲佛的法身庄严、佛身庄严,是同样的意思。
我们在这个地方,常常把他分开,因为你会觉得法界庄严是讲器世间,那么佛身庄严是讲智正觉世间。那么到了佛的境界是没有这样区分的,讲法界庄严就是法身庄严,讲法身庄严也就是讲法界庄严。这个是讲这个层次,这样的层次。
那告诉各位,你最好不要讲这种层次,因为你够不上,你现在的法身没有兑现。你在娑婆世界里,你的法身他的名字叫烦恼。烦恼即菩提嘛。对不对?那你这就麻烦了。
所以在这里面呢,有个爱染明王。我们的华严密法里头有个爱染明王法,他就修烦恼即菩提。有一个不动明王,可能大家比较清楚,不动明王就是生死即涅磐,那你要转生死即涅磐,那就修不动明王法。如果你要烦恼很多的话,要马上转成菩提清净的话,那就修爱染明王法。
时到末法时代,爱染明王就成为秦人膜拜的对象。因为爱染,有感情的话怎么办?感情是烦恼最大的地方。没感情就没烦恼,这句话好像有问题,但是呢,有感情一定有烦恼。这个就很麻烦了。这个就烦恼转成菩提的一个专门的修法。
这个部分我就详细不跟各位谈了,以后有机会我再跟各位谈这些法门实修的状况。
那现在要跟各位谈的是,你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之下,要怎么样去修?这样一个法是不是很重要?
我相信有很人学过什么,元音老人的什么,心中心法。有没有?在座的有没有?举手看看,不用担心,我不会打你啊,有修过就表示大家在佛门中都很精进,你修过这些法。
听说修了一千座就会开悟,对不对?我想很多人都超过一千座,是满头大雾。为什么呢?这里面会牵涉到一个问题,不是他讲的错,他讲的没错,是你在修法中出问题。这个修法本身的指导是很重要的。
我们修法有四曼。
佛曼,叫大曼陀罗。佛曼是什么?佛曼就是生命的本质。你要突现的本质是什么,那个生命因素是什么,你要突现哪个生命因素?你要定位。没有定位,佛曼不存在,你就只有一个佛像摆在那里叫佛曼,那是佛像。你的生命因素这个实质的东西要突显出来,你本体没有显出来,你只有相上。
当然,显出那么抽象的生命因素,你看不到,所以呢要有个佛像作代表,是这个样的。那你只有佛像没有那个本体,那个佛像就不起作用了。知道吗?所以你那个佛像要出来,你的定位要出来“我要做什么?”
所以我跟各位讲说,事相你一定要有,我们在圆融道好修的原因就在这里。你要做什么?
譬如我说,这个学校,很多偏远地区缺少老师。大家都不太想去,因为那里偏远又不好,生活条件又不好,那我为什么要去呢?那能不能来发愿“我就来饶益偏远地区的孩子,尽形寿,没有什么退休不退休,退休了我还是继续留在那里教,不领薪水还要教。”你要有这种勇气。这个才叫定位嘛。
不要说“我去就去,听说到那边薪水加一倍,然后回来就可以升官,有个好学校。”那制度它是会这样,为了奖励人家到那边去,要不然人家都不去啊。去那边可能待遇比较好,那回来升官的机会比较多。那你假如是这样,你就是世间人。
你要想做一个修行人,“我去就不回来,死在那里也要死在那里,我就终身奉献出去。”这就定位嘛。定位下去,你那个生命的因素就突显出来了嘛。对不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要领啊。
好,这个就是“佛曼”,你定下去。
那“法曼”就是要有一个美丽自己的,一个,现在的话叫Slogan, 有没有?一个口号,口头禅,古代叫做口诀。那你定位,口诀要跟你的师父要,要个口诀啊。
那古人在修行上“千里寻明师,万里找口诀”,走一千里路要找明师,走一万里路就是要找口诀。师父不见得有口诀,找了十个师父还不见得有一个口诀给你,所以说“万里求口诀”。“千里寻明师,万里求口诀”就是说要法曼。
第三个是三昧耶曼。三昧耶曼是愿力。当然你的本质出来,你的愿力一定相应啊。对不对?
你说“我到那边要写诗,要写什么,做对子,将来要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啦”你去死好了,那你的发愿、本愿跟那定位就弄错了。
那个本愿一定跟生命因素相应的,所以通常我们本愿在这个地方就是与口诀和佛曼,就是法曼和佛曼相应,这个地方就附托上去,附托上去以后就每个人会因为他的个性和做法不一样。
譬如,要到那个生活环境很不好的地方去当老师,各位你不去不知道啊,那边教书为什么会不好教啊?
因为到农忙时期,父母都不要子女去读书,为什么?因为家里没人割稻。那你上课上一段常常会找不到学生。那你就要到家里一个一个去找,那一个一个家里也没半个人在,因为统统在田里。
那你要碰到怎么办?很简单。爸爸叫我割稻,或者爸爸叫我插秧,爸爸叫我做什么,他就不上学了。好,这个时候你要怎么办?
那每个老师面对这种环境,他的性格就会起来了。我要教你,你不要,要怎么办呢?要吃饭,没饭吃哪里有可能去受教育呢?好,这个时候你的性德,也就是三昧耶曼,就会起作用了。
我要爱语或者我要耐性,或者白天你不去不要紧,晚上来上课,可以不可以?那你能不能够白天帮他们,晚上来教他们。唉,这是真行者啊。那当然我是是举例,我没有叫你一定这样做。
那么,每一个人的个性会展现出来的那种愿力是不同的,你要这样去记。
那么,第四个叫做羯摩曼。羯摩曼是供养曼。那真正的部分,修法的这个是在供养的部分,是羯摩曼。
这个羯摩曼,因为前面那三个都已经定了,大概没什么变化,那有什么变化挫折就回来礼佛,拜忏嘛。对不对?好,那供养曼的问题就出来了。
真正在修法的时候不要盲目地供养,你要供什么?而我们跟各位讲过,供养要随缘,随分,随力,随喜。
那你到那边不可能说从这边买了很多东西到那里了,迟早你会供养完毕啊,所以你只能随缘,随分,随力,那当然要随喜啊,那你因为本来就要供养。每天修一座法到两座法,没时间每天也要最少一座法,一定要修。
这个供养就当地的情况来供。那你是生产大米的你就供养米,是生产大麦的你就供养麦,或者是生产小米的就供养小米,你不一定要特别托人从哪里买来。那假如有那个机缘呢,人家从外地带来什么来供养,你就随缘嘛,对不对?有多少供多少。
那边有花,就当地的花,你不要一直想着一定要这边的牡丹花,那你就有什么花就供什么花。有什么水果就供什么水果,你也不一定非得说是什么黄色,绿色,红色,白色,那可不一定。当然有最好,没有无所谓,你只要随缘、随分、随力、随喜供养。
有很多人很执着,说一定要如何一定要如何,这个我们不主张。我们只主张你随喜、随缘、随分、随力。就当时所拥有的,那你进行这样的一个供养。
而那供养的布置如何呢?也都随,四随。因为你不可能从这边带一大堆供养的法器过去啊,供养具过去,不可能。你在当地,就有,你就布置,没有,那你就拿供品就好了。
比如我们这里有这个供盘,把西瓜放这里不错。那没供盘呢?那西瓜直接放上去嘛。那你修到一半,西瓜它老会滚呢。这样摆上四个之后,“咻咻咻,菩萨来了它就滚掉了”。那无所谓。在修法的时候会有很多境界,你不要自己去解释“唉呀,这样会不会怎样啊?”或者“是不是菩萨来了,多殊胜啦。”你不要这样胡思乱想,你就好好修法,修完就好。每天做每天固定的功课。
但是这里面有这样一个状况我要跟各位谈的是,你那个事修有没有在进行?事修一定要进行。
不管是刚才讲的,到偏远地区去当老师,或者你发愿要当无国界医师,有没有?有没有听过?有无国界医师嘛,对不对?或者呢,我要造林,或者我要抗暖化运动,这些都可以。你要做这些,这些工作是你发愿的,那你要做。
那进行这些工作,不是每天都在进行的,有时候有事情要做,有时候没事情。那你还要进行的一个工作就是,搜集这些事业上面的资讯。然后呢透过你在实修的这个部分的生命内在的体验,这个体验跟你这个事业相结合的时候,那才是真正伟大的地方。你要留意到。
这里面有两个功德。
第一个,你在做一种真的为人类尽心尽力的事业,你是在做了。
第二个,你在做的是内心的体验。这个体验会激发你出来不可思议的见地。那个见地,你不必去抄袭别人,不必。你假如用大脑搜集知识的话,当然你会有知识的抄袭,但是你有生命内在的体验。
为什么我跟各位讲要搜集资讯呢?你资讯只要看过就好,看过就好,你不一定要去记录它。但是你一定要有资讯,不然你会枯竭。知道吗?你要拥有充沛的那种活水源头。那资讯是活的,你的体验跟你的资讯在什么地方要相应的时候,它自然就蹦出火花。而这个部分是修行人的特色。
你不要以为说“我在修行,那我不看电视,那我不看报纸。”这没有错,那没有必要的,哪个歌星哪个影星演什么戏,那当然你不看。可是这事业本身的资讯你要有。你要抗暖化要抗到哪里去啊,什么叫抗暖化运动,到底世界上发生什么事情?你都不知道你怎么抗暖化?那就是无用的口号。
所以说你资讯要很清楚,对于这世界的脉动,你要掌握很清楚。
这个是各方面的。因为你的定位跟发愿在哪里我不知道,那我没有办法给你讲的太多,我只能举这两个例子。
这个里面就讲到,你对眷属世间跟器世间的贡献。
这个法你应该修了,所以你才可能整体性的、生命的、全方位的、理性的作用。这是圆融道修法的最大特色,也是密法在进行的时候最好进行的地方。因为它是理与事能够圆融、同步进行的,一个很完整的法。
所以我们要告诉各位说,学佛人,尤其修我们圆融道的人,或者修密法的人,不能够只关在关房里头精进。那个时候可能很会相应,你坐在那里口渴了,马上雨神就来送水来了。会不会送太湖水,我就不知道。听说最近太湖出状况了,那你没有弄好,请到太湖龙王来了,你就麻烦了。
所以你必须要跟我们的世界相接轨,不能置外于我们的世界,不能置外于我们的社会,那你才能起慈悲心嘛。你已经离开我们这个世界,你怎么才能起慈悲心呢?
我常常在笑我们这些伟大的同修们,都是“关着山门普渡众生”。你要“众生无边誓愿渡”,那请你走到社会上去渡众生嘛,怎么关着山门然后普渡众生呢?拼命在闭关,也在“众生无边誓愿渡”。
你闭关怎么能“众生无边誓愿渡”啊?你说“我这个法一修,马上虚空加持。”加持个鬼啊?谁都没看到,你虚空加持,加持到太平洋那边去了?不是。
你一定要走入群众,跟群众密合。知道众生心里有哪些问题,知道社会有哪些状况,这样你就不会与社会脱轨,与众生的心不会脱节,那这样子你才能够,叫做渡众生嘛。
各位要知道,学佛人尤其是佛教的知识青年,是这个社会的顶尖分子,是最优秀的,因为你有一个别人所没有的,叫做生命的内在体验。那内在的体验他所绽放出来的,那种生命因素是非常优秀的,是这个社会所最需要的。那你能够在这个地方尽形寿,为众生奉献,为众生服务,这是不可思议的功德。
各位注意啊,修行是绝对活生生的,不是闭门造车的,不要把他变成迷信的勾当,绝对不是这个。
修行本身是生命改造的工程,他要转凡成圣。你要转凡不能成为圣人,那你要做什么?不是你自己关着门在那里精进、精进,不是。古代这样子可以,古代这样做我们不否认,因为他本来就在封闭的世界里。而今天已经不是了,今天是讯息的时代。
所以我们要“理事无碍”,坚持这种气度。这个一定要的,所以在整个修法中,密法是非常适合我们当代每一个佛教知识青年来进行的。他不需要多忙碌。
密法不神秘,你不要以为“不可说不可说的”那个叫密法,那个大概都是坏蛋在搞的勾当。佛法不神秘,尤其密法更不神秘,它只是不可思议而已。因为你照着这样子,它的象限转移,忽然之间它会进入到不可思议的领域。
那你要是没有生命内在的体验,那个忽然之间在你的生命中永远不会出现。你只是忽然之间睡着了,诵经诵一诵忽然之间睡着了。那跟经典讲的忽然之间不一样。
好,这一点我们事先跟各位谈,修行是绝对可以转入那个境界。而转入那个境界前的前行,和必须具备的条件跟因素,你一定要弄好,一定要具备。你才有可能去感受到,为什么在佛的领域里,他的法界等于法身。这是个一体的,所以当你成就的时候,法界、法身是二也是一,是二是一。
所以你把他分开看,器世间是器世间,就是法界,看智正觉世间就是智正觉世间,这时候你就看到了为什么“一切唯心造”。心就是法身,当法身现前的时候法界就在那里,法界就是法身啦。
我们不叫一切唯心造,我们叫做“唯识所现,唯心所变”,都是你的心识起作用。知道吗?有没有听过,有吗?唯识宗就讲“唯识所现,唯心所变”。所谓心识,那个都是第二意识,第三意识,那个心意识在起作用,都是识性的作用,都是大脑的作用,六、七、八识在那边转的东西。
那假如一讲到那个一真法界的时候,那法身所现的就是法界,法界就是法身所变。
当然,你现在用大脑用眼睛去看的,那都是识辨心性的东西,不是一真法界里面所讲的“法界等于法身,法身等于法界”的领域。
好,这个部分各位一定弄清楚。
我们学佛的朋友们常常有这种情况,这个佛教的经典很多,语言、术语也很多。你常常会有那“不是说什么什么吗,不是一切皆空吗?”一切皆空那你精进干嘛?精进也空啊,对不对?一切皆空,那修法也空啊。不是。
一切皆空是指,阿罗汉正在开悟的那个过程里,那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对于我们凡夫来讲,我们根本不能用这个词,是你根本用不上。在破无明的时候是一切皆空,因为无明是有执著的,那你要破无明,一切皆空是很重要的,一切皆空的境界也很重要。
但是破了无明之后,就坐在那里给人家拜吗?那时候是从无明或者本体空性上面要起无边的妙用,那就不是一切皆空了。众生是森然罗列,那你如何教化,如何让他觉醒,这个时候你无边妙用要起,那不是空不空的问题。
所以在真空妙有之间啦,我们常常错用,错用他的术语,这个时候你用词就不够精确。这是一个部分。
好,那么有个理论,我还要再跟各位谈一遍,讲这个一真法界。
我们这里叫世界,叫世间,叫娑婆世界,叫五浊恶世。那么净土宗有一个词汇,我想借用它来跟各位讲一下。念佛人知道他有九品往生,对不对?那我这里有四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有没有?这个听过?有没有,请大家看一下。
那到底四土有什么不同?
大家都会定义。凡圣同居土在哪里?我们这里就是凡圣同居土。
圣人住的地方在哪里?五台山,清凉山,文殊师利菩萨常带一万个菩萨在五台山上面精进修法。所以我们常常去,都去那边找文殊菩萨。那文殊菩萨也说,当你发心要去朝五台的时候,他迎一千送八百,他到一千里就去接你了,送你到八百里的地方,他才回去。而我们去了好几次啊,那文殊菩萨在哪里?从来没见过,对不对?那你那种情况,根本你看不到。
我们先把这净土的问题,先跟各位解释一遍。
大家听过吧,有一个上帝。有一天无聊,想一想就按照他的世界,因为他是万能的主宰者,他就按照他的世界创造了这个世界,花了六天的时间,六天以后他很累了,所以第七天大家要休息。那这六天里他创造了山河大地,创造人,创造一些动物,然后呢又觉得这样太枯燥了,又搞了一些山泉河流大海等等。觉得这样不好,又弄了一些动物来陪伴人类。那么,搞了很多果实出来,让人类可以吃。他搞了一个人叫亚当,亚当一个人无聊,就拿他的一个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叫夏娃。是不是?
这样子在伊甸园里应该很美好啊,可是这里面就来了,这个上帝是万能的,今天的人类为什么有好人有坏人呢?有世界战争呢?这里问题就产生了。可见上帝所创造的世界是不够美好的。对不对?所以,这个世界叫做娑婆世界。
你要留意到,上帝以为他是万能的,但是所造的世界是不够圆满的,这个叫世界。
这个呢,叫做娑婆世界,也就是四土当中的方便有余土跟凡圣同居土。他才能创造,创造也没用。他也只能创造这个世界,这个是用欲望所创造的。所以,这种上帝为什么要创造这个世界呢?你不能问,因为是上帝的欲望。所以我们这个世界都有欲望。
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那是他的妄想,上帝的妄想。你不能够对他说,你妄想为什么不弄好一点?干脆不要创造人就好了嘛。对不对?那上帝的事你无权问,他不准你问。
其实佛都很清楚。因为你是欲界中人,所以你有欲望;因为你是欲界中人,所以你有妄想,你才会创造这个世间。知道吗?所以你呢,不要用妄想不要用欲望,这是这个世间修行的重点。
那你有在修,而修得不太好,所以叫凡圣同居土。对不对?你周边修的叫方便有余。佛法比较慈悲,所以说方便有余,统统摄受了,连阿猫阿狗通通受进来,不会抛弃你的。
菩萨,他也叫世界,也可以叫净土。就是菩萨是经过长久的修行,突现他的生命性德而完成的这个世界。但是菩萨的这个世界是真实的,不过呢,不够完美。菩萨的世界是真实的,但是不完美,还没有到十全十美。
那么神所造的世界呢,根本就是虚幻的,是他的欲望跟妄想所造的。你要留意这一点啊,所以他叫做方便有余土。
因为有人在修行,所以叫做凡圣同居土。
但是菩萨的世界他是真实的,所以叫实报庄严土。但是他还不够完美,但是他是真实的啊。
那很多人,初学精进修行的这些阿罗汉,就证得阿罗汉的,那都能够到菩萨的国土去,绝对没问题。兜率天弥勒内院跟菩萨的净土,他是不够完美,但他已经九十九点九九分。知道吗?他已经接近完美了。这个是圣人的地方。
那五部梵天?有没有?五部梵天。就三果,在这里修到三果的,然后到天上去证阿罗汉的,那个也是圣人,凡圣的圣人所住的地方。那个地方大概六十分,六十分的完美,还没有到八十分以上。五部梵天,他也是圣人所居的地方。
但对我们说,天上人间来往,有没有?初果以上啊。二果是一来往,到天上再回来就证阿罗汉了。那初果是天上人间七次来往证阿罗汉。那个天上人间来来往往的,都可以叫做圣人所居的,但是成绩都不高,大概五十分以上而已。
那,弥勒内院,兜率内院啦,那是九十九点九九,因为他已经要成佛了,他因缘成就他就下来了,只是那一点因缘还没成熟这样而已,所以说九十九分以上。
那,佛的净土是完美的,他是所有的生命因素通通兑现的,所以佛的净土通通叫做常寂光土。
各位知道吗?要你能分出来吗?常寂光土就是一真法界了。所以佛与佛的国土是一样殊胜的,通通是常寂光土的。所你不能够说“这个佛殊胜,那个佛不殊胜”不能这样讲。凡是这样讲“这个佛殊胜好那个佛不殊胜”,“这个佛国度好那个佛国度不好”的,那种人不了真实意,不是大乘佛教徒。你要了解到,要弄清楚。
因为都是常寂光土,都是一真法界,所以平等平等,无有高下。但是他的第一次突显的生命因素不一样,所以佛的名号都不同。因为他的性德不同,突显的性德不同,所造的世界殊胜庄严,也就是说偏重的重点有不同,可是他基本的量等量,因为所有的生命因素都达到一百分。
那么全法界为一法身嘛,所以他们的法身是一样的,所以他们的法界也是一样的,那你怎么可以说哪个高哪个低呢?所以会说“哪个佛的国土好,哪个佛的国土不好”这个本身是不对的。
你要从这个地方,世界,佛国土来看,从这个四土的这种表达方式来看,就可以看得到。
你不能够说,“阿弥陀佛的世界是常寂光土,那药师佛的世界是实报庄严土”。这个人是欠锤。因为同样是佛的话,都是常寂光土啊。
那,实报庄严土是菩萨的净土。因为他是生命因素突显出来的,所以实报庄严土的这种净土,从菩萨来讲,那是从六十分到九十九分之间。佛的净土是一百分的,统统是一百分的。那菩萨净土,这里就有很多差别了。对不对?
那神呢,什么所创造的,那个不叫净土,那叫娑婆世界,各种不同不完美的虚幻世界。所以我们讲这个世间是虚幻的,这个世间的虚幻不但是法身虚幻,因为他不是证得法身,他是色身,世界也虚幻的,所以叫虚幻的生命,虚幻的世界。他是欲望与妄想所构成的。
而菩萨以上的世界是实德所构成的,所以说他是真实的。但是菩萨不够完美,佛是真实的又完美的。
那你这样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定义清楚了吗?不能够不清楚,弄不清楚就不要说听我讲经啊,我都已经交待清楚了。(众鼓掌)
这个叫做“净土灌顶”。(众鼓掌)不要搞不清楚,净土在哪里。
我们这个世界很多人想到净土去,为什么呢?因为这里太苦了,为什么很苦呢?“因为我儿子不听话,所以我很苦。”对不对?“我赚钱赚太少,所以我很苦。”不是啊,是因为你欲望太多所以你很苦。你不要老是推到外面去,说这是外面的因素,都是我们的欲望,我们的妄想。
你去留意到啊,这净土在哪里?
所以,心净则国土净。心要净也容易,“心净”两个字,要你的心净下来,清净起来,不容易啊。要没有妄想,没有欲望。好,这是一个关键处。
这是我们从这个部分,来讲一个法门的修学。其实你可以具足这些,你都可以。但是你自己本身要具足的,那五大人格性,这个谁都没有办法替代。
我们只能够说,学佛人对于五大人格性有缺点的人,应该抱持着一种关怀,一种怜悯之心,一种慈悲之情,来提拔他,帮他。每一个人呢,都应该有很深刻的这种自我反省的功夫。
不要一直自以为说“我的人格性怎么样”。你的人格性多高啊,不是自己讲的。你要是在修学,这种功课在做的过程里,能够越来越没有烦恼,自己没有烦恼。那么,家人会开始赞美你“最近改变很多了”,族里亲戚朋友们同事们也会一再地赞叹你说“嗯,你变了很多啊。”“你到底是怎么了,怎么变得这么多?变得这么好?”不是变坏,变坏不算,都只有变好的。那就表示你的人格性健全,你在修法上已经很稳定地在成长你的生命,这个就对了。
假如不是这样的话,我们都要一再地反省跟检讨。
我想这节课,先跟各位简单地讲到这里,我们先休息一下。
《四十华严》第24讲(2007年6月2日) B
对于刚才提到的净土跟世界的观念呢,大家一定要弄清楚。
他的差别就在于,我们的世界是因为妄想跟欲望所构成的,而净土则是从德行来成就的。这是一个最根本的差别。
那么菩萨是德行成长过程当中,有一个德行的兑现,一直到全部兑现。全部兑现就要等最后的一个因缘,那就是下生成佛。所以我们看到,生命因素单一的成长跟全部兑现,以及一个国土的一方成就跟全面成就,那就是实报庄严土以及常寂光土的区别。那么,一个生命因素的兑现叫菩萨。菩萨的生命因素全部兑现了,就叫成佛。
那佛菩萨的区别你也看到,实报庄严土与常寂光土的区别你也看到。那这就很清楚了,我们对佛法里头的这些重要名词,你就不会混乱了。
原来我们在学的时候,只是知道有那么一回事。怎么去区别佛菩萨呢?你区别不出来。我们也会问这个问题,只是我们也问不清楚,那答的人因为你问不清楚,他也就,也不是随便答你,乱答一通就是了。
这个就是我们以往,在这些名相跟词汇上,还没有很明确的定位。现在呢,我想各位逐步地一部分又一部分,可以把它给完成了。而这个依次定义下来,就可以很完整的一整套,就都有了。就这种情况。
好,我们这样的了解了以后,再往下看。
他讲到“十方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亦如是见。”
怎么见呢?下面举例来讲。所谓:
“見如來身遍逝多林。菩薩眾會。各各圓滿。見普雨一切莊嚴具雲莊嚴建立。見普雨一切寶威力光明雲。照曜法界。見普雨一切摩尼寶雲。周遍莊嚴。見普雨一切莊嚴蓋雲。覆一切剎。見普雨一切天身變化雲。皆妙嚴飾。見普雨一切華樹雲。其華開敷猶如海藏。見普雨一切繒綵雲。盤旋宛轉。見普雨一切衣服雲。繽紛而下。見普雨一切華鬘瓔珞雲。相續不絕。見普雨一切燒香雲。其形旋轉如眾生身。見普雨一切妙寶華網雲。周遍莊嚴相續不斷。見普雨一切末香雲香氣周流彌布十方。見普雨一切眾寶幢幡雲。天女執持周旋空界。見普雨一切寶蓋雲。其蓋周圓眾寶所成。微妙蓮華莊嚴其上。流出樂音聲聞法界。見普雨一切寶師子座雲如諸眾生所有形像。雜寶鬘網瓔珞莊嚴。”
好,我们这一段经文,要跟各位谈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见”。“見佛國土清淨莊嚴。”
这前面讲的是总说,那后面这个叫别说。那这个别说,他不只十句,他是十六句。那我们先跟你讲,这十六是什么意思?
这是人类数学进化时的一种遗迹,十六是个整数。我们讲十二叫一打,这叫十二进位。十六也是个单位,跟“打”的单位一样,它都是单位,十六就是一个单位。人类讲到十六这个单位,大概是最大的单位。你要十六翻过来是三十二,三十二就是一双,对不对?一对十六嘛。所以三十二叫做“三十二相庄严”,就是最好的意思了。
那么“十六”就是圆满,跟《华严经》里面讲的“十”是个圆满的意思是一样。但是这个“十六”的圆满相对于这个“十”的圆满,是更大,有这个重点、重要的意思。那在佛经里有这种表达法。
我们讲“五”是一个圆满,最早期“五”是圆满,所以有“五比丘”。五比丘其实是,那五个比丘不是每一个都开悟的,阿诺乔陈如是第一个开悟的,佛弟子当中。佛转四谛十二行相*轮的时候,第一转*轮,阿诺乔陈如就开悟了,这叫大根器者。中根器是第二转开悟,下根器是第三转开悟。
那个老比丘,你知道吗,就佛陀的司机,就是牵马、骑马、提马的那个、喂马吃的那个侍者,就是现在讲的司机。这个,佛陀出家剃头的时候,他在场。知道吗?佛传的故事,知道吗?你要不知道,我一直讲,根本你就都不知道我在讲什么。他,是佛陀出家剃度的时候,他在场,他是捧发的那一个,托着佛陀头发的那一个。佛陀把那个太子衣服统统脱下来叫他带回去,就是他带回去。
他,资格他是最老的一个,这个佛弟子当中他最老的一个。但是呢,这个叫什么名字?叫车匿。对不对?车匿其实就是恶比丘,到佛入灭的时候,他还调皮捣蛋,也不认真修行。
那时候阿难就很苦。这个最大的大师兄,阿难是小师弟,要按照现在的辈分差了好几代。那个摩诃迦叶是很讨厌这个车匿,修行也不修行。摩诃迦叶是个很精进的人,戒律很精严的人。对于这一个不精进又不修行的,那又怎么办呢?他就叫阿难赶快问,问老师,就问世尊,问师父“这恶比丘要怎么办?”
佛陀跟他讲“默摈。”
因为他是老大哥,那你是小老弟,你对他又能怎么办呢?不要跟他讲话,你都不要跟他讲话,他就会滚蛋了。你都没人要理他,那他还干什么?吃饭呢你自己吃,不要理他,做什么事都不要跟他讲话。
这就发展成后来,甘地,有没有?不合作主义。就从这里来的,你读历史都不知道读什么。不合作主义嘛,你是坏蛋我就不和你合作,就这样就好了。
那一年以后,这个车匿就很痛苦“都没人要理我,我要做什么?”本来你要理他,他就会揍你。那你都不理他,他就没戏唱了,没辙了。
那后来,他看这个状况“反正我这么老,要死也不行,不死也不行,那要怎么办?那干脆也修好了,你们都在修了。”
他是福报很大,他是佛陀的侍者嘛,侍候佛陀那么久了,当然他会倚老卖老。遭到默摈的这种惩罚以后,他也发奋图强,他最后一个证阿罗汉,是这样来的。
我们要知道这个原则。
好,那么佛陀在这个时候,我要跟各位谈的是,佛在菩提树下以后成就,他能够有这样的情况,那么其他人呢?你要留意到,在整个过程里。
那我们所见到的,那个时候,刚才讲的五比丘的“五”这个数字来讲,其实是一个小单位而已。
那么相对于五来讲,七就是一个大事,相对于五,讲到七的话就是大事。七也是一个单位。所以我们发现,七天为一周,七也是一个单位,对不对?那么这两个是小事。
所以我们看到为什么会做七?七是指重要的事情来做七,一般的事情五就可以了。这是佛法的数字里头所表达的意义。
同样的,华严的标准讲十。十是个标准,圆满。但讲“十六”这个圆满,是比“十”的圆满更重要的事。他用意是表达在这里。
但是在古代的经文里,他不是写论,写论的话就会把“理”标出来。但是他不是写书,所以他没有特别表达。他只是在生命因素里告诉你,这十六个清净见,这叫十六清净见。大乘里头这十六个清净见是很重要的。
比如你看到佛境界,是看什么?
很多人常讲“师父,我有个境界,你看怎样啊?”
我说“讲完以后就要做,因为你是不是十六个清净见之一。假如不是这十六个清净见之一的话,都不叫正见。”
有些是小正见,但是也是下劣,不是究竟见,究竟清净见。
所以我们在学佛的时候,你要留意到,这个是重点,
所以,标准有,我们还要选最高标准。有些人是有标准,但不是高标准,是低标准。但是正确没有错,但还不够正确,不够究竟。
这个是“十六”跟“十”之间的比。那么我们在讲“五”跟“七”的比也一样,是这种情况。
那么这个数字提出来,你就知道这个内容的重要性。但是我们这一会这里,我不仔细地跟各位讲,这里面每一个、每一个是怎么样,我只跟各位提他的重点。
因为这十六个清净见,每一见都是一个行法,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行法。
应该来讲是,你会问说“啊,师父,这些法你有没有修过?不然你怎么知道那是很重要的行法?”
你放心,因为你要得这样的境界啊,就一定有那么一个行法。不但这个样子,这个行法要涉及到你的重要生命因素。这个清净见的诞生,是从你的生命因素的突显跟展开来的。那么他之所以能够突显、兑现出来,就一定也有修法把他兑现的。
这每一个法,这十六个当中的每一个法,你要把他完全兑现出来,告诉各位,你要是用次第道去修,用次第道,最少要三大阿僧祇劫,你才有办法修一个法。而这三大阿僧祇劫,你还要保佑说你一定要跟随善知识学,要不然,那很难了,就难了。
而这个善知识也要有,那个正法眼藏,有正法眼藏才有办法指导你。换句话说,最少,假如以密法来讲,以藏密的标准,你要有玛尔巴的功夫。你没有玛尔巴的功夫啊,你还没办法。玛尔巴以上的功夫。
玛尔巴知道吗?米拉日巴的师父。讲到米拉日巴被他师父那样的磨练,你就知道,你就会发抖啊。米拉日巴知道吗?不知道的话你就找《米拉日巴传》看,我不想再讲。
每一个人都要经过那样的苦练,这个还是次第道的部分。
你假如按照我们圆融道来讲的话,那就比较简单了,比较简单。因为你一次来往以后,你都可以在佛国度直接修行,那是由佛当你的善知识,这样修是比较快的。所以圆融道殊胜,在这个地方。
但是,你在世间所要承担的,你每一次来到娑婆世界都是走圆融道,而且都有大事业成就,所以这些清净见很容易成就。而且一次,就十六大类的清净见,你会同步成长,因为他是圆融道的行法。
所以我一再跟各位鼓励说,你一定要发愿,一定要去服务最苦的众生。一定要发愿!
你不要去找,哪个地方的路比较好,哪个地方待遇比较好,哪个地方生活环境条件比较好,到那里去你不能有大成就。
有这种大成就的地方,一定是众生最苦的地方,我到那里去发展。有哪个地方的哪一类众生最急于需要救助的,我就去,而且呢是尽形寿。这个过程当中,有时候难免也会有人表扬、歌颂你的功德成就,那你要完全不在意。是尽形寿奉献给众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情况。
要成就这样的清净见,这种大成就,都要发这种大愿。不但是此生尽形寿,要尽未来际、生生世世都是这样为众生。
我讲的不是在吓唬各位啊,佛陀讲过“这个三千大千世界里,无一寸地,没有一寸地是不流过他的血的”。你看看,多少生在这里牺牲,为众生服务。佛国土的清净庄严是这样成就的,是生生世世以血以泪这样去换来的,不是用你的妄想跟你的欲望去创造的。所以佛土清净庄严不可思议,是这样来的,不是我们用大脑想象的。
你听我这样讲,好像就“哇,那这样子,修行有必要吗?那么苦。我以为来学佛修行是很快乐的,早上修晚上就中奖了。晚上修,明天早上就中奖了。”那不是修行,那在赌博。不是,没有那回事。
一定要认真地去改造自己的生命。改造你的生命,那你有多痛苦啊。但是,我们不承担那个痛苦,为什么?我为众生付出。你要把这个观念一转,你就是一个伟人。
诸佛菩萨,代表他的即使是木头刻、泥头塑,那个泥塑的、木刻的,为什么还值得我们跟他顶礼呢?因为他们曾经为我们付出太多了。这不是迷信,知道吗?是因为他真正为我们人类、为一切众生,他是这样的牺牲跟奉献,他才那么伟大。我们看人家伟大你会磕头,可是要你去伟大你都怕苦,这叫什么修行?对不对?
所谓“见贤思齐焉”,那圣贤如此,我们何不学呢?
这个关键,各位要弄清楚。
这是第一个,十六个清净见的部分。
第二个我要讲的是这个“见”,见到国土清净。
佛,他是这样的牺牲奉献过来的,那我们也要走这样一条路,这样牺牲奉献来。但是我要告诉各位,你绝对不是一般世间人讲的牺牲奉献。因为这是一个生命改造的过程,你不要一直用投入产出的报酬定律来做衡量。
“我牺牲那么大,本来这里一个月可以赚多少。还有什么比萨可以吃,麦当劳可以吃,现在到那边去就只有*粑了。太阳那么大,温差那么大,日子那么难过,也没有一顿好饭可以吃。我牺牲那么大,那给我什么?”
不是。你不要用那种投资产出的那报酬率的立场来看,你用这种观点看是绝对不正确的。
我们告诉你的是,你在生命改造的过程里怎么改造有效,是你要去掌握这一点。
所以我们跟各位讲说,你既然来到这里,你的福报是相当地大,非常了不起。有这么好的因缘,那你才能够发起这个善根啦。你假如一直用世间人的那种投入产出的报酬率来看的话,那就不对了。你无法形成一种高尚的人品,你没有办法成就。
我们看佛菩萨为什么伟大,为什么让我们景仰,让我们顶礼膜拜,关键是在这里。
你不要以为膜拜佛菩萨是一种迷信,那是因为你无知。不是,我们不是拜那个泥塑的或木刻的,我们是拜他的伟大的德行,他的牺牲,他的奉献,他给我们开凿出来一个生命改造的过程,转凡成圣的过程,一条有效的道路怎么走,而我们是依着这条路在走,在进行的。这一点,各位一定要弄清楚。
那么现在谈到的是,这个“见”的这个问题。
“见到”,首先这个字,你不要以为是眼睛见到,他更贴切的讲法,他是“感受到”,一个正确的讲法叫做“体验到”,生命内在的体验。这个体验,用我在跟各位讲的话,叫做“生命观境”,他会现前。
那个生命观境的现前,是真实的。而透过你的修法,他就一再地出现,而你会常驻在其中,你的世界就是那个样子。那个生命观境的现前,不是妄想,也不是幻境,也不是你的想象。他是透过你修行以后,你的生命经过象限转移,我们讲到“忽然之间”那个象限转移过去以后,那个境界就兑现了。而兑现以后,你可以常驻其中,心性在其中,身形在这个娑婆。
你要知道,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一真法界是什么”。
但你不到这里,没办法。而这个部分,我一再地奉劝各位,你一定要实修,一定要去修行,一定要去做。
刚开始你是做功课。功课,我跟各位讲,第一个是“结界功课”。
结界有三件事要做,你要记录下来,不要说我没讲,这在传法啊。
第一个,要定时。
时间你自己定,不一定固定,活动的时间也可以。你自己定,只要你的生活方便就好,就每天一定要做。譬如说我在交车上做功课也可以,上下班的时候做功课也可以,假如你有交通车不影响的话,这个就可以。
第二个,地点。
有人说“我地点不稳定”,不稳定你就定不稳定嘛。有的车上也可以。“我有时候要在这边做,有的时候要在那边做”也可以。你自己定。
一个时间,一个地点。
第三个,功课。
反正那个功课量,在你的时间跟地点里面要把它做完。
这个叫“结界”。结这样的范围,界就是范围嘛,定时、定点、功课。
一定的功课,功课不能打折。可以提前做。“我明天生活环境不便,不能够做,那可以明天的功课今天先把它做完。”这样子没关系,这表示责任嘛。
那你说“我这样不行,我明天再把今天的一起做,可以不可以?”那要加倍,本来做两遍,现在你要做三遍。
有突发事件是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尽量的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一定的功课量把它做完。这个你一定要有。
那有些情况,譬如说初学的同修们,那个经文,有很多经文《地藏经》、《药师经》、《金刚经》、《普门行愿品》这些呢,你拿到手上就自己发愿,每一部经到手上,那你看要诵一百零八遍,还是几遍。你自己要把它诵一遍,那一遍就是那个量。
有的说我要诵五十三遍,有的要四十九遍,有的要二十一遍,都可以。我的原则就是一百零八遍,要到手上不管长的、短的就一百零八遍一定把它读完就对了。你只要是很认真地去做,就对。
这是几个,自己要去进行的功课。那你用五十三天的时间,完成的这样的一个功课,五十三天。
有一本经书,譬如我今天结缘拿到一本《金刚经》,《金刚经》五十三天,一百零八遍把它诵完。那你主修什么都不要紧,这个叫结缘。
我在前面有跟各位讲过,你主修的功课要占二分之一以上,四分之一以上的时间修其它法门。那刚好这个时候呢,我就五十三天把这个做完。这个叫做加持,加行嘛。
你一直只做自己的功课,不做别人的功课,你的心会封闭,会排它。其它的功课不是我主修的,我加行一下,那至少我会认识认识。是不是这样?
要不然你看看,你光诵《普门品》这种经典,看到《金刚经》你就头大,因为《金刚经》的语言模式跟《普门品》的语言模式完全不一样。那你假如说,完全没有接触的话,你一看“这是真的佛经吗?”
那你要是光读《心经》,这个《金刚经》、《坛经》、什么《仁王护国经》啦这个般若经典的《大般若经》,当你再来看《地藏经》,你会以为它是小说。
因为这两套,一个空宗、一个性宗的语言模式完全不同。那你怎么接受呢?
不能排它,都是佛陀的法,所以你必须都接纳。所以这个部分,我们都加行,加行就好。
那你自己什么法?譬如我们就是华严,那五十以上的时间用在华严上面。
你修华严密法,行法在密法上面,密法上面也要占百分之五十以上。那禅法呢,有机会参加个禅七。不会死啦,不要那么怕。“我修密的人,我不参禅”。何必那么顽固呢,对不对?有那个因缘能打个禅七,有什么不行呢?体验一下,应该不会去排斥它。
你说“打禅七,我不适应。”那可以,你体验过了,不适应。可你都没有体验,不能够说不适应。
碰到佛七,也可以嘛。参加个佛七,不会要你的命。不要说“我修密法,我就不参加佛七。”不必如此。同样你是修净土的,我们华严净土,那人家在传法灌顶你参加一下,会没命吗?不会的。
这个就是训练你的心量扩展开来。这是很重要的。
这个就是体验,体验的部分。
有些时候,你会发现古来大德他们在很精进的时候,他在开悟的那个**上面,往往不是在他精进的时候开悟,精进的时候是很少人开悟的。
是不小心的时候被砖块砸到脚跟,“哇”,开悟了;或者在劈柴的时候,这边就“啪”一声音,开悟了;在装米的时候,开悟了;在被水烫到,开悟了。那你怎么知道他是怎么用功的?
所以你看他在那种意外的情况开悟,其实他开悟的资粮就是他精进的地方。你要懂得这样子舒展开来,这个体验你才感受得到。那关键是在这个地方。
那这个体验,我们为什么,他讲这个“见”呢?
在逝多林这个地方所体验到的,佛的国土清净庄严,那我们跟各位谈到了。
在这个地方,我跟各位讲,是分解动作怎么样展开。可是你在诵经,为什么用诵而不是用读的?用读是分解动作,诵经是一种综合体验。
诵经,你在道场里头诵经,像我们诵《华严经》是很快的,“呱呱呱”一直带你就一直跟过去了。那有很多“啊,这个很好的”一下子又过去了,你必须跟上去。
可是你自己在诵经就不用那么快,那是一种综合体验。
综合体验,知道吗?我们在吃饭,常常吃什么打卤面,还有吃什么菜,那是综合的。那你一般来讲是,每一个菜分开吃,各个单位很多都很清楚嘛,对不对?当它混在一起的时候呢,是不是那综合的味道,是不是这样?
诵经呢,是点像吃综合味道的状况。听经呢,是在享受它的分解动作,一个一个方面地帮你分解开来。
那你现在诵经的时候,它就比较会出现这种状况,“见佛国土清净庄严”。
讲经我是给你分开来,让你一点一点弄清楚。当你搅拌在一起的时候,它是综合口味出现的。那综合口味出来,才有可能出现“国土清净庄严”的这个东西。
因此,平常我们在做训练,在很多修法上的时候,包括刚才讲的那密法修法的时候,你自己在修的时候,也是一样。因为你必须先有一个分解动作的过程,一个部门、一个部门慢慢弄清楚,弄清楚以后再串联起来。那串联起来,它才有可能进入那种生命观境,那个国土清净的境界整个就会展现了。他一展现出来呢,就后面那十六见的境界出来。那每一个人出现的状况不一样。
这是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他是这十六个境界出来以后,他会串联起来,十六个变成一个。十六个变成一个就是“清净庄严”。
那么这一个清净庄严,分解开来就是那十六个。而那十六个的每一个是有很多分解动作所接起来的。这个是修法里面的一种状况。
所以,我们很多同修,常常要讲说“我的境界怎么样”“我见到什么”“我感受到什么”,那都太早。
所以我们有一个标准,提供给各位看看。
你修行到即将成功的时候,是从,标准啦,我是习惯大家,从一千万次的失败有一次成功开始。这个时候都不算是成功。到一百万次有一次成功也不算是成功;十万次有一次成功也不算成功;一千次,一万次有一次成功也不算;大概要到十次有一次成功,这个时候才能开始算。
那你想想看,你从一千万次,假如你现在开始打坐,以打坐来讲,从修法来讲也一样。各位修法大概一千万次没有半次成功的,每次都失败,因为你提不起他的实际运作状况。
参禅是比较容易,但是他的失败率,一支香下来,大概是要失败十万次以上。一支香,要把心念抓回来,心念跑掉又抓回来。你大概十万次找不到一次成功。那你要训练到,我一坐下来一跑掉要能够抓回来,要能够十次有一次成功。那这个时候,概率就很高了。
那一直到十次有十次成功,这个时候叫做成就。那么十次有一次成功,到十次有十次成功,叫一次成就,这个要经过无量的成功才有成就。
同样,要经过无量的成就才有成熟。然后,成熟要一再、一再地超越。然后,有无量的成熟,才能成佛。
这样简单嘛?(众鼓掌)
你会问师父“要怎样成佛啊?”师父说“ 肯?”,那你就“无”。
无数佛,就这样历练来的。
而最重要就在于,你那一个很多次的失败,怎么样获得一次成功。那个成功你不要高兴,那叫瑞相。因为你要等第二次成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你要到十次有一次成功,那你多试几次就会成功。
好,到了十次,十次都成功,那不算,因为你还要一直超越。所以我们叫做无尽地超越,就是在指这个部分。
失败到成功,成功到成就,成就到成熟,成熟到成佛,所以生命改造是多么伟大。从这里来看。
所以他这个地方就这样展开,这个“见”的这个部分。
所以我们一再跟各位讲,生命的体验在哪里呢?
他有几个部分,一个叫正定聚中的生命体验,一个是邪定聚中的生命体验,还有不定聚中的生命体验。
一般来讲,儒家思想跟道家思想所讲的生命体验,是属于不定聚中的生命体验。
一些特异功能的那种生命体验,绝大部分都属于邪定聚中的生命体验。他们也有体验,但是邪定,他不是佛法。佛法是讲正定聚中的生命体验。所以你在修行,修定的时候,我们就要看你是正定聚还是不正定聚。这是我们的一个关键。
当你在修行,我们在劝你,你一直不听的时候啊,通常都会把你赶出去。我们道场里就有一个修得非常好的人,后来我就请他出去了,我说“你搞不好就不要回来。”他就是在邪定聚中。因为你怎么讲他,他醒不过来,他一直以为他的才对。那他接着就会说“你的不对。”那我们也不能够说你在邪定聚中,我说“我们因缘不合,你走吧。”就这样子。然后他也想很当禅师啊。
这个就,邪定聚、正定聚的问题。
那,我们要告诉你的是正定聚,绝对没有副作用。不成功就已经很倒霉了,还有副作用那还修什么,对不对?佛陀的法不会给我们有任何的副作用,你放心。不但没有副作用,绝对有福报。
善根要培养是比较辛苦的。那,善根没有成长就已经很倒霉了,福报是一定有,你在修行的过程里一定有福报。所以,你一定要训练善根成长。所以“清净善根,不可思议”,有没有?“白净法聚,不可思议”有没有?就这个关键啦。
你先把这基础弄好,正定聚一定有,那个生命体验他才殊胜。
所以我们在跟各位讲佛法,跟各位谈这一佛乘的法,他有绝对的标准在,有绝对的标准。
在这种正定聚中的生命体验,那才能够叫“国土清净”。而这个是大定。这个大定,在这个定中,就是我们前面讲的“狮子频申三昧”,才有这种境界。而你没有那个三昧,是进不来的。因为他是在“狮子频申三昧”的定中所展现出来的,不是你一般的那种小定。
这个不但是甚深大定,而且是非常的圆融定,他整个生命境界是可以完全展开的。这个不是销文解意,那个字念一念、讲一讲就好了,不是啊。是谈到这个境界里头。
我这十六句跟各位简单地介绍两句,这第一句跟最后一句。
“所謂見如來身遍逝多林,菩薩眾會,各各圓滿”。
见到如来身,如来身就是自性身。如来就是自性,自性善根的本体遍逝多林。在这逝多林里,你看,我们跟你讲的定义,你看看,生命因素这里完全可以用得上。
“菩萨众会,各各圆满”,就每一个生命因素要展现和兑现的过程里,那个生命因素一定会跟很多众生结缘,那就是菩萨众会。
那这个佛成佛的时候,假设一个生命因素是一个菩萨,那假设我们人有一百个生命因素,那么他见到如来身、自性身遍逝多林,就有一百个菩萨。那一百个生命因素在成长、茁壮、开花、结果的过程里呢,他接引了多少众生?对不对?那些众生呢,同时在这里通通出现。那这是不是过去的,过去的现在就跑来兑现了。你要留意到。
所以你要留意到,用现在的语言来讲的话,“如来身”就是“自性本体”。自性本体当中所有的生命因素,全部具足。那么他在这里呢,叫遍逝多林。那每一个生命因素叫菩萨众会,对不对?一个菩萨,就每一个生命因素从成长到完全兑现的过程里,不是一辈子而已,不是一辈子,他要经过很长的时间。
就算我们来讲经,你注意看看,这一会我假设说要讲六年。你肯定我们每个人都听六年吗?不止,不知道有多少新人要来,多少老人要走啊,对不对?因缘在转变嘛。这个就叫菩萨众会。
所有来听的,每一个菩萨都有这样一个愿,只要你来听我的法,乃至一节课,我们现在话叫一节课,就非得渡你到成佛不可,这是每个菩萨的基本愿。他不会说“你总共来听一堂课,你生死跟我什么关系啊?”没办法,当你成佛的时候他一定到场,因为菩萨众会当中的一会里你有一份。
那今天你有来听了,那菩萨众会算不算?(众鼓掌)
当然要算下去,对不对?
这每一个方面讲经的人,他都要有这种胸襟。众生就是难搞,不好渡啊。众生要是好渡,这也是极乐世界。众生不好渡这里才叫娑婆世界。这么一讲就通通开悟了,那就只有阿弥陀佛那里才有啊。所以我们在这个世界里,本来就是这样。
还有人,我在这边讲,他在那边对号入座,万箭穿心“师父就一直骂我,一直骂我。”我又不认识你,怎么会骂你呢?
“你讲经的时候,一直在骂我。”
因为我们涉及到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优点,这不是骂你,这纯属巧合。虽然是事实,说到你纯属巧合,不要见怪。不是要特别要讲给你听的,这只是生命中的一种状况。
好,这个是你看经典的时候,他的语言文字,你要懂得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
这个是第一句,其他,我们看后面。
第十六句最后一句,“見普雨一切寶獅子座雲,如諸眾生所有形象,雜寶幔網,纓珞莊嚴。”
这个里面“普雨”很多,除第一句以外,从第二句开始都是“普雨”。
“普雨”就是下大雨,这比较简单啦,可是他不是下大雨,“普雨”就是分润,分,分开,润就是三点水的润,跟毛泽东那个泽很像的那个润。分润的意思就,每一个众生都得到,普雨的意思是这个意思。
那个,我们每一个来听经的同修,不管年龄,不管大小,不管教育程度,也不管你学佛的时间长短,都不管,只要你来听,你只要听得懂一句就获得利益。
这样我常常讲,就像我刚才那样脱轨了,不知道讲到哪里去了。但是你有用心在听,那就对了。这个,获得多获得少不要紧,这个是平等的。
佛陀跟我讲了一个公案,是有人问他,我忘了是谁了。说佛法普润众生,就这里讲的普雨,是怎么个普雨法?不是每人根基不同吗?
我举一个例子。蜻蜓取水,一滴就满足了;大象取水,饱腹而去。那大象吸水跟蜻蜓吸水怎么能比?对不对?他说这个就是佛法讲的平等。你不能说平等就把大象的水给蜻蜓,非把他淹死不可,对不对?你说大家都一样,那蜻蜓多少大象也多少,那大象不马上就死了嘛。它是因为你的根器。
你是个碗你拿一碗,你是个缸你装一缸,对不对?这是个标准。标准他不是你定的尺寸标准,而是众生根器不同。
所以你来,你就获得。那么这个部分,佛法当中最主要有一个重点,用我们现在民间讲的话,叫兴趣。你这样弘法,能不能给众生产生兴趣?你这样弘法,那众生听不下去通通睡着了,那你也讲得很高兴。
有啊,有一个人叫做印光大师,他当时他也是发愿讲经。第一天比我们人还多,三四百个人听,第二天变三四十个,第三天剩下五六个,第四天剩下一个。
他说“很感谢你来听。”
他说“不用感谢,我要收椅子要关灯。”
他一气之下从此不讲经了。
那也有他的功德。你听了一堂课,最少睡了一堂课,那福报也有啊,总比你去打麻将要好嘛。对不对?
那不管怎样,你一定要给众生有兴趣,你要弘法的时候,不管你从哪一部分来,都要给众生产生兴趣。没有兴趣他不想听下去,你要记得这一点啦。
那么兴趣呢,不能离开宗旨。离开宗旨的,那不叫兴趣,那已经跑掉了,已经偏离主题了,不算。
在这个主题中,要构成众生对这个法的兴趣,那是任何一个弘法者的一个天职。他必须要去想办法,你没办法也要想出办法来,不然谁叫你发愿走这条路,对不对?
所以我们要讲经的,我们都一般鼓励他从一个人身上去讲,一个人,你讲给一个人听,讲到那个人很高兴,你就成功。你知道,因为一对一,讲到他睡着了,那你也很厉害了。
我真正讲经,是因为一个同修。他初学佛,他知道我修就一直问啊,在上班他也来问。等一下他人跑过来送个条子给你,然后你要出去外面跟他谈。要不他就打电话进来跟你讲,你要跟他打啊,你在办公室里,实在是很讨厌这种状况。
那搞了几个月,“好,干脆我讲一部经给你听,让你从头听到尾,这样子要学佛比较快,不要这样子想到就问,想到就问。”那你不能不教他,那你要教他很麻烦。
所以我们就约定每个礼拜二中午,那我们到哪个树下去,我讲到上班,然后我们就回来上班。就这个样子,一个人讲到有六十几个人听。
就那么一个人,他一直想要,一直坐在那边干脆靠着睡啊。可他睡着了,来了五六十人。那是为什么?这个就是弘法,你自己总要想想办法。
中午人家要睡午觉,而我们这两个就像神经一样。可是没有想到一堆人来听啊。
所以你要想办法,你既然发愿要讲经,那办法是你想的。不是没办法,你要不要用心?这个就是“普雨”两上字的一个状况。
而你要知道,你所想出来的办法,一定是“一切宝狮子座云”。(众鼓掌)你要记得啊。
那你要不想办法,“这个词典这样讲我就照着念,我怎么知道他会睡着了,他道心不坚固啊。”你不能这样骂众生嘛,对不对?那个,我虽然是照着标准的来讲,可是怎么样要让他产生兴趣,那就是我们要用心的地方。
当你用心在想引发众生的那种菩提心的时候,那就是你坐在“宝狮子座”上。你知道吗?
他为什么用云呢,因为根本就没有宝狮子座,你还不是坐在地上,草地上在这样跟他讲。可是呢,在当你用心在想尽办法,激发他的那个菩提心的时候,那你本身就在宝狮子座上。
这个,不只是讲经,你带领共修也一样,修法也一样,禅修也一样。
不是说,我就把基本的教给你,大家开始数息,不要讲话。那当然每个都睡着了,不是。你要用什么办法来,这叫“诱引”,“诱”,诱导,引导众生来投入,愿意在这个行法上来发挥作用。
那么讲经的宝狮子座,跟带领禅修的宝狮子座,跟带领修法的宝狮子座,跟带领念佛的宝狮子座,乃至带领持戒的宝狮子座,都不一样。但是呢,那种殊胜庄严是一样的。因为你用心在经营,让众生产生兴趣,就是这一个。
你假如不能让众生产生兴趣,那就没有了。虽然你也很用心,但是最后都失败,有可能。但是你的宝狮子座还是成就,你要留意啊。
这是一个宗旨,一个目标,这就是我们讲的定位。你假如没有这个宗旨,没有目标,那这个定位不成立。有了这个定位,你的宗旨目标很确定。
但是搞了半天没有人要信你,对不起,因为你以前没有结缘,没有结众生缘,只是这样而已。
所以不以成败论英雄,知道吗?修行就是这样。你假如没有这辈子的彻底失败,你不会有来生的辉煌成就。你尽管怎么失败,你都坚持这个原则做下去,就对了。
就刚才讲的圆融道的行法,你既然发愿要走这条路,那个失败是难免的。甚至都有可能,你尽这一辈子一次成功经验都没有,这是难免的。
那假如你说,要怎么避开这一点,那是另外一个状况。要避开是可以的,那你要广结善缘啦。
所以很多年轻的法师,要发心,讲经没人理。回去跟他师父忏悔,师父说你先到那个,啊里啊,骨灰塔、那个坟墓堆里,先到那里闭关二十年。每天呢,修法,施食。二十年后来讲经,满山满谷都是年轻人,都是因为他在那边施食所渡的那些亡魂都来到人间投胎了,那他现在要讲经,自然都来了。
我不是说你啊。(众笑)你在那边一直狐疑“我是不是这个坟墓堆里面的人?”
这是结缘,跟你讲要多结缘。我跟各位讲,结缘是很重要。
刚才有个同修说“师父,你有没有时间,我请你吃饭。”
我说“不用了。”我知道因缘在哪里。
我刚开始学佛的时候,有一个习惯。因为我刚开始学佛,台湾台北跟我们这边差不多,有可能还更糟一点。那个三十几年前,素食店不很多,素食店不多。那我是住在东边,要到城里的素食店去吃饭,要走十二公里的路,才有素食店吃。
那我很难得跑出去吃,每次吃就看到有很多人没钱。现在我们很进步了,但那时候很多人吃素食还没钱。
那时候,一碗,那个,现在叫香菇汤面,要十五块。那吃完饭后,才说没钱,那就跟老板吵架。甚至有些师父没钱,也在吵。那我就发个心,只要师父一个人,或者三五个人,没有在家众在,我就会供养。
我算吃一餐饭要一百多块。虽然是一碗,都这样了。后来呢,我给那老板说“给你一千块,他们没钱的就从这边扣,下次我来,我再给。”(众鼓掌)
因为你在那面会供养,所以我就发现,我出家以后呢就犯了一个毛病,我常常吃完饭就走了。因为我吃完之后都人家付钱,那即便我一个人去吃,吃完我也走了,我没有付钱的习惯。
这个,有那个因才会有那个果。所以你要结缘,多结善缘。
一碗汤面也没多少钱嘛,那我干脆一百块就不用找了,我吃一碗就顶三个人吃了。你发了那个心,这样去做,不在于你做多少,而是你有那个心,因就下去了。那果现前就他会很殊胜,你就会有吃不完的饭。天晓得说,后来我出家会是这个样子,对不对?
可是你要知道,你要没有这个因种在前面,你不会有后面的果。而有些因是这辈子会兑现的,而有些是来生会兑现的,只是这样而已。
这只是提供给各位了解到,结缘是很重要。
好,这一个前提有了,我们再看下面。“如诸众生所有形象”,你看,你随众生来发心的嘛。所以那因缘会这样形成。
“杂宝幔网,缨珞庄严。”所以我们发心都围绕众生来,要让众生产生兴趣,你要想办法,所以呢,你的宝狮子座“如诸众生所有形象”。
“杂宝幔网”,当然杂宝,因为我为了逗他有兴趣嘛,对不对?那就杂宝出现了。这个是关键之一。
好,我们把这个经文,简单地谈到这里。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