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华严》第53讲(2008年3月2日)A
我们今天请掀开经本看85页第二段。我们先念一段经文。大家对对地方。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與無量自在神通菩薩圍遶。並其大眾。種種眷屬。如象王回。觀諸比丘。時諸比丘。頭面禮足。恭敬合掌。白如是言。唯願。大聖文殊師利。和尚舍利弗。世尊釋迦牟尼。悉當證知。我等今以得見大士勝妙丈夫。奉覲瞻禮。恭敬信樂。所有善根。及以我等過去所集福智善根。以此善根。願令我等。於仁所有如是色身。如是相好。如是音聲。如是自在。一切功德。悉當具得。”
好,我们先看这一段。这是,这里头其实很复杂。这里复杂的情况,就是我们所讲的,禅观里头的境界。
这个,从文字上当然好说,文字上很好说。文殊师利菩萨跟这些眷属大菩萨们,以及世主们,如象王回头,回头。象王知道吗?动作慢慢的。象王回头不会像我们这样子,那是蛇,蛇才会这么快。大象是慢慢回头,比我这个更慢,慢慢回。他这里头讲的是一种悠闲与自在。但是啊,这四个字“如象王回”不是这个意思。大家要知道,大象啊,在佛教里头他表法的意思非常特别。大家知道,大象是所有动物当中一般称为君子,大象是君子。那么,在佛经里头是用他来表达一种高贵、神圣。在这个地方,他是用来表达,他居于最高的位次。他用象王不太像,应该要说牛王,假如印度文化的话。假如以文殊师利菩萨的坐骑来讲他要狮子王,而不是象王。
所以在这里用“象王回”的表达事实上讲的,是在表达,他从法界进入我们世间的一种状态。而且这个交流里头啊,不是瞬间,这里头如象王回动作很慢。很慢不是从法界入世间慢,而是法界跟世间之间的交流那个频率相当多。
我们大家都想“你讲我就知道”。不是,要你去做。做的过程里啊,你要一再地去经验,去历练。就像我们喝茶,茶好喝不好喝?你要牛饮的话,绝对品尝不出来。所以你要,嗯,舌尖尝一下,含口里一下,然后慢慢吞下去一下。这里头你要品尝到他的香味,他的喉味、韵味,在口里的那种情况。然后呢,可能经过半个钟头啊,那齿龈留香,回味无穷啊。所以说这个是好茶。那不是喝一口就好了。大概基本上来讲,你要喝上十公斤以上,那你大概茶好不好你就知道。包括泡茶的习惯,品茶的习惯。以及各种不同的茶之间,你才能弄出来。你就问一句说“这个茶好不好?”跟你讲好也没用。因为你还是体会不出来,你回家还是干脆牛饮比较好。
那你要真的去把这一个茶好不好给学好,我们基本上来讲,你自己要泡茶喝茶,最少十斤。十公斤是比较笨的人。他喝下去都没感觉啊,那要十公斤啊。一般,既然想要喝茶的人,那种感觉大概都有。不管十斤或者几公斤,基本上来讲,这是一个很慢的程序。我告诉你,一年喝不到十斤茶。就算你每天泡茶,都要相当长的时间。
那这个就像象王回。你在学,你的生命品质可能是很高的。可是你现在要了解世间的这些树叶的品尝,要去品尝他,知道他好坏。那就要花十公斤的时间。这个叫做“如象王回”。
回是回过来,回来世间啊。他回顾的意思。就菩萨由他的净土来到这世间来接引我们,他是这样的,慢慢地回顾。回顾的当中就一再地教化、点拨你、点化你,叫回顾。“观诸比丘”,就是回来看你,看了再看,看了再看。看你干嘛?白内障啊?要不然一直看干嘛。他是教化你,特别照顾你,一点再点。
这里面有一个状况就是,点了你会有反应,很多是点了不反应的。有个笑话说,路上有一只狗,打也不走,骂也不走。什么狗?那点拨你,没有反应就跟那个狗一样。所以他会回顾。观诸比丘,这些比丘教化,他都有反应。那有的快有的慢,那无所谓。
我们前面跟各位讲了。子女想跟父母学人生经验的这是大智慧。父母想把他的人生经验教给子女的,这个要大慈悲。慈悲里要加智慧,他没有智慧他还不会教。很多父母很期望子女好,他不会教。他只是告诉他,“你要好好做人。”要怎么样好好做人?他也不会做啊,他也不知道什么叫好好做人。被骂的时候不能还口吗?或者有理由不能讲啊,或者还是怎么样?怎么好好做人他不知道。因为你只会教他好好做人,他根本不知道怎么好好做人。遇到事情如何处理,应对进退要怎么办?这些都没教。他不会啊,因为父母不会教。虽然他很想教,但是他不会教。这没智慧,所以没慈悲。
唯一的就是,子女出事的时候,他在那边穷紧张,到处找关系,他也不知道是找对关系还是找错关系。自己越闹越糊涂,最后造成悲剧。这个是常有的,为什么?因为他缺少智慧。
而,我们最期望的就是把智慧教给大家,所有的人尤其是有心、有悲心的人。那你要有了智慧还要有这份悲心。有的是有智慧能教,但是他没耐性,也不想教。他忙着赚钱忙着其他事,这种认为是小事。“教孩子他不会赚钱,我不教他赚钱的事”,他就随便找个保姆来教就好啊,那就完了。
人生大事、大学啊,一定要父母自己教。这是大慈悲。所以我跟各位讲在家里头一定要推行家庭华藏工程,这是培养你家里的智慧跟慈悲的场所。华藏工程是你禅观的基础,家庭华藏工程一方面推动禅观,一方面你自己要培养智慧跟慈悲。
子女要问什么?你会不会,要不会你要怎么办?你的人生经验,遇到挫折你是怎么处理的。这个要教啊。遇到顺境你应该怎么处理。富而不骄,怎么样富而不骄。
今天我们都是富而骄。我们常常在大饭店里,看到坐在那里,瘫在那沙发上,做这种姿势,这两个脚张开开,那是什么?待宰的肥猪,是吧?你看在五星级饭店里,他能够坐这样子,两只脚伸开来,两只手摊这样子。他没有一点东西他能坐这样吗?讲起话来,好像是千军万马一样。那Lobby里头,国际友人这样出入,在那大饭店里、电梯间也在抽烟,到处乱吐痰。这电梯里明明是地毯,他也吐下去。眼睛瞪着他,他若无其事。这叫富而骄。谁教他?没人教他。骄傲,他父母没教他,出了社会逮住机会,如何发迹,那不管,但是这种情况是非常不好的。
那我们呢?我们看在眼里,我们自己要想,我们对我们的晚辈如何教?这就是慈悲啊。在慈悲的过程里,你要一再地“如象王回。观诸子女。”一再地问,这个礼拜来在学校发生什么事?一点一滴地教,你慢慢地一个一个教他。这个应该怎么做,那是坏孩子,坏孩子注意不要得罪他,但是你不要跟他来往。他找你,你应该怎么办,有事你不要找他。你开始这里慢慢教。
有些孩子,在家里他很大方,亲戚朋友来,什么都给。那到了学校以后呢,看同学有的东西他也很喜欢。他因为给惯了,所以去就想跟人家拿啦。这一下子就出问题啦。“你怎么偷我东西?”“你怎么抢我东西?”一下子把他吓坏了。然后他个性开始变了,本来很开朗的,那么两次,他就封闭起来。好了,父母亲假如在这个地方不帮他把这个结解开的话,他一辈子永远解不开。
但是你透过一个礼拜一次、一个礼拜一次,把他这个礼拜,尽管你再忙,一个礼拜都是最少要一次,把他这个礼拜以来,在生活中、学校里处事应对所遭遇的困难跟挫折、内心的感受全部讲出来,那你一个一个教他。这个是我们今天中国社会最需要的一项功课。
不要通通入定啦。(众鼓掌)今天大家可能都已经脱离苦海了,你听不懂这些红尘千尺浪。这个你没教好,我们的下一代完蛋。因为这一带的年轻父母正忙着抢钱。老一代父母忙着烧钱,因为已经赚够了,拼命花钱烧钱。子女都没教育。非常可怕!
所以你一定要有那个悲心,慈悲。一个礼拜一次,进行家庭华藏工程。什么电话不要接,什么家事不要做。聆听子女的心声,开始帮他解决他的问题,内心里头的疑惑、挫折。他的人格会健全,他的人生观才会健全,他的心理才不会遭受伤害,人格才不会扭曲。然后你慢慢地…因为从这里他开始成长,你要教他如何跟人家应对,要教他怎么看朋友,怎么会有这样的朋友,这只是一种人而已.还有另外一种人,跟你一样的,很乐观会跟人家分享的。那一种人是一种人,他家里没有,那他当然会比较珍惜他的东西。然后你想要,你要征求人家的同意,人家说好同意,你就拿,人家说不行,你就不要,你也要说谢谢,回来你要你就讲,带你去买。这样一步一步教,他才会走入社会。
同学的小社会开始,锻炼他,教育他,如何过社会生活。因为还没上学之前都是家庭生活。在家里他是孩子王啊。初到社会去,孩子王跟孩子王大家都差不多啦,二等兵而已啊,跑起来大家一样小,不是说一样大。但是你要教他去适应社会生活。从学校的社会生活开始,然后逐渐、逐渐扩大。
他会在学校听到很多事故,回来讲,再指导他。电视上会看到很多事故。不一定故事啊。现前发生的都是事故啊,带回来那都是教材。你从教材中一个一个地教。这个,这一堂课,比在学校所授的课来得重要。因为学校里头教的都是大概都是小学,都是技能。
即使发生这些东西啊,老师不是不教,实在学生太多了。一个老师带学生大概是十个二十个就已经超量了。我们现在我不知道多少?以前我们读书一班就六十几个,坐得满满的。坐不下,门口坐两个,硬塞。发生事情自己解决。打输了不要跟老师讲 ,打赢了再来。那怎么办?老师管不了你那么多事啊。所以给的都…会造成一种不公平现象。
不要紧,回来,父母再教他。老师为什么会这么做,老师不是偏心,不是怎么样,他太忙了,照顾不过来。你让他有一个很健全的心理状态。他将来出社会他才知道怎么办。
现在都不行,看人都眼睛歪一边。不是这个眼睛,心里那个心眼歪一边。因为,他已经被扭曲了。各位想想看,我们有没有这种遭遇?
所以我是希望各位参加华藏工程,自己矫正自己。聆听,欣赏,接纳。
那,在家里,年轻的父母对你的子女,那就要像这样“如象王回,顾诸弟子。”子女,文殊师利菩萨对这比丘啊,不像演戏这样子,慢慢地回过头来,“你叫我是吗?”不是。一再地照顾。
这么八个字啊,可以拍很多电影了。那么刚才讲的只是一部而已。这个叫“子女经”。家庭华藏工程,这个各位要自己进行。什么时候我们能够普及,向社会大众来提倡这种家庭华藏工程啊,现在还在未知这边。但是你们能够抢先一步,获得第一手资料,我不敢保证十年后,你会在电视上有人呼吁。那我希望各位有机会,您尽量地呼吁。
父母一个礼拜最少要有一次,跟孩子们畅谈人生的经验。尤其一开学,开始对外的时候。即使你上幼儿园也一样。真的,幼儿园我很不赞同,因为太小就开始要过社会生活,太小了。国民学校的时候去上学,那他的心智比较有一定的水平。幼儿园他懂得什么?他不知道啊。
吃饭都还不会吃啊。你叫他上幼儿园干嘛?父母要教他。我看小孩子吃饭是这样吃的,他是这样舀的,父母都不教啊。老师怎么有可能一个一个去指导你这些呢?要怎么办呢?但是父母要赚钱啊。孩子怎么办?所以通通送进去啦。所以从小就进集中营,开始过人民公社的生活。这个不是好的教育方式。
父母一定要亲自带。更小的就不讲啦,以前讲过了。孩子要背、要抱,你都不背不抱,都用篮子提。因为你是生了一只小狗,不是生一个小孩?这个都是不好的。那我们不讲啦。回过头来看经文。
“时诸比丘。头面礼足。恭敬合掌”这个是非常世间法的部分。对不对?所以他从法界到世间之间的状况,开始一直在交融。那么在文殊师利菩萨一再的教导跟点拨的情况之下,这些比丘们啊,孩子们啊,就发起了这样的心。所以“白如是言。”就教导他们很乐意接受。“唯愿大圣文殊师利。” 这是一种祈求。
“和尚舍利弗。世尊释迦牟尼。”就是这些比丘…以这三个讲来讲的话,这个世尊,释迦牟尼,就相当于校长。我们现在都叫世尊,应该来讲叫阿阇梨,用我们的话来讲叫和上(和尚)。我们叫和上,你看这里叫舍利弗,和上就是现在讲叫国王。那西藏人把他翻成法王,就是和上的意思。和上是印度语,或者叫活佛,都是和上的意思。那么这个时候呢,我们通常翻成“亲教师”。亲教师是以学校的制度来讲,相当于校长。和上是这种称呼。
那么大圣文殊师利,那用密教的讲法,这个位置啊,他第一句就设这个,这个叫本尊,你求智慧的本尊。那再来呢,就是上师。就是和尚舍利弗。有没有?第三个呢,他叫世尊释迦牟尼。有没有?这个法缘,这个法还是世间。和尚舍利弗是世间,大圣文殊师利是法界。你看这经文里,他是在融汇这些东西,在融汇啊,法界、世间开始在交融的状况。要不然,你以为象限转移那么简单,像开关一按,就黑暗变光明。他有一个这个转移的过程。这个地方,这个经文很可贵的是在这里。
在整个大藏经里,法界、世间的象限替换,就转移,只有这卷经文。这卷经文从头翻到现在,五页这个地方,后面还有两页。这个转换的过程。他把这三个…
我们从我们的意识形态来看,是不是应该释迦牟尼佛摆在第一个,大圣文殊师利是不是摆在第二个?而和尚舍利弗是最小的嘛。各位假如上来讲话,一定是“尊贵的什么,尊贵的什么”。那个校长一定会最小,排在最后一个。对不对?你“尊贵的上级领导”,一定是从最大的念下来。这里,最大的放在最后面。有没有?三个位子,放在最后。
为什么本尊放在这里?因为我要跟你学嘛,跟本尊学嘛,所以他放第一个。而这媒介,中间的引导人,是你的上师、和尚,所以舍利弗排第二个啊。对不对?为什么?这个,你不讲还没事嘛,提出个释迦牟尼佛来这里干嘛?对不对?不讲就没事。因为这里就这两个人,释迦牟尼佛根本不在现场,干嘛提出来?这是精神导师啊。
所以各位在讲“尊贵的什么,尊贵的什么”,你要“尊贵的毛泽东同志”一定要带着,对不对?那这里“尊贵的世尊释迦牟尼”一样嘛。虽然不在场,我还是一样要念一下嘛。这表示什么?佛法的基本传承。
要没有释迦牟尼佛的成就与示现,我们根本看不到法界啊。根本你看不到啊。现在既然有法界的本师,这个叫本尊啊,文殊师利菩萨,这些和尚,这些比丘直接就跟文殊师利菩萨学,学他的东西。那老师舍利弗又在场,对不对?好,又尤其是他亲自带领我们来见这个本尊的。对不对?所以当然要带上来。
各位要留意到,这个都教我们伦理啊。为人处世、应对进退,最起码的一个基本工程。你这个都没有啊,为人处世啊,失败你别想修什么大法,别想修什么大法!你不要看这个三句话摆在这里。这告诉你,是人格性的具足与健全。我们中国人讲的伦理,你一定要有这个伦理观念。没有绝对不行。一定要有伦理观念。爸爸、伯伯、叔叔、妈妈、阿姨、大姨、小姨,你搞清楚啊,不能随便叫。外国人叫uncle通通带过去了。什么叫uncle?sister到底是姐姐还是妹妹啊?搞不清楚啊。那我们姐姐就姐姐,妹妹就妹妹。对不对?伯伯就伯伯,叔叔就叔叔,哪一个uncle就带过去啦?哥哥就哥哥,弟弟就弟弟,哪一个brother就带过去啊?这就是伦理。这么严谨,这个民族才能够一直延续下来。你要嫌他啰嗦?啰嗦就土崩瓦解了。不一样。你要留意到。
今天,你想要生命改造。生命有生命的伦理,生命的制度。他的制度显现的出来的,就是伦理啊。三纲五常,四维八德啊,我是很少跟各位讲,你要具备,因为我不是讲儒学。假如我要跟各位讲传统的中国文化,我就跟你讲三纲五常,四维八德。大概有几个会背啊?大概背都背不出来。
中国传统,知道吗?也不知道,从盘古开天地下来,念得下来吗?念不下来。中国文化的道头是什么?我看全场大概没人会。从盘古开天地下来,伏羲、女娲,还有呢?没有了,不知道。回家查字典就好啦。你是中国人,你都没有这些概念。你说“知识太多了,这些反正也没用”。不是,他是你生命中的东西。你的血液中所流淌的就是这些东西啊。你会忘记吗?不能把他舍弃。
你一定要弄清楚。这三句话,很简单地讲的就是这个啊。
我要跟你学,当然,你是老大,排第一个。那介绍我来的父母、师父是第二个。那佛法的根本是释迦牟尼,对不对?加上去。就这样的。
那这里头这些名字啊,我跟各位讲,“大圣”这个字基本上佛教本身没有,跟“大雄”一样,佛教本身没有。“大雄”这个字是耆那教的教主,就Mahavira,叫大雄。那我们都叫“大雄宝殿”,那是耆那教的,你搞清楚啊。
佛教来到中国以后,其实是连当时印度的很多东西一起送进来。而我们,只要是印度的,通通统称为佛教。这样而已。“和尚”是来到中国以后,我们特别留下来的东西,才有“和尚”这个字,定位。“牟尼”这个字也不是我们定义的。“释迦”叫寂默,“牟尼”叫能忍,“释迦牟尼”叫寂默能忍。“释迦”是释迦族。“牟尼”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叫成就的圣人,释迦族成就的圣人。
那在印度啊,“牟尼”、“牟尼”一大堆。今年印度有个圣人叫“牟尼吉”,他成就的。他一直跟我讲说“你过来,我跟你灌顶。”他是个大成就者,他是文殊师利菩萨亲自跟他灌顶的,他说他要把那个灌顶灌给我。我说今年我没空。他已经讲了两三年。我们这边土包子去啊,什么都听到,就是这句话没听到。他只说叫我去,不知道这灌顶有多大的意思。他以为这种灌顶跟我们这些喇嘛跟你灌顶一样,那不一样的。他直接那种坛城来的灌顶,是叫大灌顶。把他整个生命能量灌输给你,这种情况。这个就是成就的意思。
那么在印度的历史上啊,这种名称的称呼,成就者的称呼,他经常在换。释迦牟尼那个时代,是因为他们流行用牟尼,所以用释迦族的圣人这样来讲。那么大圣其实是这个牟尼,他们叫牟尼吉。那么后来呢,就发展用到和尚。和尚后来呢,又发展到阿阇梨。我们叫阿阇梨,他们叫“阿恰瑞阿”。
那另外同一个时间,有另外一派,他叫“咕噜呗”,“咕噜吉”。有没有?所以现在你跟西藏的喇嘛受皈依的时候,叫四皈依,他就是南无布达雅,南无达玛雅,南无僧嘎雅,南无咕噜呗。对不对?咕噜呗,咕噜吉,那不管,因为各地乡音不同嘛。
就是说这个词,用在很多不同的时代跟地区啊,他们流行的不一样。其实都是,我们的话讲的叫是圣人,叫圣人。那么最伟大的圣人,特别的尊称就叫大圣人嘛。我们通常就简称为大圣。
那么在翻译的时候这译经家的译术,他的译术,他把这分开来。大圣、和尚、牟尼,其实都一样,意思都一样。但是中国人喜欢在作诗啊、作词的时候,所用的把他区别出来,其实是都一样的。
但是有个东西不能随便用。“世尊”这个字,这个是如来十号之一。如来十号,薄伽梵是其中一个。印度教里薄伽梵歌是最伟大的一部史诗,就是用薄伽梵,所以佛教里把这个词拿进来用。这十号从如来、世尊、佛、薄伽梵,还有什么世间解,什么调御丈夫,这些就其他地方不能随便用,这针对大成就者,就是真正妙觉菩萨,妙觉,就是佛,这个真正的大佛,究竟佛,才用这十号。其他的呢,我们都可以用,什么阇梨、阿阇梨、法王啊这些,都可以用,这些符号都无所谓。但是如来十号不能随便用,只对这种究竟成佛的佛才用。这个用名号上,大家留意一下。
昨天我跟各位谈的前面四页经文,我就没详细跟你讲。你只要用功深入你就可以了解。但是这个你不见得了解。这个要看很多古代的印度的典籍,你才能够发现到。我就跟各位做个补充。
好,这两段的经文大概是这样。那下面就是这些比丘们,六千比丘们啊,他们的共同心声。他说“悉當證知。我等今以得見大士勝妙丈夫。”
他没有讲“调御丈夫”啊,有没有?这个译经者,他很仔细、很留意,不敢跨越雷池,那个如来十号不能随便用。而且各位要知道,如来十号每一个名号用在哪里啊,他都有他的特别意思。他只有用果的时候,他才有用这十号。而且很少一次十号全部出现,都是一个、一个而已。而每一个、每一个在用的时候都有他特别的意义。这是译经家在用的时候的一种状况。
但在一个地方,他只用这十个名号,但没有特别意义的,就在偈颂里头。偈颂里啊,为了排那个字数,刚好七个字、七个字嘛,那么他为了排那个有时候用佛一个字,有时候用如来两个字,有时候用薄伽梵三个字,有时候用调御丈夫四个字。有时候用善逝世间解五个字。他就看他那个地方,字数的多少去调。那就意思都一样。他就只讲佛的意思而已。
但是在长行文里头出现不一样的时候,那你就要小心啦。他为什么用这个词出来,他有他特别的用意。这个就是经典的语言模式。那个语言里头他就有一个思维,不同的定义在里面。那你只有在读诵的时候,你去看,你才能了解到。要不然十号通通用佛就好了。为什么突然跑出一个如来来?又跑出来一个世尊来?不是,他有他特别的意思。
好,像这个地方就说明了。他说,他其实讲前面三句,大圣文殊师利、和尚舍利弗、世尊释迦牟尼佛,这个时候,下面讲“悉当证知。我等今以得见大士胜妙丈夫。”他意思就是,世间的这个化身,我们色身的凡夫这一类,向法身发大愿的意思。
我们每年都跟各位讲,经常跟各位讲要发大愿。你怎么发愿?就是有这种心境。就是他现在讲的。“以得见大士胜妙丈夫。”就是有这个因缘,遇到文殊师利的这个法。他怎么看到呢?就是前面的殊胜境界,那十句,有那个“汝可观察文殊师利”那十个境界,观察以后,他才发这个大愿。
他说,得见“奉覲瞻禮。恭敬信樂。所有善根。”得见文殊师利菩萨以后,他“奉觐瞻礼。恭敬信乐。”这一再重复的表达这个部分。
那我们呢?各位?一再跟各位讲说不能冲动,不能偶像化,不能造神。他都是在人间,你要留意喔,在人间。他法身的部分也是一样。他不是一个释迦牟尼这个人,或者文殊师利这个人走到你面前来的问题,是法界的状况。因此你要进行的是要奉觐。
奉觐是指什么?我对于文殊师利这个德行,那种境界我亲近了,我知道啦,这个叫奉觐。瞻礼就是仔细地观察,这个瞻礼。以恭敬心,以各位的习惯性的合掌,眼睛进入那个领域里头,这个叫瞻礼。因为对那个境界你已经如实了知嘛,所以你自己在一再地去揣摩。恭敬当然是你很尊重,恭敬是尊重。信乐,心里已经印证到了。这个信就是信心。乐呢,是乐趣、喜乐,你愿意去成就他,是这样的一种状况。
我们现在会冲动。“这位师父讲得很好,我喜欢。”然后呢,就一头栽进去。栽进去了,你开始就一股冲动。这个不是学佛人,这个跟牛魔王或者蜘蛛精学是可以。一股冲动就冲进去了,然后他门一关起来了,你就被扒皮了。听说很多人跟某某法王、仁波切、活佛啊,房子卖了,赚了几年,卖了就供养啊。供养以后,他说“那你不适合。”又回来,回来以后没房子了。结果大家就骂得臭头了。这个就是你自己搞错啦!
你对一个上师要了解,“奉觐瞻礼。恭敬信乐。”你在他的法上最少要摸个三五年,而自己实际上获得利益。你也肯定说“我人生这样走下去没错。”不是要你改变生活啊。
房子卖了要去出家,结果在那边人家女众不收,女众也不能住下去。可是我又回不去,怎么办?还有一点钱怎么办?那就随便那个村里啊,窝个房子在那边就拜托人家给你住。然后生活习惯又不同,人家一年洗一次澡,你一天洗三次澡。住不到一个月就被轰出来了,那你怎么办呢?不是,这个叫盲目。
你想想看,讲给你听,听得懂的法,你都学不来。那讲给你听,你鸡同鸭讲。你会修什么法,会怎么学得来呢?因为你听不懂,所以你就狂热,盲目。不是这个样子的。一定要弄清楚。
先把这个自己的做好,奉觐、瞻礼、恭敬,要产生信乐。那个信心的信啊,绝对是你自己已经验证到的,你自己在实践中印证验证了,证明这个法这样子,生活中可用,那你产生喜乐。
那你不一定要跑到山上多高,什么四、五千米以上的地方去,受寒受冻,不一定啊。你还是在这里,你可以过你的生活。同样你可以进行生命改造工程,达到转凡成圣的目标。
不要去造神。我们一再跟你讲,不可以造神!一个佛教徒会有造神的那种心境,那就错了。你一定在心理上、在人格性上面不健全。要以健康的心态来进行生命改造。
好,他讲这个。这个所有的善根是指文殊师利菩萨的所有善根,那意思就是生命中的所有的因素,他都“奉觐瞻礼。恭敬信乐”。知道吗?所以,尽管到这里啊,文殊师利菩萨跟这些比丘们在一起,他们绝对不会是像看电影一样两下子他就有了。这里面,在和尚舍利弗的指导之下,他们对于文殊师利菩萨的法应该是已经摸索很久了。前面讲这些比丘的种种因缘,就可以证明说,他们之间已经受过文殊师利菩萨调教的时间,大概用你意识形态的话来讲,已经超过无量阿僧祇劫。你要知道啊,我们都以为三两句话就可以,不止啊。
现在只是汇集这些因缘啊,让他一直爆发而已。但是你没有和尚舍利弗来指导你啊,难。所有善根你怎么奉觐?怎么瞻礼?怎么恭敬?怎么信乐?
好。现在,“及以我等過去所集福智善根。以此善根。願令我等。於仁所有如是色身。”对你啊,文殊师利菩萨你所有的色身,“如是色身,如是相好。如是音聲。如是自在。一切功德。”我通通要具足。
这个就发愿了。你要像文殊师利菩萨这样成就啊。然后要怎么样学呢?“我是用我过去所积的福智善根,要以此善根令我跟你一样。”那你要记得,再看到观世音菩萨,你不要什么,喜新厌旧。这说你必须随一而终,一直到你成等正觉。知道吗?这个是很重要的。这个愿啊,一直到你得最正觉。
所以你看这些菩萨,跟着文殊菩萨走的这些因地发心的,当然就跟文殊菩萨会同一脾性,同一个脾性。跟着地藏王菩萨走的就跟地藏王菩萨同一个脾性。这里讲的六千,证明是这种状况。
那,我们从这种地方,从这种经文里,再看回来就是,对我们自己的要求。你要怎么做?去实践,要去力行实践啊。这不是听完就好,你要开始调整你自己,你学佛的心境,心态。我是不是这样学?
这个时代,我们现在的这个时代,2008年前后,大概二十年的时间,未来二十年你还会是这个样子?广告性盛行的时代,行销策划非常强调的时代,效率非常高的时代。因为高,效率高,所以对地球的破坏也效率特别高。你放心,这个效率如两面剑。对这边有好处,对那边也有好处。对你的成就很有帮助,但是对于大自然的伤害,他的效率也特别高。
所以,以前要砍一棵树你知道吗?我记得我要砍一棵树花了四、五个小时,那棵树也不过这么大而已。这么粗而已啊,拿了一个斧头砍了三四个钟头,衣服都脱光了。实在是拿他没办法,终于把他砍下来了。那一辈子永远难忘。
那么到了这个大学的时候,有个暑假,上山去看看。一千五百年的大树,我们十二个人抱住那大树。半个钟头就砍掉了。效率高吧。听说在南美洲砍伐森林的时候,那个一部机器车开过去,一下子可以砍六棵树,十分钟。效率高吧。森林的消失速度非常的快,所以对大自然的伤害,你看有多厉害。
那你不知道,发明这些机器的时候,是不是说效率高。你知道吗?因为有这种情况,所以现在你,这个你,我讲这个你,包括你跟我,和在坐的,还有所有听带子的人都一样。我不是讲哪一个人,我们这个时代所有的人。因为要讲效率,所以你的脑筋就会被什么,僵化掉,僵化。然后你会一个目标往前进。你完全是用大脑的意识形态,一种惯性。因为你没有惯性,你没有效率。你的意识形态一起作用的时候,你只有大脑的想象。对于生命的实际状况,你看不到。因此当你的效率一推动的时候,我告诉你,目标一定可以达成。但是你会糟蹋很多很多的人性。人性会被你破坏掉。
现在你学佛也是一样。只要你想讲求效率的话,佛性中的人性你会破坏掉。因此当你把人性给破坏以后,你留下来的叫佛教知识,已经跟生命没关了。因为人性都被你破坏掉了,还有什么生命?那生命也是行尸走肉。再有的话也不过是机器人而已。所以你的化身根本就是肉身而已,没有灵性。
所以这个地方我在告诉各位的是,那一种禅观的修行里头,就是要你培养那个灵性。你不管修哪一法,就是要培养你的灵性,你的生命感、你的生命力,要培养出来。假如你在做修行跟训练的时候,没有办法培养你旺盛的生命力啊,基本上是错的,你的修行是错的。修不成那还好,阿弥陀佛啦。那个没有生活感的那种能力,要是给你训练成功的话,那就糟糕了,那就不是阿弥陀佛啦,那叫牛魔王。
你想想看,没有生命感的能力是什么能力。所以,那些所谓科学怪人都是这个样子。因为他没有生命感,他不会体谅人家。他只要把他发明的东西给兑现就好。他不知道那个兑现以后会产生什么现象。以后有什么影响,他不知道,他也不管。因为他已经成功了,这样就好了嘛。这个很可怕的。
所以我们再这里提醒各位,你一定要懂得这些。修行成不成功不是重点,当你把人性给兑现给培养出来,有很丰富的生命感的时候,人生就是这样子啊。什么叫活在当下,就是享受那个生命感嘛。
当你不能享受生命感,你有很多的特异功能又怎样?像我师父他说,他当年他出家,因为他吵着叫他师父给他剃度啊。他师父把他剃度了以后,有一天,坐在树梢上。树梢上知道吗?树叶的上面,坐在上面。
就跟我师父讲说:“要不要?学我这个本事我教你。”
口袋里掏枪出来:“你那个厉害?我这个厉害?”
“嘭”他就从上面掉下来了。枪都还没有开耶。
特异功能可以学得起来,很简单,只要你肯下功夫,吃得了苦,就可以有。可是坐在树梢又怎样?太阳晒不到哈。跑到树顶端上去晒太阳。要不然要干嘛?对啊,你学成了,没错啊,这特异功能会有。可是你要感受生命的存在,不一定在树梢上面,晒太阳,吹微风啊。在树阴下也可以啊,对不对?照样有微风啊。你要晒太阳,没有树阴的地方都有太阳啊,为什么一定要坐在树顶端呢?功夫是可以练成,可是你要知道,生命感比那些功夫更重要。那你的人生就活在那个感觉里,生命感的存在里。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人,为什么他们会活得很幸福,就是他的生命感很充分的。当没有生命感、没有生命力的人,你看看他是怎么样子的,垂头丧气,干干的、瘪瘪的。好像萝卜干、葡萄干一样,没有生命感嘛。有生命感的人就不是啦。
所以佛法的修行中,这一点非常重要。
那在这里,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看到一个状况,就是,佛法,你透过做人,就是为人处世啊,为人处世四个字很简单,展开来就是洒扫应对进退,也六个字而已,这两句加起来不过十个字,他叫“大学”啊。这个部分你不具足,你再修行训练里你很难见到。因为你在修行这个磨合的时候,人与人应对的时候,什么时候该站起来,什么时候该坐下去,什么时候要走出来,什么时候退回去,这个都是你从家庭生活中训练的。
现在你有朋友来,亲戚来,同事来,领导来,孩子就要叫出来,要见面,然后“伯伯好,叔叔好,阿姨好。”要干嘛?要倒茶。要倒茶要怎么端茶。给长辈怎么端?给你们小朋友同辈怎么端茶?弄好了以后呢,“好,我们现在讲话,你去写功课。”这个是很重要的一堂课。
几次、几次以后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他知道给伯伯端茶要怎么端,给阿姨端茶怎么端,我们小朋友怎么端。当你端茶给他,他也谢谢,那也谢谢,两眼一碰啊,就来电啦。来电干嘛?两个就都进去玩了。对不对?这个接触是很重要的。他要过一个正式的社会生活啊。
我们跟各位讲,健康的社会生活跟家庭生活是很重要的。但是,他要从家里要走出去社会的第一步,你往往把他摔倒了。他会讲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抱歉,你都在起跑线上都把他踩死啦。你没有让他好好战胜他,你一定要训练他、辅助他,让他走上第一线嘛。第一步要让他成功嘛。可你在第一步,他本来不会失败,你都把他踩下去好了。开始你就给他摔得一塌糊涂了。甚至于还爬不起来。这个非常重要。
所以跟各位讲,不是我们一再地强调这些为人处世的问题。那是你的资粮道,你的资粮道。这个资粮道不足啊,你没有办法具备这些根本的东西。至于他讲到“如是色身。如是相好。如是音声。”这个讲的就是,从相来表体。就是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来表达他本体的体相用,本体的存在,然后他可以起作用的微妙,就指这个意思。
好,这些最重要是下面一句话说,“一切功德悉當具得”。发愿就要这样发。“我不敢啦,我只学一个就好啦。”那你就要继续当凡夫吧。文殊师利菩萨所有的本体以及所起的妙用,悉当具足。是指这个部分。
我们简单地跟各位谈到这里,休息一下,等一下继续进行。
《四十华严》第53讲(2008年3月2日)B
好,现在我们掀开经本看85页最后一行。这个是要进入精彩的地方啦。好我们先看一段经文。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告諸比丘言。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十種趣大乘法。無疲厭心。則能速疾深入如來究竟之地。況菩薩地。何等為十。”
我们先看这一段经文。这段话当然简单啦,他只是喘一口气而已。其实这是一个结论。我们前面看到的这个足足五页的经文,他是一个序文。这个序文里啊,其实都不是重点,但是他是很重要的东西。不是重点又是很重要,这个是生命的语言模式。因为正式的,是现在以后要讲的。那么前面的,是在调整一下你所在的立场跟境界。
我们人生之所以会痛苦啊,就是你做人的立场没有弄好。你当儿子的儿子立场,当爸爸的爸爸立场,你那个转换,你转不过来。当一个学生有学生的立场,当个老师有老师的立场,当个领导有领导的立场,当个部署有部署的立场。只要大家各尽本分,这个社会一定和谐,一定太平。但是当你伦理一乱的时候,没有办法尽本分。
所以我们在讲“大学”教育,其实教的就是伦理。应对进退就是伦理啊,上一辈,下一辈,左右,前后,你要做好啊。现在年轻人出社会,之所以会遇到问题,会挫折一大堆啊,就是应对进退的问题。
我年轻时代不再我们这里,在台湾。我想中国人同样的毛病。年轻人都遇到这种的问题。什么问题啊?“他就会拍马屁,会走后门,嗲里嗲气的,所以升官都有他的份。我,哼,才不屑呢。”所以啊,升官都没你的份。这句话讲起来好像真的,而且也很美,很有气概,大丈夫。其实啊…
我大概从三十岁开始,我在分析这些心理状态,绝大部分都是家教失败的人讲的。因为他不懂得应对进退。因为在这之前啊,我不认识,因为我事业都是自己做的,那我只看到员工们尽责与不尽责而已。同样的,因为三十岁以后我进入经济部,开始要准备出家的时候,我就当人家伙计。当伙计,因为我当过老板,现在要当伙计,我就知道怎么做。所以,我就看到同事们,那些叫小官嘛,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嘛。这种话就很多啦,谁也不愿意。尤其是私底下,私底下去吃饭的时候,那个牢骚一出来啊,你就发现,人家为什么会升官。你想想看,我这样分析啊。
既然你会有这个职缺,在这个水平上,大家的工作能力基本上大概是七十五分到八十五分之间,你工作能力再强也是八十五分而已。他工作能力再差也有七十五分啊,相差不过10分而已。因为差太多你就下一级去啦,高太多你就升一级去啦嘛。所以这个工作上的基本能力差不多。而真正的差别是给人的印象。
女孩子,整个头发也不整理,那个头皮屑一堆啦,不知道是巫婆还是女人也搞不懂。你说这样子,你再厉害啊,人家对你就很糟糕,就很糟糕啊。我不是说你,不要对号入座啊。
而男孩子啊,因为他会做事,然后就傲慢,讲话口气,到底你在跟老板讲话,还是在跟同学讲话?搞不清楚啊。那尤其是做报告的时候,那种调调出来,三七步,边走边摇,边讲话边摇。老板看在眼里,就已经七孔冒烟了,你讲什么他哪有听得懂啊?你不去检讨自己,然后就说“哼,你就是那么钢,那么傲。那么了不起。”
这个时候,你的成绩大概零分。老板不会打零分,大概一分。一加零,顶多十分。但是人家懂得应对进退的时候,他也七八十分。当这两科加起来,人家平均是七八十分,你平均只有四五十分,谁升你啊?
所以后来,现在,就你们现在,就有一个叫做专业人员,就不管你作人处世的,叫做IT,专业的工程师啊。对不对?这种工程师,就把你弄到一边去啦。好啦,时间到,反正你也不犯大过。因为专业工程师一般年纪的通常不会做坏事啊。就是那脾气傲,跟人家应对之间啦,老板去找你讲话,讲了半天也不会倒一杯开水来喝。然后还要他自己带水去喝。对啊,你说对啊,这样你清高啊。老板还跟你清高?这是你的一个应对进退的问题,你连个倒茶都不会。
所以,你要懂得,前面这些资料,全部讲的都是为人处世的,一个人格性健全的问题。长行文里面讲的那些东西啊,他是一个很平常的事。那个,各位只要用心去解啦,都查得出什么东西。所以我们就讲得比较快。但是刚才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是生命里头的东西。他是比较复杂,所以我就跟各位做个理清。
那么现在这个地方,他讲的也是一样。文殊师利菩萨来告诉各位比丘,这个已经说明,他们前面已经有过一段相当的来往。那么我们从文字上看,他就从善世楼阁出来,那这个,出来向南走的时候啊,往南方走的时候,这舍利弗突然间看到他跑出来了,赶快把众弟子六千人集合起来赶快追,就追到这里来。然后匆匆忙忙:“师父啊,师父啊!我有事问你啊。”就好像类似这种状况。其实不止啊,我们跟各位讲,这当中他们有过一段非常精彩的交往。
这个拍电影,重点就在这个地方。文殊师利菩萨,舍利弗跟这些比丘们,他们会有一段。假如一部电影是两个钟头的话,那么这个地方他们的对话,应该有半个钟头的时间。那是很精彩的一段对话。然后才能够懂得说,这个化身跟法身之间是如何转进去的。上面的对下面的,那讲话的情况所指导的东西,跟上面对下面所渴望的所需要的东西,这个相互的一种来往。我们现在的情况没有了。
我相信,目前这种电影也拍不出来。也没有这样的导演,也没有这样的编剧,更没有这样的演员。而这些演员跟所有要演的这些,包括导演,包括摄影的这些人啊,音乐编剧的这些人,通通要来参加两次以上的安居,一次三个月。每一次是日中一食,早上三点以前起床,晚上九点以前睡觉。就这样而已。每天吃一餐。你严格地受过这种训练以后,你才能体会这当中是什么?而这个指导者,就是指导这一群人。当然不是只有这一群人,正式的出家众,跟这些老居士们一起参加,带领他们受过这种磨练以后,你才懂得生命是什么? 两个三个月啊,最快的速度是一个夏安居一个冬安居。这个速度最快。假如说两个夏安居或两个冬安居,那就要两年啦。最少是一年半的时间,要这样的一个历练。
这个是,让各位知道这个前提性的部分。
那么来到这个地方,文殊菩萨就作答了,也知道大家的心意。现在我们讲叫大家的心意,大家都要求大乘法,因为他已经回小向大了嘛,对不对?要求大乘法嘛。那么,这个部分我要跟各位谈,求大乘法的心,这个前面到这里都没有,他就是说“成就十种趣大乘法无疲厌心”。大家才问,表达这个意思是说:“我等过去,我愿意用我所集的福智善根来学习你所有的如是色身。如是相好。如是音声。你的一切功德,我都要具足啊。”才这样讲而已。你就马上叫人家要有“十种趣大乘法无疲厌心”,所以你要知道他们之间是已经有过相当长的一个沟通、认知,然后他才一个就提出来了。你假如不了解,你怎么会提出这十个条件呢?对不对?这十个条件提出来,你就能够“速疾深入如来究竟之地。况菩萨地。”可见,文殊师利菩萨不是只有演戏啊,所以在这个来往的过程里,你要知道他这些比丘们有多重要,他在表达些什么。这是一个。
第二个,这里要跟各位谈的是,这些比丘,用比丘来带的,只有比丘而已啊。舍利弗带六千个比丘。但是他这里讲的是“若善男子善女人”。你要留意到啊,这个经文里头,他表达的意见是相当广的。换句话说,四众弟子都可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弟子。而我们,因为你再怎么看这个经文就是前头不对嘛。前面来的都是比丘啊,六千比丘啊,他没有讲到比丘尼,也没有讲到优婆塞、优婆夷,为什么善男子善女人?所以他这个地方应该是讲,他告诉比丘,应该讲说“若诸比丘,”是不是这样?因为照讲是这样讲啊。他告诸比丘以后应该讲“若诸比丘”。那么讲 “若善男子善女人”,那你就要知道,这里面又出问题啦。很简单,不是你大脑想的。
我跟各位谈一个我个人用功的方法。我算是对文词,因为我是研究经教的。对文词我是相当精准的,很准确的。像这种语言啦,“若诸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 ,“告诸比丘 ”就“若诸比丘”啊!怎么会来一个“若善男子善女人”呢?我就提疑情。因为这找不到答案,这世界没有人注解这种东西啊。我就提疑情,带着它。然后我就从头到尾一再地去把这些问题。通通挑出来。所以我跟你讲,我的疑问、疑情、问题啊,不像各位这样小小一本啊,我是好大一本啊。每一本一记录下来,就是好几千条。你知道吗?这个就是经教行法要该下的功夫。
但是你不能够自己擅自去改经典。经典绝对是殊胜的。你不要自我主张,随便去改他,这个错啦,那个错啦。错字可能排版弄错有可能,但是绝对不是佛陀讲错,不是译经译错。知道吗?也不是经家错,也不是译家错。唯一的错就是我自己。因为我业障重,看不懂,不是人家错。用我们现在的术语讲,一百零八拜。你不要一直说“是他错,不是我错。”你看不懂就说人家错,不是,你要找出来。
当你把这个问题都解开来啊。其实,我那时不止几千个,几万个是没有,我想一两万个有啦,那些问题啦都是这一类的问题。你问人家问不出来,查资料也都查不出来,你说这个怎么查,你到哪里去找?对不对?注解注到这里也是随便注过去了。你放心,绝对讲不出为什么?
但是,当你真的把这些疑情开始解开啊,大概五六个你就可以删掉,你自己能够解开五六个疑情以后啊,这一两万个问题你可以删掉四分之一,因为大概都是同一类的问题。你在相上看起来都不一样,但是当你疑情一破解,就去掉四分之一了。到你自己疑情破了十几个的时候,大概去掉三分之二。当你再继续努力啊,不知道多少个,大概也就是这样子,一二十个左右,三四十个之内,你所有的问题全部解决。
但是最重要的,你要多讲经弘法。你疑情提,你也要讲。有疑情不能解的,你不要讲就好了。不能解的就,我不会就不要讲嘛。会的、你懂的讲。那就像排山倒海一样。因为你要讲,你就要比别人特别仔细,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你都注意到啦。像这个你有没有注意到?我告诉你,你《华严经》再诵一百遍你也看不出来。
所以我劝各位《华严经》你要这样诵。传统的那样诵法,“如是我闻,一时”这样子,然后嘴巴一直念下去,然后脑筋就一直飞到天外天去啦。你这个要诵,但是还有一种诵法你一定要,像看书一样,像看画册一样。像看书一样的看法来看,但是,要用看画册的心情来看。这要同时进行啊。一面看经,是像看书,不是诵经的,刚才那个我没有否认喔,是要诵啊。但是你现在还要像看书一样,静静的,泡一杯很好喝的茶,然后慢慢地一面看,一面喝。然后看经那个速度,可是那个心境啊,要像看画册一样的那个心境,来欣赏这些画。这个时候,你就看得到这些东西了,为什么这个样子。这样显相,好像不对啊,好像那个水管接的这边粗的,怎么这边细的。你为什么会这样子?你要慢慢地去体会。慢慢慢慢你就会知道“啊,这个是为什么了。”有疑情就做记录,有疑情就做记录,有疑情就做记录。不必问人家,要问的话就顶多查字典。字典查不到,那就不问啦。
早期问追着问啊,问到那些师父都跑给我追啊。刚开始我们以为他都会啊,其实他都不会。他不会又不会说不会,那随便跟你讲一下,你就被他误导啦。几次以后就不来了。因为不是我们不问,其实是他没有办法答。
而我要告诉各位,你真的是以修行的方式来念经的话,你有问题,你的问题人家是没有办法答的。因为你是内心的一种感受,不是一种知识。知道吗?知识的东西,以各位的教育程度来讲,这些文字你都能解的。不是知识的问题,是你内心的那份感受。那份感受你都讲不清楚,他怎么答得出来呢?就算他知道,他也讲不出来。而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在讲经的时候,经过十几年,我不敢说几十年啊,因为我才讲二十几年而已。那十几年的疑情以后,你自己逐渐展现的。那些东西都是以前你会的,你知道的,可是你讲不出来。你用一个词出来,你就以为人家知道,那个词其实他不知道。
我第一次跟大家讲“不用大脑的思维模式”,我就打死一群人。因为我讲不用大脑,今天讲不用大脑要用生命。
那个人回家去想,想了一晚上,回来说:“师父,昨天失眠啦。”
我说:“怎么失眠?”
“你说不用大脑。我想了一个晚上,用怎么不用大脑?”
刚开始我不会答,他这么一问,我说:“叫你不用大脑,你还用大脑去想一个晚上。”
好了,他马上他脸色一变。一个很热情的人,昨天那么认真来做功课做了一个晚上,这么一问,结果,你跟他泼冷水啦。他来,一群人全部阵亡。
因为你讲的你以为他知道,他很热心,你也很热心,可是你热心不能这样答,那群人全部消失,再也没出现过。不过我肯定他一定在电视上看,不敢再来跟我见面。因为这给他很难堪,那一群人都很难堪啊。你马上“啪啪啪”机关枪扫射通通把人家心脏打破了,全部阵亡。因为你以为他懂啊。
后来我才发现,我不能跟人家这样讲,因为,大家对于不用大脑的这个东西的定义啊,他不懂。所以我要慢慢地讲。要怎么讲才讲清楚,到最近我才讲清楚。各位的福报比较大,而这个部分我试了十五六年,为了诠释这个东西。为什么这样子,这个都是经验啊。
所以,要从事经教行法的人,那你一定要写、要讲,然后要提疑情,好多好多的东西要一直地进入。经教行法是很了不起的。这是第二个部分。
第三个,我还是讲这个东西。在这个整个的过程里,我们看看,你从法界那个上面下来,跟从我们这个世界要上去。他上面是从法界的生命,法身慧命那边过来,我们是从色身这边的物理现象跟心理现象要够上去。两个之间要用现在的语言来讲,他们之间相互沟通的是什么?这个就是我要跟各位讲的,你要去摸索生命的存在。
我用这个词是很现代的。相对比较老一点的词叫做灵性,灵性是别人用的东西,比我早嘛。英文叫spirit,这个词对不对我们不管,他们的定义我们不管,那你要去感受那个东西。比较正统的,不是灵性,不是心灵,叫生命力,应该你感受得到,生命感,生命力。你这人活得很没有生命感,虽然有些人工作的劲道很够,可是很没有生命感。
我告诉各位,家里你假如是新婚夫妻啊,那个先生很认真在工作啊,回家大概都缺少生命感,一躺就睡着。尤其是在沙发上啊,这个鞋子一拨,左大拇指拨右腿皮鞋,然后右大拇指拨左腿皮鞋,然后“哈”伸一下,睡着了。电视打开,频道还没选他就睡着了。而一起来,他谈事情是很正点的,因为他要赶求效率嘛。你要留意到,一讲求效率啊,人性就消失了。而且那个投入是非常耗费生命力的。就是非常耗费体力的。大脑用得多,非常耗费体力。这种人就缺少生命感。
你要放音乐给他听,他假如从小有音乐训练,爱唱歌还有点音乐。要不然你会发现,他家从来没有音乐。因为他在讲求效率,因为他太理性啦。
而现代人啊,我不是说你啊,现代人太理性的人太多啦。这些纯理性的人其实不是人。我不是说你啊,你不要对号入座。你假如是纯理性,太过理性的人,讲效率,一板一眼,做事很精准的,从不多余也不啰嗦的这些人,请你特别留意。你常常会伤害别人,而你不知道。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呢?你要多培养一点柔性、感性。感性不是叫你乱来的感性。生命感的感性要多培养。
怎么培养,你自己来。我没办法教你,这个因为每个人不一样,比如说你多欣赏画册。大概这种人买的画册,也是很那个的画册啦。那个要培养音乐感,韵律感,这个就是你自己来啊。我说“这个很美。”他自己说不定两天就搬一捆回去看,这到底是怎么美的。为了怕买错,所以还去买一个塑料做的。
那个生命感,他是很难培养的。但是你为了培养生命感跟培养生命力,与人相处的那种柔性,你必须要投资,必须要投资。比如说邀请个朋友、同学去欣赏音乐会,看画展。可是搞了半天了,原来音乐会你在睡觉。一坐下去你睡觉,因为你根本就听不懂嘛。画展也看不懂,就那里一幅画、一幅画,要怎么看。那空间这样,你就开始构思,“要假如是你的话,怎么做才有效”“要怎么样做可能发挥更大的效用”“要怎么样子才可以人来更多”“怎么画展里面人那么少啊,这从营销要怎么样。”你又开始这一套,你的本能又起来啊,你的生命感还是消失,还是培养不起来啊。可是没办法,你就是要这样去训练。
甚至说:“这个香蕉好吃吗?为什么叫香蕉?”你有没有闻到香味?为什么叫香蕉,各位知道吗?很香?我看不是啊,香桔子可能比它香。你要去感受到古来的这些东西,为什么取这些名字。
这当然,你要培养的是很多。学中医也可以培养。中医很奇怪啊,中医那穴道有没有?有谁背起来?现在大概没有一个背起来,老中医除外。可是西方人对我们中医的穴道他不这样背。他通通用A1、A2这样子,A零零几这样子,用编号的。而中国人为什么给他取不同的名字呢?而且奇怪,都不重复。只有一个会重复,那叫阿是穴。阿是穴知道吗?就是压下去你“啊……是”。那个因为不在经络上,所以叫阿是穴。那个是一样的。对吧?因为我也学过一点啊。他连取那个名字都非常有生命感啊。因为从生命中取的名字的当然有生命感啊。你去背那些东西,那很可爱的!
生命感一定要培养!你假如一点生命感都没有,当然你不会一点生命感都没有啦。你用衡量你有没有生命感,一个很简单的,看你这个月来有没有掉过眼泪。一整个月都没有掉眼泪的人,大概没生命感。你已经出世以来懂事以来从来没掉过眼泪的。那个就应该要揍,打到他哭。你的人生中一点感动你的东西都没有吗?不可能没有嘛。那你活在哪里嘛?活在铜墙铁壁里面吗?都没有可以足以憾动你的吗?这叫培养生命感啊,自己要去培养。尤其要看到“美得好感人啊”,眼泪就掉下来,没错。
那一天掉好多次眼泪的,好像也不太正常。(众笑)我不是叫你一直哭啊,那是感动的眼泪。那个感不是勇敢的敢,感动的感,那个生命感是很重要。那感受性不够嘛。我们常常讲感受、感受、感受、感受生命的存在。
你要知道,美这个东西,是感受到才存在,你感受不到他就不存在。幸福也是一样,你感受到幸福才存在,你感受不到幸福就不存在。快乐也是一样,你感受到就快乐,你感受不到就没有。那你想想看,你都感受不到,那你感受到什么?赚钱的时候就有感受了。不是,你真的要去训练这种生命感。
有了这个生命感你的那个生命,法身的部分才会成长。不过你刚开始感受的时候,可能是很浮浅的,那不要紧。你没有浮浅的,你就没有深入的。所以你一定要从这个地方去培养。
假如从修行、从传统的意识形态来讲哦,现在在跟你讲这些,可能都胡说八道,那个跟佛法有什么关系。但我告诉你,这是生命的基础。修行人不是道貌岸然的那种人。你要弄清楚,修行人的生命是活活泼泼的,很有韧性很有弹性的。我们叫新鲜感啦。他什么都很新鲜的,像小孩子一样。看到什么,都……。你不是,你……“我知道,嗯,我知道。”这个哦,什么感觉都没有,跟这个差不多啦,硬帮帮的。他有弹性有足够的弹性,生命感、生命力。
我希望各位,真的能够活出这么灿烂,这么美丽的人生出来。(众鼓掌)
这是,有了这种情况,你才能够看到他们的衔接状况,那种生命感。当你有了以后,你就很想告诉人家,你的感动。你的感动那部分去跟人家分享。那你去注意,当你对某一件事情或某一个事件感动以后,要去跟人家讲,人家听得一愣一愣:“你到底讲什么?那么激动,慢慢讲,慢慢讲。”你讲完了,“那有什么好笑。”
你会感觉到,这个里面就类似这种情况,法界跟世界之间的关系,因为你进入那个里面嘛,你有所感动,你要把你感动的讲给人家,你不能够用那感动的心情来讲,而是,因为他不在那个情景里,你一定要用很理性的语言来讲,而语言是很麻烦的东西啊,即僵化又笨拙,然后在传达表情的时候啊语言就糟糕啦。所以你就要什么?手舞之足蹈之,声音还要阴阳顿挫,一起来啊,你才能够把去他表达出来嘛,载歌载舞表达,可是那个时候他又不在现场,他知道你要干嘛?对不对?这个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人关在一个玻璃屋子里,不知道在表演什么。外面一个人他在看,那个神经病,像个猩猩在表演什么一样。会有这种情况,那就是类似这样的法界跟这个世界之间的沟通。他们要一再一再地、一再一再地去联系。那,这个就是要我们自己来。
现在来到这里,他们沟通完毕啦。(众鼓掌)文殊菩萨跟这六千比丘。当然这六千比丘的善根都很够啊,所以经家就把他很简略地带过去了。可是从我们来讲,我们要回过头来要去体验这个部分。
我真的很诚恳地告诉大家,修行人要具有这样的心境。那么你还没有,假如有的话叫善根足够,假如还没有的话,那你要赶快去培养训练。那你在训练的过程里,可能会有很多的挫折。原来你回家是一板一眼的,讲话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大家也学着你这样。现在你开始柔起来了,人家会愣在那里哦。(众笑)你要柔起来要慢慢柔,你不要一下子就很柔,家里绝对欢迎你。我告诉你,你把柔性带回家,把那感性带回家,所有你周遭的人绝对欢迎你。但是你一下子太柔了呵,大家不能适应,以为你变啦,你是外人,你不是那个人。原来你那样的一个人,在柔化的过程里,感性要带起来,你也不要太快了,你是慢慢的。只是你平常受到这种功利、效率的影响,把你给僵化了。
我相信很多人有,他已经好久没唱歌,好久没跳舞,我不是叫你去舞厅跳。在家里客厅就可以了,放个音乐,家人一起欣赏。应该是这个样子。这样子,你的生活乐趣就可以培养,很多家庭危机绝对可以挽救。你放心,我不是说你家里有危机啊。(众鼓掌)
好,现在我们讲有哪“十个趣大乘法无疲厌心”。这个叫做“十个趣大乘法无疲厌心”,那个,修学佛法,我们就讲到佛教术语里头来了。一般人啊,我这个理念提供给各位。我们传统的佛教是讲,厌离世间。这个厌离我觉得用得很不好,要有出离心,但不是厌离。
那么传统啊,尤其是净土宗,一直讲厌离娑婆啦,业不重不生娑婆,一直强调这个地方好像有多可怕。这一种二分法,用二分法的讲法,其实不是很恰当。简略地这样很快速地描述我们这个世界,是可以。但是你把他微观化,二分法有严重的缺点。在佛法的语言里啊,我们不希望有太多的这种二分法。
那么,我们提到,在这个世间里,是苦没有错,但是这个苦不是你讲的苦,包括空虚、无奈,一种虚无感。有没有?这些都是苦。逼迫感也是苦。
现在很多,台湾,我们那里很多IT啊,专业工程师啊。那个进度一下来,全部的人都在办公室里面睡觉。而办公室设备很好,里面什么方便面、洗澡设备通通有,就是没有睡觉设备,就是你一天二十四小时去精进,弄不好是你家的事,反正弄好奖金这么多都给你。大家都为了拼奖金啊,那就死命地去干。
那么像这样的情况啊,效率够,效率绝对够。但是他那个叫什么,“熊猫”啊,通通迁移到台湾去,这两个都黑啦。(众笑)
老板来找人呢,“我在这里啊。”
“哪里呢?”从桌子下钻出来,那手压着椅子,“什么事啊?”
“你在干什么?”
“我刚刚躺下去啊。”
你看,这种效率就是世间的状况。
那么在这个时候啊,你说他苦吗?不是,他纯粹是逼迫。他不苦,他哪会苦。他达成业绩的时候还开香槟庆祝啊。然后放假一个礼拜,睡觉睡到中风啊。在忙的时候不中风,睡觉就中风了。这个就是这种,这个叫逼迫。你不会感受到。
我到那叫圣荷西,旧金山南部那,台湾叫溪谷,我们叫什么谷啊?硅谷。那有位同修,工程师啊,他曾经破世界记录。4
他说:“师父我想再破一次。”
我说:“算了,一次就好,你那么多次,干嘛?”
“不,有人超过我。”
我说:“当然有人超过我。你们这里破记录不到半个月,就有人超过你。你这个行业里头。”他那个几G,他弄出一个什么G出来,超越了呵。他说他还要再来。我说:“不要,够了,让给别人去创造辉煌的记录。你人生有过,你证明你的能力就好,为什么还要再下去?”
他说:“你都不知道,那个破记录的那个爽快多好。”
我说:“那个我们都有过那个经验,人生只要一次就好,不要多,你这个要布施。佛教布施啊。”
“这个叫布施吗?这样未免我们佛教徒太过那个。”
我说:“不那个,这个就很这个。”(众笑)
因为你能够把机会让给别人嘛,这个才是健全的人生观。你到底要挑战巅峰嘛,挑战过了就好啊,你让给别人挑战吧,为什么老是占着别人的缺啊?你这样生活会钝化。
所以苦的存在我们承认,我们也感受到。因为你要超越那个部分,你一定要去体验嘛。这个苦,绝对不是无奈。你知道吗?很多人是无奈。无奈的人生会造成“三失道人”。因为“我老争不过别人”,所以是失意的人嘛。对不对?无奈,另一个就是失恋的人,另外一个就是失败的人嘛,这个叫“三失道人”。这个通常不会成功啊,他只会逃避。
所以太过强调这个苦啊,变成你学佛的基本原因的话,他会变意识形态,他就僵化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不鼓励这种观念。我们知道苦的存在。在这个世间他是无处不在,但是你呢,要懂得放下。花很美,花无百日好,可是今天很美啊,你要会欣赏。“哎呀,花好美,哎呀,无常啊。”你对着盛开的花说无常,你是不是欠揍啊?(众笑)人家说某某小姐很美,“哎呀,无常啊。”你最好是不要被她听到,否则她就会用指甲掐你,你看看。不是。
我们知道他是无常在运作,现在只是这样现前。所以你看当这种观念产生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知道你的佛法已经学错啦。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一直叫人家做功德?为什么要供花?供花就是为了求美丽嘛。对,下辈子来很美丽的,你就骂她无常。那她前辈子修功累德,就弄错了吗?对不对?
所以,同样的情况,夫妻很好,那你要赞美啊。“哎呀,夫妻不能太好,太好的话下辈子当鸳鸯。”你是什么?没被捶过是吧?不是。因为那是你前辈子修来,这辈子才有啊。“我告诉你,天底下没有好男人啊。天底下也没有好女人啊,所以都是坏人啊。”那你这样讲,你是阎罗王派来的使臣,是吧?怎么是这个样子?不能这样讲。
大家因为前面种有这个善因,这辈子善果现前。但是你要知道,这些相都是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不要执着。所以,当有的时候,你应该珍惜,去享受它。可你要知道,万一没有呢?那你要懂得放得下。
假如两个情爱太深了,那一个走啦,另一个紧跟着后面就走,那就没意义啊。对不对?所以两个,我们跟各位讲,那个讲婚前教育的时候就说,两个人要结婚,是一体的,生命共同体。可是你更要知道,两个生命其实是独立的。所以,当你在一起的时候家里如何建立,当你自己一个人你要有你自己的生活圈,你自己的朋友。这样子,万一,谁知道哪一个、哪一个先走啊?你总不能够说死一起死啊,棺材买就两个就好了,对不对?不是这样的。是有这样的姻缘我们应该珍惜,可是当有哪一方先离开的时候,你应该能独立起来。这一点这种观念,在佛法中没人去教啊。可是我们要知道,一个健全的人生观,你应该要有这种认知。所以你的朋友,你继续交往,我不一定要全部参与。你知道吗?我,我有我的朋友,我过我的生活,你也不一定全部参与,这叫隐私嘛。
所以当一个画家跟一个音乐家要结婚是很美的事。可是你要知道,画家去跟画家聚会,音乐家去跟音乐家聚会,你不要老跟屁虫。人家画家聚会,你音乐家跟去干什么?人家音乐家聚会就是音乐家聚会,那是他的生活天地嘛。你这个画家就不用跟嘛。偶尔有些时候是可以应酬,那是可以,但是大部分他们私底下,在这个圈子里头的活动,他是独立的。你在那个圈子里头你是独立的。要分开呢,要能够分开,在一起呢要能够在一起。
我们现在教育是,两个都分不清楚了。这一个走,一个一定跟着走。好像分开就不对啦。不是。当你能够有适度拿捏的时候,你的人生会更灿烂,结婚会更美丽。哎,怎么没反应啊。(众鼓掌)你们是不是决定都不结婚的?
所以当你有这种认知的时候,你就会发觉,这个无常其实是很美的。因为无常你才有可能升官,因为无常才有成佛的可能啊。对不对?因为无常所以花谢了,明年才会开啊。要不是无常,那花谢了就永远谢啦。对不对?我是凡夫就永远是凡夫啦。是不是这样?所以当你由这个立场来看的话,无常不那么可怕。
不要怕无常,无常很美啊。因为无常所以我们才有希望,对不对?因为无常我们才有愿景。不是吗?你想想看,那为什么把无常解释得那么可怕呢?黑黑的,带个高帽子,写着“见我大吉”,下面是白白的一条。那个叫无常吗?不是,那是一种无知。可是真正的无常其实很美。因为无常,种子才会发芽,才会开花,结果嘛。要不是无常,种子永远是种子,对不对?
所以你要留意到,佛法讲的是真实的现象,这是第一个。你对于佛教的基本观念一定要弄清楚。没有弄清楚啊,那半吊子,半生不熟的,那讲一讲,佛法都被你讲歪了,都讲错啦。
好,这个是,因为我们有这种认知啊,所以你才会向上。但是你假如没有这种认知啊,按照基本教育来解释的时候,他越解释越缩小,越解释越缩小,所以佛教徒就变成道貌岸然的这种修行人,叫做佛教文化的模式。佛教真理的行者,他不是这样,他是活泼、开朗、宽广的。
所以他才在这个地方有这种阿罗汉。舍利弗是阿罗汉,跟,文殊师利是菩萨,罗汉跟菩萨之间的一种关系,才有回小向大的情况。因为舍利弗在前面第二卷经文、第三卷经文一开始就讲,他不见不闻嘛,对不对?他现在怎么能见闻得到呢?这种情况就是,他把那一种不太正确的观念,人生观念开始在做调整。这是一种转化。
所以,现在我们就发现这种情况了,我相信这个部分,大家都能够进行。学佛把这个原点、基本的立足点给建立好、确立起来。你的进度的方向可能会缓慢一点,但是你的成就会非常的大,而且是无限量的。你假如求快速成就的话,那你可能僵化了。那就叫做掉入罗汉坑。
这个部分,我们简单跟各位谈到这里。现在看下面。
第一个,“何等為十。所謂見諸如來。以廣大心。親近供養。心無疲厭。積集成就。一切善根。究竟不退。心無疲厭。”
这个,这样两个我们一个一个讲。
第一个“见诸如来。以广大心。亲近供养。心无疲厌。”
“见诸如来”是指发现自性。你从传统文字上来讲啊,就是见到佛,“以广大心。亲近供养。心无疲厌。”见到佛,我相信大家各位没有问题,因为你意识形态的佛,现在我们跟各位讲,你根本就见不到佛。对不对?佛已经入灭啦。真的佛再来还要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对不对?你把它定义成这样比较好,你才永远见不到。
可是西洋人研究印度文化说,弥勒佛在佛入灭二千五百年就来了,所以二十世纪西方人就疯狂地在找弥勒佛。结果那一个就被找到啦,就是克里希那穆提。克里希那穆提他是婆罗门,婆罗门的一个传承的继承人。可是后来说不是。他不是弥勒佛,他没有成佛。那么,佛经里授记他的状况,西方人就按照那个标准去供养他。也因为弄了一个温室,所以他不能成佛。是不是他?没人知道。是他也没用。
因为这个时代的众生没有善根,大家逼迫性太强,苦难太多,所以佛不可能这个时候来。他就算来,他也不让你知道。弥勒佛是常到世间来的,但是你不知道他。
所以这个地方讲“见诸如来”啊,就是所有的生命因素,你看得到吗?看得到以后就要以广大心,来亲近供养,以广大心来亲自栽培。因为他是培养自性善根嘛,供养就是培养自性善根。你注意看啊。在培养自性善根的同时,心无疲厌。
我们为什么会有疲厌?因为你有功利心。“因为我供养以后怎么没效果?”不是没效果。很好笑的“笑果”。因为你培养自性善根要什么效果?你想说我要看得到,可是他看不到。但是你真的在培养自性善根的时候,你感受得到。问题就在于,你对那个自性善根生命因素,你是用想当然尔的定义,所以你感受不到。
这跟见诸如来,你就以为是见到佛,那种定义一样,那你就永远见不到佛。可我一再跟各位强调,在人间用人的方法,你不要造神,不要偶像化,不要神格化。这样的话你永远找不到善知识,而且你无法亲近善知识。因为你把他神格化以后,你看善知识怎么样?你一定把他当成神嘛。然后走路就看他脚有没有踩在地上。踩过去啊,有没有把蟑螂踩死。那你这样的话,怎么会有你要的善知识呢?他是生活中的人。你要留意到这一点啊。那么既然是生活中的人,那就跟我们一样。一样的生理现象,一样的心理现象。以及一样的物理现象跟社会现象。
现在很多人在传某某大德,不管是藏传、南传、北传,老是说得很神奇。过马路都不要看红绿灯,然后就穿过去了,汽车也撞不到,呵呵好厉害。我告诉你,那一定是鬼!(众笑,鼓掌)哪有人过马路不看红绿灯横冲直撞就穿过去啦?要是人警察一定抓。对不对?他一定会出事嘛。可是你以为这个才是真的上师啊,这不是鬼嘛,是什么?所以一定要注意,纯人格化,一定是人,人间的事。你不要想到非人的部分。不要想到非人的部分。他纯粹是人,能够从这个地方来看,你才会心无疲厌。
你一直要把人当做什么?像我们给医生看也一样。医生就是医生,你不要当神医。你注意看,这个东西很普遍喔。有没有刮痧?刮痧知道吗?靠刮痧吃饭的人一定跟你讲那刮痧是万能的。有没有拔罐?拔罐的人一定说拔罐是万能的。针灸也说是万能的。怎么人一直死啊?万能就不要死嘛。对不对?民俗疗法都说他是万能的。
还不止这个样子,你看那个卖保险的。对不起!我不知道有没有推销员。他讲了说,好像你买了他的保险就不会死一样,保证你活到九十九岁。对啊,活不到九十九岁钱赔你啊。保险就这样讲。当然我们这里卖保险大概不敢这样讲。以前我卖保险我就这样讲。“保证你活到九十九岁,活不到九十九岁,我赔你五百万。”“好,签约。”“签约,钱拿来。你不交保费,你赔啊。”对不对?是不是这样?
同样的,现在卖那些健康食品的,每一个也都是万能的。那万能的你吃那两个是商品就好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多。这里有没有卖安利的。安利好像是万能的,然后安利商品是越来越多。刚出来到台湾的时候只有四种商品,现在大概四百种了。他万能的为什么越来越多。那不止啊,所有的健康食品都有这种毛病。为什么?所以你对善知识很容易神格化,万能化。绝对错。
你要跟善知识相处,甚至要供养,都可以,但一定要平常心。尽你的能力能够多供养。没有,无所谓。但是你就是不能神格化。也不能够说,哎呀,既然是一样的,大家都一样。都一样,都不供养,那善知识永远喝西北风啊。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