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华严经浅释,华严经全文,海云继梦:四十华严 第五卷 第71讲——手机学佛网

华严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海云继梦:四十华严 第五卷 第71讲  

  《四十华严》第71讲 (2009年03月02日) A

  昨天我们跟各位谈到,这个入法界的三个必要条件,这是文殊师利菩萨在这边告诉我们的:

  要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要能行菩萨道;

  要能亲近真善知识。

  那么,充分条件是你必须、已经前提性要有的,还要有这三个条件。那这样入法界就是,以法身来行普贤圣行。或者,以法身来行圆融圣行的圆融道。

  那么在这之前,我们也告诉各位,凡夫也要行圆融道。那凡夫行圆融道,就是没有那个充分条件,你没有证得空性。那这个时候呢,你行圆融道就那么一个条件,要尽形寿行菩萨道,对三宝具足信心。对三宝具足信心,也就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因为你是凡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你很难体会。

  虽然我们语言上跟各位这样讲,要一再地反省跟检讨。没有错,可是你的反省检讨可能会弄错。一再的反省跟检讨,不是罪恶感,不是挖掘自己的错点,不是。是要去检讨说“我的行法符不符合圣意”。圣意就是佛陀的旨意,你的行法跟佛陀的意思一样吗?你的行法跟上师所指导的相符合吗?假如没有的话,我们要想尽办法来改进。这个叫做反省检讨啊。

  那你反省检讨到世间的一般的这种事相上的检讨,那当然也是反省检讨。可是这个成绩不高。我们要的,是要高成绩的部分。

  所以呢,你在这个用功的过程里,你要懂得。

  第二个条件啦,就是要一再地超越,一再的超越。止于至善是什么,你不要管,你只要一再地超越就好。那能不能到达止于至善,已经不是你所能定的目标,因为“我们是凡夫,我体会不到那个地方”。那你能够抓住这两个要领,这个就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虽然我们一再地讲,但是各位的体会必然有很大的出入,那无所谓。你只要一再地反省检讨,那个出入就会一再地修正过来。

  我把我个人的例子,也一直讲给各位做参考。为什么我们经过三十年的摸索、努力,真的是在一夜之间,那真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本来疑无路嘛,对不对?人家这样的唾弃,瞧不起,甚至于有人都把我们扫地出门。扫地出门,你比较清楚,我比较不清楚。台湾没有扫地出门这回事啊。不过我听说这里扫地出门很多啊。那,我们被这样的清算、斗争,三十年默默地,套一句古话说,叫茹苦含辛啊。你有没有经验过?我不知道,那个真的是心里头啊,滴着血泪,没有办法。

  三十年来,忽然之间,怎么会这样?人家把贤首宗的衣钵交给我们。还不止如此,这个,贤首宗的衣钵是属于中观论派的衣钵,瑜伽行派的衣钵也交给我们。你想想看,大乘佛法的两大主流,通通到我们家来了。这对于一个行者来讲,那真是无上的光荣啊!突然间,一夜之间啊,我们感到,真的是富贵非常。对不对?

  本来是脚无立锥之地。头无遮影之棚,左右无可靠之壁,前后亦无山可依。那突然间,哇!金碧辉煌,宝冠重重。这怎么搞的?这个就是你在一再的超越当中,自然就会达到那种高度。假如你不一再地超越,没有那种高度。

  有没有企求呢?我跟各位讲,一点企求都没有。什么叫贤首宗,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我们在前面就是常跟各位讲的就是,华严宗。我们只知道历史上有华严宗,不知道有贤首宗。结果呢,接了法以后,我们一找,北京附近还正是我们贤首宗的大本营。那碑林那么多,可是我们没有同修讲。是我们因为接了这个法以后,从新调整我们的焦距,才看到,原来贤首宗就在北京附近。从红螺山那边,一直到八大处,都是贤首宗的活动范围,那你就可以知道,那有多殊胜。

  那这是什么?这是我们一再地超越,你只要一再地超越就好。你不要管他。当你高度到了那个地方。他自然就会出现嘛。你高度不到那里,你要求也没用。所以,这是我们凡夫行圆融道,最好的一个例子。

  那三个条件当中:

  第一个,对三宝具足信心,就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第二个,尽形寿行菩萨道,这里就是“欲勤求行菩萨行”。就第二个条件,这没有问题啦。那这些菩萨行菩萨行,那不止尽形寿,根本就是尽未来际嘛。那你现在能够尽形寿行,尽形寿发愿大家都会,他有一个要领,就是,你会遇到挫折,不能轻言放弃。只有一个时候,尽形寿、命终的时候,那才能够说放下了。还不是放弃哦,放下了。你都断气了,剩下后事要人家替你办啊。那你只好放下了。不放弃,因为,再来我还是要做,还要继续行这个菩萨道。你要记得这个原则。假如你轻易地想要放弃,那你的菩萨行就不能够圆满。

  那么要圆满,你又有很多挫折。那要怎么办?我只能这样跟你讲,我自己遇到什么挫折,也不必跟你说啦。那太多啦,讲不完啦。所有的挫折,你只能够做归零功课。遇到什么打击、什么诽谤、什么伤害,都不要理他,不要反驳,不要找理由,只有回佛前,一百零八拜。虽然很痛苦,也很伤心,带着眼泪连着鼻涕,佛号也念不出来,只有哭的声音,你还是要拜。拜完以后坐在那里,眼睛看着佛陀,看他微微地笑,他总不会哭吧,对不对。纸画的、泥塑的,他不会改变他的笑容啊。你就有一种感觉说:“佛陀,你知道吗?你的子女受了多大的委屈,你知道吗?”那时候突然间你就会发现,一道光芒,他告诉你说:“孩子啊,别伤心,明天太阳也会出来,他们也跟你一样,太阳出来,大家平等平等,你就继续努力吧!”当这个时候,你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你要走你的路,没错,佛陀鼓励你继续往前走,就只有这样。所以这个归零功课是非常重要的。

  有时候,当然也很高兴。有一次啊,一个非常惊喜的,是我在高雄讲经。有一个师姐在我讲完以后,她告诉我,她拍拍我肩膀说:“师父啊。”

  我在想啊:“这个师姐怎么这个样子啊?”

  她说:“你一定很穷哦。”

  我说:“干嘛?”

  “像你这样讲经不会有人供养。”

  我说:“是啊。”

  “人家那样讲才有人供养啊。你这样讲谁供养你啊。你为什么不要跟他们那样讲?”

  我说:“我不是那个调调。”

  她说:“好,我给你五十万。”台湾五十万这边只有十几万而已,不多啦,但是你知道,一听到五十万,差不多两只手不知道放那里了。因为你没有捧过五十万到底是多少啊,对不对?价值不在五十万多少,价值在有人会珍惜这个法。她知道你这样讲,没有什么广大的群众拥护啊。他讲那一个很简单的逻辑,那大家好风起云涌造成狂热的,那个钱很多啊。但你讲这个,又要人家尽形寿行菩萨道,哎呦,那么辛苦。人家说简单地念十个佛号就可以往生了,那个才有钱啦。你叫人家自己折磨自己,谁要供养你啊,对不对?

  但是你要知道,一个佛教知识青年,有他的良知,他在秉承佛陀佛法身慧命DNA的时候,不是要迎合大众的需要,而是一种良知的传承啊!你知道吗?假如你丧失了这种良知的传承,那已经丧失了你身为一个行者的本色。

  所以我是希望各位,你在要行圆融道的时候,虽然是个凡夫,不要紧!尽形寿,走下去。有人误会有人怎么样,都不要紧,你向佛陀负责;你向因果负责;你向众生负责。你不要为了眼前的名,为了眼前的利,那你弄错了!这不是行者。那你到社会上去赚钱就好了。大可以去搞行销嘛。为什么我们不做?为什么我们出家?为什么我们要修行?为什么我们要追求了生死、出三界、求解脱?为什么我们要成佛?我们追求的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呀!所以,这一点大家弄清楚。

  圆融道可行!但是因为你是以凡夫的立场在行圆融道,最艰困的问题就是,那种挫折感你能不能挺过去!这是最重要的。要挺过去,只有一个方法,那个方法,我也没有办法用语言跟你表达,你要融入那个生命体系里。这句话,讲可以这样讲,那怎么跟你讲体验呢?你只有从这三个条件的实践中去体会,整个法界的生命是什么?他不是你脑筋记忆的那种东西。你要融入你那个整个生理的生命体系里面,那就可以了。那怎么融入啊?这我们实在没办法讲。

  所以这个三个条件是非常重要的,透过这三个条件你可以做得到。怎么做到?只有一再地挫折一再地磨练,这叫磨练啦,我们合理的叫训练,不合理的叫磨练。所以你就好好磨练自己吧!

  所以这个圆融道的这三个要件,我就跟各位补充到这里。我相信很多人,很乐意,也很想进行这个实修的工作,但是就是经不起那种挫折感、孤独感、落寞感。

  各位记得,我一个勉励自己的就是,佛陀在雪山修道的时候,被那个罗刹跟夜叉骗了。他就听到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后面两句就不知道是什么。他就发愿,有人教他后面两句,他愿意施舍一切。

  来个罗刹来跟他要说:“你什么要施舍啊?”

  他说:“你要什么我都给。”

  他说:“我要一条大腿。”

  他说:“好,大腿拿去。”就折给他了。折给他了,他抱着大腿就跑掉了。

  另外一个夜叉来了,说:“你要给什么?我给你,我有那个偈子。”

  他说:“你要什么?”

  他说:“我要一个胳臂。”他胳臂折掉,也跑掉了。

  当然就完蛋了,这个时候,他当然很伤心,“我要正法,怎么没正法?”

  我一直觉得,这个很像是我们亲自的写照。常常这样被骗。那有办法吗?社会上本来就是很多罗刹、夜叉。这也很正常。你不被骗谁被骗啊。对不对?当然我们每被骗一次,就一堆信众死光光啊.“你那么笨,哪有师父这样的?”那你怎么办,你要哭吗?欲哭无泪啊。

  诶,就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因地的时候,为了求后面两句,他舍身,这样舍身了。诶,就在这个时候,空中有声报曰,就是空中有声音来了。就像那个叫我九月十号去求法,九月二十一号要传法的意思一样啊。

  他就说:“你不要伤心,你要的偈子,我给你。”

  他就说:“是什么偈子?”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生灭灭矣,寂灭最乐。”

  诶,他开悟了。然后,他就一下子就问说:“你是谁啊?”

  他说:“我东方去此三十二亿恒河沙国土外的佛,因为你发心求法跟我相应,所以我来告诉你。”

  就这样子,他手、脚就复原了,再生了。知道吗!

  那么我告诉各位,修行的时候常有那种孤独感、落寞感啊,你能不能感受到那个寂灭最乐的那种感觉。在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大死一番啊,那就是那个“生灭灭矣”所产生的那个“寂灭最乐”的那种乐。这个时候没办法分享。所以,当你最孤独、最落寞的时候,往往是你自己的生命中最宁静的时候。你有没有经验过?没有的话自己去经验。这个我没有办法帮你制造。

  那个寂灭最乐啊,诸法因缘生…他好像各少一个字。我只会背这样。你自己查字典啊,查出来就有了。

  这个是,我常跟各位讲说,因为这是修行实际的一个境界跟领域啊,分享给各位。当然你可能福报比我大,不必像我受那么多的苦啊。但是呢,你需要去经历这些。这些经历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的。

  所以,修行人,我告诉你,没什么好吃好喝的,当然你有福报就随缘一下,无所谓啦。没福报,那你就去经历那一种“生灭灭已”的感觉。什么叫大死一番?什么叫桶底脱落?这禅宗的公案,这些名相很多,听起来好爽啊,轮流到你头上,你就知道,那不是爽不爽的问题。那一种痛苦难当啊,那一种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粉碎的那种感觉啊,你必须要好好,好好地经验他。

  好,把这个部分跟各位谈好了。

  这个圆融道,虽然讲是圆融道,不要经过圣解脱道的行法,没有圣解脱道的那么样的精彩与痛苦,可是我告诉你,圆融道所要经历的苦难啊,不会比圣解脱道来得少。这是公平的啦。有的人说:开机场比较省钱,机场比较省钱;开高速公路,成本太高。是没有错,开高速公路成本太高。可是机场也事实上省不了几个钱。从硬体设备上是差不多,从管理上来讲啊,机场、飞机航行的管理成本以及安全设施远比高速公路来得大,对不对?所以你看:得之商榆……(失之东隅,收之商榆)。我不知道了,背不起来了。你在东方失了,在西方找到。这是一定的。

  所以,这是一个因缘的问题。你透过圣解脱道而进入法身行法身的圆融道,跟你直接从凡夫行圆融道,是差不多的了。只是因缘不同,成就是同样殊胜。那个过程你该吃多少苦啊,就多少苦,是省不了的。

  这个是我告诉各位,修行绝对不要投机取巧。不要认为有什么方便法。告诉你,没有啦!法法平等啊。哪有什么方便法?没有啦。要不然法法平等怎么讲,佛陀不打妄语吗?哪有什么最简单的易行道、方便道?没有啦,没有那些东西。有的话,只有一个法法平等。你不管用什么法,你该付出多少,就该付出多少。你有多少业力,你就要到达“业尽情空”的地步。要不然怎么有可能?当然,用了很多包裹,把他包裹起来,什么“带业往生”这些,你都别想了。到哪个净土,你绝对带业往生,因为你业还没有净,才会到净土。

  业尽的话,就直接入法界了。而且,我们入法界,你要留意到啊,行圆融道只要一定位好,法界所有的因缘是开始围绕着你,开始在运作。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当因缘尽的时候,因缘到的时候,他就现前了。所以我跟各位谈这个,你是体会不到的。当你在法界中定位以后,法界所有的因缘是以你为核心,围绕的。当你不定位的时候,你永远是法界在组合因缘中的一个因缘。你记得,你的生命一定位以后,法界所有的因缘围绕着你的,你这个生命作为核心。知道吗?当你不定位的时候,你永远是法界在重组因缘中的一个因缘而已,那就看你了。所以,你会就流浪生死,头出头没嘛,往往依附在法界的这些假象中。当你定位以后就不一样了,开始转过来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状况。

  所以自己不要投机取巧。任何法门都一样。我跟各位讲的是真实法修行的那种根本。其他的人可以因为你个人的个性、性格而去做调整。

  像弥勒佛就不一样了,弥勒佛他要打坐、要念佛啊,一定要开空调。还要芳香剂,还要有人给他按摩。他这样才要诵经。没有人按摩他不诵经。那我们释迦牟尼佛不是啊,因为他要精进,那就怎么,就横冲直撞,悬崖上他也打坐,零下五十度他也打坐,在火山里他也打坐啊。因为什么?他是精进勇猛型。你看弥勒菩萨,人家肚子大大的,有没有,还摇个扇子,他是懒散享受型。所以他要修行,每个人个性不一样。

  可是你知道,他的原则定了,定位了。所以释迦牟尼佛比弥勒佛晚发心,弥勒菩萨证阿罗汉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才发心。那释迦牟尼佛已经成佛了,你看,弥勒还要好久好久以后才会成佛,为什么?这个无所谓嘛。反正他们都会成佛啊。这是性格不同。一个急惊风,一个慢郎中。那修法绝对不一样。你不要说谁对谁错,都一样,都对啊。那性格不同嘛。那大肚子当然慢慢来嘛。对不对?那瘦皮猴,释迦牟尼佛,你看他就动作特别快。他急惊风嘛。所以没有对错。这是性格不同。但是他们都有共同的一个条件就是,法界中定位了。

  所以,各位可以因为你的性格不同,而有不同的行法,但是基本上的这些条件跟原则你都要有。这些不可免。

  但是我们刚好弄相反。我们都在假象上用功。“我学佛了,头发不能烫。”谁跟你讲不能烫?“不能穿红衣服。”谁跟你讲不能穿红衣服?“不能够点胭脂口红。”谁跟你讲不行?“嗯,学佛怎么可以这样?”学佛怎么不能这样?学佛要你的,不是搞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啊,要你从生命的核心跟根本上来啊。你不从那里,不从根本来,而从枝末来,你学错了!所以,你学那些叫做演戏用。因为枝末演戏、拍电影才拍得出来啊。核心的问题,电影弄不出来啊。你知道吗?

  所以,你要留意到,你今天做一个行者啊,拥有行者本色,那就要从这里来,不要从枝末来。从根本来,从你的DNA改造这边来,希望各位好好把这个部分弄好。

  好,现在我们再来看最后一段。文殊师利菩萨跟善财童子教导的最后一段。前面都已经讲了,你要去找善知识,“求善知識。勿生疲懈。見善知識。勿生厭足。於善知識。所有教誨。當念隨順。不應違逆。”因为本体你看不到,“於善知識。善巧方便。但應恭敬。勿見過失。”这些基本上文字上大家都懂,我就不详细讲了。那内容的部分,那都是你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

  我相信各位依止很多善知识,结果是你把善知识给抛弃了。对不对?为什么?你自己想想看,为什么你会抛弃善知识?因为你看不惯他,对不对?因为他不是你想象中是坐在云端上的人,他也不像你所想象的是坐在桌子上供人膜拜的人。他还是到处趴趴走,不安于世的人。他没有办法成为你的财富。他不能够乖乖地坐在你家里受你朝拜。那你假如要的话,街上很多木雕的、石雕的,那才有可能。善知识不可能。你要弄清楚啊。

  所以我常常劝大家说,你跟哪位善知识都不要紧,不要跟丢了。我们绝大部分的人都把善知识跟丢了。是你故意把他丢弃的,不是他不要你的。这个你留意喔。

  前面讲完了,最后他有一个咐嘱,嘱托了。就一百零三页: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為勝樂。其國有山。名曰妙峰。彼有比丘。名吉祥雲。汝可往問。菩薩雲何學菩薩行。菩薩雲何修菩薩行。乃至菩薩雲何。於普賢行。疾得圓滿。”

  我们现在来看这几句话。下面当然还有一句,好!这个,善男子说:“孩子啊,你从这里出去向南方去,南方有个国土,名曰胜乐”。这个文字很简单,要讲就说“善男子,善财啊,在我们南方有个国土叫胜乐,那个胜乐国里面,有座山叫做妙峰,妙峰山上有个吉祥云比丘,你可去问他。菩萨怎么学菩萨行。怎么修菩萨行,乃至菩萨怎么样行普贤行,疾得圆满。”可以嘛?哈。这样就解释完毕了,然后看下一句,是不是?这个就简单了。这样有没有讲啊?这样叫做没有讲,因为你还是不懂他在讲什么。

  什么叫南方呢?南方是罗盘上的南方吗?还是地球磁场上的南方?这个你要知道,这个叫做《华严经》的语言模式。南方啊,这里是第一次出现,因为下面大部分都是向南方走,那我们在北京一直往南方走,还没问题啊,你假如在海南往南方走,就上龙宫去了。对不对?那怎么办?不是。“南方”是指正确的方向。你出去找,找善知识,但要朝正确的方向走。你不要跑到拉斯维加斯去啊。拉斯维加斯就不是正确的南方。那不知道是,那是××方了。他不是正确的方向。正确的方向叫“南方”。

  “东方”叫发菩提心的方向。“东方”是发菩提心的方向。“西方”是成就菩提的方向。换句话说,你一定是从东方,所以他是福城东,有没有?前面叫“福城东大塔妙处,听闻文殊师利菩萨讲普照法界圆满光明修多罗”,有没有?是不是?那是东方啊,发菩提心的地方嘛。那么向南方是修学菩提心圆满的地方。那么,到西方是成就菩提心圆满的地方。有没有?

  好,那北方呢?北方是不是拉斯维加斯的地方?不是,北方是把这一个成就啊,西方成就菩提心的这个成就啊,起来应用的地方,拿起来应用的地方。所以北方叫不空成就如来。有没有?会应用嘛。他不能讲空成就,他讲不空成就啊。也就是拿来运用也会成就,就是在事相上,事相上是有,所以不空嘛。有事相的运作,也成就的地方。

  所以,东、南、西、北简单的讲是讲这个部分。所以《华严经》中讲的,你要弄清楚。东、南、西、北是有他表法的意思。

  那么,从这个地方的定义,再转回来看。各位很喜欢修密法,你密法都讲不清楚。大概没有一个讲得清楚的。为什么呢?因为密法里头讲到,毗卢遮那佛的正前方为东方。毗卢遮那佛怎么坐都不要紧,他的前方为东方,他的背后就是西方嘛。是不是这样?好了,那这里头啊,我们中国有个民族,跟他非常相应,就是契丹族。契丹这个民族是太阳崇拜的,是面向东方的,有没有?所以毗卢遮那佛所对的东方,刚好是他坐西向东嘛。有没有?中国这个民族是坐北朝南。有没有?这个民族不一样啊。所以契丹族所建立的辽国,全国举国上下全部信仰《华严》,就是这个原因,你不知道啊。你不知道为什么啊。辽国为什么信《华严》?就在这里信《华严》啊。所以,契丹族基本上都是善财童子的后代。对不对?很清楚吧。这是佛陀法身的DNA。

  那你一直拿罗盘在找东、南、西、北方啊。那不在我们这个世界内。那在娑婆世界里,不在这个法界里。有没有?这是第一个。

  所以,我告诉各位,你每一个人,在座的各位每一个,你都有个东方,也都有个南方,都有个西方,都有个北方,只是现在看不清楚。你一定位四个就很清楚了,人生的方向就出来了。

  所以,你现在可以找你的南方,他有一个善知识,南方有个国家叫做胜乐国,那个国里头有一个山叫妙峰山。有个善知识叫做吉祥云比丘,第一个。你要弄清楚啊。所以你现在要学佛,先找个善知识,先找一个善知识,你要依止他,跟他学习。你要弄清楚啊。你确定以后,因为这里是跟你确定南方,因为你已经进到华严的门槛里了,先假设你已经发菩提心。那你没有发不要紧,你往南方走,他也会帮你发。所以呢,善财童子在往后走的地方,都“我已发,我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知道吗?

  大概,你找三位善知识以后,你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都不行。同样的,你假如一开始只跟一个善知识有三个阶段,你这样一再地反问跟追求你的善知识说“我这样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对不对?”三次,你自己也发了。但那是指三个阶段。你不要早上问一次,下午一次问一次,晚上问一次,不算啊。那是三大阶段,你可以获得的。这是南方。

  好,那么他第一个呢,就讲国土,这个国土、这个佛刹。他说南方有一国土,就是有个佛刹。这个佛刹是有个菩萨所成就的地方。但是,他这个地方,是讲国土内有个妙峰山。山上有个比丘叫做吉祥云。你知道吗?其实这个国土啊,不是我们世间讲的国土,而是这一个吉祥云比丘所成就的国土,但是呢,他不统治。你要留意到。所谓不统治就是他不管理啊,不管理他的国土。因为他出家人管理什么国土,那是国王的事。所以你留意到哦。

  他这个语言里头,都有他真实的意义在里面。但是你不推究他的用意,也就,你不知道佛教的结构跟佛教的伦理,你就没办法解释啦。他在这里并不是说,有个吉祥云比丘,那这吉祥云比丘有个国土叫做胜乐,他现在住的方丈寺在妙峰山上,他不是这样讲啊。对不对?那这样就表示,那个国土是吉祥云比丘在管的嘛。是不是?但是他不是,他没有管。他说:那里有个国土,国土里有一个山,山上有住了一个比丘叫吉祥云。对不对?你要留意到啊,这个层次感是不同的,层次感不一样。

  那我们从文字上来解释,你现在的文字意义上来解释啊,一定是那里有个国家,国土就是国家嘛,这个国家里头有座山叫做妙峰山,妙峰山上面有住一个出家人,你去找找看。因为山上不止一户人家嘛,那你去找到叫吉祥云比丘的,那你去问他“怎么学菩萨?怎么行菩萨道?”你就去找他问。那我告诉你,绝大部分的解释都朝这个方向来,那是你现在运用的语言的意识形态,大脑里头的意识形态,跟佛法在表达的那个法身慧命的领域是不一样的。这个你要慢慢地去区别。

  好,国土弄好了,现在说,这个国土叫胜乐,很殊胜,很快乐。

  佛法没有跟你讲不能殊胜、快乐啊。我们现在学佛都学到什么?干干瘪瘪的,而且呢,不能笑,人家笑,“嗯,不能”。不能露齿笑,露齿笑是犯戒。对不对?大同,那个,有个菩萨叫做露齿笑菩萨,有没有?华严寺有个露齿笑菩萨,那已经是全国破天荒,只有这尊菩萨牙齿露出来笑的,其他人露出来都犯戒啊,只有他不犯戒。还叫做最美,山西的国宝。为什么会弄成这样呢?你看清楚。

  胜乐,这个乐啊,不是世间的声、光、色、影的乐,而是一种法喜之乐。你没有到那个领域去,不经过真正修行,那个法喜不会产生的。现在我们学佛以后,因为生活调整了以后,诶!你会有一种喜悦,那个喜悦产生一种轻安。这个是你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会有的一种成果,那还没有真正进入到行法的胜乐,没有!那个是入定以后转到另外一个象限里头才有的。那么,你在这个转移的过程里,资粮道在具足的时候,你就会产生这种比你现有的声、光、色、影的享受,更卓越的那种喜乐,他会产生。那这个时候,你把他用胜乐这个名字来形容啊,也可以,因为这个名词,谁都可以用。

  那么能够把这种经验全部聚集在一起的地方,就叫做胜乐国土。所以,这个国土里面的人基本上是都在修行的。因为都在修行,所以他都是吉祥云比丘教化的范围。知道吗?你慢慢地去留意。

  那么,这里有一座山叫做妙峰山,这个国家,胜乐国家里头有个妙峰山。我们跟各位讲过,《华严经》里面有妙这个字,那就不妙了。因为这个妙,带有饶益众生的作用。他不是简单地那样讲叫妙峰山,那个山峰很微妙,山峰很奇妙,那个山峰不可思议,不是你想象的。这座山是教化众生的山。那我请问各位,那这座山是什么山?喜马拉雅山,还是泰山,还是什么?不是。他不一定是有形的山,你要留意到,不一定是有形的山。他只是,山是一种高耸,在土地上来讲,他突出的地方,他发挥出教化众生的功能啊,非常突出的地方,就叫做妙峰山。他不一定是一个土丘,是海拔一千米、两千米啊,不一定是那种山。也就是这个吉祥云比丘所在的地方,发挥教化众生的功能是非常卓越、非常突出的,那个地方就可以叫妙峰山。知道吗?

  我们在台北的道场,叫做草堂山,草堂山大华严寺。因为,我们不像这个盖得这么漂亮,是草所编的一个茅棚而已,所以叫草堂山,对不对?没有办法说跟这么殊胜的殿宇楼阁来相比较嘛,比较破落嘛。所以,自比草堂,叫草堂山,只是这样而已。那很多人说:“你们这里叫什么山啊?”是,当然不是土堆的山啊,是在发挥教化众生的作用。因为他起了一定作用,所以他就叫山,是指这个意思。当然,我们不叫妙峰,妙峰山就太自大了,所以,我们就叫草堂山。都是这个意思。

  山的意思,突出嘛,跟我们讲的幢一样。他不可能住在幢里头嘛,所以,形容就用山来形容嘛。知道吗?这个就是他的语言模式、思维模式。各位要弄清楚。用文字在表达那种意境,你要弄清楚。

  在这妙峰山里,“彼有比丘”,那里头有个比丘,“名吉祥云”。我们《四十华严》,翻译得比较完整,叫吉祥云。《八十华严》就不叫吉祥云,他说“彼有比丘名德云”。他叫德云比丘,道德的德,其实同一个啦。因为,翻译的人,对于那个表法的部分,他的感受不同,所以翻译的词句不一样。那我们讲,那个人是同一个人。吉祥云比丘是第一个《华严经》里头出现的善知识。前面,当然有很多佛菩萨,这个是出现在人间,形态出现的。

  吉祥云比丘其实就是普贤菩萨的示现。但是你在这里看不出来,我们就不谈那个部分了,那个部分是你修行功夫到的时候,你自然才会知道的。所以,我们把“吉祥云”加一个“室”,教室的室,吉祥云室,叫做普贤菩萨住的房子。文殊菩萨住的房子叫做善住楼阁。那个普贤菩萨住的房子叫做吉祥云室。就是从这个地方来看的。那当然要讲这个部分又另外一套理论啦,这里就又很长了。我们在其他地方讲,这里就不讲了。

  那么用吉祥云在这里来做形容,是告诉你,善财,你出去找,第一个,只要你愿意出去找善知识,那你就像吉祥云灌顶一样。他不会说:“彼有比丘。名倒霉鬼”。不会啊,那叫你去找倒霉鬼干嘛?当然叫你去找吉祥云。所以那是一个表法的意思,不是那个人一定是叫吉祥云,不是。你到那边去获得的法意,那就像吉祥灌顶一样。他是指这个意思啊。

  所以,在《华严经》里,这种经典,他的语言,每一个字的语言都有他的用意,有他表法的的意思在里面。那么,各位,你朝着你的南方去找善知识,是不是一定要叫吉祥云?不一定啊。而且铁定不会是吉祥云,这是一个你第一个要认识的。但是你所获得的利益,你就可以把那第一个善知识就叫吉祥云。因为他给你获得大利益,所以他是吉祥云嘛。对不对?所以,从实体上来讲,他是吉祥云,可是相上来讲,他未必叫吉祥云,知道吗?他可能是某个停车场管理员,或者是售票员。那你会说:“我怎么这么倒霉,我这辈子的善知识就是这么一个”。你不要起这种分别心。知道吗?不要起这种分别心。你要懂得,真的给你法意的部分,你有没有受用?有了大受用,这个就好了,第一个就叫吉祥云。

  所以法身里叫吉祥云,色身里不一定叫吉祥云。所以,色身所示现的部分,绝对不是你所想象的。所以我们前面才跟各位讲说:你对于善知识善巧方便的示现,“但应恭敬,勿见过失”。有没有?对于善知识所有教诲呀,“当念随顺,不应违逆”。因为他的示现有种种的善巧方便,你不知道啊。在现实社会里头显现的,你不要在意,你要看你真正法上的受益跟生命的成长是什么样的一种状况,这个才是重点!我希望各位在学佛的领域里,尤其学我们大乘佛法,你更要从这条路走过来。

  那我想,这几个名词,我这样讲,应该很清楚了。不能够说不清楚了。而这个几个词,一般来讲,讲经的人都不讲,因为这叫流水文。流水文,念过去就好了。反正,懂,你也不懂;说不懂,你也不懂。反正你只有一个答案:就是不懂。讲也没用。你只有在华严道场里你才能听得到。因为从这样解释,他叫做《广本华严》,就《大本华严》的解释。要照这样讲下来,这部经讲不完。绝对讲不完啦!不是我今天啊,兴致来了,精神特别好,讲详细一点,不是啊。因为,这只能够举例这样讲一下。再以后,我就不会这样讲了,每一参都这样讲,那就不用讲了。

  好,他现在这样讲:

  “汝可往問。菩薩雲何學菩薩行。菩薩雲何修菩薩行。乃至菩薩雲何于普賢行。疾得圓滿。”

  那这里头,有两个意义要跟各位谈。

  第一个,亲近善知识是在问菩萨行的问题,对不对?是第一个意义。那么前面三个条件里,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因为他是法身行圆融道嘛,这个没有问题。对我们来讲,你只有坚守、咬住三宝的信心不放,对三宝具足信心,这个条件不用动摇的。那么第二个,你要尽形寿行菩萨道,那你要邀请很多人来帮你的忙,对不对?凡夫行的圆融道,那你要怎么样,要一再地邀请人家来帮你的忙,所有来帮你的忙的人,通通都是善知识。知道吗?通通都是你的善知识啊。那么,他要从哪一方面来呢?“诶,现在我又是凡夫,我又不知道他对或不对。”

  事实上,我在台湾看到很多大德啊,尤其是出家人,在发心行菩萨道的时候,真的跟你讲,都是焦头烂额。因为很多涌上来要协助他的人啦,他有很大、很大的什么?错乱。因为一大堆人来,哪个人讲的对?每个都对,每个都要帮你的忙啊。你知道吗?结果他在那慌乱中做决定的时候,全部出错,出问题。你能不能在那个情况中不乱?好,这里头就出问题啦。

  你是个修行者,你必须有绝对的定力,定力是一定要的。没有定力,你其他就别谈。智慧倒很难讲,智慧你还没开嘛。修行者本身还是凡夫,还是凡夫啊。不是说,我是多大成就者,没有啦,也是凡夫啊。但是我总要有个定力。什么定力啊?就是坚持我对三宝的这种信心,所以,任何人要来帮忙,我只有一个方法,让他自然筛选。

  因为,我从不参与行政工作。要不然我组织经营我可以做吧,发展组织我可以做。我本来就是从商业、企业界走过来的,怎么不能做?可是你知道,当我跳下海的时候,我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浮上去了,知道吗?我要坚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时候,我就经营组织事情完全要放下。对不对?让给他们去运作,而他们在运作的过程里呢,他会去冲撞。那我们只有一个,坚持这个定位。

  那些,在这里看到善知识有是非的、有过失的,他自然会离开。他,没有看善知识是非跟过失的,他就会留下来。你要留意到。而这个因缘,他也会自然成熟。所以,组织发展只有组织发展的护法们自己去动,不要等我。因为,我不可能参与。我提供一些基本原则给你,那就只要这样而已啊。

  所以,你要留意到,问菩萨行,学菩萨行,是指邀请这些大德进来,这些善知识加入,他要能够帮忙,这是第一个,你要留意到。所以,你一定要有很多的善知识,这是必然的,必然的。不管你是凡夫行圆融道,或者是法身行圆融道,都一样。当然,法身行圆融道的,他福报更大。凡夫行圆融道,因为你有一些业障必须清理清理。所以你必须要剥你的壳,有没有?把他扒掉啊,那些业障要扒掉。所以,他一定有他,会去遭遇到的挫折与痛苦。

  好吧,我们休息一下。

  《四十华严》第71讲 (2009年03月02日) B

  好,我们再谈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请问菩萨行如何行?”那为什么还要问如何学?他都是法身了,这个里头要谈的是,事事无碍的部分。

  法身大士,我们讲四法界当中,事事无碍法界是法身的领域。法身在修学的就是事事无碍。如何事事无碍?你在过程里啊,你必然会有一些挫折跟失败,因此我们说,这个部分你需要进行的就是归零功课,一百零八拜。这是一个你必须要留意的部分。这是属于第一个课题的部分。

  第二个部分,那就要谈的就是,他最后一句,“乃至菩薩雲何于普賢行疾得圓滿”。为什么有一个普贤行,要赶快圆满?这个是第四期佛教思想的发展的重点。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人研究过普贤行。有人研究普贤行愿,因为是从普贤愿,十大愿,愿行,行愿上面来。就是普贤愿,有愿就要有行,那么这个行叫普贤行。那普贤行是什么?没人谈了。所以,我跟各位讲,第四期佛教思想要研究的主要课题啊,就是普贤乘。

  普贤乘,是个很大的项目。这里头,法身论就是一个课题。这个,我们要研究的,相当多。而这一期佛教思想所涉及到的,更扩大出来的就是对大自然的关怀问题。对社会对族群的关怀问题,在菩萨乘里有。但是普贤乘里更扩大到对于大自然的关怀。

  各位可能没研究过,对大海要怎么关怀?各位知道吗?大海有问题啦,大海,海的面积占地球的百分之七十,现在正在逐渐地扩大中。大海所受到的污染,所遭受的破坏,谁来关怀啊?因为我们住在陆地上,不住在海里,所以大海请龙王关怀就好了,是吗?污染大海的不是龙王,是人类。

  各位,你可能不知道,在大西洋他有一条公约,曾经禁止五年捕鱼。为什么禁止五年捕鱼?他们去发明一个管子,直径是十米,放在大海里抽水,那么管子的那一端,是个网,一个网,什么东西通通抽进去,然后通通网里捞起来,流出去的是水,所有鱼、虾、贝壳,什么东西,台湾话“通通抓光光”。他抓了十年了,大西洋没有鱼了。因为大、小鱼通通被抓掉了。那时候,大家大快朵颐。十年后无鱼可吃,怎么办?怎么办?他福报很大。这个叫做竭泽而渔啊。他那个东西不是只有一条管子,是因为你能这样捞,我也要捞啊,那不知道几百条管子通通下海去了,通通捞光了。所以他禁止五年捕鱼。现在五年过了,现在禁止这样捕鱼了。

  好了,那边禁止的时候,通通跑到太平洋来了。听说太平洋比较大,鱼捞不完啊,真的要这样捞啊,一次就够了,那鲑鱼都不用回流啦。在海里都被抓光了,怎么回流啊?你说可怕不可怕?

  那么,那些海难所造成的污染,那就更不用说了。每一次战争在海上的这种污染,你看有多恐怖!对不对?

  所以我们要知道,对大自然的关怀,是普贤乘的一个特色。普贤乘不能够只有概念,他必须有理,理论之外要有实际行动出来,那才能够达到理事无碍。也只有透过理事无碍,才能做一个正确的指导。

  那凡夫所进行的是事法界,他不是理事无碍法界,所以从西方发展出来的思想,他所走的是事法界的理论,因此天下大乱。那假如我们能够有理事无碍的指导,那就不会乱。知道吗?

  常常,我相信你也听说过,只要有佛教来参与,天下就不会乱。那请问你,佛叫要怎么参与?不是讲慈悲、讲智慧,这样就可以了,不是了。不是讲净化心灵四个字就可以了;不是说大家念佛就可以了;也不是说大家打坐就可以了;也不是说大家来念大悲咒就可以了。不是。你知道吗,要怎么样?理论提出来,相关事件提出来,这个理跟事要圆融无碍,那才对。所以,现在我们讲的事法界是怎么样?只用大脑,事提出来,好像解决了,其实延伸了很多的副作用。那我们提出来理事无碍的这种领域的时候,那可以告诉各位,不会有副作用!这个是最大的差别。

  我们要告诉各位的是,真的修行人从这个地方出发。所以只要有佛法,我们就有方法。有佛法,我们就有办法,他的办法是理事无碍的办法,不是事法界的办法。你要留意到啊,这个是他差别的地方。

  好,那么现在要跟各位谈的是,在普贤行当中的行啊,就是只这一个理事无碍以后的事事无碍这一行。所以,各位要留意到,这个当中有很多东西,我们不明白。我现在,随文而解义,跟各位提出来也是片片段段,还不是很完整的系统。普贤乘里所涉及的是相当的广,现在讲的,这是实质性的问题。

  我们跟各位讲过四个阶段:

  出离心、出离道、出离行,有没有?这个叫做声闻乘。

  再来,菩提道、菩提行、菩提心,这个叫做菩提乘。

  然后,菩萨道、菩萨心、菩萨行,这个叫菩萨乘。有没有?

  那普贤心、普贤道、普贤行,这个叫普贤乘。

  现在,普贤乘当中有个普贤行出来了,普贤行又跟普贤行愿差不多了,各位要知道,愿是标的。“我愿如何如何”那是目标嘛。目标定下来以后,你所有的因地,开始向目标聚集。为了达到目标所做的一切,都叫普贤行。因为,先定这个目标出来,所以,我们叫什么?叫果地觉,因地心。知道吗?果地的目标先定下来,所有的因向他靠过来。那靠这些因过来的时候,你会去整个、整体的调整,朝着那个方向去。所以,你不会迷失。但是,调整的过程可能没那么快,他需要一段时间。时间要多长,每个人不一样,每个环境不一样。但是你在这个时代,会发这个愿,那一定跟这个时代有关。你在这个族群里发这个愿,你这个愿一定跟这个族群有关。那么这个时代也好,这个族群也好,你的愿能不能兑现,跟这个时代的福报,跟这个族群的福报有关。

  所以,你,一个修行者,不用在意你的愿能不能完成。因为能完成,是众生的福报,不能完成,是众生的业力。你只要尽你的全力去推动他就好。所以对行者来讲,没有成功或失败这回事。只看他有没有尽力去做而已。你尽多少力,多少功德嘛。所以,就一个行者来讲,他一定是拼了老命,全部干到底啊。他是全部毫无保留的付出,这个就是行者本色。

  而在这个时候,他不是希望成功或者不希望成功的问题。因为在他的奋斗生命史里头,没有成功的这个问题,他只有做到底的这个问题。因此,用现在的话讲,他不计较成功与否。所以他说“成功不必在我”。对不对?因为那是众生的福报,他何必要成功呢?对不对?他只有顷其全力去完成他,因为那是他的使命。各位要留意到。

  行者之所以可贵,之所以接受人家的膜拜,不是他要接受人间膜拜,是因为他这样的付出,众生的感恩,各位知道吗?不是我们为什么要拜佛啊,佛有什么让你拜的呢?因为他是这样的付出,我们才有这样的福德,有这样的善根。是这样来的。

  好,那么普贤行的定义,基本上这样跟你定位啦。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目标,定了。那么,依你的性格,把所有要到达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这个目标,所有的资源你会汇聚过来。你知道吗?你要行的菩萨道,所有的资源会聚过来。然后会形成,把你的性格转变成性德,再一切行,通通叫普贤行。因为目标定了嘛,而这个目标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你的性格,所以你要做什么事。有的要慈悲救世,有的要智慧教化。有没有?性格不一样。有的急惊风,像释迦牟尼,有的慢郎中,像弥勒菩萨。对不对?那都对,因为你的性格嘛。而你会汇聚你一切资源过来,那你的性德就开始成长出来了。随着你的奋斗,你的性德就会一直成长。

  就我们跟各位讲,生命因素达到七十五分以上,你就看到了。那你现在进入六十分以后,就开始进入到法身里面了。这是整体的喔,不是个别的。生命因素的成长,绝对可贵。

  各位,好像很沉重的样子啊?其实,这个殊胜是真的很殊胜,非常不得了的部分。

  好,我们简单地,把这个部分跟各位谈一下。谈到这里,普贤行,一定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关。早期我是这样定义,用一个很简单的定义法。就,菩萨行像竹竿一样。竹竿,知道吗?筷子啊,你推这一头,另一头也会动,有没有?这个叫因果同时嘛。是不是?是不是这样?有没有感觉?回去试试看,你的筷子是不是这样?这一头推,那一头也会动啊。菩萨行是一对一嘛。但是,普贤行不一样。普贤行像蚊帐。蚊帐,知道吗?蚊帐,挂起来不是几面,五面嘛,对不对?四面、上面,没有下面嘛。蚊帐有没有下面?没有下面,就五面嘛。五面,你去注意看,任何一条线你一拉动,整个蚊帐都动,对不对?牵一发动千军嘛,对不对?你拉动一条线,整个都动。普贤行跟这个一样。这是一个类比法。

  但真正的定义,就是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目标定了,愿定了,那么行全部靠聚过来。那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他所聚集的资粮不一样,因此他成就的性德就不同了。那这样,普贤行的定义,可以吗?(众鼓掌)

  那下面啊,就这四个字,“疾得圆满”。这个就麻烦啦。这个,语言是这样讲,要赶快圆满,赶快达成目标啊,但是告诉各位,这个难啦。

  讲是这样讲,为什么难呢?

  第一个,我跟各位讲,最简单的,是智正觉世间的成就简单。智正觉世间,就是你要证阿罗汉,明心见性,证空性,然后进入法身,这个都简单。我跟各位讲,你只要把资粮道准备好,我们来认真努力,快的三个月,更快的可能两下子就好了,两只香就够了。一支香让师父说:“嗯?怎么这样?”一支香,师父说:“对!”就两支香嘛。这样,你就超越啦。但是,有没有呢?我还没遇到。哪一天遇到永嘉大师,可能会这样。永嘉大师连两只香也不要。他跟惠能大师吵一架,他就解脱了,那是他已经成就了。智正觉世间是最容易的,最简单的。我这样讲是,相对于眷属世间来讲的。那,你不要以为你很快,你就是登地菩萨,你就是明心见性,你就解脱了啊,那每一个人可不那么容易。所以,我们有一定的训练过程。你一定照那标准来。那你要真的有那种根器的话,那东西很快很快,一站一站就过去啦。知道吗?你要没有那种根器求不得的,急不得。这是第一个,智正觉世间。

  第二个,是第二个难的,是眷属世间。所以,我们从菩提道,菩提道是讲智正觉世间成就,出离道只是解脱业海的痛苦而已。那菩提道啊,是智正觉世间成就。菩萨道是扩大到眷属世间的成就。扩大了,眷属世间也圆满了。

  那,我跟各位讲过,要度一个众生跟自己度不一样,自己要成就,简单。我可以划定时间就可以成就了。可是,要度众生不一样。因为度自己,好像找一头牛。要降服你的心嘛,就降服这头牛而已,这一头牛啊。可是要度一个众生,就好像把一百头牛,一个众生就好像把一百头牛,迁到高速公路上说,排队排好,我“砰”一声,你就开始跑”。你知道,要把那一百头牛排好,你大概会用一个方法。你大概忙过三个月以后,你会发现,用一个最好的方法,通通打麻醉针,把他扛到那里。排好,然后,他们会慢慢醒过来,醒过来,然后给他们站好。然后“砰”一声,我告诉你,还是乱窜。他不可能向前冲。众生就是这么难搞。

  你以为度众生那么容易啊?不是啦。我们这些人坐在这边听,听得很高兴,你看下了课来找师父问的问题,就是千奇百怪啊。我在看你们听得大家好像都开悟啦,来问的问题都还在业海茫茫里面啊。怎么会这个样子啊?众生不好搞啊。我跟你讲,度一个众生都像一百头牛上高速公路那么难了,无量无边众生要这样度啊!不可能。

  前面我们那里讲过那个例子,有没有?那个十无尽心,记得吗?那个在第几页?我忘了。那十无尽藏。他说众生无量无边,度每一个众生都要佛刹微尘数劫,修学佛刹微尘数波罗蜜。你看看,每一波罗蜜要以佛刹微尘数劫来修,要修佛刹微尘数波罗蜜,来度一个众生。念完都昏倒了,你还怎么去修?你看看。我的形容,不为过啊,我跟你讲。佛经里要讲说,度一个众生,没那么容易。你以为众生那么好度啊。像我们僧团里头这些僧众,吵起架来,你知道什么样子?师父都还要戴钢盔,穿防弹衣。他来的时候还信誓旦旦“我宣誓、我发誓,我要怎么样,我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来求度出家”。结果,吵架的时候,你都不知道。每一次我想回去的时候,我不知道又几只牛跑掉了。度众生,难!

  好,度众生难,就已经比自己的智正觉世间难了。所以眷属世间要圆满啊,“疾得圆满”,大概是对眷属世间讲的。

  那么,这些眷属世间要怎么圆满呢?我们也要去思考,他要用什么方法让他圆满。那,我们就发展出三段教学。第一段教学,就是人格养成教育。现在是这个最麻烦。不是说每个人都没人格。可以说大部分人都没家教。所以师父要教你开悟的,变成说要先教你家教。家教到最后,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应对进退,开始。这师父也真业重,为了要度众生,本来是想教他如何解脱的,但是他解脱没有办法修,要解脱之前必须人格性要健全啊。这样反过来呢,因为要行大乘菩萨道,所有一切众生都要度尽。那这些人格不健全的呢,你就要从洒扫、应对、进退来教。你看看,累不累?等到教到差不多的时候,师父都已经忘了说要怎么教你解脱了。你知道吗?

  好了,这个眷属世间的菩萨道就已经够难行了,现在要行普贤行。普贤行又把菩萨道更扩大。从眷属世间,这边更扩大到器世间要圆满。这下子麻烦了,臭氧层破洞,地球暖化,温室效应。本来是讲O3,现在连CO2都跑出来了。那你看要怎么办?好了,这个怎么办?人还好搞定,现在,大地的问题、气候的问题,这个比那些众生更难搞。因为,这个问题,他已经不是人性的问题啦,这是牵涉到民主、政治社会跟经济发展,三方面共同构成的一种共患结构。他已经造成整个地球上的核心价值观产生严重偏差的问题来了。那你要怎么样把这个主流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做一个校正?很难啊。

  我现在讲这句话,你会觉得说:我到底从哪里冒出来的?在佛法里是有依据的。就我们刚才讲的,现在的主流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从事法界产生的。这个偏差已经造成今天世界千疮百孔,甚至于大气层都已经造成比整个地球面积还大,比整个地球的面积还大的破洞出来了。那再继续破下去,你看怎么办?

  好了,这是主流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所造成的结果。他当然不对。怎么样对呢?那就是要从理事无碍法界里头去找答案。那我跟各位讲的,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从这理事无碍法界里头提出来的。那你要把这个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向这个世界来做布达,让这个世界的主流社会全部来接受。那我请问你,要多久的时间?就这么简单就好了。

  现在普遍都在讲求经济成长,这个例子就好。我说经济成长是个恶魔,我告诉你,你大概都没听到,我已经讲了好几次了。你会相信吗?我告诉你,到现在还没有人会认真去思考,我讲这句话什么意思。为什么是个恶魔?你假如有认真思考,你就会发现:那经济假如不成长的话,要怎么办?对不对?这个问题一定产生。那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可以经济成长,但是,不是经济成长,也就是不开发自然资源,而让大家的生活,同样会获得改善,而且不是所得增加,而是幸福增加。所以我们不叫经济成长,我们叫幸福成长。你知道吗?

  那您愿不愿意朝着这条路来走?现在的核心价值观是,要所得增加,不是要幸福增加。所以我们发现很多人虽然money、money、money很多,但是痛苦、痛苦、痛苦更多。到最后,宁可不要money,要自杀。因为只有自杀结束他的痛苦嘛。那我请问你,经济成长,对吗?你可能会说“那,才他们几个人,因为我们都还赚不到钱”。对不对?钱不够多,所以不会痛苦。我跟你讲,真的钱很多的人,很痛苦啊。为什么?因为我们都不曾有过钱,所以我们不会痛苦。

  但我告诉你,这是核心价值观的错误,造成思维模式的错误、行为模式的错误。所以,很多人,我不是说你。万一说到你,纯属巧合。很多人赚了很多钱,家庭破碎了,有没有?夫妻感情推翻了,子女变坏了,不听话了,甚至于自己的身体弄糟了。有没有?你想想看,我不是说你,你的亲戚朋友一定有。尤其是越成功的人是越糟糕。我不是诅咒成功。对于任何成功的人,都是我们社会的资产,我们应该珍惜、应该尊重。他们即使有错,我们也应该包容。这是我们一贯的主张。

  可是,对于那些很成功又很痛苦的人,你用什么办法来帮他呢?你叫他来信佛,“哼!”他说,“你是应该扫地出门的、破四旧里面的破烂”。怎么又会信呢?因为他相信他的大脑嘛。但是我告诉你,大脑是错误的。所以,他才会有那个痛苦存在啊。你知道吗?

  所以,我们在提一个问题的时候,他有一个核心,就是他的理论,到底出自什么地方?这是我们所谈的。各位你知道吗?我们是很认真的,不是说着玩的,我跟那些录音机讲经的不一样,都是肺腑之言。告诉各位,真正人生的问题。

  那么普贤乘,既然知道,从出离道来讲,就是声闻乘来讲,要解脱就不容易了,所以他们一直在搞那个智正觉世间的问题。但是,我们从菩提道来讲解脱并不难,很容易做到。从菩萨道来讲,那眷属世间怎么搞定,这个才难啊。可是,比起普贤乘来讲,那器世间更难搞了。你知道吗?

  因为,你对于眷属世间,是我们所接触到的众生,有缘我们就度了。只要度有缘的,无缘的你根本度不到。对不对?全世界六十六亿人口,我请问你,你总共认识几个人啊,包括电视上所看到的密密麻麻不认识的人,通通加进去啊,你不会超过十万个人。你知道吗?你一辈子所认识的人,包括在火车上那乌压压的那些人,通通算进去。你不会超过十万个人。但是有六十六亿人,你怎么办?对不对?其他,我们不讲啦,什么无量无边那个我们不讲了,光有量有边就差那么多啦,对不对?

  好了,器世间呢?一下子就影响到全世界的人,全部穷尽。所以,普贤乘的效果大,就在这里啊。因为你这个东西一弄好,六十六亿人口,全部受益。是不是平等平等?(众鼓掌)

  你用事法界去弄的话,事法界弄,有没有?君权、帝国主义改为民主世界,有没有?现在是不是民主世界,花了五、六百年啊,我告诉你,全部是帝国主义那些人换服装而已。你去注意看看,美国那些总统一定跟英国皇室有关系。这个奥巴马还没有人研究啦。为什么?他们都是那贵族去转型的。日本也一样啊,都是贵族去转型的,他从那幕府时代转型过来的。所有国家在政权上,从帝国转变成民主的过程,民主什么两党政权,通通是那些人去搞的啦,轮不到你跟我啦。真正的,不是。他这个是从事法界来,所以他有一个历史的因缘在那边程序着。他的转型就是那个样子,绝对是那一帮人。那个基因还是存在的,政治还是政治家族的。不信,你、我出来跟他们竞选看看,除了你自己一票以外,大概没人要理你。而且他又有一个门槛,你要是达不到一定的标准,那你缴的保证金全部没收。所以,选一次就够你破产十次,永世不得翻身,你最好少去。所以,他是从事法界来。

  我们跟各位谈的不从事法界,是从理事无碍法界来。所以,他才有办法从根本上翻过来,知道吗,他是没有事法界的缺点。这个普贤乘,你看看,他有多殊胜!

  我们可能感受不到了。因为这个时代还没有人对普贤乘好好地去研究。所以,我跟各位讲,希望各位发心,真的来从事这个研究,我们非常欢迎。第四期佛教思想的发展,他的思想发展,普贤乘的思想,法身论。这里头,我们牵涉到生命改造过程里头,有一些生命因素。我跟各位讲,生命因素这个课题,会是未来人类思想发展的显学。研究生命因素,非常重要,尤其在幸福成长的范畴里面。因为在经济成长的范畴里头,他只是讲供给跟需要,叫无异曲线,对不对?他在研究的是那个东西。但是,在我们讲幸福成长的领域里,生命因素非常重要。

  这个生命因素,有慈悲、有智慧、有包容、有珍惜、有聆听、欣赏,这些都是啊。现在,我们根本就不理会这些。我们只有对立、抗争、争夺、斗争,美其名叫竞争。什么竞争,根本就是斗争嘛。是不是这样?有没有人说把对方打倒以后说:“好了。我赢得了,分一半给你。”没有啊,对不对?把他打倒以后,就是最好是全部把他充公,然后把他晒成饼干,卖肉干。所以,你就不能失败,因为失败很惨啊。所以,这些人日子不好过,越成功的人,我跟你讲,越恐惧。为什么?因为失败的人,他始终是失败,反正我再奋斗也失败。然后,他的人生观就变成皮条,混过去就好了。成功的人不是,成功是得到了。还没得到,怕得不到;得到以后,怕丢掉。这叫患得患失,最典型的例子。尤其在这竞争很激烈的时代里,那一种患得患失,更严重。那恐惧心,又特别强,你说可怕不可怕。所以,成功的人,日子不好过。

  现在你看看,一讲什么?“股票怎样?”“噢。”马上…为什么?“跌停板?还是涨停板?”“涨停板.”“啊?我没有买!” “嘣”,又下去啦。人家问你说,“你买哪一只?”“我买这个。”“啊!”“ 怎么啦?”“跌-停-板”。血压就停止了。为什么?恐惧太厉害了!当然手中没股票,心中很舒坦;手中有股票,心中就什么?很沸腾。跟着他起伏,对不对?就很沸腾。这个都是我们在讲的,你所面对的状况。

  那么学佛的理论架构里,他有这种情况。你假如不懂得这个内容,你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要讲这四个阶段,声闻乘、菩提乘、菩萨乘跟普贤乘,四个部分。那你就知道,他为什么要讲“疾得圆满”了。“疾得圆满”不是究竟圆满,这一期生命所遇到的器世间、眷属世间的问题都要能圆满。这是法身的圆融道做得到的。我们凡夫你做不到。做不到,不要紧,没有叫你一定要做到,但是呢,透过这个部分,会使你的生命急速超越,很快的会超越自己。你会把那个懦弱心,怯弱的生命形态,转变成非常威武的生命形态。这是我用的形容词。你不一定要用这个词,你可以有更美的词。回家想一想,想个更美的词来替代。因为我在讲课临时跑出来的。

  好,那下面还有一句话。他说:“善男子。彼善知識。當為汝說具足圓滿普賢行願”。

  这个“具足圆满普贤行愿”,跟“疾得圆满”不一样。

  “疾得圆满”是指,我这一世要完成的任务,法身圆融道可以完成,凡夫圆融道不一定完成。因为,凡夫圆融道是牵扯到众生的福报跟业力嘛。那么,法身圆融道是一定可以做到的。好,这是一个。

  第二个呢,“具足圆满”的意思是指究竟圆满。但是这里有一句,这句话是讲“善知识当为汝说”,谈到究竟圆满,这个善知识会告诉你如何“具足圆满普贤行愿”的问题。那换句话说,以善财来行法身圆融道的时候,他有两个东西,就普贤行愿,他有两个:

  一个是,今生今世应该圆满的是哪些。这一个。

  一个是,究竟圆满的那个东西是什么。他要种究竟圆满的因。

  各位要留意啊,这个就是《华严经》的一种流淌,就是动态感,我们讲多维流淌,为什么叫多维流淌?因为多维度是全方位的,而且他是动态的。假如我讲,这一世的部分把他圆满就结束了,那就静态了。那么,这一部分可以做到,可是还有一部分究竟圆满,生命还在继续推动。所以,善财童子在每一参那边都有一种情况,他这一参里头所修学的,圆满了,然后再往下一参继续再走。那假如说,我这一参圆满就一切都圆满的话,那我就不要往下一参走了,对不对?

  所以,生命是动的,而且是恒动。你要留意啊。生命的存在是永恒的,不但永恒,他不是静态,他是永恒又是动态。但是,他动态不是疾风劲雨的那种情况,他是一种流动的,所以我们叫流淌,淌扬。像那个水流过石头面上这样过去,哇!那样好舒服,好美!生命的存在就是这个样子。有没有感觉过?没有的话去找一条小河流,那河水刚好流过石头上的那种情况,那个叫流淌啊。生命的存在就是这么的美。

  我们修行,为什么要修行?就是在找寻这样的生命。每个人都有的,每个人也都可以达到的,不是做不到,问题就在你怎么进行。所以,你有幸能够进入到这样的一个道场,来做这样的一个修行,那整个生命就是这么的完美。所以我们才说,人生难得、佛法难闻、正法难求,关键在这里。

  假如一般的,按照世间的这种情况来讲,跟着惯性走,那你就活在福报的范畴里,你逃不过。因为你现在有福报,所以现在你怎么享受都可以,当你没有福报的时候,那你就很难。

  好,这个是,谈的这个部分。

  另外一个,这里讲“普贤行愿具足圆满”。那么,前面讲“普贤行疾得圆满”,有没有?从文字上也看到他的区别。普贤行只讲行的圆满,并没有讲愿的圆满。有没有?他只是谈这辈子的部分,这个因缘下的情况。但是呢,他讲到普贤行愿,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要圆满的部分,那这个就要具足圆满了。有没有?他的语言模式里是有不同的。

  所以,有人常常问说:“师父,你那么忙,你有准备吗?”

  我说:“不要准备,我讲经不准备。”

  “不要准备,不会……”意思就是不会闹冲突啊。

  我跟你讲,不会。为什么呢?我为什么那么大胆,那么自信?可以不准备就上台来讲,你知道吗?因为,《华严经》有一定的模式。知道吗?他有他的语言模式跟行为模式。而这个模式,不是单一,他很多。知道吗?他的模式很多。

  所以你去注意看看,你注意听,我不是批评,我只是举例啦。你听净土法门法师讲经,怎么讲都倒归极乐。他就是那个模式。所以你听他讲经,很容易接受他的那种激励。他怎么讲都在激励倒归极乐,就是这样子。那,你有没有听过?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那么多啊,我是听过他讲八年而已。他的模式只有一个,我没有模式,我是运用《华严经》的模式。

  因为《华严经》的模式,假如套用净土法门法师的立场来看,叫做善变。他很会变,因为他本来就是没有模式。他只有一个模式,就是有模式。那个模式是什么?你自己套进去,你就知道。因为,你看他的文字,南方,东南西北他有空间的模式呀;讲时间,有时间的模式。有没有?讲五十三就时间的模式,讲东南西北是空间的模式,就不一样啦。像这种语言在运作的时候,他有他的模式。因为他是一个法身世界里头,他透过我们这一个娑婆世界的形象跟语言,来描述法身法界里头的状况嘛。透过我们色身的存在,来说明法身的那个东西嘛。那你这一点你不能勘破,你永远谈不到法身里面,你永远进不了法界那里面。就只有这么简单嘛。

  所以,你说我怎么会?你问我,我也不会啊。但是这拿来都是,拿起来都是啊。这个,各位,你在修学上可以多用心。我们真的是,这样跟各位谈。我没有办法跟你讲说,要怎么样。你只有透过那修行以后进去。

  而这一方面,从经文来,你要有两个东西。一个是禅观,一个是义学,就这么两个。你没有禅观,你不知道他在讲什么。很多讲经的,你听过很多了,他只是语言上讲一讲。你要把这个法意能够表达出来,你要有义学的训练。否则,你禅观的经验你讲不出来。所以我说,义学只是什么?义学,他定义是,义学是在说明你禅观的心境。禅观,心里头的那种定中的那个境界,你要把他述说出来。

  所以你会发现,人家问那个祖师说:“还没有开悟之前,你觉得怎么样?”

  他说:“如丧考妣。”好像爸爸、妈妈死了一样那么急,急得要赶快开悟啊。

  “那你开悟以后呢?”

  “如上丧考妣。”

  他说:“怎么搞的?”

  “我急啊,急得讲不出来啊。”刚进去那里面,他没有办法,他感受得到,他描述讲不到,知道吗?

  所以,我才跟各位讲说,像义玄祖师,临济宗祖师,义玄大师,他从默山那边开悟以后,要把他开悟的东西讲出来,最少要十年到二十年。不是十年后再讲,那个期间他还要一直讲,试着去描述他里面的东西。因为那个法身的东西,我们这世间没有。所以要经常透过我们世间的东西,来做表达。所以,我在跟各位做这种表达,你也不要执着,一定那个样子。一定要把一百头牛拉到高速公路上去,警察先把你抓去关起来,你不要以为。一百头牛拉到高速公路上去,那人家都不要动了。那只是举例跟你做说明。

  好,到这个地方,基本上文殊师利菩萨教导就全部结束了。你去啊,你去找吉祥云比丘,他就告诉你怎么样具足圆满普贤行愿。那我们的话说:“OK。拜拜”。就结束了,可是从善财童子这里他还有一段。

  “時”,就那时候啊。

  “善財童子。聞是語已。心生歡喜。踴躍無量。於彼比丘。深生渴仰。于文殊師利。殷懃戀慕。頂禮雙足。遶無數匝。悲泣流淚。辭退而去” 。

  他这个就讲得很感性。善财童子,听到老师这么说,心里很欢喜,“踊跃无量,于彼比丘。深生渴仰”。有点喜新厌旧,对不对?可是他不是这样啊,他没有喜新厌旧。他说“于文殊师利。殷懃恋慕。”对旧的呢,还是恋慕不已呀。对不对?“顶礼双足。遶无数匝。”绕无数匝,那就绕到死嘛?这个只是形容而已,就表示他非常怀念师父,这样而已。这就是一种珍惜跟尊重。

  “悲泣流泪”。那法身还会悲泣流泪吗?善财哭得像个泪人儿?不会啦,那只是形容他对师父的感恩,很深很深,这样而已。不过演戏还是哭一哭比较好。但是,那种情况,这个语言文字只是形容而已,一个真修行人不会啦。在离开的时候,想到师父会掉个眼泪,会。那是一种感恩的眼泪,感恩。师父的教导,来到这里一相应,自己掉个眼泪,眼睛湿湿的。人家问你:“怎么啦?”“没有,没有。” “没有吗?没有怎么眼角湿湿的?” “没有啊,没有啊。”那是真感恩,那感恩之泪不同于一般的眼泪。

  那这个地方讲的,为什么经文要特别描述这一段?完全讲我们世间人的关系,对不对?那各位,你应该也有这种经验。毕业了,也要到新学校去读书了,那个时候我们大概都会有最后一次的那种感觉。毕业了,我就要离开学校了,那个时候怎么办?把师父抱起来,丢到天空中去,然后大家赶快跑,让他“嘣!”其实,意思差不多啦。因为你对学校的一种什么,一种最后的怀念。这是一个人之常情。

  在这里你会看到,佛法,尤其我们大乘佛法,在谈这个部分,非常人性化。他并没有跟你讲说“善财童子,已是法身大士,所以如如不动,不掉眼泪。”没有啊,对不对?没有这种情况。他告诉我们,我们在人生的旅途里,你的人性,其实他的人性是非常活泼的,没有压抑,没有扭曲,这才叫正常。你假如在这个时候,“嗯,大丈夫将相所不能为。为什么会这样子懦弱,不掉眼泪。你一定要不掉眼泪!”真的不掉眼泪的,才是懦弱。真的,一个人,你在现实的这样的一个人来讲,你是具有非常非常丰富的感情。那种感情,就在这个地方表现出来。不是平常每天都这样子,不是啊。但是,在这个时节因缘上,这是很重要的。

  “对于新的学校,我要去了,当然,我很高兴啊。”对不对?各位都读过书嘛,你还记得吗?你第一天去学校读书的情境怎么样吗?国民学校毕业的心理,那个心境怎么样,你想得到吗?没有的话,没感情。然后,期待着要到新学校去报道,有没有?发新书的时候,那个心境怎么样?有没有?这一定会有的嘛。那你现在回想看看,跟善财童子现在的心,大家毕业了,国小毕业了,那个心境你有吗?他想要当中学生,要到下个阶段去了。是不是这样?你那个心境想一想?你一定那个时候本来就不想读,“爸爸叫我一定要读。学校把我分配到这里来”。又讨厌,又怎样。(众笑)

  他的人性完全能够表达。对于新的,你看那种心境,对于旧的,这个心境,有没有?这个讲得很清楚了。告诉各位,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他在学佛的时候,本来就是很健康的状态。一个身心不健康的人,他就会奇形怪状。我们相信每一位都是身心健康的。我们也肯定各位在菩提道上,也会这么样殊胜跟灿烂的。

  到这个地方因缘也很圆满,我们四卷经文,讲完了,希望各位不要“悲泣流泪,辞退而去”。(众笑,鼓掌)我们四月份还要再来。四月几号?四月二十四。我们再见。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