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6
上海佛学书局印行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十三 光明觉品第九
卷十三 菩萨问明品第十
卷十四 净行品第十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六)
目 录
卷十三 光明觉品第九..................................一
卷十三 菩萨问明品第十..................................一一一
卷十四 净行品第十一..................................二一四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唐于闐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第十三 光明觉品第九
光明觉品第九
為什麼会有光明?因為修般若的缘故,所以现出光明。什麼是觉?就是觉悟。众生见到光明,就生出觉悟的心。这一品在华严经排列在第九品,所以称為光明觉品第九。
尔时,世尊从两足轮下,放百亿光明,照此三千大千世界。
在说完四圣諦品的时候,释迦牟尼佛从两足轮之下放出百亿光明,照耀三千大千世界(足是人身最卑贱的地方。但因為智慧是最平等,没有高下的,所以从足下放出最尊贵的光)。
一个须弥山、一个日月、一个四大部洲,这是一个世界。积聚一千个世界為一个小千世界;积聚一千个小千世界為一个中千世界;积聚一千个中千世界為一个大千世界。因為有三个千,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
百亿阎浮提、百亿弗婆提、百亿瞿耶尼、百亿鬱单越、百亿大海、百亿轮围山。
有百亿(一万万為一亿)那样多的阎浮提(南赡部洲),有百亿那样多的弗婆提(东胜神洲),有百亿那样多的瞿耶尼(西牛贺洲),有百亿那样多的鬱单越(北俱卢洲)。又有百亿那样多的大海,又有百亿那样多的轮围山。
百亿菩萨受生、百亿菩萨出家、百亿如来成正觉、百亿如来转*轮、百亿如来入湼槃。
有百亿那样多的菩萨,从兜率天内院降下,来到人间受生。有百亿那样多的菩萨,出家修行。有百亿那样多的如来,在菩提树下成正觉。有百亿那样多的如来,转大*轮,教化众生。有百亿那样多的如来,在双树林入大湼槃,这是佛八相成道的过程。八相是①降世、②住胎、③出胎、④出家、⑤降魔、⑥成正觉、⑦转*轮、⑧入湼槃。
百亿须弥山王、百亿四天王众天、百亿三十三天、百亿夜摩天、百亿兜率天、百亿化乐天、百亿他化自在天、百亿梵众天、百亿光音天、百亿徧净天、百亿广果天、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
有百亿那样多的须弥山(译為妙高山,山形是上边宽,而下边窄)。又有百亿那样多的四天王众天(在须弥山的山腰,东是持国天王所在,南是增长天王所住,西是广目天王所住,北是多闻天王所住)。又有百亿那样多的三十三天(就是忉利天。因為四方各有八天,中央有一天,所以称為三十三天。也即是天主——佛教的释提桓因,住在此天)。又有百亿那样多的夜摩天(译為善时分,因為此天以莲华开合為一昼夜),又有百亿那样多的兜率天(译為喜足,因為此天众生欢喜知足。候补佛位的菩萨都住在此天之内院,当来下生弥勒菩萨就住在此。他来到人间时,据说人血会变為白色),又有百亿那样多的化乐天(此天的天众可以遂心所欲,化现各种乐器,各自受用),又有百亿那样多的他化自在天(此天快乐无比,可将他天所变化的音乐,作為自己的音乐。天魔王波旬就住在此天),又有百亿那样多的梵众天(此天的众生,其心清净,无慾念,貌似童子,身如银色,有男无女,纯是化生),又有百亿那样多的光音天(此天的众生,不但身心放光,而且智慧也放光,所放的光是红色,用来作佛事,用光来教化众生),又有百亿那样多的徧净天(此天的众生,得到纯眞清净的妙乐。因為太快乐了,容易丧失道心,所以修禪定者,宜离此天),又有百亿那样多的广果天(此天分為两种禪定的功夫。修有漏定的外道,会生到无想天;修无漏定的菩萨,会生到五不还天),又有百亿那样多的色究竟天(这是色界最高天。禪定利根者,直接出离三界;禪定钝根者,要经过四空天「无色界」,才能出离三界)。在这样诸天所有的境界,完全很明显的现出来。
如此处见佛世尊,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其百亿阎浮提中,百亿如来亦如是坐。
好像在娑婆世界,能见到佛世尊坐在莲华藏师子之座。有十个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菩萨,共围绕於佛。在其他百亿那样多的阎浮提中,也有百亿那样多的如来,坐在莲华藏师子之座,在转*轮,教化众生。
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
这完全以佛的大威神力之缘故,在十方世界中,各有一位大菩萨;而每位大菩萨和十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诸菩萨在一起,一起来到释迦牟尼佛的道场,来聆听佛宣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法。
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觉首菩萨、财首菩萨、寳首菩萨、功德首菩萨、目首菩萨、精进首菩萨、法首菩萨、智首菩萨、贤首菩萨。
有十位大菩萨,其名号是①文殊师利菩萨,从东方金色世界来,為三世佛母,又為诸佛之师。在处胎经上说:「昔為能仁师,今為佛弟子,二尊不并立,故我為菩萨。」②觉首菩萨,从南方妙色世界来,他是觉悟上首的菩萨,证得无碍智。③财首菩萨,从西方莲华色世界来,他是用法财教化众生,為上首菩萨,得灭暗智。④寳首菩萨,从北方薝卜华色世界来,他是眞俗无违,可珍贵故,為上首菩萨。⑤功德首菩萨,从东北方优钵罗华色世界来,他能了达如来应现说法之功德的缘故,而為上首菩萨。⑥目首菩萨,从东南方金色世界来,他能以福田照导,如目将身,平等福田,為究竟智。⑦精进首菩萨,从西南方寳色世界来,他以正教甚深,必在精进,能策万行,為最胜智。⑧法首菩萨,从西北方金刚色世界来,他以法门虽多,必在正行,於法能行,方得自在,而為上首。⑨智首菩萨,从下方玻瓈色世界来,他以佛之助道,虽无量门,智為上首,能净万行。⑩贤首菩萨,从上方平等色世界来,他以前佛后佛,一道清净,由自性善,故称為贤。
是诸菩萨,所从来国,所谓金色世界、妙色世界、莲华色世界、薝卜华色世界、优钵罗华色世界、金色世界、寳色世界、金刚色世界、玻瓈色世界、平等色世界。
这十位大菩萨,是从自己的国家来到佛所,作為影响众。这些世界的名称,已在如来名号品中说过。在东方有金色世界,在南方有妙色世界,在西方有莲华色世界,在北方有薝卜华色世界,在东北方有优钵罗华色世界,在东南方有金色世界,在西南方有寳色世界,在西北方有金刚色世界,在下方有玻瓈色世界,在上方有平等色世界。
此诸菩萨,各於佛所,净修梵行。所谓不动智佛、无碍智佛、解脱智佛、威仪智佛、明相智佛、究竟智佛、最胜智佛、自在智佛、梵智佛、观察智佛。
这十位大菩萨,在无量劫以前,就修菩萨道而利益一切众生。他们皆在所有诸佛之前,礼敬诸佛,称讚如来,广修供养,净修梵行。净修就是把一切染汚念头断了。梵行就是清净的行门,专心致志,令杂念不生。净有扫除的意思,好像房间有尘土,便要大扫除,清理乾净。净修也是这样——把心中的尘垢扫除。什麼尘垢呢?就是邪知邪见,狂心野性,不守规矩的思想等等。人只知扫房间的尘土,而不知扫心中的尘垢。心中有很多的骯脏妄想和杂念,若不把它清除乾净,这个菩萨道便永远不会有成就之日。所以要时时刻刻廻光返照,反求诸己,令心不放逸、不随便,生觉悟的念头,这就是净修梵行。
在如来名号品中所说十方世界有十位佛世尊:①在东方金色世界有位佛,名号不动智佛。这位佛在常寂光净土中,寂然不动。虽然不动,但徧知一切。他有正知又有徧知,所以他的智慧非常广大。我们人人都具足这种不动的智慧,可是人人把它遗忘了。好像在作梦的时候,所有的学问也不会运用。所以这位不动智如来,令众生想起自己本有不动的智慧,令我们返本还原,反迷归觉。
②在南方妙色世界有位佛,名号无碍智佛。这位佛的智慧是无有障碍,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种智慧,不但诸佛有,我们众生也有,可惜我们不会用,所以顚顚倒倒。
③在西方莲华色世界有位佛,名号解脱智佛。这位佛有解脱的智慧,解脱就是离开一切障碍,得到眞正的自由。这种智慧,人人皆有,但因為妄想执著,所以不能解脱。得到智慧解脱,就证得五眼六通。
④在北方薝卜华色世界有位佛,名号威仪智佛。这位佛有威仪的智慧,威是有威可畏,仪是有仪可法。所谓「行住坐卧,四大威仪」。古德说:「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鐘,卧如弓。」行路时,如轻风徐来,水波不兴;不可有暴风之势,颳得天昏地暗。站立时,身直如松,卓然独立;不可东倒西歪,前弯后仰。坐时,要端然正坐,形如大鐘,不动不摇,心无妄想,自然不动。卧时,採取吉祥卧的姿势,右手托腮,左手搭胯,好像弓形。这是简略而言,若广言之,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总而言之,处处要谨愼行事,时时要注意环境。例如人家正在静坐,你关门不但要没有声音,就是走路也不要有声音。否则,会影响静坐者心动。所谓「寧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修道人心静如水,本来没有波浪。你若令其心动,或会引他发狂,或者堕地狱。我们修道人的一擧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合乎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的标準,不能妨碍他人修道的情绪。这一点,希望大家要遵守,不可放逸!
⑤在东北方优钵罗华色世界有位佛,名号明相智佛,这位佛有明相的智慧,明瞭诸法实相的道理。实相就是无相,不执於相,所谓「扫一切法,离一切相」。因為相从妄心生起,不执便无,所以為实相,就是眞实的相。
⑥在东南方金色世界有位佛,名号究竟智佛。这位佛有究竟的智慧,也就是根本的智慧,而不是后得的智慧。我们修道的目的,是求究竟的智慧,此智现前,就是开悟。
⑦在西南方寳色世界有位佛,名号最胜智佛,这位佛,有最殊胜的智慧,这种智慧是无上可比,能转八识為四智。
⑧在西北方金刚色世界有位佛,名号自在智佛。这位佛有自在的智慧。自在就是心离烦恼之缚,到通达无碍的境界。
⑨在下方玻瓈色世界有位佛,名号梵智佛。这位佛有清净的智慧。清净就是离开诸恶行之过失,离开众烦恼之染汚。
⑩在上方平等色世界有位佛,名号观察智佛。这位佛有观察的智慧。观察诸法体性,是不生不灭的。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於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在这个时候,一切处所有文殊师利菩萨(他的化身是徧满一切所有诸佛的道场,凡是有佛说法,他都来参加作為影响众)。他能在各位佛的道场中,同时发出音声,来演说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妙法。
有人问:「文殊师利菩萨究竟有多少?」文殊菩萨只有一身,可是能化百千亿身。文殊菩萨虽然在本处而不动,但是化身能到十方诸佛国土去。这是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道理。例如有水的地方,就是月光现出,所谓「千潭有水千潭月」。又如,在一间屋子裡,四壁和上下都掛满镜子。人若站在房子中央,在所有镜子里边,都现出人的影子,有很多人影。由此可证,有多少镜子便现出多少身。
若有见正觉 解脱离诸漏
不著一切世 彼非证道眼
在所有诸佛道场中的文殊师利菩萨,同时说出菩提和烦恼的关係。菩提就是觉道,烦恼就是业障。因為烦恼是从情感所生,有烦恼就有业障。文殊师利菩萨因為怜悯众生,而说出怎样修菩提觉道,怎样断烦恼业障的方法。所以才说:假设有人能见到正觉(佛),已经证得解脱,离开诸病,也就是内离一切诸漏,外不著世间有為法。但这两种境界尚不是究竟,因為还有个离不离,著不著的对待法。若是没有一个离,也没有一个不离;没有一个著,也没有一个不著,这才是绝对待。能这样,就是对世间法眞正明白了。
没有一个离,也没有一个不离,这是扫一切法。没有一个著,也没有一个不著,这是离一切相。佛的境界,没有一个离,也没有一个不离,而是超情离见。超出凡情,离开凡夫的知见,所以说佛的境界是不可思议。到这种境界上,才是诸佛的本体。若说诸佛已经离开诸漏,那是还没有深入明白佛法,若说诸佛已经不著世间法,那也是没有明白佛法,因為诸佛还在世间教化众生。虽在世间,但没有凡夫的顚倒。佛是扫一切法,离一切相,没有一个著,也没有一个不著;没有一个离,也没有一个不离,这是究竟的,所以才说不著一切世。
如果说佛还有个离,还有个不离;还有个著,还有个不著,这是对待法,是不究竟的,所以说彼非证道眼。道眼就是眞正的智慧。
什麼是解脱?就是得到眞正自由,无拘无束,来去自在。我们為什麼不自由?因為被执著妄想的绳子把自己绑上,所以行动不自在,得不到解脱。
什麼是诸漏?就是从无始以来的习气毛病。例如贪财,就有财漏。贪色,就有色漏。贪名,就有名漏。贪利,就有利漏。漏就是不圆满。凡是不合规矩的,就是诸漏。
有人在心中打妄想:「吃饭也是漏,穿衣也是漏,睡觉也是漏,那麼,什麼是不漏呢?吃饭是漏,可是人人要吃饭,没有一个人能不吃饭,人人要穿衣,没有一个人能不穿衣。人人要睡觉,没有一人不睡觉。这些食衣睡都有漏。我们应该无漏,可是不吃饭,就会饿死。不穿衣,就会冻死。不睡觉,就会睏死。若说这三种是漏,我坚决反对,不讚成这种说法!」
谁能不吃饭?谁能不穿衣?谁能不睡觉?可是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要求其中道。例如吃饭,吃饱就可以。不可打妄想,总去研究这食物到底有营养或没有营养呢?穿衣是為了御寒,能保暖就行了,不用天天更换新衣,引人注目,令人羡慕你。有这种思想,就是漏。睡觉是為了消除疲劳,多睡也是漏,少睡也是漏。恰到好处,不多不少,便没有漏。
总而言之,欢喜也是漏,发怒也是漏,爱是漏,恶也是漏,七情是漏,六欲也是漏。漏而不漏,就是无漏。可是无漏还没有到家哩!因為还有个无漏。如果没有一个漏,也没有一个不漏,这才是究竟。
现在简单的解释一下七情。
喜:本来不应该喜的,你欢喜,就是漏。好像人家死了人,你却哈哈大笑,这是不对的。
怒:见到人家守规矩,你却发脾气,骂人是混蛋,不知自由,自找苦吃。这样就会令大家讨厌你。
哀:人家正在擧行婚礼时,你去大哭大吵,还说你们不应该结婚。凡是用的不得当都是漏。
惧:人家发生不幸的事件,有恐惧的感觉,你不但不安慰他,反而说些风凉话。这是不对的。
爱:见到人就说「我爱你!」令闻者心里不舒服,生起反感,永不理你。
恶:见到人就说「我讨厌你!」令听者不高兴,甚至发脾气,和你辩论或者相打相骂。
欲:欲望无止境。但必须有限度,不可贪而无厌,不应有贪欲,而你有贪欲就是漏。
这七情在未发生之前是中道。应该欢喜而没欢喜,应该发脾气而不发。谁能这样,谁就有开悟的机会。我们修道,就是要修忍辱,不发脾气,应该学弥勒菩萨那样旷达的胸襟,能忍天下人所不能忍的事。
什麼是世间法?有形有相的法,都是世间法。在金刚经上说:「一切有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為法就是世间法,也好像早晨的露水,太阳出来就消逝了。
若有知如来 体相无所有
修习得明了 此人疾作佛
假设有人知道佛的八相成道。知道佛在过去因地时怎样修行,怎样修福修慧。佛本来是无相,可是无相而无所不相,体相空无所有。若要知道為何无所有,必须修习一切法门。这样才能明瞭佛的境界,是尽虚空,徧法界,无在无所不在。可是体相是寂然的,无形无相无所有。这个人若能够明白佛是怎样修行,怎样成佛,如果他能依法修行,一定很快会成佛。
能见此世界 其心不摇动
於佛身亦然 当成胜智者
能见到世间法,而能悟得出世间法。并不是离开世间,另外有个出世间。若是离开世间法,另外有个出世间法,这样应该有两个人,一个是凡夫,一个去成佛。既然是一个人,或為凡夫,或者成佛。做凡夫或成佛,都是众生,并没有两样。所以经文上说:「其心不摇动」,既是不為分别所迷惑,不為妄想所执著。十方诸佛和众生原来是一体的,不过是觉和迷而已。修行具足大智慧,便成為佛。不修行具足烦恼,仍為凡夫。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都是一样的。若是明白,世间法即是出世间法。若是不明白,出世间法即是世间法。就在一转念之间,能囘头转身,就见本地风光。这个人当成最殊胜的大智人,也就是佛。
若於佛及法 其心了平等
二念不现前 当践难思位
假设有人能对佛对法,明白是平等而无差别,佛和法是一体的,那麼,这个人便达到了佛的境界。佛而不佛,本来就是佛。已经成佛就不需要依靠法。这时到了修无可修,证无可证的程度。在无修无证的果位上,可说是既没有佛,也没有法。但是凡夫在修行时,绝对不可说没有佛没有法。所以没有达到相当的程度,绝不可说没有佛没有法。因為明白了佛和法是平等,是一个。到了那种程度,才可以说什麼都不要了。假设佛和法都没有,就变成顽空外道,外道是主张什麼都没有了。佛和法的二念不现前,没有佛和法的分别心,达到这种境界,当实践不可思议的果位,也就是佛位。
若见佛及身 平等而安住
无住无所入 当成难遇者
假设有人见到佛和众生,所谓「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都是平等的。虽然安住,但本来就是无所住,亦无所入。能有这种的看法,这个人应当成就為难遭难遇的人,也就是佛。
色受无有数 想行识亦然
若能如是知 当作大牟尼
这首偈颂,是讲五蕴之理。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色就是一切的顏色,受就是领纳,想就是妄想,行是一种的行动,识就是一切的分别,分别善恶、是非、黑白。若能转识成智,就有成就。若不能转识,用分别心来分别一切法,这还是识在作怪哩!
色蕴和受蕴,没有一个数(有相差别為数),想蕴、行蕴、识蕴也同样地没有数(能离数超世)。如果知道五蕴不落一切数,将来应当作大寂灭的人,也就是成佛果。
如果有正知正见的人,他不会被五蕴所缚,反而能照见五蕴皆空,很快就能成佛。我们不成佛的原因,就是不能照见五蕴皆空,天天在五蕴中打转。现在知道五蕴没有数,那就是空。能看成空,就能成佛果。
世及出世见 一切皆超越
而能善知法 当成大光耀
世间的见和出世间的见,一切都是超越入出。若能善知一切法,能行持一切法。应当成為大光耀的人。往究竟来说,就是佛。
六祖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兎角。」佛法就在世间法里边包括著,没有离开世间的觉悟。如果离开世间法,另外去找菩提法,就是错误的。好像在兎子头上找犄角,无有是处。
若於一切智 发生廻向心
见心无所生 当获大名称
若把一切的智慧,发生廻向菩提心,即是将功德和智慧廻向给法界一切众生。而又要好像没有这囘事,不要有所执著,不要有所企图。见自己的心,并没有生出廻向的心。若能把执著功德的心破了,这人将来应当获得最大的名称,也就是佛。
廻向有四种:①廻自向他②廻因向果③廻事向理④廻小向大。简略介绍如下:
①廻自向他:廻自己的功德,而布施於法界众生,為众生廻向。如有智慧,发愿把自己的智慧布施给法界众生,令一切众生得到一切智慧。
②廻因向果:我们在因地修行,将来大家都得到佛的果位,希望法界众生,同成佛道。
③廻事向理:我们现在所修行一切事行,愿意廻向诸佛无上寂静的理体。
④廻小向大:我们现在的心量很小,思想很浅窄。应该发愿,将心量放大,广大如法界,周徧如虚空,包罗万象,无所不容。假若从前是修小乘法,而今应该廻向修大乘法。
众生无有生 亦復无有坏
若得如是智 当成无上道
若能明白诸法实相之理,见佛是不生不灭,见众生也是不生不灭。因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也没有生,也没有坏。若有这种智慧,便无执著。没有我,也没有我所有;没有能修,也没有所修。将来应当成就无上道的佛果。
一中解无量 无量中解一
了彼亙生起 当成无所畏
一是少,无量是多。一散為多,多復為一。所以一生无量,一不自一。无量归一,多不自多。互相生起,互相无碍,所以说一中解无量。无量是从一那里来的,如果没有一,也没有无量;没有无量,也没有一。没有一,就是○。我们学佛法,就是学这个「○」。得到「○」字,就能返本还原,反迷归觉。
在无量中又能瞭解这个一,一生无量,无量还一。能明瞭互相生起的理论,这个应当很快成就无所畏,最低限度是位大菩萨,要往上说,便是究竟成佛。
尔时,光明过此世界,徧照东方十佛国土。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如此处见佛世尊,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彼一一世界中,各有百亿阎浮提,百亿如来,亦如是坐。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
在这个时候,佛从足轮下所放的光明,超过这个世界,普徧照耀东方十佛国土。在这个世界的南西北四维上下余九方,也是同样的情形。在十方每个世界中,都有百亿那样多的阎浮提,乃至百亿那样多的色究竟天。在其中所有的世界,完全都很明显现出佛从足轮所放之光。如此处见佛世尊(释迦牟尼佛)坐在莲华藏师子座之上。结双跏趺坐,转大*轮,教化众生。有十佛刹微尘那样多的菩萨,共同来到佛所,围绕於佛。在十方每一个世界中,各有百亿那样多的阎浮提,又有百亿那样多的如来,也是坐在莲华藏师子之座。完全以佛的大威神力之缘故,所以十方世界各有一位大菩萨,每位大菩萨和十佛刹微尘数那样多菩萨在一起,咸来到佛所,聆听佛宣说妙法。这些大菩萨,就是文殊师利菩萨等等。他们是从自己国土而来,就是所说的金色世界等等。每一位大菩萨,本来所供养於佛,侍奉於佛,其佛就是所说的不动智如来等等。等等就是代表还有九位大菩萨,还有九个世界,还有九位如来。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於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在这个时候,於一切处无量的文殊师利菩萨,在每位佛的道场中,同时宣说以下的偈颂:
众生无智慧 爱刺所伤毒
為彼求菩提 诸佛法如是
众生以什麼因缘来到五浊恶世?就因為有爱的缘故。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业不空不生净土」。所有一切烦恼,都从爱所生。众生因為没有智慧,所以被爱毒所伤。文殊菩萨大悲心切,流露出来无上甘露和醍醐妙味,用直心的智慧,开示所有众生。众生為什麼顚倒?為什麼糊涂?因為无明太重。有无明就生行,有行就有识,有识就有名色,有名色就有六入,有六入就有触,有触就有受,有受就有爱,有爱就有取,有取就要為我所有,辗转而有生、有老、有死,这是十二因缘互相生起的道理。因為众生没有智慧,就被爱刺所伤毒。
在四十二章经上说:「财色於人,人之不捨。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这就是爱的害处。爱又有九种的譬如:
①如债有餘:爱好像欠人家的债,尚未还清。譬如声闻缘觉二乘人的餘习,没有断尽。爱未断尽,如同欠债。所以修道人,一定要明白爱刺的厉害,它不但伤身,又能伤心。谨之愼之,切记!切记!一失足成千古恨,永远没有办法挽囘。
②如罗刹妇女:罗刹鬼的妇女,其心非常狠毒,能将自己所生的小罗刹鬼吃掉,甚至吃掉自己的丈夫。这是表示爱能令人受生死。有生死就会堕落在三恶道之中。三恶道就是畜生、饿鬼、地狱。
③如妙莲华茎:在莲华茎的下边,藏著一条毒蛇。人爱妙莲华之美丽,去採莲华,就会被毒蛇咬死。爱能令人躱不开生死。华茎譬喩五欲(财、色、名、食、睡),爱譬喩毒蛇。如果爱五欲,必為毒蛇所噬。
④如恶食:好像不欢喜的食物,勉强食之,会生病而死,而堕入三恶道。爱也是这样,强求便会丧失生命。
⑤如YIN女:就是出卖灵魂的女人,这种人能把善法毁灭,被无常鬼所驱逐,夺去生命,堕入三恶道。
⑥如摩楼迦子:他能纒绕凡夫失去善法,令凡夫顚倒而死。死后堕入三恶道,受极大苦,不得解脱。
⑦如疮中息肉:爱如生疮,内有坏肉。如不把疮除掉,疮会愈长愈大并生虫子。慢慢地法身慧命便被虫吃掉,而人也丧失智慧,因而堕落。
⑧如暴风:暴风能把大树吹倒,爱能把菩提根拔出。爱是多麼的可怕!多少人為它而身败名裂,甚至家破人亡,尚不认识这罪魁祸首。
⑨如彗星:这是不吉祥的星,俗称為扫帚星,因為它的尾巴有道强烈的光芒,形如扫帚。彗星一旦出现,世界便不太平,不是有刀兵之灾,就是有饥饉之难。爱能断一切善根,令人堕三恶道,好比不吉祥的彗星一样。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為救度被爱刺所伤的众生,便劝发其趣求菩提,并提倡断欲去爱的方法,令其将爱欲之心,变為菩提心。爱欲心是愚痴,菩提心是觉悟。众生為什麼愚痴?就是被爱所迷惑。因為一切众生都欢喜爱,没有反对爱,我们所讲的经,并不是徧差於一边,说爱怎样不好。我们是研究佛法,应该明白爱的反面,乃是一种害处。
普见於诸法 二边皆捨离
道成永不退 转此无等轮
普徧见到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应法、无為法等。认识一切诸法,修中道了义,才能捨离空有二边,不落於空边,不落於有边,即是中道。不著空有二边,能见到诸法实相,便证得中道理体。这种道业有所成就,就永不退转了。不退分為三种:①位不退,行菩萨道,不退於二乘法。②行不退,只有向前修行,勇猛精进,毫不懈怠,不会向后退转。③念不退,发大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度众生。佛是常转无可比之大*轮,这是最高无上,令众生成佛的*轮。
不可思议劫 精进修诸行
為度诸众生 此是大仙力
我们在多生多劫一直到现在,都是懒惰放逸,对於佛法,还有所怀疑,不能勇猛精进。遇到正法,也不用功修行;遇到邪法,反而欢喜若狂,努力学习。佛不是这样,他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大劫中,昼夜六时勤精进,勤修一切法门。他為了要度化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所以勤修。成佛之后,才有力量来教化众生。这是大仙力,也就是佛力。
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有一天,在地上抓起一撮泥土,放在手中,向弟子们说:「你们大家说,我手中的土多?还是大地的土多?」弟子们异口同声的说:「世尊手中的土最少,大地的土最多。」佛又说:「你们知道吗?得到人身的人,如同手中的土那样的少,失去人身的人,如同大地的土那样的多。」我们学佛,只有五分鐘的热度,没有恒心。就因為这样,所以在六道轮廻中转来转去。有时堕地狱,有时升天,有时為修罗,有时做畜生,有时為鬼,有时做人。可是做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我们很幸运能得到人身,不要辜负為人的使命,要行菩萨道,一切以利益众生為前提。不可自私自利,专為自己著想。有利则争,有害则避之,这种行為要不得,要彻底明白前生不修今生苦,今生不修来生苦的道理。
导师降众魔 勇健无能胜
光中演妙义 慈悲故如是
导师是接引众生的导师,也就是佛。接引一切邪道上的众生归於正路,接引一切恶的众生走向善路。导引众生了生脱死,反迷归觉,弃暗投明,引导众生发菩提心,囘事向理。这位导师,就是释迦牟尼佛。
佛在菩提树下将要成正觉时,魔王波旬,知道世间有位大觉者即将成道,乃发大恐怖。因為佛力增加,魔力就会减少,所以魔王波旬用种种力量来破坏佛的道业。於是率领眷属来到菩提树下的四周,企图扰乱佛的修行,威胁佛。此时,佛放白毫相光,入胜意慈心三昧。在白毫相光中,又现出种种光明,在种种光明中,又现出种种化身。其光上通於天宫,下达於地狱。这时,所有的魔子魔孙、魔民魔兵,自觉四肢无力,头也抬不起来,眼也睁不开了,於是知难而退。
魔王又派三位美丽的魔女,用色相来扰乱佛修道的清净心。魔女来到菩提树下,现出妖媚之相,来引诱佛,企图令佛动心,失其道业。佛仍用白毫相光来照耀她们,此时魔女被光所照,变成奇丑无比的女人,九孔流出不净之物,背负老母,怀抱死儿。三女互视,见此丑恶之相,顿生惭愧之心。自想,这丑怪相,自己看之,还要作呕,焉能引诱於佛?乃匍匐而去。
佛的白毫相光,有不可思议的威力,所以能降伏一切天魔外道。佛是大智大仁大勇大雄的圣人,没有人能胜过佛的神力。佛在光中能演微妙而不可言的神通妙用,以慈悲三昧来降伏众魔。因為佛慈悲的缘故,所以这样才能降魔。
以彼智慧心 破诸烦恼障
一念见一切 此是佛神力
以诸佛智慧的力量,能破除所有众生的烦恼障。烦恼有八万四千种,佛说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八万四千烦恼。把烦恼化了,就变為菩提。众生為什麼不能和佛一样有智慧?因為众生有烦恼障。
在一念之间,具足八万四千法门。在一念之中,能破除八万四千烦恼障。这是诸佛大威神力来加持的缘故。只要你能改恶向善,廻小向大,依法修行,就会有这种的感应。
击於正法鼓 觉寤十方刹
咸令向菩提 自在力能尔
佛转大*轮时,如击正法鼓一样。為什麼要击正法鼓?因為欲令十方刹海中的众生醒悟,令他们发大菩提心,永不退转。这是因為佛的自在神通力,才能这样,令一切众生反迷归觉。
不坏无边境 而游诸亿刹
於有无所著 彼自在如佛
不坏就是不动,不动本体。佛是不动道场,而能周徧法界。佛坐在菩提树下,法身能到无边诸佛刹土去。这是有而非有,无而未无的境界。所以於有也不著,於无也不著。於有不著,就是眞空。於空不著,就是妙有。能有这种境界的人,一切自在和佛相同。
诸佛如虚空 究竟常清净
忆念生欢喜 彼诸愿具足
诸佛的法身是无相。虽然无相,但有如虚空,虚空是徧满一切处。虚空是无边际,佛身也是无边际。虚空是无相,佛也是无相。所谓「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所以说究竟常清净,所谓「佛法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常常忆念於佛,就生大欢喜。这是诸佛的愿力具足,令你生欢喜心。
一一地狱中 经於无量劫
為度众生故 而能忍是苦
菩萨是具足大智慧的人,所以捨去自己的小我,而成就众生的大我。為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而行菩萨道。不怕一切苦,不畏一切难,愿為众生受苦。好像地藏王菩萨发愿:「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他恒处地狱和众生在一起,希望众生觉悟,发菩提心,早离苦海。经过无量劫那样长的时间,仍然不厌其烦在教化一切众生,度脱一切众生。他為了令一切众生了生脱死,离苦得乐,所以能忍受地狱一切的苦,任劳任怨,认為「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所以心甘情愿受苦。菩萨是慈悲的心肠,為度众生的缘故,而能忍受不能忍的苦,这才是菩萨的精神,这才是行菩萨道的眞諦!
菩萨用四摄法来教化众生。四摄法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种法。今简略解释四摄法的道理:
①布施:菩萨教化众生,捨己為人,把自己的利益,都布施给需要的人。菩萨的布施,有外财和内财。外财是金银珠寳、国城妻子。内财是头目脑髓、皮肉筋骨。虽然布施内外财,但三轮体空,而不执著。所谓三轮体空,就是没有能施者,没有所施者,中间也没有所施物。菩萨虽然布施,而离开布施的相,他没有凡夫自我宣传的思想。有人说:「你们知道吗?某某大庙是我出资造的,某某大桥是我出钱修的。」这是大卖广告,这就是执著布施的相,虽然有功德,但是是小功德。菩萨对於功德事,从不记於心,过去就空了,绝不到处宣传。
②爱语:菩萨行菩萨道的时候,对众生都是和顏悦色,绝不发脾气。也不用粗言暴语来骂人,更不诽谤人,不说是非语,更不挑拨离间,不吹毛求疵,不找人的麻烦,不说人的坏话。菩萨是爱护众生,只说柔和的话,说温暖的话,说慈悲的话,说怜悯的话,令众生开心,生欢喜心。这个爱,是对众生爱护之意,也是说好话的意思。
③利行:菩萨所行所作,都是利益众生,一言一行,一擧一动,皆作為众生的榜样。所谓「以身作则」,令众生学习,有啟发作用。他令众生生尊敬心,生信仰心,相信菩萨说的话是有眞理,这样,便容易灌输佛法的知识。
④同事,菩萨想度一个众生,便现同样的人和职业,和他在一起共同生活,令他產生亲善之感,例如菩萨想教化读书人,就示现读书人的身份,去影响读书人发菩提心,学无上道。菩萨想度化做工的人,就示现工人的身份,去感化他们发菩提心。菩萨想度农夫,就示现农夫的身份,去影响农夫发菩提心,学无上道。菩萨想度化商人,就示现商人的身份,去感化他们发菩提心。菩萨观察有什麼因缘得度者,便示现什麼身而度之。不但在人道是这样,就是畜生道也是这样。释迦牟尼佛在往昔时,曾经做过鹿王,教化同类,又感化国王不吃鹿肉。
不惜於身命 常护诸佛法
无我心调柔 能得如来道
释迦牟尼佛在往昔时,到处求法,不惜生命,所谓「為法忘躯」。有一天,他遇到一个罗刹鬼,听他念半句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这是说一切的行為,都是无常。為什麼无常?因為它是生灭法。生了又灭,灭了又生,没有停止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菩萨时)一听,知道这是佛法的偈颂,但是还有下半句偈,可是罗刹鬼不说了。佛便向罗刹鬼要求:「你还没有念完,一定还有两句,请你再念出下半偈给我听,可以吗?」罗刹鬼说:「可以的。可是我饿了,没有力气念出来。你能捨身供养我,我就為你念出来。」佛说:「我答应你!但是我也有个条件,你先念出来,我刻在树上,给后来人留下正法,令他们依法修行。然后你再吃我,可以吗?」罗刹鬼说:「当然可以。你注意听:『生灭灭已,寂灭為乐』」。这个意思,是说生灭都灭完了,然后便得到寂灭之乐。也就是了生死之苦,证湼槃之乐。这时,佛用刀在树上刻上「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為乐。」十六个大字。刻完之后,佛心裡想:「时间久了,大树容易变坏,不如刻在石头上,能保存长远一点,那麼,受法益的人,一定能更多。」於是向罗刹鬼要求:「我决定把身体供养你,绝不反悔。请你稍等一会儿,我把这首偈颂刻在石头上,令后世人,都有机会看得到,可以吗?」罗刹鬼说:「你的思想很仁慈,可敬可佩!那麼,等你刻完,我再吃你。」佛很快将偈语刻在石上。然后闭起双眼,等罗刹鬼来吃,他心中非常安静。等了很长的时间,没有声音,觉得奇怪,乃睁眼一看,不见罗刹鬼,再仰望虚空,见到有位天人,原来这是天人化作罗刹鬼来考验佛,是否眞能為法忘躯。此时天人乃含笑而去。
行菩萨道的菩萨,不惜自己的生命保护诸佛所说的法。菩萨是没有我相、没有我所,心意调柔,没有刚强。他以善语良言来对待一切人,这样无我心调柔的修行,才能证得佛所修的道。
尔时,光明过十世界,徧照东方百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復如是。彼诸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彼一一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
在这个时候,佛从足轮所放的光明,超过十个世界,普徧照耀东方百个世界。在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六方,都是这样。在十方世界中,都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的世界,完全都明现。在每个阎浮提世界中,都见到释迦牟尼佛坐莲华藏师子之座,结双跏趺坐,转大*轮,教化众生。有十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菩萨,来围绕於佛。这是仰承佛的大威神力之缘故,在十方各有一位大菩萨,每位大菩萨各与十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菩萨在一起,来到佛所,聆听佛宣说妙法。这十位大菩萨,就是文殊师利菩萨等等。他们都是从本国而来,就是所说的金色世界等等。他们在本国土所侍奉的佛,就是所说的不动智如来等等。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於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在这个时候,在一切处无量的文殊师利菩萨,於各位佛的道场中,同时发出声音,而说出下边的偈颂:
佛了法如幻 通达无障碍
心净离众著 调伏诸羣生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明瞭诸法如幻如化,没有实体。一切诸法是对治众生诸病。若是众生的毛病没有了,这法也就不需要了。法譬如是药,因為众生有贪瞋痴的烦恼病,所以要吃戒定慧的药丸,等病好了,就不需再吃药了。
诸佛明白诸法非空非有的道理,所以才能通达无所障碍。有智慧者才能通达,有愚痴者才会障碍。有智慧的人,若是不明白诸法如幻,就有智的执著,也就是法执。若是不明白无障碍的道理,也有障碍的执著,也就是迷惑的执著。有智德就能通达,有断德就能无碍。
智慧的执著,是明白的执著;迷惑的执著,是糊涂的执著。明白人有明白的执著,糊涂人有糊涂的执著。总而言之,各有所执著。如果没有执著,那就有办法了。什麼办法?能廻光返照,反求诸己,将背觉合尘的境界转变為背尘合觉的境界。
心中清净,就能离开智的执著,也离开迷的执著。也没有法执,也没有我执,也就离开一切执著。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心中如果没有无明,就会清净无染。清净之后,自然离开一切妄想执著。
佛具备三德:①智德:能破除无知,而得般若。②断德:能断除烦恼,而得湼槃。③恩德:能救济众生,而得快乐。这三德圆满了,所以佛才能调伏九法界一切众生。
或有见初生 妙色如金山
住是最后身 永作人中月
这些偈颂,是说佛八相成道的情形。或者有人见到佛初生的时候,身有微妙不可思议的金色,如同金山一样。这一次是最后一次的出生,永远作為人间的月光。月光能普照一切水,佛光能普照一切众生心。所谓「佛法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就是这个道理。
佛在出生的时候,便能走路,足踏莲华,四方各行七步,然后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而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天上天下就是人间,在天上和人间我(佛)是最尊贵的人。為什麼要这样说呢?因為众生的生死和命运,是操在自己。所谓「自作自受」的因果律。这种道理没有人明白,唯有佛才明白,所以说「唯我独尊」。
或见经行时 具无量功德
念慧皆善巧 丈夫师子步
或有人见到佛初生的时候,就会经行(走路),而具足无量的功德。福也具足,慧也具足,又具足大智慧,所以用善巧方便的法门,来教化众生,令众生反迷归觉。佛走路的姿势,是大丈夫行,是师子步,四平八稳,不疾不徐。
或见紺青目 观察於十方
有时现戏笑 為顺众生欲
或者有的众生,见到佛的紺青眼睛,澄清如四大海,能观察於十方,尽虚空、徧法界。佛常在定中,如如不动,了了常明,没有欢喜,没有忧愁。可是有时候,佛也会开顏含笑。為什麼?因為要随顺众生所希望,為令众生欢喜,乃现戏笑相。
或见师子吼 殊胜无比身
示现最后生 所说无非实
或者有的众生,见到佛在转大*轮,教化众生,作师子吼。永嘉大师说:「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佛说法时,犹如师子吼,天魔外道闻之而丧胆。师子吼时,所有的禽兽被吓得脑裂,魂飞天外,战战兢兢,生大畏惧。就是大笨象,也失去威风了。天龙八部,闻佛说法的慈音,却生出欣悦心,礼拜於佛、护持於佛。佛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这种特别殊胜的大丈夫身,是无可比的。这是佛最后生来示现成佛。佛所说的法,都是眞实的法,没有半点虚妄。
或有见出家 解脱一切缚
修治诸佛行 常乐观寂灭
出家是出无明的家、出烦恼的家、出三界的家。人人都有无明,不容易破,要想超出无明,就得出无明的家。因為世俗的家,有无穷的烦恼,所以要出烦恼的家。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众生,都在六道轮廻中,生生死死、永不停止,所以要出三界的家。不出家,就被一切繫缚綑绑得很不自在。不自在就烦恼,有烦恼就愚痴,愚痴就起惑造业受报。出家就得到解脱,解脱就是没有一切缚了。
或者有人见过佛出家。佛出家之后,把一切的烦恼缚解脱了。他修行诸佛所修的行门,静坐思惟,常观寂灭之乐。
释迦牟尼佛於西元前六百年生於北印度迦毗罗卫国(即今尼泊尔南边)的王宫中,他身為太子,享受无穷之福、无比之乐,若是在家修行,多麼快乐。為什麼把荣华富贵的生活,美丽的娇妻,活泼的爱子,都捨弃了,跑到深山修苦行,一日只食一麻一麦。因為世间的快乐是无常的,出世间的快乐是恒常的。又因為在富贵家修行,有许多障碍,不容易成功,所以毅然决然出家,割断世俗之爱,成就湼槃之乐。
或见坐道场 觉知一切法
到功德彼岸 痴暗烦恼尽
佛出家之后,到处参访善知识,经过六年,仍没得要领。又在雪山苦修六年,也没有证得了生脱死之法。最后来到菩提树下金刚座上,静坐四十九天,於三十岁那年十二月初八日的晚上,夜睹明星而悟道,当时便证得生死之轮——十二因缘法,就是了生脱死之法。
或者有人见到佛坐道场,教化众生,佛开悟之后,觉知一切法,明瞭一切法,為众生说一切法。佛已经福慧双足,功德圆满,到无欠无餘的境界,所以达到功德的彼岸。佛已把愚痴的黑暗、妄想的烦恼,统统扫灭乾净,这时候,烦恼已变成菩提。
或见胜丈夫 具足大悲心
转於妙*轮 度无量众生
或者有人见到佛现出殊胜大丈夫相(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佛具足大悲心,看一切众生,如同自己的父母或子女一样的关心,常转无上妙*轮,来教化无量的众生,来救度无量的众生,所度的众生,已证得湼槃四德——常乐我净眞正的快乐。
或见师子吼 威光最殊特
超一切世间 神通力无等
或者有人见到佛说法的情形,犹如师子吼。佛的大威德、大智慧、大神通种种的光明,都是最殊胜最特别的,它超出一切世间所有的力量。佛的神通妙用,无人可比、无人相等,的确是「唯我独尊」。
或见心寂静 如世灯永灭
种种现神通 十力能如是
或者有人见到佛常在寂静中。佛的心常修寂静法。寂静法就是寂灭法。好像世间的灯,永远熄灭。佛有种种的神通力,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佛有十种力量,能示现种种的妙用,妙不可言。
尔时,光明过百世界,徧照东方千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彼一一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
在这个时候,佛从足轮所放的光,超过百个世界,普徧照耀东方千个世界。在南西北三方和四维上下六方,统统是同样情形。在十方世界中,都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在其中所有的世界,完全都明现。在每个阎浮提中,都能见到释迦牟尼佛坐在莲华藏师子之座。有十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菩萨,共同围绕於佛。这是仰承佛之大威神力的缘故,所以在十方各有一位大菩萨,每位大菩萨和十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诸菩萨在一起,一同来到佛所,亲近於佛。这十位大菩萨,就是文殊师利菩萨等等。他们是从本国而来,就是所说的金色世界等等。他们本来侍奉於佛,就是所说的不动智如来等等。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於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在这个时候,在一切处中的文殊师利菩萨,於各个佛的道场,同一时候发出音声,说出下边的偈颂:
佛於甚深法 通达无与等
众生不能了 次第為开示
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所有甚深微妙八万四千法门,都通达无碍。九法界的众生,没有一界的智慧能和佛比较。因為佛的智慧,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众生因為愚痴,所以不能明瞭佛法。佛怜悯众生,於是很慈悲的為众生说法,很有次第的开示众生。佛先為钝根众生说小乘法,讲有的道理。后為利根众生说大乘法,讲空的道理。最后為钝根人说一乘法,讲眞空妙有的中道法。
佛成道之后,首先為法身大士(十地菩萨)说大方广佛华严经。然后為二乘人说阿含经。后又為大乘人说般若经,最后说法华经和涅槃经。这是次第為众生开示,解释诸法的眞理。
我性未曾有 我所亦空寂
云何诸如来 而得有其身
我性就是我身。佛是没有我,所以才说我性未曾有。连性都不存在,那里有个我?我没有了,我所也没有了。我是我执,我所是法执。既然没有我执,也没有法执。怎可以说一切佛而得有形相的身体呢?佛是无形无相的,无在无不在,非空非有的,所以佛是徧一切处。
解脱明行者 无数无等伦
世间诸因量 求过不可得
解脱是离开一切执著。若能没有执著,智慧就圆满了,这是明。福德也圆满了,这是行,都是从修行中得来的。福慧双圆,就是如来。佛的智慧功德是无数无等伦,世间任何人都不能和佛比较。在因明学上的量有三种:①现量:就是现在所知道的,用现在知识来衡量它。②比量:用道理来比较,自然而明白。例如隔山见烟,便知有火;隔墙见角,便知有牛。③圣言量:经律论便是圣人之言论,用它来衡量外道所说的道理,便知是邪知邪见。若想在三量中找不对的地方,那是不可得,也无法能找得到。
在华严经所说菩萨的行位有五十二位,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廻向、十地、等觉、妙觉。可是天台宗认為是别教菩萨的行位,而不是圆教菩萨的行位。他们立出圆教菩萨的行位,就是六即位,也是六即佛。
①理即佛:按理来讲,人人都是佛。為什麼众生不成佛?因為执著在事相上,有我执,有法执,所以未成佛。
有首偈颂曰:「动静理全是,行藏事竟非,冥冥随物去,渺渺不知归」。动静就是行住坐卧。若是明白动静的道理,都是对的。若不明白道理,都是错的,这时,动也不对,静也不对。行是去作,藏是收起,也是动静的意思。按照事相来讲,就不对了。因為在理是对,所以在事是错。冥冥是不知不觉的意思,错在不知不觉之中,随著物欲乱跑,不守本份。渺渺是糊糊涂涂的意思。错在糊糊涂涂之中,不知囘来,流连忘返。这是说我们的自性,本来和佛是一样,但是落在有為法上,所以现是众生。有為法是事,无為法是理,应该廻事向理。
②名字即佛:现在闻到佛的名字,知道众生和佛是平等,不过,佛是已成佛的佛,众生是未成的佛。但有佛的名字。我们听到十方诸佛的名字,才说下边的偈颂。「方听无声曲,此闻不死歌,今知当体事,反恨自蹉跎。」方才听到没有音声的歌曲,现在又听到不死的歌,到今天才知道修行时,当下能成佛。即刻反迷归觉,发菩提心,这是成佛的道路。要廻光反照,自己把大好光阴空过了,是多麼可惜可嘆一件事!
③观行即佛:观行是观看所修行一切诸法实相。用观照的力量来修行,才能成佛。
有首偈颂曰:「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徧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眞。」念念是时时刻刻专一用念来观照,也就是念兹在兹。专一什麼?专一观照眞常之理。心心念念,都把妄想除尽,把虚幻尘垢息灭。这时候,眞心便现出。我们為什麼没有契合本有眞心呢?就因為尽打妄想,妄想多了,所以梦幻泡影露电这六种都现前。所以要息幻尘,普徧观察诸法实相,离开这个假,更离开这个眞。有个眞就有个假,有个假就有个眞。无假无眞到本来空寂境地上,所以看一切诸法都是空寂的。
④相似即佛:相似就是有一点好像要成佛的好消息,但是没有成佛。只是相似,尚未成佛。相似又好像打铁,虽然未成器,但是它本身是热的,有热度就有机会成器。
有首偈颂曰:「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四住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见思惑四种,住在迷惑上。落是无障碍。虽然打破关而通过,但是六尘仍然没有尽空。好像眼睛有毛病,见空中有黄花或红花。这种境界,还不究竟,不过是得到一点好消息而已,还未到至极之处。
⑤分证即佛:分证就是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证的境界。也就是分破四十一品之无明,而分见法性,证得四十一位菩萨果位。
有首偈颂曰:「豁而心开悟,湛然一切通;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朧。」豁然贯通,心里明白一切理而开悟。湛然通达,一切法都明白了。虽然穷尽源头,但未圆满,尚未尽极,仍有月色朦朧的感觉。这好像月亮被云所遮,知道月亮在那里,可是看不清楚,这种境界,还没有到家,还没有到究竟即佛处。
⑥究竟即佛:就是眞正成佛,也就是破了四十二品之无明,到达妙觉的地位,证得究竟圆满的智慧。所谓「福慧双足,功德具备」的境界。
有首偈颂曰:「从来眞是妄,今日妄是眞;但復本识性,更无一法兴。」从无始以来,把眞当妄,背觉合尘,从眞起妄。所谓「一念不觉生三细,著住境界长六粗。」现在才知妄是眞,返本还原,知迷归觉,背尘合觉,又囘到本有的地位。所以妄也是眞,囘到自有佛性上。没有特别巧妙的法,自性本来具足佛性,必要成就自己本有的佛,并不是从外边来的佛。
见惑是对境起贪爱。见到境界,便生出一种贪心和爱心。一见境界就不明白,被见所迷惑。见就是眼睛所见的,都是外边的境界。譬如见到电影广告,今天某某电影院上演什麼电影,你看广告之后,啊!我要去欣赏,这就是被境界所转。看完电影之后,又不想离开,再看一遍,甚至三遍或四遍,这就是著了迷,贪爱这部电影,这就是见惑。
思惑就是迷理起分别。也就是思想上的惑。心里仔细思量思量,思什麼?思想道理,越想越不明白,越不明白越要想,想得头昏脑胀,饭不思、茶不饮,不吃不喝,忘掉一切。迷於道理,生出分别。这是对还是不对?这是黑还是白?是非不明、善恶不明,而入了迷惑三昧,这不是眞定。用妄心来思惟,所以就著迷了。
修道人如果能断尽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可证初果罗汉位。如能断欲界前六品思惑,可证二果罗汉位。如能断欲界后三品思惑,可证三果罗汉位。如能断尽三界八十一品思惑,可证四果罗汉位。这是小乘人,一步一步的修行而证得的果位。大乘人可以从初发菩提心,而能证得觉位。也就是说从十信初位,便可直到等觉位。
佛非世间蕴 界处生死法
数法不能成 故号人师子
佛成佛之后,对於世间五蕴已经空了,超过五蕴法。在十八界和十二处中的生死法,数法不能成,所以称為佛。不能在种种有数的法中,来研究佛的境界,所以号為人师子。人中的师子,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超出九法界的众生。
其性本空寂 内外俱解脱
离一切妄念 无等法如是
佛性本来是清净空寂的。内边的心,外边的身,没有执著。也就没有我执,也没有法执,二执俱空,所以内能观心无心,外能观境无境。观心无心,心就得到解脱;观境无境,境就得到解脱。佛能离开一切妄想和一切心念。我们众生,以妄為眞,但诸佛没有眞妄的存在,所以离开言语的道路,心所行的地方也没有了。佛得到无等法,就是这样。
体性常不动 无我无来去
而能悟世间 无边悉调伏
佛的体性,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因為空寂,所以不动。佛根本没有我,既然无我,就没有来,也没有去;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佛以这种无為法来觉悟一切世间,令世间的众生从梦中清醒。所有无边的众生,完全被调伏了,而发菩提心,将来成就无上道。
常乐观寂灭 一相无有二
其心不增减 现无量神力
佛常常观察寂灭相。这种相只有一个,绝无两个。佛的心是不增不减的。虽然不增不减,但是在寂灭的境界中,佛还能现出无量神通力,来教化众生,令发菩提心。学佛修道的人,如果不发菩提心,就得不到无上道的成果。好像开花不结果实的树,是无有用处。
不作诸众生 业报因缘行
而能了无碍 善逝法如是
众生有种种因缘、有种种行為,造业受报。佛是没有这种情形,可是佛明瞭这种境界,佛能不动道场,而周徧法界,观察众生的业果报应,来教化众生。善逝(佛)的法,就是这样。
种种诸众生 流转於十方
如来不分别 度脱无边类
所有一切众生,在轮廻中,生而又死,死而又生,转来转去,乃流转到十方世界去。佛是没有分别的,不是说在此方众生我教化,在彼方众生我不去度,佛没有这种分别心。无论是有缘或无缘的众生,佛一视同仁,不分彼此。都用方便法门,来度无边种类的众生,令他们离苦得乐。
诸佛眞金色 非有徧诸有
随众生心乐 為说寂灭法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有眞金色的相好庄严。佛虽无形相,但能普徧示现於三界二十五有中。不管那一界,佛都去教化众生。以非有现有的境界,随顺众生心中所欢喜的,為他们说清净无為的寂灭法,也就是常乐我净的法。
尔时,光明过千世界,徧照东方十千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彼一一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足轮所放的光明,已超过千个世界,普徧照耀东方万个世界。在南方、西方、北方和四维上下六方,也是这样。在十方每一世界中,都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世界,完全都明现。在每个阎浮提中,完全见到释迦牟尼佛,坐在莲华藏师子之座。有十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菩萨,来围绕於佛,悉以佛的大威神力的缘故,所以十方世界,各有一位大菩萨,每位大菩萨,和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在一起,一同来到佛所。其中大菩萨,就是文殊师利菩萨等等。他们都从本国而来,就是所说的金色世界等等。他们都在本所承事於佛,这些佛就是所说不动智如来等等。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於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在这个时候,於一切处无量的文殊师利菩萨,在各个佛所,同时发出音声,说出下边的偈言。这偈颂是对菩萨而言。
发起大悲心 救护诸众生
永出人天众 如是业应作
什麼是大悲心?就是给众生一切乐,拔众生一切苦。发起大悲心,就能生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思想。能和众生在一起,不分彼此,视為一体。我常对你们说:「眞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你能常常认识自己的过错,就不会批评他人的是非,更不会讨论他人的错。把他人的过错当作自己的过错来看,认為是同一体,这就是大悲心。
若能把一切众生视為同体,那就能救护一切众生,永远出离三界。这种善业,应该去作。这种德业,应该去作。这种道业,应该去作。
意常信乐佛 其心不退转
亲近诸如来 如是业应作
在意念之中,要时刻信乐於佛。在任何时间,对修道心不可退转。行菩萨道的人,信乐於佛、亲近於佛、供养於佛,其心永不退转。像这样亲近十方三世诸佛的道业,应该去作。
志乐佛功德 其心永不退
住於清凉慧 如是业应作
志在圣贤,就可以作圣贤。志在豪杰,就可以作豪杰。志在佛功德,就可有佛功德。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这种志愿,将来一定会有成就。
什麼是佛功德?就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自觉圆满,就有智慧。觉他圆满,就有功德。自己得到法的利益,也教他人得到法的利益,也就是讲经说法。自己得到解脱,也教他人得到解脱,这就是佛功德。
我们志在佛菩萨所行的功德,就要依照佛菩萨在过去生中所修的行门去修行,才能成就佛菩萨的功德。学习佛法的根本条件,就是其心永不退转,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勇猛向前精进,百折不囘。这样,才能住在清凉慧,没有热烦恼。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合乎礼仪的事,不去攀缘,像这样的善业,应该去作。
一切威仪中 常念佛功德
昼夜无暂断 如是业应作
行住坐卧四大威仪,都要守其规矩,不可失其仪态。所谓「行如风,坐如鐘,立如松,卧如弓」。在四大威仪中常念佛功德,昼夜六时不可间断,这种的行业,应该修行。
佛的功德,要长时信、长时乐、长时念、长时学。若想认识佛功德,是件最不容易的事。本经说:「尘刹心念可数知,大海中水可饮尽;虚空可量风可繫,无能尽说佛功德。」不可能的事,都能做到了,可是仍不能知道佛的功德有多少?
观无边三世 学彼佛功德
常无厌倦心 如是业应作
三世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观察十方三世诸佛,他们是怎样修成佛?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就有功德。众善奉行,就有智慧。这种功德和智慧圆满了,就会成佛。诸佛当初若不修行,到现在还和我们一样,仍然是凡夫俗子。诸佛為什麼成佛?因為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所谓「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经过无量劫修福修慧,功德圆满,才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的庄严身。
佛在往昔行菩萨道的时候,捨己為人,為法忘躯。恶虽小於微尘,也不去作;善虽小於微尘,也要去作,所谓「不捨小善而成大善,不作小恶而空大恶」。佛的功德是无量无边,尽未来际,也说不尽。
我们信佛,要学佛,学佛在过去生中所行的菩萨道,不怕痛苦,不怕艰难。為什麼?佛知道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的哲理。所以佛能受苦、能耐苦。在修行中,能修人所不能修的苦行,能行人不能行的法门。所谓「难修能修,难行能行」,这就是佛的功德。
佛所修所行,都是损己利人,对自己没有好处,对他人有好处,因為这样,所以成佛。佛修六度万行时,没有厌倦心、没有退转心。我们要向佛学习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学佛法若起厌倦心,就不会出离三界。若欲出六道轮廻,必须没有厌倦心,时刻无厌倦心,开悟就在一秒鐘之间。可是若就在这一秒鐘的时间,生出厌倦心,便会失去开悟的机会。这样便前功尽弃,是多麼可惜呀!所以才说:「一切是考验,看尔怎麼办?覿面若不识,须再从头炼」,就是这个道理。
像这样的道业、像这样的德业、像这样的行业,应该老老实实去作。不要像赌钱的心理,孤注一掷,去找侥倖,这样会一败涂地。我们学道,不可找便宜,要脚踏实地,按部就班,规规矩矩去修行。修一寸得一寸的功德,修一尺得一尺的功德。天长日久,就有集沙成塔之效果。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谁修谁得,不修不得」,这是至理名言。
观身如实相 一切皆寂灭
离我无我著 如是业应作
观察佛身,不可用有為法来推测。因為佛身如实相,实相是眞实的相。眞实的相,也就是没有相。虽然无相,而无所不相。宇宙包罗万象,都是实相的表现。虽然是实相的表现,可是找不到实相的本体。為什麼找不到?因為无相。无相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它是扫一切法,离一切相,所以叫实相為无相,可是没有不是实相的表现。
因為实相无相,所以擧心动念,都是寂灭法。寂灭就是无形无相,离开四大假和合的我。我们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种元素而合成。皮肉筋骨属於地大,热气体温属於火大,血尿湿性属於水大,呼吸空气属於风大。这个身体是藉父精母血的因缘而成,仔细分析起来,由若干元素组合而有,根本没有一个「我」的存在。若是离开我,没有一个我执;也没有我所执,即没有法执。我执也空了,法执也空了,这才合乎寂灭的理。像这样修行道业,应该去作。
等观众生心 不起诸分别
入於眞实境 如是业应作
平等观察一切众生的心,所谓「慈眼视众生」。若能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这四相来观察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便不会生起种种分别心。这样就入於眞实境界中。好像这种的道业,应该勤修,不可懈怠、不可放逸。
悉擧无边界 普饮一切海
此神通智力 如是业应作
完全观察无边的世界,普徧饮尽四大海水,这种神通力和智慧力,都是广大无边的。这种道业,应该去修行。
思惟诸国土 色与非色相
一切悉能知 如是业应作
思惟一切诸佛国土,有形相有色相,是有為的。无形相无色相,是无為的。有色和无色的形相,是很复杂的,但是都能知道。像这样的道业,应当去修行。
十方国土尘 一尘為一佛
悉能知其数 如是业应作
所有十方世界的微尘,在每一粒微尘中,有一位佛,坐在那里,转大*轮,教化众生,能完全知道佛有多少位,像这样的道业,应该去修行。
尔时,光明过十千世界,徧照东方百千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彼一一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从足轮所放的光,超过万个世界,普徧照耀东方十万世界。在南方、西方、北方,和四维上下六方,也是这样。在十方每一个世界中,都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的世界,统统都明现。在每个阎浮提中,完全见到如来在那里坐莲华藏师子之座。有十佛刹微尘数菩萨,在围绕於佛。因為以佛的大威神力的缘故,所以十方各有一位大菩萨,每位大菩萨各和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在一起,一同来到佛所,亲近於佛。这十位大菩萨,就是文殊师利菩萨等等。他们是从本国而来,各国就是金色世界等等。他们各承事一位佛,就是所说不动智如来等等。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於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在这个时候,於一切处无量的文殊师利菩萨,各於佛的道场中,同一时候,发声说出下边的颂言:
若以威德色种族 而见人中调御师
是為病眼顚倒见 彼不能知最胜法
假设用大威德、大神通、大势力的色相,和种族这种种尊贵来看佛,那简直是病眼,所见都是顚倒相。好像戴有色眼镜,所见的顏色皆非,所谓「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这是眼病,所以见到红花黄花在空中。若有这样顚倒的思想,便是不究竟的法,就不会明白诸佛最殊胜微妙的法。於法不相应,就不契合佛理。
我们修道人,欲想成佛,必须除去顚倒相。為什麼?因為佛和众生是平等,佛没有自豪的心理,也没有优越感,不以自己种族是高贵,自己有大神通大智慧而骄傲。他和众生一样,随众生心而示现,顺众生根而教化。
印度婆罗门教创造神话,认為大梵天王生下四种人,因而留下四大姓。其实是有智慧人来统治愚痴人的一个方法。从大梵天王的口中生出婆罗门(僧侣),从肩上生出刹帝利(王族),以上是贵族。从髀部生出吠舍(商贾),从足部生出首陀罗(奴隶),以上是贱种。当时阶级分别得非常精楚,贵族不和贱种同行。据说贱种(当地土人,即黑色皮肤的人)出门时,身带摇铃。贵族(僧侣王族者,即白色皮肤的人)闻铃声则避之,认為见到贱种人,一天不吉利。
什麼是调御师?就是佛。调是调和,御是驾御。怎样调和?调和三界烦恼,而证得一乘菩提。把烦恼调和成菩提,好像炒菜一样,五味调和,就合乎胃口,大家都吃一点。佛调和众生也是这样,把烦恼调和,便成菩提芽,将来可结菩提果。
怎样驾御?从前的战车,是马所驶,或有两马、或有四马,御者(赶车人)必须有技术,能控制马的前进或后退。这样,战车才能发出威力,战胜敌军。古时的教育,是文武合一的教育,所以採用六艺来教学。学生都要会这六种技能,才能毕业。兹将六艺的内容简略说一说,作為参考:
①礼:就是礼仪,在婚嫁丧祭的时候,都有一定的礼节,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做事要能礼让,见人要有礼貌。有礼是文明,无礼是野蛮。
②乐:就是音乐。凡是读书人,都要有音乐的修养,不但有欣赏的能力,而且还有演奏的技能。因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是必修的科目。孔老夫子学乐时,三个月不知肉味,他专心学习,所以食而不知其味。
③射:就是射箭。古人以箭為武器,在百步之内,可以将敌人射死。所谓「百步穿杨」,有百发百中的技术,可以称為武术家。国家太平时,射箭可以锻鍊身体,国家有战争时,射箭可以保卫国土。
④御:就是驾御。这是专门的技术,要知马性,才能御马。要知战术,才能驾车。这些知识,必须瞭解,要有经验,才能胜任。
⑤书:就是写字。古时用刀刻竹成册,用漆写帛成卷。后来演变有眞草隶篆四种字体。读书人,以书法為招牌,字写得好,代表有学问,所以古人也专心练字。
⑥数:就是教学。不但明白礼乐射御书,还要懂得算数,如何计算面积和体积,如何开方等数理。现在的电脑,可以计算天文的数字,这是由算数演变而成的。到了宋朝时,读书人文武分家,学文不习武,习武不学文。这种风尚造成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书生;又造成有勇无谋的武夫。
如来色形诸相等 一切世间莫能测
亿那由劫共思量 色相威德转无边
佛的色形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的诸相,所谓「相好庄严」。所有世间的众生,不能猜测佛的色相究竟是怎麼囘事。经过数亿那由他(无数量)劫来思量佛的诸相,越思量佛的色相越多。佛的威德越多,是无量无边之多,辗转数不尽之多,简直无法瞭解。為什麼?所谓「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虚空虽然无所有,但是所有都包含在虚空裡。这是说眞空里有妙有,妙有里有眞空。眞空不空,所以有妙有。妙有非有,所以叫眞空。眞空不空,妙有非有,道理在於此。故说佛的色相如虚空,是无边际的。
如来非以相為体 但是无相寂灭法
身相威仪悉具足 世间随乐皆得见
佛的法身是无形无相,虽然无相,可是无所不相。一切山河大地、房廊屋舍、胎卵湿化的众生,都是佛的一部分法身。可是不能一定要找佛的法身在那里?因為佛的法身,是无在无所不在,是徧一切处。
佛是常在寂灭中,不可以有相来求佛,又不可以无相来求佛。為什麼?因為佛犹如虚空。虚空是取之不可得,所以说虚空是寂灭法。
佛身虽然无相,可是四大威仪,宛然现前,很明显而具足。凡是世间的一切众生,都诚心欢喜见佛。佛会示现其前,令所求的众生得覩,以满其心愿。為什麼?因為佛是恒顺众生心。凡是众生有所求,佛一定有求必应,令众生生欢喜心。
佛法微妙难可量 一切言说莫能及
非是和合非不合 体性寂灭无诸相
六祖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兎角」,佛法就在世间里边,不觉就是世间法,觉悟就是佛法。这个觉悟没有离开世间法。觉悟世界一切万物万理,都能融通无碍,这样就是眞能明白佛法。若是离开世间法,另外去找菩提,那就是在兎子头上找犄角一样不可能。世间所有一切一切都在说佛法。明白就是佛法,不明白就是世间法。所谓「见事省事出世间,见事迷事堕沉沦」,见到什麼事,就醒悟什麼事,就出离这个世界。见到什麼境界,就迷惑什麼境界,转不过身来,囘不过头来,便迷失方向,不知东西南北,这样一定堕落在轮廻之中。
这世间所有善的恶的,都在说法,教人清醒。善人说善法,恶人说恶法,人人都在现身说法。认识了,就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不认识,就是「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兎角」,就是这样子。一个迷,一个觉。迷的是众生,觉的是佛。
佛法是微细到极点,奥妙到极点,眞是难思量。说它多吗?多而不多。说它少吗?少而不少。说它是多,又变成一;说它是一,又变成多。一多不二,实在无法能说出它的确实数量。佛法微妙,就是「言语的道路已经断了,心行的地方也没有了」。也就是「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一切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不离一切相,就不明白一切法。一切法在那里?就在人间。若想离开世间去寻找,永远找不到。
无论是那一种言语,也说不出法的究竟。法是寂灭的,所以说非和合。本体是寂灭,寂灭是不动,不动是空,空才不动。那麼,寂灭和什麼合呢?又可以说非不合。為什麼?因為住体寂灭,就是法身。可是法身是随众生心乐而示现,这又非不和合。若是不和合,怎样应众生心呢?所以又和众生心相和合。这是说法身,法身像虚空,虚空虽空,但生万有。一切万事万物,皆由虚空而生。
按法身来讲,犹如虚空,徧满一切处,无在无不在。按报身来讲,缘起修成。好像用金子造佛像,佛像都是金子。按化身来讲,缘即非缘。好像影子,说它有,但无相可得。说它没有,又有黑影存在。化身是应化一切众生之所求,而现身说法。总而言之,有形的就和合,无形的就不和合。
佛法的体性是寂灭的。用言语说不出,用心思想不出,这就是妙不可言,妙不可思的境界!
佛身无生超戏论 非是蕴聚差别法
得自在力决定见 所行无畏离言道
佛身是无生无灭,而超过一切戏论(起心动念,皆是戏论),也就是似实而虚的话,所谓「戏论破慧眼,是故不见佛」。众生的业身是由五蕴假和合而成的。但诸佛的法身不是由五蕴所积聚的,佛的法身没有六根、六尘、六识的十八界种种差别法。要修道业,就得自在力。得到自在力,就能见到佛的法身。这种境界,所行无畏,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也就是扫一切法,离一切相。
身心悉平等 内外皆解脱
永劫住正念 无著无所繫
身属於外,心属於内。所谓「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内无身心,外无世界,这是身心皆平等。身心空寂,内外皆解脱。解脱就能无所执著,解脱就是正念,正念就是正定正受,也就是三昧。正念现前,永劫住在三昧中,无所执著,无所罣碍。因為一切放下,心无所繫,所以无有恐怖,远离顚倒梦想。如果能返本还原,就见本地风光,这才是眞正自在!
意净光明者 所行无染著
智眼靡不周 广大利众生
意净就是没有妄想、没有无明、没有私欲、没有贪瞋痴等等的烦恼。清净的意念是大光明,能照见五蕴皆空,能度一切苦厄。谁能净意,谁就能知道佛的境界,所谓「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