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 2011年四月
昆明开示 第三集
海云继梦和上
大家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大家请放掌。
昨天跟各位谈到《华严经》的思想,就是讲华严哲学,他有六大区块。那我们也跟各位提到,《普贤行愿品》在《华严经》里头是非常独立的一个部分,他在三番遍明、六位行法上面,他是独立在外的。那这个独立在外,我有没有依据?我有依据。你就是要从现代的这种学术理论来看,你才会看得到。昨天我跟各位简单地带过去没有特别地提到。就是说第一会跟第二会不属于第一番遍明因果,那么古代,是把第一会列入第一番遍明因果,当然包括第二会。我为什么把这两个给弄出来呢?因为他是讲本体论的部分。
第二会是序言。一般都把《世主妙严品》当作序言,你知道吗,不对。《世主妙严品》是本体论中讲真理本体里面的各项因素,有七十个因素。《如来现相品》是讲华严所指的真理本体的总相观,《世主妙严品》是真理本体的别相观,一个总相观,一个别相观。《普贤三昧品》他讲的部分是指无极而太极的因缘。那么到了第四品,就是《世界成就品》的时候,是讲太极的因素跟状况,以及太极成就的现象界,因为他是形而下的部分,现象界的本体里面所具备的特质。从无极那边的七十个因素,来到太极这边七十个因素是不变的,那这样的话,太极跟无极有什么不同?在别相观里面讲什么?这个就出来了,那么这个地方列出来。多了一个觉性,一个无常。
那么无极的总体观是佛世尊如来,叫做毗卢遮那佛,那么太极的形而下的这个总相观呢,就是普贤菩萨。所以普贤菩萨又叫做太极佛,这名字是我取的,你不喜欢可以把他拿掉没关系,不背因果。但是我们可以把他称为原始佛,最原始的有形有相的佛,或者叫本初佛,或者叫太极佛,都是指这个意思,他是形而下的第一个。形而上你看不到,形而下呢,那么就是用普贤菩萨来代表。那讲《华严经》里头有很多普贤行愿,普贤广大愿海,普贤行愿力故,这个经文里头很多,光我们这一卷经文就不少,那个是指什么?就是指在太极佛,最原始的这个地方所具备的一切条件,是指这个。所以普贤行愿我们昨天跟你提到了,他就叫做什么?佛华严,是总相观的部分。
所以你要学华严,本身要具备这个条件。不要抱残守缺,弄一点点,那当然都是释迦的法没有错了,我们也不否认。所以在这个经典里头,他给了一个东西,“普贤行者方得悟”,只有普贤行者才能悟的,其他“邪性劣解凡愚人,不能知此殊胜道。”你要留意到啊。
所以这部经在讲的地方,是有许多跟其他经典不一样。其他经典讲完以后,大众欢喜,顶礼,那么绕佛三匝,信受奉行,就完毕了。这部经不一样。这部经告诉你,除佛真子、一乘行者,其他人得不到。他很清楚地告诉你,要没有这种人,这部经自然消失。我告诉你,所有的佛经没有一部经这样讲的,这个就是华严不共别圆的地方。他在本体论里交代得非常清楚。
《世界成就品》以后,就是《华藏世界品》,也就是宇宙观,《毗卢遮那品》就是生命观,要成立一个生命,他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这个宇宙的成立是哪些因缘而促成的?就在这两品里面讲。所以我们说他都属于本体论的范围,他是从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讲到这个地方。那么第二会就不属于本体论的范围,他再展开。我跟你讲那六个区块,也就是在讲这六品经,第一会的六品经所讲。
第二会也六品经,第一品就是《四圣谛品》,就是讲真理。第二品就是《如来名号品》,第三品叫《光明觉品》,这刚好是佛法僧三宝,就把本体论的这个真理,他转化过来就变成三宝。他分成三个部分,有真理,有如来名号,也有光明觉,光明觉是指生命的觉醒,所以是佛法僧三宝。
那么在《光明觉品》的时候,充分地表达出上、下回向两个关系,要做什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以后呢,引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开始往下走的状况。在《光明觉品》上面表达很清楚。
再过来就是《净行品》,《净行品》是智首菩萨问妙首,妙首就是文殊师利菩萨,妙首问了两个,两段的问法。文殊菩萨答第一段,我把他叫做圆融道的行法。那么第二段的部分,妙首没答,他转过来叫贤首菩萨答。我告诉你,天下最难的书就是《贤首品》。
《贤首品》讲了,里面有一千多句,三百六十偈,因为《六十华严》是三百六十三偈,《八十华严》是三百五十九偈半,我笼统地讲叫三百六十偈。三百六十个偈子,每个偈子四句,每一句七个字,有那么长,那么多。他没分段。我花了二十几年才把他分段断清楚,花了二十几年,《贤首品》我印了三次,每一次我都用一二十本,自己一直在那边分段,分到那本书烂掉,再拿一本再…我不敢马上下定论,花了二十几年。
关键就在于次第道的修行方式。他里面分四大类,四大重点:第一个,一般修行的步骤讲一遍;第二个,讲到他的重点成就,就是昨天跟各位讲的,海印三昧跟佛华严三昧;第三个部分在解释这个华严海印三昧的殊胜;第四个部分讲他的应用;到最后,讲这个法的殊胜才结束。这个地方我们通称为《贤首品》,其实他是《净行品》的后半段。他是讲修行方法,真正的方法论,而且他也把现象论介绍完毕。
好了,这个我把他叫序言,因为真正修行是从《十住品》开始,从下面开始。所以第一番遍明因果是在后面。好了,这些我不讲了。第二番遍明因果,第三番遍明因果以后,请问要用什么东西来跟前面这个地方本体论相应?要做结论了。因为五十三参结束以后就没了。
一个用功,很用心读书的人就会发现,《华严经》没有结论。这一卷经文是《华严经》的结论。他的结论是回归到本体里面来。换句话说,各位,你修行到最后要做什么?问题在这里,做什么?大家都说要成佛。
成佛做什么?成佛就坐在上面,这些都成佛了。对不对?贤劫千佛都在,所以叫千佛堂。是不是成佛以后统统要像他们三个站在这里?那我告诉你,那宁可我不成佛。站在那里也不能动,那不是被老师罚站吗?还是要坐在桌上,人家供花来,也不能说“好香啊。”午供来,“嗯,香积菩萨做得好好吃啊。”你能伸手吗?你要把信众都吓死了。那好吃也不能吃,听到好音乐也不能鼓掌,你看到哪一尊佛说鼓掌?没有啊。那怎么办?学佛到最后要成佛,成佛是什么?这问题就产生了。
所以在这个地方他有一个结论。他一开口就讲如来圣功德,然后,你要成就,“若欲成就此功德门”,你想要成就如来胜功德的话,那你要怎么做。所以如来胜功德讲的是什么?本体界的状态,就马上跟你本体界相应了。那么他提了十个行法,《十大愿王》是十种行法。而我们这一会要跟你介绍的是,这十种行法的结构是什么?这是相当精彩的部分。我跟各位讲,我也讲过很多次了,我每一次讲,我都觉得我讲得真精彩,你们都听不懂。
这次我要先做广告,我这次要讲得很精彩,在普天之下还没人讲过,要讲这么精彩,那还不容易,因为我以往就讲得很精彩了,现在要讲的,那当然更精彩。他的精彩我就不用传统的讲经方法讲,我现在就是用完全新时代的逻辑结构来跟你讲,那你听不懂,肯定的。但是我告诉你,估计要三十个小时,听不懂不要紧,你就听,保证你往生极乐世界,绝对上品上升,你放心了。你不用说我都听不懂还有功德啊?只要你有缘来这里,挤到一个位子坐下来,那就阿弥陀佛了。
他的殊胜就是直扣本怀,直入毗卢性海,直接就到如来胜功德海,直接就进入了。那当然没那么快,你想一步登天不可能,那你得多少归得多少,你听得懂多少,是表示你成就这个功德,如来胜功德越快而已。你听不懂也无所谓,你三十个小时就来坐在这里睡觉都没关系。当然不是鼓励打瞌睡才来,你想来听,听不懂,没有关系。
我常跟大家鼓励,我讲经,你睡得着是厉害的人。我总共遇到一个,我在讲经的时候跌倒,他不是坐在椅子上,他坐在地上,他竟然睡着了,是他躺下去的。只有一个,其他没有。我问他说“你为什么不坐在椅子上”?他说“我就知道我会睡着,所以我坐地上,摔下来才不会痛。”大家都坐着,他就坐在这里,他竟然坐到“咚”把大家都吓一跳,其他还没有。他是要来睡觉的。我讲经不会有人睡的,你放心啦,虽然你听不懂,你也会听得很高兴。
那么到这里做一个结论的时候,他那六大区块在这里都出现。我们要跟各位谈的是谈这个部分,逐渐地让你知道说,《华严经》、华严思想里面的六大区块,在他的经文里面是怎么表达的。这个时候你会得到两个东西:第一个就是他的语言模式是怎么表达的,第二个是他的思维模式,《华严经》的思考问题是怎么样在思考的。我跟各位讲,这两个你弄清楚了,《华严经》你就会懂,你自己看就会自己懂。
很多同修问我说,学华严要怎么学?我告诉你,《普贤行愿品》里头“若人闻已,读诵、受持,乃至为人演说。”后面一直强调,你有读诵就知道,为什么读诵很重要?那你的读诵对吗?我讲个标准你看看,看你读了老半天读到哪里去了。我是常跟各位讲,带着疑情。我当然读啊,但是你的读对吗?你恐怕不敢肯定。
我跟各位讲,《华严经》每天读一卷。读啊,不是“叩叩叩”那个,那个不一样,那个是给谁,给没文化、不识字的人。“叩叩叩”是只有中文才可以,因为中文每个字都单音节,所以他“叩”,你刚好发个音,“叩”又发个音。用英文不能“叩叩叩”,英文有很多长音节、短音节,日语都没有办法。
你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是单音节,所以数息法一定叫你一数到十。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不能十一,双音了。那么既然是单音的前提,那就有一个问题来了。这个问题是什么?从零到九可不可以?从零到十可不可以?也可以。零到十那就十一个单位,十一个数字,也可以,不是说一定要一数到十,你懂得这个原则就好了,十一、十二不行。
日语就不行了,日语一叫“yiqi”,就两个音了。那你想想看,英文更不行,one,two没有问题,three两个音了,所以你教他数息,你还是要教中文。他连用字母都不行,ABCDE没有问题,F你就出问题了,两个音了。所以你懂得他的原则是什么,你就多变化了,你就能够掌握到要领了。所以数息法在国外是行不通,因为他们都是复音,不是单音。你要留意到,这是中国人的强项。
数息法是从印度来的,可是印度发音就输我们了。所以我跟各位讲说,为什么我们念“阿弥陀佛”可以,因为单音节我们来念很舒服,“唵嘛呢叭咪吽”你来念就不好念,原因就在这里。所以你要知道,音声佛教对中国来讲是有很大的帮助,现在我们都不会用,那不管,我现在跟各位谈这个问题。
他从这里转过来的时候,转过来我们在行法上来讲,你在诵经要怎么诵?你用看的,看经本,读,用读的,大概一卷经文,每天读一卷就好,你不要贪心。每天读一卷大概要用两个小时的时间,两个小时,你把经文看一遍,《华严经》里头一定有很多很优美的句子,这就是《华严经》的文学价值,你要把那优美的句子,在读完以后记录下来,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华严经》读过,你一定有些心得,心得也记录下来。光是读完以后再回过头来找这些句子来做记录的时候,你大概所花的时间要比你读诵的时间多一倍以上。
所以你读,假设四十分钟可以看完,那么整理的话大概要一个半钟头,你要用两个钟头以上的时间。而且当你读个五遍以后,这是打基础的,你对《华严经》的摄纳会增强,那时候你的理论会开始做总整理,要开始深化。因为你现在是知识分子,你不是没文化的,没文化的人在看经本,他是整页记起来,你不是整页记的,你是字、句你都很清楚,那字句很清楚,你就要把那个重点给记下来,对你开智慧有很大的帮助。你只要每天读一卷,没有特殊事情不管了,有特殊事情中断一两天没关系,要赶快回过来接上去。
十年以后,你对《华严经》会有很深、很深的认知。二十年以后,你会成为华严专家,三十年后,你是华严大家。那个论文你自然就出来了。你不要想说我看都不懂,当然不懂,会懂才怪。《华严经》一读你就会懂,那叫不可思议,不可能。但是你用这种方法下去,三十年后人家从经文里面随便讲个句子出来,你就知道他是哪一卷经文的,知道吗?你只要每天一卷经文用这个方法,这个叫读诵,你要不是这样读诵,那功德不显。我们后面会谈到这个问题。
所以你对于《十大愿王》的认知,到底对吗?你都要带着疑问,慢慢去求证,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不是否认你,而是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对于我们的行法,你要一再地求证“这样对吗”?这是很重要的。
很多人不在这里用功,都是师父讲的,师父讲的肯定没错,你做的对吗?因为这里头有一条中轴线,从佛到师父之间有没有偏差?肯定他没偏差。那他到你之间有没有偏差?我跟你讲,肯定偏差。从佛到师父之间肯定没偏差,是你对师父要有信心,你那个师父有没有偏差是他要背因果的事,但是我对师父这个善知识,我是寄予绝对的信心,要不然给人家叫什么师啊?叫什么父啊?今天出来要为人师、为人父,你就要负责任了,不然你不要教人家念佛嘛。
念佛绝对没错,那你有没有教人家怎么念?好了,那现在弟子、学生们跟着你,而你给错了,因果算你的。你要是给对了,那再来就是弟子们,我从师父那边得来的是这样吗?这个就是你修行的地方,我这样念对吗?阿弥陀佛当然对,怎么不对?我哪里出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阿弥陀佛都念完了,福在哪里呀?有增还是黄布纸,还是黄布条,那福增加在哪里呀?不是福增无量吗?怎么一点都没增呢?那我一定哪里错嘛。
哪里错怎么办?你现在找答案找不到,你就怎么样,带着“我应该要怎么样做?可能诚心不够,可能信心不足,可能供养不够。”看一看我才买三朵花供,好,明天我买五朵花。供了半天,五朵都是白色的,不好,后天改五朵红色的。后来改一改好像也不是这样,我剪得太低了,把它拉长一点,你会想办法去改进。
所以刚开始做功课,我想一想不对,应该供个水;想一想不对,应该上个香;后来又想一想不对,应该供个茶;再想想不对,因为有茶又有香,那香灰掉下去呢,应该有个盖子。你自己想,你不要问人家。光有个盖子好像也不对,应该有个杯托,你自己去想嘛,你自己就进步了。这不是对不对的问题,你想要改你就改嘛,你问人家干嘛?问人家叫依赖。我问师父,师父讲的,阎罗王不要找我,找我师父,因为我问师父。阎罗王不会找你,他找你说,你竟然都依赖你师父,这一条要论罪。
修行要独立。人家说要用盖子,我的过程就认为不要用盖子,你就不要用盖子嘛。因为你有你的看法,认为这样最好,是不是?你说供茶好,我说不,我供开水好,那你就供开水嘛。你不要人家供茶你也供茶,问你为什么供茶?“嗯,师父说…”去死好了,什么师父说,“你供什么茶”?“嗯,我供乌龙。”“都乌龙了你还供,供龙井!”同样要供,你就供龙井。那你怎么办?两条龙要打起来。
不是人家讲什么你就什么,你自己要有自己的判断嘛,因为成与败,成佛与否是要自己负责。师父引进门,修行看自己,不要老问,老问,问什么?
自己去摸索,我这样做,对吗?我这样诵经对吗?所以诵经的时候坐着,坐着不好,跪着,跪着不好,“师父,到底跪着好还是坐着好”?我说“你只要不趴着就好。”问东问西问什么,你自己想你最恭敬的方法嘛。我认为怎么样恭敬,我就怎么样做。你就是没有信心,“哎呦,我这样做不知道好不好,我来问师父。”倒霉的都推给师父。不是。你自己看,然后会改,我认为这样更好,那你就改嘛,或者要做功课之前,先煮一碗饭供着,功课做完肚子饿,刚好收下来,你吃饱了,换我吃了。你不要做完了才要供嘛。
那你要怎么做都可以,你自己想,佛教是绝对自由的,你自己想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不要一直问,你要自己去摸索,这叫摸索。随着你的摸索你就会一直成长。那你可能会讲,师父你就告诉我一个标准的方法嘛,那就意识形态了,那是死的。这种人典型的乖儿子跟乖女儿,不得成就,修一堆大福报。下辈子再当小姐,体重一百公斤,你就知道长成什么样子。因为福报大嘛,你就乖,听话。
修行不是乖跟听话的问题,修行是你自己要很冷静,我这样修对吗?知道吗?不但诵经,供佛、拜佛、礼佛、念佛统统一样。要包个红包先问一下,“你包多少”?“一百。”“好,我也一百。”他包一千你包一千啊?你不能这样问嘛。你是从你的能力,量力而行。好吧,我有钱我就多包一点,我没钱我少包一点嘛。什么都看人家,人家去死,你也死啊?
学佛,学着觉醒,他没做我可以做啊,他做我也不一定要做啊,是不是这样?这个叫觉悟。人生要觉悟,那你的人生就很灿烂。你在修行进步会非常快。你要不具备着觉悟觉醒的这种情况,你怎么修半天,“你怎么这样修,哎呀我师父都没有教我,好,我跟你一样好了。”结果人家禅修你修密,修密跟修禅怎么会一样?当然不一样。所以你不要随便把头伸出去,你伸出来的头刚好人家把你剪掉。摸索,疑情摸索,然后去解决,修行就这三个要件。这是我们简单地在跟各位谈这个部分。我一讲都讲到哪里去了?我们都讲修行,讲来讲去都讲这样,现在要讲经文了,不是讲修行。
好,先把这个定下来,是要成就如来胜功德。你不要从外面听来的杂讯把他框在哪个地方,那你会弄错。先谈这个。那么经文下面讲了一个,“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
好,现在我们要跟各位谈的是,他谈这十个广大行愿,其实十种大愿在《华严经》里头,普贤菩萨讲了好几次,为什么到最后,他还要再讲这十个大愿?那么这个十个大愿,跟其他的十个大愿有没有不同?当然有不同。那十个愿,我记得三四个地方,他讲这个愿是因为那个位阶,位的不同而讲不同的愿。那么这个地方讲的愿,这十大愿,是从凡夫地直接到成佛,这样的一条路。这是不同了,其他譬如说在三地、在八地,八地有跟你讲,八地要修的愿;在八回向,也会跟你讲八回向的愿,那是八回向要做的事,这个八地有八地要做的事。
但是这个不是,这是凡夫地做的,直接可以让你到如来胜功德海。这是一个不同。这个不同,他提出来的是你真理本质的问题。这个不同,他提出来这个本质,是指从本体论到现象界之间,你要留意到,本体跟现象,这是哲学的两大区块,也是思维上很重要的。
我们人类的大脑发展到最高的地方,就是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只有一个概念,我想返回生命的来处。但是怎么返回到生命的来处呢?没有人能讲。讲得最完整的是《华严经》,讲得最多的是印度人。
印度人除了佛教以外他们自己还有一些东西,我们叫做中国佛教的部分,是指把印度包括婆罗门教、包括佛教的东西,统统翻译到中国来的部分。后来印度再发展的文化,我们并没有翻译到,所以就没有了。后来再发展的部分,将近一千年,我们没有翻过来。所以中国有无量法门,有八万四千法门,那还是印度里头的一部分而已,不是全部。但是我要告诉你,这个过程里讲得最完整,各个步骤都点到的,《华严经》,其他经典没有。所以真正无量无边法门,是在《华严经》里面。这是一个。
这些法门都告诉你,有很多高速公路,条条大路通北京,没有错。那你从这里出发,你可以走京藏,也可以走京珠,更可以走京昆,从昆明出发过去也可以,这些都可以。但是我告诉你,他有一条最大的捷径,就是搭飞机。《十大愿王》就是那十班飞机,都是从昆明起飞,直接就到北京,中间不要休息站。
这十个法门,他就有这个好处。因为他是什么?他是生命的东西,就是真理的东西,他不是阶段性的东西,你要留意到这一点。这昨天我跟各位讲过,你入定的时候,你自己就会起了。现在各位你没经验,我跟你讲你也不懂,入定的时候怎么供养,入定的时候怎么忏悔,你都不知道。第一个你没入定,第二个你也没修,你都是大脑在修的,不是生命在修的。我们这修行是全盘下去的,这是很殊胜的一个行法才有可能出现的,而这十个行法就是在谈这个部分。那我们从法堂的立场来讲,这十个行法,他有他的结构,是你外面想象不到的。
我们这一会要跟各位讲最主要的,是谈前面三个,就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还有忏悔业障不知道讲得到讲不到。我们剩下这七八个小时,主要是谈这个部分。能够谈到第四是最好,因为后面六个是比较简单,但是我们要花十个小时把后面的长行文结论的部分也得跟各位谈一下,那这一次,最少要讲四个。但是讲太慢的话,大概只能讲三个。
现在要跟各位谈的是,这十个,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是师父老跟各位讲说你要供养。佛教界就坚持这个,不领薪水,所以佛教界没薪水。我们很多同修发心,那都是当义工的,为什么我们不给薪水?就是要给大家供养。你这个供养,供养就是培养你的自性善根,你要懂得去培养这个自性善根。
这一个供养教得最好的是星云大师,星云大师修得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是他的菩萨事业做得非常大。我想大家有个概念,朦朦胧胧的概念,台湾的佛教很兴盛。台湾不是佛教兴盛,是因为台湾有个星云大师。这个大师专门教什么?教人家供养。所以他福报那么大,他一身是病,心脏病很重,糖尿病等等,但是你放心,死不了,没那么快死,因为他福报太大。台湾的佛教是星云大师跟着蒋委员长到台湾去以后,他复员,从部队退下来,他就专门在做弘法,他的弘法事业就是指导、教导他的信众要懂得供养。
台湾的佛教界,信众很会供养,所以台湾会很繁荣就在这里,尽管有那些汉奸、走狗在那边捣蛋,台湾还是蒸蒸向上、欣欣向荣,就是因为有供养的福报大。你没供养你没福报。虽然天灾很多,地震,但是他就是有福报啊。就像我们讲,杯子打破了,打破了你看,这个不好的预兆,台湾人说杯子打破叫做好彩头,为什么?碎碎平安。因为他灾难多没错,但是他这一代修得大福报,几乎所有的喇嘛都要到台湾去,因为台湾只会供养,所以供养喇嘛都是迷信。他根本就不知道,只要出家人就供养,所以他在世界各地赚不到钱,到台湾很好赚钱。台湾佛教徒很会供养。
那你知道要怎么供养吗?《华严经》讲最清楚。为什么见到师父要顶礼?礼敬诸佛。不是说师父是佛,代表,要让你养成礼敬诸佛的习惯。你在家里,你最好把父母亲的相片也放着,你在礼佛的时候也顶礼你的父母。在世没好好孝顺,死后你也要好好礼拜,总是生你的嘛。你今天没人性就不讲了,你还懂得说要做什么,做一个有灵性的人,对父母应当礼敬。有的人说父母还活着,你还拜他,不是折他的寿吗?那是没有灵性的说法。因为我不能在身边亲近供养你,那我至少在这边也要表达一种怀念,你要懂得这样的一种情况,礼敬诸佛。
称赞如来,少说骂人的话,多赞美人家。像我就喜欢骂人,讲经讲到那里看不惯就骂两句,不骂不爽,这个就是修养不好。所以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
我们有些盲点,有些缺点,做不到,或者处理得不好,那你就要忏悔业障。你为什么会不懂?因为有障嘛。所以我常跟各位讲说,你一定要认真去做事,做事做不好,一百〇八拜。人家对你白眼,白你一眼,瞪你一下,一百〇八拜。为什么?我有业障。你说他瞪我,我还拜啊?对呀,那我瞪他,是不是他要去拜?你瞪人家要拜一千拜。
因为我们有任何不顺心不如意,那就表示我们有业,这个叫业相。业相来了,赶快忏悔。你说那也没什么,拜三拜就好,你最好不要拜!你拜一百〇八拜,假如你只欠他三拜,你拜一百〇八拜,那就你赚了一百〇五拜,你的业海才能填平。你要赶快把业海填平,《地藏经》有没有看到?有三重业海,你要赶快填平,你还不填平,还在那边计较,差一百〇五拜。
你要是忏尽了,那种相就不会出来。你去留意看看,有哪个人,你一看就很讨厌的,你看人家讨厌,一百〇八拜。我跟你讲你就拜,拜到哪一天你会发现,“哎哟他实在好可爱。”那个业就过了。那个人老爱找你麻烦,他找你一次麻烦,你回家就一百〇八拜,一天找你三次,你就拜三个一百〇八拜,找你五次你就拜五个一百〇八拜,我告诉你,不要三个月,他不会再找你了。你都不用跟他讲,因为你跟他之间的一个业障清除了。
清除业障不从外面来,是从你自己来,因为业在你身上。这个就是修行,不然你怎么修行嘛?你这老是“我跟你讲,我跟你讲,你误会了,我跟你讲…”那你是业越陷越深。本来业像铜斑一样生锈了,你一直跟他讲清楚,你的业就镀金了,你就完了。不要去解释了。尤其在家里夫妻吵架,不要讲,奇怪他怎么又对我那么凶,你就不要讲,你就去一百〇八拜。夫妻最清楚,你看他对你什么态度不好,你都别讲,你就一百〇八拜,三个月以后就消失了,他就不会再对你那种态度了。我是跟你讲真的,当然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夫妻怎么吵架,有的话你回去一百〇八拜。
人事关系的不如意,绝对是业障。那你说“哎呦,我怎么到处都这样,每个人对我都这样”?还有人问我说“师父这是什么原因呢”?你要知道原因吗?你前辈子当医师,害死多少人,现在人家一看你就讨厌,那没为什么,你去把业给忏清楚。你看很多庸医是不是这样害死人,那你那个业要怎么还呢?人家一定跟你记得,你说前辈子怎么记得?前辈子你我之间的关系不记得,可是那个业缘是在的。所以你不要解释。你要解释,就等于承认说,因为过去我是庸医,为了要赚你的钱,所以就弄那个给你吃,我怎么知道你会死啊,就这样子。所以庸医害人,那业障你后面就自己去清吧。那你要怎么清,你最好是好好拜,你以为害人家一条命拜一百〇八拜就够了?还早了,你要一直拜,一定要一直拜,这是忏除业障的部分。
我们休息一下,再回过来我再跟各位讲这个经文结构的大概状况。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