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传喜法师:《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开示(一)——手机学佛网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注音|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传喜法师:《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开示(一)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一)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自在菩萨!

  诸位师父、诸位大德居士:

  今天是四月二十八日。我们坐在这里以怎样一种因缘发心来到这里的呢?我们大家是为了听经《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而坐在这里。

  自从去年观音阁、风林禅寺、乃至地方宗教局都有邀请到这里来讲经。好几次要过来,后来都没有成行。今年在开春以来,中国南北都有,尤其是现在所流行的非典。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这里讲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普门品。这个时机好像是特别成熟。从天时上来说,我们风林禅寺也是地处中原,这是占地利;来听经的不单有本地的,也有浙江的、河南的甚至北到内蒙、新疆;南到广东、福建,还有台湾、香港这就是人和具足。

  那么妙法是什么法呢?它不是一般性的人乘、天乘;也不是声闻缘觉,它是佛法。这个法很高,微妙不可思议。所以在天时、地利都具足的情况下来讲;虽然我们今天在坐的人数量不是很多,但是这个《经》特别殊胜。参加法会的人与众生,或许不是我们所能看得到的、所能知道的。在经典里说:“人非人等”,‘人’还有‘非人’等,有可能都会加入。

  今天这里有可能有没有皈依过三宝的。由于听经闻法是神圣的;所以在前面先给大家做一个三皈依。没有皈依三宝的,也在这样的机会下发心皈依三宝,得一个皈依体。

  上午给大家受过三皈依,在坐的有没有不是三宝弟子的?如果不是三皈依的听经不是很如法。同时大家也应该知道,在听经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专心地谛听。

  为了发广大的心,为一切众生都能够开智慧、出生死;以报四重恩、度三涂八难的法喜之心来听经。发的心大,听经的功德就大。我们在坐的有一些佛弟子,有的也去朝过普陀山,甚至朝过其它的圣山;但是我们讲经真正的功德、意义,要在朝山之上呀!佛法如果能开显的话,能够听明白,就是我们自己转凡成圣。

  我们是佛的弟子;是观世音菩萨的弟子;怎么样学观世音菩萨从因到果?如果听明白了这个法,自己也能转凡成圣。不单单是观世音菩萨的弟子,也可以修得像观世音菩萨一样的。所以希望我们的弟子在听经的十天当中最好是能够食素,不要去吃荤。在藏地有一些在听《观音经》或者是《修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的时候也都是吃素的。

  有的甚至发心一生吃素。我们这里也有吃长斋的,也有曾经吃过长斋的,后来放弃。我想肯定以后也会有吃长斋的,由于听了观音菩萨的经之后,我们的悲心也升起来了,不再吃众生的肉;所以我希望至少在这几天当中能够吃斋,能够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以这样子的状态来听经,斋戒身心,进入清净的状态,也表示我们对经法恭敬。希望大家听经的时候进入到这样子的状态,还有就是在听经的法会上,不能讲话;因为在讲经的时候,我们说话的话,这个罪过很重很重,这是地狱的罪。你看虽然没有做什么其它的坏事,但是在听经时,交头接耳,就有很重的罪。

  所以尽量在讲经的时候不要离开,有所出入,这样会打扰别人。保持一种清净的心,也护持大众有一颗清净的心。在听经的过程进入一种定的状态来听。因为佛法不单单用耳朵听,最主要的观世音菩萨教我们,“观世音自在菩萨”,最重要的是用心来听。把佛性能够在听经的过程当中能够觉悟出来。

  所以上午我们简单的讲了经的题目,《妙法莲华经》前面四个字‘妙法莲华’。

  其中的‘妙法莲华’是指法。‘妙’是指佛的法。‘莲华’是对这个法的比喻。很多经的题目有许多议题的方法,这个议题的方法有人、有法、也有比喻。有的是法,有的是人,有的是比喻。比如说《阿弥陀经》,这部经全部是‘人’,“阿弥陀佛”是人,“佛说”佛也是人,都是人;还有的经全部是‘法’,比如说《波若波罗蜜多心经》,就全部是法;还有的经全部是‘比喻’,比如说《大宝集》,《大宝集经》全部是‘比喻’,没有法也没有人;还有种经是人和法都有,《文殊菩萨波若经》这就‘人’和‘法’都有;还有一种经是‘人’和‘比喻’都有,《如来狮吼经》,狮子吼是比喻,如来是人,人和比喻都有;还有一种经是‘法’和‘比喻’都有,就像我们今天讲的这个经。

  ‘妙法’是法,‘莲华’是比喻。佛经的题目,就是说你们听了之后是不是很清楚,当时你们听糊涂了,但是我讲的是很清楚,所以说佛的经典是讲得清楚的,不是说迷信迷得它讲不清楚的。

  ‘经’是通称,通一切经,‘经’是什么意思呢?‘经’梵语叫修多罗。我们这里翻“契经”,上契诸佛的理;下合众生的基;所以叫契经。‘经’又是标、又是真理;‘经’又是道路。我们怎么样转凡成圣,从一个凡夫,做佛的弟子;变成佛、变成菩萨;所以‘经’也是一种道路。我们对佛法的了解,往往有时候需要一个比喻,比较直观。我们可以熟悉了。

  但是为什么要用‘莲花’来作比喻呢?因为莲花它是花和果实同时存在的;而且‘莲花’的性质出污泥而不染。特别的能够比喻佛法清净的一种特质。我这里没有广开去说这个经题,要是广开去说那就不得了。以前智者大师将《妙法莲花》其中一个“妙”字,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去讲,三个月讲一个妙字,讲了九十天。我们这里总共讲这个经只能用七天时间。这个是略说.

  上面把这个经的题目解释了一下,下面把这个‘品’的题目再解释一下。《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菩萨这位大菩萨我们都知道,在西方三圣里面她为上首,是阿弥陀佛的上首菩萨。在我们中国,就有“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对观世音菩萨都很熟悉。

  他过去就是佛,名号叫正法明如来,以后阿弥陀佛涅槃之后,观音菩萨那时就示现成佛,功德山王如来为国土名号。这个时候国土比极乐世界还要庄严。

  我们对观世音菩萨略微的解释一下:

  观世音菩萨暂时还是倒驾慈航,现菩萨身的。现菩萨身是什么级别呢?菩萨里面也有很多级别,有五十三种:“十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有五十了,还有“等觉、妙觉”。这个很多的,观世音菩萨显现‘等觉’的,他是‘果地’的菩萨。不像有的只是显现一下,我今天起了一个好心,这个好心就是菩萨心;那我这个好心保持住就是菩萨;如果退失了,菩萨就没的做了。观世音菩萨是真正的菩萨,永永远远不会变质的。我们因地的菩萨有时候一念善心起来了,菩萨心起来了就是菩萨,这个菩萨心如果退掉了那就不是菩萨了。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普”是什么意思呢?“普”是普及一切,什么东西普及一切呢?‘佛性’是普及一切的;‘智慧’是普及一切的;不生不灭‘法’是普及一切的。什么叫‘门’呢?‘门’是方便、通达;‘门’是一种出路。所以说‘普’是智慧;‘门’是方便。所以观世音菩萨叫“悲智双运”。这个‘品’是专门介绍观世音菩萨怎样上和十方诸佛等觉妙心与诸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和十方一切六道众生同一悲仰;是讲这么一个法意。所以,“普”、“门”,也可以说‘智慧’方便;也可以说上‘门’代表诸佛;下‘门’是通达一切众生叫随机感应。

  我们再讲翻译者,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姚秦是时代的一个概念。因为秦朝有前秦,这个叫苻秦。当时翻译这个经典的时候是后秦姚兴时代,所以称为后秦,又叫姚秦。

  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三藏’指的是哪三藏呢?我们大家佛教徒都知道,是‘经、律、论’三藏。‘经、律、论’三藏也是我们修‘戒、定、慧’三无漏学所依止的法宝。三藏法师他自己通达‘经、律、论’三藏。可以做人天师表,就是这个意思。‘鸠摩罗什’指的是在苻秦的时代;也就是姚秦之前。当时符坚有一次看到瑞相,后来太史也来回报,说看到西北方向有一颗很亮的异星,西北有一个大圣人,到时候可以帮助我们中原。当时太史也奏请皇帝当有智人入府中国。苻坚也特别喜欢人才,既然有这样一位好的人才我们应当请。

  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很有名的在龟兹国的鸠摩罗什大师?当时就派了下面一个大将叫吕光带了有十万部队,说到龟兹把鸠摩罗什法师给我抢回来、迎请回来。他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他告诉吕光,我派你们去不是为了抢钱财,不是为了要国土,只要得到法师马上回来。吕光带了这么多兵就到了龟兹国,位置在现在的新疆境内,靠近库车附近。

  鸠摩罗什法师他的父亲是天竺的人,精通大小五明,对佛法也精通。当时他也是游巡参学到龟兹国,后来皇帝就请他做一个大臣,帮助治理自己国家。由于功绩特别好,很显著,皇帝就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生了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是什么意思呢?翻译成我们汉文叫童叟。‘童’是小的意思;‘叟’是老的意思。为什么喊他童叟呢?因为虽然他很小,但是具有老人的德性。他的知识特别广博,德性特别好。因此大家都尊他为童叟。他七岁的时候去庙里,就能把一个很大的一个铜香炉抬起来,举着玩一样。后来别人一发现说他:咦?这个小孩在干什么?这一喊!他才想起:对啊,我怎么举起这么重的东西来了呢?结果就再也举不起来了。他就通达了 “万法唯心造”这个概念。

  他的母亲也是勤学佛法。后来也出家,证得了三果阿那含果很殊胜。自己也从小就出家修学佛法,到很多佛法盛兴的地方去拜师。曾经学过小乘,后来学大乘。他有很广的当传记。

  当时鸠摩罗什法师在龟兹国求学归来就已经是名震遐尔。大家都仰望这位法师,苻坚就派了吕光来抢他,国王一看这么多大兵,兵临城下,就跟法师商量:他们这么多人过来,就是为了要你;如果我们交出你,我们国家人民免糟涂炭。你看怎么样?要是愿意去,我们全国上下虽然不舍得你走,但是也是免遭灾难。

  鸠摩罗什法师最后还是答应了说:我愿意跟他们去。因为他母亲以前也得过授记,说以后要去中原秦朝,你后半生多灾多难。后来吕光带着鸠摩罗什大师回来了,回到半路上有消息传来说:苻坚被杀,姚秦把苻坚给替代了,国家还叫秦朝。这是历史上可以说是很重大的一桩事情。为了人才,派了这么多兵去抢一个人才,可以见得苻坚是一个很爱才的人。

  但是突然遭政变,姚秦取而代之。吕光这个时候看到自己的国主被杀,国家另有其主了,自己就在归来的途中,开辟了一块土地;攻下了一个城;在那做三河王。自己建立了一个国家,叫三河宝治,自封为三河王。鸠摩罗什大师就在这里呆了将近有十多年时间,困在这里,也不能走。

  吕光死了之后,他儿子继位,才答应把他送回长安。鸠摩罗什大师到长安的时候,长安大街小巷的人都挤到法师必经的路上,万人空巷一样来迎接,这成世间一大奇观了。前面一任皇帝为了迎请这样一位法师派了十万兵将去抢,经过这么多周折,终于到达了汉地;所以大家都想一睹这位法师的风采。

  这时姚兴做皇帝,迎请了他,专门为他造了一个庙,叫草堂寺,在西安郊区,终南山的脚下,当时有八百多佛教界著名的法师,都是修行也好;道德学问都是很好的,跟随着鸠摩罗什大师学习,帮助他一起翻译经文。当时就翻译了这一本《妙法莲华经》,有很多经典我们所熟知的《佛说阿弥陀经》、《金刚经》、《梵网经》等很多的佛教经典。

  在他翻译《妙法莲华经》之前,就是在西晋的时候,西晋会稽永康年中,长安青门敦煌菩萨竺法护尊者,他也翻译过这部经典,这部经翻译出来的名字叫《正法华》,鸠摩罗什大师就排在了第二位。在我们中原东晋安定龙安年中。当时在长安这个地方是属于后秦,龟兹商鸠摩罗什大师二次翻译,名字叫《妙法莲华》。

  后来又有人翻译过,就是隋朝时候。大兴善寺北天竺沙门阇那笈多菩萨他也翻译过这部经。翻译的名字也跟鸠摩罗什大师一样叫《妙法莲华经》。这个《妙法莲华经》总共有三个翻译版本。在历史上流传最广、大家最喜欢受持的,就是罗什大师翻译的版本。

  他一生当中翻译了许多的经典,皇帝看到这么有智慧的一位大师,另外又给他造了一个逍遥园。大家早上轿子抬回来,抬到庙里草堂寺;晚上轿子又抬回去。专门给他造一个住处,就像宫廷一样。在圆寂之前就对众人说:“我翻译的经典不会有错”。从哪里可以证明呢?他说:“我圆寂之后舌头不会烂”。

  后来果然就是这样子,火化的时候舌头无论如何都烧不坏,而且敲起来铿锵有声,有金属的声音。他这个舌头就像佛的广长舌相一样的功德,翻译的经典不会有错谬。

  后来唐朝的道宣律师修行特别的用功,持戒清净。在终南山的时候住山,每天吃饭的时候天人送供,天人天天送饭给他吃。有一次道宣律师就问这个天人,鸠摩罗什大师的经典为什么这么让人欢喜受持呢?他翻译的为什么读起来朗朗上口?纵使是将近一千七百年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我们现在二十一世纪的人来诵持法师的经典,还是那样子的顺口。意义让人那样明了,不像有的经典看上去看也看不懂。鸠摩罗什翻译的《阿弥陀经》我们天天诵。《阿弥陀经》多简单,简捷、明了,而且压韵。现在诵起来依然是那么朗朗上口。古啊……今啊……它没有这样的区别。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功德呢?

  天人就说:“鸠摩罗什大师他不单单现在显现的是一位经师;其实七佛以来,他一直是七位佛的大翻译师。把七尊佛的教典翻译到各个地方去了”。我们才知道,有这样一种甚深的因缘。原来罗什大师不单单是现在人的翻译经典的大师,也是七佛的翻译经典大师。鸠摩罗什大师还有很多故事,在这里也不广说了。

  经典有正题。正题又分三部分,第一是、长文部分;第二是、偈颂部分;第三是这一品的功德。分这三部分。

  我们现在讲正文的长诵部分。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由于《妙法莲华经》总共有七卷,二十八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在经当中正好是第二十五品;所以这里面没有什么“如是我闻”这些。一上来就是“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当时呀!‘尔时’是什么概念呢‘尔时’可以理解成法会当时;也可以理解成就是现在。因为佛法的时空它是超越一切的,它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所以‘尔时‘也可以理解成现在。

  这个无尽意菩萨是谁呢?这个‘无尽意菩萨’按照经典里文字上来解释,就是东方不眴佛普贤如来座下的大弟子;但是我今天还可教你们这样理解:无尽意菩萨就是你,就是在坐的你们听经的。为什么叫无尽意呢?我们的脑子里面的想法有没有有始、有终啊?有没有始终呀!无穷无尽;但是能够起来、从座起来问佛;为什么问佛呢?是发菩提心来问佛,所以称为叫菩萨。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因为众生苦难没有穷尽啊!所以他的愿!他的行!是没有穷尽的。这也可以这样子理解无尽意菩萨。

  向世尊请教问题的时候是要很具足恭敬的,当时不是坐在那里直接就问;而是偏袒右肩。起来的时候他要把自己的肩也偏袒出来,这“偏袒右肩”是表示什么意思呢?是指自己作弟子持劳役相,就像我们起来之后把袖子卷起来,觉得很利索的样子。这在印度偏袒右肩是持劳役相,好像是主人身边的佣人一样随时准备着做事情,这是表示很低下的意思。起座,从座位上站起来,这表示很恭敬。偏袒右肩表示很低下的。合掌向佛,这是具足礼仪的,合掌是把散乱心收起来;一心的这种状态,这叫如理、如法。

  “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所有一切都具足了之后,如礼如法了才开始说话,不是莽莽撞撞的。“世尊”,称世尊,我们很多佛教徒不一定能知道,有时候为什么叫佛?有时候为什么又称为叫如来?这里为什么又称为世尊呢?社会上的人就更不可能知道了,说如来佛是一个人;释迦佛又是一个人;其实不是这样子的。每一位佛有很多名号、尊号的,佛的名号本来是无量无边的。任何一种名字你只要讲得出来,它都是佛的力量化现出来的,都是佛的名字。有情无情,一切诸种都是佛的名字;我们听不懂,为什么如果喊我们某个人的名字,是在喊佛吗?我们众生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经典上总结,把无量的名字总结成一个万字,佛有万佛名号。

  你不容易记,缩短到一千。佛有一千个名号,再缩短佛有一百个名号。最常用的,佛有十个名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士、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由于他在人中、天上最为尊贵,所以称为世间之尊——世尊!

  这十佛名号有什么功德你知道吗?曾经阿难一个人在偏僻的地方,有点胆子小,有一点害怕。就请问佛,如果我一个人在僻静处,心中有种恐怖感怎么办呢?世尊就告诉阿难:如果你一个人走到偏僻的地方,很恐怖的地方,狼虫虎豹经常出没,山精鬼怪常常藏身的地方;你汗毛竖起非常恐怖的地方;你应念如来十号。这样马上没有怖畏。所以在这十号当中,世尊最后。是人间、天上世间至尊,所以无尽意菩萨称世尊。

  “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在这里是不是我们也有这样的疑问呢?就像我们前面说的‘无尽意菩萨’也是你。或许你也会这样子问:观世音菩萨!大家知道观世音菩萨名号遍满十方,她的功德;她对众生的利益;我们能够知道一样。

  那他为什么名叫观世音呢?佛是怎么样告诉无尽意的呢?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这里佛是先总的回答他;因为无尽意这样子问。观世音菩萨以怎样的因缘名为观世音呢?首先佛是从观世音的角度,不从她的名号是怎么来的,而是以众生这种苦难的角度,众生有多少苦难呢?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这世间的苦难有多少种啊?你不要说无量百千万亿众生了;就是一个众生,有多少苦恼?我们在这个世间上活一天有一天的苦恼吧,是不是?你说:我怎么不觉得呢?你们坐在硬硬的地上,这也是一种苦恼呀!是不是?最好坐在沙发上。

  但是仔细想一想就是让你坐在沙发上;让你坐个五个小时你也会觉得很辛苦;是不是?你就说:坐得这么久了需要散散步,散散步就显得很享受了。

  让你散五个小时的话你会觉得怎么样呢?如果觉得我老是在走,这么辛苦;你又希望能够最好躺一会儿,休息一下。人的任何状态都在一种堪忍状态;所以每天都在经历着各种各样的苦。这种苦是外在的、内在的;‘恼’是内在由心而生起的,称为“恼”;‘苦’是外在的身受的一种苦称为“苦”;所以都在“受诸苦恼”里面。每个人都会有各式各样的,更不要说还有百千万亿众生。

  佛先是告诉无尽意菩萨,有各种各样的众生,每个众生又有各种各样的苦恼,但是大家能够“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佛首先是为无尽意菩萨赞叹观世音菩萨的威德之力。有的人说我有这样子的问题、那样子的问题;乃至于你有很多问题。如果你称观世音菩萨名!都能有求必应。

  对一个众生是这样;对无量百千万亿众生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塑了尊菩萨形象叫千手千眼!由这样一个道理开显“千手千眼”;其实想一想,观音菩萨何止千手千眼啊!众生有无量,观世音菩萨就有无量个手、无量个眼;可以照见我们,可以用他的手帮助我们。所以这一句话先是佛说出来的;是无尽意菩萨这样问?然后佛这样说的。

  我们对佛所讲的这个方法大家应该心生诚信。什么叫诚信呢?就是一点不要疑惑,我们在很多观世音菩萨的感应录当中可以看到的。不管是老的还是小的,各种各样子的人,只要他能够想起观世音菩萨;在最危难的时候想起观世音菩萨;都会得到极大的感应。

  我们在座的就会有很多人,得到过观世音菩萨的感应道交。所以要相信佛亲自这样告诉,我们哪一个没有苦难的,谁不想解脱这样子的苦和难呢?苦、恼外在的苦难、内在的烦恼,谁不想摆脱啊?这个方法其实是很简单的,只要我们能够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前面是总说。总的说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受无量无边的苦恼;他都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是逐个的说:从地、水、火、风,这些众生最怕的难中,再分别地讲。

  “观世音菩萨”前面无尽意也有这样地问: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再给大家作一个补充。“观世音菩萨”她在经典里面讲过。久远劫前,有观世音佛出现于世。彼佛交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在这样子的修法当中,“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这是修静心,而入三昧。

  修这样的法门,证得与佛陀一样的果位。后来观音佛就叫观世音。这个名字是佛给他取的,这个法门也是佛给他传的。

  这个因缘在这里补充一下。这个修行,佛传他的是以‘正思惟观智,反观能闻的闻性’。她用功不是我们现在听的耳朵就听着闻尘;而是能闻的这个本性。用正思维的观智,来回光反照,反观能闻之性,之后再“入流亡所”,这样从本性、闻性上来下手做功夫;闻性是无有生灭的,我们这个闻尘是有生灭的。

  所以说我们修行也要像观世音菩萨学;能够回光反照,能够反闻闻自性;所以在《楞严经》里面,就是“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从‘佛’到‘观世音菩萨’都这样教的。要怎么样修行啊?不要随着尘埃去,不要随着外面的根啊尘啊去;能够背尘合觉,回光反照;背尘而觉,反闻闻自性,用这样的观智来让自己去修。

  所以从闻、思、修不是简单的闻法、思法、修法,而直接的就是以‘闻性之法’‘思’以这样正思的观智乘性起修的“闻、思、修”。这样直接就可以入三昧。“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三摩地就是正定。

  为什么我们听经这么尊贵?因为《经》可以告诉我们修行方法。所以在《楞严经》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里面讲到:“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寂静,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就是达到一个很深的定的时候。在这个定当中,“如是渐增”,定久了之后“闻所闻尽”。

  能闻的、所闻的都消失掉了。到这种“闻所闻尽”,也就是我们的耳根已经开始失去作用了。我们平时有了耳根就开始追逐外面的闻尘,修行把它说是家里有六个贼。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贼,把家里的财宝都偷完了;所以说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怎么样把这个贼抓住呢?现在我们讲的“闻所闻尽”就是把这个贼给抓住了。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这个‘根’抓住了,把这个漏洞给堵住了。“觉所觉空”把这个‘根’所起的‘识’;‘根’和‘尘’之间有个识;这个‘识’是这个贼的头头。

  “觉所觉空”,也就是把‘识’也给灭了,实灭了怎么样?识灭了就转识成智。平时学《唯识》的来讲:‘转识成智’没有具体的方法也会成为空谈。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不单单识灭了;‘智’所显现的一切法到‘空觉极圆’的时候,空和所空都会灭掉;这就是空性圆明。

  在‘智’里面所显现的各种‘法’也开始解脱掉了。因为有我的执著,再到甚深的地方还有法的执著;这些执著的结你如果不把它解开的话,我们就会被牢牢地拴死,拴死这个生死大河当中。这个轮回是怎么轮回的呢?有轮回的根结在里面,这个‘结’必须一个一个的把它解掉。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到这个程度之后,观音菩萨以前就是这样修的。一直到寂灭现前。这个寂灭现前是什么?就是人解脱了。佛教里面的概念:就是人无我也证得了、法无我也证得了。

  虽然人无我,法也无我了;但是连这个空也都没有执著,法也解脱了,寂空也不生。这个时候会“忽然超越,出世间法”。本来我们在修的时候还有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区别,修到这个层次的时候就都一样了;也就是六祖大师他那时候说的“烦恼即菩提”了。烦恼和菩提没有两样,出世间法都一样,也就是我们天天念晚功课的时候,“二谛融通三昧印”,胜谛和俗谛是完全一样的,是融通的,这个时候才真正修到法的中道上。

  所以在修这个中道之前,我们应该有出离心,那个时候我们佛弟子要应该有求学的状态。不是说我们佛弟子要消极避世,不是这样的,我们有一个出离心是学习的一种状态,就像小孩子去读书,七岁的小孩子,不可能一边读书、一边叫他打工,做童工吧?那样是违法的。

  我们学佛的人暂时放下执著,一心投进去好好的修行,修行到及格了之后,“出世间法”,忽然就能够超越了。这时候做世间的法也是在行菩萨道,也是在修行。就像观世音菩萨天天一刻也不停;有众生请求他就会有求必应,救度一切众生。我想观世音菩萨肯定比江泽民还忙,你们相不相信呀?(众:相信)但是他是不是世间的凡夫呢?他是大菩萨。再忙也不会忙得忘了自己,变成凡夫了,不会吧?所以说我们佛弟子有一个修行的机会,作为一个真正的佛教的国家;往往也给这种机会,一般性的社会是不理解的。

  佛弟子他们不劳动啊!光是吃啊!喝啊!学这些有什么用呢?他们不理解。但是对于佛教的国家他们都知道。就像日本、韩国、泰国,泰国的国王也要出家一段时间专门的修行佛法。然后再还俗,升王座;作国王。这样做国王才会做得比较好。

  作为我们来说,以后也给自己创造一些修学的环境,给自己争取一点时间,这个也可以称为一种出离心。对世间的法看得轻一点,对修行应该多把握机会。所以我们东方的人是这样一种思维价值观念,这叫安贫乐道、知足常乐。

  安贫乐道就是你对现有的物质条件满足了;但是对你自己修道要抓紧。因为物质方面的东西,再多也填不满我们的欲望,欲望是无边无际的。现在有的人也慢慢了解了,你给子孙留了很多财产不一定有好处,或许害了子孙也不一定。

  现在就会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有一些暴发户,他自己很忙,他们夫妻都非常忙,但孩子却是在外面变坏。口袋里装了一百块、一千块;在外面甚至学校也不去了,泡网吧。稍微大一点就学坏。是什么作怪呢?也就是说这个小孩子,他也是贪着这个物质世界里,对自己的道德修养放弃了。就中国古人来说,一个人安贫乐道这是最佳的状态。

  幸福是从哪里来的呢?包括佛陀也是这样告诉我们,为什么知足常乐是作为我们东方人的一种修养。如果一个人很知足的话,就是躺在地下他也是快乐的;如果一个人他不知足的话,就是处在天堂里面他也是忧恼的。是不是这样?道理是很简单,因为幸福它是属于我们心灵的状态,它是精神的范畴。

  物质只能起到一种催化的作用,或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我们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快乐将不会存在。我们东方人说这是一种做人的大哲学,它本来就是一种财富,有的人以为拥有多少钱才是财富;其实这个正确的人生指导,会省去我们很多奔波劳累,会把我们的心灵填满保存下来。

  在这里面我就要深入的去补充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以何为‘因’,我把这个‘因’讲得比较多。就用《楞严经》的角度来讲,因为《楞严经》是诸佛菩萨的正因。《楞严经》叫《大佛顶如来密因修正了意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这个经里把这个‘因’讲得最彻底。

  《妙法莲华经》是讲果的,所以在这本经里,佛陀来回答的时候,没有去侧重在因上,而是在果上讲。所以为什么我要作这个补充呢?因为我们大家不知道,佛已经在《楞严经》里面讲过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现在佛就直接讲这个功用,观世音菩萨只要听闻音声,即时解救苦难。但是这个因、缘从哪里来?我们在座的或许不知道,佛已经清楚讲过了。我在这里再给大家补充一下:佛以前说过的以何因缘名观世音,这个因讲得很清楚,但是我们这里或许没有听过。我以前讲过《楞严经》,在杨岐寺讲过三卷,在石家庄讲过一卷。这都是侧重在因上。

  现在这个《妙法莲华经》是我第一次讲,它的侧重点是在果上,所以我们佛教里叫“开智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一个是如来的正因;一个是如来的果德;所以这里佛就不再重复的讲这个因,就直接的讲果德。《妙法莲华经》是重在讲果的。

  我来给大家再补充这个“因”:从因缘上让大家知道,我们也应该像观音菩萨这样去修,也祈求观音菩萨!我们也能向您这样去修,迅速地转凡成圣。因为我们苦难的根本;就是知见太狭劣,无明太多。也就是说我们是一个凡夫;如果是圣人的话,我们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苦难。所以我们在这个“因”和“缘”上作了这么多的补充。在这个因上,观世音菩萨是修耳根圆通而入三昧,而成就的。

  为什么修了一个耳根,就能得这么大的成就呢?因为文殊菩萨后来也证明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地,实以闻入”。就是这一方真教体,最能够显现的是从音闻上、闻性上。而且说众生的根器,此处从生耳根最利。我们眼睛只能看前面,耳朵能耳听八方,可以听到到处的声音。在这样听的过程当中回光反照,反闻闻自性,性就是无上佛。修得快不快呀!

  前面你这个耳朵跟着声音去了的话就是凡夫,耳朵一回光反照,反闻闻自性,这个“闻自性”,自性就是佛。一念反闻就是一念佛,念念反闻念念佛。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头顶上坐的是阿弥陀佛?因为观世音菩萨最会念阿弥陀佛!我们虽然嘴上念,不过真正的不会念,叫染污修;也是一种叫相似修。

  相似念阿弥陀佛的人后来得往生的人很少,真修的就万修万人去,一万人真修一万个人得往生。谁是真修的模范呢?观世音菩萨是真修的模范。观世音菩萨手里拿一个念珠,头顶着一尊阿弥陀佛。他是怎么念的呢?他是反闻闻自性,这个性就是阿弥陀佛,无上道,无上就是无量,就是没有超过他的,就是阿弥陀佛。

  反闻闻自性,这个性就是阿弥陀佛,这是真念佛,大家要知道,所以不管你是修观音菩萨修行法门还是修其它法门,还是念佛法门,在这里你都应该找到一个答案,学会修行。我们来这里讲经也就不空过了,而且这一次讲经有录像,以后会有很多人听得到这次讲经。也希望你们以后看到这个录像的人,也提起这种正念来,学观世音菩萨念佛,文殊菩萨亲自出来给我们证明,而且本师释迦牟尼佛也印可,是这样子的。所以这样的话从耳根起修,一根归元六根消,真正的有一根回到了佛性里面,那其它的根也自然地都会有这个功能。所以自然地达到了都摄六根的作用。

  在《楞严经》里面,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如何都摄六根啊?有很多人就会这样问;但是在讲经法会上我基本上没有这么方便地讲。在这里我可以跟大家讲,一根归元、六根消融;你一根耳根能够反闻闻自性,性就是无上道;性就是都摄六根的;离开这个其它都摄不了,这样的去念就叫净念相继。所以观世音菩萨“解六结越三空,得二圣,发三用”,全部是从这种缘当中发出来的,所以彼佛称我为观世音。当时观音佛对弟子说:你也已经可以像我一样了,也可以称为叫观世音了。

  所以在佛法里面,我们为什么听到这样子的名字呢?因为观世音菩萨以前成佛的名字叫“正法名如来”,听了这个法之后,你有没有觉得正法明了起来?有没有明了正法?要明了正法以后能度一切苦厄,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心!你说我们佛法里面有自他吗?我们现在要明了正法,我们大概也叫正法名如来,而且我们如果明了了,就能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待续)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