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金刚经浅释,金刚经全文,南怀瑾:化无所化分 第二十五章——手机学佛网

金刚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注音|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南怀瑾:化无所化分 第二十五章  

  化无所化分 第二十五章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有教无类

  金刚经快要作整部的结论了,化无所化,什么叫「化」?在唐以前,多半的佛经用这个「化」字。唐宋以后用「度人」。度也好,化也好,反正度也度不了,化也很难化。到元明时代,乾脆两个字合起来,叫做度化。这个度化,实际上就是教育了。化也就是感化人,变化人。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

  这也是佛自己讲,告诉须菩提,你认为怎么样?「汝等勿谓」,你们千万不要讲佛说过这个话,说过什么话呢?「我当度众生」,认为佛说过,要度一切众生。

  你看佛是很妙的,你仔细把金刚经研究,他的一生许多事情,在金刚经里通通否认完了。说法四十九年,他在金刚经里却说没有说过一句话!这是他讲的啊!这个金刚经摆在我们面前。他本来发愿要度众生,现在又否认了,嘿!你不要搞错了,你们不要那么想啊!你们千万不要那么想,认为我要度一切众生。这是文字的解释。

  【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莫作是念」,千万不可以有这个观念,上面已经讲了,下面还要很肯定的重复,莫作是念,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好了,我们现在记住他的话,你不要磕头说佛啊,你来度我。他老人家不承认,他现在很忙,在那里入涅盘,你也莫作是念,不要这样想。什么理由呢?「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这个话严重了,刚才我们还用笑话的办法来说,佛一切否认了,下面进一步告诉我们理由,听得我们都有一点五里雾中了。什么理由啊?世界上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须要佛来度的。你注意啊!没有一个人须要佛来度的,这是佛自己说的。

  「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拿禅宗里的话说,这叫做一个棺材两个死汉,一个说你是被我度的,一个说我需要佛来度。大禅师们会说,这两个都是没有悟道的。佛也讲嘛!第一,我没有度过一个人,你不要有这个观念。什么理由呢?世界上没有一个众生须要佛来度的。这个文字摆在这里,对不对?我们自己研究。还有,佛说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这个佛就不是佛了,而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因为这个佛已经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人了。

  所以,我经常告诉大家,不要什么顶礼啦!磕头啦!好麻烦。我一生最怕这个事,碰到人家合掌,我现在都有点马上出汗,很麻烦,还要答礼,乾脆像现在人眼睛一瞪,注目礼,很好嘛!意思到了就行了。如果说磕个头,认为我是老师,该受这一拜的话,十八层地狱都不够。不过不要紧,据说现在地狱里头还有地下室,那就该要下地狱的地下室去了。一个人如果自觉有道,足以为人师,如果有这一念的存在,他再有道也不值钱了。真正足以为人之师,真正足以度人,他必定已经证到空的境界了,何以会有自我崇高的观念呢?绝对不会!因为他自己已经没有这个观念了;而是一切众生,人我平等。

  所以佛说,佛如果有这样一个观念,也就不叫做佛了,他处处著相,觉得我是佛,我是老师,你们通通是我的子民,你们都是我的信徒,那他就绝对不是佛了。

  说到「信徒」这个名辞,是很难听的,佛教里从来没有这个名辞,只有信众。用个「徒」字,那只能够牧师用。牧师翻译的「牧」字,就是指赶牛的,赶羊的,赶人的,看这一些子民都是他下面的徒众。徒众都在下面,佛法不可以这样。曾经听到佛教界有人用「徒众」这两个字,听得我一个头八个大,连信众这种说法,都算是很严重的了。过去大陆随便那一个庙子,对信众都是称居士的。我在峨嵋山时,老和尚看到猴子出来,就说猴居士出来了。蛇来了,蛇居士来了。从没有说猴众,猴徒,蛇徒,没有这样说的!老和尚的声音使人一听肃然起敬,看一切众生平等,猴居士,蛇居士,这个是佛法的精神。佛法如果还有统治性,那怎么会是佛的精神呢?希望修正修正,不要犯这个错误。

  佛现在讲,假定他有一个观念,认为众生是受他的教化而得道的,这些人是他的徒弟,应该对他如此如彼的恭敬……假如他有这样观念的话,完了!「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那不算成佛!

  好,佛啊!我们了解啦!你老人家谦虚,不承认自己在度人,实际上我们是受你度的。你谦虚,那是你的嘛!我恭敬我的,各走各的路,没有错。但是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你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众生须要佛来度的,这是个问题啊!不过,这个大问题,佛在下面解答。

  自己的解脱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他说,所谓人,有众生就有人,真正的佛法教我们一件事,八万四千法门只教我们一件事,就是如何证到自己真正无我,那就成功了。这很简单,修行只修行一件事,修到真正的无我。既然无我了,我当然不须要佛度呀,我本来就是佛嘛!佛有这个度人之相,佛就著了人相,我相。我如果真正能够悟道,就是无我,就没有被你可度之处。

  所以,佛说的没有错,没有一个众生须要我度。再彻底的讲,佛说了八万四千法门,把他老人家修道,证道的法门,通通告诉我们了,你依照这个样子做,你一样可以成佛。他没有办法帮你成佛,要自性自度,他没有办法替你修啊!修要自己修,修成功自度了,是你自修自度,自性自度。所以佛说的是老实话,他说没有一个众生是需要我度的!我也不能度呀!必须他自己有信心,自修自度,自性自度。

  所以他的话,一点都没有错。不过他表达的方法是语出惊人,每一句话说出来都很难解;其实道理很简单,人人都要自求解脱,自性自度,自我得救,谁都救不了你。

  求上天的保佑,菩萨保佑,保佑不了的,不要迷信啦!只有自助天助,自求多福。你要想菩萨保佑,你要先保佑自己,怎么保佑自己呢?行一切善法,那么自助就天助了,佛菩萨与你中间的电线、电波就接得上了。你一天到晚去杀人放火,然后说,菩萨保佑我,你自己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佛告诉我们,没有一个众生他可以度的,众生都是自性自度。他说,什么叫做我呢?一切众生本来无我,这是佛法;佛法三藏十二部经典,总归起来就是告诉我们这句话。本来无我啊!就是我们做不到,做到了个个成佛。佛又说,「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凡夫就是一般人,是佛经翻译的名辞,现在我们一听到凡夫,好像在骂人。如果我们随便对朋友说,你是凡夫,他肚子里头一定不高兴,你好看不起我!一般人,你告诉他无我,他就害怕,因为人都要贪著「我」。究竟那个是我呢?佛经告诉我们,人体是三十六样东西凑拢来,没有一样东西是「我」的。

  拿现在来讲更严重了,人体上许多的细胞都是我,每一个细胞都不是我,你说我在那里?身体上没有我,死了以后,我到那里去了?说灵魂是我,你看到灵魂了吗?一声青磬万缘醒,就是这个境界。这一声敲了以后,无我,本来就是什么都无我,没有一样是我。这个无我的境界,佛只好分析给「我」听,所以我们学禅啊,打坐啊,求证一个什么东西呢?就是求证到一个无我,就成佛了。结果大家打起坐来,在里头嘀咕,都在玩「我」,不然就玩呼吸来呀,去呀,好像在那里数钱!一二三四,又数息又观。第一口呼吸早就跑掉了,你后面数到一千,一口呼吸也留不住呀!在那里干什么呢?所以都在玩「我」,作不到无我,不能证得佛法!

  无我以后

  佛刚才提出一个问题,凡夫之人,以为真有一个我的存在,等到肉体死亡了,抓不住了,还要抓个灵魂。其实那个灵魂也是自己意识境界偶然的存在,还不是真的我,还不是这个。但是凡夫之人,总归要抓一个有相的我,都抓错了。真做到四大相皆空,就是人我众生寿者皆空的时候,可以找到生命本来的自我了。那个自我是假称的,叫他自我也不对,叫他是佛也不对,叫他菩提也不对,各种名称都不对。

  现在讲到这个地方,佛又加以解说,他提出来:

  【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为什么他要加这个尾巴呢?因为他说了一个尾巴怕大家又抓住它。我们也看到过很多学佛的,他也不敢承认自己是圣人,那你就当凡夫好了,他肚子里又不服气,不肯做凡夫。

  所以一般学佛学道的人很可怜,在圣人凡夫之间,就像公园里小孩子玩秋千,汤过来汤过去,永远下不了台,挂在空中甩。

  佛告诉我们,所谓凡夫者,本来是个假名,没有真正什么凡夫,假名叫做凡夫而已。换句话说,严重的讲,一切众生都是佛,只是众生找不到自己的本性;找到了就不是凡夫,个个是佛,众生平等。所以后世禅宗经典,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即是佛,悟道了,此心即是佛;没有悟道,佛也是凡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三样平等。

  那么这一品说完了吗?没有完!还有个重大的问题在里头,我们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这一品开头的话。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

  重点在这个「我」字上,佛说:我,没有度众生。文字是那么解释,佛为什么那么讲呢?全篇的意思告诉我们,人,悟到了真正的无我,修持证到了真正的无我,就是佛了。这个佛,无我,自然无众生,无寿者,这就是佛境界。所以做到了无我就是佛境界,一切凡夫都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接著一切观念的执著,都是因为有我而来,那么真正无我就是佛境界。

  但是,无我以后叫什么呢?注意啊!一般研究佛学的人,听到无我,下意识给它下一个注解,空的。佛没有这样说,他只说无我而已,这个空的是你加的。如果真能把凡夫境界有我的观念通通放弃了,所谓放下,放下放到无可放处,找到生命本来,勉强才可以叫那个是我们生命的真我,那就是佛境界。但是在本经上,佛不说出一个真我的名字,那么你就要看全部的佛经了。全部佛经,总归起来三藏十二部,实际上有些真的,有些假的。所谓假的并不是什么假的,是后来佛弟子们自己修持到了,所写的经典,假托也是佛说的,这很有可能。这些笼统的算进去,佛经大概有五千多部。过去有些人念经,为了自己念,为了父母念,要念一藏经,一藏经就是五千卷。大藏经佛的这一部分是五千卷。后世弟子们作的论,乃至佛经的注解,未算在内,如果通通把它算在内,连后世的也都加进去,现在一共有一万三四千卷了,越来越多。

  佛说法四十九年,这么多的经典中,他的几个要点是,世间一切无常,都靠不住,都要变去,都不属于我的。人世间一切皆苦,没有究竟的快乐,没有究竟的幸福。一切皆空,一切都无法把握,都要变去了,变去了都抓不住,抓不住的那个情况,那个境界定个名辞叫做空,所以无常、苦、空、无我,本来无我,这是所有佛说的都是这样。

  佛在世的时候,许多佛的弟子们,依他所教示的方法修持,都证到了无我的境界,脱离了苦、空、无我的束缚。但是也因此之故,都落于偏空之果,这是我们后世佛学给它加上的,就是偏向于消极的空。

  佛到了八十岁,他老人家要请假走路了,请长假了,懒得再教了,快涅盘了,这个时候,他告诉我们相反的四个字,常、乐、我、净,与他平常所讲的完全相反。最后他又告诉我们,真做到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持到一切放下了,连空也空了,空到了最彻底,你找到生命的本源,这个生命的本源永恒不变。

  但是这不是像人世间有个不变的东西一样,那样了解又错了,那是属于真常唯心论,属于外道的说法。佛说的这个常,是对无常而言,金刚经后面就给我们解释了。乐,不是苦的,得道的人离苦了;一般认为得了道的人,一天到晚都是快乐,那会把你乐死的。譬如我们头痛,当然很难过了,但是痛个六七天也痛不死,你说头不痛了,我的头好快乐啊!快乐的不得了,真这样快乐的话,这个人不到三天一定发了疯。苦乐是相对的现象,著了相就会发疯。所以什么是乐?无苦即是乐,清净之乐。清净没有境界,所以这个乐不是世间看的乐,是常乐。这个时候是真正的我了,不生不灭,这是不生不灭之我,并没有像我们现在世俗的观念,有个我相的存在,所以这个我是乾乾净净的。

  所谓净土,没有一个净的境界,你说我们的地下很乾净呀!这不算净,你说虚空很乾净,虚空才不乾净呢!物理科学家都知道虚空里有很多东西。真正的虚空是看不见的,那个是无善亦无恶,无苦亦无乐,那是真正的乐,那个是佛境界。

  本篇所讲化无所化,是这样一个道理,我们了解了这样一个道理,给它作一个结论偈语:

  第二十五品偈颂

  同为物化到娑婆忧乐无端且放歌

  钟鼓歇时魔舞散悠然一曲定风波

  「同为物化到娑婆」,我们一切众生都是物化,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老庄的观念,宇宙是一个大化学炉,我们是其中的化学物质而已。草木、蚂蚁、蝼虫,都是宇宙大锅炉里所化的一点点,所以叫做物化。中国固有的文化,人死了叫做物化了,就是物质走了。这个身体生命死了而变化,骨头变成灰呀,肉变成水呀,质能互变,它的能量还是存在的,不过形象变化而已,所以叫做物化。一切众生都到这个娑婆世界来,都在物化,都在唱戏。

  「忧乐无端且放歌」,可是大家忘记了自己是在唱戏,而且更不会自己欣赏,自导自演,结果唱啊唱啊,自己还真掉起眼泪来了。唱到高兴的时候,自己把肚子笑痛了,被自己骗了,骗了几十年。一切忧愁烦恼,一切的痛苦、快乐,都是莫名其妙的事。无端,没有理由,你看通了这个道理就要逍遥一点,爱跳舞就跳舞,爱唱歌就唱歌,就是解脱了人世间的一切。庙子上打钟打鼓敲引磬、念经,我们在这个十一楼念金刚经,清清净净,隔几条街有人家还在那里跳舞蹦擦蹦擦呢!他们同我们也差不多,各有各的境界。我们钟鼓打完了,他们的歌舞也打烊了,最后大家都回去进入那个黑洞洞的地方去。

  「钟鼓歇时魔舞散」,最后清净与不清净,善与恶都了不可得。

  「悠然一曲定风波」,你懂得一切了不可得,一切不著相就到家了。定风波本来是古代一首歌曲的名称,现在我们不讲这个歌曲的本身,借这个歌曲的名称来说明这个意义。一切风波隐定,钟鼓也不敲,魔舞也不跳,歌舞皆散。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