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讲记(58)
然此门坐禅,元不着心,亦不着净,亦不是不动。若言着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着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着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然此门坐禅,元不着心,亦不着净,亦不是不动。】[然此门坐禅,元不着心,]用。[亦不着净,]体。[亦不是不动。]相,身。看六祖这样讲,你马上知道什么是错了。我们一般人坐在那里,就是身不动。请问,现在开两班静坐课程,一班是大人,一班是小孩子,请问一下哪一班坐得比较好?为什么是小孩?他会动来动去,下课之后不但会跑而且还会叫。你观察一下,你会看到两种现象:大人,你看到他坐得像佛祖,假的。大人是身不动心动,他身不敢动,坐得脚都要断了,还是得忍下去,连唉都不敢唉,内心绑住了,在那边挣扎。小孩子不是,坐得乱七八糟,但他的心比较静,下课唏哩哗拉,上课一下子就好。我们大人在干什么?所以你这样坐是不对的,观念不对,你坐破十个蒲团也没有用。
【若言着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着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若言着心,心元是妄;]你为什么会苦?你就是抓着这颗心不放。一天到晚都跟人家讲:「你知道我的心有多么难受吗?你怎么可以刺伤的我的心呢?」也就是说,你产生一个天大的误会,你把心当成你,然后你产生很多痛苦,你的痛苦永远挥之不去,因为心的概念跟你如影随形。而且,你已经把心当成「我」,你想跳脱那个概念相当地困难。心的变化,就像天上的浮云,飘来飘去;像地上的水,这样流;像空中的微风,这样吹,你的心就是这个样子而已。为什么你觉得很困难?因为你把白云微风流水当成了「我」,而你没有办法去观赏白云微风流水,那是不一样的境界。「我可以察觉我的念头,但是我把念头当成是我,我已经陷在里面,我无能为力。」假设没有前面的「观心无常」的概念,你根本不能够去体悟到「原来心是妄」。什么叫妄呢?会变化的,无常的,就是妄,因为它不是永恒。什么叫真?真就是不变。就是永恒才能够叫真,不然真在哪里?这样的概念跟一般人讲,他是很难懂的,所以为什么要从「观无常」开始修?没有透过无常,他没有办法彻底认识「心是妄」。他不能够承认,不能够理解,他没有办法摆脱他的心。
[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了解这一句就开悟了。这八个字叫顿悟法门,跟《圆觉经》的「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的意思完全一样。短短的几个字,你能够好好地酝酿,要悟就一下子顿悟开了。所以,事实上教你一个概念,你就可以突破了,只是有些概念讲得太直接了,你反而没有办法懂。就像我们学很多东西,比如说新兵刚学正步,就要分解动作,一步步教,这就是渐修;如果直接了当,答案就出来了。世间最苦的莫过这一颗心,「你不了解我!」「你不尊重我!」「你伤害我的自尊心!」这些都是心的感受。如果这一颗心是妄,你的苦当下不就消失了吗?你的苦根本就不能成立。所谓「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心都是妄了,哪来你所讲的「苦跟乐」呢?!离开虚妄的苦跟乐,才是真正的清净。苦是无常,因为无常它有机会变成乐,乐是无常,所以它有机会变成苦,所以苦乐都是无常。很多人的知见就是两边选一边,那是不对的。右无常,左无常,贫无常,富无常,都是无常,你要站在哪一边?但你自己不能够体悟到这种概念。
[若言着净,人性本净,]你的心本来就清净,你不需要故意给它清净。你会说:「既然我的心已经是清净了,为什么我从来没有感觉到?」[由妄念故,盖覆真如。]这就是原因,因为你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比如说,本来就没有事,你为什么要去惹事?既然该去做事,你就去做,为什么还会担心、计较呢?既然是无常的,有什么好计较的?如果你能够百分之百认定是无常的,那你在计较什么?这个心根本不能成立,它是无常的。「奇怪,你在公司那么久,老板好像对你很刻薄,也不给你加薪,你为什么不会抱怨呢?」「有什么好抱怨的,只要老板愿意让我来上班,我就很感恩。我现在当业务员是无常,当行销经理也是无常,所以我只要好好做就好,职位对我来讲就是无常。」你能够确立起这种概念吗?有这种概念的人,反而是一个很认真做事情的人。我们今天就是被我们的概念所绑:「我的付出一定要有代价。」你的代价,你的认知,跟老板的认知不一样。所以这个世界才有那么多的纠纷,那你说谁对?用你的概念来讲,这世间的纷争根本就讲不完。你对别人好,不要期待别人也一样对你这么好。我们对别人好,不要问为什么,没有原因。你对别人好,因为是有原因的,你那个好就不是真好。菩萨对众生,从来不想众生对他怎么样。但我们一直希望别人对我们怎么样,难怪你生生世世都当众生。所以,就是我们自己的概念,让自己的心弄得很不清净。
【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着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凭什么〔但无妄想〕?凭你应该认清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我们统称的真理。你不懂真理,一天到晚都是胡思乱想,都是用你个人的好恶偏见在看待这个人生。[起心着净,却生净妄,]你一天到晚想求个清净,反而被清净所绑。[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妄也无,净也无,所谓清净,你不要以为有一个清净可求。佛法难懂,难在我们常常会用对待的名词来解释佛法,因为我们活在相对的概念中。我跟你讲:「你本来有佛性。」你就会执着:「我本来有一个佛性。」这样你一定不会开悟,只要有一点执着,你就悟不了。就像眼睛只要有一粒沙,你的眼睛就会很不舒服;我们的内心只要有一点执着,就没有办法大彻大悟。什么叫〔妄无处所〕比如说你今天晚上睡觉做梦,梦醒了,那个梦去了哪里?我可不可以说梦去哪里?我这样的问话对还是不对?不对。我应该怎么问你才是对?「你有烦恼吗?」再请问:「你的烦恼消失了,烦恼去了哪里?」本来就没有烦恼,跟你的梦一样,本来就没有梦,你的烦恼跟你的梦是一模一样的概念,不可以问梦去哪里,因为梦本来就不是真的,梦去哪里不是真理,是妄想,本来就没有烦恼,这是真相。但是我们不知道「本来就没有烦恼」,结果你们来学习「怎么样才能够消除我的烦恼?」因为你不明白「本来就没有烦恼」,所以我不得已才教你消除烦恼的方法。
心如果能开,一句话就要开,一句话不开,讲一辈子,要开很困难。我们为什么常讲「当局者迷」?我们看很多事情,表面上好像看得很清楚,但在你的身上,你完全都乱掉,所以才跟你讲「妄无处所」,你执着反而成妄。跟你讲你的自性是清净的,你就不要一直跟自己讲:「我的自性是清净的。」然后,就想去找回那个清净,去修一个清净。清净的意思不能够用「有」的概念来理解,清净就是「空」,是无形无相的。为什么你的脑袋却执着一个形相?你修错了还不知道,你到处跟人家讲:「我最近很清净哦!」你最近修得很清净,你还以为你修得很有功夫,〔言是工夫,〕你这样讲,内行人会笑你。但一般人都不会笑你,都会赞叹你,为什么?因为一般人都是外行人,所以你说什么他也听不懂,因为他的概念也跟你一样,想修得清净。
净跟不净都是妄,比如说,我们的烦恼就像一根木材,我们的智慧就像火,当火点燃木柴,烧完了之后,有没有木柴,有没有火?你悟到了什么?你清净的自性,会产生般若智慧,你不要以为你还抓到一个什么。火把木柴烧光了就烧光了,不可以说「那个东西我除掉了。」或「我现在拥有一个东西。」如果有这样的概念,就叫做〔却立净相〕,你又成立了一种概念。
【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跟你讲右边的概念,你就被右边的概念障碍,跟你讲左边的概念,你又被左边的概念障碍。跟你讲妄,你就被妄障碍,跟你讲净,你就被净障碍。现在跟你讲一个叫真的,一个叫假的,不要说跟你讲那个是假的,你就想去找个真的。答案是,不可以建立一个「真的」的概念,而且「妄的」本来就不存在,就是两边都不执着,你明白这个概念,修行才能够叫做平常心。早上跟你讲「无常」,你能够懂,就好好地用,其他的等你学到一定程度就会慢慢地懂,你听懂多少就听多少,很多东西不是用脑袋想的,修下去你就知道,你就会真相大白。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