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讲记(61)
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覩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六祖坛经》后面会谈到「心地无非自性戒」,跟〔自心中无非〕一模一样。你在读佛法不要一个字一个字解释,我们要依义不依语。一般人学习都是依语不依义,依语就是听人家讲的语言或文字,而不能够知道它的弦外之音,这一点你真的要懂,自己读佛经才会受用。我们现在回归自己的心,你的内心为什么会有一些不好的概念?它们到底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知道问自己的人,比一天到晚在研读佛经的人更有智慧。要看到自己,你要自问:「我的内在为什么会这个样子?」这才是真正的问题。当你真正探讨下去,才知道错了,你的观念错了。举个例子,人为什么会自私?为什么不去帮助别人?他自私,你不能怪他,因为他不明白人为什么要帮助别人。「我辛苦赚了一万块,为什么还要拿两千块出来布施?」他这样的想法也没有错,因为他不懂拿两千块给你有什么好处?这时候就要靠你的慈悲和智慧,你要循循善诱、权巧方便,用他懂的概念慢慢跟他讲,让他懂。当他懂的那一刹那,自私就消失了,他不懂,自私就不会消失。重点不是我要铲除你的自私,而是希望你真正懂得人生的道理,你懂了,问题就消失了,我不需要针对你那个问题谈。就像你问:「师父,怎么驱赶黑暗?」我说:「很简单,电灯打开,黑暗就消失了。」电灯打开就是智慧开了,当你看清楚了,问题就消失了。我们一个人自私自利,内在充满了丑陋,我们在包装自己,都是因为不明白道理,所以很累。我们为什么要活得那么累呢?有什么好包装的?越包装越假,越痛苦,越不自在,越躲在黑暗里哭泣。你说:「师父,因为我有自尊心,我在保护我自己,怕别人瞧不起我。」我们内在都是这种想法,这样一探讨下去,智慧不就开了吗?你为什么不探讨呢?你真正要彻底把你的心摆平,只有一个概念:「原来这个世界就是我,我就是这个世界。」如果你不能够领悟到这个概念,你的心有对待,有「你」跟「我」,就一定有问题,嫉妒啦、排斥啦、尊卑啦…,彼此较劲,都是相对的概念。你不能够察觉到这个真相,再怎么假,只是脾气比较好,修养比较好,但是你的内在跟别人还是敌对的,只是包装得很不错,骨子里面还是有偏见,还是瞧不起别人,认为别人错。
〔戒香〕就是持戒,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的「恶」,和众善奉行的「善」的定义是什么?你讲不出来怎么做?学佛不可以学到善恶不分。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利益别人是善,伤害别人就是恶。还没有讲完,这只是一般的概念,还没有讲到真实的内涵。真实的内涵就是执着就是恶,不执着就是善,你执着做一个善事也是恶,因为你一定有目的有动机。我们要无相布施,《金刚经》讲得很清楚,〔戒香〕的目的就是要教我们这样去做。因为我们人有彼此对待的关系,所以才会去伤害到别人,彼此的概念彻底地打破,你才有可能真正地持〔戒〕,不然只是形相的事戒,不是内心的。菩萨的戒是心〔戒〕,一般二乘人持的是事项戒,他对真理不究竟、不圆满,只是按照一般世间人的道德在持〔戒〕,在行为举止以不伤害人为主,外在的行为以帮助人为主。只要你能够真正为别人着想,你内在就没有不善的概念,你没有真心为别人,无论你怎么修,你内在的概念必然生起,所以你要修「无我」,把「我」的概念破掉,是很困难的。你何不在利益别人当中忘了我的存在呢?这是换个角度来破,这就叫菩萨道。二乘人不是这样修,他直接去观照自己,把自己破掉。菩萨道是在利益别人当中完成自利,这就是核心。你的心就像菩萨,你怎么会犯〔戒〕?你怎么会有不善的概念?连起都不会起。
【二定香:即覩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禅宗所讲的禅是智慧,跟一般所讲的禅定不太一样。一般的定,透过其他的修行法门,比如说止观,止就是修定。你平常怎么修〔定〕?一般人的修法就是制心一处。比如说你专心念佛是专心在一句佛号,观呼吸是专心在呼吸,守丹田是专心在丹田,持咒也是如此…。一般人修〔定〕就是锁定在一处,因为他的心刚开始是散乱的,他锁定一个目标,久了他的心就渐渐不散乱,就越来越专注,到最后就得定了。你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心有定的感觉,就产生一股力量叫定力。一般人的修行就是这样的,他是在没有别人干扰的情况下这样修,比如说你在家里好好地用功,或在道场好好地精进,那样的定不是自性的定,是他修来的定。同理可证,他那个定也会消失,当他遇到一些比较激烈的或诱惑力比较强的境界,他的定就消失了。所以我说人性是不可以考验的,你不可以去考验任何人,纵使这个人是好人你也不可以去考验他。为什么?无常。好人也会变坏人,境界一变他就乱掉了。为什么很多人到大陆去几乎都会有外遇?因为他没有修定,到大陆去几乎全部沦陷。为什么?人性嘛,没有修定不要谈什么定力,所以你就不要考他。你今天透过修行知道怎么修定,但那个定是修来的,就会马上退掉,因为那个定不是真正的定,所以那样修你会很挫折。当你去到嵩山少林寺,你躲在山洞里,没有什么干扰,当然好修行;回来后你不能够躲在山洞里,你得出来见人,见到人就完蛋了。这些众生都是大菩萨,他们为了你都伤透脑筋,每个人每天都要出很多考题来考你呢!你说你现在练到什么境界,你有什么功力,他们不是用逆的考你,就是用顺的考你,金钱没有办法,就用色诱,你就倒了。所以一般的定是这样的,它并不是真的〔定〕。
六祖大师所讲的〔定〕,就是能够在红尘当中,面对世间所有善恶顺逆的境界,能够心不乱,才是真〔定〕。要这样修,你遇到任何境界就不会倒,否则,你会被迷惑。你说:「师父,这何其难!」当然难,但没有关系,难从易开始,从简单的开始做,你平常怎么生活,就从那里开始做,你在上班就上班做,下班就在家里做。怎么做?就是跟人在一起,所有的境界都是人的问题,在每天的生活当中,跟家里的人、外面的人相处的时候看到你的心,看到你的心被他们影响,你知道就好了。高兴是影响、生气也是影响,自卑是影响、自傲也是影响,你只要察觉就好了,从察觉心被境影响的那一刹那开始练习。这就没有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不是你修多久的问题,而是领悟的问题。但是,修下去你还是觉得没有办法,还是被境界影响,因为你没有智慧,没有办法看穿境界的真相,所以才会被人家影响,就这么简单。你说:「师父,那境界的真相是什么?」「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你要有办法看到「如梦幻泡影」,要有办法看到「缘起性空」,看到所有的境界都是一场梦,如空中花、水中月…。你就要有能力看到,才不会被它影响。你要看到,因为「慧」不足,所以〔定〕不能够成就;因为〔定〕不足,所以「慧」不能够成就。它们是双胞胎,是一体两面,所以「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就是这个意思。这样你会修〔定〕了吗?〔定〕跟「慧」还有「戒」要同时,文字有陷阱,比如说文字先讲「戒」,再讲〔定〕,再讲「慧」,这是语言文字的陷阱,「戒定慧」是要同时发展的,这样才会稳固。
【三慧香:】你有没有智慧,看你的心就知道。你的心有障碍,你就没有智慧,你的心完全没有障碍,你的智慧就通达,就像水一样通流。看看内在不就很清楚了吗?!哪里有心结,哪里有障碍,或是哪里解不开,就是没有智慧。怎样才会有有智慧呢?很简单,排除障碍,不就有智慧了吗?怎么排除它呢?答案就在问题中。我上课讲了太多的观念,随便一个观念你懂,就能够突破很多问题。为什么答案就在问题中?比如说「我为什么痛苦?」只要思维这个问题,就有答案。「我为什么会紧张?」只要思维这个问题,就能够消除你的紧张。这叫做智〔慧〕。
【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我们一般人没有能力、没有办法见到自己的自性。没有关系,你先学习看到你的内在,也就是看到你的起心动念,很清楚地察觉到自己的内在。我们一般都察觉到内在的结果,没有想办法察觉到内在的原因。因先起,果后面地才呈现,因为我们觉性没有那么强,所以看到的只是结果。比如说:「我很生气。」「生气」已经是个结果。「我很紧张。」「紧张」已经是结果,你没有办法看到紧张的来源,或当生起那一念的时候你就看到了。所以你要从这里学,从结果拉回来看到那个因,佛法讲生灭,「灭」已经结束了,你要学习看到「生」,有能力看到「生」, 就能够看得到「灭」。禅宗有「参话头」,话头你看不到,你每次都抓到话尾,所以你不知道它的源头。
【不造诸恶;】我们时时刻刻看自己,第一不造恶。不造恶跟不起恶念不太一样。我们起恶念不见得会付诸行动,你还可以制止它,如果造恶事实上已经付诸行动了。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恶念起了,知道就好了,不要让它变成一个事实,否则你必然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
【虽修众善,】你到底有没有在行善?这个问题很严重。前面〔不造诸恶〕是不该做不要做,后面这句〔修众善〕就是该做的要去做。什么是该做的?什么又是不该做?善事该做,恶事不该做。你的头脑就是要这么清楚,才知道如何不造诸恶,又能够修众善。如果没有智慧你判断不出来,根本使不上力,所以你还是先按照世俗的概念,大家认为善的你就做,大家认为恶的就不要做,等到你自己的程度更高了,你可以真正做到止于至〔善〕,那就不是善恶的善而已。【心不执着;】你是个大好人,做了善事、热心公益,但你不可以执着你在热心公益,不能够执着你在行善。你再执着下去,这个善就会染成恶,我送你的匾额「热心公益」就要收回来,改送你一块「沽名钓誉」。我们内在的东西骗不了人,看起来很丑陋,再看下去,太光明了。你不要只看到丑陋的那一面,你还是要继续看下去,小丑的面具拿掉,看到真正的主人翁,你再贯穿下去,你就一定能够看得到。这里讲「心不执着」,不是叫你不要执着善的,连恶的也不要执着。六祖大师不是常常讲「不思善不思恶」?难道他善恶不分吗?他一定分。你们不要有嫉恶如仇的心态,这就是执着:「这个人讨厌,这个人是坏人,这个人罪有应得。」我们的执着是心在瞋恨,圣人从来不赶尽杀绝,他一定留给人一个机会,那才叫圣人。你要留给别人机会,纵使他过去杀人,出来你还是要给他一个机会,这叫做不执着恶。你不可以说:「师父,我做善事,我完全不执着,但我很痛恨世间的恶人。」那你是什么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没有开悟之前,无论你修到什么程度,你还是会犯错,这话是很真实的,所以具足慈悲和智慧,才叫平等。
【敬上念下,】接着要谈怎么去对待人。对什么人?对平常人,对一般人。我们对长辈、师长要恭敬,对晚辈、部属要体恤,这叫敬上念下,这才是一个好人。【矜恤孤贫,】也是对人,但是对孤苦的人,就是社会的中下阶层。矜恤就是体恤、悲悯,有慈悲的意味。孤指的是人,贫指的是财,人已经很孤独了,但他又没有物质条件,不是更苦吗?再来,孤指的是精神,贫指的是物质,当一个人精神和物质都这么缺乏,我们应该有悲心来帮助这样的人。【名慧香。】所谓智慧,不是在卖弄你的口才文章或成就,而是拿来帮助别人,不是拿来炫耀或打击别人的,那就变成邪恶。不可以拿佛法当武器,把众生当敌人。你这样听起来会觉得:「本来就应该这样。」但当你学下去之后,你会贡高我慢,不知不觉傲慢起来,尤其你越懂的时候越要注意。我常常会讲,有时候越有才华的人,他的才华反而是他的障碍。有个同学这样跟我讲:「师父,我发现我没有任何的专长和才华,怎么办?」我说:「你的特色就是没有专长。」我不是跟他开玩笑,就是这样才会平常,才会甘愿,要做个平凡的人不简单。比如说有很多人抄经,很多人都用毛笔写,在抄经的时候都要注意看他的书法写得漂不漂亮,这不是抄经的真义,抄经不是叫你练习书法。透过抄经来净化你的心,来让你明白如来真实义,只是这样而已,不是透过抄经来炫耀你的字有多漂亮。如果你的字写得很难看,你要感恩你的字写得那么难看,你才不会掉入那个陷阱。如果字写得很美,「噢,我的字越写越好看,如果没有拿出来展览真是可惜。」你就掉入名闻利养,你不知不觉会这样,也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讲穿了你却不承认。你不是为你自己学佛法的,是为了众生学佛法的,你不是为了自己修行的,是为了帮助众生修行的,有如是知见才是菩萨,这样怎么会走火入魔呢?怎么会贡高我慢呢?怎么会批判别人呢?怎么会诽谤正法呢?答案不是很清楚了吗?透过这三个条件,你都做到了,没有开悟来找我。这三香成就,你必然就解脱,就是开悟了。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