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第十一讲
我们接着上次讲的经文。上次讲到这个地方,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见弥陀。这里,六祖大师把往生西方路途的远近,非常现实的给我们解释了。从公里数距离来讲,到西方极乐世界很远很远,“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但是从修证西方、成就西方来讲,就并不遥远,只需做到除十恶八邪就可以了。十恶,十善道反过来就是十恶。八邪是什么呢?八邪,八正道反过来就是八邪道。八正道,是哪八正道?我们如果背诵一些佛法基本常识就知道,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就是八正道。如果你记不住,教你一个很好记住的方法。第一“正见”,见解知见要正;对问题的看法知见,正的就是正的,邪的就是邪的,净的就是净的,秽的就是秽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个叫正见,知见要正。第一条错了,后面全错。第二“正思维”,见解正了,然后思考问题,思考的方式方法,思考的途径,思考的内容,怎么去思考?要把握一个度,就是要正。思考好了,发出你正确的语言,叫“正语”。你思考不对头,乱说乱讲不行啊,所以要正语。说完话还要做事呢!还有行动,这就是“正业”;这个业就包括三业,身、口、意,身体方面、语言方面、观念方面的行为。第五个是“正命”,生命的命,也就是要选择正当的职业、正当的手段,来谋取利益以养活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生命上不愧天、下不愧地,就是正命。第六个叫“正精进”。“正精进”去掉一个“正”字,有很多时候会出错的。什么叫精进?积极,很踊跃。要看这个人怎么个踊跃法。干坏事很踊跃,那也叫精进啊!这个强盗一天偷一百块钱,那个强盗一天偷一万块钱,那他也算挺精进的。这个坏蛋一天干五十件坏事,那个坏蛋一天干一千件坏事,你看那个坏蛋多精进啊!?所以强调要“正精进”。第七个叫“正念”,念念不忘,心心念念都要正。第八个叫“正定”,让整个身心都处在稳如泰山的状态叫定,也叫定力。你千万不要理解成拿一颗钉子把你钉在那里,那个钉,不叫定!八正道全搞反了就是“八邪”,除掉这八邪,你所修证就跟西方极乐世界靠近了。所以,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见弥陀。这样就很快。所以要改变一个人,从哪里改变?要染污一个人,从哪里染污?都是从心性上,因为抓住了根本。一个人的气质产生变化,就因为他的心性变化了,所以他举手投足流露出来。所以,这个地方六祖大师讲,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只要你心心念念去修十善,作功德,哪里需要每天都在说自己要往生呢!甚至连往生的愿都不需要发了。这里六祖大师说得太果断、太有力度了。这句话在修行上跟另外一句话相得益彰,那句话就是“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不是不要收获。如果一天到晚都在“问”收获的人,收获就肯定不大。因为你花了很多时间来“问”收获嘛!你花了多少时间来耕耘呢?如果一个农民一天到晚不花时间去种地施肥,而是每天拿着一个算盘跑到路边去算他一天能够收多少粮食,肯定他的粮食收的不多。所以,一天到晚都在数钱的人,他的钱肯定不多;那不用数钱的人,他的钱肯定数不过来了。你看看全世界的超级富翁,他是不是自己亲自数钱呢?他专门有人帮他数钱。功德也是这样。六祖大师这个话,说得太有力度了。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如果你不断除自己的恶心、造业心,没有什么佛菩萨会来迎请你的。修净土不是经常提到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和西方圣众显现在他的面前,天乐奏长空,瑞相现前,迎请他往生吗?这个一点都不假。但如果是作恶多端来念佛,一边念佛,还一边作恶,那绝对没有佛菩萨来迎请他的,倒是有什么东西来迎请他呢?地狱、饿鬼、畜生。佛门有这么一个例子,讲一个修行人,修行了若干年,有一个居士供养他。后来他要远行了,他就给这个居士说,我去朝山,可能要很长一段时间才回来。这个居士讲:师父,我真的舍不得。怎么办呢?在这个师父临走之前就做了一件很好很好的披风或者棉袄,再拿一个口袋装一笔钱在里面,这笔钱数额不小,过去用银子,放四个大元宝在里面,给这个师父路上用。给师父拿来,先把棉袄穿上,需要吃饭、喝水、买东西就用这个元宝去买。明天就要走了,今天晚上这个师父就境界现前了。半夜就有来迎请他的了,天乐奏长空,很好听的音乐,很香的香味,很不可思议的一些现象出现了。这个师父在打坐的定中,他觉得奇怪,我没有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啊!我的终极目标现在还不到时候,怎么会有迎请我的呢?迎请他的这些打幡的、打旗的、打锣的小童子就催他,一催再催,催好几遍了,后来这个师父想不行,所以,这个师父催得没有办法的时候催他,催他走啊,他就随手把他那个引磬,出家人用得那个法器,当当他那起来就放在那个莲花上面了,他一放上去那个乐队走了,渐渐就远去了。等到打坐结束以后,能够到这个地步,打坐到这个地步的话,功夫是很不简单了。后来天亮了,这个师父也准备告辞了,正好这个居士家里面人跑来说:报告主人,这个家里面发生怪事了,发生什么怪事了?他家后院养的马妈妈——母马生小孩了,但是生出来的不是小马驹,而是生了一个胞衣,这个胞衣里面包的不是小马,包的是一把引磬。这个师父听说以后,心里面吓一跳,立即就明白过来了,说了这么一首偈语:“一件锦袍一张皮,四个元宝四个蹄,若非老僧定力足,险被他家做马骑”。做马骑、做牛骑都可以,这说明什么都可以空,债权债务是一点都不空的。如果你没有很足够的福报资粮来回报这个居士,那你就要“贷款”来还这个居士,居士供养出家人不是白供养的。所以,你们居士这个“生意”是不白做的。世间上的道理就是这样子,公理就是这样,谁也不会白占谁的便宜。种福田,福田里就要长出“粮食”来。长不出来怎么办呢?长不出来你就要“借粮食”来还给这个种田的人。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所以,不断十恶之心,何佛来迎请呢?佛不会来迎请,其他道的会来迎请。为什么要随时随地警惕?为什么要随时随地把佛陀的教导一丝毫也不能忘记呢?因为这个问题很现实。千万不要等到居士们都往生了,曾经听我讲经说法的居士也往生了,亲近我的居士也往生了,都修行挺好的;居士们到处都没有看到师父在那里,极乐世界没有看到,琉璃世界没有看到,突然有一天,大家说今天没有事,我们到地狱去逛一下吧,去参观一下地狱修成什么样子了?那个时候是以参观者的身份,悠然自得的去了,一看:师父你怎么在这里啊?好,师父跑地狱里去了!!?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佛法的伟大之处就在这个地方,他对谁也不偏袒,只有不偏袒,只有至公至正的道理,才能服人。如果有偏袒,那就不叫公理,张三作恶就罪该万死,李四作恶就可以不受报应,这个道理就讲不通。我是这个身份,我怎么作恶都不受报应;他是那个身份,他做一点点恶他都罪该万死。这样的道理是讲不通的,佛法决不承认这样的道理。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你怎么念佛求生呢?换句话说,念佛怎么能够往生呢?要明白这个道理。明白不是口上明白,是心心念念都明白。如果不明白呢?不明白就是自作自受,明白也是自作自受,受的内涵不一样。惠能与诸人移西方如刹那间,目前便见,各位见否? 如果你读经读到这个地方,很死板的理解这句话,实在太可惜了。这个地方六祖大师是很幽默的,你能够读出这种幽默来吗?惠能与诸人移西方如刹那间,目前便见,各位见否?说我马上就把西方极乐世界搬到大家眼前来,大家想看吗?众皆顶礼云:若此处见,何须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大家一听,师父要显神通了,马上给六祖大师顶礼说,好,太好了,师父大发慈悲,用神通现给我们看的话,我们当然愿意看啊,能够立马给我们看到,我们都不愿意往生那个西方极乐世界了。你看这真是禅宗里面说的“一钓就上”,象钓鱼一样一钓就上来了。师言: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上,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六祖大师现了一个什么神通呢?他没有现神通,他很幽默的卖了一个关子:我把西方极乐世界搬过来让你门看到。什么叫西方极乐世界?可能在场有些人就真的理解成六祖大师要现神通了,用一个神奇莫测的方式把西方极乐世界,象放电影一样放在眼前。而接下来六祖大师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很现实的东西。我在哪里看到这么一件事情,有一位很好的师父,带着一些居士修行,共修,打一个饿七。什么是饿七?就是饿七天。第一天减少食量,第二天再减少,第三天再减少,减到第七天,就光喝水什么都不吃了,这叫饿七。参加的居士很多,第一天挺住,第二天还挺住,第三天更挺住,挺到第七天,都已经走路都摇晃了。这个时候可能把佛菩萨都忘记了,什么都记不住,就记住稀饭面条了;这个时候最希望看到的不是佛菩萨,最希望看到的是包子馒头稀饭面条一大堆。(众笑)那天下午,大家坐在草地上讨论佛法的时候,师父就说:你们想不想看饿鬼是什么样子啊?师父马上现神通给你们看什么叫饿鬼?这些居士本来已经打不起精神了,一听这话马上有精神了,师父您要显神通给我们看什么是饿鬼,好啊!太好了。这时师父拿出一面镜子,你们看你们像不像饿鬼?(众笑)现现实实的比饿鬼还饿鬼。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呢?在现实生活当中。自色身。我们自己的这个色身躯体,就是一个城堡。眼耳鼻舌这些窍,人身上有很多窍门嘛,七窍流血那个窍,说的就是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身上这些有孔的地方就是门。这个门是干什么的?不光是管呼吸管排泄,它还管造业。怎么会管造业呢?眼睛看到人家的东西就想偷,嘴巴就想吃,手就想去拿,这就是门,门径,通过这个门径造善造恶。所以,外有五门,内有思想门。外面五个门,里面一个门,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六门,意是内门,前面五个是外门。讲唯识法相的时候,就会讲到这么一个偈语:弟兄八个一个呆,五个出门做买卖,一个在家来计数,一个计划巧安排。弟兄八个就是八个识,一个呆就是阿赖耶识,呆头呆脑的它就是一个仓库,什么都往里面装。五个出门去做买卖,哪五个呢?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这五个去买进卖出,象做生意一样。眼睛看到,耳朵听到,鼻子嗅到,嘴巴尝到,然后身体拿出拿进。打人是用手去打,偷东西是用手去偷,也就是身体的行为啊,这就叫买卖。一个在家来计数,计数的是谁呢?第七识,末那识。它是仓库保管员。他点数,今天偷了五个,诈骗三个,挑拨是非几个,做好事几个,他一样一样点数,点好数就放进去了。一个计划巧安排,就是第六识。第六识是负责作安排计划的,今天晚上惦记好,姓张的那家有什么东西,明天去偷,用什么技巧偷,怎么翻墙跑进去,怎么跑出来,如果被发现了该怎么抵赖,它就专门干这个计划安排的。所以,内外这六门干什么呢?就干造善造恶,决定往不往生这个事。所以,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成佛作祖是由心地成,堕落三恶道也是从心地堕落。成佛作祖,从心地成就了,流露在他的一言一行当中。所以,你看佛像,看菩萨像,看罗汉像,看凡夫像,再看鬼像,对比一下,这就是“看相”。看相怎么看?看心地相。心地透出外表,这在相学里面叫做什么呢?皮相产生于骨相,骨相来源于心相;从心里面透露到骨头上面,从骨头上面透到肉上面,从肉上面透到皮肤上面,皮肤上面再透露到外面在让人看见。这和医学理论是一样的。这个人肝上有毛病了,一般不可能挖开来看肝。通过肝脏的毛病透露在外表,观察某个部位,某种颜色,观察他的身体发生什么变化,这就看出他肝上有毛病。所以,心性决定一切。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身心世界都是由心性来决定的。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众生跟佛的差别在这个地方——觉悟和迷惑,迷惑了是众生,觉悟了是佛。六祖大师讲的非常言简意赅。所以,禅宗里面的开示,都是抓住要害,用非常精炼、非常洗练的语言就把道理说了。悟性高的,一句就起作用,次一点的再加一句,再次一点再加一句。什么叫无话可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一辈子,却说他没话可说,那就是对最高境界说的。次一点的就多说一句,再次一点的再多说一句,这就有话说了。打个比方,听说这个事情是苏东坡的,不管他是谁的,总要找个人来说到他身上嘛。说这个苏东坡,他是大文豪。有一回一个做生意的人请他写一幅对联,做生意的对联写什么内容呢?肯定是写发财啦,生意好啦,就写这些内容嘛。苏东坡略加思索提起笔来,上联:“生意如春意”。五个字。下联:“财源似水源”。也五个字。好不好,太好了!说完了,说到家了。生意象春天大地回春一样,蓬蓬勃勃、蒸蒸日上。所以说“生意如春意”。然后下联:财源象水源一样,“哗哗哗哗”太平洋那么多,好不好啊?实在太好啦!可是这个人不懂,这个人就属于下根,他一看,问:“完了”?“完了嘛”。“这么少,才五个字”!?哦,苏东坡马上明白了。原来这个人是要字多,他嫌字少,要字多才过瘾。苏东坡说好,另外写一幅,把这幅收起来。另写,上联:“生意象三春的花朵随开随艳”。生意就象春天的花朵一样,随开随艳。下联:“财源如冬天的跳蚤越抓越多”。(众笑)这个人一看,太满意了,高度满意。(众笑)什么是上根?什么是下根?这就分出来了嘛。什么是洗练的语言?什么叫罗索的语言?什么是一点就悟?什么是死点都不悟?说到这里再说一个对联,也是苏东坡写的。有一回,一个寺庙里有一个师父去世了,这个寺庙叫东安寺。东安寺里面一个师父圆寂了,要超度,就请苏东坡去写一幅挽联。这个挽联怎么写?只见苏东坡提起笔来,上联:“东安寺死个和尚”。七个字。大家一看,还说是大文豪呢!大文豪怎么写出这么白水的话来?谁不知道东安寺死了个和尚,还要你来写。有人说,别急,看他下联怎么写?苏东坡接下来写道:“西竺国添一如来”。好!美轮美奂,绝了!你看,这个对仗、平仄、意境高到不可攀的地步了。什么叫大雅大俗?俗,通俗易懂,不是俗不可耐,俗到谁都能看懂、大家都看得懂的地步,但同时又很雅,雅到最极致的阳春白雪地步,这就叫大俗大雅。“东安寺死个和尚;西竺国添一如来”。你看这个境界多高、多吓人。好,把话拉回来。六祖大师接下来说: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这说得多现实啊!什么是观世音菩萨呢?慈悲,慈悲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喜舍就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大势至,我们把这个名字好好揣摩揣摩,什么叫大势至?你看佛菩萨这个名号——大势至,就是他的力量,他的能力,或者说他的权威大到极点了,大到没法再大的地步——大势至了。至就是到顶峰了,势就是势力。谁的势力有他大呢?这就叫大势至。这个菩萨的名号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个菩萨是干啥的?他的势力这么大,他的力量这么威猛,是干什么的?他是要度尽一切众生的。他是关爱一切众生,不是来欺负一切众生,更不是在众生面前摆出凶神恶煞的样子——大势至啊!什么是大势至菩萨?喜舍就是他的力量。他的大到极点的力量,要怎么流露出来让人感受到呢?喜,就是喜悦,让一切众生开心欢喜;舍,告诉众生,舍才是真正的得。拼命的要想得,其实恰恰就成了舍。“舍、得”这两个字绝对是很好的哲理。你拼命要想得,恰恰就要懂得舍;如果懂得舍,你就真正的得到了。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城里人到海边去玩,到海边以后他看到海边住有一家人,家里的这个渔夫驾了一个船打鱼,船上刚好有他把最近这几天生活所用的鱼都打好了。打好以后,他就把这些东西都收好。家里面几个小孩在沙滩上天真浪漫跑来跑去,他就靠在船上,悠然自得看着蓝天大海,很心旷神怡。这个城里人一看,就很奇怪!这么多鱼,这么多海产品,他怎么才钓这么一点点鱼,就在那里悠然自得唱着歌,一点进取精神都没有!他就跑过去说:“嗨,你怎么不打鱼呢”?这个人说:“我打够了。你看我的船上,我这几天需要的就这么多”。“不行,太少啦!你看海里面这么多宝藏,这么多鱼,这么多海产品,你多打一些嘛”。那个人说:“多打一些干什么呢”?“多打一点就可以卖钱啦。卖完钱你再买船,买好船再造一些工具,再打鱼”。“然后又干什么呢”?“再买船。今天一艘船,明天三艘船,后天十艘船,明年就开一个船公司,后年就开一个集团公司”。“那最后呢”?“修别墅,买好车啊”。这个渔夫又问他:“再到后来呢”?“啊!再到后来,你就存很多钱在银行里面,你就买很多好车,修很多很多‘别野’”。哈哈!也不管是“别野”还是“别墅”啦!“然后你就住在‘别野’里面,啊!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享受生活啦”。这个渔夫说:“你没有感觉到我现在就在享受生活吗”?好!这个渔夫这句话很经典。当你有一百万时,你还要捞取一千万,还要捞取一个亿,还要捞取一百个亿,可能天不随人愿喔!万一还没有到一百个亿就完蛋了呢?(众笑)我们如果问一个人:“你自己打算活多少岁啊”?谁能回答这个问题?你打算活多少岁?嗯,我倒是想活两百岁,可是不知道菩萨保不保佑我活到两百岁!非常现实。佛法现不现实呢?可能天底下再也没有比佛法更现实的道理。佛法注重的是:要怎么样让我们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都过得非常吉祥如意。世间的凡夫有没有考虑过,我每一分钟、每一小时、每一天要过得吉祥如意呢?凡夫是这样的:我二十岁的时候不吉祥如意,我拼命奋斗,到三十岁的时候可能就吉祥如意了;三十岁再不吉祥如意,我再拼命的捞取、攫取,到五十岁的时候应该吉祥如意了。那要是到不了五十岁,四十九岁就死了,怎么办呢?所以,什么是“释迦”?能够让自己非常清净、非常干净、非常纯净,这就是释迦牟尼佛。要跟释迦牟尼佛学习吗?释迦牟尼佛就是高纯度的清净。要向阿弥陀佛学习吗?平直就是弥陀。一个凡夫,如果要给自己树立起非常高的障碍,怎么办呢?狂妄自大。“人我”是什么?就是人我是非啊!别人不行,我行,这就是障碍嘛。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当一个人烦恼越盛的时候,就象海水一样波涛翻滚,甚至象煮开了的开水一样沸腾起来,什么也看不清楚。毒害是恶龙。对我们有毒有害的这些言行举止就是恶龙。虚妄是鬼神。鬼神有没有?客观事实上是有的。我们为什么怕鬼怕神?心里虚妄啊。六祖大师讲得太好了。心虚啊!你心为什么虚呢?我也不知道你心为什么虚!我也不知道我心为什么虚!有些人喜欢说这样也没有,那样也没有,什么都没有,这样是假的,那样是假的。你听他说得斩钉截铁、铿锵有力,好像真的象那么回事一样,可是你叫他半夜去走一下夜路,他都不敢走。为什么?他心虚心妄。所以,心虚心妄就跟鬼神相通啊。鬼神一看:嘿,这家伙虚,刚好欺负他。因为他没有办法“实”,他“实”不起来,他不是“实力派”,他是“虚力派”,他是务虚,他不是务实。鬼神欺负谁呢?鬼神就欺负虚的人。为什么会被鬼神欺负呢?“时衰鬼弄人”,这话是世间上、社会上总结的,说这个人时运衰了就被鬼神捉弄。实际上不是时运衰了,是他的福报衰了、业障现前了。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为什么会变畜生呢?因为他愚蠢到极点了。变了畜生更愚蠢,愚蠢了还变畜生,变了畜生还更加愚蠢,这就恶性循环了。畜生跟畜生不一样的,狗也是畜生,蚂蚁也是畜生,厕所里面的蛆也是畜生,相比之下,畜生跟畜生比,宁愿变狗也不要变蛆啊!同样是狗,宁愿变一个值钱的狗,不要变一个没饭吃的狗。这都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因不一样,果就不一样。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恶亡,鱼龙绝。这是教我们方法,除掉人我是非,障碍我们的“须弥山”就倒了。我慢如高山,法水不能入啊!这个人狂妄自大,不是一定要有所为、要做官、要有钱才狂妄自大。佛法讲这个“慢”,意思就是骄慢、傲慢,有好多种。有所为、有所仗势,他固然是一种狂妄傲慢。但这个“慢”当中,有一类慢叫“卑下慢”,自卑的卑,上下的下。卑下慢是什么意思呢?有一个词语叫“乐极生悲”,反过来也“悲极生乐”嘛。这个人自卑到极点了,他也变成狂妄了。反正我什么都不是,因为什么都不是,就把什么都不放在眼里。你看这个凡夫,好不好笑呢?有所仗势的时候他狂妄,这个也不放在眼里,那个也不放在眼里;当他什么都不是,一无是处的时候,他也是把什么都不放在眼里,这就叫卑下慢。这就是很愚痴的状态了。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除掉呢?除掉这些,法水才能流趟进去。就象地板一样,我们倒一杯水下去,想让这杯水浸入进去,那就得先让它能够吸水。如果是水泥抹得光光的,水就浸不下去。禅宗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去拜访一位禅师。他嘴上说的是,师父,我今天来拜访你,听说你老人家佛法好,修为好,我来拜访你,向你请教佛法。这位师父漫不经意看了他一眼——真正的高手看人,就是漫不经意。如果瞪着铜铃般的眼睛去看人,就已经是低手了。用不着把眼睛瞪的溜圆看半个小时,才看出眉目——真正的高手就是漫不经意的,你自己还以为人家没看见,其实已经什么都看见了,那才是高手。这个师父很不经意的看了他一眼,哦,请坐。坐了。他是不是真心来请教佛法呢?不是。看走路说话,言谈举止乃至于挑一下眉毛、竖一下眼睛、动一下鼻子,脸上肌肉是横着长还是竖着长?那个笑是恭敬的还是狂妄的?是谦卑的还是自大的?那都做不了假的。所以,这个师父看他一眼,请坐。坐了。师父就说:请喝茶。拿一个茶杯,端起茶壶给他倒茶,咣咣咣,倒满了,还在倒。茶水漫到桌子上面,这个人一看,师父上年纪了,你看他眼睛也花了,耳朵也背了,水都倒得满桌子趟了,还在倒。这个人忍不住就说:师父,不要再倒了,桌子上都满出好多水了。哦,就等着他这句话呢。师父说:你现在状态就象这个杯子,自己装得满满的,还说来向我请教佛法!好,这下这个人一句话都没讲的。不但自己先装得满满的,并且还认为自己这个满满的当中每一句都是对的,那还请教什么呢?他不是来请教,他是来挑战,而且是来“挑畔”的。是“挑衅”还是“挑畔”?反正就是这个样子。真正的佛法是什么?真正的佛法,不是在这个状态流露的,也不是这个状态能够交流佛法的,更不是这个状态能够得到佛法!!佛法不存在用什么方法强行让你接受,佛法更不存在要你装一个接受的样子。因为佛法是自己的佛法。就好像我曾经遇到的一个人,有好长一段时间了。他说,师父啊,只要你向佛菩萨说一下——他让我代他向佛菩萨说一下——给佛菩萨说什么呢?只要佛菩萨显一个神通或什么灵感,让我得到什么、得到什么——他开列了一大张清单——只要这些东西我都得到了,我就皈依佛门。我说你还是不要皈依佛门了。你千万别皈依佛门,因为这些东西我到现在都没有得到。(众笑)他都没有听出我在讽刺他。可能他还认为这个和尚和他一样贪心呢。因为他把佛法入门都搞错了,把佛法要追求什么全部搞错了。他还把信仰当成一个置换的条件,好像置换产业一样,我出什么东西,你出什么东西,我们两个来调换。如果这些东西不除掉,佛法这个法水很难进入到我们心田当中。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我们本来具足佛性。我们这个佛性——成佛的本心本性,跟佛菩萨相比不增不减。释迦牟尼佛成佛了,我们还没有成佛,而我们所具备的这个本能,即成佛的资格,这个原原本本的佛性,是他也不多我一分,我也不少他一分。只要我们这个佛性随时随地能够放出光明,照耀我们自己,那么我们的烦恼也好,三毒也好,地狱饿鬼畜生也好,这些罪过都能够消灭。消灭倒是消灭了,前一分钟消灭了后一分钟又染上了。要内外明彻,不异西方。要内外一如。内清外浊是菩萨行,内浊外清是伪君子。内清外浊,谁是内清外浊?济公。我们都知道济公疯疯癫癫吃酒吃肉,他是内清外浊,是大菩萨境界,是特殊的大机大用示现,他已经具备大成就,他可以做,别人没有资格效仿的,他现内清外浊的样子。他那个浊不是染污,是他方便权巧以特殊形式去帮助一切众生。正常人谦谦君子状态,就没有办法操作他的方法了。谦谦君子有谦谦君子方式方法,疯疯癫癫有疯疯癫癫的方式方法,你让谦谦君子来做疯疯癫癫的事情,就莫明其妙,身份和行为不相符合。济公、志公乃至历史上其他一些高僧,都曾示现内清外浊样子。而外清内浊,就大错特错了。外面表现出一副很清的样子,干干净净,内在一片污秽,这个就是伪君子。伪君子、伪佛子、伪人子,什么都是伪造的了。不作此修,如何到彼?如果不从这个角度去修行,怎么能够往生?你看禅宗讲空,他讲的空是空无所有吗?不是。“空门”就是这么来的嘛!就因为佛门很多宗派、很多经典,以空的方式、空的角度来讲问题、谈空,很多人就误会了,以为这个是上乘佛法,我要学这个门,学了这个门以后我就什么都就空了。什么都空了,什么都不要做了。有些更加理解成坏事什么都做,好事什么都不要做。当他干坏事的时候,他用“空”来给自己解释:一切皆空嘛,做完就完了;我喝酒就是不喝酒,不喝酒就是喝酒;我干坏事就是不干坏事,不干坏事就等于干坏事。所以,有这么一个人,他去亲近一位禅师,当讲到持戒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个人说:哎呀,哪里需要持戒嘛,一切皆空嘛,持戒就是不持戒,不持戒就是持戒。刚刚说完这个话,禅师用手里的一把尺子,啪一下打在他的身上,哎哟!把他疼的。“师父你怎么打人呢”?师父说:“打就是不打,不打就是打”。(众笑)你既然说一切都空了,你怎么还知道疼?!佛法讲的空,不是这个空。而世间上的人讲空,他是把不该空的空掉了,该空的他却没有空掉。六祖大师所要强调的,就是这个问题。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听经到这个地方,当时在场这些听众,就开悟了,明白了。并且不但自己悟了,还希望法界众生都因此得到开悟。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这是这一品经文讲的第三个问题:修行怎么修?出家修还是在家修?在哪里修?六祖大师给我们作了最好的回答。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说实在话,人生当中最高层次、最高档次、最有品位的生活,就是修行生活。可是在生活当中,我们标语说得很高,行为做得很低。说了很高很高的标语话,说自己是上乘根器,又说自己修的是大乘佛法,又说自己是在效仿菩萨行,“世世常行菩萨道”。可是生活当中一个小小的细节,都很少反思过:我这样做是否合适?在家修行修得好,不需要出家。出家也并不是和修行划等号,出家不等于修行,修行是修行,出家是出家,出家和在家只是一种身份。这个人是出家身份,那个人是在家身份,这跟修行不划等号的。在家能够修行,就象东方人心善;在寺院里面不修行,就如西方人心恶;你看六祖大师讲的多好。这叫做下顶门针。禅宗里面讲“下顶门针”。凡是你们读禅宗的语录、开示、禅宗祖师大德的著作,看到这个词语就想一下,什么叫顶门针?顶门针,比喻象一把锥子在你的额头上,狠狠的锥你一下,把你的血都锥出来,这个就叫顶门针。你痛出血了吗?你再没有痛出血,我就拿电钻来锥。(众笑)上根的人用绣花针锥一下,马上就醒悟了;如果非要等到师父拿电钻来锥,师父也累,你也累,你把师父累死了,你还很罪过。如果被锥死了,反而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他造业堕地狱了,好,这下麻烦了,师父费这么大的劲把他锥死了,师父累得满头大汗,一看,还进地狱了,还得满头大汗到地狱里,去把他拉出来。(众笑)在寺院不修行,好比西方人心恶;不在寺院里面修行,犹如东方人心善;这个话说得太精道,太准确了。我们在寺院里面的人,都是在修行吗?道场,寺院为什么叫道场?因为是修道的场所,所以佛门把寺院叫道场。道场里面有什么呢?有道风。什么叫道风呢?哎,我什么风都吹过,就是没有吹过道风啊?你吹过道风吗?你感受到道风没有啊?道风,道德的风气,道德的风尚,修道的风尚。这个地方道风好,那这个道场是一个非常令人高山仰止的道场,这就是道场。佛门讲三风,道风、学风、家风,三风建设,在佛门里面从古到今讲要建设三风,抓三个方面,三风建设:道风、学风、家风。家风这个话,世俗人也讲,这说明世间法跟出世间法是相通的嘛。可是我们从风俗习惯和讲话都能看出来,现在是社会进步了,科技先进了,可是三风却退步了,家风退步了,我自己就有很深的体会。过去从世间法来看,比方有一个人,不管他是小孩还是大人,被人家骂没有家教,是很伤心的,被人家骂这句话,会伤心到极处了。现在的人被骂这句话,还觉得一点都不过瘾,觉得这句话太轻了,听起来一点力量都没有,没有力度。所以,过去的人用绣花针锥,起作用。现在的人真的要用电钻,甚至要用锯子,要用那个大号的电锯,不但要锥,而且要大卸八块,他都不知道疼了。这是进步还是退步啊?所以,心清净,自性就是西方;心不清净,不知道在何方?要想让一个人染污,或者要试探一个人会不会染污?很好试的,非常好试探,给他境界,给他染污的机会就试探出来了。说到境界,我们就用禅宗里面的故事来讲吧。可能许多人都读过这个故事,但是大都没有读懂,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没有读懂。有一个禅师,在他还没有开悟、没有大彻大悟的时候,有一个老居士修了个庵堂供养他,供养了很多年,十几年吧,多年来方方面面照顾他,希望他佛法方面很有成就。这个居士老太太自己是非常有境界的。有一天,她想试探一下这个师父修行有成功没有。她怎么试探呢?她叫她的女儿或者孙女,一个十七八岁非常漂亮的姑娘。她说:你今天去给这个师父送饭,等他吃完饭以后,你就做这么一个动作。什么动作?你把这个师父一下子拥抱住,把他抱得紧紧的,然后问这个师父,现在有什么感觉啊?看他怎么回答你。他回答完了,你回来告诉我。这个孙女就去了,照着老太太说的话做。师父吃完饭以后,出其不意“哗”一下子把师父抱住了,问道:“现在是什么感觉啊”?这个师父说:“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枯木,就是枯树枝,靠在那个冰凉冰凉的岩石上面,寒冷的寒,岩石的岩,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没有什么感觉。这个师父回答了这么两句话。这个姑娘就回来告诉奶奶说师父是这样回答的。她一听:“混帐,我十几年竟然养了这么一个庸人”。你看这个话听起来好尖酸好刻薄哟!于是放火把房子烧了,把这个师父赶走,他的修行这么没成就!好,大家听这个故事到这里算是上半段。下半段是什么呢?这个师父很没有面子啊,这样相当于扫地出门了,被很不客气给撵走了。走了以后,他就冥思苦想,这个问题出在哪里、错在哪里呢?大家学佛看这个故事,这是很震撼人心的一个故事,在禅宗里面非常有名的。你看懂了吗?这个师父他想,我回答是对的啊!修行人是这样子嘛,“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不应该动心嘛。那错在哪里呢?他就去拜访最了不起的高僧大德,去好好的磨练。终于一段时间以后,他真有成就了。然后他回来了。老居士看到他回来了,好。看来是有进步了,双方都心照不宣。既然心照不宣那就要测验啦。老居士把这个师父留下,又供养他,继续方方面面照顾他。又过了大概一两年,不是回来就马上兑现,禅宗里面勘验一个人的境界,用现在的话说,他有一个程序。又过了一段时间,这个老太太有一天又叫这个姑娘送饭去,又象上次那么做,去了以后,等这个师父吃完饭,“哗”一下又把他抱住了,(众笑)抱住了问:“现在感觉怎么样啊”?你们猜这个师父说了一句什么话?这个话可以让你们在座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都迷糊了。“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谁都可以知,不能让老太太知”。(众笑)这话真的太绝了。听懂这句话吗?有几个人听懂了?这个师父这句话真正是开悟人的话。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谁都可以知,不能让老太太知。可不可能不让老太太知?这个动作本身就是老太太让她去做的,她回去马上就要回报这个老太太,可不可能不让老太太知?凡夫的心性啊!!凡夫在这个地方,就好像沙漠里面的鸵鸟,把脑袋钻到那个沙土里面去,还以为你们都看不见我,谁也找不到我。殊不知一大个身体都露在外面呢!什么叫掩耳盗铃啊?凡夫做的动作全都是掩耳盗铃。什么叫开悟?洞察宇宙人生。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绝不上这个贼船。绝不上贼船啊!男孩子怎么上女孩子的贼船呢?因为看到女孩子摇曳身姿,婆娑起舞,就上贼船了嘛。女孩子怎么上男孩子的贼船呢?因为看到白马王子,风度“扁扁”,(众笑)就上贼船了嘛。这是对宇宙人生洞察以后的话,这叫悟道啊!什么叫悟道?六祖大师说的东方人、西方人,从哪里鉴别?好,接下来韦刺史又问了: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在家怎么修行啊?注意喔,接下来这番话侧重点针对在家修行的。这是侧重,不是只对在家人用,出家人不用,是侧重。师言:吾与大众说无相颂,但依此修行,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依此修,虽剃发出家,于道何益?照着我的话去修行,你的功德和出家没有什么差别,甚至还要胜过。如果不照着这个话去修,即是把头剃了出家了,也没有什么益处,没什么意义。,这个颂文怎么说的呢?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次修行,天堂只在目前。这一首颂非常精彩。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很多世间上的人,看到这句话心花露放,太好了,不用修禅了,也不用持戒了,六祖大师说的嘛。谁告诉你六祖大师说的?这里不是说了嘛,行直何用修禅,心平何劳持戒。对呀,世间上的人睁着眼睛把话都读错了。其实不是他睁着眼睛读错了,是他的心根本没有在这个地方。他只把后面四个字看到了,这话是六个字一句,很多人只要后面四个字,把前面两个字去掉了,变成“何劳持戒”,戒也不要持了;“何用修禅”,禅也不要修了。“心平”何劳持戒,你心平了吗?“行直”何用修禅,你的行直了没有?哦!这个问题大喽。心也没有平,行也没有直,不但没有直,还是曲里拐弯的,都不知道拐了多少弯,一点都没有直。还不要要求对朋友、对萍水相逢的人说直话,直来直去。这个直来直去不是不讲方式那个直,不是不管人家受得了受不了那个直,这个直就是说真话,而讲话技巧是多方面的。“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心也不平,行也不直,那就还是要持戒、要修禅,戒就是规矩法则。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制戒呢?为了防非止恶。没有戒,那是圣人的境界。自觉的境界已经达到完美的程度,那就不用戒。凡夫就必须有戒。有人说佛门的戒条多,我说佛门的戒条还少了一点,我认为佛菩萨制定的戒少了,不是多了。按现在的要求,释迦牟尼佛应该制定一亿条戒,或者说中国有十三亿人,应该制定十三亿条戒,为什么呢?因为太不自觉了。全世界六十亿人,应该制定六十亿条戒,为什么?因为要说得很白,要追着他后面不停的说,你不能这样做,他才知道:噢,我不能这样做。所以戒还是必须要持的。法律是从哪里诞生的呢?从不自觉诞生的。有一天有一个居士说这么一句话,我觉得他这句话还挺有意思的。说中国人或者东方人,把人都当君子,中国文化里面把所有人都当作君子,所以形成方方面面的传统,好传统坏传统都是传统。西方文化把人都当小人,连总统都是小人。先不论青红皂白把所有人都看作小人,然后规定不允许这样,不允许那样,连总统都不允许怎样怎样,尽管你是总统,你也要遵守。这样捆绑式的方式,很多人都自觉了。东方人说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改过加勉。可是戒律一旦少了,从修禅和持戒就看出圣贤和凡夫的差别,自觉和不自觉的差别。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在什么地方讲恩,讲感恩,讲报恩?在父母面前。在什么地方讲义?讲上下?也是在父母面前。在父子上下面前都没有恩没有义,而大讲特讲恩义的人,他那个恩义要打一个大折扣。所以,连父母都不管的人,即使他来供养师父,我觉得对这个人还是要先考虑考虑。你把父母都不管,你却来供养师父,捐钱做好事,我觉得这个善事做得总有一点别扭,我总要怀疑他这个善良是不是纯度很高。一个蚊子都舍不得杀,一个跳蚤都舍不得杀的人,慈悲不慈悲呢?很慈悲啊。可是他对家人对亲人对长辈是什么态度呢?如果能把对虫子都不杀、对蚊子都不打的这个态度,拿去对师长、对父母、对家人,这就很可贵。所以,六祖大师这里不跟你谈那些大道理、玄道理。六祖大师的眼睛是要看你“由近及远”,而不是看你“由远及近”。你无边无际去找一些众生来关怀,你说你现在在行菩萨道,这绝对不行。我如果冷静的、近距离观察这个人,发现他做的很差,那么且不说他有什么坏企图,最少肯定他这样做绝对不可取。所以,你看六祖大师讲恩、讲义、讲持戒、讲修禅,他不从远处讲。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看一个人有没有谦让之心,有没有包容的心量,看他有没有尊卑之分。尊卑不是说地位,不要理解错了,错了又出洋相了。不要不学无术,乱理解。不学无术乱理解,理解成什么啦?过去有这么一个县官,不学无术。有一天他的上司到他这个县视察工作,坐在公堂上面,就问他:“贵县有多少黎庶啊”?黎民百姓的黎,庶民百姓的庶。贵县有多少黎庶啊?他一听,他以为是桃树梨树那个梨树,他本来就不学无术嘛。“回禀长官,梨树实在不多,桃树倒是蛮多的”。(众笑)这个长官听了很来气。黎庶就是老百姓,就是问他这里有多少人口。这怎么办呢?算了,不要问他这么文诌诌的话了。“我不是问你梨树,我是问你百姓”。他一听,百姓!他又理解成吃的那个杏子,白颜色的杏子,白杏。“回禀长官,我们这个县不出白杏,只产红杏”。(众笑)只有红色的杏子。这个长官一听,更气坏了,大喝一声“我是问你的小民”。好!这一下他吓得更着急了,“回禀长官,我的小名叫二狗子”。(众笑)小民就是小老百姓嘛,他还是理解不了。所以,理解不了师父也累,大家也累。今天就到这里吧。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