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78集)——手机学佛网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78集)  

  学生:「家和万事兴」,恭录自蔡礼旭老师演讲集。

  前言:家是温暖的地方,是有爱的地方,是有感恩的地方,是无私付出的地方。我们走进大会现场,感受到的就是爱,就是无私的付出、是血浓於水的亲情,是祖宗对於后世子孙充满智慧的爱护和关照,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胸襟与气度。如今,全世界的人们所组成的地球村,无论肤色、国籍,都已被无远弗届的高科技,凝聚成为一家人了。

  「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和之族人」。我们以祖宗的心境看著所有的炎黄子孙,再来力行这句「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我们团结在一起,祖宗的在天之灵会感觉非常的欣慰。——蔡礼旭老师

  中华民族是全世界唯一绵延五千年而不衰的民族,我们的民族为什么能够五千年不衰?《易经》已经把真相告诉我们了,这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因为我们的祖宗有德能、有福分,成为后代的好榜样,所以才能让民族绵延五千年,历久不衰。我们感恩我们的祖宗,因为有了他们的德能,才有了后代子孙的存在;我们要承先启后,希望后代也能使家道绵延不绝。

  此前,我调查过,发现我们大家不是尧舜禹汤的后代,就是文武周公的后代,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比如说,舜王的后代有胡姓、陈姓、田姓和虞姓。我们就是有这样的祖宗,民族才能绵延不衰,因此,我们有责任弘扬祖宗的教诲。

  中国古代的经典《孝经》有言,「孝悌之至」,我们真正具有孝悌的精神,就可以「通於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这个孝心,以及恭敬老师、恭敬兄弟、长辈的心,可以把我们的智慧、潜能都激发出来。

  祖宗教导我们,「家和万事兴」,我们的目标是家要和。《大学》有言:「身修而后家齐。」所以,修身是因,齐家是果,要种好的因,才能结好的果。我们首先自己要有好的修养,才能把家经营得和乐。

  一、百善孝为先

  我们在汤池推展《弟子规》教学,师长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交代我们,一定要照顾好老人。据师长回忆,小的时候,在过年前夕,都会拿著粮食、挂面去看望每一位老人,那时候社会风气敬老的氛围非常好。

  所以,前年过年前夕,师长就交代我们,把粮食、挂面等折合成现在的物价指数,差不多五十块钱人民币的敬老金,包成红包,亲手交给汤池的老人们;七十岁以上都发敬老金,八十岁以上还加发一个龙头拐杖。结果老人家都很感动。有一次,我们还请老人吃饭,当我们夹菜给老人的时候,老人讲到:「我儿子都没有对我这么好。」

  有一位老人,九十几岁了,大年初一我们一起去给他拜年,老人家看到我们,笑呵呵的对著子孙讲:「你看,中心的老师都希望我长寿。」还重复说了好几次,他是藉这个机会教育自己的后代啊!

  还有一位老人把敬老金放在祖宗的牌位前面供起来,对后代讲:「我再怎么穷,绝对不会花这五十块钱,这五十块钱代表著释净空老教授对我们老人的尊敬。」我们的这分关爱,老人家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

  有一位老太太,其实她才六十九岁,也跑来要领敬老金,我们一看还差一年。老人很可爱,马上从口袋里把去年的敬老金拿出来说:「你看,我去年就领到了。」我们感到,敬老金不单是五十元钱而已,最重要的是里面包含著我们对老者的恭敬心、孝心,所以,老人们时时想到都会很欢喜,还随身携带。

  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老人去年的敬老金,是她的儿子以中心的名义供养给母亲的。儿子因为怕其他的老人都有,而自己妈妈没有,会心里难受,就提早颁给自己的妈妈。对此,政府和中心的领导们都很感动,就立即颁敬老金给这位老太太,以成全孝子的心。可是,这位孝子却还是没有接受这五十元钱,他对母亲讲:「这些钱都是全球的爱心人士捐的,我们不要拿这五十块钱。母亲,儿子给你发敬老金就好了。」可见,敬老的风气在整个社会带动起来了。

  当我们挨家挨户给每一位老人送敬老金的时候,遇到一些老人行动不便,已是长期卧床了,但是,看到我们感到很感动,竟然坚持下床送我们离开。当我们一步一步离去的时候,长者还扶在门口望著我们,不忍心走进屋去。旁边的邻居们看到也都很感动,说道:「这样是好人的行为。」人与人最可贵的就是这一分真诚的关怀。带动整个社会善良的风气,一定是从我们自己开始做起。

  二、母亲的恩德

  我们回想自己成长的过程当中,父母是用什么样的心境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怀孕时,母亲很可能因为不适应而常常呕吐,那感觉就像晕车一样很不舒服;吃不下饭,还要硬吃下去,为了孩子的营养、健康。所以,很多学生偏食时,我们会提醒他:「你的母亲爱护你的身体,纵使这么难受,都会尽力把饭吃下去,而你现在还偏食。你的身体都是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才有今天,你还偏食损害身体,太对不起母亲的付出了。」

  母亲怀胎十月,尤其到末期,真的是想翻身都很困难。生产的痛比癌症还要痛,过程就好像是每十五分钟就拿一支刀在母亲的身上割一痕,这样的痛要持续几个小时。不只母亲在辛劳、在辛苦,在病房外的父亲、爷爷、奶奶、家人都非常的担忧。所以我们的成长是集了无数长者对我们的爱护、关怀,才有了今天。因此,应该早一点成就德行,不要让爱我们的人继续担心。

  当母亲经历了这么多的痛苦把我们生下来,可是此时母亲却是问:「孩子健不健康?」母亲对我们的爱可以瞬间把人间最大的痛苦完全抛在脑后,这一念心,我们尽一生都报答不完。

  而在我们成长过程当中,当母亲用尽心血,煮了一碗很营养的粥端到我们面前,我们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把它给弄翻了;母亲无数次帮我们换掉粪便、换掉尿布,不嫌我们脏,甚至看到我们的粪便都会觉得是香的。我曾经听一个母亲讲,她看到自己的孩子排泄很正常,就很安慰、很放心,而不嫌弃粪便脏。母亲的心境我们感受到了,就会不忍心再伤母亲的心。

  有一位老母亲,从年轻到现在七十几岁,睡觉都要醒好几次。因为她生了三个孩子,连续照顾这三个孩子,晚上怕孩子著凉、怕孩子肚子饿,所以又是盖被又是哺乳,已经习惯睡几十分钟、睡一个小时就马上起来,照顾孩子的生活。现在孩子们都四十多岁了,可是母亲的这个习惯却还是一直改不了。

  三、和睦五伦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都离不开五伦,五伦关系能和睦相处,天下就太平了。五伦关系中,有三个是在家庭——父子、夫妇、兄弟。其实,五伦关系是有连带反应的,例如父子关系和睦了,君臣关系就很自然形成。因为懂得孝顺父母,一个人遇到生命中照顾他、提拔他的长者、老板,那分感恩的心也会油然而生。所以《孝经》提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他侍奉父母很孝顺,那分忠诚自然就能够转移到对他的领导、对他的公司。

  古代提拔好的官员都用孝廉,一个人孝顺,就能够忠於国家、爱护人民,因为有孝心的人,自然能够提起仁爱的心。知道父母不容易,看到别人的父母,也能感受到长者们对家庭、对社会的付出。所以孔老夫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爱的根本就是孝悌。

  五伦关系其实都是从家庭延伸出去的。兄弟姐妹友爱,到了学校、公司,自然对同学、同仁都懂得礼敬、懂得关怀互助。

  五伦关系的核心就是夫妇,夫妇能做好的榜样,把孝道演出来,把悌道演出来,整个家庭就会父子有亲、兄友弟恭。所以夫妻的关系影响到整个天下的安危。

  四、夫义妇德传家道

  夫妇是道义的结合。在《礼记.昏义》中说,结婚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合两姓之好」是说,婚姻不是两个人的结合,而是两个家族的结合,是让两个家族的未来愈来愈好。老祖宗在古代就懂遗传学,要合两姓之好,同姓之间尽量不要结婚,因为可能会有些遗传方面的问题出来。「上以事宗庙」,夫妻的结合是为了承传祖宗的家道。所以,古代人结婚,周文王娶太姒时候不是说「你嫁给我吧」,而是说:「请你跟我一起来祭祀我的祖宗。」就是一起来承传家风。

  古代祭祀祖宗有个仪式,在《诗经.关雎》中说:「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荇菜」是祭祀祖宗要用的一种植物,由媳妇去采。一名好的媳妇在祭祀祖宗,祖宗在天之灵就很安慰,因为「娶一个好媳妇旺三代」,这个三是指多,一名好媳妇就可以让家道一直兴盛起来。

  中国文化中称自己另一半叫「太太」,这是有典故的。周朝出了三位女圣人,太姜、太任、太姒,因而出现如此多的圣贤后代。所以我们对另一半称「太太」,是对她的尊重,也唯有她们相夫教子,我们的社会才能安定。

  一位真正为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人,往往都是有好的母亲教导,再加上有好的太太扶持。因此,天下的安危,女人家操之一大半,教女儿比教儿子还重要。娶一名好媳妇可以旺三代,娶一名不好的媳妇会怎么样?不是败三代,而是败到底。所以一定要读古圣先贤的书,我们才懂得去找好的对象。

  五、婚礼的真义

  婚姻是道义的结合,让两个家族因我们的结合能够承传祖宗的教诲,而愈来愈幸福。「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孝」字。孝字,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子」,承先启后,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不可分。而我们走在婚姻的道路上,时时想著不忘初心,就能尽这一分道义。

  中国的礼仪都是博大精深,我们深入经典,就能真正感受到祖宗的智慧。结婚当天第一件事是昭告天地,这是祭天,因为夫妻的结合是承传人伦、承传文化。整个民族文化都是从家庭中传承下去的。所以我们要对父母负责任、要对祖宗负责任,也要对社会负责任。

  接著,新郎去迎娶新娘,这时,他穿的是状元服,因为结婚这件事非常慎重,是为整个社会民族有好的下一代。新郎迎娶之前的最后一个仪式,是父亲端起酒杯敬儿子,这是代表祖宗敬新郎:「你要承传这个家道。」而且此时儿子不用回礼,当下那一幕就深深印在儿子的心中。相信在迎娶的路上,这个情境都会在他的脑海里浮现出来。所以,迎娶不是欲望的结合,而是责任心、道义的结合。

  到了新娘家里,新郎看到岳父、岳母迎接,亲自把女儿交到他的手上。新郎要记住这一幕,时时要对得起另一半的父母对他的信任。

  新娘上车之后,就把扇子从窗户中扔出去,这意味著提醒新娘,嫁过去之后,要尽心尽力为家庭付出,就先要把大小姐的习惯和脾气丢掉、放下。家庭是谈付出的地方,不是谈计较的地方。

  《诗经》有言:「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经》很美,这首诗描述桃花开得很茂盛,结了很多果实,叶子也很快就很繁盛。这首诗透过桃花,期许女子走向婚姻的时候,都想著要让夫家的家族像桃花一样的兴盛,像桃子结果一样的果实累累。所以女子出嫁称为「于归之喜」,就是这个文化典故而来。因此,不管是先生还是太太,都要不忘走向婚姻的初衷,不忘记责任心、道义的心。

  新郎把新娘接回家里,夫妻就一起喝交杯酒,它是盛在瓜类里面的,瓜的肉是苦的,盛的却是甜酒,提醒我们,走向婚姻要有同甘共苦的态度。所以,文化很美,每个礼仪都提醒我们人生非常重要的心境。

  所以,夫妇要互相劝诫、互相关怀、互相称赞彼此的付出。夫妻的相处所谓是「好话一句,做牛做马都愿意」。我们肯定了太太的付出,她会觉得很安慰,有这一分鼓舞,感觉到对方的爱,做再多都不觉得辛苦。假如做了一大堆,先生都看不到,也没肯定,甚至还嫌弃,脾气再好,也会忍不住觉得委屈。所以应该看到对方的付出,及时给予肯定。

  家和的原则是不言家丑,绝对不讲对方的不好。有时候女子把先生的不好讲给很多人听,等到这些批评传到先生那里,夫妻关系就很难没有隔阂了。假如先生八分不好,二分还不错,太太能称赞这两分,这称赞传到先生那里,他就会觉得很感动。所以我们言语要冷静、要理智,绝不要逞口舌之快。

  其实,当我们把批评自己的另一半讲给他人听的时候,没有一个会尊重我们。夫妻能互相包容、互相容忍、互相成就,才会赢得别人的称赞、肯定跟尊重。夫妻之间不言家丑,乃至绝对不讲夫家父母、兄弟的过失。都把夫家父母、兄弟的好讲给大家听,整个气氛就能愈来愈和乐。夫妇这一伦正了,接下来父子有亲就开始承传了。

  六、千年不衰的家道

  历史上范仲淹先生很有肚量,在他念书的时候都是想著「以后要当宰相,好好爱护人民」。范公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家道一千年不衰。范公在家门前种了两棵松树,松树旁写道:「清荫大庇,期与千年。」这个树荫可以庇荫子孙千年不衰,他有这个信心。

  有一次我在桃园讲课,来了一位长者,一看就是做大官的,很有福相。他很认真听课,时不时还在抄笔记。我们战战兢兢在那里分享,刚好后半段讲到范仲淹先生的风范。结束之后,得知长者就是桃园县副县长,就立即请父母官致辞。长者的第一句话让我们非常感动,他说:「我是范文正公的后代。」在历史上,封为「文正公」的读书人屈指可数,所以,子孙念到祖宗的封号的时候,对生命都是一种洗礼,意识到要以祖宗为风范。所以,副县长第二句话说,「我这辈子惭愧,还不能达到祖宗的德行,但是我这辈子没有让我的祖宗丢脸。」长者做了三十多年的公务员,造桥铺路一辈子,其中就包括台北捷运工程。所以,范仲淹一千年之后的后代,都知道选择职业时考虑再三,一定要利益社会国家。

  真正爱护后代子孙,最重要的是积阴德给子孙,积最好的德行风范让后代子孙效法。范公有高度的智慧和爱心,他建义田,捐了一千亩供大众生活;到了清朝,他的子孙将义田发扬光大到四千亩。现在范公的后代,听说估计已经超过一百万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公务员、老师,都有承传读书人风范。所以,我们的定位应该是开后代千年的好家风。

  家要能和,很重要的要有孝悌的承传。曾国藩先生一生走过很多地区,见过不少当官的、各行各业的家族,他总结说:「一个家族要想能连绵八代、十代不衰,只有孝悌传家才办得到」。

  七、家和要知所先后

  在过年前,我们举办了「大学生幸福人生讲座」,很多知名高校学生都来参加。有个孩子参加完以后生起了孝心,把奶奶从破房子里面接出来,孩子学得很融通,并没有去责怪父母,而是自己先做。他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把奶奶接到了他的房间去住,然后,自己在客厅睡沙发。这个孩子他是在自己的房间睡比较舒服,还是在沙发上睡比较舒服?我相信他是在沙发睡的时候最舒服。当自己躺在舒服的床上,奶奶却睡在破房子里面,良心过不去。所以这分至孝,没有几天时间,他的父母惭愧了,主动孝顺自己的母亲。

  诸位长辈、朋友们,现在家里最好的房子给谁住?现在家里最好的东西先给谁吃?如果我们都给了爷爷、奶奶,那么孝道就传承下去了。这些生活的点滴,所影响的家风却是天壤之别。「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弟子规》的每句话都很有分量,它直接影响我们家道、影响我们事业的发展。

  可见,一个年轻人的至孝,转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所以读到孔夫子「老者安之」,我们就要从自己做起,从我们弘扬孝道开始做起;「朋友信之」,这样,成年人互相之间能诚信互助。

  唐朝有户人家姓崔,家里有个老奶奶,年龄很老了,牙齿都掉光了,没有办法吃东西。她的媳妇姓唐,每天自己梳洗干净,非常端庄,就走到厅堂,第一件事给婆婆问好,接著给婆婆哺乳。这个发自至诚的动作做下去,家道就已经承传下去了。所以,俗话讲「儿子孝不如媳妇孝」,老太太有这样的好媳妇,她非常的欣慰,身心很安乐。老太太寿命将终时,已经当曾祖母了,她把子孙召过来说:「我这个媳妇非常的孝顺,我对你们只有一个要求,一定要好好孝顺你们的妈妈,孝顺你们的奶奶。」所以崔氏家族成为唐朝最有影响的家族之一,承传了孝悌,家族就有大福分。

  八、婆媳和睦之真因

  我们曾经在庐江文化教育中心举办了两次好婆婆、好媳妇表扬大会。在表扬会前夕,我们访问了很多好婆婆、好媳妇、好妈妈,深刻感到家庭相处的和乐之道。例如,在媳妇还没嫁过来之前,婆婆就交代小姑、小叔:「嫂嫂过来了,难免比较不习惯,你们不可以欺负她,一定要让她有回家的感觉。」婆婆设身处地为媳妇著想,令媳妇感觉非常温暖。婆婆爱媳妇就多了一个女儿,媳妇尊敬婆婆就多了一个妈妈。婆媳关系和乐,就成就先生、成就子孙,所以婆媳的功劳非常大。

  另一方面,好媳妇出嫁以前,母亲都有交代几件事。「第一、你可以不给我们买礼物,不可以不给公公、婆婆买礼物。」母亲人情练达,深明大义。「第二、跟先生吵架了,不准回来。」这是给女儿知道,要尽心尽力去经营好夫妻关系,要有忍耐的功夫。夫妻来自不同家庭,难免会有一些不适应、摩擦,但是要以大局为重,不可以乱闹情绪,吵架了不能回家。「第三、要把孩子照顾好,生活打理好,让先生没有后顾之忧。」所以,这些媳妇们都是有好的家教承传的。媳妇能时时想到先生的父母,而先生也能想到自己的岳父、岳母,主动去关心、去送礼,这个关系也会很和乐。

  我们在教学当中深刻感到,孩子的成长,以至於整个社会的问题,都跟家庭教育息息相关,都跟孝悌的承传直接相关。因为,孝是一个人德行的根本所在,夫子讲「夫孝,德之本也」,孝是德行的根本,没有孝就没有德行的根本,就变成自私自利,成为习惯的奴隶。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子在《孝经》开篇的这句话,对我们教学者、对为人父母者很有启发。教育就要从孝开始,真正以孝道教导社会大众,就能达到「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的效果。真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再到国家、天下,无一不是家和万事兴。

  「和」是我们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人天和则灵,人物和则亲,和乃长生之道也。因此,家和万事兴,这个「家」是指地球大家庭。我们要为全地球、全人类著想,从哪里开始做起?当然要回到自己的本分当中来。我们是一名好儿子、好父亲,是一位好母亲、好老师,家庭就稳定了;家庭稳定,我们的国家、社会就稳定;同时,也给其他的国家、民族做出好的示范,这就能够实现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愿景。因此,家和万事兴,宇清、国安、家和、人寿,一切皆以修身为本,教学为先,这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啊!

  老法师:我们读了蔡老师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准备刊载在今年冬至祭祖的纪念刊里头,内容非常丰富,确确实实是我们现前社会迫切所需要的。他讲得很清楚,一个人根本是家庭,根本是孝道,能把自己在五伦定位当中的本分、义务都能做好,这就是智慧,这就是慈悲。不但家兴旺,家和万事兴,家兴旺,会影响到社会安定、国家富强、世界和平,都要从自己做起,就是「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不只是个人,利益到我们居住的地球,地球上所有的人民都得你的福。

  那这个事情我们要不要做?我们如果不做,你看社会动乱、地球灾变异常,与我们起心动念、言语行为有没有关系?有,关系太大了,大乘佛法里头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佛在大乘佛法教我们,遇到灾变、遇到动乱,怎么办?回过头来修心养性,问题真能解决。所以佛告诉我们,所有一切问题不在外面,在内心;再说得明白一点,在念头,你念头善,没有一样不善,念头不善,没有一样不恶,这个道理要懂。

  大乘佛法最殊胜的、最难得的,就是把事实真相讲清楚、讲明白了,事实真相是什么?整个宇宙跟我们是一体,真的是一体。我相信现代这些科学家,再过个二、三十年的研究就发现了,整个宇宙确实是一体。一体,爱心就是佛经上讲的慈悲,慈是帮助别人乐,得到快乐,悲是帮助别人离开苦难。你看,没有替自己想,替别人想,别人快乐我快乐,别人有灾难,我就有灾难,是一不是二。这是大乘佛法的伟大,大乘佛法的究竟。

  现在大乘佛法讲的人少了,学的人更少。它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来,可是传到中国之后,中国人心量很大,把它接回家来,变成一家人。所以今天讲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释就是印度的佛法,到中国来变成中国家族的一员,不是外人,是一家人,中国人深深得到它的恩德,接受它的教化。

  现在,这世界上这几年汉学热,对於中国传统文化好像有点觉悟了,过去看不起,现在重视愈来愈提升。而真的在提升,从哪里看出来?大家都想学,有一些国家,国家以政令告诉国民,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都要学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在过去没听说。我们听说了,再去观光考察一下,是真的不是假的。外国人看到了,觉得这个是好,能解决现代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国家的问题,乃至於整个世界社会问题。能不能改善?答案肯定的,只要把孝道、把家和这四个字自己真正做到了,做到了会影响别人,做到了会感动别人。人人都能尽孝道,人人都能讲求家和,天下太平,一点都不假。

  这篇文章很好,我们要多方去宣传,读到的人都能受感动。好,我们再看第二份。

  学生:「爱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英国之旅回顾

  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大德仁者慈鉴,阿弥陀佛。惭愧弟子妙音今日恭敬报告的主题是「爱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英国之旅回顾。

  缘起

  宇宙万法是因缘和合共存,而英国「生命之旅」展览活动亦不离因缘。自法藏比丘在十劫之前,发四十八大愿成佛;本师释迦牟尼佛说此微妙法,教化众生回归自性;中华古圣先贤承传明明德、亲民、止於至善之道;全球各国宗教智者弘法利生;尊敬的师父上人一生走遍五洲,促进世界和平;诸佛菩萨与祖宗垂慈,成熟了此「爱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的机缘。

  一、伦敦展览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英国掀起了一股汉学热。习主席本月将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与上次中国国家元首访问英国间隔了十年。据悉,去年六月中,英中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二O一五年为文化交流年。双方商定,上半年在中国举办英国文化季,八月至十二月在英国举办中国文化季。因此,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应邀到英国展览,庆祝这首次的「英中文化交流年」。

  活动地点位於拥有八百万居民的首都伦敦,在英国艺术家联合会经营的著名摩尔艺术馆(Mall Galleries)展开,邻近白金汉宫、国家美术馆等旅游胜地。此展览还得到了英国地方各界人士的支持,其中包括英女皇副官、首相府代表、中国大使馆代表、宗教领袖、各大著名英国大学教授等均有出席。摩尔艺术馆的主展厅划分成四区,第一区、欧洲学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观察。第二区、孔孟学说,仁义忠恕;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汉字、文言文的重要性。第三区、大乘佛法,真诚慈悲;一生圆满成就,净土宗简介。第四区、众神一体,宗教一家;宗教团结,古今范例。通过展览、演讲、书法、美术等方式,向英国民众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儒释道为人类的瑰宝,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方。

  图一、英国伦敦「生命之旅」之展览

  图二、欧洲学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观察

  图三、孔孟学说,仁义忠恕;传统文化,古为今用

  图四、大乘佛法,净土法门

  图五、众神一体,宗教一家

  图六、宗教团结,古今范例

  《无量寿经》云:「佛所行处,国邑丘聚,…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展览开始前夕天气便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伦敦维持了一个月的绵绵秋雨停止了,而在为期六天的展览期间,每天都是阳光普照。许多参观者说:「看见这么好的晴天就想到户外散步,然后走著走著不知有何力量推著我来到这个艺术馆,磁场绝非一般。」一进门,所见所闻莫不使身心清净,语音导览、音乐、讲座与听闻义工对於展板的解释皆都摄耳根。协会菩萨们的辛勤付出,在一个月内准备了几十张精妙的展板,以及各种法宝、结缘品、讲座节目等,每一字、一画、一图无不是慧光照耀,圆明具德。来自全球各国的参观者,皆如饥似渴的认真学习,还有几位在参观了许久后,去喝一杯咖啡,回来再继续欣赏。又说:「我早就在找寻这样的信息,没想到能够在这里遇到如此丰富的展览,真是应我所求啊!」与「六天太短暂了,希望这能够成为巡回展览或常设展览。」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解释汉字的表意特性和它能够涵盖圣贤的智慧,不会随著语言而改动,所以贯通古今。一些西方友人从最初认为中文很难学,后体会到汉字的趣味、智德,并感佩中国老祖宗创造了这项伟大发明。展览陈列出汉字的来源、演变、六书的造字法则,使参观者体会到汉字不仅是一种语言,而是文化的载体,全人类能共同享用的工具。每个字都是形、音、义的结合,比如:「大」字是个象形字,字体像一个人双臂伸开表示「东西有这么大」,所以形中有义。而念「大」的时候,嘴巴张开,则音中有义。形、音、义达到了合一。

  以下为几位参观者的具体实例:

  一、来自义大利的行者卡拉:卡拉出生於义大利,是一名天主教徒,但她相信众神是一体,宗教是一家。她称自己为一名天生的佛教徒,对佛教的经典颇有研究及力行,她相信一切唯心造,宇宙万物实为一体。五十五年的人生,有一大半时间卡拉都游历於世界各地做义工,她还曾在澳洲图文巴的幼儿园做过一年零七个月的义工。她不为物质生活操心,秉著只要吃饱穿暖,有一个屋顶遮蔽风雨就足矣的态度生活著,把一切都交给了神。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当我需要食物充饥和衣服保暖时,总会有人给我送来。人活著不为自己,神就会照顾你。」卡拉神采奕奕,法喜充满的样子,让人十分向往那种无牵无挂,云游四海,利益众生的生活。卡拉喜欢坐禅,在一次坐禅冥想的过程中她看到了伦敦,并且有一个声音告诉她,「你应该去英国走走了」,於是她来到了英国伦敦。她说今天看到这个展览,使她明白了来伦敦的重大意义。师父上人的理念与展板的内容赋予了她正能量,看到与她理念相同的人群,让她感到很欣慰和感动。

  二、孙中山先生的后人:这是一位出生於牙买加,定居伦敦的华人。这位孙先生告诉我们,他是孙中山先生在夏威夷的后人。从展览第二天开始,孙先生每天到画廊认真细读每一块展板,参加每一堂演讲,直到展览结束。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从他身上可以看出海外游子的浓浓思乡之情,与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渴望。孙先生希望能从二O一六年开始回中国广州长住,继续他的寻根寻源之旅,并同时深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孙先生对此次展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三、来自加勒比裔的参观者:当这位女士看到法宝「免费流通」的牌子时,非常惊讶与感动,这真正体现出「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尔后她详细的去了解法宝的内容,我们从汉字、文言文、《弟子规》、《太上感应篇》、《群书治要三六O》等中国传统文化古籍开始介绍,一直到大乘佛法,乃至净土法门的法宝。还未开始看展览,就已谈了大概一个小时,愈听愈欢喜。最后讲到念佛法门为方便至极、究竟圆满,她试念「阿弥陀佛」,须臾之间感到十分宁静,并请了两台念佛机与许多法宝。

  四、一卷图画胜过千言万语:许多欧洲人对《地狱变相图》画册十分感兴趣,一致认为它有很高的艺术及教育价值。细阅《地狱变相图》之后,不少参观者感慨的说,他们觉得看了之后很受教育,更深的了解了因果报应的道理,再不敢放纵作恶。这是因为江老师画得纤悉无遗,十分生动。

  五、刘克雄教授画卷中的古代文字乐谱:刘克雄教授画卷中的古代文字乐谱,让西方友人大开眼界。没有五线谱也能谱出优美的音乐,也许是他们没有想到的。大家一起跟著义工们哼出了轻快的旋律,画廊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对於中国的艺术,如书法与国画,有些参观者,如英国画家列印制造商的皇家学会会长,表现出折服与感动。

  六、英国矫形外科的老教授:一走进门,老教授就详细的阅览展板。老教授来自伊拉克,曾经在英国留学,也让他的孩子们来到英国留学。他儿子前一天参观了展览,回家推荐给父亲。听完水试验的介绍,老教授非常认同,说在伊斯兰教,真主说「我用水创造了一切生物。」(古兰经21:30)老教授还询问协会是否会在英国成立一个中心,他表示想给予支持。

  七、来自土耳其的访客:这两位参观者对团结宗教特别感兴趣,听闻师父上人在世界各地团结宗教的理念、方法、经验与成果后很是感动。他们在土耳其从事团结宗教的工作,表示回国会向各宗教的领袖推荐《世界宗教是一家》及运用编三六O小册子的方法。虽然在伦敦只住四天,但还遇到了这个展览,真是庆幸!大家看到澳洲图文巴这个多元文化宗教团结和谐示范城,都十分欢喜。

  八、一位英国老师,正在做「如何过幸福人生」的研究,并在周末举行了讲座。这位老师一读到展览的资料,如获至宝。《弟子规》英文版的封面称为《幸福人生之方针》、佛法教人如何「离苦得乐」,净土法门的目标为极乐世界,真是千载难逢!她在跟展场义工谈到她於周末的讲座时,看到在她面前桌上刚好摆著《幸福人生六十守则》,仔细一看,世事确实没有偶然的。这位老师无比高兴,能在这一个展览厅之中,遇到那么丰富的如何得到幸福人生的资料与法宝。

  九、汉字的艺术与智慧:两位英国中学教师,在看了关於汉字的展板后,感叹中国文字和拼音文字相比,在形、音、义方面的优越性,赞叹六书造字法则和中国老祖宗造字的智慧,对汉字本身的艺术性更是赞不绝口。她们认为汉字在学校就应该用这样的逻辑系统来教授。

  十、正在撰写《世界各地问候语》一书的英国学者:这位英国学者对中国的鞠躬问候礼很感兴趣。通过了解古汉字「人」()的写法后,他明白了此问候方式在中国已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而中华民族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礼仪之邦。

  十一、一位来自澳洲的大学二年级学生:她学习日语有六年之久,感到日语中的汉字学习起来十分困难,导致最后放弃了这门语言。在听了「识中国文字,学东方智慧」的讲座后,她表示要是早六年能了解汉字的逻辑性和学习方法的话,她就不会学得那么辛苦和枯燥了。她感到中国造字的圣贤无比的了不起。

  十二、伦敦扫盲慈善机构的财务经理:展览的开幕及闭幕仪式他均有参加。这个慈善机构,是专门教育与辅导住在伦敦最贫穷地区的学生甚至成年人。所以这位参观者,对於能为他们的图书馆请到《弟子规》英译版等资料深感珍惜。

  参观者普遍认可与赞叹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因果教育的价值。确实,儒释道贯通自性,而性德上无民族、宗教信仰之分。正如《孝经》所言:「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来自十方的诸位仁者,悉皆欢喜接受,怀著慈爱之心,对於实现世界和平充满了信心与希望。

  二、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

  蓝彼得校园简介

  从伦敦至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的蓝彼得校园,这四个半小时巴士之旅,让我们穿越於英国明丽的乡村景色之中。蓝彼得校园为群山环绕,约四十英亩的面积,校园中还有「和平苑」之百花园,则是为弘护正法、团结宗教、促进和谐世界的一片净土。创立於一八二二年的蓝彼得校园,是由主教托马斯.伯吉斯(Thomas Burgess)所建,旨在培养神职人员,直至一九七八年才改为人文学院的中心。

  图七、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的蓝彼得校园

  蓝彼得校园还开设了:古代文明、古代历史、人类学、考古学、中文学、经典研究、宗教与神学、历史、哲学、心理学等课程。学校自建校起就重视多元文化宗教的研究,二O一四年,该校的神学、宗教学与伊斯兰教研究学院之研究影响力,与九家大学在全国兼并列第一。蓝彼得校园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一所校园之一,亦收藏了许多西方古籍,包括中世纪的手稿、印刷书籍等珍品,皆存放於校园的罗德里克.博文(Roderic Bowen)图书馆。

  罗德里克.博文图书馆在去年九月廿二日至十月三日,举办了一个展览,纪念托马斯.菲利普斯(一七六O年至一八五一年),以表彰他将中华文化带给威尔士之功劳,展示了来自威尔士的菲利普斯对中国的热爱,以及学校与中国最早期的联系。展览的内容包括:中国历史、中国哲学、汉语、中国音乐及菲利普斯眼中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一七九六年,菲利普斯以英国步兵团的外科医生兼东印度公司职员的身分,访澳门及广东。英国历史学教授约翰.摩根.盖伊曾说:菲利普斯一生广泛游历,从他留给蓝彼得的遗产中,可以看出他对东方文化的热爱。当时伦敦书商都很熟悉菲利普斯这位老顾客,为了护持教育,大量买书赠送给学校与同胞们。一八三四年至一八五一年,菲利普斯赠送给这学校二万二千五百多本书籍及手稿,其中几十本书是关於中国的,包含了各方面的中华文化,例如英国大使馆一七九三年中国之行的官方报告、图画书与地图集。当时学校的学生大都是专门研究神学,所以对儒家的典籍特别感兴趣。这体现出学校很早就开始关注中国文化。

  图八:展览小册子的封面及菲利普斯的肖像

  学校热切欢迎协会一行来访

  虽然协会一行抵达学校时是星期天(非工作日),校长夫妇、人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等高级管理人员仍然亲自迎接,并带领大家到图书馆参观,古籍管理员也专门前来介绍古老的手抄书籍;学校亦全程安排了中式素食餐,还为了尊重五戒里「不饮酒」戒,将西方习惯饮品中的酒改为果汁。於第二天的正式晚宴,蓝彼得市长、校董等皆纷纷出席,并邀请学校的国际声乐学院硕士班学生前来为宾客表演,威尔士「歌声之胜地」之称果然名不虚传。

  为了庆祝协会团体的到来,校园在大学校旗与威尔士国旗边升起中国国旗。

  图九:威尔士国旗

  威尔士的国旗有一条向前直走姿势的红色龙,背景的颜色是上白下绿,代表著位於威尔士的都铎王朝(西元一四八五年至一六O三年)。旗帜於一九五九年起开始使用,但红龙的标志与威尔士相关联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传说罗马人在占领英国时期,把这个标志带到了现在的威尔士。在大不列颠的文化历史上,红龙的符号表示权力。

  大学对多元宗教团结与中华传统文化非常认同

  大学於十月五日暂停课程,目的是为了鼓励老师、学生们与校长夫妇、高层管理人员等,一同聆听师父上人的开示,一同欣赏来自伦敦「生命之旅」的展览,从中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与多元宗教团结的意义。虽然活动是在星期一一大清早,又是雨天,但大厅座无虚席,众人从头到尾听完师父上人两堂开示的影片,主题为「融通东方传统文化与多元宗教团结以求达到世界和平」与「多元宗教团结是实现世界和平的保障」。随后,与会大众踊跃积极的参观了展览。由於大家对展览内容的喜爱,为了想更深入了解,有许多人在现场请了法宝,所以校长提出,将展览陈列於威尔士国民议会,使更多领导人士得到这个接触与学习人类古圣先贤智慧的机会,以求达到社会安定,长治久安。

  抵达蓝彼得第一天,风和日丽,隔天展览开幕时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这场秋雨被校长称为「威尔士的欢迎」,在本地的塞尔特(Celtic)传统中,下雨象徵神圣的欢迎。我们非常感恩校长夫妇与学校高层管理人员的贴心照顾与招待。他们对於师父上人的智慧、德能的认同令大家感佩。就在我们威尔士之旅即将结束之际,在大家互道珍重的那一刻,天空出现了极其美妙的双层彩虹。

  图十:在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抓拍的双层彩虹

  这瑞相似乎象徵著东西方在文化交流与促进多元宗教团结方面,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无限感恩师父上人、胡居士慈悲惠予学生们如此殊胜的学习机会,感恩协会的悉心安排,感恩此次赴英活动全体大德的辛勤奉献。以上为不肖弟子愚见,弟子德薄学浅,障深业重,凡所汇报,多有缺漏,恭请师父上人慈悲批评斧正。惭愧弟子妙音顶礼敬呈。

  老法师:这一份的英国之行的报告,让没有参与活动的许多朋友们,读了这篇报告,还看到很多照片,如同亲临其境。我们也感到非常的喜悦,这里面充满了人情味,看得出英国人,特别是这个学校,对於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他们非常希望我们能够合作,我们被他们的诚意感动了,也有这个愿望,现在我们进行初步的接触。学校希望我们合办一个汉学院,我们的愿望非常简单,就是培养一批年轻的老师,有能力教授中国的汉字、文言文,让他们能够阅读中国古代的典籍,标准的本子就是《四库全书》。这次我们也赠送了一套《四库全书》、一套《四库荟要》,希望有人能读懂。希望他们能把这些东西,他们所喜爱的,一种,或者一册,或者是一部分,翻成白话文,从白话文再翻成外国文,在欧洲这些地方流通。让他们都能够明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是一个礼义之邦,热爱和平的族群,他们古圣先贤真有智慧,从汉字的发明可以体现出来。

  汉字,相信对他们有很好的影响,这里头有形、音、义,跟拼音文字完全不一样,每个字充满了智慧。所以就像瑞典的汉学家高本汉博士他所说的,这是个汉学家,他告诉大家,汉字不可以改,文言不可以废除,经典必须要读诵。为什么?它能帮助我们个人身心健康,幸福快乐,你要不要?中国古圣先贤有这种智慧,有这种本事。我们要!要怎么办?学汉字、学文言文。第二个,它能帮助你一家和睦,家和万事兴,能帮助你的事业顺利的发展,能帮助社会安定,能帮助国家富强,能帮助世界和平,这能不要吗?每个人都要的。在哪里?在《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太大了,唐太宗在里头撷取精华,编了一部《群书治要》。这「治」什么意思?治心,讲到身,治身,治心、治身,再扩大,治家,再扩大治社会,再扩大治国家,再扩大治全世界。确实是今天举世人民所必需,这个东西太好了!它是汉字、文言文写的,这是载体,所以我们要从汉字、文言文下手。

  我跟校长谈了三个多小时,很感激,我回来之后,他到香港来,到我这来住了五天。五天当中,我们有三天几乎大部分的时间都来谈这个问题,非常热心,热心救世,救世要用中国传统文化。汤恩比说的,我们听过,今天我们遇到校长他真干,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们听了他的谈话非常感动。一个外国人,对传统文化这么重视,我们能不做?能对得起祖先吗?能对得起中国人吗?能对得起全世界全人类吗?所以这个事情,无论如何我们要全心全力协助他。

  我跟他协定了,终极的目标是我们合作办汉学院,汉学院真正是学中国古文学,不学现代的。现代它有中文系,中文系学现代的,我们这个完全做老古董。教材是古籍,方法是用古人的方法,不用现代方法,就是教学的理念、方法,都是几千年传下来老办法,没有新教材,没有新理念,没有新方法。我们来做实验,如果三、五年实验成功,中国古老的教学法在今天还是有它的价值存在。不做实验,大家不能了解,一定我们做实验。所以我们的协定是学校先办汉学系,汉学系下面再成立一个汉学师资培训实验班。我们都做实验,实验成功了,大家相信,再推广,不成功,再改进,现在全用老方法。校长非常赞同。老方法是什么?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我们来做实验。

  五年之后,这个五年,师资培训班五年不招生,我们去推荐,希望能有五十个研究员,专门学汉字。我们的材料是《说文解字》、声韵学、训诂学,声韵是读音,中国字的音,训诂是讲它的意思,每个字的意思。所以这三样东西,三门课,三年,一年学一样。最后第四年学《群书治要》,第五年学《国学治要》,这两部《治要》是《四库全书》的钥匙,你才能够真正拿到。往后,我们就希望这些人要定下来,他可以教学,在汉学院教学。除教学之外,他们去专心研究一门,譬如喜欢《易经》的,专攻《易经》,用古老的方法研究《易经》,时间十年。十年之后他就是世界专家,易学专家,礼学专家,诗学专家,到出了十几二十个专家,中国文化光芒普照全球。我们干这个,这大事。

  宗教团结他们也在做,很难得。大乘,中国大乘佛教要恢复,大乘八个宗派,每个宗派我们都欢迎。你认真去学,从哪里开始?从经典。经典也是的,读书千遍,你学《法华经》,你把《法华经》念一千遍,再来做报告,给大家分享,一千遍;然后再两千遍,两千遍的报告比一千遍决定精彩多了;最后三千遍,三千遍的报告我想跟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的味道相同了。老方法,不需要老师教。千遍是什么?其义自见,自见就是自己开悟了。你每天读、每天想,自然就开悟了。开悟之后,做出这个报告来跟大家分享,让大家给你印证,你讲得不错,真好,跟古人的注解来对照。古人注解你没看过的,到你悟出来之后,把这些注解拿来看,看的时候你会发现,古人哪些地方注得对,哪些地方错误了,你有这种能力。这不是假的,这是中国教育哲学,中国教育哲学里面最高的教学理念跟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的成果,成果是开悟,不开悟不行。所以这个非常重要。

  这一篇英国之旅的回顾,我们也是得到这个信息时间太短了,在筹备的时候,虽然大家都非常尽心尽力,还是不够。希望来年如果要再能办,我们有许许多多充分的东西拿去展览。我们同学学了一年,会讲得更好,介绍得更精彩,在欧洲可以把汉学再向上提升一步。

  我们的时间还剩下两分钟,下面还有一篇,想留到下一次再分享,今天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