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无量寿经浅释,无量寿经全文,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三十二集)——手机学佛网

无量寿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注音|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三十二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今天晚上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翻开经本第七十八页,倒数第二行,从中间看起: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这一段经文讲的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里面第二十九愿「住正定聚愿」以及第十二愿「定成正觉愿」,那么世尊为我们讲述极乐世界众生的这种修行的状态,兑现了弥陀的本愿。经文说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我们在经里面常常都看到这两句话,「善男子、善女人」,往往读了随口滑过,没有怎么去注意它,这里「善」字我们要特别注意,如果只是男子、女人,但是不善,后面就不可能说『住于正定之聚』。说到善,有世间善,有出世间善。一般讲世间的善,所谓无贪、无瞋、无痴,没有贪瞋痴,这叫做善。再具体一点,那是讲《观经》三福里面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才叫做善。那么这是世间善的标准,你能做到这个世间善,你能够得人天福报。但是本经所讲到的善,标准比这个高,也就是说一定要把《观经》三福都要做到。《观经》第二福说的「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小乘福,修这个福能够出三界。这第三福是大乘菩萨福,所谓「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菩萨三福。那么本经讲到这个善字,要三福具足,才能够叫善。这三福总共十一句,恐怕能记下来的人不会很多,那记都记不住,怎么修法?确实也不容易,但是一定要去修。那能不能够把标准简化一下?可以,这本经里面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善就是做到了。或者用《阿弥陀经》的标准,是信、愿、行这三个条件都具足,这个也能够称为善男子、善女人。所以真正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具足信愿行,我们真信、切愿求生净土,还要念佛。

  那么这种人,底下经文说的,『若已生,若当生』,「已生」是讲已经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现在已经是阿惟越致菩萨了。当生是指虽然还没有往生,但是已经具足了往生的条件。那我们要问问,我们是不是属于当生这类的?我们有没有具足信愿行?具足信愿的人是什么样子的?对这个世间一切都放下,没有丝毫的执着,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他只有一桩事,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种人决定往生,他住在『正定之聚』。「正定之聚」这个是佛法里面的名词术语。佛在经上一般把众生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叫正定之聚,正定聚;第二类叫邪定聚;第三叫不定聚。这个聚就是类的意思。

  什么叫正定聚?这个意思就是说,他修行的方法正确,符合经典里面的教诲,因此他决定能够证果,这个叫正定聚。那么不管他修什么样的法门,显教也好,密教也好,参禅也好,念佛也好,学教也好,他只要依据佛在经里面教授的理论和方法,那么决定能够修行成就。这个证的果,果有大有小,但是总能够有所成就。小的果,小乘初果须陀洹,这也是圣人。大果,大乘菩萨位,总共有五十一个位次,这都属于证果。

  第二类叫邪定聚,邪定聚就是说他所依据的理论方法是错误的,所以他这样修,无论他修得多么精进、多么认真,他都不能够证果,因为他方法错,方向错,所以这只是南辕北辙。像现在我们也看到有一类的人自己创出一种什么功、什么派,教授众生,也能够迷惑好多的众生跟着他学,但是他所修的这个法门跟佛经不相应,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他最后所得到的结果一定是不好的,因为他入了邪门,叫邪定聚。

  第三类叫不定聚,不定就是他心没有定在一个法门上。那这种人就看他的缘分,如果他跟正定聚的人修行,他也能变成正定聚。如果跟错了,跟着邪定聚的人在一起修,最后也就变成邪定聚。所以这是三类众生。那么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是佛所宣说的,在本经里面我们看到非常的明显,我们依这个法门修学,最后一定能够得生净土,圆成佛道,这个是正定聚的法门。

  底下经文说,『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看这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下的保证,这个法门是让我们当生成佛的法门,不用等到来生,就这一生就成佛。这一生怎么成佛?我们这一生往生西方,在西方极乐世界必定成佛,所以我们现在只要一心一意的求生净土,也是住正定聚。这个法门你看释迦牟尼佛说,「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佛,这是我们学佛的最高目标。学佛,人家问你,你为什么要学佛?你告诉他,我要成佛,这就没错了。我们的目标不是世间什么功名富贵,也不是希望说将来生天,那都是太小了,甚至你要想将来证阿罗汉,做菩萨,还是小。我们的目标是成佛,最高的。怎么成?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念佛成佛。

  这个法门是十方诸佛如来都赞叹,因为这个法门太容易、太快速了,你想再找其它的法门,比这个法门更简单更容易的,找不到了。所以古德所谓「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为什么十方诸佛都赞叹这个法门?就是因为它能够帮助你最快速、最容易一生成佛。但是这个法门又是难信之法,它是易行,行起来容易,可是很难信,太难信了。为什么难信?它不好理解,它的道理太深了。如果不是把《华严》、《法华》都参透了的人,他对净土经确实这个道理还是并不明了。所以《华严经》末后我们看到,普贤菩萨这是华严经主,上首菩萨,我们这个后面背景,骑这个白象的,这边骑白象的就是普贤菩萨,那边的是文殊师利菩萨,中间是毘卢遮那佛,华严三圣。《华严经》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看他给我们做示现,他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能相信,他是何等人物!《华严经》的等觉菩萨。所以这个法门难信。那我们能相信,确实我们也是善根深厚之人,对自己要有信心。

  底下讲到『何以故』,这就是为什么?『若邪定聚,及不定聚』,这两种人,『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彼因」是什么?就是讲带业往生、不退成佛,这是因,成佛是果。往生是因,成佛是果,这个因果一般人不能相信。不仅是凡人难以相信,连菩萨很多都不能相信,就是因为善根还是不足,他对这个道理还并不是透彻的明了,所以他不能「了知」,了是明了,他知是知了一点,知道得不是彻底的,所以那个信心始终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那要怎么办?得多听经!把这个道理彻底搞明白了,他就能够相信。那么我们还要,除了道理要明白之外,还要多看一看前面往生的人的例子,从这些事实上建立信心。

  那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太多太多。我们师父常举的一个例子,民国时代谛闲老法师的那个徒弟锅漏匠,什么文化都不懂,师父教他念佛,念经他不会念,只会念佛,教他念佛,说你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一直念下去不要停,将来一定有好处。这个徒弟他就非常的听话,老实,他没有什么妄想,师父教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他不会起第二念,更不会顶嘴,去质问老师,「干嘛要念?我念这个有啥好处?」他没有这些问题,你教他念他就念。所以心清净,念到最后,你看站着往生。这个示现了不得!让多少人生起信心。像这种功夫,那是肯定开悟了,念佛念到开悟,为什么他能开悟?因为他老实,老实人心清净,所以他容易开悟。那开了悟之后,你让他讲《无量寿经》他会讲,他虽然没读过,但是道理统统都懂。

  那你问了,他既然会讲《无量寿经》,为啥他不讲,他不弘法利生?这个要懂,弘法利生要看有没有法缘,就是有没有人来听他的。如果有缘他肯定会留下来,因为他已经有把握往生了,往生自在了,有缘他就会多住几年,可是没有缘分他就走了。他没有文化,没念过书,虽然他已经开悟了,可是别人不听他的,对他没有信心,那他就走了。因为世人不认识他,他在那里讲,人家会讽刺他,瞧不起他,毁谤圣贤这是招很大的恶报,所以他慈悲,不忍心众生造作罪业,所以他走了。所以佛菩萨留在世间是慈悲,走也是慈悲。所以他走了这是什么?还是教化众生,身教,不是用言教,身教这个榜样的力量最大,比我们费尽心思在这儿讲课效果大得多。假如你们看到一个人站着往生,你看你肯定相信。

  所以我们要弘法利生,先得自己成就。锅漏匠他老实听话真干,心里面绝不贪求名闻利养,不贪着五欲六尘,安住在清苦的生活,你看他就住在破庙里,吃的用的都是极其简单,他的心是定的,他没有老想着到处去参学,到处去跑道场,没有。老师教他这一个法门,他就死心塌地修下去,这种人是真正的法器。所以他的成就,谛闲长老说,名山宝剎的住持方丈都比不上他。那我们想想他也是真有福报,你看谛闲法师等于给他护法,给他找了一个小破庙,让他进去住,没人,找了一、二个居士给他护法,每个月送点钱,买点米,买点菜,还有一个老太太发心给他做饭,给他洗衣服,他就一天到晚就是阿弥陀佛。虽然生活那么简单,但是心地清净,法喜充满,这是真正的福,我们想我也想这样修,但是没这个福。

  福从哪来的?人家这个福就是从老实听话中得来的,从放下真干得来的。如果你也能够老实听话,你也能放得下,你是真干,我告诉你,你也有这个福,肯定,佛菩萨来护你的法,最怕是真就有这么个因缘你又待不住,在那个破庙里面待上一个月,就想着东奔西跑了,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这就不行。所以佛菩萨也不会来护你,知道你不是诚心来修行。所以决定住于正定之聚,这就是一生成就的秘诀,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老实、听话、真干,这就是正定聚,那真是善导大师讲的「万修万人去」,没一个漏的,个个都有成就。那么这一章我们就讲到这里。下面我们来看第二十三章: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这一章的经文是兑现了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当中的第十七愿,「诸佛称叹愿」。那么为什么阿弥陀佛在因地上发愿要诸佛称叹他?难道阿弥陀佛还想要这个名吗?名闻利养这修行人早就该放下了,阿弥陀佛还要这个名干什么?要知道,他这个名不是为自己的,因为这个法门真正是让众生一生平等成佛的法门,太殊胜!如果没有人去弘扬,没有人去做宣传,众生不知道。所以必须要愈多人弘扬愈好。而这个法门确实不是普通人能够弘扬得了。为什么?它这个理太深,要谁才能够把它讲清楚?那真的只有诸佛能够讲清楚。所以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头说到,这个是「诸佛所行境界,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这九界众生,包括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连等觉菩萨对这个法门还不是完全透彻明了,还隔着一层。而且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要让大家相信,讲这个经的人,讲这个法门的人他得要德高望重,大家才相信。那菩萨不德高望重吗?是德高望重,还不够,还得诸佛来才行,诸佛来讲,大家服了。菩萨来讲,有的还不一定相信,所以阿弥陀佛发愿,诸佛称叹,十方诸佛都来宣说、赞叹、流通这个法门。

  因此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当中他做这个科判,判六方佛赞这一部分判作流通分,它流通分很长。我们一看,真有道理,为什么?这个法门谁有能力流通?只有佛。所以你看看中国各宗各派的祖师,唯有净土宗的祖师被称为大师,其它禅宗的祖师就称禅师,律宗的祖师称律师,学教的讲法师,唯有净土宗都称大师,你看慧远大师、善导大师等等,到最后第十三祖民国时代的印光大师。大师是对佛的尊称,菩萨不能称大师,只能称大士。为什么净土宗的祖师能称大师?就是因为净土宗祖师他宣说这个法门,那这是跟佛同心同愿同解同行,他就是佛一样,所以后人就尊称这些祖师作大师。那么我们来看经文:

  【复次阿难。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

  世尊在这里叫着阿难,这底下开示就非常重要,他说到,『东方恒河沙数世界』,先讲「东方」,这里佛讲了十方,举一方这有「恒河沙数」,每一方都是如此。恒河沙这个数目那太多了,数都数不清,如果有人到过恒河你就看到,它那个沙抓一把就像面粉那么细,比我们这个河里头的沙更细,所以你说恒河里有多少沙?数不清!那是无数的世界,每一个世界有一尊佛来教化,像我们这里叫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是教主,他主持教化这个地区。那么每一个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每一个世界里面其实不止一尊佛,也有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你譬如说我们娑婆世界有多大?有十亿个银河系这么大,这是根据经里面所说的我们推算出来。十亿个银河系这么大的世界,哪能说只有一尊佛在教化?当然佛佛同体,恒河沙数佛也是等于一尊佛,同体,只是他化身无量。

  那么我们看看我们历史上,就中国历史也有很多佛菩萨示现。譬如说净土宗里头的善导大师,二祖;还有六祖,这是净土宗的六祖永明延寿大师,这些都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当然还有很多祖师大德他们身分没有暴露,都是阿弥陀佛,或者是诸佛菩萨示现,确确实实那个佛是很多很多。更何况,除了佛示现有情众生以外,他也示现无情的众生,譬如说山河大地、树木花草,这一切的万物都有佛的示现。譬如说我们到了一个地方,看到这个树木,忽然觉悟了,那树木就是佛示现的。有人听到流水的声音他就觉悟了,这流水也是佛示现,所以佛有很多很多。

  在这里说,『各出广长舌相』,「广长舌」是形容,因为佛在经里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三世不打妄语,他的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鼻尖,这是不妄语不造口业的果报,舌头很薄很长很宽。那释迦牟尼佛他这个广长舌相,他伸出来可以把整个脸盖上,很大,证明他是生生世世没造口业,没打妄语。那这是这种相就是表示佛说话很诚信,绝对没有虚假,让我们众生看到之后对他有信心,他有人格的保证,佛是不会欺骗我们的。你看这个恒沙佛所示现的广长舌相,在《阿弥陀经》上跟我们讲是「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那个相就不得了,它不是遍覆一个面部,它是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那个广长舌相更是证明确确实实是生生世世不妄语的果报。当然有这么大的舌头,那肯定他的身相是很大很大,佛的报身是无比的巨大,那么当然才称得起他的舌头,你看人的身体舌头的那个部位毕竟还是小,那你可以想象他身体有多大。这都是什么?给我们做证明,让我们相信。

  『放无量光』,「光」是智慧,如果没有真实的智慧,对这个法门不可能信受,更不可能去宣扬,宣扬必须要有智慧、有善巧。『说诚实言』,你看「出广长舌相」这是示现,说诚实言这是用言教。『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这个跟《阿弥陀经》讲的意思是完全相同,《阿弥陀经》上你看六方佛赞,每一方的佛都是恒河沙数诸佛,个个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这个经典、这个法门,这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所以你能够相信,你能够受持这个法门,必得诸佛护念,这是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的感召。那么不仅是东方如此,下面我们再看经文:

  【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

  前面讲了东方,底下就讲『南西北方』,东南西北这四方都说到了。各方都有数不清的恒河沙数的诸佛,每一位佛都跟东方的情形一样,都是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也就是说都在讲这一部《无量寿经》,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那『四维上下』呢?这「四维」是讲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这四个角,配合刚才讲的东南西北总共是八方,八方再加上上下,上方、下方,就是十方,你看十方佛赞。《阿弥陀经》鸠摩罗什的译本讲了六方佛赞,他只是讲了东南西北和上下,他没有讲这个四维,那实际上我们看玄奘大师的《阿弥陀经》译本,他译的就比较忠于原文,鸠摩罗什译的也没错,他是把它简略了,意思都相同。玄奘大师他是逐字逐句的来译,所以特别的详尽,玄奘的译本是译十方。

  十方诸佛都赞叹,都宣扬这个法门,可见得这个法门,这一部经典,我们不能够轻视,这个十方诸佛都赞叹的,肯定可以说是《大藏经》里面的第一经。所以古德所谓「称性极谈,如来正说」,这是佛的正说,换句话说,其它的经典是佛附带说的,这个经典才是正说。因为你不相信这个法门,所以佛才给你讲其它的经典,等你相信了,佛也就不需要再跟你讲其它经了,你就老实相信这个法门就妥了,你成佛了!就称性极谈,称性到了极处。所以这部经只要我们能够生起坚定的信心,认真的来修学,这一生必定能成就,这是什么?跟阿弥陀佛,跟十方诸佛的弘愿相应。那么我们又问,在这里为什么十方诸佛都苦口婆心的来教导众生学这个法门?底下经文把这意思讲出来:

  【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何以故』,就是为什么十方诸佛都赞叹这个法门,因为十方诸佛都『欲令他方所有众生』,「他方」是指极乐世界以外的所有的世界,都希望那里的众生『闻彼佛名』,听到这个法门,闻到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闻到阿弥陀佛名号功德,能够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你看这「所有众生」,包括九法界一切众生,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六道凡夫,都能够依这个法门平等成佛,这个法门是诸佛平等度众生的法门。怎么个平等?咱们这些六道凡夫跟等觉菩萨都是平等。你是不是说大话?我们能跟等觉菩萨平等吗?其它方面不能平等,但是修这个法门咱们能平等。你看看《华严经》上普贤菩萨他是等觉菩萨,他是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能够往生成佛,我们也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往生成佛,你看因平等果平等,这不就平等吗?所以离开这个法门说要找平等法,那就难了!

  那这个法门怎么个修?最重要的是闻名,「闻彼佛名」。名是名号,阿弥陀佛。闻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我听到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就得度了?得度是得度,不一定是今生得度,你听到阿弥陀佛了,金刚种子种下去了,未来一定能够往生成佛,这肯定的。但是什么时候?不知道多少生多少劫了。阿弥陀佛确实这个威德不可思议,他这个名号真的是普闻十方,知道的人很广,可以说知道阿弥陀佛的人比知道释迦牟尼佛的人可能还多,阿弥陀佛你看凡是华人没有说没听过阿弥陀佛的,那西方人也很多都知道阿弥陀佛,但是不学佛的人,你说知道释迦牟尼佛的可能很少。可是就光听到阿弥陀佛这句名号,这一生未必能够得度,他这个闻是讲什么?闻到弥陀名号功德,名号功德在哪?就在这一部《无量寿经》里头,《无量寿经》就是讲这句名号功德,它是阿弥陀佛这句名号的批注,你得把《无量寿经》都弄明白了,你才叫做闻彼佛名。

  所以《无量寿经》我们得要熟读深思,深解义趣。真正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了之后,自然你能够『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自然的。「发清净心」就是用清净心念佛,净土法门这个修行的原理,叫「心净则佛土净」,如果你心不清净,念佛不能往生,一定要念到心清净才行。怎么才能心清净?发清净心怎么个发法?你得闻彼佛名,换句话说,你得要对《无量寿经》的义理真的得要明白。所以闻法很重要!尤其是闻净土法门。你真闻了你就真发清净心,发清净心也就是菩提心,就是求生净土的心,那你发了心,决定往生。蕅益大师讲,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你能不能往生不看别的,不是看你修为多好,你阿弥陀佛念得是不是坚持,每天念多少句,是十万还是八万,不是看那个,真正看是不是你有真信切愿。当然你要真信切愿,你的佛号也是肯定不会间断。你怎么能够得到真信切愿?你得把道理明白。所以闻法这个功德就太大了。

  但是我们也很感叹,有多少人有这个福报、有这种因缘能闻到法?真不容易。你看香港这么大,大概人也有一千万,有几个人能够来这里听《无量寿经》的?咱们你看屈指可数。所以确确实实往生的人太少,他们根本没机会遇到这个法门,那有什么法子?只能感叹他这是善根福德因缘不具足。如果我们真正要发慈悲心,要帮助众生,用什么方法帮助最好?让他能够闻到弥陀名号,他真闻了就会发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这个忆念就是念佛,一向专念。你看这里忆念,没有说只是念佛的名号而已,他心里真有佛,叫忆念。那怎么能忆念?这部《无量寿经》就帮助我们忆念。你把这部《无量寿经》从头到尾读一遍,这就在忆念,忆念西方极乐世界,忆念阿弥陀佛功德。受持就是你能够照做,依教奉行,皈依供养,那是真正皈依。

  前面讲到的「忆念受持,归依供养」这八个字,就是告诉我们,念佛该怎么念。《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就是我们这个心里老想着阿弥陀佛,老想着要回归西方极乐世界,咱们不想这些世间的事情,常常就想着阿弥陀佛本愿功德,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个想也是最健康的想,身体也能健康,你心清净。心清净就身清净,我们身体有病,那是因为常常胡思乱想造成的,特别是想什么?想那些贪瞋痴,那是自己糟蹋自己。所以身体不好你要觉悟,我为什么身体不好?我一定是成天胡思乱想,这是百病根源。

  我常常就是这样提醒我父亲,我父亲过去也是常常喜欢胡思乱想,脾气不好,比较敏感,人家对他可能脸色不对了,心里他就窝火,可能还不至于那么厉害,但是他心里就会有这个想法,自己就在那里生气,所以最后得了脑瘤。为什么人身上会长瘤?气血不通。特别是容易生气的人脑袋气血那个火气往上冲,长瘤。长瘤之后,那时候那是二00一年,我从美国回来,给他在广州找最好的医师做脑瘤切除手术,那是大手术,请了广州的脑瘤外科的著名大夫。做了以后我就跟这个大夫请教,像我父亲这种以后会不会再复发?他说会复发,这是恶性肿瘤,他说大概寿命不会超过三年,二00一年一月份做的这个手术。当时我父亲也学佛了,也念《无量寿经》,他也很难得,在做手术之前那天,在家里念了十一部《无量寿经》,手术也很顺利,这个副作用还很小,这么难度大的手术,像他这样恢复得算很不错了,吃饭、行走、讲话都没有什么影响。那我就告诉他说,「大夫说了,你还有三年的寿命,现在你已经预知时至了,你现在就得赶快放下一切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我劝他。他最听我的话,我劝他他就很乐意接受,然后他真念佛,每天念《无量寿经》,念佛。

  结果到第三年真的复发,复发过两次,第一次念佛,那么当时还做了个伽马刀手术,伽马刀是不用开脑颅,直接在外面用那个伽马刀、伽马线把它去除这个长出来的脑瘤。第二次复发那是三年前,那个复发就更严重了,手脚都不能动弹,讲话就讲不成片了,于是我鼓励我父亲我说现在赶快求往生,放下一切,他明白。我说咱们就也不要去做手术了,因为医生说做手术把握不大,要是做得不好,搞得半身不遂,那个生命质量会很低,不如现在就求往生。他说好。于是我就送他到广东兴宁念佛堂,送到山上很清静的一个道场念佛。他就放下一切,真的就等阿弥陀佛来接。结果上山念了两个礼拜,这身体就开始恢复了,能走动了,能说话了,念到现在全好了,这肿瘤不治而愈。医生说他的寿命不超过三年,是二00一年初说的话,你看到现在整整十年过去,这是第十一个年头,打破了医生的这个预言,念佛真好!它能够解除疾病,为什么它能解除疾病?念佛你别想别的,就想阿弥陀佛,你这个想是最健康的想,心清净了真的那个肿瘤就能化除。所以我父亲现在就特别有信心,而且念得很法喜,原来是很爱发脾气,现在不怎么发脾气,成天都笑呵呵,以前很少见他的笑容,现在笑出来了,进步很大。所以什么都不要想,就想阿弥陀佛。

  受持这个受是接受,我们对于佛在这个经典里讲的理论、方法、境界完全接受,毫不怀疑。持是保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把《无量寿经》的义理落实,这叫受持。那么《弥陀经》和这部《无量寿经》是同一部经,《弥陀经》讲得很简单,但是《无量寿经》讲得很详细、很圆满,因为《阿弥陀经》他直接就是劝我们求生净土,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去落实,讲得就比较少了。所以印光大师让我们按《弥陀经》修行,这是正行,信愿持名。同时还要辅助,按照《安士全书》、《感应篇汇编》、《了凡四训》这三本做为我们的助行,这个助行就是断恶修善,做善男子、善女人。这是因为《弥陀经》讲得太简单,所以印祖用这个来做补充。但是如果用《无量寿经》,我们师父讲了,可以不需要那三部书,就用《无量寿经》也够了,因为《安士全书》、《感应篇》、《了凡四训》的理论全在《无量寿经》里头有,你看第三十三品到第三十七品,那就是专讲断恶修善,它的这个意思也都涵盖了。

  所以有人曾经问师父,师父提倡让我们扎三个根,儒的根《弟子规》,道的根《太上感应篇》,佛家的根《十善业道经》,这三个根是我们断恶修善。那上了六十岁的人还要不要用三个根?老法师说不需要,就用《无量寿经》就行了,一部经一句佛号,为什么?三个根已经圆圆满满涵盖于《无量寿经》当中,所以师父让我们早课念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第六品,晚课念三十二到三十七品,做反省,这其实就是在落实三个根。所以六十岁以上,咱们就专用一部《无量寿经》就行了。那么当然三个根它讲得更为详细,年轻人确实有必要要认真的学习,他还有段时间。「归依」的归是回头,依是依靠,学佛的同修通常都要做一个三皈依的仪式,证明你是皈依三宝了,是佛弟子了。

  什么叫皈依,我们也要懂,别人问我们皈依是什么意思,我们也能够说出个四五六。皈依三宝是讲什么?皈依佛、法、僧。佛是什么意思?你看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他给我们讲,他讲佛法僧三宝,他讲是觉正净,他不用佛法僧这三个字。大概那个时候唐朝已经有人对皈依三宝意思就有误会了,以为皈依佛就是皈依那佛像,皈依法就是皈依那经典,皈依僧就是皈依出家人,这个是搞错了。那只能叫住持三宝,外在形式上的三宝,它是表法的意思。真正皈依是什么?自性三宝。佛者觉也,觉悟就是佛,觉而不迷,这个是皈依佛,起心动念没有迷惑。正而不邪,邪是讲邪念、邪行,都要把它放下。净是净而不染,染是染污,什么是染污?贪瞋痴慢是染污。我们从贪瞋痴慢回头,回归依靠自己的清净心,这叫皈依三宝。那么说到皈依三宝,这个意思我们明了,怎么去落实?我们听起来还是有点不着边际,皈依觉,我怎么觉?皈依正,我怎么正?皈依净,我怎么个净法?在这部经里面全给你落实了。

  我们师父讲,皈依佛就是皈依阿弥陀佛,你心里常念阿弥陀佛,你就是觉而不迷,什么时候你忘了佛号这就是迷,不觉悟了。皈依正,正而不邪就是依靠经典,依什么经?《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所说的,我们依教奉行,你就是正知正见。皈依僧,我们皈依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这些圣贤僧,他们给我们做好榜样,他们都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看这三皈落实了。

  那么供养,普贤菩萨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最,上供诸佛如来,下供六道众生,供佛怎么供?要用自己真正依教奉行来供养,依照这部《无量寿经》我们真干,这是供养佛、供养菩萨。佛菩萨是老师,对老师的供养不是用物质,用物质那是很表面,老师也不需要你这些供养,最重要的是学生依教奉行供养。那么下供六道众生,怎么样供养?我们尽心尽力的宣扬净土法门,自己依教奉行,身教;然后还要宣扬这个法门,这是言教。就像前面看到的十方诸佛如来都是这样,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这就是法供养,讲《无量寿经》、流通《无量寿经》、劝人念佛往生,这就是供养。

  我们再看底下的经文。上面是说修行,这是因,底下就讲到所得到的果报,真实的功德:『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这是讲修学的功德。我们修学只要能够「发一念净信」,将「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必定能够往生。这显示《无量寿经》真的度众生那么方便究竟,古大德称为这个法门是「圆中之圆,专中之专」。不管你是修哪一个法门,禅也好,密也好,教也好,都可以,你只要能够对阿弥陀佛,对极乐世界有一念净信,你相信,而且是清净心,这是往生的条件。确实在历史上我们看到很多的祖师,印度有马鸣、龙树菩萨,他们不是专修净土,但是他们也念佛往生。中国有永明、智者,天台的智者大师,他是修天台宗,他念佛往生,永明大师他是禅师,到晚年专修净土。还有净土宗第十二祖彻悟禅师他也是修禅的,最后也是回归净土。不管你修什么法门,最重要的你要有一念净信,将你这一生所修的善根「至心回向」,至心就是真心,只要你能够发起真心回向求生西方,没有一个不往生,阿弥陀佛一定来接你。

  有一位同修她是从日本来,来看我,就是前两天。她就跟我讲,她说有一次生病,病得很严重,自己觉得快要死了,结果虽然她有点迷迷糊糊的,可是她意识还是清醒的,她知道自己快不行了,这时候她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拼命念佛,求往生。结果就在她这个像是昏迷又不是昏迷的状态当中,她就见到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现前了,她很欢喜。你看她有一念净信,她这信心清净,就感得阿弥陀佛现前。可是当时她看到佛来了,本来是可以跟着佛走,但是她又想到她的先生比她年纪大很多,她得照顾她先生,如果她不照顾,她先生没人照顾了,你看这一念心起来之后,阿弥陀佛西方三圣也就不见了,她的病就好了。结果她对我说这个情况,她觉得有点后悔,她说当时就应该早点往生。我说是,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妳就具足神通,天眼洞视,天耳彻听,妳就看到妳的先生,妳就知道怎么帮助妳先生,妳有能力帮助他。她说她当时就没有想起来。

  所以一念舍不得的心,佛来了,她就错过机会。这是什么?她没有至心回向,她的心不够至诚,至诚心是一切放下,这个世间一切牵挂都没有,这叫至心。「愿生彼国」,她这样至心的发愿要往生的话,那随愿皆生,肯定得生,阿弥陀佛都来了,哪能说不得生?所以她这次她来跟我讲这个情形,她说以后阿弥陀佛再来她一定走。我说这就对了,为什么?妳走了才能真正帮助妳先生,妳不走不仅未必能帮助妳先生,而且过去生中生生世世这么多的父母眷属,妳也不能帮助他们。所以要用理智不能用感情,只要你真肯去,哪说去不了的?只是你不肯去那就没办法了,阿弥陀佛很随顺众生,他就让你多在这世间留着,等到什么时候因缘成熟,就是你真愿意去至心回向了,愿生彼国了,那时候就来。

  一念净信这个一念,大家也要尤其注意,这个一念就是一心,一心那是没有任何的妄念。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心具足十法界,这一心里头具足万法,这个心是真心。那我们怎么能得到真心?念佛念到没妄想了,这就得到这一心,这一念净信你就得到了。那这个信真不容易!为什么?假如我们念头里还夹杂着很多妄念,还有很多的牵挂,还有很多的放不下,这就得不到一心,这个信也不叫净信,真正净信的人还有什么放不下?他知道阿弥陀佛一定来接引他,他把自己身心世界全都交给阿弥陀佛了,他一点忧虑烦恼都没有了。

  有的同修也曾经问我这个问题,他说念佛往生,他说我肯定是要去的,但是现在毕竟还要生活、还要工作、还要挣钱,这很多事情还要等着我去做,那我怎么能够放得下就一心求往生?这个是他没闹明白,所以他的那个信就不是净信,心也不是一心。真正发起一念净信的人他懂得,阿弥陀佛会给我们照顾得好好的。我们在这个世间干什么?只有一桩事,就是自己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境界,同时帮助众生,让众生觉悟,他不会有任何顾虑。因为帮助众生也不用自己操心,这是仰仗佛力。靠自力也很难帮助得了众生,只能够是靠佛力加持。既然靠佛力,佛是靠得住,那我们什么都不用操心,一切都由佛菩萨安排就好。自己老实念佛,有缘就帮助众生,没有缘,真的老实念佛。帮助众生也不跟老实念佛相冲突,念佛总是要老实念佛,这一念净信始终都是这样保持的,只是有缘分的时候,众生听我讲,我就跟他讲讲,分享分享这个净土法门。

  这个心态我也是最近才琢磨出来的,过去我老把这两个对立起来,度众生和自己修行老对立,好像度众生就不能自己修行,自己修行就不能去度众生,其实这两个是一不是二。自己修行那就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现在不是还没走吗?还没走怎么办?遇到有缘的人我们应当去帮助他。帮助他,第一个层次是帮他断恶修善,告诉他伦理道德因果,让他做一个好人。第二个层次,教他破迷开悟,让他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让他能够求生净土。第三是帮助他转凡成圣,带领他修行,最后他真正也有把握往生。这一往生,就成佛,那不就是转凡成圣了吗?那帮助人是有缘就帮助,不要拒缘,要随缘。

  但是没有缘我们绝不攀缘,我不去自己找,自己找那就攀缘了。所以你看我现在有这个缘,有这个讲台,下面也有听众,虽然听众不算多,有一个二个我们也得讲,给大家讲讲这个净土法门,大家乐意听我就给大家讲,可是自己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佛要是真来了,那我们赶紧往生。佛什么时候来?他一定是知道,佛什么都通,什么都晓得,他就知道你的缘尽了他就来。那现在他没来,就说明我的缘还没尽,我就是想求生净土的,其它什么事都不想干,佛没来就是代表我还跟这些地方的众生有缘,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只要有一个人还听我讲,我就会留在这世间,就这个心态,你看多好!一点牵挂都没有,随时准备好往生。这是所谓一念净信,你的信心就清净了。我也不会担心明天吃饭有没有着落,明天住哪儿,一点不担心。现在我什么财产都没有,什么存款都没有,但是我不愁吃不愁穿,真的到没吃没穿没得住,怎么办?就往生了,那就是往生的时候来了,多好!这一生真叫无忧无虑,得大自在!这个道理真明白了,你的心一下就得到自在,真的就没有任何牵挂和忧虑,多好!

  所以师父老讲,学佛是人生最高享受,我体会一点点,虽然体会不多,真体会到一点。这体会一点,你就知道这世间什么东西都不会诱惑你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比起这个最高享受来讲,那是不能相比。那么剩余的时间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不断的保持这个一念净信,不要让它失掉,这一失掉,那真的是这个机会错过了,以后恐怕无量劫才有可能得到这个机会。

  所以真正能保持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你看这就是信愿具足。那信愿具足,蕅益大师讲决定往生,你就往生有把握了,所以「随愿皆生,得不退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有这个好处,不退转。这个不退转不是普通的不退转,是圆证三不退,相当于圆教八地以上的菩萨,你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圆证三不退,哪怕是你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一样都是圆证三不退,你得到的是八地以上菩萨的受用。「乃至无上正等菩提」,那更不得了,那是成佛,这个佛是圆教佛果,不是分证佛,是究竟佛,这个真的是果报不可思议。因此十方诸佛都赞叹这个法门,都宣扬这个法门,都劝我们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我们底下再看二十四章: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这章的经文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因为佛在这经里讲了这么多,极乐世界这么殊胜,不就是让我们求往生吗?怎么个往生法?往生的条件是什么?这一章经文就告诉我们,讲得很清楚。所以这一章讲到『三辈往生』,上辈、中辈、下辈。那这三辈往生都有同一个条件,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八个字,三辈都有。所以这八个字可以说是求生极乐世界修学总纲领。那么我们细细的来学习,我们看经文: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

  这一段是总说,『十方世界诸天人民』,这是包括的范围很广了,这个一切世界的众生。「诸天人民」是指六道众生,也就是说这三辈实际上都是讲凡夫,咱们凡夫都有分,上辈也有分,因为这里讲的是诸天人民,那就是六道众生,咱们就是。『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这个「至心」就是真心,真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觉悟的心,觉悟什么?在这六道里头生死轮回太苦了,赶紧要出离!你有这个心就是觉悟。那这个世界上有这种觉悟的人太少,都沉迷于生死轮回当中,迷惑颠倒不肯回头。

  那我们关键不是看别人,是问自己,到底自己觉悟了没有,能不能够想着这一生出轮回,不再搞轮回?如果轮回,说老实话,那是一世不如一世,你想想我们这一生造了多少罪业?杀盗YIN妄、贪瞋痴慢,造了多少?造了恶业将来必得恶报,贪瞋痴感三途果报,人身都难得。所以如果不往生,那下一生多半比这一生更苦,甚至连人身都保不住。《地藏经》里讲,「阎浮提众生」,就是我们地球上的人,「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仔细想想,这不是吓唬我们,真的有道理。你看我们这些众生,起心动念是想为众生,还是想自己?想自己叫自私自利,那就是罪,罪的根就在于自私自利,在我执。有几个说能牺牲奉献,放下自己,为佛法为众生?这种人是圣人。所以我们要常常反省自己。

  那么真正觉悟的人他一定是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这叫「至心愿生彼国」,这个至心那是太难得!只要你真正发起这个至心,愿生彼国,十方诸佛如来都赞叹你、都护念你,为什么?你这一生成佛的缘分到了。所以真正发起愿生净土的心,那从今以后,我们不能再造恶了,起心动念都要念佛,都要想求生净土,想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对于这个世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统统放下,这个人就真觉悟了。那么这种人我们讲分为三辈,上、中、下,我们来看经文,首先是上辈:

  【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上辈往生的人,这是非常难能可贵,那么这种人什么样的条件?经文里面说,第一句,『舍家弃欲』,一般同修看了这句,就觉得我这生没指望了,这得出家,我不出家恐怕上辈没有指望,这你是望文生义。我们这里得好好讲讲,什么叫「舍家弃欲」,如果说要剃了头,穿起和尚的衣服,那才叫舍家弃欲,那就错了。难道在家的人就不能有上辈往生吗?你看看《无量寿经》里面第二品经文里面,「贤护等十六正士」,他们都是在家菩萨,都是等觉菩萨,在家人。出家的人少,出家的文殊、普贤他们是出家菩萨,也是等觉菩萨,他们也是舍家弃欲。在家的十六位菩萨也是舍家弃欲,当然他们更是上辈往生,等觉还不是上辈?所以我们不能够执着这个文字,说舍家弃欲就一定是剃头那个出家。

  出家我们要说明,出家有所谓的四种出家,第一种出田宅之家,就是我们现在看的出家的法师,他们把家庭放下了,妻子儿女不要了,父母别离了,出了自己田宅之家。出了这个家算不算是真出家?那当然未必,如果出了这小家,便进了一个大家,现在很多是要寺院,要这个财产,庙产,这个不能叫出家,因为什么?烦恼没断。他对于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如果是还执着,那没有真正出家,只能叫出田宅之家。真正出家是讲出烦恼家,这是第二类,烦恼家,真断烦恼,真修行人。第三种家是六道轮回之家,我们在六道当中轮回,生生世世都在这个大家里头,没有出离过,现在要出离,这叫出家。第四种生死之家,不仅是六道里面的分段生死出离了,而且十法界里面的变易生死也出离了,换句话说这个是成佛了,出生死之家。所以这四种家,看我们是哪一类。

  那讲到出也有四种,第一种身出心不出,那是讲的剃了头,穿了和尚的宽袍大袖的这种服装,可是心还迷恋于五欲六尘、名闻利养,心没出,这我们现在世间也有不少。第二种是心出身不出,那是讲在家居士真修行人,虽然他没有剃头,可是他心真出家了,心地清净,对于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他不沾染。舍家弃欲,他这个欲真正放下了,五欲,财色名食睡这五欲他真正舍弃了,就是经里面所说的像贤护等十六正士。我们也看到很多,像清朝彭际清居士,他真正那是出家,虽然是在家居士,那是真正舍家弃欲。还有我们最近看到的李炳南老居士,我们师父的老师,师公,你看他这一生的行谊,弘法利生,自己生活极其简单,日中一食。他的行持,我们师父讲,很多出家法师都比不上,这是在家人,心出身不出。

  那么师父老人家也鼓励我,走弘法利生的道路,这一生交给佛菩萨,交给龙天护法。我从小得母亲的培养、母亲的教育,把我教养成人,在世间也求学,也工作过。那么在五年前把工作辞掉了,发心这后半生,讲后半生也一点没错,我现在今年都三十八了,过年就是三十八,人生过一半了,后半生的时间就是做弘法利生的事业,师父鼓励我要绍隆佛种,担负如来家业。那我没有结婚,我是单身一人,没有家累,走这条道路还是很方便,现在父母也都很支持我。母亲一直都很支持我,父亲一开始他想不通,我也没敢告诉他,我辞了职务之后,先斩后奏,因为我是独子,我知道他放不下。我在昆士兰大学教书的时候我请他到澳洲来旅行,让他非常的开心,然后在跟他一起生活的时候,我就不断的给他灌输这方面的意念,我说你看众生这么苦,咱们这么快乐,你要想到众生苦。他为什么苦?没有闻法,不觉悟,迷惑颠倒才苦。所以是不是应该我们有这个能力,多给众生讲经说法,让众生明白?他说是。但是心里我知道他放不下,所以我只告诉他,我说我在大学请长假,因为他知道我是得了终身教授,终身教授那大学不会罢免我的,所以我就请长假,现在有空就给大家讲经说法。后来他也就慢慢知道了,别人也告诉他了。

  那么直到前两个月,他忽然打电话告诉我,他说他想通了,要支持儿子弘法利生的事业,他说儿子将来出家他也支持。我这想,感恩阿弥陀佛,让我父亲终于觉悟了。这是他自己对我说的,当时让我很吃惊,我还怕他是不是忽然心血来潮想到的一个妄想,因为第二天就是他生日。我说第二天您生日,在佛前得发愿,将儿子捐献出来,为三宝,弘法利生,将来如果能够出家,做好的法师。他说好。第二天他真的在佛前发愿,愿意把儿子捐出来。这个我们相信都是佛菩萨感应,让我父亲真正放下。其实他真正放下对他自己是最好的,这是他往生的资粮。往生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福德是什么?福德是你要布施才能有福,你把儿子都能布施出去,这个福太大了!所以真是感恩阿弥陀佛,他念佛念明白了。

  所以虽然我们现在身没出家,但是确实我们要向真正出家人学习,心要出家,对于这世间一切都要放下,一切都不沾染。那么如果真有这个因缘要出家,真正剃头,讲经说法,为佛菩萨做出家人的样子,我们也随时做好准备,一切随顺因缘。我想真正到出家的时候,那佛菩萨会来请我的,他会安排这个因缘的。那现在我们不去攀缘,我们就是好好的钻研经教,不断的提升自己。所以这个第二种是心出身不出,这种实际上也是舍家弃欲,『而作沙门』。我记得我在二十岁那年,还在念大学,我曾经在自己生日的时候写过一首诗,自勉的,其中有两句我还记得,叫「内觅沙门行,外显在家相」,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心血来潮写这两句话。沙门就是真正修行人,这是印度话,所以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种人就叫沙门,那是真出家人。内心断烦恼,外显在家相,这叫心出身不出。

  第三种是身心皆出,这就是了不起的佛门的大德,祖师大德,那真正是绍隆佛种,这些大法师、大师。不讲远的,就讲近代的,你看民国以来,谛闲法师、印光祖师、虚云禅师,这都是了不起的大德,弘一大师(律师)。那还有我们现在的净空老法师,我们的师父上人,那都是身心俱出的大德,这些也是舍家弃欲的人。

  第四种是身心都不出,这个真的是凡夫了。这个凡夫不是讲那个不学佛的人,不学佛的固然是身心都不出,学佛的人他也身心皆不出,那是讲那些居士,天天他也念佛,他也听经,可是心里还染着五欲六尘,还贪图名闻利养,对于修行他并不放在心上,还迷恋人间富贵功名,这种人那就是身心都不出的人。

  所以这里佛提醒我们要「舍家弃欲,而作沙门」,真正修戒定慧,放下贪瞋痴的烦恼,『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真正的功德那就是戒定慧。那么『愿生彼国』,肯定能得以往生。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这句还没讲完。因为非常重要,等我们过了年,因为我这过年期间要回家看看父母,很久没回去看看他们了,在这里讲经,应该回去看看,也鼓励鼓励他们念佛往生,也回去尽尽孝。所以过了年以后,我们二月十六号继续开始在此地讲经。

  今天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那么我希望大家在过年期间,也不可以因为没人讲经了就懈怠了,还得多回去继续听经,多念佛。最好是自己加码,因为这个过年期间大家放假有时间,要多用功。能够一天花个几天时间,每天能够十个小时以上听《无量寿经》,读《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这个很大的功德!这真正叫舍家弃欲而作沙门。我以前在念书的时候、工作的时候,都常常是这样,利用节假日就在家里,十几个小时用功,不讲话,止语,在家里闭关修行,《无量寿经》读个六部、七部,听《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拜佛,拜个三百拜、五百拜,这个修行你会觉得法喜充满。好,希望我们一起共勉。

  我们一起来恭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阿弥陀佛!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