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无量寿经浅释,无量寿经全文,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三十六集)——手机学佛网

无量寿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注音|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三十六集)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翻开经本第八十九页,最后一行: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这一段的经文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菩萨们的日常生活状况,向下的经文从二十六品开始,都是介绍菩萨们的情形,一直到第三十一品。这里讲菩萨『礼供听法』,「礼」是顶礼,「供」是供养,顶礼和供养阿弥陀佛;听法,亲自听到弥陀讲经说法,这个是非常殊胜的因缘。这一段经文虽然是释迦牟尼佛世尊为我们转述的,等于我们自己听闻阿弥陀佛讲法是一样的。首先经文是介绍他方世界的菩萨们供养阿弥陀佛,我们来看经文:

  【复次阿难。十方世界诸菩萨众。为欲瞻礼极乐世界无量寿佛。各以香华幢幡宝盖。往诣佛所。恭敬供养。听受经法。宣布道化。称赞佛土功德庄严。】

  这一段属于长行,后面有偈颂。佛在此地告诉我们,这是叙述他方世界菩萨众到极乐世界参礼阿弥陀佛,这也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当中最后五愿的成就。最后五愿是讲十方菩萨们所发的大愿,他们也来亲近弥陀,闻名得忍,现证不退。这里的经文是将弥陀的愿,结合实际情况来说出来了,证明阿弥陀佛的愿全都兑现了。这里叫着阿难尊者,说到,『十方世界诸菩萨众』,这十方世界的菩萨们,除非是机缘没成熟,没听闻弥陀名号功德的,那就当然没办法了。只要听闻了弥陀名号功德,他肯定能够相信,他肯定会对这个法门生起欢喜敬重之心,他肯定乐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去参拜阿弥陀佛,那么这些菩萨们有这个能力,他能够去到西方极乐世界。

  他要去『瞻礼』,「瞻」就是去看望,「礼」是礼拜,『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当然去参拜阿弥陀佛总不能空手去,得拿一点礼物。所以这里讲,『各以香华幢幡宝盖』,这是举出几种菩萨所带的礼品,这是礼节,这跟我们这个世界差不多,这是要供养阿弥陀佛。当然这些「香华幢幡宝盖」都有它表法的意义,前面说了很多,这里略略提一提。香它代表戒定慧,代表信,我们有听过「五分法身香」,五分法身是什么?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是五分法身香。我们能够如是修习,这就是真香,以真香来供养阿弥陀佛,自己勤修戒定慧,这就是真正的供养。那么还代表信,清净的信心,我们上一支香,这是将自己清净的信心引发出来。「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这是《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它是道的源头,功德的母亲。母亲是表能生,生功德,长养一切善根,这是香。花代表因,我们修因证果,所以菩萨修什么因?六度万行,他得到的果就是佛果。尤其是在这个经上,花代表的因行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那么果就是此生不退成佛,你必定往生净土。幢幡宝盖,都代表传播佛法、弘扬佛法,尤其是这个净土法门,能够帮助一切众生当生成佛。菩萨致力于自利利他的工作,以此来做为法供养。所以这些礼物都是表达这个意思,表法的。

  『往诣佛所』,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恭敬供养,听受经法』,对阿弥陀佛修这个供养,供养最重要的是恭敬心,一分恭敬得一分的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的利益。听受阿弥陀佛讲经说法,听完之后再回到自己的国土上,『宣布道化』,「宣布」就是宣传流布,把这个净土法门向十方众生去宣讲。把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告诉一切众生,这个弥陀本愿功德就是「道」,它能够带给众生真实利益,像本经所说的「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这个叫「化」。底下说『称赞佛土功德庄严』,这一句就非常明了,菩萨回到自己的国土上干什么?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称赞佛土功德庄严」,这个佛土专指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十方菩萨从极乐世界重回自己的国土,我们讲乘愿再来的,他一定是讲《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宣扬这一个净土法门,劝导一切众生求生净土。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这个「世尊」是指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他为我们叙述,用偈颂的体裁来记述、来转述。这里下面总共有十七首半的偈颂,偈颂这里是五言颂,五个字为一句,四句为一首。整个偈颂里面可以分成几个大的段落,概略可以分为四个大段,前面一个大段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赞叹十方菩萨的,第二个段落是阿弥陀佛赞叹十方菩萨的,我们先看这两段,这两段经文很长。首先来看前面两首的偈颂:

  【东方诸佛剎。数如恒河沙。恒沙菩萨众。往礼无量寿。南西北四维。上下亦复然。咸以尊重心。奉诸珍妙供。】

  经文字面的意思就很清楚很明白了,这是为我们叙述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菩萨到西方极乐世界参拜阿弥陀佛。这个『恒河』是印度最大的河流,当时释迦牟尼佛常常在恒河流域弘法,所以经文里面常用恒河做比喻。「恒河沙」是代表无量无边,恒河里头多少沙?数不完。这是形容菩萨的数目之多,都要去礼拜供养阿弥陀佛。东方如是,南方、北方、西方,四维上下都如此,这是讲到六方,实际上涵盖了十方。后面两句讲的『咸以尊重心』,「咸」就是全部,全部的菩萨都以尊重的心来供养无量寿佛,供养当中这个「尊重心」是非常重要。这个供养包括的范围是非常的广,有财供养、有法供养、有无畏供养。这里所提到的『珍妙供』属于财供养,这是表法,实际上无量寿佛不需要财供养,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所以要用法供养,这个财供养那都是属于礼节。再看底下的经文:

  【畅发和雅音。歌叹最胜尊。究达神通慧。游入深法门。】

  这一首是总叹佛德,赞叹无量寿佛。这个『畅』就是舒畅,心情很欢喜、很舒畅。发出来的『和雅音』,这是赞美音声的美妙,这是和雅的音,和谐、文雅、美妙的音声。那么菩萨们赞叹,歌叹佛德,『歌叹最胜尊』,「最胜尊」就是阿弥陀佛。本经里面讲的无量寿佛是诸佛都称赞他的,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是最胜尊,超过其它一切诸佛。那么菩萨们赞佛当然是法供养,赞佛的用意是让一切众生对阿弥陀佛生起敬仰之心,钦敬,生起亲近弥陀的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究达神通慧』,「究」是究竟,「达」是通达,也就是说究竟圆满通达神通智慧,这是讲阿弥陀佛成佛了,成佛之后他的智慧神通超过诸佛,他建立的西方极乐世界那是诸佛剎土当中最殊胜的。『游入深法门』,这个「深法门」就是指真如本性,我们常看到经上讲,穷彻法源、彻法底源,这是阿弥陀佛把它做到了,真如本性完全证得,没有丝毫的障碍,然后他才能够为一切众生建立这样殊胜平等成佛的法门。那么这个法门超胜一切法门,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

  【闻佛圣德名。安稳得大利。种种供养中。勤修无懈倦。】

  这一首偈子是专颂名号功德不可思议。『闻佛圣德名』,这句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叫「圣德名」,我们讲万德洪名。听到这句佛号就『安稳得大利』,「安稳」是讲心清净,稳是稳妥,安是安全,安全稳妥这是心能够清净下来,只有心清净才能够得到大利。那么这个「闻」很重要,这是讲菩萨三慧之一,一般讲闻思修三慧。菩萨的闻思修三慧是一而三、三而一,它不是讲次第,它是圆融的,一次就圆满。一般讲三学,戒、定、慧那是有次第,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有次第的去修学。但是开了慧之后,闻思修这三个都是智慧,那就是圆融的了。

  所以三学三慧,三学它是对权小二乘讲的,那么一旦开了智慧这个就圆融了,就是菩萨的三慧,圆解圆修,这是专指大乘。戒定慧它通小乘,当然也通大乘,戒定慧三学称为是佛法的修学总纲领,通大小乘。闻思修这个闻字是讲接触,接触用六根来接触,眼见色叫闻,耳听声也叫闻,鼻嗅香、舌尝味、身触物、意思法,六根接触六尘都叫闻。从接触上来讲,一接触就明了、就不迷,那么立刻就能够把智慧用到生活当中,它是一次过完成,所以就接触来讲这叫闻慧。就明了来讲,这叫做思慧,思是明了。就不犯过失来说,这叫修慧。所以闻思修这是同时完成,不讲次第的。

  我们读经,实在讲三学、三慧、三资粮都是一次完成,戒定慧是三学,一次完成。读经的时候,你看你心专注在这个经文上,这个就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戒律圆满了;你的心定在经文上,不打妄想,定也得到了;读经的时候读得很清楚、很明白,没有读错,这个智慧你也得到,所以读经是戒定慧一次完成。同时闻思修也是一次完成,接触就明了,明了就变成自己的境界,当然这是什么?开慧以后,你读经是如此,所以这是菩萨所修的。因此闻佛圣德名,这个闻字是真正明了。明了了之后你得到的大利就不可思议!这个大利是讲什么?讲你成佛了,往生不退成佛,没有比这个利益更大的。所以这一部《无量寿经》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入学习专注的学习,你在修戒定慧,等到你开了智慧,那你就安稳得大利,安安稳稳这一生当中,你往生不退作佛。所以我们要多在这个经典上用功,要熟读,要深解义趣,只要能专,你就能得定,只要得定,你就能开智慧。所以菩萨三慧你也能够修。

  『种种供养中』,此地讲「种种供养」就不是说财供养了,前面说「奉诸珍妙供」那是财供养,这里讲的供养肯定是法供养。你看这里说『勤修无懈倦』,菩萨修法供养,像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讲到的七种法供养,第一,如说修行供养,勤修善根供养,这些等等,前面已经跟大家说过了,勤修不倦。那么真正最殊胜的法供养是什么?跟诸位讲就是一心念佛名号、一心读诵深解《无量寿经》,这就是法供养。要「勤修无懈倦」,不能懈怠、不能够厌倦,因为这个供养是最殊胜的,它帮助你一生作佛,七种供养都含摄在其中。

  一心修学,实在讲你就能够像佛门中常说的有求必应,这个经太殊胜了,你心里面所求的,佛都加持你,你能够得到最圆满的结果。一心念佛,业障都消除了,你一切的灾难都能够脱离。这个经实在是讲太殊胜了,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你能够依这部经修学,必得诸佛所护念。所以我们对这个经一定要生起真实的信心,以尊重心,像菩萨这样以尊重心来供养,如果心有怀疑,尊重心就生不起来,一定要把疑虑统统放下。放下的方法就是要对这个经文的意思深入去体会、去明了,这样你的尊重心生起来了,你依教奉行,那个利益就非常的殊胜。底下经文我们再看:

  【观彼殊胜剎。微妙难思议。功德普庄严。诸佛国难比。因发无上心。愿速成菩提。】

  前面四句是赞叹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观彼殊胜剎』这个就是讲极乐世界,「剎」就是世界。『微妙难思议』,这个极乐世界依报的庄严是不可思议,前面经文已经说得很多了,四十八大愿里面我们有详细的解释,而且后面从第十一品开始介绍到二十二品,都是讲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那真正是不可思议。『功德普庄严』,这是讲为什么极乐世界有如是庄严,这是因为功德,谁的功德?弥陀本愿功德,使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庄严。不仅是弥陀功德庄严,还有往生到极乐世界的每一位菩萨他们的功德庄严。那么当然也有十方世界到那里参拜弥陀的菩萨们,这些菩萨们跟阿弥陀佛都是同心同愿、同德同行,用这些功德庄严净土,所以能令西方极乐世界正报、依报如是庄严。

  『诸佛国难比』,这是真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里面,唯独是西方极乐世界最为殊胜。那么菩萨对于阿弥陀佛本愿功德、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看得很清楚,「观彼殊胜剎」这个观字是看得很明了。所以能够怎么样?发起无上心,『因发无上心,愿速成菩提』。这些菩萨当然不是普通菩萨,都是法身大士,他才有能力去参与弥陀法会。那么他对弥陀功德看得很清楚,当然要看清楚也是诸佛加持他,不加持,说老实话还是不甚明了。那看清楚、看明白的,这都是因为佛加持,连等觉菩萨尚且都需要佛加持,因为这个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弥陀本愿功德,是诸佛所行境界,不是九界众生可能信解的,这是《阿弥陀经要解》蕅益大师给我们所说的。这些菩萨们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本愿功德都看清楚、看明白了,就发起无上心。这个无上心是真正仰慕阿弥陀佛的心,发愿也来亲近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对于这个经、对于这个法门有没有生起这颗无上心?有没有生起无量的欢喜心,发愿认真的修行?能不能够对这个法门深信不疑?对于求生净土的愿是否坚定,在任何境界当中都不动摇?蕅益大师讲,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你能不能往生,关键看你是不是真信切愿。如果是真的,那你决定往生。什么是真的?真的不退,退的那个是假的,真心哪会退?无论在什么境界都不会退。这颗心怎么才能发出来?就像这些菩萨给我们示现的,要清楚明白,对于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对于弥陀本愿功德你得清楚明白,你自然就发起这颗无上心。那怎么才能清楚明白?你《无量寿经》得认真学习,你得认真听讲,深解义趣,你才能够明白,明白了你那个心是真的。那么听明白了,发起这个心之后,还得在生活当中去历炼,要经受考验、经受磨炼。那么这颗无上心发起来了,这就是无上菩提心。

  发愿亲近弥陀,到那里干什么?「愿速成菩提」,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为别的,是为了快速成佛,到西方极乐世界说老实话你成佛速度是最快的。如果不是最快的,那《华严经》里面的普贤菩萨何必还要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普贤菩萨是华藏世界的等觉菩萨,等觉菩萨是差一步成佛的了,他在华藏世界也能成佛,何必还要换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看「普贤行愿品」里面讲到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普贤菩萨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剎」。他发愿要往生安乐剎,那就是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说「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他这十大愿王在哪成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见了阿弥陀佛之后就成就了,也就是说他就成佛了,一见佛就成佛,所以这个成佛的速度那真是太快了!速成菩提,这是给我们示现。

  我们这些凡夫要是不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何年何月才能成佛?真的渺渺无期。那为什么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才能快速?原因是到极乐世界你不退转了。我们在这个世界想成佛为什么这么慢、这么难?因为我们会退转,这个世界退缘太多。这一生好好修行,好不容易进了一步,结果第二生马上退了十步,退缘太多了。你别说一生来算,一天一天来看,你试一试,你今天听《无量寿经》听得很欢喜,发愿念阿弥陀佛了,一天念十万,你看你能坚持几天?这要坚持很不容易,你能坚持一天、两天可以,坚持一个月、两个月就不容易,你坚持一年,我看这种人就很少。念第一天十万佛号,第二天变成八万了,第三天变五万了,第四天就变成一万了,第五天恐怕都不想念了,退了。

  所以这个世界想成佛是太不容易了,一定要发愿求生净土。那么好在你发愿求生净土,阿弥陀佛不看你念佛号有多少,关键看你是不是真信切愿求生净土,真信切愿的人临终十念都能往生。不是真信切愿,你念佛念得再好,但是你这世间还放不下,那也没用,还是往生不了。当然我们在这是鼓励大家要勇猛精进的念佛,为什么?你放下之后,你肯定佛号不愿意间断,因为只有佛号是真的,其它都是假的,都是带不走的。所以我们带得走的要紧紧抓住,带不走的那些赶紧放下,省得被拖累了。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应时无量尊。微笑现金容。光明从口出。遍照十方国。回光还绕佛。三匝从顶入。菩萨见此光。即证不退位。时会一切众。互庆生欢喜。】

  这一段话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的,他说出在西方极乐世界法会的状况,当然这种情景只有释迦牟尼佛见到,我们这些凡夫没办法见到,我们没有天眼。不仅是我们见不到,连阿罗汉、一般权教菩萨都没有这个能力见到。阿罗汉的天眼他只能是见一个大千世界,菩萨的天眼比阿罗汉要强,见到会大一些,但是也见不到十万亿佛国土之外的极乐世界,一个佛土是一个大千世界。所以释迦牟尼佛在给我们讲述极乐世界的盛况,让我们听了之后生起向往之心,虽然见不到,但是心向往之。

  『应时无量尊』,这是讲菩萨,这是十方菩萨,那都是菩萨摩诃萨,法身大士,他们去拜见阿弥陀佛,这是感应道交,阿弥陀佛非常的欢喜。「应时」就是感应道交之时,师资道合之时,佛是老师,菩萨们是学生,学生亲近老师,来受教,「无量尊」就是阿弥陀佛,此时此刻『微笑现金容』,这个应时就是现前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释迦牟尼佛当时在讲法的时候,就在那个时刻,我们也不要把它看死了,是不是这是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在耆阇崛山中讲法的那个时候?那你这样想把这个时刻看死了,真正你会听的,那是什么时候?就是现在,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三千年前在讲,现在还在讲,看你能不能够入他的境界。你心要是清净下来,那你也能入他的境界。

  过去隋朝智者大师,这是隋唐人,他当时学《法华经》,讲《法华经》,讲着讲着他就入法华三昧,入了法华三昧,他到了也是耆阇崛山中,《法华经》跟《无量寿经》讲经的地点是一样的,亲耳听到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他在那座下听了一会。听完之后他出定了,跟大家讲,「原来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到现在还没散会,还在讲,我刚刚听完一座」。这叫应时。所以我们要是真正生起对这个法门的尊重心、清净心,把心定下来,一个杂念没有,你也能入这个境界。不仅听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你还能够像这些十方菩萨一样也入弥陀净土,也到西方极乐世界参拜阿弥陀佛。这时候看到阿弥陀佛「微笑现金容」,微笑是表示欢迎你,欢迎你到西方极乐世界来,你来了他跟你点头,说「来得好,来得太好了!」然后就准备给你讲法。讲法,没讲法之前先放光,『光明从口出』,放光是加持来参与法会的菩萨们,「光」代表智慧,「从口出」是无上智慧从口流出来,那所说的法都是大智慧的言语。

  这个光『遍照十方国』,十方一切诸佛剎土,当然也包括我们娑婆世界在内,弥陀口中放的光都遍照。一般凡夫没办法见到这个佛光,佛光现在就照在我们这里,我们为什么见不到?这是我们自己本身有业障,障碍了佛光。什么是业障?妄想、分别、执着,这就是业障,换句话说,你的心不清净,所以见不到佛光。要是心清净下来之后,你现前就能够见到佛光,跟这些菩萨们没两样,也看到佛光遍照。那么这些光,『回光还绕佛,三匝从顶入』,你看光明从弥陀口中放出来,遍照十方之后,又回过头绕佛三匝,「回光还绕佛」,这个光能够围着佛绕三圈,然后从佛的顶上入进去。这种动作、这种状态实际上是表法的,这个「顶」是讲无上的顶法,佛顶。密宗常常灌顶,这个顶都是表法,表什么?无上甚深微妙法,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法门了。那你问,跟我具体讲,到底这个法是什么法?无上顶法到底是什么?给他说破,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无上顶法。弥陀口中宣说,对谁说?十方一切众生,所以光遍照十方,然后又回到西方极乐世界,回到阿弥陀佛这里。所以口说出来,顶又入进去。因此你要是读诵《无量寿经》,你就在得到弥陀光明的加持。不仅得到弥陀光明加持,也得十方一切诸佛的加持,诸佛都宣说这个妙法。

  所以我们说希求诸佛灌顶,什么法门你能够得到诸佛灌顶?就是这部《无量寿经》,你好好认真的读诵,读诵的当下就是诸佛给你灌顶,就帮你消业障,而且你读诵增福增慧、增长善根。那么这些菩萨他在极乐世界听什么?也是听受《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经是一切诸佛所说一切法的可以说是总纲领。那么一切诸佛所说的法,它有一个总题目,这是佛讲的,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那这部经就是《无量寿经》,这个中本的《华严》,那你想想这是不是无上的顶法?

  『菩萨见此光』,「见此光」就是得到了光的加持,就得到了《无量寿经》的深妙的义理。所以『即证不退位』,这些菩萨都是根熟的众生,他根性成熟,成佛的机缘到来了,所以闻到《无量寿经》,现前就证得不退位。这个「不退位」是圆证三不退,也就是说阿惟越致菩萨。那么我们来问,我们现前当然比不上这些菩萨,菩萨能够亲自到西方极乐世界听阿弥陀佛宣说妙法,那我们这些凡夫,能不能够也像菩萨们一样现证不退位?即证不退位?我们师父在讲经的时候告诉我们,你能够以坚定的清净的信心受持《无量寿经》,依教奉行,你现在也证得不退位。这是真的,你当下就能证得,为什么?你对于净土法门生起坚定的信心,你能够发愿求生净土,那必定你念佛不会间断。

  有信有愿,必定有行,这个行就是念佛,一句佛号你不会间断,对于这个经文的义理你就能领会了。那么你现前当然就证得不退,为什么?你决定往生,你往生就是不退成佛,不是说你临终的时候才不退,现在就不退。所以这种念佛人,行住坐卧他这句佛号都不会间断,即使是工作很忙,但是他的心都是很清净,要动脑子的时候他就去动脑子,去专心的工作。工作办完了,立刻把工作放下,佛号提起来,绝对不会牵挂任何的事情,他的心里面没有杂念,完全专注在念佛上,求生净土的愿绝对不会退。

  底下经文说,『时会一切众,互庆生欢喜』,这些菩萨们个个都证得三不退,当然无量的欢喜。这「一切众」,包括极乐世界的菩萨们,也包括十方来的一切菩萨们,他们都在那里庆祝、欢喜,为什么?已经证得三不退,这一生一定成佛。底下我们再看经文:

  【佛语梵雷震。八音畅妙声。】

  这是世尊赞叹阿弥陀佛说法,佛与佛之间互相赞叹,这个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这世俗的人往往很容易互相嫉妒,互相瞧不起。古人讲「文人相轻」,轻就是互相的轻视,「同行相忌」,同行之间会嫉妒,这都是大烦恼、大业障,所以我们见不到佛光,证不到不退位。那佛与佛之间互相赞叹。那么我们弘法利生,如果能够互相赞叹、互相鼓励,法就兴起来了。古德有说,「若欲佛法兴,除非僧赞僧」。弘法的人互相赞叹,这法就兴起来了。世尊在这里赞叹阿弥陀佛,『佛语梵雷震』,就是阿弥陀佛所说的法叫梵音,「梵」是清净的意思,那阿弥陀佛说法可以说是清净无染,所以叫梵音。不仅不染世法,连出世法都不染。「雷震」是比喻,比喻打雷,雷声很响,这是远闻的意思,大众,很远的大众都能够听到,远到哪儿?十方世界,都能听到阿弥陀佛说法。那当然要听到,必定是自己业障消除,你业障重的就听不到。这个『八音畅妙声』,要听到佛讲的音声,刚才讲到的,一定是自己业障消除,心地清净,这个时候就能闻到,你的六根没有障碍。六根它的本来的作用是遍法界虚空界,都能够接触,都能够明了,就是现在我们染污太严重,什么是染污?佛给我们讲,一个是法执,一个是我执,这二执是最严重的染污。尤其是我执,我执是起心动念想到一个我,想到自己,这是染污的大根大本,什么事情都从我的角度来出发。所以有这个我执,决定出不了三界。如果法执不断,就决定不能见性。

  我们怎么能断法执、我执?用净土念佛法门,这个法门实际上不需要你真正断这两种执着,你只要能够把它控制住就行了。念佛它殊胜就在这里,凡夫都有能力能够做到,要断我执这是阿罗汉才能做到,凡夫做不到。但是你念佛你可以把它控制住,就不让它起现行。所以念佛的时候整个精神意志集中在这句佛号上,不要走神,二六时中,这一句佛号绵绵密密不间断。因为一间断,这妄想分别执着,我法二执就起来了,很容易起来。所以念佛人就是用这句佛号控制妄念,你要有能力把妄念控制住,你就是功夫得力了。那么功夫,一般讲功夫成片你就能够有能力往生,这个时候妄念彻底压住了,不会跑出来。根据这个功夫的深浅,分为三辈九品,功夫成片的人实际上往生极乐世界叫凡圣同居土,分成三辈九品。上品的功夫有能力自在往生,前面这个二十四、二十五品经文谈到的上辈往生,这种人功夫好,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他自在,随心所欲。而且你想怎么样走都可以,你坐着走也行,站着走也行。那么中品功夫也是不错的,我们这一生都能够达到中上品往生,只要你能够认真的来修行。

  整个佛法,整个一切的经论,教我们什么?修清净心,把这个我法二执统统都扫除干净了,你就成佛了。那么净土法门它就从清净心来入手,等到你心地清净了、业障消除了,你六根原有的能力完全恢复了,你就能听到阿弥陀佛跟你说法,而且音声很响亮,「佛语梵雷震」,这个雷震既有响亮的意思,还有警觉的意思,就是提起我们高度的警觉。所以听经闻法能让我们的警觉性提起来,天天都听,你天天都保持高度的警觉性,你这就不退转。你要是隔个几天不听,你这警觉性就下来了,我非常有这种感受,真的经不可一日不听。

  这个「八音畅妙声」,要详细说一说这八音,佛讲法的音声称为八音,是讲八种意思。第一种是讲佛的音声是最好的,叫妙音,世出世间一切音声都没办法跟佛讲的这个音声相比。这是好到什么程度,我们只能说无法形容,你真正到了极乐世界,你听到阿弥陀佛讲经那个音声,你就知道怎么回事,这是第一层意思。

  第二个意思是讲这个音声是一切众生都容易明了。这个音声虽然好,可是我们听不懂那也没用,佛讲经说法肯定能让我们懂的,不会说谈玄说妙。如果说讲出来的谈玄说妙,我们听了觉得很高深,但是根本听不懂,这个没啥意思。实际上讲,最容易明了的法门才是最殊胜的法门。像净土法门,其实你说它深那是无比的深,你说它浅也是很浅很浅,谁都懂,一个没有文化的老太太她也懂,念阿弥陀佛,谁不懂?深浅由人。程度深的人听到这个法门他能听得很深,这一句佛号那就是诸佛所说一切法。程度浅的人他听了,他觉得很满足,他也够了,也能依教奉行,所以这个是什么?佛音,妙音。因此我们给人家介绍佛法要看他的根性,要契理契机,不能够讲得过于深,他听不懂,他就不感兴趣了;也不能讲得太浅了,太浅他会生轻视,恰到好处。

  譬如说我们师父在美国住过不少年,他对那些美国人讲净土法门就讲得很浅显,因为讲深了他们也不知道、不明白。跟他们讲阿弥陀佛,你念阿弥陀佛,他会问,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师父就跟他讲三个意思:第一是长寿,你看无量寿是长寿;第二是快乐,到了极乐世界是极乐,快乐;第三是清净,净土。那问你,长寿你要不要?要!快乐你要不要?要!清净呢?清净也要。那你就念阿弥陀佛。你看多么简单明了!那这一句佛号,你要能念,实际上,整部《无量寿经》,整部《华严经》都在其中。你念《无量寿经》至少得一个小时把它念下来,念《华严经》得至少两个礼拜,每天念八个小时,你得念两个礼拜才能念完。那你念一句阿弥陀佛,你看这一下子就念完了,所以这句弥陀名号,深可以说无量深,里头含有无量义,浅又个个都能受持,所以这是讲到这个八音里面容易明了。那么你念佛念到心清净了,实际上诸佛心要你都明了,这是究竟圆满的大法。

  第三层意思,八音是讲调和,调和什么?一般讲调和我们的性情,调和情绪。凡人都有情绪,情绪是什么?是业障、是烦恼,这东西很麻烦,人一有情绪,他就会生烦恼。所以情绪要懂得控制,我们讲一个人的修养,修养好怎么看?就是看他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能不能调和自己的性情。古圣先贤的学问就是教我们调和性情,儒释道都不例外。大乘的经教,里头有戒律,戒律是调身的,经文是调心的,让我们心清净。儒家也不例外,儒家讲究以礼调身,礼是规矩,就像佛的戒律一样,它调和我们的身体,一举一动都要符合礼。那么调心用什么调?用乐,音乐,美好的音乐让我们的心安宁,能陶冶我们的情绪。所以古圣先王以礼乐治天下,实在讲现在西方的国家用法律来治天下,比起礼乐来讲要差一等,法律它没有办法调和你的身心,礼乐调和你的身心,让你烦恼轻、智慧长。

  那么佛门也有乐,叫梵呗,你看做的法会里面它唱的那种调子就是梵呗,梵是清净,这种音乐其实音调都很简单,让你唱了之后,你整个心就安定下来,这都是调和你的性情。那么经文里面像偈颂,那都是什么?可以你把它编成歌谱来唱。所以有的同修也曾经问我,说能不能让我写点歌词,他编一些乐谱来唱?其实还用自己编吗?经文里面的偈颂都可以编成乐谱你来唱,那么唱起来当然那个音调一定是要非常的让我们的心能安定,千万不能够用现代的这种流行曲那种乐,那个听了之后让人浮躁。

  第四种意思,八音第四种是柔软,柔软音。身心调和之后必定能够柔软,柔软就能慈悲,柔软的反面是刚强,刚强是什么?个性很强,这是什么?烦恼,所以一个个性很强的人他烦恼就很多。强的人是不肯服输,很强势,让人觉得跟他在一起压力很重,那这一种人往往是什么?自己身体也会很多病。憨山大师有一个诗文就讲到,「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你看那个弓箭愈硬的弓很容易被拉断,就是它弹性不够;那个钢刀口很容易伤的,这是提醒我们做人做事都要柔和,不要太刚硬。

  第五是讲不误,不误音,这是没有错误。佛讲经说法决定没有错误,因为佛是通达宇宙人生真相的人,对于一切真相究竟明了,怎么可能有错误?

  第六种是讲不女音,女音就是女子那种娇滴滴的那种声音,听起来让人觉得很肉麻,不好听,那么听这种音声跟心性不相应。佛讲经的声音那都是声如洪钟,带有阳刚之声,没有那种女音。

  第七是尊慧音,你听了这种声音之后,你生起尊重心,你的智慧能够增长。

  第八是深远音,这种音声很深很远,深是听了之后很让人感动,感动很深。远是什么?讲时间长远,听了之后回味无穷,这个就好像古人讲的余音绕梁,让人听了之后久久不能够忘记。这个是讲的如来八音。当然八音还有其它很多种说法,这一种说法是最普遍的。

  底下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阿弥陀佛所说的法,是阿弥陀佛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的,因为我们听不到,得世尊给我们转述才行,是阿弥陀佛对十方菩萨的开示。这种情形让我想起我们师父上人,师父上人在哪里,大家都云集,都很愿意来亲近师父,听师父说法。当然这个场面跟极乐世界是没办法比,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讲经说法,十方诸菩萨们都来云集听法。那我们现在亲近师父上人先体会一下这个味道,将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之后,你就感受更加的深入了。我们来看经文:

  【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

  这第一句是赞扬,阿弥陀佛赞扬十方来云集的菩萨们,说你们从十方世界来到极乐世界来,这个『正士』是对菩萨的尊称,「正」是正知正见,「士」是讲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是知识分子。可是从前读书人称为士,这个比现在讲的知识分子实际上要更好,这称呼上更好,知识分子你只有知识,未必有德行,未必有真实的学问,但是士人首先第一个讲要有德行,其次才是学问。孔老夫子讲到的四科的教学,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语,第三是政事,第四是文学,德行和言语是摆在最重要的,头两位。那么德行当中,孔老夫子讲究五伦关系要和谐,这就是德行,所谓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五伦十义。在这五种关系当中,你要遵守自己的义务,行自己的本分,然后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德目要做到,那么这是士人首先要达到的标准。

  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为士人有个定义,讲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最重要的第一个你行己有耻,有耻心,耻心就是我们讲的惭愧心。作恶懂得惭愧,这种人有救,他的良心还没有泯灭。那真有惭愧心、有耻心的就不愿意再作恶了,能行己有耻,自己修身立德不犯过失。然后他能够完成他的任务,过去为国君出使,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能很好的完成出使的任务,这是要靠他的学问。有德行、有学问、有能力,这种人才叫士人。那么现在我们应该多提倡人伦道德的教育,首先鼓励大家读圣贤书,做有德行、有修养、有学问的人,这叫士人,然后才能成为君子、成为圣贤。这里的士是对菩萨尊称,叫正士,正知正见,那个德行学问非常的高的这类人,菩萨也有的称为大士。

  『吾悉知彼愿』,这个「吾」是阿弥陀佛自称,阿弥陀佛说我都晓得你们的心愿。当然阿弥陀佛他心遍知,他心通圆满了,所以所有众生的心愿他都知道。当然我们的心愿阿弥陀佛也知道。你自己的心愿是什么?你说我心愿想往生极乐世界,怎么阿弥陀佛还不来接我?那有两种原因不来接我,第一种,我们的愿是假的不是真的,那阿弥陀佛不会来的。你说是想往生,可是你自己的行为跟你的心里、口头上说的不相应,那个心愿是假的,怎么个不相应?对这个世界都不肯放下,还执着人我是非,还有贪瞋痴慢,甚至还有跟人对立冲突,这哪是真的?第二种原因是你真正已经证得一心不乱,你有往生的把握了,但是你跟这个世界的缘还没尽,什么缘?法缘,你还能够帮助这个世间的众生也得生净土,那么现在你就有义务留在这个世间帮助众生。这种人就不是普通人了,阿弥陀佛他也暂时不会这么快接你,等到你度众生的缘尽了,佛就来了。那这种人一定是在世间做众生最好的榜样。下面经文说:

  【志求严净土。受记当作佛。】

  阿弥陀佛知道十方菩萨来净土的目的,他们也来志求净土,就是希望庄严净土,这个『严』是庄严,他的志向是希望能够庄严净土,我们每天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要怎么个庄严法?要以功德庄严。那我们问了,我们有什么功德?功德是戒定慧,你能断恶修善,修习定慧,这就是功德。你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了,这就是功德,用这个功德来庄严净土。这部《无量寿经》里头的这些内容,所讲的都是阿弥陀佛庄严净土,我们要认真的学习,也是『志求严净土,受记当作佛』,到极乐世界做什么去的?是希望成佛去的,接受阿弥陀佛的授记。「受记」是预言,佛告诉你,你将来什么时候成佛,在哪里成佛,你的名号是什么,你能度多少众生,给你预言,叫授记。

  底下经文讲到修行的纲领,十方诸佛菩萨到西方极乐世界,佛给他们讲修行的纲领,这个话是阿弥陀佛亲口说的,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转述的,我们要认真的听取,为什么?现在先听释迦牟尼佛转述阿弥陀佛的法,将来能够亲身听阿弥陀佛的亲口讲法,我们来看经文: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剎。】

  首先要觉悟,诸佛所说的法就是觉悟之法,『觉了』,「觉」是觉悟,不迷,「了」是了达,对『一切法』,这里讲的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明了、都觉悟,觉悟什么?『犹如梦幻响』,不仅世法是梦幻响,佛法也是梦幻响,没有一法是真实的。这个「梦」我们晓得,晚上都作梦,梦都不是真的,虽然不是真的,但是它真有,而且你有感受,这是讲空有不二。「幻」是讲幻术,就是变魔术,幻术也不是真的。这个「响」是讲回音,像我们在山谷里面长啸一声就有回音,那叫响,那也不是真的,所以这是《金刚经》所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讲般若智慧。般若为佛母,一切诸佛都从般若生,也就是真实的智慧。如果我们没有真实智慧,我们就不能成就,所以这两句就讲到般若智慧。

  底下讲『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剎』,这是讲菩萨的弘愿。一般通途法门上讲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弘誓愿。那么诸佛一切的大愿总不出这四弘誓愿,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也离不开这四弘誓愿,只是四弘誓愿的具体落实而已。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度就是帮助的意思,一切众生都要帮助他们。那要帮助众生要有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无量无边的,要懂得以智慧来运用。运用得很恰当,众生就得度,如果运用得不恰当,不仅度不了众生,还很可能让众生生烦恼。我想可能在座的同修也有同感,譬如说你看那个人根性还没成熟,那就不能够马上就劝他,你放下一切,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太急躁了。他可能就生烦恼了,你想我死?所以就不能够这样强来,这要懂得善巧方便,先你得接引他,让他慢慢的认识佛法、认识净土,让他自然产生求生的大愿,所以一定要依智慧。

  所以首先自己要有智慧,怎么有智慧?第二愿所说的,断烦恼,有烦恼就没智慧,没烦恼就有智慧,烦恼跟智慧是两面,正反面,要转烦恼成智慧。然后要学法门,断烦恼得根本智慧,学法门得到的是后得智慧,那是帮助度众生的智慧。法门为什么要学?不是为自己。为自己,一门就够了,那一门是帮你断烦恼的。像我们现在为什么强调一门深入?那是帮我们断烦恼,我们要是断不了烦恼怎么度众生?所以如果我们烦恼不断,佛不允许我们学法门。你要法门无量誓愿学,必定是在烦恼断了以后,你开了智慧了,你这时候才能学法门。学法门是为了成佛道,满度众生的的大愿。所以这四弘誓愿是菩萨修行的动力。这一般世间人他要做一项工作,他得也有动力才行,没有动力他就不肯干,那什么是动力?世间人都为两个字,名和利,名利在推动他很认真的很努力的工作。如果说没有名又没有利,我看他肯定不干了。那菩萨名利早就放下了,他为什么这么辛苦这么努力的去工作?是因为他有这个四弘誓愿的推动。

  『必成如是剎』,菩萨发大愿要度众生要成佛道,那要满足这个愿怎么来做最好?这里讲「必成如是剎」,这如是剎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菩萨想要度众生,最好、最方便的法门就是也像阿弥陀佛一样,也建立西方极乐世界,让自己居住的国土跟极乐世界没两样,自己也像阿弥陀佛一样,接引法界众生来往生净土。那么实际上讲这个诸佛净土是一,你成佛了之后,你的净土也是极乐净土,你也必定是以净土法门接引众生。底下我们再看一句经文:

  【知土如影像。恒发弘誓心。】

  这两句,前一句是讲志,后一句是讲愿。『知土如影像』,这是讲般若智慧,就是前面讲到的般若,犹如梦幻响,知道一切法空,这个「影」和「像」都是形容空。影,影子,我们在光明底下看到的影子,那是假的,不是自己的身体,是假的。像,照镜子,那像也是假的,不是真身,是假的。那么用这个来做比喻,这一切法是不真实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菩萨没有执着任何的法。虽然知道一切法空,可是他也不执着空,不像阿罗汉,阿罗汉他执着空,他证得偏空涅盘,这佛也是批评的,所以经上你看佛批评这些小乘人叫焦芽败种,堕涅盘坑,这只能自利,不能利他。那菩萨,自利也利他,他怎么做?知土如影像,知道净土也是空,一切法皆空,净土也不例外。可是他『恒发弘誓心』,「恒」是永恒,不间断,他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这是菩萨的弘誓,他要求生净土,他要建立净土。他不执着空,深知一切法空,又不执着空,空有二边都不执着,妙契中道。这是净土宗的宗旨,就像《维摩经》上也有这样的话,「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群生」。菩萨要教化众生,他要做表率,明知一切法空,但是他却努力的修净土。这个恒发就是念念不间断的发愿求生净土。真正恒发弘誓心往生净土的人,佛号是不肯间断的,他这个秘诀他得到了,秘诀就是信愿念佛,这是净土的秘诀。

  这个功夫要不间断,必须要六根从外面的境界里收回来,要都摄六根,眼见外面的境界,见如不见,不要被它外面境界转。所以修行人看自己,不要去看别人,看别人看到这些是非好丑,心里就生烦恼,就有意见,心就有不平,这就不清净。所以要把心收回来,都摄六根,那么你这个佛号才能够不间断。只要真有弘誓心的人,那这一生肯定得往生,一切魔扰乱不了他。我们现在这个五浊恶世妖魔鬼怪特别多,这妖魔鬼怪是哪些?实际上很多人都很喜欢,譬如说电视、网络,那些不善的内容,外面这些诱惑的境界都是妖魔鬼怪。你不认识它,你会喜欢得不得了;你认识了它,不为它所动,心里面一心向往极乐世界,知道外面境界全是梦幻泡影,全是假的,不真实的,把它放下。

  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这个经文就讲到此地。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我们先一起来合掌恭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阿弥陀佛!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