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无量寿经浅释,无量寿经全文,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7)——手机学佛网

无量寿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注音|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7)  

  无量寿经讲座27(法藏因地第四)

  "增上"者,有强势力,能使它法增长上进,叫增上。今经中增上的含意,我们有一种力量,能帮助他长的增上,所以我们说给植物施肥、浇水,阳光等很多法,他就长了。我们用这些方法使植物增长了。增上是这个意思,这时我们要注意的增上是什么呢?增上其心,这里所用的增上其心,就是我们想到《金刚经》上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增上其心。那里是而生其心,这两个其心是同样的。其所增长的是什么,所增长的正是《金刚经》上说的无所住的心呀!其心呀!其心就是每位你的自心,你自己本具妙明心呀!不是你要破的那个妄心呀!你现在咱们这个当家作主的是妄心。你认贼作子,大家都是在妄心用事。在为贼做奴婢,所以这可是可怜可悯者。就是在这,我们自个的这个妙明真心,就好像在运动中靠边站了。他也没有什么,但是他靠边站,没有发言权呀!这发号施令的是你的敌人。你不知道,这个贼,这个强盗,这个敌人,你不知道,他正是你自己妄心,所以咱们可怜。就迷,迷在此处。所以现在我们这一切法,千法万法是一个法,"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这方便门中有种种门,真正登堂入室能得到的只有一个,只是一件事,没有两件事情。所以修行不入这个门,永远是门外汉。增上其心,这个心是本心。《心经》就说:"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怎么而生其心呢?"不生不灭",你生什么心呢?"不增不减",你增什么心呢?这个意思说确实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现在是对我们凡夫说呀!凡夫说,刚才不是说你的本心,不是靠边站了吗?也就是譬喻一个明镜呀!很多脏东西,给他弄脏了。你不能照呀,你的照用一点都没有了。所以我们就要去擦这个镜子,把那个脏擦掉了,光明就显现了。因为光明不从外来,不能照见的时候,光明也没有损失,把他擦干净光明也没从外来。也没有所增长,这个说,是不增不减。但是在你没有擦之前,你就不能照,现在你能照了,你就显现。所以而生,而增,都是指显现里,对本体说就没有生,没有灭,没有增,没有减。在地狱中他也没有减呀!所以你无所增加,这里的增加,指的修德来说,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你本性之德,本性之德需要有修德,才能使他开显。这里就出现增上和生心。他本来就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而且坚固不动。但他这个心很高呀,而且这个心很坚固。我们说《金刚经》就表明这个智慧,非常坚固,能破坏一切,不为一切所破。譬如咱们世间的金刚石,他的硬度是十,别的东西的硬度是九,什么东西他可以用这个钻石截玻璃,用金刚沙可以磨宝石,但是他是最坚固啦!这个做譬喻。能破一切,自己不为别的一切破,这个叫坚固。怎么叫"不动"呢?《金刚经》说:"如如不动"。他的心明朗,老是如如不动,前边一个"如"是动词,后边一个"如"是名词,老如是如,这上没有动摇,心明老是如这个如,所以如如不动。不是心中是个死疙瘩,一点也不动摇,那么僵化。这空,什么都没有,这都空了,什么都空了,什么都没有,那样的不动,说的比我强。你骂他,他也不还嘴,他不动嘛!不是搞成槁木死灰,槁木死灰就错了,是如如不动。而无所动,不动者,不动如如如,所以"坚固不动",这么解释跟前边是一贯的。

  "修行精进,无能逾者。"精是纯,进是进步,《慈恩上生经疏》曰,窥基法相宗,法相宗两位住持,玄装翻译《阿弥陀经》,第二代窥基大师,作了《阿弥陀经》的注解,后代他们法相宗有的人看不起净土宗,这个里头,他们和这两位祖师不很一致,可以这么说。窥基大师的注释经都成为译书,就是跟昙鸾、道绰的书,中国一个世纪都没有了。近年才从海外又找回来,明代有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些书,窥基大师的《阿弥陀经》赞对于净土宗理解很深。"精进"两字窥基大师解释,"精"是精纯,没有杂念,没有恶杂。"进"是升进上升,不懈怠,是精进。逾是越过,没有能超过的,这个就是把世饶王,在世间,自在王如来时候,听见佛说法,他就不作国王了,作了出家人,他就是这样的一个持,这个表现,这一切,一切修行精进呀悉皆第一呀。世饶王往诣佛所,就顶礼长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赞佛,发广大愿颂曰。到世间自在王如来那去,给佛顶礼。顶礼呢,就是我们往往是把手一翻指佛足,佛最底的是足,我们最高的是头,把佛最低的足搁到我最高的头上面,表现对佛的崇敬,顶礼长跪,就是两种跪法,长跪是两膝都跪下,叫长跪,向佛合掌。像《金刚经》须菩提的跪法,右膝着地,那单腿跪,那种叫复跪。两种跪方法,这都是当时印度通行的礼节。佛并没有另外制定这些礼节,合掌也是,这都是原来的礼节。"即以伽他赞佛"。这个偈子,偈子是同样的长短,而且有音韵可以唱。他这个偈,净宗有的时候白文说了长行,然后又来个偈子,有的时候重复,有的时候偈子中有多义。《无量寿经》有这个情况。偈呢,当时是可以唱,音乐,通过音乐这种可以感人啊。显的也很庄严,很清净。同时这个偈子他文很少,而意思含的很多,所以常常用这个偈。这时法藏比丘对于所说的话,他用伽他的形式,就是一种节颂形式来说的。

  一上来就是"如来微妙色端严,一切世间无有等,光明无量照十方,日月火珠皆匿曜。"赞佛的色身,赞佛的光明。称赞世间自在王如来。佛都是如此呀,他是尊敬佛呀,每个佛都道同,每个佛都是如此呀,而且他一赞叹,一个是从内心真实发出来的,再有他的赞叹,是称如来之量。我常常说佛教徒懂得什么是佛的人很少。我常常说你们信的佛是什么,你说,你说完我告诉你,你脑子中的佛是上帝,是耶稣教的上帝,所以这个智慧,这个恭敬,是独一无二,超于一切。如何,如何呀,这些教呀!这个耶稣教呀,不能超过上帝。所以真正认识佛,还是不容易的。他说头一句:"如来微妙色端严,一切世间无有等"呀。这个偈子是七言的,是唐宋译的形式。唐宋译都是七言,而且内容文字都好,汉译是五言,最流行的是魏译是四字一句,吴译没有这一段,你看五种译本差别很大,这个地方辨用唐宋的形式,偈方面都是多颂。五种译中只有这两种是七言。义理文字较胜。看全集,我们看精神,一个是义理,一个是文字,比较好,是不是。因此这个全集不只是一种,有遍读五种的功德,而且超越了遍读的功德,因为我们不善于总结,看了之后什么都在脑子里,这里替我们总结好了,五种的精华。所以这个经在海外是大量印呀。再有就是会本,到处在宣讲,在国内我们讲,南普陀也在讲,一南一北,慢慢形式就好起来了。

  这第一段就赞叹佛的功德,"微妙"的"微"是细小,精妙,精妙之意。所以中国最老的经书,五经里讲,五经四书嘛。"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心很危险呀,道心,这个道的心觉悟的心,是微,微细的微,是精微的意思,微妙,又很细不可见呀!这是微,那妙呢?是好是善,是精。赞叹之词。这个妙字不可思议,不可比的意思,所以智者大师,在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讲经题,花了九十天的时间,讲了一个"妙"字,所以九旬谈妙,这个妙字的重要,所以《法华》说法都没有不微妙的,而单以妙法来名经,那是《妙法莲华经》。这是他的特点,如来微妙,微妙搁在一块是精妙到极点了。"色端严"这个色指色相。《法华经序品》说:"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身色是佛的身呀,身色,色相呀,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应身相,报身相那是无量的相好,色端严啊。"一切世间无有等",这个世间那还得应该说是地前,都是世间,不光是人类,天上没有呀,一切世间呀,一切地前的菩萨,一切什么,一切地方,一切处,没有能相等的。我们的赞佛偈"十方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这就是说一切世间,无有等。"光明无量照十方",佛是无量光呀,佛都是无量光明呀。阿弥陀佛也是无量光,别的佛光明也是无量,这个普照于十方世界。佛光所照之处,日月火珠都匿曜。匿是隐密藏起来了,他的光芒就不显现了,如月明星稀就是这个道理。今天大月,那星星就少了,如月亮不出来,满天是星。这是因为月亮太亮了,别的星光就很微小了,它就匿曜。因为佛的光明很盛,不但月亮匿曜,太阳光也匿曜。咱们这有火,火是很亮的,火的光也匿曜。珠指摩尼珠,称震跢末尼,印度话震跢末尼,末尼珠,称如意宝珠,这个珠放大光明,而且这个珠能够给众生许多的如意呀,得到如意的圣妙之物。《会疏》的解释:天下至明的东西,是亮的东西,没有大于日月的啦。万品光耀,说最亮最殊胜一切没有过于摩尼宝的了。若在佛光之中,他们的光都不显,而且赞叹光,赞叹佛光的殊胜,底下更显出佛的不可思议了。

  "世尊能演一音声",如来用一个音声,只演一个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种种的有情,每一种每一种,他都随他的本类,都理解。就这两句,那都是到了《华严》事事无碍的境界啦。所以前边的序分就说这个经是事事无碍的境界。这一个音声之中,我们的说话方言不同就不行,别说外国人不懂,有的人说话,有点口音,法师说话听的人就不懂,净国法师的话很好懂,我们有好多地方听的懂。居士林很多就听不懂,咱们到广东去,广东人听不懂,我到过广东,你要说英文还行,北京话还凑合,你要稍微带点天津味,山东味,保定味,就不懂了。南方话,很多很难懂,有些话,简直不懂,跟外国人一样。方言不同这就不行,还有知识水平问题,他知识水平很低,他没法懂。所以我们的语言就很有障碍了。不但方言不懂,咱们还有佛境,我们给他说孤明历历,你说如如不动,水平不够,他听了莫名其妙不知你说什么。因为我们是人的语言,是不是,不是佛的语言,现在佛的一个音,每种种不同,包括苍蝇、蚂蚁,如佛在度生,佛在某某方,大家说翁翁声,那个时候观世音菩萨正变成一个蜜蜂,在厕所里头,对厕所里的蛆在说法。所以这个各类的众生,佛都在普度。而这个佛呢,以一个音声能够使各类众生闻佛法,解佛所说的法,这个妙用属于无穷呀!而且在一个音声中,能够具足无量的功德。你在那能演一个音声,一个音声能解什么呀,一个音声就含了无量意。一就是无量,无量就是一,所以《华严》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都是超出,超出世间常识的。这些道理,也超过世间一切学问。在这,前边概论都讲了,有很多,在科学上有很多解释,不但全体包括局部,局部包括全体。科学上没有证明,实际上有证明,不是玄说。所以爱因斯坦就把空间、时间、物质,我们这些常识的东西打破了,这是人类的错觉。科学家说的,大家都可以大胆地说,这些地方都大胆说,这是科学。你不要认为这是玄学、这是哲学,这是科学!刚才我们说一个音声有无量,这也是局部包括全体。全息照相就是这样,全息照相这个底片,你把它砸碎了,取出一个小渣,冲洗出来的是整个的。原来照的是张三,出来的形象还是张三,全部底片所包括的,一个小渣也包括,局部包括全体。数学也证明,到了无穷多了之后,每一个项目就包括所有项目的全体。所以一个留苏的学生他不懂,他来问我,但这个道理他不懂。这个道理佛教早讲过了,不是新鲜的道理。所以我们这些道理正是科学上的,在那慢慢发展,慢慢来给咱们做些补充。所以我们思想上要有信心呀!科学越发达,佛教越昌明。不要以为科学发达了,我们都不退了,我们都要上火星了。上哪,到宇宙了。这样说法都不对,太空中就证明,佛说的是对的,太空中有无量中微子,比电子不知小多少亿倍,多少英里厚的钢板都能穿过去。它弥漫于空间。空间又是微尘,世界就碎为微尘。一个大爆炸世界就爆炸成微尘,微尘聚合就是世界。这个科学的论断,跟咱们佛学的佛说世界碎为微尘,微尘聚为世界,这个说法都是一致的。所以我们要相信,信心十足呀。所以这是一个音声,更具足《华严普贤行愿品》说的。大家常念的"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一个言里头有众多的音声的海洋,"随诸众生意乐音"。随着众生的你心里所喜欢的,你爱听什么你就听到了。"一一流入佛辩才海",一一每一个都流露出佛的无量辩才。这都是显出事事无碍的境界。事事无碍的境界是圆教所独有。所以判教,天台判教,四教,藏、通、别、圆。圆教判教是五教:小、始、中、顿、圆。是圆教所独有的,每一个都有这样殊胜的妙用,每一个音声之中都流露出无量无边的真实音,使众生得闻,得解,得度。这正是《华严经》所独有的十玄门中的"主伴圆明具德门"。一一都圆明具德,所以说圆明具德。因此说《无量寿经》就是中本的《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的《华严》。因为这个经是多度的说,方等时也说。就把他看成是方等。实际这是圆说一切法,普度无边众,和《华严》是一样的。

  那么底下,上边赞叹的什么,赞叹如来的语密音声,赞叹佛的身密。佛的身呢?"又能现一妙色身"。这个身体"普使众生随类见"。让众生都随你本类看见了。俗语说到底狗眼看人低呀。所以狗他就敢咬人,他看的人都很低呀!有个很大,马看人很高大,他就让人骑,这个眼睛不同,这确实不同。经上也说动物所看的,如苍蝇复眼,是很多很多,它有好多眼睛。眼睛是不一样,这众生见释迦牟尼佛,当年大家所见都不一样,他是随类见嘛。有的时候像佛世尊这个报身的高大,多少多少由旬,我们的眼睛看不出一由旬呀!看不到40里地。你上北海,以你的视力为半径,你看的就是一个圆圈呀!圆圈怎么画的,是你的视力,你的视力就这么长,这个成了半径,一看一个圆,其实怎么可能是个圆的,它有边吗?但是所以佛的报身种种种种的,佛的身来说有五种,一是法身,从这个法身就流出一切,法身是佛所证的;二报身,是菩萨才能见,就是高大微妙,其他的眼睛是不能见,不能识别,就是那个多少多少由旬,咱们眼睛半径就这么多。是你能看到的距离,你一根汗毛都看不到头。你怎么能看的见佛呀!看见佛的报身,那个微妙也不是你能够想像的程度。就好像苍蝇脚上有好多微生物,咱们眼睛看不见,它太小了,你,太大也不行,你,太小也不行,这个眼睛一切都是如此呀。我们众生,都是这一小段,你看见光也是一小段,这七色之中,红以外,紫以外你都看不见了。声音也是一小段,超声波你听不见,超声波有这个波动,声音的波动可是你听不着,太低你也听不着,你只能听一段,很窄的一段,一小段。可能现在的众生往往根据这一段来评定一切,承认这一段啊!这实际是有的,这一段之外是没有的,这是不可以看的。三,应身,释迦牟尼佛示现是应身,示现做佛了,应化做佛,这是应身。就是应身当时在印度大家看的都不一样;四化身,化身是变化之身,种种的化现,如鱼篮观音呀,等等,等等。密宗还有一个等流身,等流身就是随着一切的种类众生,他都可以看见他同类的这些相,等流身像过去,现在不大见了。过去人要死了之后,到铺子里糊一个开路鬼,好高大,一丈多高。蓝脸,一个开路鬼,这个是观音菩萨,这是观音菩萨面炎大士,蓝脸呀,很厚,很凶,咀里喷火,他要到地狱中去度众生,在地狱中度众生,他就示现成地狱中差不多的形像,就是现在大家说的开路鬼呀!什么鬼呀,实际是观音呀。这属于等流,就是刚才我们说的观世音菩萨要给蛆说法变成密蜂,就属于等流身。所以身有五种:法身、报身、应身、化身、等流身。这个佛在一身之中,如来现一妙色身,现一个身,而使众生各各随他本类所见现一个身。菩萨见是报身,其余见各种身,应化身。动物呀,鬼呀等等看见等流身,各各随他的类。动物看见就是畜生的身,现畜生来度生的,还是很多,刚才我说的观音,不是人间的事,人间的事也有。这个是菩萨的示现,有一个人走路碰上一个和尚,问他你要哪去,他说我到哪去哪去,你去那我有个老朋友,你给我带封信吧。可以啊,这事我肯定能做。这个和尚就给那个人的信就带着了,到了地方,信上写着找薄荷,打听这个人,这里有个人叫薄荷吗?怎么找也没这个人。明明叫我带信怎么没有?那里人说我们这个猪叫薄荷,是不是他啊?那人就喊薄荷薄荷!薄荷就跑过来了,它跑过来后,那人说这给你的信,它像人似的站起来把那信一接,一接一吃,吃完就死了。他就是说这个猪很特别,猪都是要杀呀,为什么老不杀它?凡是被杀的,它都知道哪天被杀,头一天它就和它谈好,第二天要杀那猪,猪也不叫,也不闹。大家说这个很有用,老留着它,它就这么来度化这些猪,称为薄荷。那封信吗,给我带信吗?他该回来,不回来叫也没用,该叫它回来,它一吃就死了。度生啊,种种的因缘来度生之类。各界里边都有菩萨在救度众生。佛现一个身而有其种种在各界,各界的众生都能得见,一个身而能普现,示现一个身而让大家得种种饶益,这是不可思议的。上头是赞叹佛。

  底下是要发愿了,发起大的誓愿,他愿意是什么呢?要愿意摄彼佛土,普利众生,让大家很快成佛,这个发愿是很重要啊!《普贤行愿品》说:如来功德多少多少劫说不穷尽呀。咱们要成就这个功德,怎么样呢?你就要有十种广大行愿。所以愿是非常重要。藉益大师就是灵峰大师说:"非信不能启愿"。不是信不能启发这个愿。"非愿不足导行",没有愿不能引导修行,正修行。省庵大师清朝人,也是莲宗的祖师,他说:"修行要务,立愿居先"。修行中重要的事,先要有个愿。"愿立则众生可度",你要立了愿还有众生可度,你根本不想度众生,像阿罗汉似的,那就涅盘不度。"心发则佛道堪成",你必须发菩提心呀!你发心,才能成佛。省庵大师又说:"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提愿,不可缓也"。具发就是全发,菩提大愿要全发,就成了大愿,不可以慢慢的,不可以缓慢呀!

  底下就是自觉、觉他啦。在自觉、觉他里头,看的很清楚,这里很重视自觉,这个自觉跟阿罗汉不同,阿罗汉自觉就是自觉。这个是因为觉他,所以首先要觉自己啊!我们要使别人觉醒。你要把别人叫起来,你还在那睡着了,你怎么可能啊!你必须在那清醒才能叫别人啊!你就先自觉啊!为什么求自觉,主要是为了觉他。所以我们要度众生,首先要自觉,现在很多人度生之心未偿没有,但是真正要想自觉,像那个法藏比丘那样自觉。你还浑身的毛病,自个还是迷迷糊糊的,就总是想自己,弘法利生,当导师,这个想法,确实不切合实际。要想当大夫给人治病,你就是不研究医学,既无理论学习,又无临床的经验,我说你这个去当大夫,你只有犯两个毛病,一个是无照行医,一个是庸医杀人呀。你这只有庸医杀人呀,所以这个事情,真要负起责任那就是。我要求自觉,这个地方我们可以谈清。

  "愿我得佛清净声,法音普及无边界。"这是我们要求佛所有的功德,我们也愿意自己有这样的功德,这些功德是要觉他的功德。我们要求如佛愿,要觉他,愿我得佛这一种音声,能遍及无边界。"界"字我们说三界,我们可以用俗话说,各界人士,并没有一个框框,这也叫一界。教育界,体育界,政界,中界,这个界就很抽像,但是它又很具体。我们说无边界,这个意界。那么法音普及无边界,我们在宣扬什么呢?宣扬戒定精进门呀。六度中本来是还有三度,还有忍辱,禅定、般若,用这三度,代表六度,戒定精进。如佛遍及无边界,来宣扬,以三度代表六度。用六度来教化众生,让众生通达甚深微妙法,我们不是仅仅的在前五度,能知道布施,能知道打坐能知道持戒就算了,要通达甚深微妙法,那就是般若了。大家信佛知道识自本心呀,知道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净土法门无上甚深微妙法,让众生能够了解啊。底下就要求自觉了,怎么样呢?在自觉中,头一个指出的是智慧,所以我们这里智慧是首要的,我们要修行,就是要像摩诃迦叶,有很多人赞赏,这也看大家怎么样看,我们修行都要以智慧为导,净土为归。不管你学什么,你要根据智慧,来引导你,而不是凭着你自己的意思去自作主张,以智慧为前导。知道这个甚深的般若,就是以这个为导引,这样才不至于陷入魔境。魔境,种种的魔,目前正是群魔乱舞的时代,如果没有智慧作为前导,你随时会有很多魔难产生,所以我们要有智慧,你不以净土为归呀。你终要能了脱生死,能真正给众生真实之利,你离开净土没有其他的法门。就算你是很高,文殊普贤不是更高吗?他也求往生呀,他给众生作带头人,带路人,引导你度众生。你除了这个,还拿什么方法可以度众生呀。都好,没有一样不好。就众生根器来说的,有适应和不适应的。这样以净土为归宿呀。所以普贤菩萨在一部《华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最高的一部经典。最后的一个总结,导归极乐。所以我们也得这样,我们以般若为导,净土为归。智慧一上来,智慧广大深如海,所以我们天天大家都念,三皈依呀,智慧如海,天天念还不如我们的愿。我们不但就是念呀,我们还要真正去做智慧如海。秦言《智度论》说(秦言当时还是南北朝,时代那时北方是秦)这"般若者",智慧,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一切种种智慧中般若最为第一了。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没有比它更上的,没有能和它相比的,没有能跟他相提并论的,没有能超胜的,这是般若。这个说明他的高。再有《往生论注》,这是天亲菩萨评论的,大概他有五百多部论,他以前是小乘,后来他明白了,大乘才是真正的佛法殊胜之处。后来他跟哥哥说,我得忏悔了,我得把舌头拉掉,说了许多诽谤大乘的话。他哥哥说的好,你有几个舌头?我有一个。你拉一个够忏悔吗?那拉多少才够,那我怎么办?就用你谤法的舌头来弘法呀。所以他作了很多论。《往生论》就是其中一部啦!三经一论,就有往生论。就是这位要割舌头的。现在我们还有很多南部的国家,小乘的国家,还有一部分人不大相信大乘,这也很难啊!这事情已经做了榜样了。"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是你通达,达到了如这样的智慧的名字。不是别的,不是别的智慧,你说法如云如雨,论文汉文通用,著说等胜,都不是,是你通达到如的这个名字,才是般若,使你达于如,了达,到达,达于如,通达如是真如的如,这意思就是说,你通达到真如的智慧才叫作般若。《大乘义章》解释这个慧字,慧字,不说般若,直接解释这个慧字。智慧广大,这个慧字;"真心体明,自性无暗,目之为慧。"所以有的人以为世智辩聪,是之为智慧。恰恰是反了。世智辩聪,是修行者最大的障碍。很精明,很有世故,很有策略,他有学问,能说会道,这是世智辩聪。是八难之一。这八难中包括世智辩聪,包括瞎子、聋子、哑吧、神精病,这世智辩聪跟这神精病并坐在一个板凳上。不是优点,是缺点。这慧是什么?你真心本体明白了。什么是真心,你真心的本体是什么?自性,就是你自己的本性,怎么说是无明,无明就是暗呀!地上就没有无明啦,你心无了,这叫慧。所以这个涅槃,这涅槃三德,就是法身德,解脱德,般若德。你证法身,得解脱,全是靠的是般若啊!般若是什么?就是明白你自心呀,明白你自性,所以一切法,大家有时这一披,那一披,其实是一家人。禅宗和净土有什么分别。跟密宗,只是在有些细微的地方,形势上习惯上有些不同,碰到最高的地方是一件事情呀!那么这个真心本体是本有呀!这就是智慧,自性朗然。有的含义差不多大家自己看一看我们就不多说了,剩下大家自己看。

  《嘉祥疏》曰:"明五度为行,不能出离生死。"五度是前五度,禅定,所以禅定,戒定慧都是好的,但是大家都知道,戒定两个字是前五度,禅定不能脱离生死。"要须智慧达解本源",你看这个提的很明显,这些大德嘉祥大师,这些话,都很好,必须让你的智慧本解本源。什么本源,你自心的本源。穷尽心源把你的心穷尽了,方皆脱出,你才对于一切,一切你都能超过,你真正能去。故云最上也。所以这个智慧最上呀!这个法藏比丘第一求的是智慧,不是在那求神通。你现在最大的错误,修行人,就想得神通,有的还发愿,我得神通来弘扬佛法。不是,你这是在破坏佛法,佛制是不许的,因为一些妖魔鬼怪他们有他们的通,他们很可以欺骗人。这神通,对于佛法说是圣末边事,是圣道,是圣道末了边边上的事,你说他不是圣道就不对了。在圣道中末了边边上的事情。所以智慧是最上呀。

  这个"智慧广大深如海,内心清净绝尘劳。"尘劳呢,尘是尘土,劳就是烦恼等等。他在身上,扰乱你,扰乱你的身心。像污垢似的尘,扰乱你的身心,老让你生气,老得跑,都得奔,成天忙,劳呀,尘劳。"内心清净绝尘劳",你要是智慧广大深如海,他必然内心清净,自然也就没有尘劳了嘛,是不是?《心经》可以作为咱们证据啦,"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不就是智慧彼岸吗?智慧到彼岸,他就自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嘛。他自然嘛,你这个智慧,受、想、行、识都是没有的。色现在连科学家都懂得,色是由于众生的触觉。妄嘛,五蕴妄,就不是空,妄就不是真有。五蕴皆空,都空还有什么劳呀,没有尘劳了嘛,清净了嘛,没有尘劳不就清净了吗?这是很自然的。"智慧广大深如海,内心清净绝尘劳。""超过无边恶趣门"。无边两字好,恶趣门,超过恶趣门。三恶道,不就是到鬼那有一个门。到畜生那有一个门,到地狱那有个门。三门大家说无边,就是告诉你,进入三恶道,你随处都可以进啊!这个门是无边,无数、无量,你前后左右都是门。在你举足,下足之处,都是坑啊!随时随地都可以入三恶道。众生种种恶道的因,最后让你入三恶道的因。只有你"智慧广大深如海,内心清净绝尘劳。"让你超过无量,无边,无数,不可说不可说的妙趣门。对于你都无有妨碍啦。所以我们时时常常善护念,超过无边恶趣门,就修到菩提究竟岸,你很快就到了菩提佛果。究竟的彼岸。生死是此岸,涅槃是彼岸,这就到彼岸了。

  "无明贪嗔皆永无,惑尽过亡三昧力。"无明和贪嗔一念都没有啦。无明全没有了,就是佛啊!不是两边麻烦,很烦杂的事情,所以一破无明按圆教说,在别教说就是属于地上菩萨,在圆教说你还是初住。一共有四十二品无明,到了等觉,你破了四十一品,你还有最后一份生相无明,怎么出生的阿赖耶识啊!还不明白。最后一份也破了,就成佛了,所以那么惑尽过亡三昧力,无明贪嗔都永无,那就是贪嗔痴三毒呀。三毒,当然这三毒不应该有了,而且无明也没有了。无明就是愚痴。愚痴正好和智慧是对立面。般若智慧来了,你就明了。屋里暗黑,一点灯,暗就没了。不对立呀!千年的暗一点灯就着了,一下子,就弹指间,就消灭呀。那屋里没有无明,照见种种物,见种种色。都是智慧广大深如海。无明贪嗔皆永无。永远没有啦。这个很厉害,是不是。惑尽过亡,一些惑,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一个都没有了,全灭光了。还有什么过,过都没有了,这是由于三昧的力量。三昧就是定啊!三昧呢,就是到了等持,没有昏沉,没有散乱。三昧之中,以念佛三昧称为三昧之王,又称为宝王三昧。价值最高的莫过于宝,所以称为宝王三昧。惑尽过亡三昧,那就是说,佛佛相念,上边经论,佛佛相念,所以说由于念佛三昧之利,这个地方定和慧,一上来提倡智慧,最后又提高定,慧和定都是重要的,但是慧居首位。

  底下还有几句,我们尽量讲下去,亦如过去无量佛,又像过去无量的佛一样,为彼群生大导师,为一切众生所能达到的,这一切的世间苦,这也包括三贤的菩萨。因为三贤还有无明,那不得破无明吗?也应该六度呀,无明没离,也是苦,把生老病死,种种苦都要度脱,地前三贤他的死,没有咱们的生死。还有变异生死,从一地到别一地他还有变异,都要度脱。"常行布施及戒忍",这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啊!智慧啊,六个波罗蜜,个个都得叫他得度啊!"已度之者使成佛",就是说没有得度的众生,我要度啊!已度,他已经开始走上觉悟之路,就好像菩提心一样,没有发菩提心,我劝他发,已经发起的我叫他增长呀!已经增长的,我要护持他成佛呀。所以我们这个度生,应该是全部都包括这一切在内的,对于自己他更是如此,你自己不能作个榜样,不能示范,你能说不能行吗?往往言教不如身教,所以说以身弘法以身谤法。有的人嘴上说的很好,你所做的全都是谤法,这个以身谤法,这个破坏佛教就更严重了。"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你供养恒沙的佛陀啊,不如坚勇求正觉。这个地方可引一段《华严》的《普贤行愿品》,一切供养中,法供养最,什么叫法供养。如说修行是供养,如佛所说的,如善知识所做的,我去修行,这叫供养。不是说什么拿什么钱,拿什么......利益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得利益,是供养佛。你拿来给麻雀,你拿来给麻雀吃了,你现在不是给麻雀吃一粒米,而你是在供佛呀。利益于一切众生,所以我们是平等的。这是佛教伟大之处。不离菩提心,摄受众生是供养,代众生受苦是供养,勤修善根是供养。不舍菩提业,不离菩提心,这都是称为法供养,这个供养出来和前头相比,那前边也就是千分、万分、亿亿分他呢。不如跟我们法供养,千千万万分之一他也赶不上,不可说分之一他也赶不上。所以坚勇求正觉,正是法供养。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是这个意思。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