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掀开经本第三十五页,第五行,我们看《要解》这一段文字:
解【寂照不二。身土不二。性修不二。真应不二。无非实相。实相无二。亦无不二。】
这一段文字相当难懂,相当的难懂。在前面蕅益大师给我们说明实相,从三身、四土、性修、真应、理具、事造每一个角度上,来观察什么叫实相,面面观照之后,我们是不是就能够契入实相?很难。难在哪里?难在我们无始劫以来的妄想、分别、执着放不下。给你说身,你就执着有个身,执着三身,有法身、报身、应化身。给你说土,你就执着有实报庄严土、有方便有余土、有常寂光土,你就会有执着,只要起这么一念分别,实相就变成妄相了。《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变成妄相,这不是实相。
什么时候才能见到经上所讲的诸法实相?即是你在境界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打妄想,你就见到了。好,我们在境界里不要起心、不要动念、不打妄想,我问你,你有没有起心动念打妄想,那个不起心、不动念、不打妄想就是妄想,就是起心动念,这个难,难在这儿,这一段文不好懂的地方就在此地。如果你把这个境界突破了,说这么一大堆就是一句话,「一念无二念,一念就是正念」。寂跟照是一,身土是一,性修是一,所以总结起来说,万法归一,就是这么个道理,万法归一。那一是什么?一就是真如本性。如果这个再不容易体会,我们还从比喻上说。前面跟大家讲,祖师用金与器做比喻,「依金作器,器器皆金」,你到银楼里面去看,看那个金器,那个花样很多,几千样几万样,它归一,归什么?黄金,统统是金的,再多也离不开金。
从这个比喻我们就能够推想十法界依正庄严森罗万象,只有一桩事情是真的,就是真性,在有情众生的分上叫佛性。我们讲动物,动物它的分上,我们叫它做佛性。植物与矿物我们叫它做法性。但是你不要把性也分成两个,性,一个叫佛性,一个法性,那就错了。佛性跟法性不二,是一,万法归一,一就是真如本性。到这个时候我们要问,你有没有见性?禅家所说的「明心见性」,你这个心放光明了,见性了。
我们现前凡夫为什么不见性?这个性摆在面前,佛性、法性摆在我们面前,为什么见不到?因为你的心不明,经论上常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你这个心上起无明,起无明就不见性。好像我们白天,空中起了很多云彩,厚厚的云层,我们见不到太阳,太阳被云层遮盖了。我们心里面起了无明,无明就把我们的佛性盖住了,不是佛性没有了,是被无明障碍住了。无明是二,真性不二。这个几句非常的重要,我们如果想得一心不乱,这是比什么都重要。
今天松山寺毛凌云居士供养诸位《念佛法要》,你们等一下可以带回去,他那本书写得很好。过去几版,封面都是我给他写的,这一次打了个电话给我,说有位居士发心重新排版,字放大了,印得很清楚,告诉我印了一万本,问我要多少,我说你送一千本来结缘好了,他就送来了。这里面我记得有一段,好像是清朝时候,有一位老太太,她的外号叫「百不管」,百是一百、二百的百,不管,什么事她都不管,一心念佛。这是有一位法师教给她的,你放下万缘,一心念佛了,才能离苦得乐,因为她自己感觉生活逼迫太苦了,怎么样能够离苦?这位法师教她,你什么都不要管,一心念佛,你就能够念到一心不乱。
她念的好像大概是念了二、三年,没有念到一心,她就去请教法师,法师说「你这一切事不管,还得要心里放下来」。她心里想想,「对,我事是放下了,心里还有牵挂,所以不能得一心。好,从今以后,我心也放下了,心也不管了」。又念了三年,念到一心不乱,临命终时,预知时至,给她家里的人讲,哪一天我要走了。你们看看,无疾而终,好像这位老太太只念了几年,时间不多,这个是念到不二。稍稍有个妄念就是二。
所以念佛法门,这些祖师善知识常常开导我们,「放下身心世界,放下万缘,提起正念」。什么叫正念?无念就叫正念,无念是无一切妄念,不是无正念,无一切妄念。什么叫妄念?凡是为自己的,给诸位说,这是大的妄念,这是妄念。我不为自己,我为一切众生,算不算妄念?还算妄念。为什么说妄念?因为你有所为,你有能有所,到几时才不叫妄念,到不二就妄念没有了。有没有能所?有能有所,能所不二。
你想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他能教化,天天讲经说法,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他能讲、他能教,当时许多的众生是他的学生,是所教的。他能说,这经典是他所说的,有能有所,他为什么能成佛?他能所不二,秘诀就在此地。几时能做到不二,不二就是本经提倡的一心不乱,不二就是一心,一心就成就了。
所以这个念佛,念观世音菩萨,今天还有一位同修,他还念药师如来,他把《药师经》拿来给我看,里头也有这两句,他至心称念,至心称念就是一心称念,不能怀疑。你看看千经万论讲到重要的地方都是这二句话,你把这二句话抓到了,那个经文不要念了,全经都掌握到了。你在当中如果起一念,我要想得一心,你一心决定得不到,为什么?你想得一心就把你一心破坏了,所以功夫只是不间断、不怀疑就行了,一心不一心,感应不感应,统统把它丢开,把它放下,真正做到不二法门。《维摩经》称为小不思议不二法门。《华严经》大不思议经,讲不二法门。我们本经是无上乘经,也是不二法门。
这里面有一些新同修,今天来参加的,这个名相上稍微跟诸位解释一下。寂照,这完全是功夫,寂就是清净心,照就是一切明了。寂是定,照是慧,定慧等修,我们在《六祖坛经》里面读到的「定慧等持」就是这个意思,定与慧一定要均等,『寂照不二』。定要超过慧,或者慧超过定,都是二法,诸位要记住,功夫都不能得力,一定要定慧平等,这才是真正的功夫。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学像交光法师在《楞严经》里面所教给我们的「舍识用根」,凡是读《楞严》,读过《正脉》的,哪一个不向往舍识用根?我讲《楞严》的时候多少人来问,问我如何修舍识用根的法门。诸位现在想一想,什么叫根?什么叫舍?说到根,就是讲六根当中的根性,在眼叫见性,在耳叫闻性,在鼻叫嗅性,在舌叫尝性,六根的根性就是佛性,总名词叫佛性,佛性要翻成中国话就是觉性,诸位就更容易明白了。觉性里面只有觉,没有分别,所以六根的根性是灵明觉知,它对外面境界是一切明了,它没有执着、没有妄想、没有分别,这是六根根性的特色。所以佛在一切经教我们用这个,这是什么?这就是「寂照不二」。
凡夫不会,不会的样子是什么?我们见色,在色上起了分别,分别是第六意识;起了执着,执着是第七识;再要取相、着相、打妄想,是阿赖耶识,第八识。所以凡夫用识是从根性里面变现出八识,八识做了主,当了家,他来用识了,这就叫迷失了真性。在本来万法归一里面给它分,分成了无量无边,迷失了自己,这是大错特错。所以舍识用根,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分别、不执着、不动心、不起念,什么都明了,没有一样不明了。
我们要问了,有没有受用?有受用,非常自在的受用。没有受用还能叫得乐?离苦得乐,真正得大自在。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在哪里?难在我们无始劫以来就用那个分别、执着、妄想,用这个妄心用惯了,用成习惯了,一下改,改不掉,改来改去还是妄心做主宰,始终超不出这个妄心的范围,苦在这里。佛以种种方便,以种种法门来教诫我们,目的无非就是教我们要达到恢复真性,舍离心意识。禅家讲参禅,离心意识参。教下的这些学者们研究教理,也要离心意识,如果不离心意识,他在教下就不能大开圆解。念佛也不例外,可是念佛有个方便,你要是不离心意识,还是用心意识来念佛,行,能带业往生,就是这一点方便。禅家做不到,教下也做不到,密法里头也做不到,唯独净土,这个八万四千法门,叫门余大道,只有这个法门里面可以做到。你用心意识也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品位不高。
如果你自己不以为意的话,马马虎虎,下品下生也可以了,那行,下品下生比生到天堂里好得多,也是成就了。何况在我看诸位同修,你们不往生则已,如果往生的话决不是下品下生。因为下品下生的人是造五逆十恶罪,你们没造这么重罪,没有这样重罪,所以往生决定不是下品下生,总是在下品中生以上,这是可以断然肯定的,不会在下品下生。可是如果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了,真正在一切境界里面逐渐把它放下,什么世缘看淡一点,不要那么样的认真,看淡一点,愈看得淡,心就清净,愈接近不二法门,这样念佛就可以提升自己的品位,地位是一天一天往上提升。
所以这部经一天都不能离开,天天要读。如果有志同道合的同修,我们天天在一块研究,一天都不能放松。你们要不相信,你们现在同修当中,我看到不少,面孔很熟,我们一个礼拜讲七天,你天天都来听。如果你隔一个礼拜不来,你回头想一想,你这个礼拜情况怎么样?一定是退了一大截了,这是求学,求学古人讲「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天天在读经,这就是我们大家在一起商量,来探讨理论、方法、境界,帮助我们的功行,帮助我们成就。
这几句里面,只有「寂照不二」是讲的功夫,其余都是境界。所以一定要晓得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训练,如果晓得用寂照了,你的功夫就上轨道了。我们再说得浅一点,愈浅愈好,总得把这两个字搞明白,寂就是清净心,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是寂。照,拿现在讲是理智不是感情,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理智观察,不动感情就叫做照。什么叫感情?喜、怒、哀、乐、爱、恶、欲都叫感情,换句话说,动了心就叫感情。理智是如如不动的,才一动心就落在情上去了。所以你看唯识家讲这个识叫情识,八个识都是感情的,如果不带感情就不叫识了。
也许诸位要问了,从前这个大专学生,我在大专讲座里头有个学生提出问题,学佛学到最后,连情都没有了,这还有什么意思?诸位要晓得,情智不二,觉悟了的感情就叫做理智,迷惑的理智就叫感情,是一不是二,是迷悟不同而已。正如同佛法里面讲,慈悲与博爱是一不是二,迷惑了叫爱,把慈悲就变成爱;觉悟了,把爱就变成慈悲,由此可知,从理智上产生的博爱叫慈悲,从感情上产生的慈悲就叫博爱,迷悟不同,是一不是二。
如果单从情上来说,这个情有真情,真正的感情,真实的;有假情,虚情假意。从分别执着心上、妄想心上生的感情是虚情假意。从一心不乱上生出感情,真实的感情永远不变的,永远不变的感情就叫做理智,就叫做智慧。常常变幻不定的,虚情假意。你们再仔细去观察观察,冷静去想一想,世间人的感情,哪个人是真的?除了佛菩萨、阿罗汉以外,统统是假的。今天喜欢了,明天又恼了,能讲那是真的吗?纵然相爱了一生,来生改头换面又不晓得哪去了,六道轮回,唯有佛菩萨对众生那一点真情永远不改变。所以你明白这个道理,佛法里真正的感情,真实的感情,那个感情它不叫感情,它的名字叫慈悲。但是我们要懂得,不要害怕。所有的误会全是从妄想当中生的,不明真相叫无明,无明妄想当中生的。所以懂得寂照就会用功了,在这个境界里懂得要清净心,要用理智。记住,理智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相,这是理智,就是照,如如不动就是寂,《金刚经》上的两句话。
『身土不二』,这个容易懂,前面讲过,三身四土,我还特别跟诸位说明每一个人都有三身。成了佛才有三身,不成佛有没有?有,现在就有。你看六祖大师《坛经》里不是给我们指出来,就在现在父母所生的肉身给我们说出一体三身,怎么没有三身?四土,也在面前,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都摆在面前,迷了你看不见,悟了是清清楚楚,一点都不迷惑。三身不二,四土也不二,四土是一,这个理有相当的深度,将来在经文里面我们再细说,大师也有详细的注解。
『性修不二』,「性」是性具的,是理具。「修」是事造。如果从性德上说,我们与诸佛菩萨无二无别,就是讲到三身四土,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我们统统具足。但是现在迷失了,迷了,迷了的时候,性德并没有丧失。可是迷了以后,如果没有修德,我们的性德不能现前,所以要修行。修行诸位要特别注意到,重要的是修心。你看我们道场提倡的《梵网经》,讲的是菩萨心地法门,一个人心好,行为当然就好了。心要不好,行为上装得怎么好都是假的,一定是别有企图,他虚伪的,所以修的是修心。这个修行理论、方法、境界,佛在经论上讲得太多了,正因为太多,我们反而无所适从了,不晓得应该依什么经典来修学好。
我们看到这个大藏经这么大部。古人常讲,一部二十四史都不晓得从哪里读起,我们的大藏经这个分量差不多有十部的二十四史,真是浩如烟海,你从哪里下手?这也是我们佛教在今天传播上也是一个障碍。基督教简单,就那么一本,就一本圣经,它方便,一看我们那么的一大堆,真的不晓得从哪里下手。下手一定要有善知识来帮助你,来给你指路,指出这一条路,你要相信。
我在最初学佛,民国四十二年,刚刚亲近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每一次跟我谈话,他对别的都轻描淡写,特别重视的是戒律。我那个时候年轻,也是好高骛远。这位老人家我们很尊敬他,非常的慈祥,我亲近他的日子,就台湾来说,我亲近他的时间是最多的,最亲近的,我非常敬重他。他给我说了许多的东西,我都相信,我都依教奉行。唯有每一次嘀咕这个戒律,我也知道它很好,但是我有个成见,这就是分别、执着太重了,我有我自己的看法。戒律是我们的生活行为,今天来讲就是生活规范,生活规范,我们中国人跟外国人不一样,今人跟古人不一样。学佛、学理论我很欢喜,要叫我去做三千年前的古印度人,我不干,我们要做现代的人,我们不能去做三千年前的古人,去开倒车,还得要做印度人,这更不甘心。所以对于这个戒律,始终我就没有认真的去研究过。但是他这句话至少总说了五十遍以上,我亲近他三年,至少说过五十遍以上,印象太深刻了。
他老人家圆寂的时候,那时候我跟甘珠活佛有十来个人,他是在北投建了一个塔,塔里面火化的,单独的给他建一个塔。我们在塔的周围搭了三座帐篷,我在那里住了三天,甘珠大概是在那里住了二个礼拜的样子,我在那里是住了三天。我就深深的反省,我亲近大师三年,他教了我什么?我得到是什么?我的佛学根基是他奠定的,这是我永远不忘的。一回想,印象最深的,就是要我注重戒律,而我每每把他这句话轻描淡写就放过去了,没经意,这一想的时候就很重视,想到他说这么多遍一定很有道理,从那个时候起,回过头来去研究戒律。
最初下手的,从《五戒相经笺要》,这个书现在流通的很多,想必你们都看过。然后再研究比较大一点的《在家律要广集》那一部书,我非常欢喜,那是我没有出家之前都是看的在家戒。出家之后,实际上是还没有出家之前,我到台中亲近李老师去研究讲经了,研究讲经,把全部的精神、时间都用在经典上。所以戒律这些书我收集了一些,好的东西都没有看,放在箱子里,装在箱子里,没有认真的去看过,全部的精神在教理上用功夫了。
到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馆长提醒了我,她说我们应该要讲讲戒律。这一句话一下把我提醒,所以我就把我所收藏的戒律注疏,有好几种,都是我很喜欢的,放在那个箱子里面都放了二十多年,这才把它找出来,找出来全都是《梵网经》注解,每个星期天来跟诸位研究,这是章嘉大师的遗教。这一部注解今天对我们来用非常的契机。
刚才讲了,佛法浩如烟海,我们从哪里学起?从《梵网经》学起,你想这两卷,给诸位说,是整个佛法的纲要,佛所讲经讲了四十九年,都不出这两卷的范围。上卷讲菩萨心,下卷讲菩萨行。一个存心,我们应该怎么存心;一个,我们怎样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除此之外,你想想看还有什么法?一切法都包括在这两卷经文里面。所以我们才提起宗旨,「依梵网菩萨心行,入华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不思议解脱境界是什么?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心行用在日常生活上就是华严境界。那个时候,你现前的境界从十法界摇身一变,变成一真法界,从无边苦海一变为不思议解脱境界。今天有许多人讲人间佛法,还有哪一个比这个讲得更现实的?还有哪一个比这个讲得更圆满、更彻底、更究竟的?
我们这次选读《四十华严》求的是什么?你要没有梵网心行,《四十华严》读了,你入不进去,换句话说,你不能把《四十华严》变成我们实际的生活,这个重要。这就是从前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享受不但是精神,而且包括物质,精神、物质的生活水准真正是提高了。
我们的归宿是弥陀净土,归宿是不是将来归宿?不是,现在就归宿,为什么?梵网、华严、弥陀净土这三个,三而一,一而三,也是不二法门,性修不二。你要把它看三个,错了,是一而三,三而一。所以我们依据,根本的依据《梵网经》。我们所入的境界,现前的享受是《华严经》。我们的心灵安住,住在弥陀净土,这个安住是现在就安住,不是讲将来我们死了之后才是安住,不是的,现在就住弥陀寂光净土,你们想想看还有哪个法门比这个更殊胜?我们今天走这条路,「性修不二」。底下讲:
『真应不二』,「真」是说的法身,「应」是讲的应化身。什么叫法身?什么叫应化身?前面已经详细的说过。称性,从性体上讲就是真身,从事相上讲就是应身。真不离应;体不离用,用不离体;理不离事,事不离理;性不离相,相不离性;所以无有一法不应。这就是无量无边行门里面,为什么要你修学一心不乱?这个道理我们总应该明白了,千经万论讲到修一心不乱,本经是最直捷、最了当。综合上面,面面的观察,就叫做实相,无有一法不是实相,『无非实相』。
『实相无二,亦无不二』,这二句是教我们,对于实相的,你把意思明白了,可不能有分别,不能有执着,你还执着有个实相,还有个非实相,那又坏了。我上一次跟诸位说过,《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把它改一改,「凡所有相,皆是实相」。我特别跟诸位说明,「凡所有相,皆是实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两句是一还是不一?如果你要是真正明白了这两句不二,那你就是入了实相。你要认为这两句不一样,这两句是二不是一,这个里面你就有障碍了。不是外面境界障碍你,不是言语文字障碍你,是你自己迷失了自己,才会有障碍。我们再看底下一段经文,最后的两行:
解【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
我们先讲这四句,这四句明白了,下面念念就行了。这几句里面最要注意的就是这个体,此地这个体,就是现代哲学家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禅家里面所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也就是真正的自己,是我们自己本来真正的自己。
『举体』就是全体,不是部分,是整个的自己,整个自己变成什么?变成了无量无边的依报,变成了现在的正报。正报就是我们现在自己的身体,我们这个身体叫正报,身体以外的都叫依报。这个依、正两个字的概念诸位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搞清楚,千万不能含糊。如果一看到正报,正报是我们的身,「我们的身」,这个话有问题。正报是「我自己的身」,因为别人的身是我的依报,懂不懂?依报里面有物质的依报,有人事的依报,所以正报只对自己的一个身体讲。一个身体之外,统统叫环境,环境里面有物质环境,有人事环境。我们自己的身,是自己的真性,「体」就是真性,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我们自己的这个物质环境、人事环境,也是我们自己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
这个事情,如果一下要体会不到,我常常用作梦来比喻。你们想梦境,当你作梦的时候,梦中相现前的时候,是不是你自己的心,全部全心变成了梦境,全梦就是你的心,全心就是梦,梦里面是不是有个自己?你不会说作过梦,梦里头没有自己,没这个道理的,一定有个自己,有个自己,这是梦中的正报。梦中有天地、有山河,也有很多人,那就是依报。是不是你的正报、你的依报,山河大地,统统是你自心变现之物?「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自己变现出来的,自己受用。自己清净心变现的清净世界,自己受用;自己染污心就变成污秽的世界,自己受用,全是自己变现的。
西方净土是阿弥陀佛最极清净心变现出来的清净庄严的世界,所以到他那里去的条件,自己的心与阿弥陀的心要心心相应。阿弥陀佛的心是清净心,我们也以清净心就行了,就能一起去了。我们是个染污心、是个妄想心,人家是个清净心,你怎么能生的去?这不可能的,不能感应道交,所以修自己的清净心重要。晓得一切法是自己变现的,既然是自己变现之物,诸位想想,你还要分别、执着、打妄想,那不叫大错特错?好的境界,自己变的,恶的境界也是自己变的,自己是能变,一切万物万法是所变,能所不二。这一句是总说,下面的这是别说:
『作法作报』,「法」是法身,清净法身,也是你的真如本性,全体变现出清净法身。报身有两种,一种是自受用的报身,一种是他受用报身,自受用与他受用都是你自己变现之物,不是从外面来的,所以说法报不二。下面:自他不二,自是自己,他是别人,真正能够晓得自他不二,人与人之间界限就没有了,没有界限就没有斗争,就没有烦恼,就不造业,就没有六道轮回,佛法教我们超越,道理就在此地。教我们超凡入圣,超越三界轮回,证入诸佛菩萨境界,道理就在此地,这是一点不假的,不是一种幻想,这是事实。
解【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
这是讲到本经,『能说』的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阿弥陀佛,「能说所说」也是自己真如本性变现之物,不是从外面来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释迦牟尼佛又何尝不是自性,「自性释迦,唯心娑婆」,没有二样。
『能度』的是佛,『所度』的是众生,生佛不二。『能信』的是我们的心,『所信』的是佛讲的理论、方法、境界,是一不二。『能愿』是我们愿意离开娑婆世界,『所愿』是我们愿意往生极乐国土,这个是一法。所以我们一定要明了,在今天的世界,现前的环境,舍了这条路不认真的修行,去搞别的,那就是经里面所讲的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缘。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不具足,这一生遇到佛法也会空过。有善根、有福德的人一定要牢牢的抓住,一门深入,决定成就。
这一次我到德州,也到旧金山,我就讲《阿弥陀经要解》,洛杉矶时间订好了,要讲《华严》,讲《华严经》选读,讲观世音这一章,统统讲的西方净土。我们今天香港有三位同修到这儿来,香港那边已经给我来信,二个礼拜以前我就接到他们的信,还没有回信,这几天忙得太乱了,信还没有回。他们请我明年春天到香港去讲《阿弥陀经》,我也打算讲《要解》。
你们这个《要解》虽然听得不多,从头听到这个地方,你们想想看这个味道浓不浓厚?《阿弥陀经》听了之后,给诸位说,什么经都不爱听了,你都觉得没有意思了,真实不虚。他们问我要录音带,好,我们图书馆可以给他转录,《阿弥陀经》带子有多少?我们《弥陀经疏钞》刚刚讲完,三百三十五个带子,九十分钟的录音带,三百三十五个。你们等一下到此地来看一看,参观一下,一天听一个,差不多一年。一年听一部《阿弥陀经》,听了以后才晓得这个法门不得了。所以我《阿弥陀经》讲了这么多遍,其他的经我都不想讲了,为什么?好像吃东西,味道最浓了,就是《阿弥陀经》了,再没有比这个更殊胜了,实实在在的。
解【能持所持。】
『能持』是三业。昨天我们在《华严经.观自在章》里面讲过,观自在教我们修行,在修行里面最重要的是三业皈依。你看此地,大师跟我们提出来的,「能持所持」,能持是三业皈依,所持是名号,名号这个意思是无量觉。阿弥陀佛这四个字是梵语,「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无量觉。「南无」二个字是皈依,整个翻译起来,皈依无量觉。我们的心要皈依无量觉,心在一切法要觉而不迷。我们的口、言语要觉,言语也要在一切法里头不迷失。身也要觉,三业皈依。这个三业在一切法里都能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就是能持所持,才管用。不是一天到晚念「南无阿弥陀佛」,当一个口号来念,什么意思也不晓得,只是口里头念,三业没有一一皈依。三业所造完全与佛号相违背,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你这个佛号念得再多是枉然。你看寒山、拾得以前常说「喊破喉咙也枉然」,那就是什么?不懂意思。虽然一天你念了几万声佛号,不晓得意思,不知道回光返照,那就是三业不晓得皈依,这是我们要切记的。
我们的讲堂里面,你们听我讲,我看你们也聚精会神,有的时候也点头,好像满有那么一回事的样子。出了讲堂,是非人我一大堆,立刻就迷失了。我们天天讲经,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你也觉而不迷的时候,大概就是一个半钟点,其余的二十二个半钟点都是迷而不觉,这个不行,这很危险。比起一般人二十四小时都迷,你是要强得太多了,为什么?你每天还算不错,还有一个半钟点不迷,已经很难得了。但是一个半钟点不迷比起二十二个半钟点的迷惑,力量不能抗衡,我们这一生想了生死、出三界不容易办到。所以我们要努力、要认真,要真正把理论方法搞清楚,晓得这个功要怎么用法,如何用功才能得力、才能得受用,受用是现前的,现前就得受用,那来生没话说。好像我们种植物一样,现前的花开得非常好,我们就能够预期将来果结得很圆满;花都没开好,那个果恐怕结不成了。现前生活是花报,来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果报。
所以大家要修清净心,要修一心不乱,那个外面是非人我,多,为什么多?你们常常听说一句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因为你现在修道了,你现在道有一尺,那魔当然有一丈。你要没有道,外面就没有障碍,什么是非人我都没有了,好像好清净,一认真修行,好像一切障碍都来了,理所当然,为什么?这些魔就不让你成就,想尽方法来障碍你。你不想成就了,他不来扰乱了,他不来干涉,为什么?他反正要报复的时候,我过一些时候还来得及。
譬如说我们在本省,他跟你是冤家对头,他平常不来找,一听说你出国,他马上来找你了。你想走,那不行,你欠我的钱要还钱,欠命要还命,他不让你走,他就逼来了。你要不走了,没关系,今年不报还有明年,明年不报还有后年,他慢慢来。你们现在一想,认真修行了,魔统统出现了,就是这么个道理,这是当然的事。
这种境界正是考验你,你果然能够在这个境界里头,佛在《金刚经》讲的两句话,「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你成功了,你超越了。什么样是非人我的障碍到我这地方,怎么样?听而不闻。你跟我讲,我听,我也点头,点完了之后问我,我什么都不知道,没听进去,我心清净、不染,没听进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功夫。
我在这个境界里修什么?修我的清净心,修我的智慧,跟六祖大师所说的「惠能心中常生智慧」,不生烦恼,为什么?你跟我讲的是非长短,增加我的智慧,我心有定力,我晓得这个事件,有些什么什么事情,这些事情与我都不相干,与我都不相干,我知道有什么事情,生智慧,不生烦恼,增长清净心,这个人叫会修行,这个人叫真正念佛人。
你这个念佛念得还不错了,人家一说是非长短的时候,你马上就起心动念了,就分别执着了,也搞到是非人我去了,正中了魔王的计。你想修一心了生死,他又把你拖下水了,又把你拖回去了,结果吃亏上当的还是自己,与别人总不相干。
解【能生所生。】
『能生』就是能往生的条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具备哪些条件?三资粮,信愿行,这三个字里面有很大的学问,有很深的讲究,不是在这个字面上看看就过去了。这信愿行一看就懂了,不难懂,其实没那么简单,每一个字里头都有很深的道理,信愿行是本经的三大纲领。『所生』的是四种净土,四种净土是境界,一层比一层殊胜。
解【能赞所赞。】
『能赞』的是释迦牟尼佛,『所赞』的是阿弥陀佛依正庄严,这是说到本经里面所讲的这些内容。
解【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
没有一个字离开实相,没有一句离开实相,我跟诸位在此地所讲的每一句话都没有离开实相。如果在此地能够透得过,我们在日常生活行为当中,乃至于起心动念,总不离实相,可惜的是我们自己没有能觉察到,过失就在此地。
『正印』,这是比喻,「印」是什么?印信。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政府取信于老百姓用什么作信?就是用印。印是我们的信的依据,所以我们的政府有这个官印,我们私人也有一个私章,也有个私印作为依凭。外国人是签字,他们的习惯是签字,我们中国人签字不作数,要用印。所以祖师在此地以这个来做比喻。
『实相正印』就是如来的印信,释迦牟尼佛的印信、阿弥陀佛的印信、诸佛菩萨的印信,如果这个经里面的内容是讲的实相,这就是佛经,纵然不是佛所说的,也与佛说的没有两样,为什么?因为有实相正印所印。所以这个经有五种人说,有佛自己说的,像这部经那更特别了,是无问自说,这是一切经里头最特殊的。有佛说的经、有菩萨说的经、有弟子说的经、有天人说的经、有仙人说的经,这是佛在经典里面所讲的,除佛所说,其余人所说的要经佛的同意都算佛经。
我们再问,假如现在你要说一部经,佛在三千年前,佛没有同意,我们不说你,你的分量不够。六祖大师,《六祖坛经》,六祖所说的有没有经过释迦牟尼佛的同意?你们想想看,六祖没到过印度,不像我们同学当中还到印度朝过圣,六祖没去过印度。六祖去释迦牟尼佛一千五百多年,跟释迦牟尼佛没见过面,什么叫征得佛的同意?佛所讲的是实相,六祖讲的也是实相,六祖讲的实相与佛讲的实相无二无别,《六祖坛经》就是如来实相正印所印,我们称它为《坛经》。它同佛的大乘经典,是同样的价值、同等的地位,我们应当依教奉行,实相正印就是这个意思。
再说因为末法时期真是麻烦,诸位要明了,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讲经,讲经回来之后,我很大的感慨,因为那时候我住在中华佛教图书馆,我很仔细的去看图书馆里面所藏的印光大师弘化社出的书。因为印祖是我们的祖师,我的佛法是跟李炳南老居士学的,李老师的老师就是印光大师,所以我非常重视印祖弘化社出版的东西。结果我仔细去看,它的种类不多,大概只有一百多种,数量可不少,特别是《安士全书》、《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这三种东西印得最多。我们看版权页,版权页三十多版、四十多版,每一版最少都是一万本,多的三万本、四万本、五万本,你们去看,我的计算都把我吓呆了,这三种书,我估计至少他印了有三百万册。
所以我回过头来之后,回到台湾来之后,我在中国佛教会讲什么?讲《了凡四训》。当时就有一位法师来跟我说:「法师,你讲佛经不好?你为什么讲外道的东西?」我说:「我没有讲外道」。「你讲的不是佛经。」我说:「没有」,我说:「我讲的是佛经」。他说:「你在此地讲《了凡四训》,我们大藏经哪里来的《了凡四训》?」「喔,你问的是这个,因为《了凡四训》是佛经。」我这一说,他呆了。他说:「怎么是佛经?」我说:「是佛的法印印上去」。「法印,什么法印?」我念了四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个四句话是不是法印?」他说:「是的」。「《了凡四训》打开来看看,合不合这个四句?」他一句话不说,面红耳赤赶紧走了。何必要分别?
《感应篇汇编》是道教的,《感应篇汇编》那个注解你看看,都是佛经所注解的,它里面所讲的是不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只要是符合这个标准就跟佛经没有两样,何必一定要「这个不是大藏经,我们不能讲」,不要这么执着。这个分别执着是错了,不懂佛法,通达佛法的人不执着。我在南部讲《感应篇汇编》,煮云法师在听,下了台他就说:法师,只有你敢讲,别的人不敢讲。为什么?我讲过《华严经》,我讲过《楞严经》,大经讲了多少,我再讲这个,人家不敢批评。如果我没有讲过别的经,「他拿外道东西来骗人」,要毁谤我。正如同上一次孔先生在此地,你们看到了,美国人,他在我们那里住了几个月,听我讲经。他说:法师,只有你到美国可以弘扬净土,别的人不敢。确实我到美国是专门弘扬净土,你问我别的我都知道。你说禅,我也懂禅,禅的经我也讲过很多。你说密,密我也懂得,我的老师章嘉大师是密宗最高的领袖,我不吓唬人。我样样都经过,最后选择了念佛法门,这个法门要不是最好的,我为什么选择它?希望大家能有信心。我们今天讲到这地方刚刚好是一个段落,辨体讲完了。
辨体的意思是要我们对这部经,它的理论、它的依据、它的修行的方法、它的境界,使我们深信不疑。底下一段「明宗」,专门讨论修行的方法,在理论上不怀疑,我们讲方法了,方法讲完之后就「力用」。力用,这部经的功德利益,修学的好处,等我从美国回来之后,我们细心的来探讨。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