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阿弥陀经浅释,阿弥陀经全文,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解 第十二章(1984)——手机学佛网

阿弥陀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注音|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解 第十二章(1984)  

  倒数第五行:

  解【复次祇带业生同居净。证位不退者。皆与补处俱。亦皆一生。必补佛处。】

  这个经文讲到此地还是玄义,可以说这是净土法门最殊胜的处所,也是无量法门里面所找不到的这种殊胜,我们在此地要特别的留意。这四种净土其他的不必谈,单讲带业往生,带业往生就是凡圣同居土,也有三辈九品。我们昨天在《华严经》里面讲到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他的方法就是用持名念佛,跟《阿弥陀经》里面没有两样。菩萨是在西方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助手,所以他也是三句不离本行,劝我们持名念佛求生净土,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也一样,也是四土三辈九品。

  昨天我们在经文里面讨论到什么?就是带业往生的问题。这在《华严经》上我们都看到的,经里面给我们说得很清楚,理一心不乱是分破无明,那是《华严经》上的法身大士,这个我们没有疑问;事一心是断见思烦恼、破人我执,这个也没有问题。我们再讲这个带业,同居土里面,观音菩萨说得非常之好,他把标准提到先破身见,这个带业往生。

  我们平常是讲功夫成片,诸位想想,究竟什么样功夫才叫成片?破了身见是什么境界?小乘须陀洹果。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小乘初果。阿那含,斯陀含,这是小乘的二果、三果,全部都是在功夫成片的境界里面。证得四果了,那就得事一心了。所以如果我们看凡圣同居土里面的三辈,要是拿小乘这个果位来说,太简单了。上辈的三果,中辈的二果,下辈的初果,这都是凡圣同居土的三果。那我们现在想想我们自己的程度,我们凡圣同居土的上辈,没分,三果我们没证到,中辈的也没分,那只好下辈。下辈是下三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我们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在这三品当中。但是这个三品,你要把见惑断掉了,你在这三品才是下上品。如果八十八品见惑都没有断掉,你只是在下中品,下下品,所以要晓得自己的境界。

  我常常在讲席当中说,凡圣同居土里面的上品上生者,就能够预知时至,就能够生死自在,愿意在这个世界多住几年就多住几年,你愿意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这功夫不高,是凡圣同居土。那要是得一心,那更不必说了。由此可知,我们念佛什么叫功夫?功夫就是要能够把烦恼伏住,像《金刚经》所说的「降伏其心」。心是什么?妄念。你的一句佛号有能力把妄念压住,把妄念降伏住,这叫做功夫。如果这句佛号降伏不了妄念,纵然一天念十万声,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不能往生,没有成绩可言。

  西方世界的特色,哪怕你就是下下品往生也证位不退,这就是不可思议,这就是常说的难信之法。下下品是凡夫,但是诸位要晓得,下下品也是把见思烦恼压住了,像石头压草,所以这个佛号有力量,它能用这句把烦恼能够降伏得住。如果要降伏不住,那是不能往生的,下下品的资格也没有。他只要能够把烦恼压住了,信愿具足,一句佛号有力量把烦恼压住,这是决定能往生。

  往生为什么会不退?通常讲位不退要到什么时候?阿罗汉才位不退,所以在西方的时候都升级了。你看前面我们讲到的,阿罗汉在西方极乐世界,他是行不退,升级了。我们博地凡夫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得位不退,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不但位不退,诸位要晓得,凡夫决定不能跟佛菩萨在一起,程度相差悬殊太大。你就是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我们地球上有没有补处菩萨?有,文殊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观音菩萨也在我们这个世间,地藏菩萨、普贤菩萨都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见不到,是程度不相等。

  我们净土宗第三祖,净土宗第三代的祖师法照大师,他就见到文殊菩萨。他到五台山去朝山就见到大圣竹林寺,他就走进去,见到文殊、普贤在那里讲经说法,有一万多人在那边听经。他听了之后,还提出问题请教文殊菩萨,末法时期修学哪个法门最为得力?文殊菩萨劝他修念佛法门。他离开之后沿途做记号,准备下一次来的时候不至于迷失方向,做了几个记号回头一看的时候,没有了,看着一片荒山。他有缘分亲自见到。你们念《三昧水忏》,《三昧水忏》里面的悟达国师去拜访迦诺迦尊者,迦诺迦尊者是阿罗汉,迦诺迦也是住在中国四川,凡夫见不到,凡夫去看是一片山林,他有缘分到那个地方见到。我们这个世界是凡圣同居土,但是我们凡夫见不到圣人。极乐世界就不一样,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土,这些补处菩萨、等觉菩萨天天跟大家在一起,这个不可思议。我们这些很有缘分的人偶尔才见到一次,不是每个人都能见得到的,不是常常见得到的,西方世界是人人都见得到,常常见到。

  『皆与补处俱』。菩萨里面说到补处菩萨,其他的就不必说了。补处是最高的了,等觉菩萨,后补佛,那其余的十地、十回向、十行、十住,那更不必说了。连等觉菩萨都常常在一起,何况等觉以下的?这就是经上讲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是极乐世界的殊胜,你看遍了大藏经,其他世界里面所没有的,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有这样的殊胜庄严,所以怎么能不发愿往生西方?

  底下这句,这是更究竟了,更圆满了。『亦皆一生,必补佛处』,这是讲你自己,哪怕你是下品下生,你必定也是在一生当中能够修到等觉菩萨的地位,像现在的文殊、普贤、观音、势至,你在一生当中也能到这个地位,这个地位跟佛的地位没有两样,他的智慧、德能与诸佛完全相等。相等,为什么不叫佛?其实他是佛。我们今天讲佛是一个世界里面的教化主,我们称之为佛。他虽然有教化主的资格,但是他没有在教化主的地位上。好像学校,一个学校有一个校长,而他的能力、智慧、资格足可以当校长,可是他现在没做校长,不能说他比校长差到哪里去,那是一样的。他没有在那个地位上,这就叫补处菩萨,这就叫等觉菩萨,所以等觉菩萨实际上就讲他已经成佛了。

  也许诸位要问了,既然成佛了,他为什么不在佛位子上?这个地方诸位就一定要晓得了。你看经典里面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十方世界诸佛无量无边,有的佛度很多众生,法缘殊胜;有的佛度几个众生,寥寥无几,这什么原因?不是他的智慧不一样,不是他的能力不一样,是他在因地当中跟大众结的缘不一样。有很多人他在因地当中广结法缘,他成了佛真热闹,他弟子多。有些人性情古怪,不肯跟人结缘,所以他将来学佛成了佛之后,他度的众生很少,就是那几个有缘的人,除此之外,没有跟人结缘的,那人家就不听他的。这就是看你自己了,如果你想将来你要成佛,你的法缘殊胜,你在现在就要广结法缘,将来自己成佛了,自己有了道场了,法缘就殊胜了,不但成佛了,现前就如此。

  你们诸位发心出来讲经说法,将来你讲经说法有没有人听,就看你与众生有没有结缘。你的听众很多,你结的缘深。你的听众很少,没几个人,你是跟众生没结法缘。可见得与众生结法缘是一桩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有这个机会跟大众结法缘,千万不要放过。诸位晓得印经是结缘。今天有个同学跟我说,他有个朋友发心印经,印什么经?常常看到的经,这个经没什么大用处。我这个地方印经有两个原则,第一个是印讲的经,马上就结缘,就有效,经一印了,多少人在听讲,这个因缘殊胜。第二种,我印的是绝版的经书,没有流通的,找不到的,这是续佛慧命,这是与十方三世诸佛结缘,要懂这个意思。印绝版的,这书没有了,市面上没有流通的,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结法缘。印讲的经与现前的众生结法缘。绝不凑热闹,大家印这个经,我也印这个经,我不凑这热闹,看看我们大家将来再有这个力量,我们来发起。

  我现在手上还有一部法宝,绝版的,什么书?《四十华严》的注解。我们现在不是有吗?是有。我们现在这个本子是《普慧大藏经》的本子,就是这个大本的排的字。这个本子现在已经很普遍了,广定法师印的大藏经里头也有。我现在手上这个本子是金陵刻经处的木刻版本,线装书一共有二十册,如果我们要印的话,可以把它分印装为四册,五本装订成一册,这个分量跟我们的《弥陀经疏钞演义》上下册,跟《法华经大成》是差不多的,也像那么大的本子,就是四本。这个书的好处是字大,印出来之后跟《法华经大成》的字一样大,值得印,因为它是绝版的本。印这个书是两层功德,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结法缘,又与现在大众结法缘,因为我们讲堂是专讲这部经,所以这是非常难得而殊胜的功德。

  我们看看,如果大家有兴趣,很热烈的来响应,我们就来印,把这部书印出来。这个书的样子,我告诉诸位,你们现在看到的《华严选读》,《华严选读》就是这个本子。我是在这里面选了两章,就是观自在菩萨这一章,就是这一章是《四十华严》的,因为它有注解。《华严选读》里的这一篇是从金陵刻经处的本子选出来的,那个字的大小就跟那个一样。如果大家是热烈的来发心,我们可以做这个功德。所以你们成佛了要想度众生,一定要与众生结法缘。我们现在在美国,大概每年都要去讲两、三个月,我们用的本子就是《四十华严》。我现在在外国也是如此,只讲《华严》、《弥陀》,其他的一概都不讲。再看底下一段经文:

  解【夫上善一处。是生同居。即已横生上三土。一生补佛。是位不退。即已圆证三不退。】

  这一段旁边有几个小字,「根据了了」这四个字的小注非常重要。我在前面讲过,《要解》里面这些小注是「画龙点睛」。圆瑛法师说这一段是《要解》的眼目。你看一个人,眼睛重不重要?眼睛最重要,这一小段就是整个《要解》的眼睛。带业往生就能与补处菩萨同俱一会,这个不得了。补处菩萨是在实报庄严土,三贤菩萨是在方便有余土。你看凡圣同居土就跟他们在一起,岂不是已经也同样证得三土了?所以我在前面说过,凡圣同居土的人有实报、方便有余土的享受跟待遇,就是这个意思。

  这我在讲席里常常讲,他方世界没有,哪怕你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生的,你也天天能见到补处菩萨,也天天跟他们在一起讨论佛法,所以就是圆证三土,『圆证三不退』。不但里头的位不退,三贤菩萨的行不退,地上菩萨的念不退,你也同时都有了,都具足了,岂不是上三土的待遇享受,你统统都得到了。蕅益大师在前面讲,这个法门是最圆最顿,道理就在此地,所以这段我们千万不能够轻易看过。这是具体说明了西方世界的殊胜,找遍大藏经,你找不到这个境界,唯独西方净土如此的殊胜。所以一个人学佛如果不知道发心往生西方世界,那真叫愚痴。

  我们今天印经、讲经、研究教理,偏重在三部上,《梵网经》、《四十华严》、《阿弥陀经》。诸位要晓得,这是三十多年来的经验,在一切经里面选这三种,不简单。确认这三部经是成佛的大道,所以我们研究、修学、弘扬都在这三部经上。初学《阿弥陀经》的人,这个本子就是最好的本子,有《要解》、有《讲义》、有《劝修念佛法门》,后面《西方确指》,这也是我选的,选给初学的。有这本就足够了,理论、方法、境界都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你要是更深入的,那就得看《四十华严》与《疏钞演义》,那就更清楚、更明白了。所以这本就是结缘,那两本是深入。再看下面经文:

  解【如斯力用。乃千经万论。所未曾有。较彼顿悟正因。仅为出尘阶渐。生生不退。始可期于佛阶者。不可同日语矣。宗教之士。如何勿思。】

  这几句话是蕅益大师苦口婆心的在劝勉我们。如上面所讲这部经的功用,这部经的力量、作用,底下这句一定要记住,是『千经万论,所未曾有』,这句话是真话不是假话。蕅益大师也是遍参三藏而得到的,不是听人说说就选择这个法门,不是道听涂说,是自己遍历三藏才发现的。

  《要解》,我记得在李老师会下,大概是民国四十七、八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我还没出家,老师指定我读《弥陀经要解》,期限是三个月。我用的注子是两种,一种就是这个注子,圆瑛法师的《讲义》,另外一种是宝静法师的《亲闻记》,这两种注解在我们台湾都普遍的流通。二十多年以前在李老师会下,由他老人家指导,研究三个月把这个经典研究完了,向他报告,他问我读了以后觉得怎么样?我告诉他,不甚明了,不甚明了,真的不甚明了。李老师是当众大大的把我赞叹了一番,说我有了很大的进步了。不甚明了,有了进步了。如果那个时候像现在这么明白的话,那我死心塌地就宣扬这一门。我这门要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讲,讲到现在那也讲了几十遍,讲了一百、两百遍了,那我今天就是阿弥陀佛了,哪一个人看到我不叫我活阿弥陀佛。

  那个时候读了怎么样?同样的《讲义》,不懂。摆在面前就不行,念了怎么样,还是要搞别的经。研究完了之后就把它放在一边,不再去理会,功夫是下了,理论没贯通,似懂非懂,方法也不清楚,境界是一塌糊涂。所以这么多年来许多的大经大论都涉猎过,都讲过多少遍,现在回过头一看到,这《要解》真不得了,《华严》、《法华》都比不上,才发现二十几年以前看不出来,同样是真货,不识货。好像珍珠、玛瑙、七宝,一大堆摆在面前,这是最好的,无价之宝。当时把它当作是玻璃球,踢到旁边去了,没看上眼,不识货,搞了这么多年才有一点眼光了,才能够知道好歹了。

  这个时候真正才发现《阿弥陀经》是一切经里面第一经,在《华严》之上,《华严》可以帮助它,帮助什么?帮助修行。《阿弥陀经》里的理论,这些方法、这些境界,如何运用在我们现前实际的生活上,如何帮助我们将来往生提高品位,那《华严经》有功德。所以《华严经》你看五十三参,五十三参所主修的就是修念佛法门,自始至终「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较彼顿悟正因』,这句是对禅宗讲的,禅宗比不上。禅宗顿悟正因,『仅为出尘阶渐』。所以禅家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什么地位?是大乘的见道位,见道了,如果见道要不修,还是要退转,还是不管用。你见了道不修怎么行?所以必须『生生不退』。你要修,你要修道,见道而后修道,修道而后证道,『始可期于佛阶』,才能够与诸佛一鼻孔出气,这是禅比不上,诸位一定要明了,禅比不上。你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去看,你看《禅宗语录》里面,多少大彻大悟的还是要投胎,这一投胎有隔阴之迷,比比皆是,所以说是不可同日而语。旁边小注这是点睛。前面小注「从来未经道彻如此」,这个话是真话,意思就是说从来没有说得这么透彻过。这个地方要晓得,铁案,这是永远不能推翻的真理,禅比不上。

  底下说,『宗教之士』,「宗」是指宗门,「教」是指教下,换句话说,除净土之外,包括了各宗各派。『如何勿思』,你们为什么不多想一想?八万四千法门,念佛第一,这句话有几个人能够相信?真正是难信之法。

  我前面跟诸位说过,讲《阿弥陀经》的道场很多,法师也很多,讲《要解》的不多,讲《疏钞演义》的更少。《疏钞演义》的第二遍,你们没有听到不要紧,希望这第三遍要认真,一次都不要缺。第三遍跟第二遍的境界不一样。第二遍是徐居士启请的,他没来听。他找我,第一遍讲完了之后,他说「太好了,师父,你再讲第二遍」,「好」。我讲第二遍了,他不晓得来了几次?第二遍我们一共是讲了三百三十五次,讲圆满。第三遍那就更精彩了,希望大家千万不要放过这个机会。听录音带那是不得已,总没有现场得受用。不能到现场来,不得已才听录音带。这是第四段,「力用」介绍完了。

  下面是第五段,「明教相」。「教相」是什么?要拿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这个课程应该编排在学佛过程当中是哪个阶段,好像我们排课一样,把它排在什么样的学校?排在第几年级?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在此地首先说明。

  解【第五教相。】

  这是五重玄义里面第五段,也是最后一段。

  解【此大乘菩萨藏摄。又是无问自说。彻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多障有情。依斯径登不退。】

  这个『教相』讲得就特别了,真是特别法门,所有的言词都特别。佛说法,说这一切法,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类,就是大乘跟小乘,这两大类是显然不同。因为小乘的教学只断见思,只破人我执,没破法我执;只讲到第六意识,不讲七、八,这是对于小根性人所说的,所以他的果只到阿罗汉果。大乘菩萨心量就大了,志向也大,他的目标是成佛,叫他证得阿罗汉果,他不满意。这部经在大小乘里面就是二藏,声闻藏跟『菩萨藏』,它是属于「菩萨藏」,不但是菩萨藏,前面说过了,说「大乘圆顿教所摄」。圆极了,顿极了,你看看,七天能成功。顿是快,哪个法门能比这个更快?

  密宗说「即身成佛」,理论不错,几个人能做到?这部经七天往生,真能做到,每个人都能做到。前面大家看过了,一往生就圆证三不退,就能够得到实报、方便土的待遇和享受,这不是极圆极顿是什么?这一往生就是寂光净土、实报土的待遇跟享受,那就成佛了,那不叫成佛叫什么?完全是佛的享受、佛的待遇,真正的即生成佛。经的圆满、经的顿超,在一切法门里头没有能够跟它相比的。

  『无问自说』,因为这样圆、这样顿、这么样的特殊,所以没有人能够问。佛不要等待别人问,自己就说了,所以在十二种体裁里面是属于「无问自说」。佛为什么要说?底下说出所以然的道理,是『彻底大慈之所加持』。如果佛在四十九年说法当中要不说这部经,佛的慈悲不够圆满,为什么?一切法门当中,无上的法门、最圆最顿的法门,他没说出来。佛要说出这个法门,其他的法门统统不说,佛法就是圆满的。说一切法门,这个法门不说就不圆满。诸位要晓得这个意思,这才真正是彻底的慈悲心。这个慈悲所加持,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慈悲心的流露,它的作用是『能令末法多障有情』,「有情」是指众生,特别是指末法时期,因为蕅益大师那个时候已经就是末法时期了。末法时期的有情众生,烦恼业障太重了,换句话说,修什么样的法门都有障碍,都不容易成就。不管你修哪个法门,说得好听,其实都是不得其门而入,唯独这个法门能成就,这个法门的功德不可思议。

  「至心称念一句佛号,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要紧的在「至心」,至心就是诚心。心地清净,一个妄念都没有,这种清净心、至诚心念一声佛号,就能够消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到后来经里面还说到,还要来讨论,为什么这句佛号有这么大的力量?我们今天念这个佛号为什么不得力?不是至心,佛号是念了,心不一样,所以它作用不相等。我们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不是用至心念,是用妄想心、杂乱心在念,所以我们成就才有限。这就是我们修行是不如理、不如法,没有依照理论,没有依照方法,虽然这句佛号六个字没念错,可是这个力量很有限。

  『依斯』,就是依照这部经典,可是依照这部经典,诸位要晓得,依照这部经典里面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去修学,才能够『径登不退』,「径」就是道路,捷径。持名念佛,古人所谓是「径中径又径」,「径」是近路,最近的一条道路。整个佛法教学,大乘是近路,小乘是迂回。大乘法门里面,禅是近路,禅要跟净土比,净土是更近,比禅还要近,所以它是近路里面的近路。只要带业往生,必证三不退。再看底下一段:

  解【故当来经法灭尽。特留此经。住世百年。广度含识。阿伽陀药。万病总持。绝待圆融。不可思议。】

  这是大师引用《无量寿经》里面几句话,说明,也是证明,这部经的不可思议。佛也有法运,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间都有运气。每个人在一生当中有五年最好的运,也有五年最坏的运。希望是好运在晚年享好,年轻的时候运气不好能扛得住,好运要是早享掉了,晚年享坏运那就很悲惨,所以福报要留到晚年享,就是真正会享福的。也许说好运来了怎么办?好运来了可以不要,可以不享受,给别人去享受。不享受,你这个好运会转到后面去,这是我们自己要懂得。

  譬如年轻的时候发财了,要记住这是你一生当中可能最好的运,发财了。可是你要知道,那个财会散掉的,保不住,经上讲「财为五家所有」。这个时候来了怎么办?来的时候你做布施,一个都不要。除了我自己像平常一样的,我这个粗衣淡饭,我的生活能过得去,所有的钱财来的时候,统统布施,统统做好事,把它散掉,散掉,你永远存在那个地方。不是说你这个运气一走掉,五年之后,你以后就不会再有发财的机会。你要是能把它散掉之后,以后又来了,为什么?你没享受到。这个道理你们去看看中国历史。范蠡大家都知道,越王勾践的大臣。我们中国大陆上拜财神,财神就是范蠡,不是像台湾,台湾供的财神是关公,我们真不懂它什么意思。关公一生没发财,他是个将军,而且在《三国志》上对他的批评不好。这个人非常傲慢,刚愎自用,所以以后打了败仗。怎么会拜他作财神,这是我想不通。

  拜范蠡作财神有道理。他就明白这个道理,他的福报来了,你看他官做得这么大,帮助越王勾践把国家复兴了,真正复兴了,不容易。他的国家是被灭亡了,他们这个大夫,文种,勾践,三个人同心把国家能恢复起来,把吴消灭掉,国家复兴。这一复兴之后,他就走了,因为他对于越王勾践的个性非常清楚,他只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在他有难的时候,他需要你,他什么都听你的。到一旦有了天下,作了皇帝,天下太平的时候,他怕你才干太高了,总要想办法把你杀掉,怕你将来夺他的位子,所以这个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所以他功成身退,他留了一封信给勾践,他自己走了。

  走了以后,改姓名,怕越王勾践找他,陶朱公就是他,去做什么?做生意,他不做官,做生意,做生意发大财,三聚三散。发大财之后,他全部布施,布施完了,从小慢慢再做起,没做几年他又发大财了。发一次他就散一次,没几年又发了。这是什么?他那个好运永远走不完,为什么走不完?他不接受,所以他一生走好运。我们一般凡夫一发财马上就收,收了就完了,再没有了,你一生中最高峰的五年过去了,后来再不会有这么高峰的五年了。

  中国大陆拜财神是拜范蠡,很有道理。这个人真正是个绝顶聪明智慧的人。你看在政治上,他作到宰相,功成身退,做买卖发大财,而且继续不断的发财,发一辈子财,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找不到第二个,所以商人拜他作财神真有道理。拜他做什么?学他。散财是布施,财布施得的是财富。他一发财就布施,后来一次发的比前面更多,为什么?他布施的多。那个时候佛法没到中国来,那是春秋战国的时候,佛法没到中国来,佛法从汉朝时候才到中国来的。范蠡所作所为跟佛经里面所讲的没有两样,可以说完全把佛法的理论、方法、境界都用在自己生活上去了,他就是个活菩萨。

  这个地方大师引用《无量寿经》里面的话。佛的法运,佛也有法运,我们一个人有运气,佛也有运气。释迦牟尼佛的法运只有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佛法传到中国来的时候是正法的末期,像法的初期。佛灭度之后一千年,佛教传到中国来,《大集经》里面讲的,「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中国禅宗这么兴盛,正是因为佛法是像法时候传来的,天下的丛林都是禅家的道场,正好符合释迦牟尼佛所讲的缘,是符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

  据中国历史上的记载,佛法到今天是三○一一年,就是末法一万年当中,已经过了一千年,我们是末法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第二个一千年,今天才十一年,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佛法什么时候灭?还有九千年。他走了,佛法还有复兴的时候。九千年之后,佛法灭了,灭了,佛真慈悲,特别留这部经,这部经是最后面,一切经都灭掉了,《阿弥陀经》还能够在这个世间延续一百年,这个不可思议。『特留此经,住世百年,广度含识』,在法灭尽的时候,一个人要是遇到《阿弥陀经》,还能称念一句阿弥陀佛,这个人的善根、福德那真是无比的深厚,他就能往生。

  底下比喻,『阿伽陀药』,「阿伽陀」是梵语,像我们中国人所讲的万灵丹一样。『万病总持』,这种药是什么样的病症都能够适合。拿来比喻净土法门,净土法门能够总摄八万四千法门,换句话说,是八万四千法门的总纲领。你修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是圆摄一切法门。你修其他法门是在枝叶上修,你修念佛法门是在根本上修,这一桩事情在《四十华严》里面是太清楚了。你看《四十华严》一开头是教你念佛,到最后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就是告诉你这个法门是八万四千法门的总法门,是根本法门。当中五十一位善知识所代表的就是八万四千法门,那叫助修,那是枝叶,正助双修。如果你得到正修的法门,不要助修一样成就。你要得的助修法门,到最后还是要搞念佛法门才能成就,要不然是不能成就。这个意思在《华严经》里面显示得太清楚了。所以说『绝待圆融,不可思议』。

  圆瑛法师在《讲义》里面跟我们说的,为什么「绝待」?绝待就是没有人跟它相比的。说能念之心,心就是佛,所念之佛,佛就是心,能所双亡,心佛一体,这就是绝对,这就是圆融。这种念法,在念佛法门里面是属于理念,就是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也是从事修上渐渐得到的,所以现在大家不要着急,一定要按部就班,老老实实把这句佛号念好,先念到功夫成片。到功夫成片了,再继续努力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提升到一心不乱,得到事一心之后,再提升到理一心不乱。像爬楼梯一样,我上了第一层楼了,再上第二层楼,上了第二层了,再上第三层,千万不要楼梯一步还没有踏上去就想第三层,那叫做梦想、作梦,永远是达不到的,一定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向上提升。

  末后这段是一个比较,也是特别的劝勉:

  解【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华严奥藏,法华秘髓』,这是在一切大乘经典里面,这两部经大家都知道是一乘圆教的大经,一乘圆教。也许诸位听了之后又怀疑了,古大德为什么不把《阿弥陀经》判作一乘圆教?而将《华严》跟《法华》判作一乘圆教?《梵网经》还是别教一乘,圆教一乘就两部。这个判教不是佛判的,诸位要晓得,是后来祖师大德们判的。判教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蕅益大师要来判教,他一定把《阿弥陀经》判作圆顿一乘,这是无可怀疑的。我今天的看法,我也觉得《阿弥陀经》是圆顿一乘。他是拿圆顿一乘的这两部经典来做个比较。「华严」,「奥」是深奥,「藏」就好像是仓库。《华严》是佛法的根本法门,无有一法不高,所以说一切法皆是《华严》眷属,一切法皆是《华严》枝叶,这是一点没错的。「法华秘髓」,《法华》是一乘法的精华,《华严》是一乘法的总汇,《法华》是里面精华。

  『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此」是指什么?「此」不是指的经,是指的一心不乱。我们在讲席里面曾经说过很多遍,《华严经》的一真法界是所入,《阿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是能入。你怎么样能入一真法界?一心不乱就入了。《华严》好像是个宝藏,大的宝藏的仓库,《阿弥陀经》好比是仓库的一把钥匙,你拿不到钥匙进不去,你想想看《阿弥陀经》要不要紧?没有这把钥匙,虽有宝藏,是空的,得不到受用。拿到这把钥匙,受用就自在了,能所不二。所以说这部经与《华严》、《法华》是等量齐观的,都是「一切诸佛之心要」,是「菩萨万行之司南」,「司南」是指南针,菩萨一切万行的正确方向。这部经是跟你讲的无量觉,「皆不出于此」,不出于一心。『欲广叹述,穷劫莫尽』,要是详细的讲,讲上无量劫个无量劫都不尽。『智者自当知之』,聪明智慧的人,自己应该要明白。到这个地方玄义介绍完了。

  下面就是我们正式要讲《要解》了。玄义就是《要解》的纲领,是《要解》的介绍。从这段介绍,我们认识《阿弥陀经》在一切经里面,它的分量、它的重要性、它的理论依据、它的修学方法,以及它的无量无边的功德利益。我们真正明了之后,对于这部经怎么能不发心去研究?一切经可以不读,可以不研究,《阿弥陀经》不能不读,不能不研究,要认真的去研究,要深入的去研究,然后你才晓得这部经在一切经中真正是第一经。第一经是要第一大福报的人才能遇得到,不是第一大福报遇不到。

  福报也是培养的,我刚才就跟你讲了,我在二十几年前,李老师教我读这部经,那个时候就是没有福报,有好老师在旁边指导也是空过了。这么多年来天天在修福,修福修慧,现在有这点福报了,一看,经摆在面前,眼睛放光了,这个里面好东西看出来了。你看,以前同样这部经,同样这个注解,摆在面前就是没有看出来,俗话说「有眼无珠」,没看出来,到现在才看出来。我自己也感觉到,虽然花了三十年的功夫,也算很幸运,为什么?还有人用三十年还没看出来,我这三十年毕竟还能看出来,在佛法里把这个宝贝找到,这不简单,很安慰,我也很值得。好,我们念佛回向。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