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掀开经本,第四十八面,倒数第二行,「别明三慧」。「具足三资,方名闻慧」,菩萨所修的叫三慧,闻慧、思慧、修慧;小乘人所修的称为三学,戒学、定学、慧学。大乘在小乘之上,三慧当然要在三学之上,没有三学决定没有三慧,这是同修们要记住的,千万不能发生误会。我在早年讲经的时候,曾经有个学生对于三学、三慧就发生错误。有一天这个学生来告诉我,他说法师,我已经听经听了两年,我明天不来听经了。我就很奇怪,我说你明天为什么不来了?他就说我听了两年了,我有闻慧,还没有思慧、修慧。他这一说我就懂得,我就明了了。我说你是两年听经是闻慧,然后再回家去想两年,是思慧,想过两年之后再去修两年,就叫修慧,对不对?他说对。我说你今天这一座要不要听?他说今天我听。我说好,你今天听就好。
我就特别给大家解释一下,我们凡夫,闻思修这三个字统统都没有,千万不要搞错。如果认为我们现在这个听经就叫闻慧,实在讲,你所听的叫一知半解,一知半解哪能算智慧?搞了两年一知半解,再回去用两年时间去胡思乱想,思慧,这胡思乱想;胡思乱想回去然后再盲修瞎练,那叫修慧,那就完全搞错了。所以,闻思修它下面有个慧,如果不讲慧,闻思修我们这样讲法还勉强讲得过去,它底下有个慧。这个慧是什么?是戒定慧的慧。我们想想,我们是不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开完智慧之后,那个时候闻思修才叫做三慧。可见得菩萨修的在阿罗汉、辟支佛之上,这是我们学不到的,这是诸位同修要记住,千万不要发生误会。不要把一知半解当作闻慧,胡思乱想当作思慧,很多人是这样的,真是可惜。
三慧究竟是什么?这个三慧菩萨修法,这三个字实在讲是表法的意思。闻代表接触,我们耳听音声这叫闻,眼见色也叫闻,口尝味还是叫闻,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用这一个字做代表。为什么不用见做代表,而一定要用闻?这个诸位念《楞严经》就晓得了。《楞严经》上文殊菩萨为我们拣别法门,他老人家讲,「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所以就用这个字来做代表。它是代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接触就明了,从明了这个意思来讲就是思慧。通常譬如我们遇到什么问题了,就会说让我想想看,想一想就明了。菩萨要不要想一想?菩萨再想一想就变成凡夫了,因为想一想是用第六意识,是用八识。菩萨不用八识,所以不必要想,一听一接触就了解,这个了解就叫做思。从了解这个地方叫思,从接触叫闻,表这个意思。明了了就不会发生错误,就不会迷惑颠倒,不错误、不迷惑,这叫修。
由此可知,闻思修是一桩事情,一次完成的,不是有三个层次,没有,一下完成的。接触、明了、不迷,接触是闻,明了是思,不迷是修,这才是菩萨!所以,必须智慧现前之后才能办得到,我们凡夫接触了,都是迷惑颠倒,接触了也没有法子了解真相,这是一定要知道。我们现在念佛人,这一句阿弥陀佛,信愿持名很不可思议。不但具足小乘的三学,戒定慧都在一句佛号之中,连菩萨所修的三慧也在一句名号之中,这是确实不可思议。
我们现在看蕅益大师在经上给我们的开导,「具足三资」,具足三资就是信、愿、行,一个人真正能具足这三个条件,这就是闻慧。忆念无间,我们忆佛念佛不间断、不夹杂,决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认定西方极乐世界才是我们的老家,才是我们的故乡。弥陀慈父,诸上善人是我们的兄弟、同志、道友,所以念兹在兹,一天到晚我们念的、我们想的就是这桩事情。求生西方这个意念就如同游子思乡,离开家乡在外面很多年,总是想回家去看看,特别是在外面不得意的时候。在外面很得意,把家就忘掉了,在外受苦受难,就常常会想到故乡,会常常想到父母,家乡的这些亲戚、父老,特别是在不得志的时候,在困苦的时候。我们在此地不得志,搞六道轮回,八苦交煎,所以思归的心非常之恳切。这个样子念念记忆,无有暂忘,这样修学,这叫「事持」,这是在事上用功夫,行!莲池大师讲过,果然能这样用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有分,有我们这一分。如果能明白理当然更好,理不明白也没有关系,由此可知,只要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菩萨闻慧就具足。
我们再看底下所讲的,「净念相继,无有间断,故名思慧」,这就是实在讲思慧里面,修慧也包括在其中。前面跟诸位说过事,这个地方我们看到理,「心作心是,心境一如,能所不二,即是理持」,这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确实有了相当的觉悟。西方净土实在说就是依据这个道理,这两句话是世尊在《观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同修们有许许多多的疑惑,特别是在学佛的过程当中,你接触的道场很多,接触的法师大德很多,每个人的讲法都不一样,听多了就怀疑。怀疑的时候你们来问我,我跟你说的这个,你明天去问别的法师,别的法师又说一个,你到底听哪个好?到底哪个是正确?哪个是说错了?如果要不深入经藏,研究大乘,没有标准。你说这些法师,哪个法师是标准?有名的法师,名师可多了,在报纸杂志上、电视上打知名度的名师很多。
在从前实在讲,学佛我们找到一个善知识,标准的善知识好找,现在找不到了。从前人都谦虚,都说我不行,我不如那些法师;现在人不是,「我行,那些法师都不如我」,现在变成这个样,每个人都说自己行,结果我们搞得没法子,不知道哪个是真正善知识。在过去,凡是闭关的,或者是住山的、住茅蓬,不下山的,这个人决定是善知识,你去参访,去问他,决定不会错。为什么?他自己修学要不到一个相当的程度,他不能住山,不能闭关。为什么不能闭关,不能住山?他要去学,去参学;换句话说,他有资格宣布闭关、住山,这个意思就是告诉你,我所学的都毕业了,都学完了,没有地方再学了,这个人是善知识。我有问题去请教他,他要答不出来,你就把他关门打开:不要闭了,跟我一道去参学去,还去当学生去,没有资格当老师。从前是这样的。
学成之后,当然是要弘法利生,弘法利生没有缘分,以前的善知识不宣传的,没有缘分,没有人知道他,那怎么办?只好闭关,是这个样子闭关的,闭关的人就是修行真正有成就的人。没有成就,像古人所讲的,「赵州八十犹行脚」,禅宗的大德赵州和尚,八十岁还要到外面去参学,还要去参访。为什么?自己没觉悟、没开悟、没有见性。难道八十岁了不想舒服舒服,闭闭关住住茅蓬,清净清净,那不是很自在吗?自己没有成就,没有成就,就得要到处去参访,到处去向善知识请教。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到普贤菩萨那里毕了业,以后不要再参学了,他可以闭关,可以去住山,他没有事了。所以,那个时候我们找善知识有个标准,现在没有标准,现在到哪去找去,这是个很麻烦的事情。没有标准,我们学习就非常非常的困难。
幸亏还好,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对我们现代的社会就了如指掌,他就很清楚,他给我们留了一条路。这个路就是「四依法」,末法时期我们遵守这个方法,等于佛陀在世没有两样。第一条教给我们「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世尊灭度之后,我们唯一的依靠是经典。任何人给我们讲经说法,如果经典里面没有依据,我们都不接受,我们也不要信他。譬如说有人讲念珠,我都遇到很多人,念佛念到念珠头了,是不是要转过来,重新念到念珠头;是不是不可以过去,又要回过头来,从这里再念起。问我念珠头摸过去,是不是有罪?查遍《大藏经》,佛没有说这一条,依法不依人,就没有事情了,问题就解决了。他跟你讲这个,根据在哪里?那个经典依据你要找出来,你给我看看,我才能相信;没有经典的依据,我们不接受,菩萨来了也不接受。
那佛来了怎么办?现在还有些人说,我是什么佛再来的,这个没有法子,佛来了有什么法子?佛来了也不接受。为什么?佛佛道同。所以佛称作如来,如来里头有个意思,「今佛如古佛之再来」,讲的一定是一样。你说你是佛,你讲的跟释迦牟尼佛讲的不一样,那你是假佛不是真佛;你所讲的跟释迦牟尼佛讲的一样,那你是真佛不是假佛,佛佛道同。不会说再来一尊佛,讲的那一套跟释迦牟尼佛讲的不一样,没有这回事情,千万不能相信。现在这个世界,《楞严经》上讲得很好,「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你看多可怕。所以你记住四依法就不上当,我依法不依人,经典是依据。
第二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经典,这讲到经典了。经典有了义经,有不了义经,了义经跟不了义经都是佛说的,了义经是佛讲的真话,真实话;不了义经是佛讲的方便法,是善巧方便来接引你。什么叫了义,什么叫不了义?能够教你一生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的,这叫了义。凡是教你断恶修善,得定开慧,但是出不了三界,也没有办法成得了佛道的,这些经典就是不了义,这个当中一定要把它辨别清楚。我们在一切经里面,说老实话,古德所说的,一生圆满唯有《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究竟了义,了义当中的了义。《无量寿经》古人称之为中本《华严》,《阿弥陀经》称为小本《华严》,这三部经是同类的,三部经都是究竟了义。我们选经就知道应该怎么个选法了,我们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我们能够选到了义当中的了义,这个难得,非常非常的不容易。
第三,佛教给我们「依义不依语」,这一条很重要。因为我们中文的经典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翻译过来的,我们就起了怀疑,到底有没有翻错?要翻错了,我们依靠这个经典,那不叫冤枉吗?其实古人,第一个对于经典翻译有怀疑的,就是玄奘大师。他为什么跑到印度去取经?就是怀疑从前翻经的大师可能翻的有问题,所以亲自到印度去,在印度住了十七年回来,来去一共是十九年。回来以后,对于中国古时候这些译经大师所翻的经典,他老人家没有说哪部经典有问题;换句话说,玄奘大师完全默认、承认,他们翻得没有错,翻得没错,玄奘大师就给我们做证明了,我们真的是死心塌地了。同时,一部经典往往有很多人翻译,一个原本两个人翻,不可能翻的中国字完全相同,不可能,决定在文字上不一样;三个人翻三个不同,四个人翻四个人不同。《无量寿经》十二次翻译,就是十二个本子,文字都不同。文字虽然不同,意思同就行了,这是免除争论,所以佛教给我们依义不依语。
语言,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所以各种翻译都没有关系,只要意思对了,多说一句,少说一句,这个不要紧,意思对了就行了。像玄奘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跟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你们两个对照对照,就不一样,文字就不一样,这个本子弘法团里面很多。但是意思都对,玄奘大师并没有说罗什大师翻的不对,不但没有说罗什大师翻错,对罗什大师所翻的非常赞叹。从什么地方知道他赞叹?从他的学生窥基大师。中国法相唯识宗是窥基大师建立的,所以在法相宗,第一代开山祖师是窥基,不是玄奘。玄奘是他的老师,只是把经译过来,成立一个宗派是在学生手上,所以窥基是法相唯识宗第一代的开山祖师。他有《阿弥陀经》注解,注解的名字叫《通赞疏》,通是通达的通,赞是赞叹的赞,《阿弥陀经通赞疏》就是窥基大师作的。
替《弥陀经》做了个注解,用什么人的本子?他没有用他老师的本子,他的老师是玄奘大师,他没有用老师的本子,还是用鸠摩罗什的译本。这就是告诉我们,他们师徒二人对于罗什大师译本的赞叹、尊重。要照现在人来讲,现在人是感情用事,一定是我老师翻的本子,我来注经一定注老师的,还会注别人的吗?那个老师,如果学生给经做个注解,不用我的译本用别人的,「这个学生瞧不起我」,现在人的心理。古人不是如此,古人的确是依法不依人,罗什翻得好,同时已经流通了,玄奘大师算新译的,译得也不错,决不在他之下,一个已经流通了,一个就提供给大家做参考就好了。你看看,这是什么样的心量,完全是弘法利生着想,绝对没有想到个人的名利,个人的成就,没有,没有这种意念。这是依义不依语,我们要记住,免除许许多多的争论。
第四个是「依智不依识」,这一点同修们也要特别留意。因为有人误会了,好像完全要依理智,不依感情,这个人不就是无情了吗?很多人都向我说这个话,人无情,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其实你们自己迷惑颠倒。你们哪有情?你们那个情是假的,虚情假意,你哪里有真情?今天好了,明天就闹翻了,有什么情?可见得是假的,不是真的。什么是真正的情?给诸位说,理智是真实的情,永远不会有错误。所以菩萨不叫爱,其实慈悲跟爱是一桩事情,慈悲就是爱,爱就是慈悲,为什么用两个字?从感情里面生的叫爱,从理智里面生出来的叫慈悲。换句话说,慈悲是真爱,平常你们讲那个爱是假爱,你们会变心,慈悲那个心是不变的。所以说真正的情,真正的爱,佛菩萨才有;要讲到最低,那要到阿罗汉才有,阿罗汉以下的统统没有。
所以,佛在经上讲,《四十二章经》、《遗教经》上跟我们说,警惕我们,你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意思;证到阿罗汉之后,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没有证到阿罗汉之前,不可以相信自己意思。为什么?你自己意思是捉摸不定,天天在起变化,无常的,那怎么能作为标准?所以这要知道。四依法记住了,末法时期也不会轻易被人家几句话就动摇了信心,几句话就把自己修行的功夫给断掉,那就可惜了。所以说这个四句教训太好了,佛虽不在世,依照这个四句,如同佛在世间没有两样。这里就跟我们说出原理,这是经上讲的,佛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所以,你们学佛,学佛到哪里学去?到寺庙里面来学得到吗?寺庙里头没有佛。找一个高僧大德,高僧大德也没有佛,名山宝剎里面去参访,也没有佛。你没有听说从前参学的人,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踏破铁鞋是走遍天下名山宝剎去参访,都没有,都没有佛,佛在哪里?你心就是佛,一下觉悟了,心觉悟了,那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是真的。
所以,你们要学佛,到哪里去学?到你们自己心地去学,我们要展开《无量寿经》,清净心是佛,平等心是佛,觉心是佛。我给你讲三皈依,皈依佛,觉而不迷,觉心;皈依法,法是正而不邪,是正心,正大光明;皈依僧,僧是清净心,三宝都在自心之中,不在外面。外面哪有宝,外面没有宝,外面这个地球、太阳系都有成住坏空,哪来的宝?宝在自性当中。所以,你说学佛要怎么个学法?我们净土宗,这跟诸位同修说过多少遍,觉正净三门特别着重在清净心,我们心清净就对了。所以也有同修来问,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是不是一定要吃素?他来问我,你们同修要代我答复一下,你们怎么答复?《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都没有说一定要吃素,经上找不到。经上如果找到说一定要吃素,不吃素念佛不能往生,经上有,那就没有话说了,经上没有。
经上讲的往生西方条件,三个条件信、愿、行,就这三个条件。蕅益大师讲得很好,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决定在念佛功夫之浅深,没有说吃素。所以,对这个问题,你家里环境不许可你吃素的,你放心念阿弥陀佛,不要认为我吃了肉,念阿弥陀佛有罪。哪来的罪?找,找经典,经典哪一条说这个罪,你找来我看看,我没有看到,我们依法不依人,这个诸位要晓得。但是素食实在是真好,素食运动是我们中国梁武帝提倡的,佛经上没有,梁武帝提倡的。佛经上有劝我们吃素,但是佛没有制定戒条要我们一定吃素,没有说这个。假如说真正吃素才能成就,我们都完了!什么人能成佛?牛羊一定成佛。你们想想,你们吃的素再干净,能比得上牛羊吗?牛羊连油也不要,盐也不要,比不上牛羊。哪有这个道理?所以,佛法一定要有经典理论做依据。
梁武帝提倡素食运动,是他读《楞伽经》,佛在《楞伽经》上曾经说过,菩萨大慈大悲,不忍心吃众生肉;跟我们中国儒家所讲的,「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培养慈悲心的,是这么个道理。所以,佛给我们制定的吃三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这叫三净肉。所以,决定不可以杀生来吃,这是犯戒的。市场已经卖的,并不是为你杀的,你到那里去买,这不犯戒,这是属于三净肉。当然现在的肉食,我劝诸位最好还是不要吃。为什么?我从二十六岁开始学佛就吃素,我那个时候吃素跟你们的观念不一样,我是明白素食的一个好处、一个道理,从卫生上说的。通常你们吃东西讲求卫生,生是什么?生理,保卫生理,这是很有道理,符合现在人所讲的科学精神。
我在没有学佛之前,我在伊斯兰教里面有一年多,回教,我对他们很欣赏,我很喜欢,他们的理论、生活方式,我很喜欢。他不吃猪肉,不吃狗肉,奇奇怪怪的动物的肉他们都不吃,什么原因?他有道理,他不但要卫生,还要卫性,性就是性情,一个善良的性情。猪懒惰,人常常吃猪肉,吸收猪的气氛,他自然就变成懒惰。狗会疯狂,所以奇奇怪怪的东西他都不吃,要选择性情很温和的,选择这个东西,他懂得卫生、懂得卫性,比一般人就高了。我接触佛法之后,素食培养慈悲心,比他那个更高。所以佛家的饮食,素食是卫生、卫性、卫心,保护自己的慈悲心,保护自己的清净心,我明白这个道理,就吃长素了。所以,哪个人要不把那个道理跟我讲清楚,劝我吃长素,我也做不到!我说那是迷信,为什么这样做?我年轻的时候,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都要追根究柢,为什么?你要不把它搞清楚,要叫我接受,我是很难办得到的。所以,素食是卫生、卫性、卫心。
为什么现在我劝同修们最好吃素食?现在我是断了肉食差不多是四十年。我现在看市场上这些肉食这个东西,我有个观念,决定没有四十年以前那个味道。猪肉决定不是从前的味道,鸡肉、鸭肉也不是那个味道。我从什么地方看?我看现在养鸡,养在哪里?养在笼子里,挤得不得了,转个身都转不动,鸡是那么样养大的。你想想看,那种鸡它等于说一生下来就坐监牢狱,无期徒刑,到最后还判死刑,它是什么样的心情?牠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它的肉里面就有毒素,你吃了之后就会生奇奇怪怪的病。从前鸡是什么?都放在外面去养的,没有被杀的时候它心情很愉快,不一样。现在猪也是的,集中被关,都是生下来就坐牢,坐到最后还被杀,所以那个肉一定不好。这是我想象当中,那个肉不是味道。
我有一次去看方东美先生的太太,方师母,我就问她,我说你老人家想想,你三十年前吃的猪肉、鸡肉,那个味道跟现在吃的一样不一样?她很冷静想了差不多有五分钟的样子,答复我不一样,真的不一样!所以从前,三十年前的猪肉、鸡肉可以吃,现在不能吃,不但说它是终身监禁,精神郁闷,它有病;还有什么?现在吃的饲料都是化学的,都是染污,都是严重的染污。所以,现在的人很多年纪轻轻的,得了很多怪病。病从哪里来的?病从口入,你吃东西不小心吃下去的,你不知道。所以,素食比肉食确实是健康,如果说是素食不健康的话,你看我们出家人肥肥胖胖的很多,红光满面,哪有不健康的?我吃素吃了四十年了,你看看我的健康状况,找一个六十五岁的人来跟我比比看!错误的观念,这个要知道。
所以,学佛由心里面去求,也就是说修清净心。我们一切工作,无论是你家庭,或者是你事业上,你要问,于你学佛有没有妨碍?你问这个话就外行。你应当问,于你自己的清净心有没有妨碍?假如于清净心没有妨碍,那就对了,就没错了,不要再去问人了。于自己清净心有妨碍,我们就不做,于自己清净心没有妨碍,你就放心去做。何况你天天读诵《无量寿经》,读诵《弥陀经》、《弥陀经要解》,这个注解了不起,《弥陀经》经文太短了,你念了不晓得它讲些什么?它所讲的都是事,事的后面是理论,你不晓得理论。蕅益大师这个注解,近代印光祖师告诉我们,印光祖师我们晓得是大势至菩萨化身来的,他对于这个注解的赞叹,他说即使是古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个注解,也不能高过其上。大势至菩萨这样赞叹,我们就想一想,蕅益大师到底是什么人来的?他要不是阿弥陀佛,至少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才这样赞叹他。所以,这个注解就是佛经。
《弥陀经》加上这个注解,就是完善的、详细的《阿弥陀经》,所以注解跟经统统都要念。这个本子在此地跟诸位结缘,要好好的去念,这是我们一生当中修学的依据。依这个两本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就是依阿弥陀佛。所以我们学佛,谁是我们的老师?阿弥陀佛是我们的老师。你们不要搞错了,你们是跟净土法门法师学的,净土法门法师算什么,跟阿弥陀佛学。我也是跟阿弥陀佛学,你们跟阿弥陀佛学,我们是同学,所以见了面不要很客气,同学!这是真的。我们依照这个经就是依阿弥陀佛。
经上讲,「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本来佛。是心虽然是佛,我们现在不作佛,那有什么办法?我们现在做什么?我们现在做人,做人还算不错了,说老实话,还有不少人在那里作饿鬼、作畜生、作地狱,这个很冤枉。是心本来是佛,他去作饿鬼、作畜生、作地狱,你说糟糕不糟糕!为什么说作饿鬼、作畜生、作地狱?你一天到晚贪心,贪心是饿鬼,这也贪,那也贪,贪心重的人饿鬼道的业因。所以,人死了以后实在讲是六道轮回,你看一般人讲:死了作鬼去了!六道里面你怎么晓得他作鬼?大家都这么讲,有他的道理。绝对大多数的人可以说死了,百分之七、八十都去作饿鬼了。为什么?贪心重。瞋恚心堕地狱,愚痴心变畜生,这是三恶道的业因。我们用的什么心?今天佛教给我们,教给我们念佛、想佛,我们把这个心念佛、想佛,我们的心在作佛。我们本来是佛,现在又作佛,那怎么不往生?怎么不成就?依据这个理论,我们这一生佛可是作定了,往生决定有把握,一心一意老实去念,这就行了。
如果念到「心境一如,能所不二」,就入了理持,这是真正相应了。心,佛家常说心如太虚,量周沙界,你的肚量有多大?恒河沙的诸佛世界都能装下去,度量,心就像太虚空一样,人到这个境界怎么不自在!今天我们的心量,本来是这么大的,现在变得很小,小得很可怜,两个人都容纳不下,还要闹意见,还要吵架;甚至于更可怜的,一个人自己还生自己的气,你说这糟糕不糟糕?没有外面人,自己跟自己还过不去,冤哉枉也!真是迷惑到了极处。所以记住,经典里面告诉我们,「净念相继,无有间断」,这叫思慧。净念相继这四个字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净是清净心,不夹杂,夹杂,这个念就不叫净念,不夹杂。相继就是不间断,果然能够做到不间断、不夹杂,就是《楞严经》上讲的,「净念相继,无有间断」,这是菩萨思慧你具足了。
「克期办事,利根一日即不乱,中下不定,但能一心,皆得往生,名修慧」,这个说法说得很好,修慧是功夫,就是一心不乱。一心分三等,上等的叫理一心不乱(底下会讲到),中等的叫事一心不乱,下等的叫功夫成片。在《弥陀经》里面,只讲一个事一心、理一心,事一心里面把功夫成片也包含在其中,功夫成片是最浅的事一心。事一心里面也分很多等级,最浅的叫做功夫成片,就是这一句佛号真正起了作用,把烦恼、妄想、习气都伏住了。
你们同修有些问题下午来找我,我不得不说些废话来安慰安慰你们,我所说的叫废话。为什么?给你讲真话不懂,那只好给你讲废话,讲废话听了欢欢喜喜的走了,讲真的不懂。真的是什么话?「阿弥陀佛」,这是真话,真言,密宗里面讲的真言,这是真话。不管你来问我什么问题,我的答复是阿弥陀佛,这是真言。你想想这是不是真的?我有没有解答你问题?解答了,正确的解答了。因为你所问的那些问题统统叫妄想、分别、执着,应当统统放下,老实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对了。果然这一句阿弥陀佛,把你的所有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换过来了,那就叫功夫成片。如果你们每个人都来问,我都是南无阿弥陀佛,你们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我在讲些什么?所以,不得已费些口舌讲废话。
诸位同修要记住,殊不知禅宗棒喝高明,手段高明,净宗也不例外,比禅宗还高明。禅宗用的是棒喝,你有问题向和尚请教,这个口才一开,老和尚棒子就打下去了。为什么?把你那个疑问打掉。开口三十板,不开口也三十板,不开口是无明,三十板把你无明打掉。开口,开口是妄想,把妄想打掉,不开口把无明打掉。所以参禅很苦,天天要挨打。净宗极其高明,一句阿弥陀佛,不管你来问什么问题,统统回答你阿弥陀佛,绝对没有第二念,就是一念。然后你在这一念当中恍然大悟,你就不要去找人,不要去问了,阿弥陀佛什么都解决了,什么疑难杂症全部解决,没有一个问题,这是净宗殊胜之处。我平常应酬很多,也要改过来,以后来问的还是一句阿弥陀佛,问了几天你们大家都不来了。为什么?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来不来,你都晓得,你就不要再来,我也省事。这是说明菩萨的三慧,一句佛号圆圆满满具足了。底下一段,要特别跟我们说明「一心不乱」,这是执持名号的殊胜成就。
「一心圆具三学,三慧,三资粮」,就是一心称念,一心就是专心。专一其心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戒定慧三学都在里面,闻思修三慧也在里面,信愿行三资粮也在里面,这一句佛号叫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如果你这个佛号里面没有戒定慧,没有闻思修,也没有信愿行,那是怎么念法?现代那个录音机念佛,录音机一天念到晚,它里头没有三学、没有三慧、没有三资粮,一天念到晚它也成不了佛,它也不能往生。我们学那个录音机念,念一辈子还是要搞六道轮回,要注意。这就是说不可以有口无心,有口无心没有用;心念口不念管用,一样有用。所以,心里面要真的忆佛念佛,心里头真正有佛。
「我执亡,不为见思所乱,为事一心」,我们世间人最大的执着就是我,把这个身体看作是我,起心动念大概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这是六道生死轮回的根本。你修行修的功夫再好,为什么不能超越六道轮回?就是我执太重。佛法善恶最低的标准,就是凡是做事情为自己利益去做的,统统是恶,凡是利益大众的就是善。为什么标准是这个定法?就是破除我执,因为破除我执才能出得了三界,关键在这个地方,理由在这个地方。所以,起心动念不可以想到我的利害、我的得失,那你是念念都在增长我执,这个不好。起心动念为众生想,为佛教想,不知不觉把这个我淡忘掉了,这就好了。我既然没有了,诸位想想,哪里还有我所有的?自然没有我所有的。所以,你的房子被别人占去,你一点也不烦恼,房子被火烧掉了,你也不关心。为什么?我都没有了,哪来的我所?你这个心就真正清净了,心开意解,功夫才能得力,出三界往生成佛这才有把握。
所以,学佛的人要真正成就,要逐渐逐渐把「我」忘掉。大家一想:这个好难!是,是不容易,否则的话,大家不个个都成佛了。为什么成佛的人那么少?成佛的人少,也就是真正听佛话,肯放弃我、我所,这种人少。听了佛的话点头,说很好,还是舍不得,还是放不下,那种人还是多,那只是在佛门结个法缘,结个善缘,这一生不能往生,不能出三界。可是我们要记住,我们在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听佛法都欢喜、都修行,就是我、我所舍不得放下,所以一直到今天,修了无量劫,还是这样的地步,这要警觉、要认真去反省。这一生下个狠心,把我丢掉,把我所也给它扔掉,我们这一生就超越三界了,这样才能往生。不可能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往生,你说我还有很多财产、家亲眷属,我都要统统带去。阿弥陀佛不会叫你带那么多人去的,你的财产、你的权势,这个东西带不走的,一样也带不走,这就是为什么我执的标准一定要这样定不可。
「我执亡」,见思,见是见解,种种不同的见解,种种不同的思想,你接触了不动心。不像今天,这个人给你说一下,心就怀疑了,那个人说一下心就动摇了,你为见思所动,你没有得一心;几时不为见思所动,这叫得一心,一心不乱了。「法执亡」,法是一切万法,我执虽然没有了,知道身是五蕴和合而现的幻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是阿罗汉所觉悟的。但是一切诸法有,我是空的,法是有的,法执,法执障碍了本性。所以,阿罗汉我执虽然破了,法执没有破,不能明心见性。他要到什么时候才明心见性?一定要破一品法执;破一品法执也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就成菩萨,就称为法身大士。「不为二边所乱」,二边怎么讲法?用现在科学家的术语,就是相对,现在讲相对论,相对的。相对什么?真,真的对面是假,大的对面是小,长的对面是短。佛法里面,性的对面是相,事的对面是理,统统讲的是两边,相对的。相对的舍掉了得理一心,这个很难,比前面破我执是难得多了,很不容易。
这一段,就是事一心、理一心,诸位同修最好参考圆瑛法师的《讲义》,圆瑛法师的《阿弥陀经要解讲义》,他讲得很详细,可以做参考。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于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佛七的目的在哪里?目的就是证一心不乱,这是根据《阿弥陀经》,「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七天七夜,希望自己功夫能够达到一心不乱,所以叫做克期取证。达到一心不乱之后,从此以后你决定不会迷惑,决定不会造业,这是你真正得一心。绝对不是说:我打佛七得了一心,过了两天又退转了,又没有了。那说老实话,你佛七当中根本就没有得到,得到不会失去的,得到会失掉这不是真正得到,这一点我们要把它真正认识清楚。
由此可知,这个功夫是真实的,是真实的功夫,平素要有修养、有修持,才能够达到这个功夫。平素的修养,一心念佛,前面讲过要具足三学、三慧、三资粮,真正具足三学三慧三资粮,真的身心世界你会看得很淡,确实能放下;如果放不下,你三学三慧三资粮统统没有。念佛堂里面,主七师常常提起一句开示的话,「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这个放下身心世界,就具足了三学三慧三资粮,你放不下,没具足,这是平时的功夫。平时就要把世缘看淡,要晓得事实的真相,人生在世大梦一场,不是真的。我昨天跟诸位说了,你现在坐在此地,你把眼睛闭紧来,哪个是你的?眼睛一闭什么都没有了。
你晚上睡着了,人家把你抬走都不晓得,还有什么东西是你的,身体也不是自己。大梦一场,有什么值得留恋?有什么值得牵挂?这叫自找烦恼,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要觉悟,要放下,放下得大自在,你如果说放下,那我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吗?你命里头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头没有的求也求不来,要它干什么?什么是真的?积德修福是真的,你有德有福,你丢尽了还是有福,还是有德,样样都不缺,这个多自在。没有福德,拥有一切,不一定哪天统统丢光了。人总得要觉悟,悟了以后得一心不难,所以不要把什么事情看得那么重。人真的做到得失不关心,心就自在,心就清净了,绝对不会迷惑,不会造业,这是念佛真正的功夫。
「不论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烦恼,乃至见思先尽,皆事一心,持至心开见本性佛,皆理一心」。由此可知,执持名号,事持、理持都没有关系,都好,不要在这上面去计较、去执着,都好,要紧的是功夫。理持如果不能得一心不乱,还是不能往生;事持能得一心不乱,还是决定往生。由此可知,净宗这个法门,你能够明白更好,不能明白,你只要肯相信、肯发愿,老实念佛,一样成就,这样成就的人多的是。这也正是古人所讲的,这个法门无上法门,「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两种人最好度。上上智慧的人跟他一提,他马上就了解,他就接受,他不怀疑,这个人很容易成功。下愚之人他什么都不知道,叫你念一句阿弥陀佛,你一定有好处,他就老实念,一天到晚就一句阿弥陀佛,这个决定往生。最难办的就是当中这个,这一段难办。你说他高他不高,说他低他也不低,这样的人是最难度。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为哪些人?就是为这些人。这些人一定要说得他心服口服他才肯干,比老太婆不如,老太婆们才真正是善根福德深厚。我们自以为了不起,自以为比他高,其实比人家差远了。
这就是讲执持名号,无论事、理,不要紧,要紧的是持至伏除烦恼,这是功夫最低的;如果我们的烦恼伏不住,诸位要记住,不能往生。有些同修告诉我,念佛念了两、三年,还是要发脾气,遇到事情还是忍耐不了,忍不过。忍不过怎么办?三恶道去了,忍不过就三恶道去了。忍不过也要忍,非忍不行,如果你要是看穿了,那些给气给我受的人,找我麻烦的人,一个真正念佛的人,对他合掌:阿弥陀佛!为什么?他是我的善知识,我在这里用功求学,这些人来考我,来考我的就是我的老师,考一考我及格不及格。
考试有两种,一种是叫你生欢喜心的,顺境你生不生欢喜心?一生欢喜心,完了!欢喜心是什么?欢喜心是七情五欲,你的功夫被破掉了。逆境,看看你生不生瞋恨心?遇到逆境考试,阿弥陀佛,我不生瞋恨心,我的功夫成就了。谁成就的?那个人成就我的,他不天天找我麻烦,不天天让我受气,我的忍辱波罗蜜怎么成就?就从他那里成就来的,他是我的恩师,怎可以去埋怨他?如果遇到这个人是善知识,你反而恨他,反而拒绝他,甚至于还要报复他,那你学什么佛?你根本就是在学三途,你不是在学佛道。要知道顺境、逆境都不动心,这叫伏烦恼,就是七情五欲这一句佛号能控制得住,不起作用。虽然没有断,不起作用,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顺境没有贪爱,逆境没有瞋恚,境界清楚分明,不愚痴。念佛起码要念到这个功夫,那往生没有问题,这叫做功夫成片,成了一片,一切境界里头没有喜怒哀乐,功夫成一片。
这个事情很难讲,到这种境界的时候,人家看到你这个人学佛学呆了。你看面孔都没有表情,呆了,这不得了,佛不能学,你看学得呆头呆脑的,又可怕了。所以,遇到欢喜的境界,还得要表示笑笑,也欢喜欢喜;遇到不顺的境界也要表示不痛快,生生气。那是什么?那是表演,皮肉笑,心里清净,那是叫逢场作戏。这就叫什么?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不容易!内里清净平等,外面逢场作戏,你欢喜我也觉得很欢喜,你不高兴我也表示很不高兴,同情你。其实什么?其实是假的,你搞的是真的,我搞的是假的。像唱戏一样,唱到那个地方,叫你哈哈大笑,你不能不笑,剧本上写好的,到你的时候你非笑不可;到那个地方要哭,你就得乖乖的哭,注定的,写好的。他是不是真的要笑要哭?不是的,他要表演给大家看。学佛的人处处在这个世间跟大众接触,表演给他们看,内里面清净平等觉,这是个念佛人。
所以,佛法在世间,的确形式上活活泼泼,内心清净平等,这叫功夫。因为你外面和光同尘,能够叫大家赞叹佛法,叫大家接受佛法,佛法才能普遍弘扬利益众生。内里面清净平等,是自利,自己得利益,是自利,外面和光同尘是利他。所以,外面你一生生活、处事待人接物,统统是演戏,统统是表演,那就没错了,烦恼伏住了。这是开始,就是功夫得力了,生凡圣同居土下三品往生,是这样的功夫。再进一步到见思烦恼断了,三界总共有八十八品见惑,有八十一品思惑。见思烦恼简单的讲,见是所有一切错误的见解、错误的看法;思惑是错误的想法,错误的思想,统统都断尽了,那就不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上上品往生。可见得,这一句里面包括了凡圣同居土的下下品,一直到方便有余土的上上品,统统叫做事一心不乱,这里面功夫浅深不相同。见思烦恼在此地不能细说,如果要细说,这两个名相六个小时讲不完,等我以后再有机会到新加坡的时候,或者你们请我做专题讲演,我把这个问题跟你们讲一讲,跟你们细说。
「持至心开见本性佛」,这个心开,开就是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又不好懂,怎么样才叫开悟?开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彻悟,像小悟我们同修每个人都有,譬如说你平常念经,念念念念,这一句的意思忽然觉得有味道了,好像自己明白了,那叫小悟,这个现象很好,不用去理会它。常常有小悟,小悟多了以后就会有大悟,大悟多了之后就会有彻悟。但是我们为什么不悟?是因为我们烦恼、习气太重,忧虑、牵挂太多,只要能把这个东西统统舍掉,那小悟、大悟天天都有,这很平常。因为你天天都有悟处,这个人才欢喜,好像学东西天天有成绩,天天有成就,欢喜,法喜充满,你学东西不会枯燥,每天都有进展。每天见不到进展,没有悟处,天天都是一样,甚至于还退步了,这个原因实在讲就是烦恼、习气、忧愁、牵挂太多了,这个东西是最大的障碍,在家同修不能不注意。
出家人我也常说,财、色、名、利这四样东西,你要常常贪图,想办法去求得,这是出家人不能开悟的原因。所以要把这些病根拔除,把这些障碍舍得干干净净,那种快乐利益绝对不是名闻利养能够相比,这是真实话。一定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破了,无明也破一品,这叫大彻大悟,见性,明心见性。这个地位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你就证到这个果位。到这个果位就见本性佛,见性,性就是佛,佛就是性。《华严经》上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但是一般人念起来都不懂,「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情是有情,我们今天讲动物,无情是植物、矿物,同圆种智就是统统都成佛了。什么时候我们这张桌子成佛?什么时候我们前面那个香炉会成佛?它怎么成佛?怎么个成法?这个话问题就来了。假如你要念到心开见本性佛,这个问题就没有了。怎么没有了?桌子是真如本性,香炉也是真如本性,情与无情哪一样不是真如本性?见性成佛,那不是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吗?
我自己觉得我讲得很清楚了,可是我看看你们都没有听懂。没听懂,我们从比喻上来说,我想在座每个同修都会作梦,可能一天晚上不止作一个梦。当你作梦醒过来的时候,那个梦里面的境界还能记得很清楚,还没有忘掉。你醒来的时候你不妨去想一想,刚才梦中,梦中当然有自己,一定有自己,还梦到很多人,也有很多物质,也有山河大地。你想想那些东西是什么?那是什么?那就是你的心变现的。梦是心变现的,心统统变成梦境了,梦中所有境界都是你的心,梦中哪一样不是你的自心?没错,果然是的。梦中我喜欢的也是自性变的,不喜欢的还是自性变的,虚空大地还是自性变的。全妄即真,真的是心,妄是什么?妄是梦中的境界,全妄就是真,全真即妄,真的心整个变成梦境,梦境就是心。所以,心境一如,心境不二,是一不是二。
一个真正明心见性的人,他见到山河大地、一切众生,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就跟梦里头一下恍然觉悟:我是在作梦。全梦就是自己,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一样东西可得。所以,见性人眼光里面,没有一样东西不是性。我们今天看到这个不是那个,那个不是这个,没见性。见性的时候,你看到天地万物是平等的,是不二的,就好比是「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到银楼里面看那些首饰,花样千千万万种,什么东西做的?黄金,除黄金之外,什么也没有。你说哪个是黄金?随便拈一个都是的,诸位细细去想这个道理。什么时候自己见性?自己对于山河大地、一切众生跟自己完全平等,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执着,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这叫见性。虚空法界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禅家见性人讲,「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沙门是出家人,是我一个眼睛,这个意思就是确确实实肯定虚空法界是自己,无二无别。
我们今天还有人我是非,这是没见性的,见性的人没有人我是非,见性的人没有什么叫真、什么叫假,刚才讲理一心超越了相对,没有相对的观念,超越了。真妄没有了,邪正没有了,是非没有了,善恶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一里面哪里还有二?二才有真假,才有是非、邪正,一什么都说不上,什么都加不上。这是我把那个样子用梦境跟诸位提示提示,诸位去想一想见性的样子,不要起误会。我过去在美国就遇到有五个年轻人,在洛杉矶。这五个年轻人曾经受过密宗金刚上师的加持、灌顶,给他证明这五个人都开悟了。所以,这些年轻人目空一切,都觉得自己了不起,学佛有功夫,别人都不如,趾高气扬。我在洛杉矶讲经,承蒙他看得起也来听经,听完之后来问我,问我他有没有开悟?我就给他讲老实话,我说你没有开悟。他听了很生气,开悟的人不会生气的,他很生气,他说为什么?我说我没有开悟,你来问我,你当然没开悟。被骗了,被人家欺骗了,我说我老实,我不骗你。
现在这个社会,骗人的事情多,说老实话的人不多,说老实话,他就一生气掉头就走了。如果我骗他,我要说他开悟了,那一天他口袋那些钱大概统统都供养我了,我赞叹他。现在人听骗不听劝,认假不认真,这个世间走到哪里都一样,中国、外国,走到哪里都一样,末法时期的衰相,我们都要晓得。你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自己究竟功夫到什么样的境界,不要去问人,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正如同作梦,梦中的时候不晓得自己作梦,把梦境当真,在里面有喜怒哀乐。如果一旦在梦中忽然觉悟,「我是在作梦」,那个观念、感受完全就不一样了。可以把佛在经典上讲的那些境界都拿来实验实验,看一看,可以做实验的。譬如佛给我们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身是虚妄,墙壁也是虚妄,所以你走进去没有障碍。现在的一堵墙,我们走走不过去,为什么走不过去?我们认为身是真的,墙也是真的,你把它当真,当真走不过去,它有障碍。
在梦中,忽然觉得:我现在在作梦,佛讲这是虚妄的,我走走看!你走走看,果然就走出去了,就没有障碍。只要你没有意念,这叫神通,就通过了。一剎那没有意念,一剎那就通过了,就这么快,等念头再起来了,就通不过。我们看圆瑛老法师,这是我们很近的一位善知识,他在好像是《楞严经讲义》前面序文里头讲了个故事,是他自己的事情。他有一天在寮房里面打坐,突然想到一桩事情赶紧去办,他就下座,就离开他的寮房就出来了。出来之后忽然想到,刚才我的房门好像是关着的,我没有开门怎么出来的?回头一看,门是关着的,再也进不去了。门里面关着的,他怎么出来的?证明在一念不生的时候,心地清净,没有这个观念的时候,墙壁没有障碍,就通过了。第二个念头起来再去,房门里头关了,进不去了,他怎么出来的?他亲身经历这个事情,证明真的是虚妄,确实是没有障碍,这是圆瑛老法师他的事情。
你再去看虚云老和尚的年谱,里面记载有一段。老和尚有一天下午,离开自己的茅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山上都是走路,走了很久,老和尚心清净,在半路上遇到两个人,手上拿着灯笼。老和尚看到也很奇怪,他们两个一看到老和尚:老和尚,天这么黑,你没有灯,怎么走路?老和尚一听,天马上黑下来了。原来他没有提醒起来的时候,虚云和尚看到天空是明亮的,天没有黑,结果他一提醒,天马上就黑下来。这才真正知道,境界是唯心所变的,他的心止在那个地方,就不知道天黑了,还是一片明亮,到一有分别心的时候天黑了,年谱上有一段这样的记载。
万法唯心,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真正彻底觉悟,见本性佛的时候,心地是清净平等,世界也是清净平等。心是定的,身是定的,世界也是寂灭相,也是清净寂灭相,这是真正彻悟的一个样子,我们总要晓得。否则的话,自己功夫到什么地方不知道,去问人,听人家胡造谣言,自己也迷惑颠倒,那才叫真正的可怜悯者。从这个以后,从圆教初住一直到等觉菩萨,四十一个境界,愈往上去那个境界愈殊胜、愈清晰、愈明了,定功愈深,智慧愈增长,这统统叫做理一心。所以,理一心跟事一心,要从教下的观点来说,实在包括了伏烦恼,就是我们今天一句佛号把我们的分别、妄想伏住,虽有不起作用。正像禅宗里面所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什么?妄念,妄念一起来,第二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妄念伏住了。第二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不要叫妄念相续,不要叫妄念增长,这个叫功夫得力,念佛真正有功夫。
所以,你也用不着去忏悔,「我刚才打妄想,造罪业」,你愈想罪愈重,那个罪业造一遍还怕不够,还去重复再去干一道,这个愚痴!所以,教你真正要紧的时候,马上换成阿弥陀佛,那个罪业不要去理它。希望阿弥陀佛这个念头念念相续,希望妄念一起来马上就被阿弥陀佛压住,石头压草。从这个起,这样的功夫就能往生,一直到断尽四十品无明到等觉菩萨。这一心不乱四个字,你看包括修学这么长的一个过程,这么多的阶级都在里面。《弥陀经》上只四个字,《华严经》上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讲了这么一大堆。《华严经》的经文差不多占三分之一,《弥陀经》上只有一句话四个字,一心不乱。
所以,你要真正了解「一心不乱」究竟是什么?要去念《华严经》,差不多要念三分之一不到,四分之一,四分之一的经文就讲此地四个字,所以称为小本《华严》,有道理。四个字就是《华严经》的四分之一,八十卷占二十卷的经文,四个字就讲完了。你就晓得,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所以这确确实实是经中之经,精华里面的精华。所以,要想真正理解《无量寿经》跟《弥陀经》,当然最好是去研究《华严经疏钞》、《华严经合论》,回过头来再看《弥陀经》,再看《无量寿经》,那就完全不一样了。你才知道字字句句确实含无量义,你对于这个法门才真是五体投地,没有话说,真的佩服了。我在这个地方是略略跟诸位同修提一点,当然在我们这样的社会,工业化的社会,生活都很繁忙,去研究《华严》不是一个简单事情。所以我们能够研究《无量寿经》的注解、《阿弥陀经要解》、《疏钞》就非常的难得了。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