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入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全文,净土法门法师:势至圆通疏钞菁华——手机学佛网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净土法门法师:势至圆通疏钞菁华  

  势至圆通疏钞菁华

  净土法门法师讲述

  楞严者、一切事究竟坚固也。圆通者、圣性法门、无不通也。势至、启教之人。念佛、修行之法。文虽二百四十字、义括净土诸典。教机法喻。生佛感应以遍含。自自他因果而该彻。作心境之月灯。圣凡之舟楫。

  念佛教兴、具多因缘。(一)指出捷径修行门路。(二)直示当人念念自心佛。(三)欲令悟入佛之心性。(四)为显生佛心无差别。(五)度脱凡外横超三界。(六)接引权小圆成佛果。(七)充足三辈无有疑悔。(八)利益今后周遍无尽。(九)顿摄六根证圆通境。(十)疾空障恼定生佛土。

  一.华严经、德云首宣念佛法门。马鸣菩萨立论之祖。念佛与止观并重。楞严势至念佛一章、列在圆通。禅宗不能抑莲宗为非归源见性之途也、明矣。

  二.莲师云:念一佛名、换彼百千万亿之杂念也。即念即空、居然本体。非于念外、别得菩提。

  三.楞严云:佛告阿难。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

  四.则此章经、诚为销业之巨冶、愈病之灵丹、修心之捷径、求生之要术也。若能常持、无苦不除。无乐不与。无愿不遂。无果不得。

  五.偈云: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六.楞严云: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

  七.行愿品云:是人终时。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象马车乘、珍宝伏藏、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见弥陀佛、及诸圣众。

  八.善导云: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恁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九.信轮回最苦。信念佛最妙。信此土修行、难成道果。信愿生彼土。乃至十念、决得往生。信报生人天、福尽还坠。信一生乐土、永不退转、当成正觉。信一称佛名、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信念佛之人、弥陀摄取。病中救护、命终来迎。

  十.愿消业障。愿灭众苦。愿心开。愿见佛。愿净业成。愿生安养。愿授记。愿度生。

  十一.身礼像、口称名、心观想、俱要专一、绝无散乱。

  十二.万缘放下。身心解脱。才有病患、莫论轻重、便念无常、但念阿弥陀佛。

  十三.念佛有六胜益:一、诸佛菩萨护念。弥陀住顶放光。诸天神将、昼夜冥加。二、恶鬼毒药、皆不能害。三灾八难、咸悉消除。三、宿障冰清、怨命解脱。四、气力充满、无诸横病。五、睡梦吉祥、见佛色像。无有非人、夺其精气。六、现为一切礼敬、临终三圣接引。

  十四.念佛法门。大小并收。利钝均摄。事理圆融。性相无碍。

  十五.即佛是心、无一心而非心佛。即心是佛、无一佛而非佛心。

  十六.心一忆也、佛佛全彰。佛一称也、心心顿显。

  十七.众生念佛、佛在众生心内。佛念众生、众生在佛心中。

  十八.是心作佛、心不念而佛不作。即佛显心、佛不称而心不显。则知念佛一门、诚为见性成佛之妙法矣。

  十九.起信云: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性佛一显、果佛自证。

  二十.圭山云:今知心是佛心。定当作佛。不其然乎。设离念佛门外、而欲速见性成佛者。是舍其近易、以求诸远难也。

  二一.起信云:专念阿弥、修善回向、愿生彼界、终得见佛。

  二二.诸余法门、浅则上根不被、深则下根绝分。唯此一法、利钝兼收。如水清珠、到处便益。故当信受行持。

  二三.十界因果、皆唯心现。若一念心、嗔恚邪YIN、即地狱界。悭贪不施、即饿鬼界。愚痴暗蔽、即畜生界。我慢贡高、即修罗界。坚持五戒、即人法界。精修十善、即天法界。证悟人空、即声闻界。知缘性离、即缘觉界。六度齐修、即菩萨界。真慈平等、即佛法界。

  二四.今此教念佛者、欲人念我自心、成我自佛。云何舍自心佛。孤佛教耶。

  二五.菩萨了知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随顺忍。舍身速生极乐净土。

  二六.梵网云:信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

  二七.汝心佛者、未成佛也。弥陀佛者、已成佛也。未成佛者、久沉欲海、具足烦恼、杳无出期。已成佛者、久证菩提、具足威神、能为物护。是故诸佛、劝令念佛。

  二八.众生若不念佛、圣凡永隔、父子乖离、长处轮回、去佛远矣。所以文殊普贤等诸菩萨、皆愿念佛往生、况我凡愚人耶。

  二九.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教人念佛。

  三十.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若众生心忆佛、现前必定见佛。

  三一.大本云:菩萨欲令众生、速疾安住无上菩提者、应当起精进力、听此法门。又华严十地、始终不离念佛。

  三二.偈云: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萨影现中。则知众生净念弥陀、定放光明。心水不净、菩萨圆通月境、亦不现矣。

  三三.末法修行、多诸障难。邪魔娆乱、佛道难成。今修念佛三昧、承佛愿力威神。疾除烦恼、顿破无明。五蕴魔销、三身佛现。当生极乐佛土、成真应二果矣。

  三四.信愿、摄根净念、是不退菩提因行也;得三摩地,第一圆通,是不退菩萨果德也。忆念彼佛、因也;现当见佛、果也。念见近佛、因也;心开香严、果也。念心入忍、因也;摄人归土、果也。

  三五.能念大势佛、能摄六根妄、能接念佛人、故名为势至也。假此菩萨为发起者。表念佛法门、能发智光、得大势力。离三界苦、取净土乐也。

  三六.念佛一门、能摄信等五十二位诸法行故。

  三七.信佛是心、信心作佛、即摄十信法行。住在三昧、观佛实相、即摄十住法行。行念佛行、度念佛人、即摄十行法行。回念佛心、向佛心住、即摄十向法行。心地观佛、地如佛地、即摄十地法行。忆佛念佛、去佛不远、即摄等觉法行。心想佛时、是心即佛、即摄妙觉法行。则知超凡入圣、唯有念佛为妙矣。

  三八.十二如来、相继一劫、表十二时中、于自性佛、净念相继、打成一片。不得弹指顷、念世间五欲。则无量性光、自然发明也。

  三九.念佛有四。(一)称名、谓闻说佛名、一心称念。(二)观像、谓设立尊像、注目观瞻。(三)观想、谓以我心眼、想彼如来。(四)实相、即念自性、真实相佛。

  四十.清凉云。约能念心、不出五种。(一)缘想境界念佛门。(二)摄境界唯心念佛门。(三)心境无碍念佛门。(四)心境俱泯念佛门。(五)重重无尽念佛门。

  四一.三昧、此云正定、亦云正思。正心行处。一心念佛、名正定心。若他念者、即名邪思惟也。

  四二.三昧、是禅观通名。念佛、是一行别目。又此念佛三昧、亦名一行三昧。亦名诸佛现前三昧。般若三昧。普等三昧。

  四三.系心一佛、专称名字。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念一佛功德、与念无量佛功德无二。若得一行三昧者、诸经法门、皆悉了知。

  四四.佛言。阎浮提人、心多杂乱。令其专心一境、乃得往生。若念十方诸佛、境繁意散、不成三昧。况诸佛同一法身、念一佛、即念一切佛故。

  四五.一心念佛、心同佛也。心同形亦同、形同影亦同、不唯此世、乃至生生世世、形影皆同也。

  四六.母念子。慈止一世。佛念众生、慈心无尽。世世相随、无有退转。

  四七.高齐大行和尚云:宗崇念佛、四字教诏。谓信忆二字、不离于心。称敬二字、不离于口。任意早晚、终无再住娑婆之法。此为念佛第一要策。

  四八.但念弥陀、即是念诸佛。华严问明品云: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

  四九.观经云: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

  五十.往生净土、要须有信。信千即千生。信万即万生。信佛名字、不离心口。诸佛即救。诸佛即护。心常忆佛、口常称名、

  身常尊敬。始名深信。五一.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五二.诸佛正知、从心想生、故须理念。心想佛时、是心作佛、故须事念。

  五三.佛为外境、心为内境。忆念功成、自然证知、心无佛外之心、佛无心外之佛。唯一法界、普融无尽。

  五四.凡涉历缘务而内心不忘于佛、谓之忆念。譬如世人切事系心、虽经历语言、去来坐卧、种种作务、而不妨密忆前事宛然。念佛之心、亦应如是。

  五五.若或失念、数数摄还。久久成性、任运常忆。又复觉心微起恶念、即便忆佛。以佛力故、恶念自息。

  五六.摄根净念。即弥陀经一心不乱、一向专念、观经一心系念也。

  五七.事则能所缘历、心佛分明。唯此一念、更无余念。念念相续、成就定力。理则能所一如、心佛不二。唯此一缘更无余缘。缘心自在、成就慧力。

  五八.佛有二加被。一者无障则显加、令其亲见。二者障重则冥加、暗令得益。

  五九.普贤云:有诸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时分身、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令就。

  六十.念化佛、善根发相者。于念佛三昧中、忽然忆佛修六度万行、成三十二相。身有好光、心有智慧、说法利生、降伏魔怨。作是念时、生敬爱心。开发三昧、增进佛行。或于定中、见佛身相、心净信解。或于梦中、闻佛说法、觉悟佛心。

  六一.业障发相、亦开四种:(一)昏沉暗蔽业障发相:谓念佛时、即便昏睡。沉暗瞪瞢。无所记别。令诸禅观、不得开发。(二)妄念散乱业障发相:欲修观时、虽不昏沉、而生邪想。欲作四重五逆十恶毁戒等事。展转生续、无时暂停。因是三昧、不得现前。(三)恶境逼迫业障发相:将入定时、虽无妄念、而有恶境。或见焚溺。或闻震击。或无头手。或堕山海。如是逼迫、令其惊怖。所发道心、障碍不起。(四)病事苦恼业障发相:当念佛时、虽无上境、而身忽然生诸疾病、苦恼百端。或为世间种种事务、牵连不断。因是无生、不能证入。

  六二.对治、除灭。亦开四门:(一)治灭昏沉障:应教念化佛三十二相中、随取一相。或取白毫相。闭目而观。若心暗钝、悬想不成。当对一尊端严佛相、缘之入观。若不明了、即开眼观、复更闭目。如是想时、心眼开豁、即破此障、无复沉睡。(二)治灭妄念障:应教念报佛所有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三昧解脱、一切种智、不可思议无量功德。普现色身、利益一切。神通变化、摧伏魔外。如是念佛善法功德、一切邪恶、心心数法自然销灭。(三)治灭恶境障:应教念法佛。法佛者、即是平等法性。空寂无为、无有形相。既无形相、焉有境界逼迫。境界空故、即是治灭此障。(四)治灭病事障:应教念十佛。缘佛菩提威势力持本愿功德、不为世间事务牵缠。缘佛福德相好庄严意生身相、不为一切病苦所恼。念佛法身、犹如虚空。随其智力、应化一切。非如众生、烦恼阴身。八苦交煎、世事缠缚。如蚕作茧、无出头日。如是念时、此障即灭。故知存心念佛、广大功德、无有不成。深重业障、无有不灭也。

  六三.所现相好、不与经合者、是为魔事。不与本所修行合者、是为魔事。

  六四.善根发者、则报因境相、暂现便谢。习因善心、相续不断。若是魔所作者、则报因境相、久久不灭。或谢去更来扰乱。习因善心、暂发还灭。或倏尔变成恶念。

  六五.谓见善相发时、能令心识动乱、烦恼增重、众多妨碍、不利定心、悉属魔作。若见善相现已、虽未证禅定、而身心明净、善念开发、烦恼轻微。或三昧开通、身心快乐。内外安隐、气色光润。烦恼寂寂。功德巍巍。此为善发相也。

  六六.若邪正未了。当用二法对治:(一)止法:谓深入三昧、一心念佛。于所现相悉知虚诳。但平心住定、不取不舍。如是息心、寂然不起分别时。若是圣境、则定力逾深、善相如法。若是魔境、现相不久自坏。纵发亦不如法。(二)观法:谓观真空法界、念虚空法佛。推检现相、不见生处。相空寂故、心念亦寂。知魔界如。即佛界如。离真如外、无一法相。如是观念。佛法自当现前。魔境自然消灭。

  六七.修净业人、具三种力:(一)念力。(二)本有佛性力。(三)佛摄取力。云何邪魔、得便扰害。

  六八.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六九.以真正净念、除灭邪妄浊想、内想不起、外境自寂。内外法空、一切无生。仁王云:一切法空、得无生忍。又无生忍、亦得名无灭忍、无住忍。

  七十.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生前以威力加持、令不退念。临终以愿力接引、令得往生。

  七一.慈云云:不值佛、不闻法。恶友缠、群魔恼。受轮回、堕恶趣。尘缘障道、寿命短促。修行退失、尘劫难成。此即娑婆十种苦也。常见佛、常闻法。圣贤会、离魔事。轮回息、无恶道。胜缘助道、寿命无量。入正定聚、一生行满。此即安养十种乐也。

  七二.生极乐四意:(一)有缘故。弥陀愿重、偏接娑婆人。(二)使众生归凭情一故。若说十方皆妙、初心茫然、无所依托。(三)不离华藏故。极乐去此十万亿刹、即在华藏第十三层、未出刹种外。(四)即本师故。经云:或有见佛无量寿、观自在等所围绕。既赞本尊遮那之德如是。岂非本师随名异化也。事则从此界、归彼界。见弥陀、居极乐。理则返不觉、还本觉。见自性、居唯心。

  七三.闻说佛名、为闻慧。忆想在怀、为思慧。持念不忘、为修慧。菩萨履三妙慧、净土往还。

  七四.闻念佛门、心不疑贰、谓之信。信已而解、心起乐欲、谓之愿。愿已而念、心勤精进、谓之行。弥陀经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执持名号。

  七五.五逆罪人、临终十念、得往生者、亦得不退、成正定聚故。准知罪人十念、即名器矣。反显世人虽行众善、于彼佛土、无信行愿、亦名为非器也。

  七六.若七日七夜、礼念佛名。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六念(佛、法、僧、天、施、戒)。读经解义。深信因果。持戒利生。发心发愿。回向求生者。真佛与化佛来迎、乘金刚台、即得华开、见佛闻法、悟无生忍、受诸佛记。此名为上品上生也。

  七七.虽具五逆、不谤法者、必定得生。如兼谤者、亦不生也。所谓信则决定生、是也。

  七八.大本云:信乐不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亦得往生。

  七九.善导、千念而飞千光。少康、十声而出十佛。华严偈云: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舍。此人得见佛、其数与心等。

  八十.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楞严五云: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