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4集——手机学佛网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4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十五页:

  疏【若就当经,初句即无量光,洞彻无碍故。二句即无量寿,常恒不变故。三四句即灵心绝待,光寿交融,一切功德皆无量故。五句总赞,即经云:如我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末句结归,言阿弥陀佛全体是当人自性也。】

  这一段是将序文「明性」这一行半交代得清清楚楚,非常的难得。这一段里面的含义也非常之精深博大,《演义》里面有发挥。

  演【若就当经下。】

  『下』是以下,这一句以下。

  演【是解释序文已竟。】

  以下这一段「是解释序文已竟」,把这个序文解释完了。

  演【下复配属诸经。】

  这个以下再配合诸经来说。

  演【今先就当经配光寿也。】

  配诸经是先就本经来配,哪一句说的是经文上哪一个意思,句句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在这段里面,『初句』是序文的第一句,就是「灵明洞彻」,第二句是「湛寂常恒」。灵明洞彻就是无量光的意思,『洞彻无碍故』。第二句是『无量寿』的意思,『常恒不变』。第三句跟第四句,序文里面是「非浊非清,无背无向」,这两句是讲『灵心绝待,光寿交融』,含著这个意思在。『一切功德皆无量故』,这是总说无量。第五句是『总赞』,「大哉真体,不可得而思议者」,真正不可思议。特别是「不可思议」这四个字里面的含义,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在本经里面,释迦牟尼佛自己所说,「如我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而十方诸佛也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所以这个不可思议是有根据的,不是随便说的。末句归到自己的自性,这种不可思议的功德是谁?是自己,是真正不可思议。由此可知,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谁?就是我们自己。

  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里面,给我们讲本经三大纲领:信、愿、行。头一个是「信」,他讲了六条,第一个是信自。莲池大师在此地也是明显的告诉我们,这是自性!如果不相信自性,那就不叫信佛。佛法里面讲信解行证,第一个就是要信自,而后再信他。他佛可以给我们做增上缘,信自是信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信他是信增上缘,信心是这么建立的。此地这注子也讲得很好,简单扼要。「今先就当经配光寿」,经文里面讲的无量光、无量寿。

  演【绝待交融者。】

  就是三、四句讲的『灵心绝待,光寿交融』,注子里有几句话给我们说明。

  演【光与寿似对待法。】

  『对待』,就是我们今天讲,相对的。『似』就是好像是一个相对的。

  演【而其实举光则融寿,举寿则融光,原非二物,有何对待。】

  看起来好像是对待的,其实是一桩事情,都是本性里面的性德。本性有照之德,这就是「光」,本性有智慧。本性有寂德,寂是如如不动,真心确实是不动的。佛在《楞严经》里面给我们举一个例子,举见性,见性就是真心,见性就具足无量光、无量寿的意思。见性它能照,见一切色了了分明,这是无量光的意思;见性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动不坏,这是无量寿的意思。睁开眼睛见,闭著眼睛还见,诸位读《楞严经》就晓得,「十番显见」,说明见性是真心,见性就是真如本性。你晓得见性如是,六根根性无不如是,所谓「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由此可知,「光」义跟「寿」义确实是交融的,是绝待的,绝待就是不是相对的,所以它交融。『原非二物』,一个是从照上说,一个是从寂上说。「寂」就是自性本定,这个定不是修来的,自性本来具足的,这就是所谓楞严大定,楞严大定不是修的,性定;「照」是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自性慧是无量光,自性定是无量寿,定慧同是性德,所以它是绝待,它是交融。

  演【一切功德,谓无漏性功德。无量者,具足圆满不可思议也。】

  『性』是真如本性,有体、有相、有用。《华严经》经题上讲的「大方广」,大就是赞叹性体,方是赞叹性相,广是赞叹真性起用,所以「大方广」三个字就是赞叹本性的体、相、作用。『功德』就是指它的相与用,这是本性的功德;既是本性的,绝对不是修得的,是本来具足,能生万法,这是「性功德」。性功德是『无漏』的。漏是烦恼的总代名词,「无漏」是决定不生烦恼,称性的功德里面没有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统统断尽,才叫做无漏。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那个漏还没尽,还没有完全离开;那一品生相无明也没有了,才叫真无漏。真无漏的性功德谁有呢?圆教的佛才具足、才圆满。小乘人也称无漏,但是没有性功德。因为小乘人的无漏是只断见思烦恼,尘沙没断,无明没断,所以小乘无漏不是究竟的。「无漏性功德」,才是真正自己本来面目。我们想想我们现前,一切时中常生烦恼,这就是有漏。有漏是凡夫,无漏是圣人;有漏是迷惑颠倒,无漏才是觉悟不迷。我们自己想想,我们起不起烦恼?起烦恼就是凡夫,就是病态,就是不健康,自己一定要觉悟。

  此地所讲的『一切功德』,是说无漏称性的功德,就是本性本来具足的功德,「功」是功能,「德」是德用。「无量」是具足圆满不可思议,这是无量的意思。无漏性功德是圆圆满满,一点都不欠缺,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那么十法界,六凡法界不是有漏的吗?你自己想想,六凡是有漏的还是无漏的?没觉悟的时候,在六凡是有漏的;大彻大悟之后,他住一真法界,一真跟十法界是一不是二。一真法界里面有没有十法界?有。可是在大菩萨、佛的眼光里面,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佛是什么样子?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样子,也有菩萨的样子,也有天人的样子,也有饿鬼、地狱的样子,样子好多好多,都是佛。佛眼睛里面看都是佛,决不是成了佛之后,看一切众生统统都变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没这个道理!为什么?他证到无漏,看到这一切相分,一切相分是性变现的,性无漏,相也无漏。所谓漏从哪里来?漏是你自己迷,与相不相干;自己迷了,自生烦恼,是这么回事情。所以,它确确实实圆满的具足不可思议。

  演【而以此句,当非浊非清二句者。】

  在真性里面,向背清浊统统说不上。事有没有呢?事有,理上没有。事有理无,相有性无,相里面有清浊向背,性里头没有;事上有清浊向背,理上没有。由此可知,所谓清浊向背是迷了以后才有这个现象,悟了之后没有这个现象。

  演【以但有清浊向背,即有对待不融通,便不是性功德,便非无量。】

  那就是有量。

  演【今无清浊向背,是一切功德皆无量也。】

  『清浊向背』,前面也说得很详细。这是三、四句合本经的经义来看,我们得到这个结论。

  第五句总赞,『即经云,如我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这个到经文里面会详细的来讨论。『末句结归』,这非常重要,『言阿弥陀佛全体是当人自性也』。「全体」包括了依报与正报,「当人」就是自己,就是自己的自性。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就是自己的自性。这个话怎么说?此地注子说了:

  演【梵语阿弥陀佛,此云无量寿,无量光。】

  这是本经里面解释的。

  演【而自性寂,即是无量寿。自性照,即是无量光。寂照不二,即是光寿交融。则阿弥陀佛,岂不即是当人自性。】

  这就是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净土、弥陀都是自性变化出来的。既是自性变化出来的,当然不是别人,是自己。经、论(注解就是论)说得这么清楚明白,我们听到好像也听明白了,其实明白了没有?没有。没听明白,没听懂,为什么?如果真听明白、真听懂了,你就成了阿弥陀佛,你就入了境界。就像禅宗所谓「言下大悟」,你听了言下没悟。换句话说,我们听了似懂非懂,不是真正懂得,境界没转过来;真懂得,境界立刻就转过来。我们为什么转不过来?业障太重了,障碍住你自己的自性寂照。所以你自性本定不能现前,自性般若也不能现前,被自己业障给障住了。但是诸位要明了一桩事情,自性般若、自性本定是本有的,你现在这个业障、烦恼、无明是本来无的。本来无的就是假的,本来有的是真的。本来有的一定可以证得,可以恢复;本来无的,一定可以断掉,能断干净。最低的条件,我们要相信这一点,要在这个地方建立信心,你就有一个入处。底下第二段是配三大来说:

  疏【又初句明无不照,即用大。】

  初句是灵明洞彻,这是讲「用大」,无所不照。第二句是湛寂常恒:

  疏【二句静无不含,即相大。】

  真如本性是什么样子?清净寂灭相,它不动。经上常说,「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自性本定,你觉悟的时候它在定中,你迷的时候它还在定中。不是说你迷了它就乱了,它迷了它就乱了,那不叫做本性,不叫做本觉,迷了它也不乱!好像阴天,阴天太阳没有了,太阳还是一样放光,只是被云遮住而已。现在我们对这个知道得很清楚,乘飞机飞到云层上面,还是光天化日,并不是说今天太阳没有光了,不是的。这就跟自性本定、自性的般若一样,它还是照、还是寂,永远没有改变,而是我们自己生了无明,这个无明就像一片云彩,暂时好像是障碍了,其实并没障碍。好像云层遮住太阳,其实并没有遮住,太阳大得很,云层那一点点怎么能遮到太阳?而我们自性更大,经上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一点无明烦恼怎么能障碍得住?不可能的事情。由此可知,「灵明洞彻」是它的作用;「湛寂常恒」就是它的样子。而三四句所讲的「无向无背」,正是讲它的本体,它的本体清浊向背统统说不上。

  疏【三四句迥绝二边,即体大。】

  『迥』是远远的,远远的断绝两边。清浊是两边,向背是两边,用今天的话说,超越相对,连绝对都不可得,绝对跟相对还是两边。这就是前面讲的不可思议的意思,不可思、不可议。这是显体。

  疏【五句总赞,所谓即三即一,双泯双存,辞丧虑亡,不可思议。】

  把体相用合起来看,这就是总赞。

  疏【末句亦结归自性也。】

  末句还是结归到自性,体相用说的是自己,自家的体相用。由此可知,这一部《弥陀经》、《弥陀经疏钞演义》讲什么?讲的是自己,就是自己的体相用三大,不是讲别的。《弥陀经》如是,《华严》、《法华》、《圆觉》无有一经不如是,整个佛法就是说的自己。所以佛法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为什么?宗教里面讲的他,不是自己;哲学也是讲的他,也不是自己。而佛法彻始彻终就是讲的自己,没有讲到外人。唯识学说得很好,佛法里头分别一切法相,分别的是自己,真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不懂得佛法,你也没办法入佛法,一定要明了。

  演【又初句明无下,配三大也。】

  三大就是体大、相大、用大。

  演【用大者,谓众生心具有无边妙用。】

  这是讲众生的心,你的心具足无边的妙用。

  演【论云: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

  论是《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排的顺序是一体大、二相大、三用大。此地讲『用大』,所以就引第三条来说明众生心具有无边的妙用,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的善因善果。出世间,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善因善果从哪来?是从你自己心里面生出来的。世间人天的善因善果,也是你自己心里面生出来的。诸位要知道,这是真心,真心决定生善因善果。三恶道、阿修罗道,从哪来的?妄心生的。真心上面带了一层无明,就生一切恶因恶果,还是这个心生的。心上带了无明,带了烦恼业障,就生恶因恶果。去掉无明、去掉业障,这个心所生的是善因善果,这岂不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法界是指十法界,指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与十法界统统是唯心所造,这个造就是现的意思,「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为什么会现种种不一样?识在当中起变化,唯识所变。心是真心,唯识是带了一层无明的真心,我们称为「阿赖耶识」,称「妄心」。它能生,也正是六祖开悟时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何期是没想到,没想到我自性能变现出这一切万法。他一开悟,一见到这个真相,说出这么一句很感慨的话。

  演【今此灵明无所不照。】

  本性里面的般若光明,无所不照。

  演【即是能生一切世出世善因果也。】

  从这一句,我们非常明确的体会到,一切善因善果是从智慧里面生的。灵明觉照是本性的智慧,难怪佛法所标榜的是无上正等正觉。本性里面有体、有相、有用,无上正等正觉是讲作用,不是讲体。我们讲「佛」这个字是觉的意思、智的意思,还是讲的作用;如果讲体,应当讲寂,讲清净寂灭才对。所以讲「涅盘」是从体上讲,涅盘是寂静、寂灭的意思,讲「佛」是从用上讲,佛是智慧、是觉的意思。涅盘跟佛是一个意思,一个从体上说,一个从作用上说。用当然有体,体一定有用。这就了解,善因善果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不行。

  演【相大者,谓众生心具有如来智慧德相。】

  这句著重在德相上。释迦佛成佛的时候,才看到一切法的真实相,诸法实相,他老人家说出来了,「一切众生皆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可惜你有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他老人家有这么一个很感慨的一句话。这句话也很明白的告诉我们,如果去掉分别、执著,我们的如来智慧德相就现前,就证得了。但是这个分别、执著你就是不肯舍掉,那没法子。谁肯把分别、执著舍掉,当下就成佛。这个东西难舍难断,无始劫来的习气。怎样舍?要定、要净。经上给我们讲:「净极光通达」。净就是定,定到了极处,本具如来智慧德相就现前,这光明就通达了。所以,智慧一定是从禅定当中生的。本经的一心不乱,就是自性本定,就是禅定,就是《楞严经》上所讲的「楞严大定」。下面再引《起信论》上第二句所讲的:

  演【论云:二者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如来藏』是什么?就是众生心,众生心就是如来藏。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无量性功德,说法不一样,事情是一桩事情,『具足无量性功德』就是具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两句话可以互为注解,一看这个意思就非常的明显了。

  演【今此湛寂无所不含,即是具足无量性功德也。】

  『湛』是清净,『寂』是寂灭不动。心清净,一点渣子都没有,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粒微尘都不染,这是湛寂,这是真心的样子。体太难讲,从作用、相状上来观察,容易体会,相用就是本体。自性本具的无量功德,你什么时候才能够见到?一定要到理一心不乱,就见到了。因为理一心那个样子就是湛寂常恒,用《金刚经》上两句话说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是理一心,这就是湛寂常恒,才能发现这个里面本来具足。

  演【体大者,谓众生心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

  这个是不可思议了。『一法界』,《华严经》里面讲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大总相法门』的本体。换句话说,一真法界是依什么变现的?依『众生心』变现的,众生心现一真法界的相。一真法界里头有无量无边的别相,别相是所现,总相是能现,总相就是众生心的相。

  演【论云:一者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

  这就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不增不减,无清无浊,无背无向。这个里头一法不立,一法不舍,没有取舍。所以这个法是平等法,这个法是真实法,『一切法真如』。体是真的,相用也不假。迷了的时候,说之为虚妄;悟了的时候,说之为纯真。迷了的时候好像有增减,悟了的时候没有增减。所以,在佛不增加,在众生并没有减少,一切法都是不增不减。如果我们细细的去观察,现在的科学家也发现了,但是没有佛法说得这么透彻。科学家说:物质不灭,精神也不灭。既然不灭,当然就不生,「不生不灭」,这是真实的;而一切相只有缘聚缘散。有很多人觉得奇怪,现在这世界人口这么多,到底从哪里来的?是不是一个真性会变成很多性?你这么想法就错误。如果我们一个神识会变成很多,那么将来我们成佛也能成很多佛?没有这个道理。要晓得它的真相是「不增不减,不一不异,一味平等」。

  演【今此灵心绝待,迥绝二边,即是不增不减一味平等也。】

  两边不立,中道不存。清浊向背是两边,在真性里面找不到。这就是《起信论》里面所说的,真如平等,不增不减,一味平等。这是显示体大。下面把体、相、用三者合起来赞,总赞:

  演【即三即一,双泯双存者,体非相用,乃至用非体相,即三也;而又离体无相用,离相无体用等,即一也。】

  体不是相,相不是用,体、相、用是三个,即三。虽然是一体,它是从三个角度上来观察,但是它三个又是一个。离了体,没有相用;离了相,也没有体用,所以它又是一个。一而三,三而一!说三就没有一,说一就没有三,「双泯」;一就是三,三就是一,「双存」。一、三都讲得通。这些句子里面的含义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有一点模糊,不但你不能开悟,你必然是增长迷惑、增长无明、增长邪见。为什么是三?为什么是一?为什么又不是三又不是一?为什么又是三又是一?条条都要搞清楚。它讲三、一,从哪个角度讲?它讲非三非一,从什么地方讲?即三即一,从哪里讲的?都要搞清楚。面面观察才能够悟入实相,这个事实的真相才真正搞清楚,断疑生信。一定要把体相用三大搞清楚,这个事情关系非常之大,在哲学里面属於本体、现象,体大就是本体,相大就是现象;用大包括的范围太广大,几乎世出世间所有的学术无不包括在用大之中。

  演【一即三则一泯,三即一则三泯,双泯也。而又一即三则三存,三即一则一存,双存也。存时即泯,泯时即存,非泯非存,不可思议。】

  言语只能到这个地方,言语的功能到这个地方发挥到极处,再也没法子了,而意思没尽,意思要从这个地方再推一层进去,所谓「意在言外」,那个言外之意没法子说,只好说「不可思议」。诸位要是给人家解释不可思议,你把这段说出来,这就是不可思议的意思。

  莲池大师说:『辞丧虑亡,不可思议』。「辞」是言说,言说到这里尽了,说完了,没法子再说了。「虑」是思虑。「辞丧」就是言语道断,「虑亡」就是心行处灭。言说达不到,思惟想像也达不到,这是「不可思议」。但是有没有境界?有,有那个真实的境界。这个境界是什么?自性,就是我们自己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本经的教体,《弥陀经》是从本性里面,就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这部经就是自己的自性。由此可知,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就是自性的德号,用这个名号声声把自己的自性唤醒,恢复我们的自性,所以它的功德不可思议。下面这段文再配三德来说,三德是法身、般若、解脱:

  疏【又初句言照,即般若德。二句言寂,即解脱德。三四句言寂照不二,即法身德。五句总赞,末句结归,例上可知。】

  演【又初句言照下配三德,智慧光明遍照法界名为般若。】

  『法界』,有一真法界、有十法界。照了就是一切明了通达。一般宗教赞叹他们的神、上帝是全知全能,其实神明跟上帝未必是全知全能,而自性般若的作用还真是全知全能,所以全知全能是自己。我们现在很可怜,本来是全知全能,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不知道的。现在人迷惑到了极处,听说某个人有小神通,赶紧拜他去了。诸位要晓得,那是小通。是不是他自己真有神通?不是的。诸位读《楞严经》就晓得,是一些妖魔鬼怪附在他身上。这些妖魔鬼怪多半有五通:天眼、天耳、他心、神足、宿命,没有漏尽通。他有宿命通,他附在你身上,你能知道过去、未来。他的能力很有限,只知道最近的事情,不晓得远的事情,只知道小事情,不知道大的事情。决不能被这些妖魔鬼怪欺骗了!

  一个人要是信这些妖魔鬼怪,他这个家不久要败;一个国要是信这些东西,他的国不久一定要亡。《左传》里面讲:「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妖孽是什么?就是这些东西。我们看今天社会不好,这社会要遭难的样子,它不是一个幸福的样子,是大劫难将来的一个前兆,就是到处都有这些妖魔鬼怪,迷惑人心,把人的正知正见都迷惑住了。所以灾难从哪儿来的?灾难是人自己造的。这些妖魔鬼怪,你要是不理他、不相信他,他两天就走了,无法逞能。有一伙人相信他、拥护他,他愈来愈厉害。人都有这个毛病,好奇骛怪。讲正法,他不相信,这个平平淡淡有什么希奇?那个人有神通,说到我心里的事情,这个不得了!这是人性的弱点。妖魔鬼怪就抓住人性的弱点来迷惑你,使你对於自己的信心完全丧失。你自己有万德万能,你自己有无限的智慧光明,你信那些妖魔鬼怪,统统失掉了,使自己愈迷愈深,造作罪业愈来愈重。中国、外国统统如此,这叫迷信。

  我初学佛时,请教章嘉大师有关扶鸾的事情。章嘉大师告诉我:那是灵鬼假借佛菩萨的名义,冒充佛菩萨,他也做一点好事,也想修善,多半是劝人断恶修善。用他自己的身分,没人相信,所以他就假借冒充佛菩萨名义,大家就相信了,不是真的。小事灵验,大事就一塌糊涂,他胡说八道。章嘉大师告诉我,满清亡国,亡在扶乩上。因为慈禧太后相信,满清政府的王公大臣都相信,国家的决策不敢自己作主,取决於扶鸾。所以扶鸾,把满清政府给扶掉了。《左传》说:「国将兴,听於民(老百姓);国将亡,听於神(鬼神)」。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家要兴,听於家人,家人的意见,什么事情我们开会来决定;如果听扶鸾的,这个家一定灭亡。

  佛法是教你恢复自己的本能,恢复自己本有的神通。他有小五通,你有大神通,你为什么不恢复?智慧德能是我们本性本来具足的,不是外来的。佛法的修学,从戒定慧下手,依教奉行,一定可以证得。学佛要诚心诚意去学,不能投机取巧。这是恢复自己性德,怎么可以投机取巧?有一点虚伪的心,就是障碍,就是性德之贼。菩提心第一条就是「至诚心」,没有一丝毫的虚伪,真诚,才能够恢复自己的智慧光明遍照法界,这就是般若德。

  演【离一切染得大自在名为解脱。】

  这是第二句。唯有自性本定,清净寂灭里面才一切染污都没有了。有一丝毫的染污,你这个心就定不下来;染污就是我们平常讲的牵挂,有一丝毫东西放在心里面,心就不能够安。禅家常讲「一丝不挂」,就是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个就自在了。有一物就有牵挂,有牵挂就不自在。『解脱』就是自在。「解」在此地当动词用,把它解开,「脱」是脱离。解是从因上讲,脱是从果上讲。我们把迷惑颠倒给解开,生死轮回就超脱,这才能得『大自在』。这是要甚深的禅定!阿罗汉有九次第定,超越六道轮回。如来果地上自性本定超越二种生死,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超越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这才叫得大自在。三四句讲寂照不二,这是法身德:

  演【心体离念法界一相名为法身。】

  『心体』,真心理体,就是真心的本体,诸位要记住,它没有念。无念才叫正念,有念是妄念。试问,我们一切念头都没有,是不是正念?还是妄念。我们现在有念是邪见,无念是无明,绝对不会有正念现前,因为落在有无两边上。『离念』,有念离了,无念也离了,有无统统离了,这才叫正念。我们今天只能离一边,离了有念,还有无念;离了无念,还有有念。要把两边都离掉才行!离一边不行,离了无念是有念,有念是邪见;离了有念是无念,无念是无明。

  有一种修无想定的,把一切妄想统统离开,专修无念,修成无想定,在四禅天的无想天,这是外道天,一片死寂,什么都没有。这个定一失掉,又轮回投胎,是这么一种境界。那是死定,那个不是法身。印度有一些外道修行,他离一切妄念,修空定,修成功就到四空天,四空天见到的就是一片混沌。混沌是什么?就是无明。《幼学琼林》一开头,「混沌初开,乾坤始奠」,和印度外道的见解完全相同。印度外道二十五谛,第一条就是冥谛,冥谛就是混沌初开。无想定到极处,他的境界就如是,他把那个认为是菩提涅盘,大错特错!佛法里面告诉我们,法身是光明的,不是黑暗的,光明遍照法界;混沌是黑暗的,不是光明的。

  「心体离念」,有念、无念统统离掉,然后才看到法界原来是「一相」。一相无二相,这就叫做清净法身。

  演【是三种皆具常乐我净四德,故皆云德。】

  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德」是什么?它里头有四条,般若里面有常、有乐、有我、有净。『常』是永恒不变;『乐』是离一切苦,真正自在的享受,真乐;『我』是主宰,自己真正做得了主;『净』是清净,决定不染。般若里面有常乐我净,解脱里面有常乐我净,法身里面有常乐我净,称为三德,「德」就是指常乐我净这四种,『故皆云德』。

  演【然有果上修成三德,因中性具三德,今指因中性具而言也。】

  果上修成的,是佛与大菩萨,他的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统统现前,得大自在!凡夫呢?我们果上没有;虽然我们本性里头有,现在得不到受用,法身般若解脱、常乐我净统统没有。是不是真的没有?真的是有。我们本性里面具足,具足法身、般若、解脱,具足常乐我净,现在为什么没有?迷失了。破迷开悟,统统恢复了。这是拿序文里面这一段配三德来说明,可见得序文这几句的意思非常广大精深,几乎无有一法不包含。今天时间到了。

资料恭摘: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014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