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5集——手机学佛网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5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五页第三行:

  演净业者,业居苦之先,烦恼之后。十法界不同,皆由所作之业不同。古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又云,佛十力中,业力甚深。又云,十方诸国土,皆依业力生。故业不可不净。】

  这一段相当重要,我们要特别留意。因为修这个法门要修『净业』,对於净业这个定义搞不清楚,修行当然就有障碍。什么叫「业」?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解释,业是在『苦之先』,苦是讲的果报,三界之果报。诸位要晓得,三界统苦,不要以为有乐。如果你以为三界里头有乐,那是你看错了;三界里面没有乐,只有苦。在欲界里面,有三苦、有八苦;在色界天里面,有行苦、有坏苦。纵然生到无色界天,身形都没有了,我们今天所谓灵界,灵界连这个色相都没有了,他还有行苦。所以说三界统苦,这是事实的真相。如果认为三界有乐,那是迷惑。三界的果报叫苦报,这个苦是指三界六道的果报。业在果报之先,造业才会有果报。经里面一再告诉我们,造作善业,有三善道的果报,造恶业,有三恶道的果报,不管是善是恶都是苦。三善道也苦,我们现在人道,人苦不苦?我们今天作人,尝到人的滋味,人苦!诸天,佛经里面讲,欲界天有五衰之苦,色界、无色界天有死堕之苦,死了之后要堕落。

  这是讲它在果报的苦报之先,而在烦恼之后。没有烦恼就不造业了,烦恼是迷惑。惑、业、苦,业在当中,说了一个业,前面这个惑、后面的苦都包括在其中。佛法并不是单单只讲一个业,说业就是说的惑业苦,这是我们必须明了的。烦恼有很多种类,有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三类烦恼,特别是见思烦恼,是我们六道轮回造业受报的因缘,我们要特别留意。见思烦恼要是断了,就能够超越轮回。《要解》讲到「五浊恶世」,特别将见浊、烦恼浊这两条深入的来讨论,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见思烦恼。

  『十法界不同,皆由所作之业不同』。这就是明白显示,十法界从哪来的?是我们自己所造业力显现出来的。法界原本只有一真,没有十法界。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怎么变的?造业不同,所变的果报就不同。大经里面指示我们一个大原则,这是佛法修学最高的理论依据,就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从唯心所现上来说,叫一真法界;从唯识所变上来看,我们叫它做十法界。这个事情的确不太好懂,不容易体会。我们拿电视萤幕来看,这在讲堂上诸位都能看到的,就萤幕所现这个相,所现的比喻一真法界。现相,单说现相,不管它现什么相,这个相是平等相。萤幕里面这个相的变化,那就是唯识所变,识在那里变。识能变,心能现。能现,决定平等,这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叫一真;若就所现、所变呢?这里头每一个镜头都有变化,都有不同的动作,那就叫唯识所变。所以能现所现是一真,能变所变叫十法界,那是由於所造之业不同。所造之业千差万别,说不尽的,不但我们没法子想像,诸佛菩萨也没有办法把它说尽。

  为什么造业?十界众生所迷的不相同。所迷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迷於事,一种是迷於理;一种是理事都迷,一种是理事都不迷。佛理事都不迷,我们凡夫理事都迷。所造之业,把它归纳成纲领原则来说:地狱道是以瞋恚心所造的业,感受地狱的苦报;饿鬼道是以悭贪心所造之业,招来饿鬼道的不自在;畜生道是以愚痴的心所造的罪业。三恶道的业因,不外贪瞋痴。什么叫愚痴?简单的说,对於一切事理的真相不明白就是愚痴。所谓真妄、邪正、是非、善恶,你辨别不清楚,把它搞颠倒,把善当作恶,把恶当作善,是非颠倒,真妄莫辨,这就是愚痴。愚痴的人自己晓不晓得?不晓得。如果愚痴的人自己晓得他愚痴,他就不愚痴,他就开悟了。所以他自己决定不知道,往往有坚固的执著,这是畜生道的业因。

  三善道里面,人道是遵守五戒。不学佛的人,佛法没到中国,我们中国人古圣先贤所提倡的道德标准是五常:仁、义、礼、智、信,跟佛法的五戒是相等的。在西方社会,像基督教摩西十诫与这个精神也非常类似,这都是人、天道的业因。所以我们得人身是过去生中修五戒十善,这个业因成熟了,遇到这个因缘,我们得人身的果报。阿修罗也是修五戒十善,他为什么会变成修罗?他五戒十善有相当的功夫,修得相当不错,他有一个很重的习气:瞋恚、贡高自大,这个习气没有断除,但是他有五戒十善的福德,感得阿修罗的果报。阿修罗决定是有福,不管在哪一道里面,只要是阿修罗一定福报很大,但是他不一定修善,他在因中是修善的,果上不见得再修善。

  天道是修十善业道。如果是色界天以上,还要修四禅八定,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色界跟无色界的天人,决定没有瞋恚,他们在见思烦恼里头没有瞋恚这一条,没有瞋恨心。为什么?他有定。假如一有瞋恚心,定就没有了。由此可知,瞋恚是修定最大的障碍,不要说出世间定你不能成就,世间定也不能成就。所以,初禅以上的人没有瞋恚。这是讲六道。六道是凡夫,六道以外,我们称圣人,四圣法界。声闻修四谛法:苦、集、灭、道。缘觉修十二因缘,菩萨修六度万行。佛所修的是真慈平等,真正慈悲,真正的平等。这是简单跟诸位说出十法界的不同,所造的业不一样。我们造什么样的业,就会有什么样的法界现前,那是果报。我们如果想成佛,就得修真慈平等。要想作菩萨,一定要修六度万行。要想当鬼,死了就作鬼去,那就要修贪心,贪求无厌,将来就作鬼去。十法界不是有一个人在那里作主宰,要把我们派到哪里去,没有,他没有这个能力,是我们自己业力所现的,自作自受,不是从外面来的。

  古人有几句话很好,我们要记住,「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聚会时,果报还自受」,自作自受!所以造业要谨慎,为什么?业的种子在阿赖耶识里面决定不会忘掉,不会失掉。阿赖耶的仓库是世出世间第一保险的地方,怎么也不会丢掉的。千万不要以为,我造了,大概没什么!第六意识想不起来,忘掉了,可是阿赖耶仓库里头给你藏得好好的,一点也没给你损坏。什么时候因缘凑合,果报就现前。所以起心动念不能不谨慎,一切的造作不得不小心。

  『又云,佛十力中,业力甚深』。佛的十力,是讲如来在究竟果上有十种非常特殊的能力,这十种能力是菩萨所没有的。这十种能力都是依智慧生起的,所以佛才能够普度一切众生,他有这么大的能力。而这十种能力当中,是以业力最深。也许我们听了这个话会有疑问,成了佛,成了无上正等正觉,他还有业力吗?如果有业力,怎么能成佛?现在人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得要消业,带业带一分消一分,到了究竟果地还业力甚深,这个事情叫我们大惑不解。其实我们在十力里头常常谈到,十力当中「业力甚深」,是佛知道一切众生业力甚深,他自己的业力转了,转烦恼为菩提。他把他自己甚深业力转变为菩提,转变为功德,这个是佛,所谓是转八识成四智。佛知道一切众生的业力,所以佛教化众生才真正契机契理,遇到佛没有不成就的。

  『又云,十方诸国土,皆以业力生』,这一句很要紧,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而我们感觉这个虚妄的相,似乎是实在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又是什么一回事?这就是业力不断,所以这个幻相相续。相续的意思,实在讲并不是一个现相它能够暂时停住多久,不是的,它一个相一个相统统是独立的,前面一个相跟后面一个相是相似的,其实是两个不是一个,是相似的,每一个相都是相似的。譬如,我们现在用摄影机来照相,目前最普通的这摄影机是一秒钟二十四张,这个镜头开合二十四次,你拍电影的时候二十四格,一秒钟二十四格。换句话说,一秒钟有二十四张照片。如果这个人从生下来就给他拍,一直拍到老死,继续不断的拍,那么你看他一生的过程,岂不是张张都独立吗?前面一张跟后面一张很相像,分不出来,可是隔个几万张,几十万张一比较就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唯识所变。

  诸位从这个比喻当中去体会,人生跟这个世界是一回什么事情,虚妄的!不是真实的。这是我们从比喻当中能够得到一个概念,能够体会到真实相,张张都是虚妄的。佛给我们说,那个说依旧不是真实,因为真实法没办法说,说不出来的。佛给我们讲,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诸位去乘一乘,我们就算一秒钟四次弹指,四乘六十再乘九百。一秒钟当中是多少次生灭?就好像摄影机的镜头,它开合多少次?二十多万次。现在的电影一秒钟开合二十四次,我们就看不出它的虚妄,要是一秒钟开合二十多万次,你怎么能够觉察到这个相是虚妄相?怎么能够觉察这个相,每一个相分都是独立的相分?所以我们讲相续,不是一个相它长时期的存在,不是的,从来没有长期存在的;真实相,石火电光刹那就不见了。这就是说明「十方诸国土,皆依业力生」。业清净,国土就清净,业污秽,国土就污秽,正是所谓,「境随心转」、「万法唯心所造」。西方极乐世界是众生净业所感的,净业所现的,那个地方人人都修净业,你也修净业,与他们志同道合,与他们同一个境界,这才能生。

  所以学佛,特别是有一些学者,他们也读佛经,他也相信,但是他不肯拜佛,不肯受戒,不肯皈依,他觉得这些没有必要,信就行了。经上讲信愿行,我也具足信愿行,他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他自己认为他具足信愿行,其实信愿行三者都不具足。如果你说信,经里讲得明明白白,《观无量寿佛经》讲的「净业三福」,就是三种必须具足的条件:善根、福德、因缘。第一个条件:「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他做到没有?第二个条件:「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他不皈依,他不肯受戒。第三个条件,「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劝进行者就是弘法利生。你不能依教奉行就是不信,不肯这样做就是不愿,那哪有行?所以世间聪明智慧的人,天天读佛经决定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他自己照这里面去做,没有老师给他讲解,《华严经》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再聪明智慧的人,不会懂得佛法的,为什么?因为他有心意识,他有分别执著,他有妄想,他有邪见,他执著这些,他不能成就。佛法需要人讲,什么人讲?舍心意识的人,他真正懂得佛法。离一切分别执著妄想的人,他懂得佛法。

  严格的讲,受皈戒不是容易事情,发心求受三皈,这是入门、入学,发心求受五戒就是考试。现在佛法衰了,衰到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在修学上都不如法。我们不要谈出家受戒,就讲在家求受五戒,你们现在哪个地方要受戒,一报名马上就受戒去,好容易!在从前不行,从前你要求受五戒,你跟这个法师去学。法师教给你,你要修六个月,法师观察你六个月,看你能不能受。六个月,看你还不错,在知见、行持上你都能受得了,才肯给你授。哪有说是想受戒就受,没有那么简单,观察六个月,现在有没有?现在没有了。出家戒更难,一般来讲要观察五年,所以出家是五年学戒。你想要受沙弥戒至少也要观察六个月到一年,真正能持才受沙弥戒。受沙弥戒之后,还得要有五年的时间观察,才能受比丘戒、受菩萨戒。现在简单,因为是工业时代,一切讲求时效,一个月当中三坛大戒统统都受了,这在过去是没有的。所以从前素质的确是高,人数少;现在素质很差,受戒人数很多。

  这些都是说明与业力有很深的关系。学佛一定要如理如法,才会有个结果;违背理论,不循著这个法则,凭著自己聪明智慧想像,到最后都不会有结果的。这个事情,《坛经》里头有说明,在永嘉大师那一段。经上明白告诉我们,自己修行在威音王以前可以,威音王以后没有老师,自己修行而成就的,统统是天魔外道,没有一个能成正果的。威音王佛是无量劫以前的古佛,从他以后无师自通的都是天魔外道。还有一种人,我也跟一个老师,听他,我也跟他在学,我学成了,可是没拜这个老师。到六祖那里去参学,他去的时候并没有说明,并没有拜老师,就跟大众在一块,坐在那里听经。六祖很厉害,六祖当时讲开示就宣布,我们大众当中有一个来盗法的,逼得他没法子,站起来说明原委,盗法!盗法之人他会成就吗?不会成就。所以,不如法怎么行?不如法,业就不清净,如理如法业才清净。『故业不可不净』,尤其是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叫净土法门,所修的是净业。净业的标准就是本经里面所讲的,莲池大师的《疏钞》,古德法师的《演义》,都是说明净业的修法,净业的境界。

  下面给我们讲「信、愿、行」,是从纲领上说的。

  演信者不疑之谓。】

  不疑谓信。

  演於净土妙理,深信不疑。】

  这才叫真正的相信。我们现在信不信?很难说,你说不信,好像很虔诚;说你信,净土道理还不懂,还没懂。还没懂怎么样?不会疑!根本就不晓得这里头道理。人家说了,我就相信,我就学了,道理还没懂,疑问提不起来。入了境界之后,才能提问题,才能发问。我们对这个道理不懂,不懂是无明盖覆,那也是个大障碍。理一定要懂得,一定要断疑生信,才是真实的信心。所以《疏钞演义》要常常读,常常去看,经早晚课诵你会念,《弥陀经》不长,《疏钞演义》每天总要看个几段,有疑就要问。我们在一起研究讨论,理愈辩愈明白,明白之后,我们疑就断了,信心才真正的建立。当然在讲解的时候,许多疑问在讲解里面都答覆了;讲解里面没有提到,没有答覆到的,我们每个星期天念佛会当中,专门为诸位解答问题,希望诸位多多的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讨论。

  演行者趋造之谓。於弥陀名号,念念明了。】

  『行』是讲修行,「行」就是趋向、就是造作。我们向哪一个目标趋向?要向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目标、这个方向去走,我们一切的造作都要与这个目标相应。经中告诉我们修学的方法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三句最重要,这三句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具备的条件。『於弥陀名号』,名号是四个字:阿弥陀佛。「南无」是皈依的意思,加上南无是六个字,六字洪名。『念念明了』,念不仅是口念,「念」这个字是会意字,「今心」,现前的心,现前的心「明了」,明了就不迷。阿弥陀佛是无量觉,觉而不迷,现前这个心是觉而不迷,这就是阿弥陀佛;念念都明了,念念都不迷,就是皈依无量觉。所以这句名号,要把你现前迷惑颠倒的心,要把它叫回来,要把它唤醒,从迷归悟,从染归净,从乱归到一心。这是行。

  演愿者乐欲之谓。】

  『乐』是爱好,『欲』是希望。非常的欢喜,很希望能够达到极乐世界。

  演於极乐世界心心向往。】

  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念念都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叫做「愿」。我们想一想,信愿行有没有呢?我们念佛念了这么多年,没有感应,不怪自己,反而怪佛菩萨不灵。我念了这么多年都没有感应,不怪自己三个条件没有一条具足。我们真的心心念念想往西方极乐世界吗?到了念佛堂,念了经文,念了佛号,心里还想著别的,都没想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怎么行?还在打妄想,在胡思乱想。可见得是有口无心,没愿!这三个条件缺一条都不会有感应。

  演此净土三资粮也。】

  净土的三个条件,资助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条件,必须要具足,一条都不能缺。我们的心,确实心心念念只想西方极乐世界,不想别的。这个世间什事都得要撇开,你这个感应道交就很快了。总要把这个事情当作一桩正经事情来办,而且当作我们一生最重要的大事来办。其余的事都是小事,都是不要紧的事,这个事是大事,最要紧的事情了,要这样的办才能有成就。这是讲信愿行,信愿行是本经正宗分里面的三大段,也是本经三大纲领。

  底下这一段解释『亦顺净业信行愿故』,这个就讲三资粮了,前面讲的信愿行是发明,本经正宗分的三个大段落,正宗分的内容,与净土三资粮完全相应。

  演亦顺者。契其大端,自能深忍,故通序顺信资。善读经者,随文入观,故开章顺行资。识所攸归,无不向慕,故结释顺愿资。】

  莲池大师《疏钞》有三大段:通序大意、开章释文、结释咒意。这三大段也顺本经的中心,所谓的三资粮。第一大段是「通序大意」,与三资粮的「信资」相应,这个话说得非常的肯定,非常的正确。通序大意,没有入文,没有讲到经文,在本子里面分量占一卷之多。第一卷全卷都是讲通序大意,到第二卷才讲到经文。所以,第一卷非常的重要。我们读《疏钞》,如果第一卷读完,我们的信心坚固,信心建立了,这个功德不可思议。「契其大端」,大端就是三资粮,他能够契合。「自能深忍」,深忍就是信,忍就是同意、认可的意思。你所讲的这个话,我同意,我认可,我不反对,我也不怀疑,这叫忍。这个不是浅的,深忍,为什么深忍?这里面所讲的道理统统明了,没有怀疑了,信得深。第二大段是「开章释文」,解释全经,就是讲的《疏钞》。「善读经者,随文入观」,这两句要紧,读经最重要的是要随文入观,随著经文提起自己观照的功夫,那就有受用,读到什么地方,那个境界就现前。「开章顺行资」,依教修行,依文作观,这是善读经。善听善说亦复如是,也是这个样子。第三大段是「结释咒意」。「识所攸归,无不向慕」,这是讲本经后面附著「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就是往生咒,咒的功力能拔除我们业障,帮助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晓得它的归向,没有不羡慕的,「故结释顺愿资」,三资粮里面愿资。向下,我们再看科判:

  疏初通序大意】

  这里面有五段。

  疏初明性,二赞经,三感时,四述意,五请加。】

  『加』是加持。我们先来解释这五个科题,这五个小科、小段落。

  演初明性者。】

  解释这个科题,什么叫明性。从这个科题里面,你就晓得这部经它这个理论的依据不可思议,才能真正认识这部经的价值。

  演性即常住真心。】

  《楞严经》里面所讲的,「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演全体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这还得了!课诵里面我们所读到的「法界藏身阿弥陀佛」,这个称呼不是没有依据,不是随便说的。我们一看此地就明了,真的是法界藏身,为什么?『全体就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什么?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如本性。这就是所谓「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是这个法门理论的依据,把本经的教体统统显示出来给我们看了。

  演初明者。】

  「明」是发明。性是本有的、本来具足的,可是我们初学的人不能明了。

  演恐人认阿弥陀佛在自性之外。故古云,若认他是佛,自己却成魔。又云,求人不如求自己。】

  这个话都是禅宗的话,所以大师逼得为我们发明,帮助我们指出来,教我们要认清楚,这个法门的本体是什么?这个法门理论的依据是什么?是我们自己的真如本性、常住真心。下面所说的这些误会有没有?有,不但有,而且很多。一般人总认为『阿弥陀佛在自性之外』,心外求法,那叫外道。不知道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自己心现的,是自己识变的,不晓得这个道理。我这么一说,你晓得了,你从今天起知道了。是不是真知道?不尽然。为什么?我们眼前这个世界是不是心造的?是不是识变的?也是的,没有两样。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是秽心变的,极乐世界是我们的清净心变的。这个世界是污秽心变的,或者这个世界是我们乱心变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一心变的,要懂这个道理。真正明了自他不二、万法一如,如果你有这种见解,你有这样的肯定,你修学大乘佛法就不难了,你真正是大乘佛法的法器,有资格接受大乘佛法。如果你要不相信,那慢慢再学,慢慢再培养,你要是能够相信,不疑惑了,你就有资格修学大乘。你的心量当然就拓开了,不会再有是非人我,为什么?晓得万法唯心所变,万法一如,万法不二,像《华严经》所讲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要是认为佛在自心之外,是外道。

  禅宗讲,『若认他是佛,自己却成魔』。为什么?有自有他,自他是二边,二边不是魔,谁是魔?六祖大师说过,二法就不是佛法,自他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自他不二。有没有自他?有自有他,就是事上决定有,相上决定有,理上决定没有。理是一,事相是有自有他,理是一个,理上没有。

  『又云,求人不如求自己』。你要求著阿弥陀佛,就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叫迷信。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所谓大慈大悲,不求也要帮助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况有求?这才叫大慈大悲。行不行呢?不行。为什么不行?因为那个地方是清净世界,那个地方的人都一心不乱,你乱心去了,跟他们不能相处,你这染污心一去到那里要跟人打架,那怎么行?所以你去不了。「求他不如求自己」,求自己一心不乱,求自己心不颠倒。只要我真正修到心不颠倒,一心不乱了,决定往生。与西方的条件完全相符合,这个时候发愿往生,阿弥陀佛必定来接引。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给我们作增上缘,不是亲因缘,亲因缘是自己。四种缘里头,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都是自己,阿弥陀佛来接引这是增上缘而已。四个条件,其他三个条件要自家具足,阿弥陀佛才帮得上忙。一味的依赖阿弥陀佛决定要落空,那是你不解如来所说义,你误会了,不是佛法不灵,错在自己这边,不在佛那边。这些都是就事论事,下面三行是从理上说。今天时间到了。

资料恭摘: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005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