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99集)——手机学佛网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99集)  

  老法师:请坐。我们在这一生难得得人身,闻佛法,这个缘太殊胜了,可以说是无比的殊胜。最重要的,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抓紧这个机会,要往生极乐世界。不生极乐世界就大错大错了,不管你得什么利益,六道轮回跑不掉;不能脱离六道轮回,肯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这是决定逃不过的。一般世人懵懵懂懂,他没搞清楚,我们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

  这一句佛号,底下一句是求生净土,阿弥陀佛,求生净土;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就对了。这一句佛号无所不包,你们听了戒律,自己多欢喜,一句佛号里头,三聚净戒圆满在里头。为什么?这一句佛号叫你得清净心、得平等心。戒律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得清净心。它要那么麻烦才能得到,我们一句佛号就得到,比它高明太多了。学教,这一句佛号是一切教的大总持法门,不但世尊一代时教,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经教全在这一句佛号里头。所以这句佛号,你往生极乐世界什么都通了,根本就不需要学的,全通了,何况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讲经教学没有中断,「今现在说法」。说什么法?你想听什么法,听到就说这个法,妙不可言。「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我想听《金刚经》,听阿弥陀佛讲的就是《金刚经》;你想听《华严》,你听的就是《华严》,一点都没有错,妙极了!

  那个地方无量寿,那个地方没有白天晚上,人的精神饱满,不会疲倦,你说这多好,不需要饮食,我们这个地方生活上带来这些困扰,极乐世界完全没有。你想到十方世界去参学,本身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讲堂没动,佛也没动,我们也没动,在听经。那办事呢?佛以无量无边的分身到十方世界去接引往生的众生,这是他的本愿,他一定要去接引,分身去的,本身在讲堂没动。同学们呢?本身在讲堂也没动,有能力像阿弥陀佛一样,分身到十方世界。弥陀分身到十方世界是接引往生的,我们分身到十方世界是修福修慧,供佛、供僧是修福,听经闻法是修慧,福慧双修。能分无量身,同时亲近无量诸佛如来,听到诸佛所说的一切经,真有受用。这个好事我们现在沾到边了,一步跨进去就得到。不肯念佛的人他没搞清楚,真搞清楚,哪有不念佛的道理?哪有不求生的道理?念念求生净土!像海贤老和尚,念念求往生,佛把他留在世间是为表法。为什么?就是为我们现在学的这个法,怀疑的人太多了,不相信的人太多了,表这个法,让我们真正相信,决定不再动摇。海贤住世这些年功德无量,没有比这个更好了。

  在这个世间没有缘就算了,没有缘绝不攀缘;有缘,随缘帮助苦难众生,也是帮助正法久住。正法能久住,这个世间一定是太平盛世,世出世间法都能建立,如果是乱世就不行。在过去,我们不能说没有疑惑,虽然有很坚定的信心,别人不相信,我相信,可是没有领导人。要有大智慧、大福德的国家领导人出现,我们信心就足了。难得我们遇到了,今天习主席就是这个人,这是上天派下来的,来救这些苦难众生的(不仅是中国,全世界),来复兴人性的教育,中国传统教育。这世界上有许多族群,他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宗教传下来的,你细心去体会,你用恭敬心去观察,平等心去观察,都是好东西。不是好东西,怎么能传那么多年?早就被淘汰掉了。能传到今天的,我们都不敢轻视,为什么?它有这么长的生命力,它一定有道理,没有道理早就给人丢掉了,都是好东西。如何把它整合成为一体,文化大汇合、大圆融,这个好!唯有文化圆融,文化融合在一体,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斗争,永远没有战争,太平盛世。天天都是太平盛世,地球就是极乐世界、就是天堂。我们遇到这个缘,随缘,也尽心尽力去做,但是我们把所做的这些功德,统统回向求生净土。我对这个世间,人间、天上什么都不要,我只要求往生极乐世界,这就对了,点点滴滴干这一桩事情。好,我们现在开始。

  学生:不肖弟子自了冒昧报告的题目是:历代祖师示真信切愿—从海贤老和尚反省我们求往生的信愿(六)

  印光大师说:「凡夫若无信愿感佛,纵修其余一切胜行,并持名胜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愿最为要紧。蕅益大师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能信得及,许汝西方有分。」可见信愿最重要,每尊佛出世,必定弘扬信愿持名。历代传法的祖师大德,必定开示真信切愿,或言传,或身教。因此恭录祖师关於真信切愿的开示如下:

  甲、印光大师总示真信切愿

  一、念佛了生死,全仗佛力。由自己真信切愿念佛之力,感佛垂慈接引,故能带业往生也。

  二、居士既深信念佛,若未参承净业知识,又不广阅净土经论,则真信切愿从何而生?纵能执持名号,只因不求出离,便成人天因果,受享痴福,因福造业,仍沉恶道。

  三、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

  四、信愿为前导,念佛为正修。有以专求一心,不讲信愿。及注重开悟,不求往生者。皆不知念佛之宗旨者。弃佛力以仗自力,忽佛智而矜己智。其自误误人也,大矣!

  五、往生净土,固贵久修。然其所重,在乎决定不易之志愿耳!彼终身念佛,心常冀人天福报者,纵令精进,因其心愿尚恋此娑婆,何得有生极乐之望乎?固知信愿,实为吾人生西方大根据也。

  六、念佛一法,要紧在有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纵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无信愿,纵能心无妄念,亦只是人天福报。以与佛不相应故,固当注重於信愿求生西方也。真有信愿,妄当自已。(注:已是停止之意。很多同修说念佛总是妄想纷飞,原因在此:信愿不真。真有信愿,妄想自然停止。)

  七、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有信愿,无论行之多少、浅深,皆得往生。无信愿,即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地步,亦难往生。以真证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实理,便可自力了生死,则不必论。若但有工夫见此理,尚未实证,若无信愿,亦难往生。

  八、往生全仗信愿真切。若先有怕不能往生之疑,则不能往生矣。万不可卑劣自居,谓「我业重,恐不能生」。若作此想念,则决定不能生矣。何也?以心无真信、切愿,无由感佛故也。

  乙、历代祖师分示真信

  一、正面劝信

  (一)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二)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深信者,仰愿一切行者等,一心唯信佛语,不顾身命,决定依行。佛遣舍者即舍,佛遣行者即行,佛遣去处即去,是名随顺佛教,是名随顺佛意,是名随顺佛愿,是名真佛弟子。

  (三)蕅益大师《弥陀要解》六信: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信他者,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

  (四)截流大师《净土警语》三种真信:所谓真信者,第一要信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觉性无二。我虽昏迷倒惑,觉性未曾失。我虽积劫轮转,觉性未曾动。故曰莫轻未悟,一念回光,便同本得也。

  次要信得我是理性佛、名字佛,弥陀是究竟佛,性虽无二,位乃天渊。若不专念彼佛,求生彼国,必至随业流转,受苦无量。所谓法身流转五道,不名为佛,名为众生矣。

  次要信得我虽障深业重,久居苦域,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虽万德庄严,远在十万亿刹之外,是我心内之佛。既是心性无二,自然感应道交。我之苦切必能感,佛之慈悲必能应,如磁石吸铁,无可疑者。

  (五)彻悟大师《彻悟禅师语录》:知小而不知大、见近而不见远者,此众生之常分也。如阿弥陀佛,於诸众生,有大恩德,众生不知也……若以众多观之,佛则普为一切众生也;若以一人观之,佛则专为我一人也。称性大愿,为我发也;长劫大行,为我修也。四土为我严净也,三身为我圆满也。以至头头现身接引,处处显示瑞应,总皆为我也。我造业时,佛则警觉我;我受苦时,佛则拔济我;我归命时,佛则摄受我;我修行时,佛则加被我。佛之所以种种为我者,不过欲我念佛也,欲我往生也,欲我永脱众苦、广受法乐也,欲我辗转化度一切众生,直至一生成佛而后已也。噫!佛之深恩重德,非父母所可比,虽天地不足以喻其高厚矣。非闻开示,安知此意?不读佛经,安晓此理?今而后,已知之矣,唯有竭力精修,尽报归诚,拼命念佛而已,复何言哉!

  (六)彻悟大师《语录》:若正修净业时,倘达摩大师忽现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汝但舍置念佛,吾即以此禅授汝。」但当向祖师作礼,谓「我先已受释迦如来念佛法门,发愿受持,终身不易。祖师虽有深妙禅道,吾则不敢自违本誓也。」纵或释迦如来忽尔现身,谓曰:「吾先说念佛法门,特一时方便耳。今更有殊胜法门,超於彼者。汝当且置念佛,吾即为说胜法。」亦只可向佛稽首陈白:「我先禀受世尊净业法门,发愿一息尚存,决不更张。如来虽有胜法,吾则不敢自违本愿也。」虽佛祖现身,尚不改其所信,况魔王外道,虚妄邪说,岂足以摇惑之耶?能如是信,其信可谓深矣。

  (七)彻悟大师将真信具体列为十种: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二信人命无常(出息虽存,入息难保,一息不来,即为后世)。三信轮回路险(一念之差,便堕恶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四信苦趣时长(三途一报五千劫,再出头来是几时)。五信佛语不虚(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六信实有净土(如今娑婆无异,的的现有)。七信愿生即生(已今当愿,已今当生,经有明文,岂欺我哉)。八信生即不退(境胜缘强,退心不起)。九信一生成佛(寿命无量,何事不办)。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义,如上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信佛语故,则造后四;不信佛语,但造前四。故深信佛言,即深信自心也。修净业者,能具此十种信心,其乐土之生,如操左券而取故物,夫何难之有?(注:古代契约分为左右两联,双方各执其一,左券即左联,常用为索偿的凭证。操左券比喻成功有把握。)

  二、反面劝信

  (一)截流大师《净土警语》:苟无真信,虽念佛持斋,放生修福,只是世间善人,报生善处受乐。当受乐时即造业,既造业已必堕苦。正眼观之,较他一阐提、旃陀罗辈,仅差一步耳!(注:阐提,断善根无信仰的人。旃陀罗,以屠杀为业的人。)

  (二)莲池大师《弥陀疏钞》:明智者当为世人决疑起信,在在处处,弘赞流通,即是代诸佛出广长舌,即是报佛深恩。如其违背圣言,故为魔说,其为罪也,何可言尽!今以喻明:於此有人,日出万言,以谤万佛,积满千岁,是人罪业,无量无边;而复有人出一恶言,拨无净土,阻人念佛,是人罪业,过於前人百千万倍,乃至无算。何以故?微尘诸佛,赞叹西方,惟欲人人成佛;汝独生谤,即是遍谤微尘如来,陷害众生,常沉苦海,不得成佛。故罪如是,其慎辞哉!

  (三)莲池大师《弥陀疏钞》归纳十种难信。唯有狐疑是弃材,疑根未断,即是罪本。凡夫众生对净宗的怀疑,不出狂妄与愚痴二端。如下:

  ○一现居娑婆秽土,习久心安,乍闻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庄严,疑无此事。

  ○二纵信有极乐世界,又疑十方佛刹皆可往生,何必一定要往生极乐净土?

  ○三纵信应当往生西方净土,又疑娑婆世界离西方净土有十万亿刹土之遥,如此极远何能得到?

  ○四纵信距离不是障碍,又疑博地凡夫罪障深重,云何业障未除而得往生彼国?

  ○五纵信带业能生,又疑生到西方净土,必有奇妙法门,多种功行,云何但持名号,遂得往生?

  ○六纵信持名得生,又疑执持名号,必须多历年劫,才能成就,云何一日七日,便得往生彼国?

  ○七纵信七日得生,又疑七趣受生,不离胎卵湿化,云何净土诸往生者悉是莲华化生?

  ○八纵信莲华化生,又疑初心入道,多遇逆缘退转,云何一生彼国,便得入不退转位?

  ○九纵信一得往生便入不退转位,又疑净宗念佛法门主要是接引钝机众生,上智利根不必往生彼国。

  ○十纵信上根利智亦应求生极乐净土,又疑其他经典,或说有佛,或说无佛,或有净土,或无净土,狐疑不决。

  上述十种难信,前八种属愚人高推圣境而不敢信,第九种是狂者蔑视西方而不屑信,第十种双兼狂愚二病。可见凡夫众生迷惑颠倒,触途成滞,对净宗不可思议圆顿大法,疑网重重,乃是众生业力所障。吾人应深自检省,尽捐狂愚二弊,虔诚笃信。

  (四)蕅益大师《灵峰宗论》:今念佛求生净土,正返迷归悟,至圆至顿,概以梦幻扫之,可乎哉?今人於梦幻妻子家缘不能当下割舍,梦幻功名富贵不能当下远离,梦幻苦乐寒暑不能当下觑破,乃至梦幻诗文机锋转语不能当下唾弃,独於梦幻西方则不求生,亦大惑矣。夫依对待而论,娑婆活计,添梦者也;求生净土,醒梦者也,不可不求生也。依绝待而论,惑业感於三界,恶梦也;念佛生於净土,好梦也,亦不可不求生也。苟深思此理,净土之生,万牛莫挽矣。

  (五)印光大师《文钞》:至於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问他人之效验?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可凭故。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事。英烈汉子,断不至舍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己中心无主,专欲以效验、人言为前途导师,可不哀哉!

  丙、历代祖师分示切愿

  一、彻悟大师《语录》:若赤热铁轮旋转顶上,不以此苦,退失往生之愿;若轮王胜妙五欲现前,亦不以此乐,退失往生之愿。此逆顺至极,尚不改所愿,况世间小小逆顺境界,岂能引转哉?能如是愿,其愿可谓切矣。

  二、蕅益大师《灵峰宗论》:佛祖圣贤,未有不以逆境为大炉韝者。佛四圣谛,苦谛居初,又称八苦为八师。苟稍存喜顺恶逆之情,终与夏草同腐而已,安能如松柏之亭亭霜雪间哉!美玉不琢不成器,顽金不锻不致精。钟不击不鸣,刀不磨不利。岂有天生弥勒,自然释迦?欲为圣贤佛祖,必受恶骂如饮甘露,遇横逆如获至宝,方名素患难行乎患难,方可於秽土植净土因,方如莲出淤泥,超登不退。倘无事则驾言念佛求生净土,一遇不如意,辄悔愠咨嗟,吾恐三昧不成,生西未保。(注:倘若在平日无事时就高谈阔论念佛求生净土,一遇到不如意事,当即就后悔、恼怒、怨恨,我恐怕其人念佛三昧不能成就,往生西方也没有保证。)须於此十大碍行(注:此略),一一自验,果於病时、难时,乃至被抑时,唯增念佛心,明苦空观,不尤不怨,庶莲萼日滋,称三昧宝王矣(注:念佛三昧又称宝王三昧)。

  三、彻悟大师《语录》:如此信已,愿乐自切。以彼土之乐,回观娑婆之苦,厌离自深,如离厕坑,如出牢狱;以娑婆之苦,遥观彼土之乐,欣乐自切,如归故乡,如奔宝所。总之如渴思饮,如饥思食,如病苦之思良药,如婴儿之思慈母,如避怨家之持刀相迫,如堕水火而急求救援。果能如此恳切,一切境缘,莫能引转矣。

  丁、信愿行三而一

  一、彻悟大师《语录》:闻佛法已难,况闻弥陀名号,净土法门尤难。何幸而得难得之人身。何幸而闻难闻之佛法。闻之而犹不肯信,不深为可惜也哉。不信姑置。即如信者,信而不愿,犹不信也。愿而无行,犹弗愿也。行而不猛,犹弗行也。行之所以不猛,由愿不切。愿之所以不切,由信不真。总之生真信难。信果真矣,愿自能切。愿果切矣,行自能猛。真切信愿,加以勇猛力行,决定得生净土,决定得见弥陀,决定证三不退,决定一生补佛。既得生净土矣,旷大劫来生死业根,则从此永断。既一生补佛矣,至极尊贵无上妙觉,则便得圆成。此一念真信所关系者,岂浅浅哉。苟非障道缘薄,生死业轻,久种善根,宿因深厚者,何以能尔。然吾人无量劫来,业力轻重,善根深浅,皆莫得而知。但业力由心转变,善根在人栽培。是故宏法者,不得不善巧方便,恳切开示。而学道者,不可不竭力奋勉,勇往直前。但一言入耳,一念动心,皆可转变业力,皆能栽培善根。虽闻种种紧要开示,都无一言所入。虽遭种种逆顺境界,曾无一念奋发。是为真业力深重。真善根轻鲜。则亦莫可如何也矣。

  二、彻悟大师《语录》:一句阿弥陀佛,是阿伽陀药,无病不疗;是如意珠王,无愿不满;是生死苦海之慈航,无苦不度;是无明长夜之慧灯,无暗不破。但得一历耳根,便为有缘;但能一念信心,便可相应。信心果真,愿不期发而自发。只将此信愿二法,常存在心。如忠臣之奉明君密旨,孝子之受慈父严命,忆念不忘,作为第一件要事。不论所处境界,静闹闲忙,多念少念,总皆为往生正因。只恐介在勤怠间耳。吾人旷大劫来,久在轮回,岂永不发出离之心,修向道之行耶。皆废於因循,败於怠惰,所以常在生死,受大苦恼。今闻持名简要法门,若仍因循故辙,安於覆败,可谓第一等无血性汉子矣。

  三、印光大师《文钞》:念佛有信愿,决定会临终往生西方;无信愿,则只得人天福报而已。有信无愿不名「真信」;有愿无信不名「真愿」。信、愿二法,如车之二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戍、诸祖自述流露真信切愿

  一、蕅益大师《自像赞》

  (一)不参禅,不学教,弥陀一句真心要。不谈玄,不说妙,数珠一串真风调。由他讥,任他笑,念不沉兮亦不掉。昼夜称名誓弗忘,专待慈尊光里召。悬知莲萼已标名,请君同上慈悲造。

  (二)愿大不遗尘界,胆小怕堕地狱。见人嬉笑满容,礼佛悲哀痛哭。终日轮串数珠,唯恐万声未足。纵有一隙独明,且无片长可录。只图下品莲生,便是终身定局。岂敢大言欺世,致使法门受辱。

  二、省庵大师《偶成四首》

  百八轮珠六字经,消磨岁月度光阴。平生只有西归愿,肯为他缘负此心?

  三、彻悟大师《念佛偈》

  (一)猛切持名如救头,娑婆那更可迟留,即今撒手便归去,已较前贤输一筹。

  (二)划断尘缘百不思,通身著力念阿弥,娑婆深厌轮回苦,早向花池占一枝。

  (三)自怜身作太平僧,了生脱死却未曾,但愿名标莲蕊里,不须高列上传灯。(传灯指《传灯录》,禅宗语要。)

  (四)话到无常只自悲,百年弹指欲何为。惟求慈父垂哀悯,小小莲花与一枝。

  己、说明

  这份报告,十二祖彻悟大师的法语居多,主要摘自《彻悟禅师语录》(也称《梦东语录》)。印光大师评价说「《彻悟语录》,洵为净宗最要开示,倘在蕅益老人前,决定选入《十要》。」(注:指蕅益大师编的《净土十要》,印祖评为净宗至要之书)

  净宗历代祖师,并非都是著作等身。有的祖师没著作,如承远、少康、省常;也有的祖师少著作,如法照、截流、省庵、彻悟。印光大师曾就此答覆云:「彻祖、省祖之少著作,亦各人之心愿耳。其道德之优劣,固不以著作之多少为定。古今有法身示现,但少数言句,无所著作者,多多也。何得在此处生疑?须知吾人欲了生死,实不在多。只一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足矣。纵饶读尽《大藏》,亦不过为成就此事而已。」

  这份报告,可以说是用历代祖师的法语,来诠释海贤老和尚一生表法的内涵,他没有著作,但是他表演给我们看了—真信切愿。他老人家说,「我要赶紧念佛,求阿弥陀佛来接我」、「我现在一百多岁啦,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老佛爷(阿弥陀佛)是我老和尚的根啊!我给老佛爷求过几次,要跟他去」……这些都是真信切愿的自然流露,这些话我们可曾发自内心的说出过?

  芸芸念佛人,普遍功夫不得力,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不得不检讨、不得不反省的问题,无法回避。原因很多,五花八门,总的来说,不外乎信愿出了大问题!信不真、愿不切,所以「万修万人去」变成「万修二三人去」。那么,信愿的内涵是厌离心,厌离娑婆才会欣求极乐。大部分人觉得这个世间还不错,日子过得很美满,对六道轮回不畏惧,对极乐世界不向往,古人说的「口念弥陀,心恋娑婆」,因此念了二、三十年还没消没息。

  报告至此,报告过程恐有错误,恳请师父上人及诸位善知识批评指正,不吝赐教。阿弥陀佛。

  老法师:自了师这一份的报告,我们听到了,也看到了,他给我们提供最好的警惕。我们今天确实有问题,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我们对於净土信愿的不足。因为信愿不足,所以常常受到世出世间一切法的干扰,用心不能专一,疑虑就更多、更深、更严重,它确确实实是会妨碍我们这一生往生净土。自了师他对净宗的根扎得好,这么多年来,他主要是一部《印光大师文钞》,这部《文钞》他念得熟透了,总念了几十遍,这是他深信切愿的根本。今天念佛同学,无论在家出家,《印光大师文钞》偶然翻个几页,几个人认真去学习?真正认真学习,往生净土就肯定了,为什么?真信切愿一定能生得出来。印祖在世的时候,因为方言(口音)的关系,他在晚年住在南方时间多,南方人听不懂,所以他一生用文字弘法。他讲经别人听不懂,要翻译很麻烦,所以用文字、用书信。这就是祖师往生之前也就编了《文钞》,现在有《续编》有三篇,内容非常丰富,每一篇都是劝人修学净土最紧要的开示。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跟忏云法师住茅蓬半年,那个时候他叫我读《印光大师文钞》,读《阿弥陀经》三个注解: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幽溪大师的《圆中钞》,我那半年的时间就学这些东西。只是叫我自己看,没有讲给我听。要我把三个注解做一个科会,就是把经里面这个科整理出来画成一张表解,把经文再系进去,这叫科会,这是我以前没有见过的。自己把这三个注解的科会做成之后非常欢喜,真正体会到佛经文字之美。从科会才能看出来,看出什么?这个文章不能加一个字,也不能少一个字,加一个字是废话,可以删掉的,少一个字它就断了,就连不起来了,这就是中国古人标准里头最好的文章。以后我们看到《华严经》,清凉大师的科判,那么大的经,还有六百卷《大般若》,古人都用表解把它会成科会本,我们从这个地方学习了用科会来看文学。在台中,李老师每个星期有一堂古文,我们学的《古文观止》,老师教我们练习做科判。因为《古文观止》文字少,很容易做,经文字太长。发现古文里头,现在人的文章不能比,现在这些文章,你去做科判做不成,古人的文章篇篇都可以,它有章法结构、思想体系,从科判上全能看到。所以科判就是注解经的,就是经注,那是提要,重点的提要,讲义那是详细的说明。

  自了师有这么深的根,他对於净宗的信愿,我们在他的报告、在他的文字当中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得出来,他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向他学习。祖师大德这些语录,是修学净土人扎根(扎信愿根)的依据。经文字太深,不一定看得懂,祖师的开示浅,从这上扎根,然后再去读经,对於经里头字字句句会生出感恩的心,你才晓得字字句句是真实教诲。后面还有一篇报告,开吉法师的,好,我们看这一篇。

  学生:香港汉学院献礼。惭愧弟子开吉今日恭敬报告的主题是—《香港汉学院献礼》。

  届逢香港汉学院成立、奠基之期,藉此殊胜因缘,谨呈此文敬献诸佛菩萨、历代圣贤、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祈愿汉学院之成立,能够为全中国、全世界培养传承儒、释、道道统之优秀人才,「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一、孝敬为根,伦常为本

  《无量寿经》云:「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老法师开示说,中国的现状,人民不善,是源於近百年来社会不安定,因此父母失教,祖父母、曾祖父母甚至高祖父母,悉皆疏忽对后代的教育。因此年轻人悖逆伦常,作恶多端,如何能够责怪他?若是责怪他,就是不仁。是故应当要饶恕他,施以伦理、道德之传统教育,就不会一错再错。

  殊不知中国二百多年前之老祖宗悲泪交加、悔恨不已,於墙角中忏悔哭泣,深望子孙能够诵读《弟子规》、《孝经》等圣贤典籍,并向所有弘扬、著述圣教者叩首忏悔。祖先日日凝望子孙,陪伴子孙学习圣贤教育,呕心沥血、诚心劝谏子孙切勿重蹈覆辙,否则祖先无颜端坐於厅堂牌位之上。学人睹斯言,闻斯语,怎不令人感动涕零,悲泪如雨!《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如今潮州谢总办班教学,得以於七日内唤醒人的良知良能,足证人是教得好的,人人自性本具如来智慧德相。

  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教育之根本即是「孝敬」,因此汉学院之开幕设以拜师礼,弟子至诚恭敬向恩师礼拜;汉学院之奠基则是拜亲及拜师礼,子拜父,且父子至诚同向恩师礼拜。此表法之义即彰显孝敬乃是汉学得以屹立不摇之坚实道基。

  诚如《论语.学而》所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诚孝之至,可通神明,光四海,则汉学得以奠基;诚如《无量寿经》所云:「应勤修行,随顺我教。当孝於佛,常念师恩。」诚敬之至,可继绝学,耀门楣,则汉学得以光显。此乃汉学院之表法深义。

  孔子在世时,曾经「问礼於老聃,学鼓琴於师襄子,访乐於苌弘」。体现出孔老夫子尊师重道的精神。念老於《大经》集注中亦云:「『随顺我教,当孝於佛,常念师恩』三句,均指尊师重道,依教奉行。」老法师说,此乃学习佛法、圣贤教育必具之条件。古往今来,学圣贤之人很多,成圣贤之人不多,原因在於对老师不尊重,对父母不孝顺,自私自利之心太重,对於财色名利占有之念头太强,以此为乐,争夺不休,忘失父母之深恩,忘记老师的教诲。

  由此可知,若失去「孝敬」之根本,学人之道德学问如何培育?汉学之根基又何由建立?只有诚孝、诚敬之人,才能够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扶大厦之将倾,继绝学於当世。

  二、儒释道三教混元和合

  甫进汉学院,即见本师阿弥陀佛、道德天尊老子、万世师表孔子之铜制塑像。这三尊首现於二0一四年香港中元祭祖法会的圣像,肃穆庄严,表法意义深刻,体现儒释道三教是一家。

  中间的圣像是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十方诸佛尊之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蕅益大师於《弥陀要解》中,说明弥陀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老法师释此文时言,阿弥陀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无量」的意思。「阿」译为无,「弥陀」译为量,「佛」译为觉悟。因此,阿弥陀佛名号之意就是无量觉悟,简言之,即是无量光、无量寿。光是指空间,光明遍照;寿是讲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时空交彻成整个宇宙。法界体即是光与寿,阿弥陀佛之法身是无量光寿,阿弥陀佛所居之极乐世界亦是无量光寿。

  左侧的圣像是道家创始人道德天尊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楚国人,曾担任「周守藏室之史」,是一位大智慧者。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孔子曾向老子学习礼法:「孔子适周,将问礼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YIN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群书治要》卷十《孔子家语》亦曰:「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因此,最好的办法是用道德来教化民众,并用礼法加以约束。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早在春秋时期,儒家和道家的创始者彼此之间就互相尊重,互相赞叹,互相学习,在历史的延承中更是互助合作,共同圆满教化众生之使命。老法师所倡导的「世界宗教是一家」的理念,孔老夫子与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即已实践。

  相传老子西出函谷关之前,应关令尹喜之请,留下五千言之《道德经》,尔后倒骑青牛而去。老子被尊奉为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唐朝皇室更是尊之为始祖。老法师於讲席中常延引老子之言「吾有大患,为吾有身」,由此推断大智慧者老子可能是生到无色界天。

  儒家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是一位大教育家、思想家。

  《易经》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孔子的外祖父颜氏,将其女儿颜徵在许配给叔梁纥(孔子的父亲),历叙叔梁纥之祖宗乃积善之家。於是断定其子孙一定会兴旺,终将女儿许配给他,而生下了孔子。由此应验《易经》之言真实不虚。

  孔夫子幼年,常将祭祀用的礼器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做为一种游戏。其在世之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良有以也。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的夫子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祖述尧舜,有教无类,被尊奉为「万世师表」、「素王」。后因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倡议,施行「独尊儒术」,而使儒学蔚为华夏千百年学术文化之正宗。夫子之德,行之久远,历久弥珍。

  在《汤恩比博士的中国观》一书中说:「以儒教为中心,同时儒、佛、道三种思想浑然融合,在直至今日的中国文明中,始终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

  自古以来,儒释道三教和合无间、共存共荣,共同行使社会教化之使命。这是中华文化最为和谐美好的绚丽典章,是今日世界实现安定和平的源头活水。

  三、仁德国主,护世太平

  圣贤教育所行之处,无不仰赖仁慈国主之护持,此事古今中外皆然。

  《无量寿经》云:「有大国主名世饶王。闻佛说法。欢喜开解。寻发无上真正道意。」大慈念老於注解中引《汉译》经文曰:「世饶王,闻经修道,欢喜开解。便弃王位,行作比丘。」老法师开示说,「世饶王」是法藏比丘在俗时的名字,是阿弥陀佛的前身,他是一位躬行圣贤政治的仁德国主。其名号中之「饶」字,即是丰饶之义,涵括范围广大,举凡政治、社会、文化皆是如此,因此国家富裕、安定、和平。由於世饶王为政以德,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建立了太平盛世,因此人民的生活幸福美满,国民对於这位国家领导人赞叹、欢喜、拥戴。世饶王闻佛说法,舍弃王位,遍参十方国土,发殊胜大愿,五劫勤苦修行,自然成就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往生极乐者,上至文殊、普贤等等觉菩萨,下至无间地狱恶道众生,悉皆包罗。老法师说,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从无间地狱往生极乐世界的。

  唐太宗是一位文韬武略的英明国主,然而由於年轻打江山时杀人太多,射箭百发百中,死於其弓箭下者逾千人之多。杀人要偿命,因此死后堕落地狱。但由於他在世之时护持三宝,有功於佛教,且平等护持所有宗教。同时他下令编订大唐治国宝典《群书治要》,尝言,「此书可以救中国,可以救世界」,此乃太宗对於人类之最大贡献。因此他得以离开地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纵观唐太宗一生,他任人唯贤,虚心纳谏,励精图治,遂成就「贞观之治」,创建大唐盛世,而成为中国历史上之一代英主。他克己纳谏,择善而从,仁民爱物。唐初关中连年灾荒,太宗开仓赈灾,取出御府金帛,为灾民赎回儿女。其股肱谏臣魏徵过世后,太宗尝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遂成为千古名训。

  大唐文化灿烂辉煌,得力於太宗之护持。除了任命魏徵、褚遂良、虞世南等人编订治国宝典《群书治要》之外,还任命孔颖达等学者修订《五经正义》,统一南北经学,且置办「国史馆」,由大唐宰相负责监修前朝国史,开风气之先。太宗文治之功为后人称颂至今。

  更难能可贵的是,唐太宗不但护持佛法,而且平等对待所有宗教,促成唐朝多元宗教、多元文化之融合。贞观十九年,唐太宗诏令「卜斯地将建寺为之荐福」,於幽州城内建寺,以悼念东征高句丽战争的阵亡将士。隋朝开皇年间,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唐太宗对回教十分包容,今西安大学习巷的「清真寺」就是於唐神龙元年,由太宗大将尉迟敬德监造的。贞观九年,基督教传入中国。波斯传教士阿罗本来到长安,太宗派宰相房玄龄隆重接待。贞观十二年,还协助他翻译《圣经》,造礼拜堂於「义宁坊」。由此可知,唐太宗对於所有宗教皆是以平等心对待,而成为宗教之总护法。

  当今时代,中国出现了一位以德化民、力行节俭的仁德国主—习近平主席。习主席尊重传统文化、支持佛法,特别是在今年访问欧洲期间,几乎每场演讲都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实是证明了汤恩比博士所言,只有儒家学说(伦理道德)、大乘佛法(佛之文教),能够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帮助社会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谐。

  二0一四年二月,习主席在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曾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著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因此,继承传统伦理道德教育,才能够更好的面向未来。

  有仁主之治,必兴仁德之教。大唐《群书治要》治国宝典,已纳入党校之必修课程,也传遍全世界。恩师上净下空老法师曾说:「我们深信习主席能带领国家、带领世界,以祖宗遗留的传统的伦理道德文化,领导世界走向安定和平的盛世,我们应当跟著他前进。」相信在习主席的引领下,以《群书治要》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必定能够普利全球,福佑寰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愿景一直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无量寿经》阐述了佛教大同之治的景象:「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念老释此经文时言及,佛所行之处所,无不蒙受佛之教化,必感降吉祥,世界和平,万邦和睦,风调雨顺,国家富足,人民安乐,尊崇道德,兴施仁政……愿世界臻於大同也。

  由此我们深信汉学院之建立,必能帮助国家、世界培养第一流的汉学人才。汉学之教化所及,必能宇清国安、家和人乐,必能帮助国家社会臻於崇德兴仁的大同之治,如此则为百姓之福、国家之福、世界之福也。

  以上是惭愧弟子浅显的心得报告,不妥之处,诚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大德同修惠予批评指正,无尽感恩,阿弥陀佛。

  老法师:开吉法师这一篇的报告也非常好,让我们听到之后有很深的感慨。我们希望你能够见到、想到,希望你能够做到。今天真正能见到、想到的人就不多,这什么原因?这是最近两百年,中国近代史中,你可以能够看到,汤恩比博士就说得很多。清朝末年,第一批派到国外留学的学生,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对於孩童、青少年是以礼法约束他们,让他们言谈举止都有规矩。到西方去留学,看到西方人,完全把这些约束解放了,他们获得了充分的自由自在,於是想到中国的衰落应该就是这些礼教,所以学成之后回国就要全盘西化,要把中国旧东西都把它抛弃掉。代表这个活动主流的就是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向西方人学习。日本人真干了,比我们早五十多年,将近一百年。造成今天这个社会,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我们要冷静的去思惟观察。

  不但对中国,就对全世界各个族群文化来设想,他们的东西几千年能传到今天,没有被淘汰,肯定有道理;如果没有道理,怎么可能传下来?这么长久的时间,这里头多少有聪明智慧的人,他们没把它看破吗?我相信凡是糟粕,有问题的,统统被淘汰掉了,能传下来的全是珍宝、全是精华。古文明保存得最多的、最丰富的是中国人,这个连罗素、汤恩比都承认。尤其是前清乾隆皇帝,将中国古文明做了一次整理,那就是《四库全书》,真正是好东西才能入选,还有许许多多没有被选中的,那个分量跟《全书》分量差不多,没有选中的就是糟粕,淘汰的。真的是糟粕吗?我们要细心、慎重去观察,糟粕也能传几千年,什么道理?中国传统文化里头有,外国传统文化里头也有,我们的态度要以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来拜读,肯定会发现这里头还有宝,被一般人疏忽了,要把它挖掘出来,要把它整合,发扬光大,流传於后世,有益於世人,帮助这个世界解决问题,帮助世人在一生当中都能过到幸福美满的生活。从文化里面去找,肯定会找到。

  古圣先贤教学的理念跟方法跟西方确实不一样,西方的文化没有放弃自私自利,没有放弃竞争、斗争,这些思惟在中国文化里面早就放下了,这就是汤恩比所说的,中国文化为什么优於其他族群的文化。他一生专门研究文化史,中国文化是最好的。这个形成,在中国三皇五帝,夏商周时候就普遍推行。那个时候政治上没统一,政治上统一的是秦始皇,秦以前中国没统一。春秋到战国的时候,春秋时候八百诸侯,中国中原这一带。诸侯就是独立的国家,幅员都不大,我们在古书里面看到,他的这个城市,疆域方圆一百里,这就是大国;小国,我们看到历史上记载的汤,汤的领土只有七十里。周文王只有百里,一百里,在现在是一个乡镇,不到一个县,一个县不止百里,那就是国君。八百多诸侯,这些诸侯国都尊重周王,为什么?周的政治办得好,都向周学习,用周的历法,对周尊重,所以尊称他为天子。他并没有实权,完全是伦理道德教化所成就的,这些小国归附不是用武力,用文化,自动来归属的,不是用战争把这个国家消灭了,占领它的领土,不是。秦统一之后,把这些小国都改成郡县,这个遗迹甚至於到现在还都能看到。

  汤恩比对中国的历史非常熟悉,他看今天的世界,二十世纪,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之后核武出现了,他为这个事情真的是忧心忡忡。没有这个武器之前,人类不可能毁灭地球上的生物,有这个东西,人有能力毁灭地球,这是一桩非常可怕的事情。真的发生这个战争,这是人类在地球上集体自杀。这个战争没有胜负,同归於尽。所以他就想到中国春秋战国这个时代,现在地球就像那个时代一样,如何能够消除核武战争?那就是要统一,像秦始皇统一中国,秦,那就是世界政府,这样子内战就可以没有,消灭了。所以他提出世界政府、世界国家。谁来统一?决定不是用武力,要用文化,要用宗教。

  宗教必须要回归教育,要互相学习,宗教要互相尊重。宗教都是和平的,每一个宗教经典,它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仁慈博爱。爱人就不能杀人,每一个宗教经典里面都教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佛家讲的五戒十善,每个宗教经典里头都有。王神父节录的《圣经360》我们看到了,你看到之后,跟佛法讲的没有两样。所以宗教的团结有利於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谐,这整个地球。一定要讲、一定要教、一定要落实,从宗教本身做起。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佛家的慈悲,必须要宗教神职人员、宗教的信徒,把仁慈博爱从自己心里头做出来给大家看,这样才能够教化人民。中国传统文化归纳起来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汤恩比称作最优秀的文化。这十二个字没有人反对,我们这十几年来接触不少的宗教与族群,我们为它做粗浅的说明,没有反对的,都欢喜,都能接受。为什么?人性的教育。他们的教学理念从哪来的?智慧从哪里来的?从自性里生出来的。自性是一不是二,人性本善,从本善自性里头流出来的哪有不善?细细去看所有宗教,全都是自性本善流出来的,所以他可以和睦相处,可以像自己兄弟姐妹一样。

  要把宗教教育发扬光大。宗教为什么还竞争、还斗争,还有战争?那是他们没有深入经典,如果真的深入经典,不可能发生这个事情。所以经只念,不研究不行,一定要深入,要把它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就管用了。所以中国人重视教育,把教育分成四大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圣贤教育,宗教包括在圣贤教育当中。这四种教育都要用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来学习,才能帮助你开发自性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相好是真的,现在科学家知道,那是什么?境随心转,人心好相貌就好。你看看人在欢喜的时候,他的相貌很可爱;他在发怒的时候,好像那个相貌就不可爱了,境随心转。教育要教人心,弃恶向善,端正心念,这比什么都重要。

  汉学院能成就,我觉得这是祖宗之德,众神的加持。很难,丢了太久,谁肯回头?谁肯干这个事情?没有习主席出现,我们对於传统文化、对於宗教教育虽然是有信心,但是里头有怀疑,真能够实现吗?虽然我们过去在汤池做了实验,这一次我们在图文巴看到了迹象,怀疑不能断。习主席出现之后,我们的信心坚定了。有这样的国家领导人,这个人不是普通人,佛门讲的再来人,佛菩萨再来的,不是佛菩萨再来,救不了这个世界。这世界的人造的罪业太深了,造了两百年;再往上推的话,中国人造罪业两百年,外国人造罪业四百年,哪有那么容易回头?没有这样一个圣人出现於世来带头,我们说了没人听,不相信;只有真正佛菩萨再来这个世间,把这个教化兴旺起来。现在科学技术发达有好处,过去没有媒体,没有这样快速的交通便利,那个就难,现在有这个容易,他一篇讲话立刻就传遍全世界,大家都听到。一个地方做得很好,用媒体就能传遍全世界,大家都知道了,鼓励大家一起来学习。所以示范点非常重要,一个小城、一个小镇、一个小区,都可以做出很好的榜样出来,真做好了,名声自然会传出去,就产生影响。

  汤恩比说得很好,未来西方文明要转移给东亚文明。东亚文明是中国,中国是主,还有三个卫星国,跟我们是同一个文化,那就是韩国、日本、越南。这三个国家跟中国至少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春秋末年,战国的时代,跟我们就有往来,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看到。日本的朋友常常到这边来访问。我上一次在日本讲经,住在日本冈山,住了十几天,就彷佛回到春秋战国那个时代。日本的农村保存得太好了,没有被破坏,你看到他们的生活,礼貌、穿著、饮食、居住的环境,从春秋战国传过去之后,一直到现在还保存著,真可爱。都市变了,农村没变,确实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我们看做生意小买卖的,农夫摆一个摊子,上面搭个棚,他卖的蔬菜,每一把上面写著多少钱,就放在那个地方,人家要的时候自己拿,自己把钱放在一个袋子里头。他不在,他早晨把它摆好,晚上来收,没人管。我们看到很欢喜,人诚实,没有欺骗人的,这个难得。在中国已经看不到了,在日本农村里头差不多还都保持这样。农村人也非常好客,我们去了,家家都欢喜。要学历史,要了解这些国家,了解跟中国人两千多年的关系,他们的风俗习惯全是中国的。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资料恭摘: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九十九集) 2014/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2-0099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