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66集)——手机学佛网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66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坐。今天这堂课我们回到香港,还是接著看上官同学的学习报告,主题:「四十八愿和五十三参浓缩在十六正士的表法」。

  我们接著看,接著上一次,「丙三,香象菩萨表戒定和传承」。戒定是香。香象菩萨的名号对应四十八愿里面第四十三愿,「宝香普薰愿」。其中香字有四个意思,第一个表虔诚,我们就知道虔诚是宝香,恭敬是宝香,供养是宝香。像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面,从礼敬诸佛入门,表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都必须有诚敬的宝香,才能得受用。这个话说得很深刻、很广泛,就像宝香焚烧起来,香烟遍满十方。

  我们学的是佛法,佛法是世法出世法里最完备的大法,用宝香来比喻是恰当的。世间法没有诚敬就不能入门,印光大师在世常常提起来,「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可见能不能得益,得利益多少,与老师、与经教关系都不大,关系最大的是诚敬心。这是为什么?因为佛法是从真性里面流露出来的,它是性德,而诚敬也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也是性德,性德与性德相应,一听就明白了。老师程度差一点,但是念的是经文,你所听进去的是经文,不是老师的知见,所以老师没开悟,说不定听的学生开悟了,这个例子自古以来很多。佛法妙不可言,因为它是心法,它是从自性里流出来的大法,我们用妄心去接受它,老师再高明,佛菩萨应世,他讲经你也听不懂,可能一分都没入进去,你只听了一个表皮、皮毛,一分都入不进去,没有诚敬心。真正有十足的诚敬心,没有老师教也能悟入,其义自见,真的是自见。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演的就是自见,他一生所讲的大小乘的经论,没有人教他,他没听说过,他也没学过,为什么他能说得那么好?自性本具。这个道理,学大乘的人一定要相信,如果不相信,大乘跟他没分、没缘,他学一辈子,把精神、时间都浪费了,为什么?不能契入。可见诚敬心重要,没有诚敬怎么行?对於出世法,诚敬能契入,世间法就更不必说了,世间法用诚敬心学就太容易了,为什么?它浅,它明显,不像出世间法那么样的深广没有边际。出世间法就是自性,自性万德万能,真正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我们知道了诚敬入门,所以我们对人、对事、对一切万物,无论是世法、是佛法,都应该要用诚敬心。用诚敬心就是用真心,用真心用久了,用成习惯,不定哪一天你就明心见性,就其义自见,就能入佛的境界。这第一段的意思,最重要就是於世出世间法必须有诚敬心才得受用;受用大小,诚敬心多少决定受用大小。

  第二,「表传递信号於尽虚空遍法界,表至诚感通」。香烟表信号。如果你们到中国去游览过长城,万里长城,你看长城的建筑,每一段有一个烽火台,突出一个比面积大一点的,干什么?发信号的。从新疆那边,古时候中国的边疆到长安(现在的西安)几千里,消息怎么传递?如果那边有敌人来进攻,发生战争了,如何把这个信息很迅速的传给皇帝?烽火台燃起狼烟。平时储藏的狼粪,狼粪燃烧,它的烟不容易散,一直往上升,很远地方看到了,那一边看到的时候也燃起来,一个传一个、传一个,大概一、二个小时就传到长安,皇上知道那边有事情了。这表传承的意思。所以传递信号,古时候你看世间人他用这个方法。

  佛法里面也用这个方法,所以供佛首先烧香。燃这些香表什么?这个香烟扩散,扩散到遍法界虚空界,我这个信号,一切诸佛如来统统收到了。我们今天燃的这支香,诸佛菩萨是不是真收到了?现在我们知道,科学家告诉我们,真收到了。为什么?《华严经》上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两句话被现代的量子力学家证实了,真的,一即一切。我们这儿燃这一支香,科学家告诉我们,大,遍法界虚空界;小,肉眼看不见的微中子,遍法界虚空界每一个微中子它知不知道?知道,香烟传递信息,色相传递信息,音声传递信息。这桩事情,我们学大乘的同学有没有一个概念?这个概念,今天科学家讲的全息的概念,全息就是《华严》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把《华严经》上这句话证实了。我动一个念头,这个念头遍法界虚空界,最小的物质现象微中子它都知道,它都有了;如果没有,我们这支香烧不成。我们这支香在这儿烧了,遍法界虚空界每一个微中子里头都烧了。有多少个我?无量无边无数无尽,每个微中子里头都有我,也有你、也有他,整个宇宙都在这一个微中子里头。所以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一多不二,完全平等。它怎么会不变?为什么会变?称性,它与性德相应。没有一法不称性,法法皆如,法法称性,这是如来、法身菩萨果地上的境界,不是某个人独有。法法皆如,法法皆有,只是有显、有不显。显什么?非常明了;不显的,你没有感觉到。用真心的人显,用妄心的人不显;不是不显,是妄心、妄相、妄念把它障碍了。我们凡夫只注重在妄念、妄相上,把这种微细的觉观疏忽了,它显,显我们没有在意,就是没有注意到,把它给忘掉了,虽在面前,也没想起它在面前,是这么回事情。大乘里讲的隐现,讲得太好了,所以有缘就现,没有缘就隐,隐现不同,这个我们要知道。

  不要说烧一炷香,我们动个念头,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菩萨、法身菩萨,没有一个不知道。我们今天讲隐秘、隐私权,我不愿意人知道,不可能。中国古人说一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真正懂的人不多,这话的意思是劝人不要做亏心事,不要以为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不能做亏心事?没有隐私的,没有秘密的,你才动念,别人全知道了,有那个定功的人都知道。甚深禅定里头,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也就是我们净宗讲的常寂光。常寂光就是真心,常寂光就是自性,自性就是常寂光。自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是一切法的本体,一切现象是从它而生、从它而现的,无论世法、佛法都离不开常寂光,谁不知道!我们要是明白这个道理,有这个概念,决定不敢起一个妄念,决定不能有一个念头伤害别人,念头慢慢就归正了。想欺骗别人、隐瞒别人,那是欺骗自己、隐瞒自己,别人比自己知道得还清楚。

  所以至诚感通,真诚到极处,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感应道交,跟阿弥陀佛哪有不感通的道理!「尤其是念佛法门,一声佛号遍十方刹土,摄无量劫於此一念,一念含一切诸佛所修功德,必定要诚意至极」,真诚到极处,才能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我们想不想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我看到了,海贤法师他动个念头想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现身,随时随地,他想见就见。什么原因?诚意至极,就这四个字,他的诚意达到极处、达到圆满了,他能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他也能跟一切诸佛菩萨感应道交。他怎么修成的?一句佛号,除这句佛号之外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妄想、杂念完全放下了,才入这个境界。上官能体会到,不容易。

  第三,「表燃烧自己,普香法界,是无私,放下自我执著的意思」。没有一点私心,没有一个念头是为自己,为什么?自己跟虚空法界融成一体了,这叫法身。法身是以万法为身,所以叫法身,起心动念都是念著万法。回向必须是要有,代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念佛、礼拜、求生净土,法界众生一个不漏。如果说法界与我有缘众生,也能讲得通,为什么?惠能大师说得好,「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原来万法是自性生的,谁的自性?我的自性,那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跟我就有缘了,是我自性所生所现(所变现的),怎么会跟我没有缘?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与我有缘;三恶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与我有缘,都是从自性生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这是广义的有缘众生,你说范围包括多大,有情无情全包括在其中,一法不漏。我们的慈悲、我们的爱心也是遍法界虚空界,没有一法不慈悲,没有一法不爱护,这叫大乘。念念想著自己,没想到别人,连小乘都不够,他是六道凡夫。

  「如同位后普贤」,位后普贤是什么?「得果不舍因地之行」,这叫位后,也就是他成佛了。佛的位子是果,但是他不以佛的身分度化众生,他以菩萨身分。为什么?在威仪上说佛是老师,对老师要尊敬,不能随便,师生当中有种尊严,但是用菩萨身分就不一样,同学,同学可以随便一点,可以不用那么严肃,不用那么大的规矩,很方便、很自在。所以佛不用佛的这个身分,降一级,用菩萨身分,方便。虚云老和尚朝五台山,我们用这个故事来说,路上生病了,真的叫要命,生死关头,没人帮助他,他就活不了。文殊菩萨示现乞丐的身分,方便;如果示现菩萨身分,那个麻烦大了,虚云和尚招架不了,为什么?他病得重,站都站不起来,怎么能站起来给他顶三个礼是不是?用乞丐身分,你看看,大慈大悲,善巧方便。

  佛菩萨总是叫众生方便,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顺众生,这个要懂得,特别是现代众生,现代众生无礼,五德全没有了。五德,仁义礼智信,现在众生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不讲信用,都骗人,五个都没有了。你要不恒顺他,你就没办法度他;一定要顺他,你才能度他。有些众生,还不是少数,态度很不好,说话很不客气,心肠很好,中国谚语所谓「刀子口,豆腐心」,心地非常软、非常慈悲,可是言语骂人很凶、很厉害。我遇到过,过去韩馆长就是这样的人,但是她有威严的那一面,她也有很慈悲的那一面,对人照顾真的是无微不至。她知道每个人喜欢什么、爱好什么,图书馆居住三、四十个人,每个人性格她都知道,她上街蹓躂,看到这个东西哪个人喜欢,她晓得,她买下来回来送给他。她肯布施,很大方,一点不吝啬。所以别人怕她,但是都喜欢她。有长处,有缺点,你要认识她,这人很可爱。有些人表面对你很好,心地不诚,这种人要远离;外面很凶、霸道,但是心很软、很好,这种人好处。我们都得要知道,不知道,跟人家怎么相处?完全都了解,彼此都了解,所以彼此的缺点、习气大家都晓得,都不在意,你的长处、你的优点大家记在心上,在一起同住,一起工作,真能做到家和万事兴。

  菩萨「念念为众生离苦得乐,是自性德香普薰法界」。自性德香是什么?是慈悲心,是爱心,没有条件,平等爱护一切众生。落实在尊重,懂得尊重人;落实在谦虚,自己谦虚、忍让,尊重别人,尽量去满足别人,帮助别人破迷开悟。有些人业障很重,要很长的时间他才能觉悟、才能回头。跟海贤老和尚认识的人很多,老和尚在世也没有特别重视,也没有刻意向他学习,等老人家一往生,让人家警觉了,人家再想想老人家一生,过去跟他往来,就发现他有很多长处、很多优点值得学习。他要不往生,别人不在意;这一往生,以后再见不到了,回头想想,还有不少根利的就有小悟,有小悟、有大悟。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双树林间示现灭度,佛离开人世,不在世间了,这一个警觉,不少人证果了。那个快要到证果边缘的人,证阿罗汉果,一听说佛灭度了,这一惊,证果了,证得四果罗汉,证阿那含,证斯陀含、初果须陀洹。所以八相成道,每一种相都是能帮助众生、利益众生。

  最后第四,「表戒定真香」。所以我们燃一支香,燃这香,心里想著什么?戒定慧,这是自性的真香,戒香、定香。戒定的香是什么?就是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从戒定生的,有戒有定就有真智慧;你要想求真智慧,要修戒、修定,燃香表这个法。佛门弟子大概每天都在佛像、菩萨像面前烧一支香,这个念能不能引发起来?能引发起来,这支香烧得有意义,香在表法。这四个意思都有,就是圆满的。表戒定真香,「讲真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是教学的落实」。这是真正的佛教,不是佛学常识,不是佛教知识。

  我在斯里兰卡看到,我看了一个小学、一个中学,每个教室都有一个佛龛,里面燃灯、烧香供佛,在讲台的一边,当中是黑板。上课之前,老师烧香拜佛,同学们一起跟著拜,下课的时候向佛像行礼,然后再离开。每一个教室都有。这是佛教国家,所以全国人民都持三皈、五戒、十善跟八关斋戒。八关斋戒不是每天的,一个月有几天,他们都能做到,普遍的做到。学生在佛像面前会拜佛,在学校看到老师向老师顶礼,行接足礼,手摸老师的脚、鞋子,回家时候对父母行接足礼,像拜佛一样。这个风俗习惯大概在别的地方没有了,斯里兰卡到现在还保留。

  我们接著看最后这一句,「修大行,证大果,都须依戒定慧三学」。不依戒定慧三学,大行大果没分,修一点人天小果,这是最常见的。佛门弟子修了一辈子,来生不失人身算不错了,来生还能保著人身;修得好的,四王天去了、忉利天去了,大概就在这两层,最普遍的。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有此真香之行,才能称之为象,法门之龙象」。象表什么意思?大修行人,用龙象做代表,不是普通修些小行,大修行。它这也有三个意思,「位前(但发普贤心,求生极乐净土)」。发心,有愿还得有行,没有行去不了。行是什么?一向专念。但发菩提心,这个普贤心就是菩提心。真信真愿他有,他没有真行;换句话说,对於世间财色名利还是放不下,这个人不能往生。往生看运气了,就是他往生最后一念是不是念阿弥陀佛,如果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决定得生;最后一念不是阿弥陀佛,是别的念头,随业流转。可见念头重要。第二种「位中」,位中是「等觉普贤」,这个没话说了,「依戒定慧三学,老实念佛不拐弯」。像海贤老和尚所表的法,他就表的这个,九十二年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丝毫都没有改变。第三种是「位后」,成佛再来人,这不是普通人,佛门称为再来人,「真正有把握往生极乐,生死自在,够资格为法门之龙象」,来做个代表。生死自在,自己知道什么时候去,自己念佛往生净土,不必找别人帮忙。海贤老和尚往生,告诉他几个同参道友,道友们都说,什么时候告诉我,我们去替你助念。他谢绝了,他说我不需要助念,助念不可靠,我自己有把握往生,这可靠。真的,他往生没人助念。来佛寺这三个,海庆也是自在往生,海贤的老母亲也是自在往生,说走就走,没有丝毫痛苦,往生之前一分钟、一秒钟正常,没有什么病痛,没有,什么都没有。这叫法门龙象。「因此象既表发心,又表因地行门,最后是证极乐妙果。香象」,上面加了个香字,这个意思深广没有边际,这象不是普通的龙象,是具足戒定真香。龙象代表什么?代表证得究竟果觉的妙觉如来,《华严经》称妙觉,地位在等觉之上。

  我们再看「丙四,宝英菩萨表意念影响内外环境。念老在《科注》中解释宝英,表弥陀愿海……能令凡夫,无功德者,迳登不退,证入涅盘」。这几句话意思很深、很广,不但凡夫不敢相信,听不懂,声闻、缘觉、菩萨也不能够清清楚楚的明了。我们看下面,「这就是讲一切法由心想生。弥陀愿海是自性愿海」。自性愿海就是弥陀愿海,它是一不是二,所以它是纯净纯善,广大没有边际,一切能量的源泉、源头,「能生一切境界」。这句话跟惠能大师讲的完全一样,「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从哪里来的?当然有一个非常大的能量,变现出整个宇宙跟宇宙里面所有一切万法,明心见性的人见到了。惠能大师开悟这五句话谁教他的?他从哪里学来的?没有人教他,哪里都学不到,是从自性觉里面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五祖一听就明白了,真的见性了,不是假的,衣钵马上就传给他,他就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宇宙从哪里来的,万法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统统交代清楚了。所以像罗素、汤恩比这些人,他们都说过,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无神论。有神论者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整个宇宙是神创造的,佛教里头没有。佛教,整个宇宙从哪里来?自性变现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不是神能生万法。

  自性是什么样子?没有样子,自性说不出来。不但说不出来,你也想不到,你也体会不到,思想、言语都达不到,所以叫不可思议,你不能想,你不能说。不能想、不能说,惠能大师说了五句。而释迦牟尼佛说了,释迦牟尼佛开悟也说了,明心见性,性是什么样子?释迦牟尼佛说得多,就是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十方无量无边无数无尽的诸佛刹土是自性的相分,里面讲得很多,用现在的话说,高深的哲学跟科学,这就是宇宙万法的理论。《华严经》上有究竟的理论、圆满的现相,还带表演,表演就是在这个里面的享受、受用,是什么?五十三参。所以方老师说,这是宇宙之间第一部最好的哲学概论,这部书里头有方法、有理论,还带表演,世间教科书里头从来没见过。方老师在晚年,精力、时间都用在《华严疏钞》上,非常喜欢这部书。

  一切法由心想生,能生一切境界。「唯靠众生信此弥陀圣号,从称念名号开始,摄耳谛听,使得闻性起作用,闻自性清净平等觉」。这个提示好,观世音菩萨就用这个方法,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个方法,海贤老和尚做了九十二年,做出样子给我们看,他让闻性起作用了。闻自性清净平等觉,这叫见性。清净平等是自性本定,能大师五句话里头的第四句,「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就是清净平等,本无动摇,起作用就是觉,觉就是能生万法。「一闻一切闻」,一见一切见,「则凡夫持此名号就能证入,相即相入重重无尽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庄严土,在《华严经》上就是指的华藏世界,华藏世界是实报庄严土。极乐世界特别,特别在哪里?同居土、方便土等於实报庄严土,这是十方刹土里头没有的,只有极乐世界有,所以叫特别法门。这个地方说的,「而此弥陀圣号,来自於自性能量的中心点」。也就是说,阿弥陀佛名号从哪来的?是自性的中心点,自性的核心就叫阿弥陀佛。这一句讲得好,一点都不错。所以这一句佛号等於全宇宙,用佛经的话来说,遍法界虚空界,一句佛号代表了,也就代表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全部《华严经》圆圆满满统在其中,《华严》是细说,它是总纲,到最后就归这句佛号。这佛号功德不可思议,佛号能量不可思议,佛号出生不可思议,出生整个宇宙。「又暗合道妙,令众生在称念名号中迳登常寂光净土,其方法简单到不可思议。无非是万法的真相乃心念变现,方能有念常寂光法身佛,生常寂光法身土。弥陀因地发此愿,其念力作用永不消失,只要称念名号,发心求生净土,彼凡夫之心念就与弥陀之大愿念力契合为一,此纯一之念即刻导入常寂光净土。一法起,一切法随之起。四十八愿中庄严妙乐」,如第三十九庄严无尽愿,至四十一,四十是无量色树愿,第四十一是树现佛刹愿,「都是宝英菩萨所表自性宝藏所庄严的环境」。

  《无量寿经》参透了,你就证得究竟圆满。这个法门,所以我说,是往后世尊末法九千年唯一得度的法门,这部经是往后唯一能让我们得度的第一部经典。夏莲居来会集,他是什么人?干这种事情。黄念老来注解,我们肩负的使命是来流通。都是为这一桩事而来,这桩事能度世尊末法九千年苦难众生,而且度不是普通的度,是究竟圆满度他往生成佛。要信,要求愿往生,这一次的机会千万不能失掉,失掉就太可惜了。

  末后一段,我们现前所处的世界,也可以依据宝英菩萨名号的意思来改变,这是讲贴切我们现前的利益,就是「心净则国土净」。现在这个世界非常不清净,要怎么清净?从我们的心,心用念佛的方法清净了。不要有杂念,不要掺杂其他的法门,就是一句佛号,就是一部《无量寿经》,就是这一部注解,简简单单、清楚明白,帮助我们这一生达到最高峰的境界。

  「从礼敬诸佛开始,唤回世界和平,唤回团结互助」。礼敬、赞叹重要,这就是宏琳法师用了十年时间,编集写成这一部《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这部书无量功德,无量功德。最近他身体不好。做这么大的功德,为什么身体还有这么多毛病?过去生中的业障太重了,这是重罪轻报。能把这部书,写这部书的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就能让冤亲债主不再找麻烦,大家分享他的功德,冤亲债主个个都得利益,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我们看这部书能不能得利益?能。为什么?这部书你真看懂了,你对净土宗的信心跟愿心就定了,什么样的大风大浪你都不会动摇,它有这个能量。你对於夏莲老的会集、黄念老的注解、我们这些年的学习,你完全肯定了,不再有丝毫怀疑、顾虑,没有了,它有这么大的能量。所以这部书也会在世尊未来末法九千年起很大的作用。我们把自己讲经、念佛、拜佛的功德都回向给宏琳法师,帮助他化解这些冤亲债主,希望他的身体能够早日恢复健康,他将来对佛法、对净宗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我相信这像海贤和尚一样,阿弥陀佛嘱咐他来表法。他也为我们示现,过去虽然造了很重的杀业,表法给我们看,修大福报、修真实功德,能够把它化解,重罪轻报,身体恢复健康继续表法,跟海贤和尚一样。表法是一代接一代,做榜样给大家看,目的是给现前同修们看,做好榜样,佛的弟子,净宗弟子,做出榜样来给社会大众看。

  我提倡,希望同学们对於贤老这个《永思集》一天要看三遍,要念一万声佛号。念的时候,把里头我应该向他学的这个句子节录出来,节录个二十句、三十句、四十句,每天提醒自己,在晚上好好反省一下,哪些我做到了,哪些我还没做到,这就是真正发心向贤公老和尚学习。我们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对这个世间决定不能够贪,恋,有一念贪恋出不了六道,不能往生,所以一定要放下万缘。世间事,有缘,尽心尽力帮助大家。帮助大家目的是什么?帮助大家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要帮助这个世界稳定,要帮助这个世界和谐。

  我这些年跟很多宗教往来,我只提出两句话,「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大宗教、小宗教我都接触,我都跟他们往来,就用这八个字,我们大家一起学习,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对待任何宗教我们要礼敬,对他们供奉的神明,神、上帝,我们对他的恭敬跟对佛恭敬没有两样,他们看到欢喜。我对他恭敬,他对我们也恭敬,他看到我们佛像也会合掌鞠躬,难得!我学习他们的经典,我读他们的经,基本的教义,像五戒十善,每个宗教经典里面都有;有伦理,我们中国人讲的五常五伦、四维八德,在他们经典上都能找到。共同有的,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没有的暂时放在一边,求同存异。不同的地方可能很高深,我们境界达不到,再过个几十年,后来的人比我们的功夫深,他就会解释开了。没有解不开的,为什么?都没有离开自性。所以如果达到明心见性,全解开了,没有一丝毫障碍,证明佛所讲的是真话,绝不是妄语。所以要团结、要互助,世界才有和平。

  「幻影和幻影争斗」,这就是迷,迷惑跟迷惑在争斗。两个人,一个迷惑、一个清醒,他两个斗不起来,必须是两个境界完全相等。所以我们从小,小时候跟小朋友打架,处分,两个都处分。在学校念书跟同学打架,老师处分罚跪,两个人都一起罚跪。我们说不服,明明是他没有理,我有理。有理不会跟没有理的人打架,换句话说,两个都没有理,才会打起来。社会冲突亦如是,国家跟国家冲突也是如是。所以要帮助人破迷开悟,那就是宗教教育非常重要。汤恩比博士讲文化,他说社会一般大众、专家学者,都把宗教文化摆在最后,他说这个是错误的,应该摆在最前面,所有的文化都不能离开宗教,宗教是文化之母,文化从宗教生的,先有宗教,后有文化,这个说法很有道理。所以宗教要互相学习,宗教要回归教育,宗教要团结一致,帮助国家、帮助政府、帮助领导人,消弭社会冲突,带给社会的安定、世界的和平。幻影跟幻影斗争,又迷失在重重幻影当中,「实在是迷惑甚深,可怜可悲矣!何不依此弥陀圣号,快快唤大梦觉醒」。这话说得好。她这篇心得报告很有价值,可以单独流通。

  下面第五大段,中住和制行的表法,表法的特殊意义。第一小段,「表本经之宗」,本经的宗旨,就是修学最高的指导原则,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功德妙宝庄严之自性净土,要怎样修行才能得生」,这是我们非常关心的一桩事情。修行的方法就在中住跟制行两位菩萨所表的,「就表法出此妙法,那就是中住」。中是中道,不偏不邪,是一条直路,成佛之道。这是什么?「依一句阿弥陀佛,善恶二边都不沾染」。善恶是代表词,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相对,相对就是二边。二边不立,中道不存,这个境界是法身菩萨的境界,是究竟佛果的境界。所以心住在哪里?住在中,中就没有偏心,中就没有邪念。偏跟邪都不是中,有这个好、那个坏,这是偏心、这是邪心,这不是中道。中道是什么?二边都平等,平等也不放在心上。平等放在心上,心还是被污染了,还不清净,丝毫污染都不沾。中住是定,制行是戒。制是控制,控制什么?我们的行为,不能想的不可以想,不能说的别说,不能干的不可以干,属於戒律。两位菩萨就表法出此妙法,那就是中住,依一句阿弥陀佛,善恶二边都不沾染。「制行於一门深入」,这就是戒,「长时薰修」,这就是定;「读书」是戒,「千遍」是定,「其义自见」是慧,智慧开了。你看中住、制行所表的,妙极了。「一部《无量寿经》,一声阿弥陀佛,一生不改变,直至往生净土。依中住,老实念佛可得三昧,当生即可获得四十八愿之第二十九住正定聚愿」。这是说现前应当住正定聚愿就能得到,不必等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一愿现在就加持我们,所以这个意思非常好。成就自己,和睦家庭、和谐社会,让整个世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都能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

  我们再看第二段,「等同善财童子第五十一参和五十二参的表法意义」。五十三参,五十一参是毗卢遮那佛的楼阁,「庄严藏楼阁」,表法意思深。「如前所述,中住代表本经之宗,统领全经。念佛法门又是一切法门的总持,念一句阿弥陀佛等同念一切诸佛。如同善财童子入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得无量诸法总持法门,即念阿弥陀佛就是念法身佛,遍一切时,遍一切处。因此中住说明修念佛法门」,修念佛法门真正得到不可思议的自在解脱。

  我们现在学这部经非常难得,为什么?因为海贤老和尚做出来给我们看,我们真正看到了,不是假的,是真的。海贤能做得到,我们每个人加一把劲都可以做到,为什么做不到?那要做不到,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就没有把握。我们将来往生,一定要像海贤老和尚一样不要人助念,预知时至,自己念佛帮自己往生,这是真的,这靠得住,靠人帮忙助念靠不住。老和尚为我们示现,这句话非常重要,决定不能疏忽。

  我们再看制行,制行什么意思?「严持净戒」。制是控制,行是行为,错误的行为不能让它生起来。从哪里控制?从念头控制,不善的念头决定不能有,与戒律相违背的、与伦理违背的、与道德违背的、与自然规律违背的都不可以有。中国古圣先贤教我们伦常道德,五伦它是大自然的规则,不是哪个人创造发明的。自然的规则,我们的老祖宗有智慧,看出来了,随顺大自然,这个叫德,道是自然规律。父子有亲是道,夫妇有别是道,君臣有义是道,长幼有序是道,朋友有信是道,仁义礼智信是德。什么叫德?随顺於道,这就是德,不违背道叫德。仁,爱人,从哪里生的?从父子有亲生的;义,君臣有义,从这里生的。仁义礼智信,礼是从制行生的,要控制自己的行为;智是从中住生的,中住是定;信,信是一切德的基础,人不讲信用,欺骗人,这个人现在得一点点便宜,来生在无间地狱,不值得。人言叫信,你看中国这个信字,人的言就是信,要不守信用那是妖魔鬼怪的言语、魔的言语,不是人的言语。基本的德行一定要守住。

  在最后,解脱菩萨之前,前面香象,戒律的重要性,后面在解脱之前「又列出制行菩萨」,有两个意思,第一个,「再次强调戒律的重要性」;第二,「证明戒律是一切法的导师,一切法的依止就是戒律」。「如同善财童子第五十二参,再次面见文殊菩萨」,文殊是他的老师,「正是佛法是师道,尊师就是戒律」。你看,参访完毕回来,一定要向老师汇报成果,「才有再次面见文殊菩萨之事」,现在制行菩萨就表这个意思。「前面所列菩萨名号,皆为自性功德」,就是性德,「而若证自性功德」,必须严持戒律,这是修德,严持净戒是修德。「戒律是汝导师,令汝入一切功德海」,这是性修一如,流出无量无边功德,为我们说明这个意思。中住和制行的表法,中住是知,制行是识,我们讲知识,这两个菩萨也代表知识。中住是知,智慧从清净心生出来的;制行是识,你有正确的认识,你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没看错。菩萨的表法和善财五十三参,「最后几次参访的菩萨表法一致,足证念佛法门时时处处导入毗卢遮那性海」,就是回归自性,「实实在在入事事无碍法界门」,这是《华严》最高的境界,事事无碍。

  最后这一段,解脱菩萨,最后一位,第六小段,「解脱菩萨如同五十三参,最后修普贤行,究竟解脱」。解脱,这个字念去声,当动词用,不作名词,当作解开,把结解开了,把烦恼解开了,把业障解开了;脱是脱离生死轮回,脱离烦恼、脱离苦难,这永远脱离,所以叫解脱。「解脱是修行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学佛终极的目标。你为什么学佛?我想得大自在,大自在就是解脱,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生死,永远快乐,极乐世界,到那里就真正解脱了。所以是修行的终极目标,「於本经即往生净土,为究竟解脱」。这个一定要知道,脱离六道轮回是离究竟苦,往生极乐世界是得究竟乐。「等觉菩萨众也不离此横超法门,而越三只於一念称名中」,连等觉菩萨都不舍弃这个法门,为什么?一念就入极乐世界,就跟极乐世界相应。

  「四十八愿,第四十四普等三昧愿、四十五定中供佛愿,第四十六获陀罗尼愿、四十七闻名得忍愿,和最后一愿现证不退愿,都是针对菩萨众而言,也令文殊、普贤大士导归极乐,都是蒙四十八愿功德摄受。如五十三参最后,善财修普贤行,得一切佛刹微尘刹数三昧,这种三昧也要在念佛求生净土后才能究竟圆满。尤其是最后现证不退愿,一切诸佛的慈悲智慧均融入这最后一愿,均在此圆满功德」,你说这个多么重要。最后最胜的解脱,也就是究竟圆满的解脱,就是四十八愿的现证不退。「此解脱之意」,同时呼应贤护的意思,「因贤护一切众生,无量劫才修证所得此妙法,乃至令他方菩萨众都悉皆发愿求生净土。一切诸佛所证解脱之法,最终都要归於四十八愿弥陀愿海中」。换句话说,不但是释迦佛一生四十九年教学,真正到究竟圆满在哪里?在西方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脱离四十八愿,菩萨不能证到究竟圆满,也就是说菩萨不能成佛;菩萨要想成佛,必须要跟四十八愿相应。四十八愿就是《华严经》的五十三参,也就是本经我们今天念到的十六正士的表法,真正不可思议。我们遇到这个法门多么幸运,如获至宝,世出世间第一宝藏就在这部经中。这篇报告,我们分享用了六个小时,这六个小时的分享应该放在我们《无量寿经》这个集的后面,做为学习的参考资料。

  我们再看末后总结,「综上所述,贤护为总持,是大悲为根,令入念佛法门」。贤护菩萨排名在第一,他代表总纲,这个总纲从哪里来的?从性德里头大慈大悲,从大悲里面生的,怜悯一切苦难众生,所以才有这种殊胜法门。能修这个法门,快速通过,离苦得乐,脱离十法界离究竟苦,往生极乐世界得究竟乐,没有任何一个法门能跟它相比。「善思惟即菩提为因」,你看看菩提是慈悲,前面是大悲为根,善思惟是菩提为因,「建立平等普度法门」。什么叫平等?上从等觉菩萨,下至造作五逆十恶地狱众生,统统能得度。遇到这个法门,只要真信、真愿,老实念佛,统统能往生,这叫平等、普度,一个都不漏,这到哪里去找!

  中住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他代表本经修行的宗旨。我们的心要住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只有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制行是戒律,一切菩萨行的导师」。我们的戒律只守五项,简单明了,第一条净业三福,第二条六和敬,第三条戒定慧三学,第四条六度,第五条普贤十愿。第一条里头还有第一条,第一条净业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修十善业落实在《十善业道经》,这是根,根之根。修净土宗只要把这个戒律守好就行了,有信愿行就能往生。这个是制行。

  「寂根表迳登常寂光土」,这是终极的目标,我们决定会回归常寂光。回归常寂光,「得慧辩才、观无住、神通华、智上、光英,成法门香象,悬无量寿宝幢,住宝英世界,以信慧、愿慧为发心,得究竟圆满当生解脱,永不退转」。这真正叫圆满,圆成佛道。你证的是什么果?阿弥陀佛,你跟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融成一体,阿弥陀佛就是我,我就是阿弥陀佛。行不行?行。元朝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法本里面他就写出来了,「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净土,净土即是此方」。禅宗大德,中峰禅师,在东天目山住不少时间,东天目山是他修行的道场,他跟阿弥陀佛的缘深。所以说出这几句话,可以做上官末后的印证,印证这份心得报告是很圆满,非常值得参考、值得学习。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正好是六个小时。 

资料恭摘: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第六十六集)  2014/8/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2-0066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